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永远摈弃那种俗念的包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4:58
——浅谈我国现存教育的弊端和对策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是摆在教育界和家长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的教育改革方向往哪里走,我们的教育方针实施得怎么样,这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根本问题。难道教育改革永远是摸着石头过河吗?从恢复高考到改革开放,再到加入世贸组织,到今天政府提倡和谐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有三十多年了。从文化教育﹑城乡建设到科技发展等各个领域都与国际接轨,客观上要求国人从观念到行动都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改变。同样地,我们的孩子也与世界同步,他们每天除了在学校接受老师的专门教育之外,更多的会从课外的阅读各类报纸书刊和电视电脑网络媒体等形式获得最新信息,可谓方便快捷。因此,我们说这是信息时代。那么,面对外面光怪陆离丰富多彩世界,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怎样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迷惘困惑中摆脱出来呢?这应该是令家长和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要回到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体”,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综合本质水平,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素质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问题,也是所有国人都必须关注的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化理念中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并探寻出某些共识和改革思路。
一、东西方教育观念(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孩子,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其接受教育的过程,往往带有被动性,总是脱不开传统的“遵命”思想桎梏。孩子们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就要处处受到来自家长、老师以及学校(代表社会观念)三方面的牵制。为了能够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合格的接班人,中国的孩子们,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基本上会慢慢地丧失各自的天性,而后一个个的被塑造成为传统的模式化人格。这个过程,可能要从小学算起,到初中、高中和大学,甚至还有可能延续到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以及纷繁复杂的各个社会领域当中。说到底,这种“遵命”教育其实就是封建家长式的教育,当年的丑媳妇熬到头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婆娘了,就会变本加厉来训斥丑媳妇过。这么看来,“遵命”思想的教育是能够恶性循环的。
我们绝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很熟悉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老师们也常常用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的故事来告诫学生,不应该忽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而且实践之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如何的重要。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却很少能自觉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传统的价值观面前,家长和老师只喜欢薛宝钗式的顺臣良民,而对林黛玉式的思想叛逆者,总是棒杀不赦。在我们的思想仓库里,装的都是“经世致用”的典故,不是屈原、岳飞式的大忠大良臣子,就是刘胡兰、王二小那样少年英烈,要么就是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等伟人,想那牛顿是怎样因为苹果砸头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学那诗人李白是如何的从铁杵磨成针事件中受到教育而发奋读书的。也许这些经典故事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离得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又怎么能让他们去模仿学习呢?
生活在我们另一个地域的美国,其教育理念中的价值观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崭新的思路。媒体告诉我们,美式教育特别崇尚人格独立,以本我为中心,,处处彪炳个体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在这里我想到一个有趣的比较。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年轻国家,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从名称来看,“美利坚合众国”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有着同样的响亮、美丽和温馨,并令人遐想。中国人习惯自称“炎黄子孙”和“华夏儿女”,那时源于某个悠久的历史典故的。但不管是炎帝还是黄帝,都离我们这个时代太遥远了,以至于我们心中的炎黄俩帝(或说两人),只是有名而无形,就像上帝和神一样缥缈。而我们也习惯称美国人叫“山姆大叔”,同样也有一个美丽动听意义深远的故事。据考证,“山姆大叔”这一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纽约州的洛伊城有一位肉类包装商,名叫塞缪尔·威尔逊。他诚实能干,富于创业精神,在当地很有威信,人们亲切地叫他“山姆大叔”。战争期间,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1812年1月,纽约州长带领一些人前往其加工厂参观,看到牛肉桶上都盖有“E?A—U?S”的标记,便问是何意思。工人回答:“‘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凑巧的是,“山姆大叔”的缩写也是“U?S”,所以一个工人开玩笑地说:“U?S就是‘山姆大叔’(Uncle Sam)。”这件趣事传开后,“山姆大叔”名声大振。人们把那些军需食品都称为“山姆大叔”送来的食物。独立战争后,政治漫画里开始出现了一个名叫“山姆大叔”的人物。他的原型是一个早期漫画人物,名叫“乔纳森大哥”,此人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非常出名。 渐渐地,山姆大叔取代了乔纳森大哥,成了最受美国人欢迎的象征。
美国人还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的精神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美国民族的象征。
通过这样比较,我们是否看出中美两国在文化教育的沉淀物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呢?原来,在美式教育的意识形态里,英雄人物(形象)是那么普通而有趣,像我们孩子非常熟悉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现代物理学之父宇宙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他们少年时代在学校的表现似乎也是极平常的“丑小鸭”,既不是同学们心中的学习偶像,也不是老师心中的好苗子。有趣的是他们俩都有共同的遭遇,据说,他们在小学读书时,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经常向老师提出一些奇思妙想或且反常的问题,引起了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的强烈反感,最后校方不得不把他们遣送回家。尽管如此,他们却照样得到双方父母的理解,并百般的呵护,在哪里都是学习,在家里更是得到父母亲的关怀和照顾,正确引导,顺其天性,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后来怎么样,我们现在都是知道的,俩人分别在不同的科学领域里各自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气,完全应验了“是金子总会有发光时候”的这条古训。试想如果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能有幸生长在我们中国家庭,他们的父母是否能“慧眼识才”,并且有勇气和耐心自始至终地付出同样的代价呢?
当然,我从来没有怀疑中国父母的能力里有的是耐心和勇气,但总是缺乏正确的引导。事实上,中国的父母,因为爱屋及乌,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往往带有强加的意志在里面,除了包办,还要以大人为中心,让孩子们按父母的思维模式循规蹈矩的学习,不准越雷池一步,把这视为“听话”“合格人才”。于是,一个个诚实的“小老头”出来了,这就是中国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最大心愿,这就是我们的“遵命”教育,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素质教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经典的生存教育故事:“一个财产超过亿的富翁,平时很注意对孙子的教育。一次,富翁又和三岁半大的小孙子做玩耍了,富翁让小孙子艰难地爬到一米多高的桌子上,然后叫小孙子从上面跳下来,富翁在下面接住。前两次富翁都是很好地接住了,第三次,当小孙子刚从上面往下跳时,富翁却故意转身走开了。小孙子见老爷子这么做,自己也被狠狠地摔疼了,就坐在地上猛哭,富翁转身回来看着笑而不理。”这真是不可理喻,然而富翁是想让小孙子明白一个道理,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不可能事事顺利,做什么事都有人帮,要学会思考,因为人生处处有陷阱。你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何感受呢?人家美式的教育就是在玩的游戏当中也要让小孩学到怎么适应社会要求的生存本领,可谓煞费苦心啊!
二、成功的启示:培养求实与创新精神
古今中外,凡成功者,必定有格物致知的求实与创新精神,并敢于实践,甚至是冒险。
哥白尼穷其一生以他的太阳中心说跟基督教所拥护的地球中心说斗争到底,终于使科学战胜了神权。富兰克林为探求雷雨中闪电之奥秘,站到高高的房顶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体验电场的存在,终于为后人留下了第一手解开自然之谜的宝贵材料。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凭着自己对医学的热爱,踏遍三山五岳,尝尽百草行医,最后写下了《本草纲目》这部举世闻名医学著作。所谓“十年磨一剑,出鞘奇天寒”,从没有一个成功者是坐等得来的。因此,先人们最爱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勉,家长们爱拿“十年寒窗苦读,换来金榜题名”来要求孩子。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经常用“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经典故事来激励学生用功学习。然则,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弊端就是读死书,过分的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关键的社会生活实践。
也许“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还遗留在今天的家长老师们心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古今中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并非正规科班出身,而其人生足迹同样留给后人精彩的华章。生于明末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是其中一个。徐霞客的传奇人生以及他留给后人的日记体地理学巨著《徐霞客游记》足以让当时的国内外同行,甚至是后人景仰不已。徐霞客原本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一个“世家”,其祖上在宋明两朝都曾出过科举出身的官员,但他的父亲徐有勉却“不喜冠带文”,无意于宦途,据说,为逃避官场之名所累,还躲进了山野田园里去了。徐霞客就是在父亲思想的感召下,自觉地形成了重实学轻名利的人生态度的。今天,当我们重新认识徐霞客时,应为他毅然决然地与传统的科举仕途教育决裂的壮举所震惊,更为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的科学实用价值而震撼。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徐霞客游记》并非等闲的游山玩水旅行日记,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地探索和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巨著。当然,徐霞客的人生经历,他的成功经验,决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所留下的科学价值而已,最主要的是他为什么能冲破旧传统的桎梏,向着探索大自然的新方向迈步前进的人生选择。这其实就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因为他能给我们今天改变教育观念问题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认知方向。
三、根本现状与对策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相矛盾的困惑
我们知道,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教育思想模式“素质教育”,来取代传统的单纯以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至今也有近三十年了。这里,我本不想再从理论概念上多费笔墨,但就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来看,有必要再对素质教育做一个阐述。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讨,我们对素质教育已有共识,那就是教育突出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的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风貌。这么多年来,我们教育界的做派是显得不尽人意,大体是跟风起哄,不少地方开始是素质教育等于减负,而最近几年是拼命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完全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其中原因,当然是教育体制、教育评价制度使然的。老师们也是有过困惑的,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参加世界级的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人数多多,而实际能力却远不如外国学生。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往往得到老师这样的评价:勤奋刻苦,基础深厚,但缺乏自然的创造力。看来,我们的教育目的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全方位的人才。
2、寻找一种东西文化合璧的契机
有一篇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这样写道:“应试教育的严重弊端是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集中在阅读、背诵教材上,逐渐疏离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名著或原著。”是啊,名著或原著是人类文化的沉淀,当我们疏离和淡化了历史文化以后,我们就会变成一个个没有灵魂的现代人。当然,我们学生也不应该做那种食古不化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抑或是穿着现代的时装,去过“孔乙己”式的生活。
历史文化确实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我们首先是现代人,我们应该怎样才无愧于这个时代呢?那就让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勤奋好学,开拓进取,以一个独立人格的姿态,去学习探索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做那种崇洋媚外或食古不化、人云亦云的精神附庸。这就要我们的教育者正确的履行现代的教育教学法规,不搞弄虚作假,而是用科学的发展观实事求是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真正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世上本无垃圾,有的只是我们放错了位置。” 请让我们记住这句经典的话吧。学生学习也是一样,他们也许并非缺少知识,而是学非所用,或是学了不能用,或是学了不会用。还是相信那句话吧,“天生我材必有用”,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来回报社会,你就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