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教育就是培养精英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29:50
2010年7月17日   12:新论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应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应强
问:今年高考成绩已经公布,相关招生工作已开始启动。媒体上报道,有些考生高考成绩已经达到二本线,但是因为觉得不理想,宁可选择复读,在他们看来,只有成为精英才是成才。请问,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人才教育是否就是培养精英?
——上海茶陵北路 张学通
答:日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对人才类型和层次作出科学划分,强调人才教育应该多层次、多元化,并将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于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指导人才培养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系统与人才系统关系紧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是人才工作的“母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主要由教育系统提供。《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都是通过这一专业教育形式来分类培养的。同时,高等教育通过实施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影响人才的层次结构。
新形势下,必须改变精英教育人才观,按照人才分类和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进行分类指导。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精英人才观和精英教育观。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和人才领域,精英观念一直都发挥着主导作用。一谈起人才,莫不是政界领袖、商界巨子、科技精英、文化大师等等;一谈到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与精英、人才教育与精英教育,很容易被划上等号。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办学水平,也都以培养精英人才的多寡作为标准。
受此影响,在“追赶型现代化”的过程中,精英教育质量观不断得到强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又出现了办学定位不清,竞相追求“高、大、全”(办学层次高、办学规模大、学科专业全)的趋同现象。这一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能力。
应该看到,人才确实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概念,既包括拔尖创新人才等精英,也包括具备一定能力和素质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劳动者;既包括党政、技术等专业性人才,也包括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一般性人才。教育改革要与新的人才观相适应,必须破除人才教育就是精英教育的传统观念,全面确立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教育理念。同时,尽快建立多元质量评价标准,引导高校准确定位、“安于本位”,办出特色和水平。
其次,要增强高等教育培养、开发多样化人才的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和开发的能力,必须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既要有重点地开展精英教育,也要坚持大众化教育方向。
高层次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核心,其数量多寡和质量高低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在许多专业领域还缺乏高水平领军人物和技术帅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力发展精英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也必须看到,数量巨大的地方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基座地位。基座是否牢固,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发展,也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因此,在重视一流大学建设之时,万万不可忽视地方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扩招后地方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最后,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技能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为此,必须加快发展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改变高等职业教育地位低、生源差、吸引力弱、职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要改变用学术性标准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做法,同时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尝试开展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目前继续教育已成为开发人力资源、造就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对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总体上来说还比较薄弱,高等学校参与热情还不高。为此,有必要完善高等学校参与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发挥高等教育在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总之,现代社会需要一个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组成的人才系统,需要一个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组成的高等教育系统。美国高教系统的社会适应性很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使得各级各类高校找到准确位置,形成鲜明的多样化特征。在4000多所院校中,既有世界顶级水平的大学,也有甘于从事一般技能教育和培训的机构。这种弹性大、适应性强的高等教育系统,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