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封面特刊盘点过去十年美国重大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8:52
时代》封面特刊盘点过去十年美国重大事件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12:47  环球时报  即将于12月6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追问逝去的十年”为题发表封面特刊。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11月29日报道 即将于12月6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追问逝去的十年”为题发表封面特刊,首次通过“时间定格”的形式对美国国内从2000年至2010年发生的大事进行了盘点;文章聚焦美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和战争等多个方面十年发展之中的节点,关注重点包括:2000年美国大选之乱、“9•11”恐怖袭击引发的媒体混战、伊拉克泥潭如何收场、非典全球性爆发,以及奥巴马究竟能否带领美国走上一条“改变”之路等等。文章摘要如下: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如果你想知道我们如何到此,那么就必须了解我们来自哪里。历史是终结还是开始?时代的车轮不会停止转动,跟上节奏唯一的方法便是停下来,弄清楚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对美国而言,1999年是平静的一年,令人心安的一年,那一年的生活感觉很美好。犯罪率下降、股票飙升、国库储备充盈;迈入千禧年,我们还是天真的认为:银行不会破产、飞机不会从天而降、城市也不会沉入大海;至少,这些担忧都不会马上成为现实。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得很快,时间的车轮转得毫不费力;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但却没能把握其意义。所以,让我们放慢脚步,回过头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许,过去十年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但事件背后的意义仍等待着我们的发掘。

  2000年:国家分裂

  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让人印象深刻。围绕着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戏剧性局面:两个总统候选人布什与戈尔展开了一场长达5个星期的“司法大战”。在这场颇具讽刺意味的选战之中,美国媒体也不甘寂寞纷纷打起“媒体战”。然而,经过36天的“总统难产”,最终一锤定音的居然是非民选产生的最高法院,现实造就了一个百年不遇的大选奇观。

  一次又一次,我们从创造制度,到制度经受考验,再到制度失败瓦解。《时代》周刊认为“佛罗里达重新计票”就好像“皇帝的新装”。两个政党之间完全没有信任,双方都不惜一切代价试图达到目的。缺乏信任便造成了怀疑,以至于我们现在拥有一个内耗严重的“软弱”政府。

  2000年总统大选呈现出来的是一张分裂的画面,就像给我们自己上了一课;这样的画面令人不安,多年隐藏的问题,及长期的政治冷漠突然显现出来。在地理、性别、婚姻状况、种族、意识形态、政党、文化以及是否相信政府这些几乎可以感知的各个方面,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国家的分裂。《时代》周刊认为,重点不是2000年大选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而是现实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四个年轻人:用软件改变世界

  十年前,四个年轻人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方式,不是用枪或者金钱,而是软件。他们思想激进而带有破坏性,他们通过编码的形式试图创造一个免费和共享的平台。正式这四个没有读完大学的年轻人,为我们现在的数字媒体环境打下了大量的基础。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最后都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1999年,还是大一新生的肖恩•范宁创造出Napster,这种P2P式的免费音乐共享服务让音乐产业受到重创,因此在面对多次侵权诉讼后,Napster被关闭。同一年,一名15岁的挪威男孩,约恩•莱克•约翰森与另外两名至今仍不知姓名的程序设计师共同开发了一款程序,这款程序破解了DVD的防拷保护,而约翰森也因此被称为“DVD约恩”,成为影音厂商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在更早的1997年,美国亚利桑那州18岁的黑客贾斯汀•弗兰克尔开发出了一款免费的MP3播放器WinAmp,在软件发布的最初一年半里,全球有1500万人下载。三年后,弗兰克尔又制定了一款P2P文件共享协议,与Napster不同的是,这一程序不能被关闭,目前仍有数百万人在使用。2001年,26岁的布拉姆•科恩开发出了一款优化处理大型文件的P2P共享软件BitTorrent,现在BitTorrent已经成为网上分享大型文件的标准化途径了。

  这些免费的共享软件和平台为盗版创造了有利环境,对娱乐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遭到了娱乐产业的强烈反应,他们几乎都因此诉讼缠身。而在司法介入下,这场对信息经济可能造成的“大灾难”最终未能发生。不过,他们的这种免费和共享的理念还是对整个娱乐产业产生了复杂而缓慢的影响,在随后的网络发展中,免费共享软件急速增长。

  世贸大厦遗址:远离废墟

  重建世贸大厦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建设计划。然而,重建世贸大厦的工程的进展并不像大家期望的那样顺利。不过,今天,重建工程还是在诉讼和争议声中取得了进展。1776英尺(约541.3米)的塔楼已经建到48层。数以千计的建筑工人在遗址上日以继夜的劳作,建造摩天大楼、纪念碑以及博物馆,这些都将在“9•11”恐怖袭击十周年时向公众开放。

  世贸遗址重建是美国精神的印证,代表着我们对未来和自由的信念。这些工程师和建筑工人也同样认为,他们负责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建设工作,他们重建的城市地标和商业中心都象征着开放和机遇;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用每一段钢梁帮助我们的国家实现一个神圣的责任:为了那些我们失去的、仍需记忆的,以及我们国家的原则和价值。

  伊拉克:迷失脚步

  在美国过去的十年之中,“伊拉克”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为了它,政党之间出现分歧;有了它,媒体网络增加了无数话题;因为它,普通民众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谈资。而现在,不论伊拉克战争是对是错,它都已经发生了。《时代》周刊称美国与伊拉克彼此之间的忽视和不理解将会导致悲剧。而如何改变现状,将美国从伊拉克“泥潭”中拉出来,是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

  片刻偶像:光环背后

  他们是一群普通人,他们的一夜成名并不是因为有魅力或者富裕,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公众突发事件之中的代表。这些是不寻常事件之中那些最为平常和普通的脸,不论是深入拉克,还是面对卡特里娜飓风,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然而,在聚光灯背后,光环褪去,他们现在身在何方?

  长远考虑:读懂过去启示未来

  《时代》周刊在解释发布这一特刊的原因时表示,过去并非完美的序言,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犯着同样的错误,而这并不是总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过去,而是因为作为人类,我们不可能完美,总不可避免会犯错误。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在过去十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里,从2000年的美国大选到9-11事件,再到伊拉克战争,我们都无法摆脱失误和误解的影子。

  在现今网络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会真正逝去,也没有什么能够永远存在。短暂的事情看起来会永远持续,而本该永恒的事物有可能会在瞬间被人遗忘。在信息商品化的时代,我们总是很少去真正思考和理解信息背后的意义,因此从长远考虑,《时代》周刊对过去十年里发生的大事进行回顾和分析,试图让人们读懂过去,并获得一些对未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