让阳光照亮高考答卷 - 教育时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8:56
“信息公开条例”列举的“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显然适用于高考答卷。
  每年高考,总有一些考生觉得自己的分数与估计的相差太远,要求复查分数。然而,高考主办部门的态度却非常明确,即只能查分,不能查原始答卷。关于这样做的理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是说怕考生和家长纠缠于判分标准;一是说高考答卷也是国家机密,且永远也不能解密。
  有关部门的这种解释显然是难以服人。首先,通读《保密法》全文,也没有一条涉及高考答卷。至于说怕考生和家长纠缠,更是过虑了。如果考生和家长的质疑能够让高考主办部门警醒,就能改进以后的高考判分工作,还能让考生和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更坚信,高考是公正的。
  反过来,高考主办部门多年来坚持的这一做法,不利于全社会对其工作的监督。北京的高考主办部门表示,高考分数复查多年来一直没有查出来有过错的。这并不能说明,高考分数实际上没有错;而只能让人怀疑,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高考主办部门自我规定的复查规则,才使得错误没有被发现。实际上,只查分不查卷的规则,把从原始答卷、扫描版与分数登录之间的环节排除在监督的视野之外,自然可能产生漏洞。
  今年北京高考分数一公布,立刻出现了不少觉得实际分数与按标准答案估计的分数相差太过悬殊的考生。当然,这种情况每年都有,但从能公开搜集到的抱怨看,今年有几点令人惊奇。第一,按标准答案估计的分数与实际分数相差很大,一般在单项20分以上,最高为40分;第二,不仅语文和英语等主观性较强的科目有此现象,在答案比较确定的理综中却更为突出;第三,这些抱怨分差过大的考生主要集中于西城区,其次是海淀区;第四,这些考生主要来自名校和重点中学,包括四中、实验中学和北师大二附等(根据网上论坛统计)。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上述现象是一种“统计分布异常”。我们知道,如果只是考生自己的问题,在统计分布上应该是随机的,在各区县和各学校中既不应相差太多,也不应有显著差异,更不应只集中于一两个区,或几所名校及重点中学;如果考生觉得分差较大是主观因素造成的话,这种现象更应该分布于语文、文综和英语,集中在理综就很反常。
  当然,对于上述怀疑,高考主办部门也许会认为,西城区和海淀区的考生自视太高,一旦出现挫折就容易抱怨。但这也只能说明这两个区抱怨者多于其他区,而不能说明抱怨过于集中在这两个区。高考主办部门也许还有其他解释,但千言万语都不如一种做法更有效,即让高考答卷见见阳光。当然第一步,就是不妨允许考生将分数与原始答卷进行核对。   “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条列举的教育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显然适用于高考答卷,因而属于政府有义务公开的信息之列。让高考答卷见阳光,不仅对考生有好处,能够保证社会公正,还对高考主办部门有好处———若无问题,可以还教育部门一个清白,若有疑点,则有利于及时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