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45:52
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社会各个层面的管理者、协调者,是重大社会任务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各项社会公共资源的掌管者和支配者。在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过程中,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程度的加剧,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体力和精力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调整。在长期的重压下,很多人由此而带来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不少领导干部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诸如压力过大、心态失衡、心理疲劳等心理问题。有调查资料表明,造成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表现为:在体征上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头昏、头痛、胃溃疡等症状;在情绪上表现出缺乏激情、焦虑、抑郁;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上表现为工作效率低下、决策失误、逃避现实,要么表现为莫名其妙的冲人发火、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等。有调查显示:在对某副省级中心城区近千名处级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焦虑感、抑郁感、躯体化趋向(指由于心理痛苦而引发的身体不适,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痛、胸闷、心悸和心血管、肠胃道不适等。)比全国平均指标高出12%。更有甚者导致情绪衰竭、价值衰落,引发经济犯罪、重大责任事故、恶性事件甚至自杀等。
造成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原因来自诸多方面,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五:
其一,从工作负担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原有的领导模式、思维方式亟待更新,使领导干部的工作压力增大。现实中,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你追我赶发展经济的竞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GDP的评比排名次,干部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增大了干部“发展”担子的压力;而“行政问责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绩效评比考核”以及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
其二,从社会层面分析,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和传统的处事习惯,极易诱发领导干部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目前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价值体系受到冲击,而新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确立。这一价值真空,必然也会对领导干部的观念和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扩大,领导干部在正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被置于公众的视线监督之下,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引来非议,甚至是挪位丢官。此外,领导干部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还要拿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应对我国特有的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我们常常说做官先做人,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人情世故要不要?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好?这些问题随时在拷问着领导干部。工作中讲人情世故不合适,不讲人情世故难免背后被人指责,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现在干部工作要群众评议,干部选拔要搞民意测评或推荐,平时不考虑群众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到关键时候就有可能会被打低分。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如果不与上级亲近,很可能就会遭冷遇,晋升的机会就会比其他人少。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无论处在哪一级位置上的干部,都不得不重视营造、平衡和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已成为当代干部典型的生活状态特征,这对干部无形中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
其三,外界的压力过大也会给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除了上面提及的领导干部要花费相当大的时间与精力,来应对“颇具中国特色”的种种复杂社会关系的处理,必须平衡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外,领导干部由于掌握着一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使得他们在现实中还面临着更多的利益、情感的诱惑。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寻租交易”使领导干部成为腐败“高危人群”,而社会财富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又使不少领导干部成为“弱势群体”,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继而导致违法违纪。
“59现象”和“30现象”的出现为此做出了鲜活的注脚。政治领域里的“59现象”又称“最后捞一把”现象,领导干部在即将离退休前夕,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肆贪污受贿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心态的作祟:首先存在着“权力即是金钱”的心理;其次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再次是侥幸心理。经济领域的'59现象'则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企业家甚至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在退休前一反几十年守法努力工作的常态,为自己大谋私利,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如果说这些人的犯罪动机在于“时间逼人”的话,现在一些人刚过而立之年,正是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时候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有点让人费解了。但静心分析一下原因不难看出,对于现在一部分年轻干部来说,他们虽有才华和能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信仰危机。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感染,一些人总是把仕途和个人享乐联系在一起,而且在享乐方面总有“超前意识”。当他们认为自身收入和职位不成比例,特别是受到同龄富豪骄奢生活的刺激时,往往就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在强烈的虚荣心理支配下,不惜动用公权为个人私利大肆“运作”,从而走上了犯罪之路。
其四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干部作为“人”,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妻儿老少。由于他们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应酬中,无暇顾及家庭成员的感情,影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从而使一些干部在内心里一种愧疚感,导致在家庭关系中产生不和谐,甚至出现一定的危机。如今许多领导干部的家成了旅馆,整日在外应酬,因为工作累、喝酒多,回家倒头就睡,其他事都没心情想了。日子一久,不仅上顾不了老人,下顾不上孩子,夫妻生活也不正常了。父母难享天伦之乐,子女淡漠父子亲情,夫妻之间形同陌人,发展下去家庭就有破裂的可能。每天出门带着这么沉重的思想包袱工作,还要在人面前装成若无其事,真的很累。当工作和家庭出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难免要做出违心的痛苦的抉择,从而产生心理紧张感,特别是烦躁不安。
其五是干部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保护被长期忽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往往侧重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而心理上的关注却被长期忽视。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心理卫生方面的基本常识,对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看不开”、“想不通”,不良情绪长期积累且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释放或化解,最终抑郁成疾,对身心造成较大的损害,以致影响工作和事业,出现违法违纪,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纵观被查处的有关各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在他们违法违纪的背后,非正常的心理动机起着微妙的作用,其所作所为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表面看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但深层次上看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要从领导干部个人身上入手,更为重要的需要来自领导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从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加以解决,要为领导干部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对领导干部加强教育,有些地方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引入心理测试的做法不失为一剂好药。
针对领导干部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从领导干部个人角度而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其次就是要建立正常的同志式的工作关系,再有就是要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
中央纪委杭州培训中心2009年第5期学员【济南市历下区纪委党廉教育室主任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