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13:46
1、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有了以上的认识,下一步我们想问的是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其实,低年级教育的重的浓缩起来就是四个字——培养习惯,或者说是养成教育。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了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句话动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那么,习惯到底是什么?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 ▲(举例:足球运动员射门,孩子早晨洗漱、吃早餐)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专家研究认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的含义。
2、培养哪些习惯
低年级应着重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作出了很具体的规定。说到这里,我要特别介绍另一本读物,广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说,这是目前最好的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弟子规》。这是一本类似于《三字经》一般的蒙学读物,但是更通俗易懂,这是一本教导我们教导孩子怎么做人的好书,也是一本值得成年人去认真阅读的好书,告诉了我们修身、齐家,甚至是管理一个团队、企业的道理和方法。我认真学习过这本书,而且听了很多关于弟子规的讲座。一位曾经在商海拼打多年的男士听了《弟子规》的讲座之后,感叹道:自己多年的心得浓缩起来就是《弟子规》中的两句话而已,深感相见恨晚。一对母子共同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原来顽劣的孩子仿佛变了一个人,原来的僵化的夫妻关系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如果您愿意和家人一起认真学习这本书,听听关于《弟子规》的讲座,我相信您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言归正传,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行为习惯?这在发放的《小学养成教育内容序列细目》中有详细的介绍,如果您能有计划、有步骤地从这些方面培养孩子,孩子想不出色都难。
[遵守纪律方面]
1.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家长要了解这里面的内容,以便于指导孩子。)
2.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写假条。(上课时间参看课程表,至少在上课前15分钟到校。)
3.放学按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要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也应按时接孩子,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做孩子的榜样。)
4.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
[学习方面]
1.遵守基本法学习方法: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独立作业,自我检查、订正。每天学习的课文要能熟读成诵。
2.按课表准备好第二天的书本(语数英教材要求每日都带)、学具:每日在家削好4-5支铅笔,文具盒、铅笔刀要轻便、简洁,以减轻书包重量,不影响孩子学习。
3.每日看一定的课外书,没有读书习惯的孩子,家长应该陪同阅读,慢慢培养出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4.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5.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简单说就是头正、身直、臂张、足稳和“三个一”(眼镜离书一尺,胸口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握笔姿势很重要,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家长要认真关注并指导。正确的握笔姿势:用拇指和食指握住臂杆下端,距离笔尖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支住中指。笔杆要握得不松不紧,食指不能过度弯折,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呈45度角。
6.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各学科学习内容之间有片刻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降低学习效率,挫伤学习兴趣。
7.注意: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性。
[礼仪方面]
1.见面时,主动跟老师、同学问好,文明用语常挂嘴边(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
2.在家、在校一个样,尊重家中的父母长辈,自己离家或回家时,向家长打招呼。这就是“出必告,返必面”(《弟子规》语)见家长离家或回家时,主动帮家长,递接物品。
3.注意个人卫生,衣着整洁大方。
4.家长引导孩子注意公共卫生,不乱扔杂物,不带早点来学校吃。
[劳动方面]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睡前洗脚、铺床。
2.自己刷牙、洗脸、梳头、剪指甲。
3.自己洗小衣物,如:袜子、手帕等。
4.把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自己整理书包、收拾课桌,爱护文具、学具。
5.收拾房间,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椅、倒垃圾,饭前摆放桌椅,拿碗摆筷。
三、养成教育的方法和关键
(一)训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的发生作用。”
真正的教育不在与说教,而在于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习惯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一般来说,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要抓住几个转化。对多数孩子而言,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从不良行为及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有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训练要注意:
1.严格要求,严爱结合,反复训练,持之以恒,不断强化,逐步提高。
2.训练中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赏识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活动成功的体验。
3.训练中提要求要明确,指导要具体。(如洗衣服可以分解为: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晒)
4.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要有足够的耐心,像教孩子说话走路一样,百折不挠。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二)环境熏陶法
《三字经》有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说为了孩子的成长,要努力创造好的环境。有一句话是环境影响教育最经典的评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解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极强的渗透力,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本质的。
1.环境熏陶包括物质环境熏陶和精神环境熏陶。
物质环境不是要求家里多么豪华富贵,而是说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居室整洁、卫生、安静,井井有条,这对养成孩子良好习惯是有好处的。如果家里有条件,最好给孩子一个书桌,一个书柜,桌上有台灯。我想这些条件,现在的家庭一般都能达得到。孩子学习的地方要安静不会受到电视、客人的干扰。
精神环境熏陶即家风的熏陶,包括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家庭生活方式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家庭成员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家庭文化氛围是指家庭的精神生活状态,家庭成员有什么情趣、爱好、追求。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他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反例:富家公子入囚笼)
2.什么样的家风才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呢?
⑴ 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和睦会,如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父母不孝敬老人,这些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品德。研究表明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比较高。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多名独生子女调查发现:家庭氛围和睦、常有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的家庭的孩子智商高。同样统计表明,在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的各种因素中,家庭因素所占比率超过三分之一;正在服刑的少年犯中,大约80%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而不完整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率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25%以上。孩子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的一个反应。
(▲ 小文和小虹的事例。)为了家庭关系和谐,家长应该注意做到:
——父母要有理智,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要相亲相爱。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父母要尊敬老,关心老人。
——孩子的朋友来作客时要表示热情的欢迎。
——家里有歌声、笑声。
——父母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父母要开朗、乐观,有了愁苦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
——对客人要热情、诚恳。
——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
——对任何人都不能漠不关心,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⑵ 高尚的生活情趣  自觉抵制低级趣味,家庭精神生活充实、丰富、高雅。劈劈啪劈劈啪, 爸爸天天要打牌, 捶桌跺脚使劲甩, 大呼小叫夸能耐; 中央台,地方台, 妈妈坐下起不来, 节目无论好与坏, 总要看到古都拜。皱眉头、摇脑袋,且将手指当耳塞? 满屋噪音关不住,手握笔杆眼发呆。这首儿歌形象的勾画出有的家庭中父母子女在家庭中的真实的生活画像,不能不让人为孩子的发展担忧。
⑶ 浓厚的学习氛围 信息时代对家风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建立学习化家庭。爱学习,爱看书的家庭一定能孕育出爱看书的孩子。有个孩子高考得了第一名,别人来请教他们怎么教育孩子的,问他们给孩子请了那个家教,他们说,没钱请家教;问他们怎么辅导孩子学习,他们说高中的课程早就辅导不了了。最后他们介绍了一条经验:从孩子一上学我们就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他们说:为了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业余爱好,下班后不看电视,不听录音,自己也读书学习,陪孩子学习到很晚。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每天都埋头读书学习,非常专心,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学习,自己也埋头读书。孩子说:“家里充满了读书的气氛,这种气氛对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净化,它使我养成了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 唐桂秋教女和小阳阳妈教子)
可能有家长会说这样教育子女太辛苦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样省钱还省事,教育了孩子,提高了自己。
⑷ 良好的教养态度   家长的教养态度往往是构成家庭分为的重要因素,而它对形成孩子的情感、性格乃至行为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父母亲的态度
儿童性格和行为
包办代替,支配孩子的一切
孩子就形成消极、服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父母对子女溺爱的态度
孩子易任性、骄傲、形成利己主义、缺乏独立精神、情绪不稳定
父母过分保护孩子
孩子社会知识少、胆怯、沉默、依赖、被动
经常打骂、过于严厉
孩子易冷酷、残忍或怯懦、盲从或不诚实、缺乏自信、自尊心
对孩子忽视的态度
孩子易情绪不安、创造力差、甚至有厌世、轻生情绪
父母意见分歧
孩子易生气、警惕性高、或两面讨好、投机取巧、说谎话
对孩子民主的态度
孩子容易独立、直爽、协作、关切的、善搞交往的、机灵、安全感、快乐的、有创造力
——孩子在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信;
——孩子在过分的赞扬中生活,他将学会自负;
——孩子在适当的表扬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
——孩子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
——孩子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
——孩子在忍耐中生活,他将学会容忍;
——孩子在争吵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
——孩子在偏爱中生活,他将学会嫉妒;
——孩子在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冷漠。
⑸ 严格的生活制度
⑹ 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⑺ 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
(三)应该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几个让人无奈的等式:5+2=0  爸爸+妈妈=0  父母+爷爷奶奶=0
教育的力量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想让教育取得成效,我们应该努力协调各种力量,使之保持“一致”。“一致化”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它要求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还要前后一致,绝对不能前后矛盾。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用这样才能众志成城,无坚不摧。
1.家庭内部要一致
常听到这样的无奈:母亲要民主,父亲要粗暴;父亲要严管,母亲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教惯。这样做,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这样怎能形成好习惯?
家庭教育不一致,不但不利于教育孩子,而且还会造成家长的烦恼。 ( ▲奶奶说爸爸偷枣子)
家庭内部教育要保持一致,应该注意:
⑴ 注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统一教育思想。(如开家长会,分两次开,全体家庭成员都参加,就是为了统一思想。)
⑵ 家庭成员之间要主动配合。
⑶ 出现矛盾,背着孩子协调。 如果矛盾出现在婆媳之间,就比较难处理,男同志就应该在中间协调。如果是老人的方式不对,不可当面批评,要注意照顾老人的尊严,把教育观念通过他人之口,迂回渗透给长辈。正所谓“善相劝,德皆建。”“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弟子规》语)
⑷ 家庭教育要连贯,前后要求一致。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前后脱节,前紧后松、朝令夕改、一暴十寒、前后矛盾,都是教育的大敌。提出一个要求,进行一个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不见实效不收兵,决不能半途而废。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
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家长应该主动一些,应该多向学校靠拢,多与老师联系。这里面有老师的客观难处。(算一笔我们班的学生帐)
⑴ 第一,家长要尊重老师,在孩子心中留下教师的良好形象。老师有问题,不要直接当着孩子的面批评指责,不要说有损老师形象的话。记住“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是感情的交流,如果情感纽带断了,教育将无法进行。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很宝贵。
( ▲ 光阳教育的失败)
⑵ 始终保持这样的观点:母以子贵,师以生荣。从心底接近老师,信任老师。
⑶ 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商量教育问题。主动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每天下午5点到5:30,可以接待家长来访。
⑷ 家校联系本。(抄作业,反映孩子情况,每日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