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看湖南卫视讲毛泽东和他的子女禁不住泪流满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9:01:57
2009-12-29 09:15

[ 中国社会主义者 ] 于2009-12-28
标签:共产主义
 
看湖南卫视讲毛泽东和他的子女禁不住泪流满面
26日夜半已过,偶见湖南卫视播放一个关于毛泽东与其子女的专题片,一下子被吸引住,看着看着忍不住竟泪流满面。
专题片讲到李讷小的时候,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有人敢去劝阻,于是就让李讷去叫“爸爸去散步”。毛泽东喜欢这个小女儿,于是就陪女儿散步。女儿从开始拉父亲一个手指头,到两个手指头,三个手指头。就这样一点点长大了,后来上了北京大学。毛泽东让她住校,平时很少让她回家。一次回家,毛泽东和江青准备了超出以往一倍的饭菜,女儿低着头开始狂吃,把毛泽东和江青都看呆了。全家的饭菜很快都被女儿吃光了。炊事员又找出两个凉馒头,还是被吃光了。毛泽东和江青在一旁看,没有吃饭。这就是困难时期的主席。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南海朱红墙外一个僻静胡同里的中央某机关楼宇,一套四室一厅的宿舍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一个40多岁的独身女人和一个男孩。这个特殊家庭平时经常关着门,特别安静,安静得周围的住户觉得似乎没有她们存在一样。这就是毛泽东的爱女李讷的家。
李讷没有继承毛泽东一分钱的遗产,无论毛泽东在世时还是毛泽东去世后,李讷都没有享受过一点特权。她的第一次婚姻找的是一个文化很低的服务员,毛泽东亲自批示同意。据说李讷后来身体很不好,一位沂蒙山老区的农民得知毛主席的女儿生活极端困苦,捐给了李讷2000元钱,李讷把这钱转捐给了希望学校。一位港商得知李讷的困境,寄来了一万港币,李讷决定兑换成人民币,然后捐献给延安老区。李讷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馈赠和帮助,她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
还有一个让我泪流的细节是毛岸英牺牲。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当天,彭德怀便向周恩来电告此事。周恩来见毛泽东正患感冒,并且还在指挥第二次战役,于是便同刘少奇等商量,暂时压下电报。直至1951年1月2日,当第三次战役取得胜利,毛泽东感冒已好时,叶子龙等人才奉命在万寿路新六所的一楼休息室报告了此事。在场的卫士回忆,毛泽东听后怔住了,他点燃一支烟,然后掐灭了,接着又点烟。火柴就在毛泽东面前的茶几上,毛泽东竟浑然不觉,一个劲儿在自己的衣兜里掏,找火柴,没有一句话。周围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没有人敢说一句劝慰的话。毛泽东的眼圈湿了,却没有流泪,过了许久,只发出一声叹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这时,周围的人都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这一夜,毛泽东没有睡觉,他吸了一夜烟。
毛岸英8岁时,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在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仍坚决要求参战。不久,他找到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1946年1月,他随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回国。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他直至牺牲时,身边还带着这支枪。
毛岸英回到延安,毛泽东抱病到机场迎接。据老同志回忆,毛泽东的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吃惯了洋面包的毛岸英,这时睡土炕,干农活儿。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他随中央机关北撤,又按毛泽东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团,在山西临县参加试点。他写信报告父亲说,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此后,他又到冀中、山东搞过土改,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松林结婚,毛泽东参加了仅有两桌糖果的婚礼,只送儿子一件自己穿过的大衣,并对儿媳说:“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
1950年春,毛岸英跟随李克农访苏并当过翻译,此后又要求到基层。1950年夏,他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同年10月,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毛泽东的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除了彭德怀等几个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的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先后逃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
毛岸英牺牲当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遗体运回国内。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还是决定就地安葬。后来,彭德怀又提出为他立碑,说明他自愿参加志愿军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在与彭德怀见面时也强调“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并说“你们做得对”。
1951年3月,毛主席在与他的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再次提到毛岸英,毛泽东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毛泽东的威望和毛泽东的权利在中国怕是无人可比。看看毛泽东的亲人和他的子女们的情形吧。不想再说什麽了。只有不断的泪水和无尽的感慨。
谁,怎样做,才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自有公论,历史自有公论。千万别把人民当傻子,别把历史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