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征服世界的秘密武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7:01

中国人征服世界的秘密武器

2010-07-08 08:41:13

归档在 立地成佛 | 浏览 3243 次 | 评论 12 条

中国人征服世界的秘密武器

 

印度经济起步,和中国走的是不一样的路线。印度没有搞“特区”引进外资,没有搞出口加工区扶植外贸,印度的体制决定了其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专心基建以利工业。中国的开放从政策优惠甚至到劳动法的配套,外资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下,倍受宠爱。要不是金融危机,要不是环境危机,要不是能源短缺,“内需”的事可能会永远束之高阁,曾经骄傲的“世界工厂”,忽然成了“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印度经济的不同路线,深层的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度是“英语国家”的缘故。由于长期被英国殖民,印度离西方世界几乎是“零距离”,印度的教育从体制到教材,“英语化”非常深。印度开放是“内部”开放,印度外部开放没有压力,这种内部开放其实是“文化开放”的自然延续,客观上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已过了磨合期,印度的活力来自其自由的经济制度。因为这个特点,印度的经济发展更显“自然”,更有持久力,对环境和内部文化的冲突代价小,如果没有全球化之下的分工和竞争,印度似乎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佳榜样。说印度是高科技是不确切的,印度的高科技是“白领劳务”而已,科技优势在西方,一百年后见分晓。

 

中国长期的封闭之下,开放有其紧迫性,结果自然是“强制”的开放,自然是“冲突”的开放,中国走的道路是先经济开放,然后文化吸收融合的道路,这个是中印之间的不同点。如果没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两个国家最后会殊途同归,龙象之争争的只是速度和耐力。印度说英语的人口大约是总数的四分之一,这是印度的优势,由于西方世界特别是欧洲的人口危机,印度实际上承担了西方劳动力资源库的角色,这也是西方优势慢慢向印度转移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印度精英自豪的真正所在,对龙象之争印度精英似乎更自信。

 

问题是印度相对中国的优势,在近来悄悄的发生了变化,据目前统计,中国的英语消费人数达三亿!不知不觉中超过了印度,龙象之争的天平在倾斜,对中国有利的一面倾斜,这个数字让印度精英大呼印度真的危机来了。这里讨论这三亿英语人口的英语水平和质量是没有意义的,其主要意义在于不久的将来,中国英语人口超过了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数。语言发展的特点是“多数人”说了算,当中西说英语的人数比例变化的时候,文化意义上的融合必将产生,目前印度英语是对英语语言发展三大贡献之一,可未来五十年后怎么样?

 

中国人是“现实主义”者,相比印度,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其实不是很在意,这个可以从历史,从西方名牌在中国的热销,从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很容易地看出来,印度精英有在传统节日传民族服装的习惯,中国人在新年穿什么?传统是发展的阻力,传统有其两面性。冥冥之中,上帝自有安排,中国人的不同甚至丑陋是其存在的唯一原因!英语不单是交流意义上的,英语改变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这个可以从“西式中文”看出来),英语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语言传递的文化基因最终也会改变我们的幸福观。即使最后有一天,所谓的中国文字成了古董,那并非不可能,我们何必去和宇宙规律较真呢?上一世纪,对中国观念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走在前面的日本,但二十一世纪绝对是“龙象之争”,争的可不是那块飞地。

 

 

对中国的发展,有两个认识误区,一是所谓的品牌战略,品牌后面是文化认同,是生活方式认同,“中国”对世界来说依然是一个落后形象,中国产品何来品牌之说?这不是简单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问题,就算是国内“名牌”,以衬衣为例,全部是农民工做的,可谁会去乡下买衬衣?中国人要做品牌,首先是“中国”的,然后才能是世界的,在中国做不开的,能卖到美国去?第二个误区是“科技战略”,科技的优势在西方,无论是军事的还是民用的,西方是不会轻易放手的,这一点可从美国限制高科技出口上去理解,要是美国没了科技优势,对我们来说,它还不如遥远的非洲有吸引力。科技的发展需要市场的强劲驱动,需要从教育上一代代人的慢慢培养,创造力来自于文化的内力,不是多读几本洋书就可以出来的,中国目前没有这个条件,中西方的科技差距也不是铜板可以垫上去的,如果没有开放,我们要造航母,市场上可选的螺丝螺帽品种甚至也非常有限。

 

全球化是趋势,对中国有利,但我们不可能改变自己目前的配角角色,经济因素,科技因素,资源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综合起来的作用,不是一两个人的主观意愿可以改变的。“人定胜天”说着玩玩还可以,中国人的缺点也是优点,我们要勇于面对,更要乐观,开放是中国的唯一希望。

 

菜刀于2010年7月7日星期三,热。

 

4上一篇 << 从道德的奴隶到金钱的奴隶      下一篇 >> 中国应要求参与美韩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