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大观-6-明代[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5:30
书法欣赏---我的收藏-8-明代[上]
陈淳(1483-1544)
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长洲人。  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   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确,陆叔平(治)”。近代画家如蒲华、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明万历年间即有人曾评价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徵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现存的陈淳作品大部分均在博物馆收藏,民间甚少得见。           书工行草,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晚明狂草大家。陈淳作品传世较多,国内几大博物馆多有收藏,流传海外的也不少。
 《花卉题跋》
《五绝扇面》 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扇面》
 《五绝扇面》 行草书
  陈淳《草书岑参七律立轴》 纸本 纵181.8厘米 横71.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鸡鸣紫陌曙光寒 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乾
独有凤凰池上客 阳春一曲和皆难 右岑嘉州和贾诗 道复书
陈淳《白阳山诗》(局部) 纸本 29×393.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此帖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陈淳晚年之作。
陈淳《自题画诗》
陈淳《致东浦书》 纸本
陈淳《草书七言诗轴》 纸本 纵154.6厘米 横6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00北京中国千年传世书法珍品展(刊于《中国书法)2001年第2期)
草书自作《春日田舍有怀石湖之胜》诗轴释文:“望湖亭上好春光,儘许游人醉夕阳。亦欲扁舟垂钓去,竹林留我且徜徉。”
“春日田舍有怀石湖之胜。道復。”
陈淳《草书诗》纸本。纵34.9公分 ,橫428.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淳是晚明狂草大家,开启晚明个性书法的先声。该帖写于1538年(五十五岁),传说是醉后所书,好像作画一般,每行一字至三字,笔墨放纵,运笔提顿扭转,左倾右倒,或节制或奔放,如醉歌狂舞,纵橫争折,线条与墨色交织成不断变动的画面,极富律动的美感。
陈淳《宋之问秋莲赋》 纸本 辽宁博物馆藏
资料由狄万刚提供
释文: 前缺:若夫西城秘掖,北禁仙流,见白露之先降,悲红蕖之已秋。昔之菡)萏齐秀,芳敷竞发,君门闭兮九重,兵卫俨兮千列。绿叶青枝,缘沟覆池,映连旗以摇艳,辉长剑兮陆离。疏兮裂,交流兮相沃,四绕兮丹禁,三匝兮承明。晓而望之,若霓裳宛转朝玉京;夕而察之,若霞标灼她虎赤城。既如秦女艳日兮凤鸣,又如洛妃拾翠兮鸿惊,足使瑶草罢色,芳树无情。复道兮诘曲,离宫兮相属,飞阁兮周庐,金铺兮璧除。君之驾兮旖旎,莲之叶兮扶疏,万乘顾兮驻彩骑,六宫喜兮停罗裾。仰仙游而德泽,纵元览而神虚,岂与夫溪涧兮沼,自生兮自死,海圻兮江沱,万里兮烟波。泛汉女,游湘娥,佩鸣玉,戏清涡,中流欲渡兮木兰楫,幽泉一曲兮采莲歌。江南兮岘北,汀洲兮不极,既有芳兮莎城,长无依兮水国。岂知移植天泉,飘香列仙,娇紫台之月露,含玉宇之风烟。杂葩兮照烛,众彩兮相宣,乌翡翠兮舟青翰,树珊瑚兮林碧鲜。夫其生也。春风昼荡,烁日相煎,夭桃尽兮李灭,出大堤兮艳欲然。夫其谢也,秋灰度,金气腾天,宫槐疏兮井桐变,摇寒波兮风飒然。归根息艳兮八九月,乘化无穷兮千万年,越人望兮长已矣,郑女采兮无由缘。何深蒂之能固?何香之独全?别有待制扬雄,悲秋宋玉,夏之来兮玩早红,秋之暮兮悲馀绿。礼盛燕台,人非楚材,雾图兮兰为阁,金银酒兮莲作杯。落英兮徘徊,风转兮衰颓,入黄扉兮洒锦石,萦白苹兮覆绿苔。寒暑茫茫兮代谢,故叶新花兮往来,何秋日之可哀?托芙蓉以为媒。 右宋之问秋莲赋 癸卯秋日漫书并作小图于白阳山居之风木堂 道复记
陈淳《杜甫秋兴八首》 纸本
资料由狄万刚提供释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陈淳《五言绝句诗轴》
陈淳 《荷花小鸟图》 水墨纸本 纵117CM 横60CM
陈淳《荷花小鸟图》(局部) 水墨纸本
陈献章(1428--1500)
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江门的白沙村,故世人多称之为陈白沙。 初受学于吴与弼。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他的著作後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陈献章是岭南最负盛名的理学家和诗人,同是一位独出新裁,敢于创造的书家。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他善书束茅代笔,晚年专用,自成一家。 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谭》说,“白沙先生以茅龙之笔,写苍劲之字,以生涩医甜熟,对枯峭医软弱,世人耳目,为之一新”,“是以白沙震动中原”,“自谓何遽不如汉之概”。所谓茅龙笔,实为陈氏自制的茅草笔,笔锋可长可短、刚健有力,适合书写大字。这也可以说是陈氏的一大发明。现在传世的陈献章书法作品,多数是用茅草笔所写,鉴赏家引为稀室珍品。他在总结自己的书法经验时说:“予书每于动上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动也。得志弗惊,厄而不忧,此吾所以保乎静也。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形立而势奔焉,意足而奇溢焉。”运笔的动静、留放、刚柔和结体的取势、通篇布局的新奇,他以一个理学家独有的思维方式,予书法理论以深刻的内涵。

自书诗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陈献章是一位独出新裁,敢于创造的书家。《自书诗卷》其书法古拙奇崛,有书卷气,别开生面,是其晚年杰作。

草书种蓖麻诗卷 纸本 25.3x428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请分页浏览大图[1][2][3][4][5][6][7][8][9][10][11][12][13]
种蓖麻山渠面面拥蓖麻,
锁尽东风一院花。
江上行人迷指顾,
老夫于此炼丹砂。
短檠他夜照书床,、
一(*)蓖麻也借光。
老去图书收拾尽,
只凭香几对羲皇。
红朵青条摆弄同,
人间无地不春风。
莫轻此辈蓖麻子,
也在先生药圃中。
蓖麻得雨绿成畦,
如此风光亦老黎。
饭后小庵搜句坐,
山禽啼近竹门西。
蓖麻绕竹径通云,
云里樵歌隔竹闻。
手把长铲种春雨,
风光吾与老黎分。
种了蓖麻合种瓜,
青山周折两三家。
老夫来构茅茨毕,
别种秋风一径花。
公甫

陈献章《自书诗轴》(图片由可嘉提供)

陈献章《大头虾说轴》纸本,草书,纵158.5cm,横69.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署款:“弘治戊申秋八月望,石翁力疾书于白沙之碧玉楼。”款下钤印:“石斋”。无鉴藏印。
《大头虾说》一文为陈献章所撰,并由作者于明弘治戊申(弘治元年,1488年)秋八月望书写,作者时年61岁,此作是他晚年的作品。
本文是借乡间俚语“大头虾”来阐述人生哲理,立意新奇。
此书所用之笔为茅草笔,一般书家较少使用。此种笔毫锋秃散,毛硬易干,因此书字独具特色。本幅下笔顿挫力很强,毫端开叉,形成了较多的飞白之笔。字迹墨色干枯,粗细变化丰富,兼之运笔迅疾奔放、挥洒自如,又少见连绵之笔,显示出动中寓静、拙中藏巧的韵致,书风独树一帜。 (资料参考故宫博物院网站)
陈继儒(1558-1639)
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幼聪颖过人,诗文短翰极有风致,善绘画书法,书法在苏、米之间,尤好苏东坡诗章文字。遇苏墨迹,必着意求得。也精于鉴赏。

《张子房留侯赞轴》金笺 行书 横35.7厘米 纵147.7 厘米
此轴行笔流逸,字形体势多出于米芾。南京博物院藏

行书诗卷(局部)此卷行书,是他77岁时所书,倔强秀丽。

行书书薛文清语轴(点击放大)
洒金笺 纵112.5厘米,横51.6厘米 此作品系作者五十八岁时于白石山所书。

行书轴

行书轴
 行书帖
共12页

陈继儒《行书五言诗》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继儒书法学习宋代苏軾、米芾,用笔骏快,意趣雄浑是其特色。本幅端凝紧炼,笔画圆腴,体势頎长。
释文:
霜飈颯然来。山气澹而冶。参差枫叶林。高高復下下。中有茆茨人。閒缓频道者。新酒倾数瓢。菊花握盈把。非病亦非贫。一榻自瀟洒。陈继儒。
附录:小窗幽记
陈洪绶(1598-1652)
《行草手札》
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清兵人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五言绝句诗轴》纸本 行草 纵137.6厘米 横26.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点击放大)
自书诗轴 (点击放大) 图片由可嘉提供
   《行草诗卷》局部 卷轴装,上海图书馆藏。纸高20·5CM,通卷长355·5CM。此乃 其书赠友人七言长诗,末署“洪绶书拟”,钤有“陈氏洪绶”印记。 《宝纶堂集》未载。 此卷原为“松筠 ”故物,后历为清宛平杨翰及近 人张大千所藏,题签下署“息柯居士得於松筠 、“大风堂供养”, 卷末钤有“在风堂长物”印记,并有叶恭绰跋及宋禹题字。 《画赞斗方》,金笺。纵28厘米,横24厘米。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隱居十六观自题 纸本 21.4X2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陳洪綬這件書蹟寫於五十四歲(一六五一),一夜醉飲西子湖,有佳人侍候筆硯,在十六幅描寫隱居雅趣的畫前,題詩抒發感時傷暮的心境。這些清瘦、飄逸,像蘭葉一般的撇筆與捺筆畫,散發出細膩、優雅的氣質。
   《五言绝句》 ,纸本,纵114.6厘米,横32厘米。 陈洪绶《任头放眼》五言联 宽22厘米,长92.6厘米 无锡博物馆藏
致绮老道长尺牍 美国宝蒙堂藏 释文: 老弟云约夏晨老登山,了旧公案。竟於以丁舅远我何也?丁舅之局已破,此後谎不能行矣。奈何,奈何。 悔迟合什
绮老道长
附绘画作品
斜倚薰笼图局部
羲之笼鹅图
指蝶图

蔡羽(?-1541)
字九逵,自号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江苏吴县西山人。目前发现蔡羽传世作品仅有几件。
蔡羽从小丧父,由母亲亲自教授读书。12岁能操笔作文,富有奇气。蔡羽主要活动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与著名的“吴门才子”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先后享誉世间。其书法尤以正、行书见长,他写字“以秃笔取劲,姿尽骨全”。李日华说他“行狎书遒,美有逸韵”,以晋唐为楷模,王宠曾到西山从他学书3年,深受教诲。
蔡羽传世真迹甚少,所以更显珍贵。目前所知,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行书《临解缙诗》、正德六年(1511年)楷书《保竹说卷》、《游金陵诗扇页》,南京博物院藏嘉靖十四年(1535)书《论书法语卷》(又名《书说》),还有上海博物院藏行书扇面等。其中《书说》,既是一件珍贵的法书真迹,同时又是一篇论述古代书法的论文,主要论述“用笔”之道。他提出的“断”与“连”、“虚”与“实”、“疾”与“徐”、“奇”与“正”、“疏”与“密”、“华”与“秃”,在用笔时经常遇到的各种对立因素的处理原则,富有哲学的思辩。因此,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称《书说》“隐括历代论书,参互执中, 申以己见,议正而道赅,句古而字奇。与欧阳 ‘八法’、过庭《书谱》并为不朽。”
蔡羽文章学先秦两汉,诗似“诗鬼”李贺,他自己曾说:“吾诗求出魏晋上,今乃为李贺耶!”著有《林屋》、《南馆》二集传世。

《行草手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论书法语卷》纸本 草书 纵24.8厘米,横27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为作者述论精辟的论书之作。此作以秃笔取劲,行笔浑融多变,卷末署款 十六字,为蔡氏晚年佳作。                                                    附:临解缙诗+游金陵诗扇页

陈 璧《临张旭秋深帖轴》纸本 草书 107.7×33.9cm 上海博物馆藏
此幅临唐张旭《秋深帖》,凡五行,共七十四字。与古帖比较,字体变得稍为娟秀姿媚,具有自己的草书面貌。

陈谦《书杂诗》 图片由可嘉提供(点击放大)

陈盟《自书文轴》(点击浏览大图) 图片由可嘉提供

陈永年《五律诗轴》 (点击浏览大图)
陈元素《七言草书律诗》(点击浏览大图) 图片由可嘉提供陈元素《行书五言语轴》(点击浏览大图) 图片由可嘉提供

陈芹《自书诗册》(局部)纸本 每页26.7×2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陈鎏 《行草韦应物陪元侍御春游诗》 水墨金笺 扇面 17×51cm
释文:何处醉春风,长安西复东。不因俱罢职,岂得此时同。贳酒宣平里,寻芳下苑中。往来杨柳陌,犹避昔年骢。
杜大绶《七绝草书诗轴》(点击浏览大图) 图片由可嘉提供
憨 山(1546-1623)
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尤其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 明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禅师世缘已尽,圆寂于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大师的肉身法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内。

《行书六言偈语条幅》(两旁为梁启超鉴赏款)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释文:一念忘缘寂寂,孤明独照惺惺。看破空中闪电,非同日下飞萤。
在明末董其昌的书法风格影响之下,憨山虽为襌门大师,但书法也不免受其影响。出笔入笔间秀润风雅,上是笔画不带火气,笔画与字距间有较大的空间。弘一法师的笔画字距也有较大的空间,或许此即是修行者心灵空间的呈现。(文/辛意云)


《行书住山法语》 28.5×1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可嘉提供
点击右键下载大图[1][2]



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
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大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此本内容为性理修养之说,涉佛教。写法上本于王字,不少字的结字与《圣教》相类。然取势用 笔颇有自己特色,与明末书家喜一笔顺势带下,连绵不断的行草写法迥然有别。此本总体的特点是静穆而不乏灵动,端稳而不乏妍美。取行楷法,字字独立以倚侧引势,以大小错落取得变化,以粗细轻重显现节奏。舒展处尽展其势,内敛处不乏其韵。全篇章法总有若干重字以醒目,若干轻字显灵动,通篇取左低右高侧势,款款书来极为自然,一如一股清泉从山间缓缓而下,绝少火气和鼓噪之气,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既有古意又有时趣,古意者取大王儒雅的神韵,时趣者,用小王内擫笔法圆转引带,以消泯火气,不过分追求转折顿挫的变化,因而显得妩媚,当然个别笔画也会显得不很硬朗而有些飘浮。从其取法的角度看,憨山悟性极高,有聪慧之气,所以他的作品前人的影子不多,自己的个性不少,有时还善于在个别点画中以隶意出之,这在妍美的风格上掺和进了一点古拙的意味
丰坊(1494-1570?)明浙江鄞人。初名坊,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字人翁,人叔。官至礼部主事,性孤僻,玩世不恭。

丰坊《逍遥游》卷(局部) 27×477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丰坊跋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丰坊《自书诗卷》 纵33.4cm 横77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冯梦龙

冯从吾《草书千字文》局部 帖心纵33厘米,横22厘米,剪裱本,纸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范允临《祁参知传》行书卷(局部)
【来源】http://www.jxg1.com/u/89132667/archives/2009/3274.html
范允临 行草《书温庭筠等诗卷》(局部) 纸本,纵30.2厘米,横 675.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范允临行草《书温庭筠等诗卷》,纸本,纵30.2厘米,横 675.9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此卷前有范允临自题“兴与墨飞”行书引首。全卷共由八首诗组成,其中《舞衣曲》、《惜春词》、《春愁曲》、《春江花月词》、《懊恼曲》、《西州词》为温庭筠诗,《桐花落》出于元稹,《鸡鸣曲》为李廓所作,俱见《唐诗才调集》。该卷书于明崇祯三年(1630),时范允临73岁。从全卷最后范允临的题跋看,这是应一孺老先生的索书而作,并且是他大病久未习书后的首次创作。即便这样,范允临仅用一日就完成了如此长卷,可见他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具有旺盛的创作能力。另外,这么高龄的老先生还能娴熟地完成如此长篇巨制,并且笔法精到,结体自有法度,可见其扎实的书法功底。
从书法艺术本身考察这幅作品,在用笔上,范允临笔法源于董其昌,不喜侧锋,几乎笔笔中锋。在深厚功力的支撑下,全卷笔法非常规整,干净利落,老到纯熟,没有轻描淡写的花把式。在起笔上,每一笔画尽显尖锋入笔的凌厉。其笔画纤细、飘逸,可见行笔的轻盈、娴熟。而其出锋收笔,更是洒脱自然。观此卷,犹如晚霞中静静飘起的一缕炊烟,在静穆的村庄上空飘荡,给人以自在、闲适、满足的惬意感。从结体上看,整幅作品行、草书交错:行书结体稳健,外轮廓大都呈椭圆形,不求大起大落的起伏跌宕;草书是完全的小萆风格,书家把每一笔画都交代得非常清楚,不刻意去追求放纵与内敛的鲜明对比,而是力求每个字的平衡与稳健。从章法上看,全篇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尽量明显拉开,求得疏朗明快,而且每一字笔画的轻与重、粗与细、长与短、畅与涩、尖与钝、敛与放以及字与字的互相搭配等都处理得非常适当,从而形成整幅长卷统一的章法布局,给人以和谐的均衡之美。
但是,据笔者个人浅见,范允临其入其作并不广为传习,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范允临没有站上明代书法的高峰,更没有在中国书法史上成就一流书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他的书法没有形成完备的个人风格。也许是他学习过董其昌,抑或是间接受到了董其昌的影响,他的作品呈现的就是董家气象,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在书法艺术的长河里,没有自身风格的作品很难得到长久的传承和发展。甚至可以说,没有独特风格就没有艺术存在。
范允临(1558—1641),字长倩。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年间进土,官至福建参议。
【来源】http://www.jxg1.com/u/89132667/archives/2009/3274.html

范允临 《行草轴》 来源不详
费宏《行书尺牍》

高启《题仕女图诗》 纸本 行楷书 纵25.9厘米 横4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页书法笔画圆转清劲,结体疏朗。《书史会要》称“启善楷书,飘逸之气,入人眉睫。”此帖亦极具斯人风釆神韵。释文:
午夜深沉庭院悄,玉人梦醒闻啼鸟。松云重■宝钗斜,罗袜生香凤鞋小。莲花满路金步摇,六铢衣薄裁绞绡。破颜一笑生百媚,金屋何须贮阿娇。花妖羞■三思宅,嫦娥退缩无踪迹。鱼沉水底浪痕圆,雁落秋空楚天碧。疑是阳台为雨归,香汉氤氳兰麝飞。暗■欢踪卜灵课,默无一语立斜晖。 季迪题

行书七律诗轴 上海博物馆藏
洒金笺 纵117.3厘米,横30.4厘米
图文来自上海博物馆网站行草书扇面
黄道周(1585-1646)

《喜雨诗轴》高173.8厘米,宽4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字幼平,或作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他曾任南明吏部、兵部尚书,积极招募义兵,抵御清军南进,不幸兵败被俘,殉节于南京。死前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绝命书。 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
黄道周真、草、隶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他的楷书溯源锺繇,用笔方劲刚健,有一股不可侵犯之势,主张遒媚加之浑深,所以他的楷书虽刚健如斩钉截铁,而丰腴处仍流露其清秀遒媚。黄道周楷书流传多为小楷。他的行、草书远承锺繇,再参以索靖草法,他虽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晋人书法,但一反元、明以来柔弱秀丽的弊病,以刚健笔锋和方整的体势来表达晋人的丰韵。其草书波磔多,含蓄少,方笔多,圆笔少,表现出雄肆奔放的美感。黄道周传世书法代表作品楷书有《孝经》、《石斋逸诗》等,行草书有《山中杂咏卷》、《洗心诗卷》等。
妻蔡玉卿,书法似黄道周,小楷孝经为其代表作。

共14页 行书册页
舟次吴江诗册(局部)行书。纸本20.6X36cm,崇祯十七年(1644年)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附加:小楷死后吟+草书扇面 +隶书册页+王忠文祠碑文 +附蔡玉卿小楷孝经
黄道周作品欣赏
行草书诗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何吾驺草书冬日署中梅花诗轴 上海博物馆藏
绫本 纵160.5厘米 横55.3厘米  何吾驺行草诗翰轴 《中山市美术书法作品集》: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中山市美术书法作品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山:香港华昌企业公司印制

胡俨《题洪崖山房图》纸本,行书,纵27.3cm,横4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忆着洪崖三十年,青青山色故依然。当时洞口逢张氲,何处人间有傅颠。阴瀑倚风寒作雨,晴岚飞翠暖生烟。陈郎胸次如摩诘,丘壑能令画里传。
忆着洪崖三十年,梦中林壑思悠然。天边拔宅神游远,树杪骑驴笑欲颠。风动鹤惊苍竹露,月明猿啸绿萝烟。觉来枕上情如渴,此意难将与俗传。
忆着洪崖三十年,几回南望兴飘然。展图每觉云生席,握发还惊雪上颠。梦入碧溪唫素月,手攀丹壁出苍烟。求田问舍非吾事,欲託诗书使后传。
款署“永乐十四年春正月颐庵重题”。

(点击放大)明·黄姬水书致壶梁社长尺牍
韩道亨生卒不详,字颖泉。工书法。明代晚期的一位江南才子,他能诗善书,以行草为主,师法二王。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万历四十一年(1613)尝书李白蜀道难卷,张君度补图。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撰成的《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的重要著作。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的顺口溜编写出来,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还有正楷作对照,便于记忆。这篇《草诀百韵歌》在当时传诵一时,被当成行草书法的范本广为流传。

韩道亨 《草书李白文轴》(点击浏览大图) 图片由可嘉提供   《草书李白文轴》,气韵贯通,明秀清淳,徐疾相间,一气呵成,为韩道亨传世之作。韩道亨《草诀百韵歌》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侯峒曾《行书七言律诗扇面》纸本行书 50.5×15.6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此扇诗中有“尧天再辟”语,似为崇祯即位后作。此书运笔流畅,洒脱自然,韵味冷郁,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正自不俗。侯峒曾《草书五言绝句诗轴》(点击浏览大图) 图片由可嘉提供

黄淳耀《草书田家词轴》(点击浏览大图) 纸本行书 199×29.7cm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此幅行书,笔致丰厚朴实,行草相间,姿态备具。

黄辉《行书五律诗轴》(点击浏览大图) 图片由可嘉提供
黄宗羲致道济手札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姜立纲《楷书七律诗》 图片由可嘉提供

姜立纲《咏易诗扇》纸本 18.7×48.5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金 琮(1449-1501)
明代人,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金陵(今南京)人。少聪颖,好吟咏,善书画,年十二、三即能大书。初法赵孟頫,晚学张雨。画梅学扬无咎,他也是作赵孟頫书画伪的能手。他临赵氏作品,往往将题款一并临下,然后,在篇末老老实实落上自己的名款。由于金琮的书法很似赵书,故很多金琮的字,即使不是有意作伪,也被后人挖去原款,添上“赵孟頫”三字,以欺世人。  金琮书法偏向于厚重-路,倾向沉稳的风格。当年文征明对于他的书法,就非常推崇,据传文征明偶尔得到他的片纸只字,都要装裱成卷,并且在卷上题上“积玉”两字,以示珍爱。
山中写怀诗(点击放大)


题杜堇图诗(点击放大)

金琮--诞辰帖

姜逢元《行草五律诗轴》

蒋杰《登岱诗册》(点击浏览大图)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自幼习文,4岁时随父亲在京城时就会写径尺大宇,被视为神童。因他的才名,在四岁、六岁、八岁时,先后被景宗召见过三次。八岁时选到顺天府学进学。李东阳十六岁时就考取了举人。第二年,考取进士。此后仕途顺达。十八岁时,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成化八年(1472),任翰林院编修。成化十六年(1480),三十四岁的李东阳,任翰林院侍讲,兼应天府(南京)乡试考官。弘治六年(1493),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弘治七年(1494),李东阳任职内阁,专管诰敕。后屡任礼部右侍郎、礼部、户部、吏部尚书及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是明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文典雅工丽,其诗影响所及形成“茶陵诗派”。

附:怀素自叙帖跋尾


草书杂诗卷

李东阳《甘露寺词轴》纸本 草书 纵111.5厘米 横3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册页(局部)
图片转自中国书法网


跋欧阳修灼艾帖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醉翁常恨作书难,道是撑船上急滩。毕竟晚年多自得,尽留风韵与人看。
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无。
——崔礼部杰得欧公真迹,闲为之三复居玩,因题之二绝。正德己巳正月六日,后学李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