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偿债不靠卖地又能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05:18
地方政府偿债不靠卖地又能怎样?--------------------------------------------------------------------------------
赵海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很多人认为,迅速集聚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日益成为影响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头号杀手”。最近银监会召开的金融形势通报会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截至六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7.66万亿元,并且在这些贷款中有大约23%,即1.5万亿存在风险敞口。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大家都认为需要治理。财政部等已经起草了关于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的细则,看起来要对地方融资平台下手,对此我有一些看法。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中国经济再现下滑趋势,社会许多人士忧心忡忡,一系列两难问题已经让政府感到头疼。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多重两难问题,既有客观大环境的影响,又与政府宏观治理相关。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目的是要遏制地方政府融资债务的增加以遏制风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投资拉动发展的阶段,如果投资跟不上,许多已有的项目就可能半途而废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这也是两难问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地方融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从制度上说,国家不允许地方政府“负债经营”。实际上,本世纪初个别地方开始了经营城市并取得了成功经验。因此,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地的发展纷纷借鉴“成功经验”大都采取了建立融资平台,从银行等渠道融资来加快本地发展的措施。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而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也就需要大量的投资。就目前来说,仅仅靠中央政府的投资是不可能的,靠地方政府吃饭财政投资更不可能,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又是缺乏回报的项目,所以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也不可能投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建立投资平台进行融资,甚至利用财政担保有其必然性。第二,政府融资的关键是要保持适当的额度。目前地方融资的总额度约7.66万亿,加上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1万亿,总债务约在9万亿之内。对于具有33万亿以上GDP的经济来说,政府的负债率不超过26%,尚在风险范围之内。前些年,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企业负债融资,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负债融资亦是必然,中央政府不负债,地方政府就要负债。第三,政府卖地偿债是必然的。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去还债是天方夜谭,因此地方政府卖地还债也是必然。由于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估计卖地偿债的主体大多是三线城市,也就是不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财政收入少,但政府手中的土地资源多,要想还债就只有卖地。目前三线城市,包括一些二线城市,政府从农民手中征地,每亩地给农民的补偿3万元左右,上缴省和中央政府每亩3.8万元,社保每亩0.46万元,占补平衡每亩0.9万元,剩下的就是拆迁费用,各项加起来约在20万元左右,整理出来的土地价格每亩都在四五十万左右,甚至更高。所以卖地偿债可以说是唯一途径,或者说是地方政府的唯一期望。实际上,随着城市化加快,地方政府的融资远不止这些,累积30万亿也下不来,而偿还这些债务需要卖地1亿亩左右。如今虽然全国耕地面积已经接近18亿亩的红线,但是城市化和基础设施改善后可以从已有的村庄置换出至少1亿亩土地。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在宏观调控出台各项政策以及治理地方融资平台时就会客观一些。不要把这个问题看得十分严重,但不能视而不见。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两点:第一政府的负债要保持适当的额度和渐进性。对此可以借助详细的数据科学测算,把风险度和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也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第二要对地方政府负债融资的投向作出严格的限制,保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到经济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地方,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滋生蔓延。不能再有山寨白宫、山寨世博、山寨鸟巢,贫困县投资上亿建设形象工程等的出现。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是必然,卖地偿债也是必然,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给予严厉处置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