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中的沟通技巧-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0:11
怎么证明不是代沟问题?我们说两代人好的确站的角度不同、背景不同、彼此理解上有一些差异,就像我们做公共服务时、某行政机关行使某种国家赋予的权力时、尽某种职责时有一个角度,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有他的角度,彼此之间因为角度问题导致沟通上、理解上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但是依我看,不完全是这回事。
这里是沟通技巧问题,如果我们调整好一点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我们还以刚才那段对话为例,看看怎样沟通比较好。假设孩子还是说:“上学真是无聊透了”。爸爸是怎么反应的?“怎么回事?”刨根问底。我们这回这么说:“上学让你感到不舒服了?”这句话是我们前面讲的哪个要领的应用?共情。在理解他的感受。孩子说:“没错啊,学校教的东西根本不实用”。前面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爸爸是什么反应?讲了一通道理,让他忍耐一下。这时候我们不让爸爸讲道理,而是说:“这么说你觉得上学对你没有什么用了?”孩子说:“对啊。学校教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人家王明,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那才实用呢?”爸爸原来说:“修车?别开玩笑了”,就是下断言。这时候我们还让他继续理解感受:“这么说你觉得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时候戏剧性的情形发生了,孩子说:“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他或许会后悔”。这个道理原来是谁讲的?爸爸。现在你会发现,我们能讲出来的大道理,作为孩子、或者我们服务的对象,他懂不懂?很多时候他是懂的。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不懂道理导致的问题,而是在他懂得道理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既然他懂这个道理,你再给他讲道理就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孩子反而自己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这时候爸爸对他的话做评论:“这么说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初做错了决定?”孩子想一想说:“一定会的。现在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孩子自己得出了结论。这时你们就能体会我们前面为什么说,不要强加给他一个结论,要你帮他理顺,他自己得结论。包括基层纠纷的处理,我推荐的方法也是这样,我们不要去给他做评判。通常我们发现,上级部门做的结论,尽管下面不马上明确表示出逆反心理,但效果往往没有那么好。孩子自己得出结论了,这时爸爸才说:“是啊,教育的确很重要”。这时候有没有进入争论环节?就像我们前面讲的,爸爸绕过了那个墙,跟孩子站在同一侧,两人谈得很投机。“是啊,教育的确很重要”,跟孩子的观点一样。因为话投机了,有什么变化?孩子说:“对啊,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挺担心的,你不会告诉我妈妈吧?”这时候爸爸发现,原来孩子心里还有一件事,爸爸没有刨根问底,爸爸说:“你是不想让你妈妈知道?是吗?”没有刨根问底,没有问他是什么事,只是理解他的感受。这时候孩子会说:“其实跟她说也没关系,反正她早晚会知道。今天学校举行阅读能力测验,我只有初中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你有没有发现他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是他在学校遇到挫折了,因为某一次考试的失败。现在回到我们早晨讲的,我们理解需求的时候,有哪几种需求?说出来的、没说出来的、潜意识的。在这个孩子前面那段对话里,讲了半天,爸爸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其实是因为孩子考试受了挫折,他不会说“我考试没考好”,他讲“上学真是无聊透了”,他一讲上学无聊透了,爸爸就开始跟他讲道理,讲学习怎么有用,整个就弄偏了。现在你就能看出来,我们前面讲的倾听、共情等等在沟通中的实际效果。你先听,不断地听,共情就是放开了讲,而且你不要与他轻易进入争论,这样气氛很好,到最后能够了解真实情况,沟通成功了。有这么一个好的过程之后,孩子下次再有问题的时候,他愿意不愿意跟父母谈呢?他就比较愿意。因为他感觉父母就像知音一样。
所以说沟通,无论是父子之间,还是作为一个行政机关与我们的服务对象之间,表面上看,因为我们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的确有差异,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的。不是全部的问题,因为问题很复杂,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沟通技巧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这也不现实的,但是的确可以帮我们一些忙,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这段对话把我们前面讲的很多的要领融在一起给大家做了一个示范,你们体会一下,沟通中什么叫“共情?”什么叫“倾听?”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讲这些事的时候,他自己理顺思路的同时,情绪也在宣泄,因为他毕竟考试失败了一次,心情没有那么好,在这个过程中,跟爸爸这么一谈,谈得很愉快、很投机,他心情好多了。所以在沟通中,如果我们技巧处理得好的确对的工作很有帮助,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就像窗户纸,捅破之后,会发现它的原理就这么简单。
我再举一个医院的例子,大家体会一下哪种沟通比较好?尽管不是一个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例子,但举一反三,都一样。汪先生因为车祸导致颅脑外伤,住院后做了颅内血肿清除术,现在是术后第五天,仍然昏迷不醒。由于病情危重,他儿子一直陪伴在身边。值班护士正在办公室写护理记录,这时候汪先生的儿子来到办公室,说:“液体快输完了”。值班护士立即停下来,准备换液体。因为汪先生输入的液体中要加入其他东西,所以护士没有马上去病房,而是先到治疗室去配药液,这时候汪先生的儿子又一次来到办公室:“你怎么搞的?等了那么长时间还不来换液体,病人的病情那么严重,我们都急坏了,你们倒好,总是慢吞吞的,不着急”,病人家属不满了。我们设想一下,遇到这种情况护士怎么沟通才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沟通?或者说从一开始,比如说汪先生的儿子第一次来叫护士的时候,她怎么做才是一种比较好的沟通?先告诉他干什么去了。先去病房看一下。假设了几种情况,大家比较一下。我们假设第一种沟通方式:“我现在正在给液体瓶里加东西,等加好了,才能换瓶。你吵什么吵,我又没有闲着。”护士心里很委屈:“从你一来告诉我,我就马上放下记录往瓶里加药,我一直都忙着嘛”。这是第一种,护士把情绪宣泄出来了。第二种方式,护士板着脸,你说什么我都听着,一言不发,你吵你的,我把这个瓶换上,然后调好速度,一声不吱就走了。第三种,一边配药液,一边说:“对不起,让你等急了,你父亲的病情确实比较严重,我能理解你。因为液体里要加入其他药,耽误了一点时间,请你谅解”。然后走进病房更换液体,调好速度后离开病房。第四种方式,当王先生的儿子第一次来通知护士液体快输完以后,护士先到病房看一下,对汪先生的儿子说:“液体还有一点没有输完,我去准备药液,要在液体里加入其他药,你要等一会儿,请你不要着急”。这时候汪先生的儿子一定会点头同意,他绝不会说:“现在都这么急了,药不用加了,直接打吧”,他一定会点头表示领会,这是我们能推断出来的反映。准备好药液来换液体瓶,这时候护士还会说:“刚才主治医生说,你父亲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你也别太过分担心了”,这时候汪先生的儿子点头,“好了,我过一会儿再来看你父亲”,调好速度离开病房。
大家看哪种方式最好?很显然是第四种。其实工作中一件事究竟怎么处理?就在于处理的艺术性上,说它难,也不是很难。但是很多人没有理解这种艺术。我们重点看看第四种方式中的艺术性。汪先生儿子第一次来的时候,护士先到病房看一眼,而不是直接到配液室配药,就这么一个动作,汪先生的儿子就不会怪她慢吞吞的,而且你先告诉他,要去做什么,你等会儿。这时候虽然还是去配药液,需要花点时间,汪先生儿子的情绪不会再激发,她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没等它出来就把它预防了。你看我们服务的对象,他有情绪时,你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是可以做点事情不让他的情绪产生,而且未必是一个多费力气的事,可能只是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或者很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我始终觉得,在公共服务中的沟通技巧其实不是很复杂,就是在这些细微的地方稍稍多做一点点,问题可能就没有了,就这么简单。
8、常用的表达方法
根据这个思路,我特别给各位推荐一些值得熟练掌握的表达方法。比如说同样一句话,你稍微做一点点改动,服务对象听起来感受就不同。我们举点例子,就像句型一样,无论你做哪个行业、哪个部门都可以往里套。我们尽量不用“我尽可能”这个词,而用“我会”这个词。大家比较一下:第一句话:“我尽可能快的把你的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下面一句:“我会在下午四点钟之前,把这个问题反映给某某(或者哪个哪个具体部门)”。大家觉得这两句话差别在哪里?第一句给人的感觉好像态度也挺好的,说“我尽可能快的,把你的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什么不对吗?没有把握,不知道这个“快”到底快到什么时候,是一个星期以后?还是一个月以后?这个一明确,人家就会感觉你真的对他这个事很重视,而且说得很具体:“我会在下午4点钟之前,把这个问题反映给某某领导(或者具体某个部门)”。这里的要点在哪里?比如我们定下午4点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注意不要把期望值调得太高。比如你有把握3点钟帮他搞好,不要说3点钟,嘏说4点钟比较好。为什么?因为情况总是不断变化,你觉得3点钟肯定能办好,比如说这个事情需要请示某个有关的领导,这个领导事先也说好了,2点半就来上班,你以为领导2点半来,3点钟肯定搞完了。但是你想想,说不定有一些突然变化,比如说领导突然遇到什么紧急的事需要处理,或者突然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把你原来的计划打乱了,如果我们没有留点空间,就面临着失信的危险。我特别有体会,很多部门、特别是客户服务部门,他们受过训练,但是处理问题时还是把握不好。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我去买电器,买的时候促销人员会说:“你买了这些电器之后,我们会送你一个微波炉”。我说:“那好啊”。其实一开始他不说送微波炉,我也会买那个牌子,我认准那个牌子了。他说:“不过现在微波炉没货,可能要过几天才能给你,等有货时,我给你打电话”。我说:“好啊”。都很满意。过了两个星期也没打电话。有一天我正好路过那里,就顺便问他:“你说过几天给我打电话,怎么过了两个星期还没有电话?”他说:“抱歉,我们这个活动没有搞完,像这种情况也不是你一个人,等活动搞完了,一次性把正品过来就可以给你了。”我说:“什么时候可以搞完?”他说:“月底”。因为他把我的胃口调起来了,我老记着有一个微波炉的事,到了月底他还没有给我电话,我就再问他:“微波炉哪儿去了?”他说:“很抱歉,现在没有货,公司一下子拿不过来,可能要再等一段时间吧”。我说:“再等多久呢?”他说:“再等一个星期应该没有问题了”。我又等了一个星期,再打电话问他的时候,他说:“真的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问题挺麻烦,公司那边一直不发货,有可能给你换个别的牌子的微波炉”。我说:“没问题,换什么牌子的微波炉都行啊”。结果又等了两个星期,还是没有消息,我说:“你那么大一个公司,在这些事情上怎么说话这么不算数啊”。他说:“没有办法”。你会发现,沟通的时候,由于时间没有定好(因为这个情况总是会发生变化),处理不好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失信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公共服务中,面对服务对象的时候,有一点特别要注意,轻易的不要失信于人。没有把握的事不能轻易承诺。
很多的时候我们为了表现服务好、很热情,愿意轻易承诺。比如说:“行,行,这个事我帮你办”。我相信在承诺的时候,我们是认真的,我们也觉得这个事有把握帮你办,但是问题出在哪儿呢?就出在当我们承诺这个事、觉得可以办到,这个事也可以,那个事也可以……若干个我们办不起来不费力气的事,当它们汇集到一起的时候,可能就超过了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时间所能承受的程度,这时,你所答应的事就有可能不能兑现。还有一个情况,可能你承诺时,不觉得有问题,当你真正做事的时候,才发现有一定的难度是我们原来没有估计到的,导致事情办不成。你看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说,他跟你在一起处理了10件事,有9件事都兑现了,只有一件事没有兑现,你觉得他会很客观地说:“王科长处理事情、说话还是有90%可信的”。能这么评价吗?通常不会。可能因为一件事没有兑现,他就认为你不行。所以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我们要竭尽全力多做一些事,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把期望值调得太高,不能轻易承诺,这样效果会好一点。但是如果能回答得比较具体,对方感觉会很好。所以我们尽量用“我会怎么样”,而少用“我尽可能怎么样”。“我现在正忙着呢,请你稍等一下,我尽可能早点腾出时间来处理你的问题”,这个句型这么一改会比较好。
我再给大家推荐个句型,最好用“你能怎么吗?”或者是“请你怎么样好吗?”尽量不要用“你必须怎么样”,“你为什么不怎么样”,“你本来应该怎么样”,“我需要怎么样”,尽量不用这些词。为什么下面这些词不太好?的确有一些事是必须做、应该做的,我们知道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权利的载体,也是义务的载体,有义务做一些事,比如说纳税人,理所当然应该交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尽管这样,我们说话的时候稍微变化一点口气,比如说:“你必须先填完表格才能排队”这句话怎么改比较好?我们把“必须”这个词改掉。
我再举个例子。最好用“你可以怎么样”,少用“不”字。比如他来取材料,如果你说:“今天不行,你明天才能到材料”,看起来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也是经常用的说法,但在这个过程中少用“不”字,直接说:“你可以明天拿到材料”,在心理上感觉会好一点。“我们没有那种资料,你必须给服务中心打电话”,这句话怎么改比较好呢?“你可以给服务中心”,尽量避免“我不能怎么样”,“我不应该怎么样”,而是说“让我看一看,我能做些什么?”我们工作中部门职责划分得比较清晰,但来办事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他搞不清楚,问到你时,你不能说职责范围内,不归我管的事,我硬拿过来管,就算态度好,也不行。但你可以说:让我看看,应该去找哪个部门,他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可以打电话先了解一下“。从你的角度帮他做点,并不是大包大揽,这样会感觉好一些。比如尽量不说“我做不了”,而是说“我能帮你做什么”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帮他,而不是什么都拿到你这里做。但你也不要说:“那不是我的工作”,而是说:“这件事该由哪个部门帮助你”,用这种语句表达,可以说:“这件事该由什么部门,或者某某帮助你”,而不是强调:“那不是我的工作”,或者说:“这个工作不归我们这个部门管”。
尽量避免说:“我忙着呢”,可以说:“请稍候”,一说:“请稍候”就证明你忙。因为不可能说,他随时来,你随时都可以接待,你手上肯定有别的事要处理,所以用这样的语句比较好。尽量不用:“我跟你说怎么样”,而尽量用:“也许我可以建议”,这两句话的差别在什么地方?“也许我可以建议”有什么好处?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说常见的沟通障碍,第一个是什么?强加于人。尽管你说的很对、很有道理,但是尽量不用“我跟你”说这个词,而是用“也许我可以做个建议”这样的话,相对来讲抵触心理会比较少。我们尽量避免说:“你为什么”、“不怎么样”、“怎么样”,而是说:“如果你当时怎么样会更好一些”。比如说:“为什么这件事情不早点来找我们呢?”我们改一下句型:“如果你当时能早点找我们会更好一些”。这两句话有什么差别?第一个是责备,尽管这种责备也是为他好,“你这个事早点来不就解决了吗?”但是这种口气就不如“如果你能够早点来找我们,就会更好一些”。这是我们在沟通中要掌握的一点小技巧,就是在句型上,我们把语气、语句稍微调整一下,也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举很多的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