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傲慢,走出偏见,回归真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6:56
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不知道你的孩子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
到最后,我才发现我一直对不起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自己。【自由和尊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最大承诺】
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每个人都站在恶的那一面,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善。
一定要有靠山,但比靠山还可靠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
 
走出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人人都在其中的无形之网
什么是偏见?偏见指的是对人或事的看法有失偏颇,不全面,不准确,与之相伴的行为是讨厌或拒绝对方。比如,根据某人来自某个地域来臆断其品行;用35岁这样的聘用“门槛”拒绝经验丰富的骨干人才;依据“无商不奸”的古旧谚语对所有商业从业人员产生警惕抗拒心理;因为自己过着普通的生活而把别墅香车当作自己的“仇富”对象……除此之外,还有学历偏见、性别偏见等等。问题在于,这些大都来自于人们的所见所闻或者个人经历的偏见,由于没有机会准确深刻地了解对方,虽然过于简单偏颇,却往往形成约定俗成的见解,甚至包含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使得偏见似乎真地就是那么回事。
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事事洞烛玄机,完全从客观的角度来待人处事。每个人都无法完全避开世俗的影响,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价值体系、个人成功等等坐标网罗着我们,甚至由此产生的偏见本身也成为一种标准。有趣的是,对某些人群形成的偏见又被偏颇地使用在提高决策效率、降低风险程度、实现自我保护上面,结果就是那些似是而非或以偏概全却又根深蒂固的偏见,反过来更容易激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加深了人际鸿沟,使我们错失许多机遇。
傲慢与偏见 为什么我们会身陷其中
皮克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位雕刻师。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希望雕像能够成活。上帝感其所诚,使象牙姑娘获得了生命,成了他梦寐以求的伴侣。后来,人们把因为自己的期望而导致事情向着期望方向发展的现象,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很多时候,偏见的产生其实也是我们内心不良期待的“心想事成”。
在无处不在的偏见面前,追求绝对完美公平的境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至少,我们可以不让傲慢与偏见成为我们生活的羁绊。
你总是只相信“自己人”吗?
当来到一个新地方、新团队,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同乡、同学或性情相投的人,并把那些能够找到“同类项”的人视作“自己人”,把别人当做“外人”。在专业知识、理解力、技能、态度、专长、角色和任务的胜任成为判断职业能力的通行标准时,“自己人”会获得额外的加分;而“外人”一旦出现问题,则会更加“客观”地获得负面评判。
这种“自己人”思维模式只能在局部有助于迅速拉近人际距离,让你更富有“人情味”、“亲和力”;但当它被错误地用作衡量和判断对错、善恶、是非的主导标准时,偏见就产生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出了问题,如果是自己人做的,我们往往会找出很多情境、压力等外部客观原因为他开脱,而如果是外人做的,我们往往会将其原因归咎为他们的个性、性格等内部主观原因,觉得他不可原谅。要知道,客观上“自己人”和“外人”并没有截然的区分,“自己人”也完全有可能蒙蔽你的双眼,不要让“自己人”的偏见成为你看清真相的障碍。
你贴的“标签”正确吗?
显然,经验性的认知不都是正面的。对不了解的人,简单化、一般化的图解,往往就是你脑子里对此人的概念和印象。虽然它可能是偏见,但却能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思考。经过这样比对以后的归类,他就被你贴上了“标签”。如果你的认识建立在基本准确的经验之上,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有助于简化处理复杂事情的步骤。但因为错误标签的蒙蔽,无视群体中的个体差异,那么客观的判断就会离你而去,不是过于理想,就是过于糟糕。比如:在改革开放以及反腐倡廉的社会主流意识下,听说某人“发财”了就觉得是“可疑”的;传统中,上海有对“江北人”的轻视,而北京也常见对“胡同串子”的讥讽,等等。
导致这种乱贴标签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常常把本来没关系的两件事情扯在一起,错误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而当我们期待两件事有关联的时候,我们的错觉甚至使自己相信它们是相关的。
谁让他们动了我的奶酪?
在现代都市,浪漫安逸的田园生活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知道,经济福利、政治地位、工作岗位等社会资源都是在不同层面的博弈中进行分配的,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时自然矛盾重重。当人们处于挫折或不快乐的竞争状态中时,会倾向于攻击不被喜欢并且相对弱势的团体成员,把他们当作“替罪羊”。这是“匮乏心态”作怪的结果。
例如许多当地人对待“外来者”的态度。他们认为“外来者”的涌入导致了房价被抬升,工作机会被争夺,社会资源供应更紧张。然而,这些人只看到了分“奶酪”的人数增加,却忽视了“外来者”的加入也可以一起把“奶酪”做大,实现双赢。将“匮乏心态”转化成“富足心态”,才能互利共赢。
你还在用落伍的观念看世界吗?
一些腐朽或落伍意识对当代人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这类偏见中最臭名昭著的例子之一是种族歧视。早在殖民主义时期,某些西欧国家奋不顾身地把自己的“文明”带到“处于野蛮状态”的非洲,这导致当时大多数西欧人都深以为自己的文化远远优于非洲文化,这甚至为后来的奴隶贸易奠定了社会的道德基础。时至今日,种族歧视这一老掉牙的幽灵仍然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滋生事端。
又比如传统观念中讲究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一观念依旧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影响,比如对“白领”和“蓝领”的划分。可是在信息时代,要想做好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只“劳心”或只“劳力”,“白领”和“蓝领”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
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只有根据新的情况不断调整固有观念,破除违背历史潮流趋势的落后、落伍乃至腐朽的意识,才可以逐渐减少因观念滞后而导致的盲目偏见。
傲慢与偏见 我们能做些什么
当我们身陷在傲慢与偏见这张大网中而不自察时,就已经在心中建起了一道心理的樊篱,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难度和成本。简单地排斥和拒绝他人使得我们生活在自我局限的时空中,看不到更加美丽的世界。那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消除傲慢与偏见呢?除了根据偏见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之外,还有一些一般性的原则。
“齐视”:用平等的视角去看待他人
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马英九在“三·八”妇女节来临时提出:“只有性别‘齐视’,才有满腹的女人经”,意指只有抛弃性别偏见,才会制定出真正到位的女性政策。平等对话是顺畅沟通的前提。当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平等时,他们之间的接触就很容易采取俯视或仰视的姿态,抵触心态也随之而来。
视角的俯、仰很多时候伴随着内心的无知或不安全感,常常对他人非议、贬低、歧视的人本质上往往是心虚和恐惧的。任何心理安全的人,通常会对他人的成功抱有诚意的欣赏和祝贺。知道了这一点,也就自然会懂得如何平等待人。
在生活中,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追求优越感。它可能是世袭的、血缘的,或者来自文化背景。它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视高人一等。事实上,优越感是一种心理的姿态和动作,是在自己内心以及大众面前刻意地进行自我强调。某种程度上,优越感是我们为自己构筑的生活假象。
所以,所谓优越感的潜台词其实是自我封闭,拒绝吸收新的营养和获取新的机遇。让心态始终保持平和与平等,豁然开朗的人生际遇才会与你拥抱。
接触:承认差别 求同存异
我们常常说“理解万岁”,然而只有当我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人行动的因由。就像达西和伊丽莎白在相互交往中认识到各自的问题并努力改进的时候,他们才摆脱了各自的傲慢和偏见。
要想真正做到换位思考,真正体验到他人的不同境况,减少傲慢与偏见的困扰,就必须从心理上认知困顿的根源,纠正偏见的谬误,得出准确的判断。应该承认,大多数人都会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文化中得到认同和宽慰,而在相异的文化、环境中则有不安全感和潜在的排斥感。只要人类继续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差别,就会出现傲慢与偏见。正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偏见导致的这种现象,即个体或团体之间会拥有非常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而平等的接触和包容,可以使你积极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找到修补裂痕的方式,用观念上的均衡和行为上的弹性积极而不是偏颇地处理差异。
放轻松: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以有效提升抗御偏见的能力。我们在建立自身价值坐标系时,不能完全以他人的态度做参照。今天,人们在更多地倡导公允,但毕竟偏见也是人性的一面。当我们遭遇到别人的偏见时,大可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每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终究会因为他自己的作为而获得最符合实际的评判。刘翔当年如果也屈从“亚洲人不适合短跑竞技”的偏见,中国就会失去一名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也一样可以跑得很快”的田径冠军。
除了不理会偏见的眼光之外,我们也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证明和纠正偏见的谬误。慎独自律,规范好自己的言行,是推翻偏见谬误最好的武器。当然,如果偏见已经上升到了诽谤的地步,通过法律维权就成为必要了。放松心态,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对傲慢与偏见最好的反击。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意识到偏见的存在,并善于转化其负面效用,就自然而然会用更公正、平等和豁达的态度来待人处事,从而拥有更开放的眼界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为你和他人的人生增加更多的机会。
傲慢是没有标准的。只懂得一加一等于二的人未必不傲慢,懂得微积分甚至相对论的人未必傲慢。事实上,傲慢容易发生在前者的身上,因为他们短视。
别做一个专门替被傲慢的人傲慢一把的傲慢客。
“傲慢”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傲气”主要指看不起别人,对人不敬重,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态度。
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贪、嗔、痴、慢、疑都是与生俱来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即使是一个绝对自卑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有自卑的人都是非常傲慢,为什么傲慢?因为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自卑与自傲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同样一个东西。一个人既无自卑感,也不会傲慢,那是非常平实自在。
人傲慢是因为有偏见。觉得自己是好的,所以自己就傲慢起来了。螺丝壳里做道场的结果,不是郑重的滑稽,就是庄严的傲慢。
低层次的傲慢,一旦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出现,立马收敛,一针下去,噗哧……
中级傲慢则是冷冰冰的优雅与含蓄,比如贵族对平民,有钱人对叫花子。
高等傲慢则如中医施针,部位精准,施行周到,见什么人耍什么态。比如王熙凤,对拿不准身份,但知道是门子穷亲戚的刘姥姥,她的傲慢隐性,收敛,穿得光明鲜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敬茶也不接,用铜火箸慢慢拨手炉里的灰,慢慢说:“怎么还不请进来。”这叫气派;帮贾珍在那府理事,独自在抱厦起居,对众妯娌挥霍洒落,目中无人,这叫尊贵;对人人都瞧不起的赵姨奶奶则是词严色厉,若不是礼法所拘,早就一个大耳刮子抽过去,一股掩饰不住也不必掩饰的峻烈泼辣之气。
现代人又为什么傲慢?说到底,它是虚弱的优越感和不踏实的防御机能的混合体。因为没有办法准确建立自己的坐标,只好在对别人的傲慢中感知自我生存的优越。天不傲慢,地不傲慢,流云不傲慢,飞鸟也不傲慢,野草闲花、猪鸡牛羊都不傲慢,只有人,对天傲慢,对地傲慢,对日月山川傲慢,对自己的同类更是无微不至地傲慢。
中国文化里庄子有一个比喻傲慢的典故:“螳臂当车”,他说螳螂发起脾气来,举起两只细长的手臂,想把车子挡住,不让车子过,结果可想而知,不但被压扁,连浆都压出来了。庄子这句话是比喻人“不自量力”,超过自己能力、智慧范围的事非做不可,螳螂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想用两只手臂去挡车子?就是因为“我慢”。一般人常说:“格老子,我不在乎!”你不在乎就变成肉酱啦!
众生的我慢与生俱来,一个人如果能去掉慢心,那就快要修到“无我”了!从心理学的观点可以看出,我慢特别高的人,所做的事情都古里古怪,由于傲慢的变态心理,在某一方面就显现出来了。一个怕羞的小孩,看到人就躲,是不是窝囊?根本不是,他表面上怕羞,内心却非常傲慢。
增上慢
我们对我慢已有了了解,再看什么叫增上慢?增上慢是人本来只有慢心,因某种原因又把慢心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譬如学问好、多闻的人,最容易产生增上慢。岂止学问,一切人在任何方面有些成就,更高更上的慢心必然随之增加。像聪明人本来就自以为了不起,聪明人若再加上学识、经验,如果走上坏路子,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足以济其奸”,不学还好,有了学问更助长其作恶。
中国历史上的奸臣,都是人才,都是学识一流的人才,像众人皆知的秦桧,学问之好,头脑之聪明,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一手遮天,蒙骗上面的人,其本事之大,可想而知。一个部下,能把高明的老板瞒住,看不到下面的事情,那绝非普通人所能做到。
“覆蔽心故”,增上慢把自己的本心盖住了,以为自己了不起,自认自己观念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是古人说的,我则加了两句:“江湖千古相仇,宗教千古相嫉”,在“千古相轻”、“千古相嫉”,“千古相仇”几重的压力之下,竟然还能活着,也差不多啦!
谈这些事实和道理,就在说明人根本上所犯的错误,就是慢心太重,自赞毁他,认为自己都是对的。我经常讲,天地间的人,绝没有自己承认自己犯错的,都是别人不对。
任何人只要一犯错,他心里也明白,脸色立刻变红,过了一会儿,自己再一想,马上又找了很多理由支持自己,认为自己的对,错的还是你。你看我们每个人是不是这样?当然包括我在内。
论 傲 慢
一个人感到自己优于他人,并因此感到得意。这就是骄傲。骄傲不同于自满。自满是一种意识上的自得感,而骄傲有其对象和资本。假面具设一个人单独出生在世界上,他或许很空虚但绝不会骄傲,因为骄傲的认为自己的某些品质优于他人,他们给自己和别人都分配好一个位置,自己的高于别人的,因此,他觉得得意。这种趾高气扬的情绪传递着“不许碰我”的讯息,就是骄傲。先知(愿主福安之)曾说:“祈求安拉从骄傲自在上解救我”。
骄傲的人不能够忍受别人同自己平起平坐。无论是私下还是公众场合,他都希望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承认他的优越。不管他走到哪里,人世间们应先向他请安,为他让路;他一讲话,别人都只能听他的,不以反对;他是天才而别人都是傻瓜,看到他如此屈尊,别人应当感激他。圣贤常毁于他们的骄傲。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心中有芥子般骄傲的人,不能进乐园。”“高尚的品质是进入天园之门,但是骄傲和自大关闭了它。他的自大夺去了他的 谦卑,而谦卑正是正直的基础。他将永远无法丢弃敌意与妒忌,憎恨与愤怒,诬蔑与嘲笑,也无培养正直与诚恳,无法冷静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简而言之,为了维持自己的自尊自大,骄傲的人可以无恶不作,恶习像一条链环环相扣缠住了他的心。
对人骄傲。骄傲的人自视清高,总是希望别人在自己面前表现卑微。这无疑是在争夺安拉的权力。“崇高伟大是我的仪装,与我争夺他们者,我必毁灭他。”
须知,骄傲者之所以骄傲,是因为他自认为比别人优越,即认为自己已具备某些完美的特点。这种所谓的完美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宗教方面,如知识和功修理工;世俗方面,如门第、美貌、强壮、富有、朋友众多。他们将这七种东西视为骄傲的资本。
傲慢的原因:
下面让我们对之作一分析:
第一种:以知识骄傲。知识就是能力,有能力的人最易骄傲,他自认为比别人优秀,以目空一切的态度对待他人。如果他接受了他人的问候或邀请,就认为别人应该为自己的屈尊而感激自己。人们应当顺从他、服侍他,就因为他有知识,他认为自己有权力高高在上。这种学者为他人的罪过感到遗憾,却对自己的境况漫不经心。他任意地为追随者分配天园与火狱,声称自己已得援救,可升天园。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是真正的学者。一个真正的学者能够把持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因为他明辨是非,知道自己在强大、公正的安拉面前将会感到如何的恐惧。
因知识而骄傲,有两种原因:
首先,人们错误地定义了真正的知识。他们认为熟练地掌握了科学和艺术,例如数学、物理、文学和辩证学就能够使自身完善。但是真正的知识能够揭开人们心灵的蒙蔽,看到人与他的创造者之间神秘联系,因而在宇宙间万能的主面前产生畏惧和崇敬,这种意识和启发才是真正的知识。它使人谦卑并拒绝骄傲。
其次,在学习生活中,人们忽视了道德训练。坏习惯造就了骄傲的恶果。瓦海卜说:知识就象自天而降的清辙干甜的雨水,被各种树木吸收后,转化为树的味道,苦者更苦,甜者更甜。正在获取知识的人也获得了力量,它加强了他内心隐藏的品质。如果他有骄傲的倾向,并且不注意克制它,那么,当他获得了知识后,会变得更加骄傲。
第二种:以功修骄傲。虔诚之士因奉献和功修得到崇敬和赞扬,他们因此而自得。这种自得悄悄地转变为骄傲,他们自认为优秀之士,深得安拉喜爱。他们藐视众人,称他们罪人,要遭毁灭。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将因藐视众人而毁灭。
有记载说,犹太人中的一个罪人,遇到一个有名的法利赛教派的教徒,被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虔诚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坐在他的身旁,希望他神圣的触摸能够救自己。但是这个骄傲的法利赛教派教徒轻蔑地说“不要碰我,你这个污秽的罪人,从我面前离开。”那时,安拉启示那个时代的先知说:“去告诉那个罪人他已获救。至于法利赛教派的教徒,他的功修已被摒弃,他将遭毁灭。”
第三种:以门第骄傲。身出望族之人,往往轻视出身贫寒的人。他们不愿与后者享受同等待遇,经常在人前傲慢地以祖先自夸。这种罪恶甚至会潜伏在一些优秀高尚者心中,尽管他们在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来,但在他们激动或暴怒时,这种罪恶将从他们内心最深处表露无遗。
艾卜·赞尔说:“一次,我和一个人在穆圣(愿主福安之)前争吵,我突然发怒了,侮辱那人说:‘喂!黑女人的儿子!’这时,穆圣(愿主福安之)说:‘艾卜·赞尔啊!你太不公平了!白女人的儿子并不比黑女人的儿子优越。’我听后就俯下身子对那人说:‘你就用脚踏我的面腮,原谅我吧!’因为他知道,骄傲须以凌辱来消灭。”
圣训中记载,有两个人在穆圣(愿主福安之)面前争炒,一个对另一个说“我是名人之后,你的父亲是谁?”穆圣(愿主福安之)对这个自大夸的人说:“有两个穆萨时代的人夸耀他们的祖先,一个说:看,我的九个祖先都是名人。安拉对穆萨说:‘告诉这个人他的九个祖先都在火狱中,他是第十个。’”
第四种:以美貌矜持。妇女常以她们的美貌感到骄傲,这会导致中伤、诽谤、揭短等罪恶。信士之母阿伊莎(愿安拉喜悦之)说:“一天一个妇女来看穆圣,我对他说:‘看她多矮!’穆圣(愿主福安之)转过来说:‘阿伊莎,为你所说的忏悔吧,因为这是诽谤。’”
第五种:以富有骄傲。商人以他的货物自得,地主以他的土地和树林自得,贵族以他的随从和财产骄傲。总之,每个人都以他世俗的财产而骄傲,瞧不起那些没有它们的人,他们只相信财富,崇拜财富,他们不知道“祝福穷人,他们是天园里的国王”是什么意思。安拉说:
“他财富有财产,故矜夸的态度对他的朋友说:‘我财产比你多,人比你强。’”(《古兰经》18:34)他虽以财产和子嗣矜夸于世,但他仍未幸免于懊悔的结局: “但愿我没有以任何物配我的主。”
第六种:以强壮自豪。即向弱者显示自己的力量。
第七种:以跟随者、保护者、家人、朋友、子嗣的众多骄傲。学者之间的以学生众多而被此夸耀,亦属此类。
骄傲在败坏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心骄气傲的人,名叫亵慢;他行事狂妄,都出于骄傲。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他一味对镜自赏,自吹自擂,遇事只顾浮夸失实,到头来只是事事落空而已。——莎士比亚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诌妄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培根
“无知”是骄傲最肥沃的土壤。——秦牧
无论从主的话语里,还是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都能看见骄傲是不好的,且极力在劝告我们不要骄傲。然而人里头骄傲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不需要去教的。今天如此,过去如此,明天也会如此;东方人有之,西方人也有之;是不需要彼此去传扬,教导的。
因诱人犯罪的撒但就是从骄傲中坠落的,而我们的始祖亚当与夏娃也就是从骄傲不顺服神中作了撒但的第一代传人,以致受诅而被逐出了伊甸园。于是骄傲便这样代代相传下来了。
人因骄傲背弃神,因骄傲不愿认识神,因骄傲不愿顺服神。又因骄傲总想显扬自己,抬高自己,想被人追捧。孰不知,人的骄傲不仅使自己跌倒,败坏了,而且更可悲、可怜的是,人因骄傲失去了神许多宝贵的祝福,乃至永恒的生命。今天,我也带着格外谨慎和勉励自己的心来分享骄傲这个话题。
骄傲的特征
(1)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自显为义。
(2)以自己的成就自夸
(3)以财富、美貌自夸
骄傲的结果
(1)自取败坏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以前。”
骄傲的人目空无人,心中无神,傲视群物,自以为是;常会行出许多荒谬,乃至无耻的事来。
骄傲的人常常是听不进劝言的,灵是刚愎的,是一意孤行的,只有在骄傲使他重重跌倒时,他才会幡然醒悟。
我们警醒度日,灵不刚愎,善听劝诲;不要在自以为是的光景里自取败坏,自甘沉沦,而后重重跌倒,乃至头破血流;更不能因骄傲而失去永恒的救赎。
(2)相互争竞
“骄傲只启争竞;听劝言的,却有智慧。”
骄傲的人都有个不甘示弱处处想显示自己优点、成绩的心态;总想在人面前争个大小,论个高下。
互勉
骄傲可以说是诸罪之源,许多罪都因它起;而我们这软弱的人类却又生活在这骄傲邪灵所掌控的幽暗世界里。许多人因骄傲吃了不少苦头,乃至跌得头破血流,却仍昏昏噩噩不知悔改。骄傲,它可以叫你尝到被人追捧、抬高的兴奋,与短暂的快乐,但它也能将你重重摔下,叫你失魂落魄,痛不欲生。这个黑色的幽灵偷偷地潜伏在人的心里,它可以叫人装着表面慈善、谦躬的样子,而里面却叫人盛满了骄傲,拦阻着他们谦卑地进到神里面来,事事专注在得别人的称赞、吹捧,以此来显明自己。
它又可以张扬地显示在人的眼里,叫人不屑一顾,小看人。显示在人的嘴里,满口都是狂妄的话。又显示在人的行为里,尽而因骄傲生出许多无理、无耻,乃至败坏自己与他人的举止来。“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聪明的女人应该放下傲慢与自负
有一种说法:当聪明男人遇上聪明女人,结果等于战争;当傻男人遇上聪明女人,结果等于绯闻;当聪明男人遇上傻女人,结果却是结婚。看来,傻女人的确奥妙无比。据说傻女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运气好。当然,这点只有当聪明男人娶了她才能成就她的运气,也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许多男女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聪明,什么时候该装傻。装傻是一种技巧。
聪明的女人不容易得到幸福,因为她把一切看得太通透了,一切在她的眼里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一个人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的话,那么她一定不快乐。
幸福是一种满足感,聪明的女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聪明并不只是体现在智力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心态上,自以为聪明的女人并不聪明,真正聪明的女人该糊涂的时候即使不糊涂也装糊涂,该聪明的时候才表现自己的精明能干,所谓的幸福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其实人的一生有很多时候是应该糊涂些的,正如古人所说,聪明乃是罪过,真是言之有理。
聪明的女人应该放下傲慢与自负,好好体验爱的真谛,享受生活的美好,好好理解男人。爱己爱人,装傻并不是真傻。
偏见——
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这一定义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篇》。
有很多理论用来解释偏见的形成。
如:最常见的社会学习理论,它认为偏见的习得途径与其他态度和价值观的习得相同。
人们从他们的家庭、伙伴、大众媒体以及他们身处的社会中学会了偏见。动机理论用来解释偏见是如何满足个体需要的,如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偏见起源于群体间的竞争,是“群体资源或权力必然的结果”,另一种则认为偏见是一种人格障碍。
认知理论则认为,基于社会知觉的特点,即使没有经历引发偏见的社会化过程,没有群体间资源竞争或人格障碍的情况下,看似无害的认知偏差会导致偏见的产生。
偏见是一般是指对社会上某种特定群体或个人所拥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否定态度。错误的社会认知或某些情绪体验容易形成偏见心理。对某人所属团体的知觉是导致偏见感情的因素,它使偏见者进入错误的信息加工及回忆起对态度对象的否定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以某种方式开始想到其态度对象,情感性过滤掉或忽视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与态度对象的实际情况是不一致的或相反的。
偏见作为一种态度,从性质上可分成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部分。某个人的信念及他对某个特殊团体的期望成为偏见态度的认知成分。它对于属于特殊范畴或团体的人员,拥有相似的态度和表达相似的行为。当偏见者与其特殊的偏见团体相接触时,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会产生强烈的否定感情,偏见的情感成份即在这时发生作用。偏见的行为成份是指对偏见态度对象的行为否定方式。当这种倾向以其外在公开的行为发生时,则不公平对待或者说歧视就发生了。对于日常情形下可能发生行为的众多限制,可以阻止所存在的偏见感情转变成行为。然而,当在某一情形下这些限制没有时,偏见就可能产生行动上的表达,其程度可以从低水平的社会回避,到激烈的暴力行为,甚至大规模的残杀。
偏见的一些主要特征是:
(1)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2)认知成份是刻板印象。
(3)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强调共性忽视个别差异。
(4)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渗透个人感情成分的判断。
往往只看到个别现象就过早地下定论,并且在真实的信息输入之后仍不愿意改变原来的态度。社会刻板印象、晕轮作用、先入为主、自傲或自卑都能导致偏见。
偏见心理产生的原因
1 第一印象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在生活环境中,人的感官要受到两种刺激,一类是物,一类是人。如果眼前有一个人,我们就会对他产生印象,这个心理过程叫“知觉”。由于它是针对人的,故称之为 “ 人际知觉 ” 。 “ 偏见 ” 产生的最初原因首先来自“第一印象”。
由于矫正对象是带着各种心态进入矫正场所,每个人的经历、心理、社会经验不同,因此,对矫正场所往往会产生偏见性的第一知觉。
2 刻板印象的形成。
构成人际间偏见的主要原因还来自“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只是依据一些间接的资料、知觉。而这种资料与知觉往往又多与事实不符,而他们却坚信不疑。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对人和事的判断十之八九要出错。他们难以完全摆脱刻板印象的束缚,因为他们常常要接受各种舆论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对矫正场所的负面舆论,会更进一步地加强他们对自己刻板印象的形成。
3 自身状态的驱使。偏见心理的产生还受当前各种心理状态的影响,诸如生活境遇、情绪状况等。当矫正对象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们会对事物产生积极上进的看法,行为也会变得主动热情;而当他们的精神颓废时,就会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甚至会出现顶撞管教人员,抗拒矫正的现象。
4 错误的逻辑推理。产生偏见的一个更为普遍的原因是错误的逻辑推理。矫正对象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即往往以一个人存在的某种品质或行为,而推断出他还具备另一些品质,如管教人员对其某一错误进行批评时,他会感到“总是盯着我”、“总是和我过不去”等以偏概全的偏见。
偏见心理的矫正方法
教育其学会换位思考。要使他们知道:倘若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就容易客观地看问题,同时可以取得别人的信任,并且从内心深处理解别人,对别人的长处就能够充分肯定,而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则会有更多的体谅、宽容。只有消除偏见,才能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并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学会客观地看待人和事。使他们学会:客观地看待别人和事物,不以自己的好恶去要求别人,不固执己见,才会使人胸怀豁达、客观理智。善于体谅别人的人自然会生活在被别人体谅的氛围之中。
多与他人沟通、接触,学会积极地融入集体中去。
学会感恩。细心体会别人对他们的付出以及从别人身上得到的实 惠。
偏见形成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1)首因与近因效应。
(2) 晕轮效应。
(3) 积极性偏差。
(4) 证实偏差。
(5) 后视偏差。
(6) 虚假一致性偏差。
(7) 自我中心偏差。
克服偏见心理的方法
1.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倘若我们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发表见解时,就容易取得人家的信任,并且从内心深处理解别人。
此时,对别人的长处能够充分肯定,而对其不足之处则会有更多的体谅、宽容。
只有消除了彼此间的偏见,才能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如在日常生活中,情如鱼水是夫妻双方最高的追求,但是我们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即总认为自己是水,而对方是鱼。
2. 客观地看待别人
客观地看待别人,不以自己的好恶去要求别人,不固执己见,正是一个人胸怀豁达、富有修养的表现。
善于体谅别人的人自然会生活在被别人体谅的氛围之中。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倘若肯于站到别人的角度来说人,这样的“说”就能够更接近、更符合事实,使别人易于接受。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矛盾就会少多了。
偏见是由于对他人或其他群体缺乏事实根据的、偏执于某一极端的、不符合事实的认识而产生的结果。偏见的特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因而对一些人的看法往往是捕风捉影的,道听途说的,人云亦云的。有偏见的人,看人处事容易走极端,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果说某个人好,就是什么都好,如果说某人不好,就是一无是处。
(1) 避免先入为主。前面提到的那位农夫,先入为主地怀疑别人偷了他的斧子,于是“真的发现”在他身上有许多疑点,其实这些疑点只不过是农夫自己主观臆测的结果,而并非真的是事实。如果有些老年人平时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喜欢道听途说,靠印象作出判断,就难免要陷入“先入为主”的泥潭,对他人形成偏见。
(2)避免“循环证实”。有些老年人对他人的偏见十分强烈,而且这种偏见一旦形成后,久久不能消除,还自认有许多“理由”和“成见”,究其原因是受了“循环证实”的影响。所谓“循环证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互动”效应,即你对某人抱有反感,久而久之,对方也会对你产生敌意,于是,你就想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反感对反感,敌意对敌意,两人的偏见和隔阂越来越深,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应首先主动理智地改变偏执的态度和行为,切断偏见的“恶性循环”。
(3)增加直接接触。许多偏见往往是由于彼此间缺乏开诚布公的交谈接触而形成和产生的。要克服偏见,就必须跨越敌意和不信任的心理障碍,加强直接接触,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4)提高知识修养水平。可以说,偏见是无知和愚昧的产物。一个人知识修养水平越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偏见越少。反之,则容易受流言蜚语、道听途说的愚弄,而对人形成偏见。
偏见心理的主要表现
1 经常性的抱怨自己的“不公正”待遇,总认为其他人,特别是管 教人员总是“找荐”,总和自己过不去。
2 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别人足够的重视,别人的成绩都是“拍马屁”或讨好管教人员得到的。
3 认为自己许多方面都比别人强,而得到的回报又远比别人差,感到人人都和自己过不去。
改变偏见
所谓“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点,在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但是,怎样面对别人的缺点呢?宽容与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总是对别人的缺点是分苛责,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以恶为仇,以恶为敌”,一个能够容忍别人缺点的人,必定是胸怀宽广,受人尊敬的人,而且也是拥有辉煌人生与成就的人。
容忍别人的缺点是尊重别人,同时,你也将赢得别人的尊重,相反地,一个不能容忍别人缺点的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朋友,而他的人生也难以成功。要改变人生,就要赢得朋友的支持,所以,在面对别人的缺点时,要尽量对多一份容忍与理解。
我们都有缺点,我们可以推心置腹的想一想,假如自己的缺点不能被别人容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容忍别人缺点的理由,曾经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说:“以前社交圈比较狭窄,只知道别人有很多缺点,现在随着社交圈的扩大,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后,才有知心朋友告诉我,其实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我希望别人能够容忍我的缺点,所以我也常常容忍别人的缺点。”
所有的寒冷,就来自我们的眼睛。
所有的梦想,都变成了那些花草。
无形和有形的大网犹如阳光与月色在我们的眼前抖开,栩栩着纵横交错的风景。
我们的心声,穿过雨季,穿过沟壑,潋滟着紫丁香与玫瑰所编织而成的花环。
是的,谁在我的身上留下一道道指痕?!
谁又在你的目光里写下一句句咒语?!
谁用烙铁般的画在我的心壁上抒情?!
……那个春天,我们都在母亲的歌谣声里默默地耕种心态,满载着种子抽芽的疼痛放纵着一个个青春的约会和想象,生命的渊源和灵感的花期强烈了你和我的意境。一个个为什么粗壮在性感的枝桠上,斑痕着一双双锋利如剑的目光里,把红装素裹着的一对对奔忙的人复印成山野上的风情。
那个秋天,我们守侯着那片满是泪痕和汗渍的故土,从漂泊的云彩到一只只小鸟身上,从那些生命的底层到流彩的一根根树枝间,不得不使我想起了那一位在黄河岸边写诗的少年,真实地看到和想起了在黄浦江滩抚慰着栅栏的那位时髦的少女,在光阴的匆匆里想起了在荒野上拾穗的母亲,氛围里的那些冷暖,都在许多感动中得到了升华……我真想翩翩地走进他们的视线里,聆听他们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愁,和一个个怎么也说不清的悲欢离合……挥手着那些日新月异。
庄严的承诺,和阳光溶为一体。
人生的表白,劈波在水的痕影里。
我在一次次的漂泊中,守住花朵与光明,守住了一个个的悲欢离合。
无梦的夜晚,失眠了那首爱的歌谣,拥着冷暖和是非,回味着得与失。
轻轻地点燃那支红烛,所有的苦乐与哭笑都搁浅在桌面上的稿纸里,空气和水,光和暗礁,陷阱和花,布满了那片田野和水域,窜入小屋里的那一阵阵吆喝和掌声,不,是一首首饱满着酸甜的流行歌,撕下了套在脸上的面具,狰狞了所有的景象,还有那些充满着醉人的芬芳;一个真实的我,一个真实的你,都在苦笑中相互伸出那双真实久违了的大手,接轨了阳光,月亮,星星和太空的现代观念,放飞着一只只白鸽。
千山万水,繁花似锦,山情水梦。
灿烂的天地,残忍和造就了许多美丽。
祈祷,莲花微笑着共同的虔诚与膜拜。
恩典,在我们的每一次辛劳中浩荡……
多情的诗句和意象跌落在那张荷叶上,盈盈地守望着天空中的梦,让一个个私语惊飞了他和她的恋情,还有你和我的万千种感悟,在天地间丰富多彩。
真的,到处都是来去匆匆的旅人。
是的,所有的人都在相互追逐与竞争。
所有的人的心情都在足声里流浪得失。
所有的情缘都包罗在美丑与是非之中。
——走吧,让我们都走出偏见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