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2:05
百科名片
陈圆圆画像
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未清初苏州名妓。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传闻,莫过于陈圆圆、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的纠缠,“冲冠一怒为红颜”讲述的就是这段传闻。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后来田畹将陈圆圆献给崇祯。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后被吴三桂纳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诗人吴梅村为她作《圆圆曲》:“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中文名: 陈圆圆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常州武进
出生日期: 1623年4月3日
逝世日期: 1695年5月16日
职业: 戏曲
代表作品: 《圆圆曲》
原姓: 邢沅
字: 圆圆,畹芬
目录[隐藏]
【人物介绍】【陈圆圆墓考】【圆圆曲(清·吴伟业) 】【相关影视】相关传闻貌似少女的故事

[编辑本段]
【人物介绍】
陈圆圆[1](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芬,明末清初苏州名姬,浙江金华人氏。父业“惊闺”, 俗呼货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陈氏家,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吴江邹枢所着《十美词记》中载“姑苏歌姬昆曲戏子陈圆圆年青聪慧,容貌娟秀,姑苏歌姬陈圆圆演《西厢》,扮贴旦红娘脚色,体态倾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后为田皇亲以二千金酬其母,挈去京师……”明崇祯末,北去京都,入田府。适吴三桂出镇山海关,慕陈殊色,以千金聘纳为妾。暮年为女道士。
陈圆圆乃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吴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陈圆圆曾被俘。吴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养母陈氏姓。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为苏州名妓,名冠苏州,响誉江南,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陈圆圆复归吴三桂。后吴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小说家姚雪垠在论《圆圆曲》(《文学遗产》季刊198O年第一期)一文,认定陈圆圆当时已不在北京,早就到了宁远(兴城,在锦州南边),不久病死。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一说为田国丈)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父亲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苏州名姬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苏州名姬陈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苏州名姬陈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三桂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苏州名姬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1644年3月18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号称“大顺军”的百万起义军攻陷北京,留在北京城内的苏州名姬陈圆圆即刻被“大顺军”高级将领刘宗敏象胜利果实一样地掳走。当还在山海关率兵抵御清兵的吴三桂听到这一噩耗时,即刻“冲冠一怒”,并迅速打消了投降李自成的念头,遂引领清军火速入关,与清兵一道进入北京攻破李自成,也救回了陈圆圆。至于陈圆圆后来随着吴三桂南下云南以及其他诸事,我一向不甚感兴趣,因而也就不予过多关注了。
据史料记载,当年闯王李自成率兵攻陷北京后,迅即派手下干将刘宗敏在京城四处开展追赃活动,重点追讨明朝宫廷及各级官府的库银和明朝遗臣们手中的金银财宝。为了使追赃活动取得实效,刘宗敏采取了四处抓捕、严刑拷打等一系列最严厉手段,于是整苦了那些没有跑掉的明朝遗臣们,北京城也随之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对于市民百姓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在金钱与残虐中寻求最大快感的“大顺军”,发展到后来似乎是已经完全失控了的疯狂军队。他们在追讨榨完了明朝遗臣权贵的钱财之后,开始任意捕捉富户、商家和平民百姓,许多店铺和居民户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受“大顺军”登门抢劫,那情景简直跟北京城遭遇了大股土匪下山抢劫一样。
据《流寇志》记载,在刘宗敏的鼓动和纵容下,“大顺军”的公开抢掠每天都在升级,几乎是见人就抓,见财物就抢掠,而且不分富户与百姓,稍有争执和反抗,就随意大开杀戒。与此同时,淫掠民女的事件也多有发生。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大顺军”来说,进入京城后掠夺美女也是其欲望宣泄手段之一。
据记载,闯王李自成在这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他一进入北京,就迅速住进了皇宫,并下令将宫女们集中起来,自己先把貌美色佳的留下来,然后将那些剩下的分别赏给他手下诸将和群臣。
在闯王李自成的影响带动下,“大顺军”众多将领也开始了大规模淫掠民女之类的恶行。在这方面,最厉害的就是刘宗敏,他抢先占据了皇亲田弘遇的豪华府第,并将府第中几十名美貌女子尽数掠去,整天地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
当刘宗敏得知吴三桂的爱妾苏州名姬陈圆圆还在京城时,根本不顾闯王李自成劝降吴三桂的旨意,居然做了一件色胆包天的事:他到吴襄府把吴三桂宠妾陈圆圆掠来,急欲强占之。而又有一种说法竟是,李自成因贪图陈圆圆的美色,亲自下令刘宗敏带人去掠抢的,竟想纳陈圆圆为自己的嫔妃……
不论是刘宗敏还是李自成,他们确实都不该做掠抢苏州名姬陈圆圆这样的事情。然而,历史却是无情的,他们确确实实地做了掠抢陈圆圆这件事,由此陈圆圆背负百年“红颜祸水”恶名。
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引领清兵火速进入北京,不仅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也攻破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使闯王李自成的命运发生了不可挽回的逆转,而且随着清兵快速入关,还大大推进了清朝定都北京和大清王朝的建立与崛起。
[编辑本段]
【陈圆圆墓考】
黄透松,1934年生,贵州省文献研究理事和思州学研究会会长。主编《岑巩县志》等5部志书。“思州通”和“陈圆圆研究家”。
一代佳人陈圆圆死后,世传云南、上海、苏州都有其墓冢,但惟云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真凭实据。而今,位于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曾经隐藏了300余年的明末名姬陈圆圆的墓葬经专家学者近些年大量调查,神秘面纱已基本揭开。本报特约记者今年5月和9月两赴马家寨,首次对外披露发现一代佳人墓地的历史真相。
担心株连九族,吴三桂后人隐居贵州数百年,至今仍然讳谈“陈老太婆”陈圆圆。
《岑巩县志·文物名胜篇》第834~835页载:“陈圆圆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葬于思州城东北38公里,今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鳌山寺南端。”另外还有:“……据考,陈圆圆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马家寨名为马家,实际居住者全部姓吴,历来自称吴三桂后代,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口。为保护陈圆圆墓,雍正年间立碑之后未进行重修。……据吴氏相传,陈圆圆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伞、御字簿、大刀、金银等物。同时,马家寨还有《七颗针的寿鞋》、《吴启华藏身达木洞》、《襄子家屋场》和《马宝护送陈圆圆》等传说故事。”
既然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那么,陈圆圆的墓地当初是怎么发现的呢?又怎么论证出来的呢?
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有一个地方叫襄子家屋场,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名的来历是以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并不知道陈圆圆的墓地也隐藏在当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发现陈圆圆墓的当地古文献学专家、思州(岑巩古称)学学者黄透松。他介绍,1983年,贵州省文化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轶闻逸事,文件中点到与思州有牵连的吴三桂、张三丰、田佑恭和李白等人。当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黄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马家寨调查,希望找到传说中陈圆圆的墓地。
遗憾的是,当地众多的吴三桂后人一致反对公开这段历史,几经周折,也不愿意透露他们称之为“陈老太婆”的陈圆圆埋葬在哪里。
其后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吴三桂兵败后,想留下吴家之根。后世子孙为免遭诛灭九族,逃难隐藏,才世代隐居此处。族人不愿‘出卖祖宗’。”
陈圆圆墓暗藏乡间,神秘对联透露王妃身份。陈圆圆后人创“聂”字。

黄透松等调查者在寻访的过程中,在马家寨一名吴三桂后人的一处墓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副奇怪的对联:“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还是“院”字,怎么读都不通,不知道隐含着什么意思。
也许是黄透松等人的诚恳打动了吴家后人,经过反复做工作,吴三桂的一个直系后人吴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顾虑,告诉他们:“阭”字是“隐”字的简化,是吴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没这个字。表示后世隐藏此处。
终于,在打消了顾虑的吴家后人帮助下,调查者得以在寨右边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陈老太婆”陈圆圆的坟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块很不显眼的小小石碑,碑脚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块没有山字形的碑帽,左边有一块石夹柱,右边的那块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撑起。
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众多证据证实陈圆圆墓。为纪念护送陈圆圆的大将马宝,将居住地取名马家寨。
寻访到陈圆圆墓葬之后,众说纷纭。但专家经过研考坚持觉得马家寨之说充分。因为吴氏担心诛灭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这是应该理解的。
专家的解释是:
第一,吴氏秘传对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马家寨后裔现已有1000多人口,还在解放前吴氏就已在社会上讲明自己是吴三桂的后代。而在解放前,社会上乃至民国时期的教科书都讲吴三桂是卖国贼。处于受人鄙视的社会压力下,有人竟敢公开说是吴三桂的子孙,必然是出于一种亲情;如果不是吴三桂的子孙,又何必去背黑锅?而且今岩下杨氏原来是追查吴三桂后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报朝廷,至今吴、杨两姓还有仇恨,互不往来。
第三,据长房十一世秘传人吴永鹏讲,陈圆圆和吴启华是吴三桂的爱将马宝秘密从衡阳保卫护送,沿沅水、龙鳌河而到达达木洞(马家寨背后山中、鳌山寺山麓)隐居一段时间,以鳌山寺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马家寨一带芦苇地。为感谢和纪念马宝大恩大德才取名马家寨,让子孙后代永不忘记。其实全寨姓吴,没有一个姓马。
马宝墓的对联“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说明了问题。这里讲的来源说法,与一些史载陈圆圆的晚年轶事不合,但与印鸾章编著的《清鉴》十分吻合。
《清鉴》载:“先是三桂婿胡国柱。见清兵压境。国势日逼。密谋降清。马宝阻之。不听。驰告三桂。值中秋节。三桂方拥歌姬。与所嬖陈圆圆。临轩玩月。闻变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气噎仆地遽绝不复生。三桂既死。马宝等既与诸将。迎三桂孙世番于云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发丧。拥柩归云南。”
马家寨地处偏僻,其后裔未必能见到此种书籍,可秘传人介绍陈老太婆从衡州秘进思州的背景、路线如此吻合,也说明了陈圆圆魂归思州的真实性。
第四,吴氏秘传讲的一些事与当地民俗有异。秘传称家史为“御字簿”,而当地民间称为“家谱”、“族谱”、“宗谱”、“堂记”等,大不相同。还秘传有“皇伞”,交给吴××家世代保管,后因家贫拿来当被子盖而毁,见者不少。又金杯银筷被吴××家拿到野牛山亲朋家收藏而失,被偷卖了。两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绣球,1958年当废铁卖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马家寨吴氏男人个子高大,同吴三桂身体魁梧类似。有人说是基因所致。
[编辑本段]
【圆圆曲(清·吴伟业) 】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赏析】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体,这首《圆圆曲》被认为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此诗以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明清之际的广阔社会画卷。全诗规模宏大,人物身世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融会,既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又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诗人运用多种结构手法,追叙、插叙、夹叙等交互为用,使情节曲折多变,富有传奇色彩。其他如心理刻画、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的化用、叙事中的议论穿插等,无不恰到好处。而蕴涵于全诗的历史沧桑感,透露出浓厚主观情思,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