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3岁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35:53
2009-12-17
婴幼儿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和技能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两岁以前,幼儿就可以经过感觉—运动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因果关系的观念。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不管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发展一种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这是婴幼儿早期阅读重要的身心基础。
在现实的生活中,孩子们早期阅读活动并没有引起家庭的重视,一部分家长认为对2——3岁婴幼儿开展阅读还来说太早了,那是上学以后的事;另一部分家长把早期阅读归结为认识几个汉字,因此家长们把对孩子实施的阅读当作是一种追求纯记忆的汉字学习,如何指导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孩子们科学合理的早期阅读的指导,就成为了我们的研究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婴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它提出要培养婴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导婴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婴幼儿的前阅读能力。2—2岁半是婴幼儿词语表达的“爆发期”,这是对语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能够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合适的读物、游戏的形式,特别有助于婴幼儿语言潜能的开发。
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2——3岁的孩子正处在婴儿期与幼儿期的衔接期,孩子们此时的阅读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阅读,它是孩子们运用特殊的阅读技能对特殊的阅读材料进行理解的过程。
(一) 读者的特殊性
2—3岁的婴幼儿最为突出的阅读特点是没有识字的基础,他们完全不识字或只能识个别的字,这就决定他们的阅读不能针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同时,因为此时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关于生活、自然、社会的知识经验极少,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推理水平比较低,表现在:自觉性差,孩子们往往答非所问,思考问题不以当前的目的任务;概括性差,孩子们一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从前后连贯的阅读信息中进行总结,这就限制了婴幼儿阅读理解的水平。
(二) 读物的特殊性
虑婴幼儿的身高、光线问题,利用阅读指导帮助家长建立定期消毒的习惯,确保婴幼儿阅读活动的安全。
亲子氛围本身就是保证婴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婴幼儿产生阅读兴趣的首要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引导家长在亲子阅读的时候采用“接触”方式,一般要求家长将婴幼儿抱在怀中,尽可能满足婴幼儿在阅读中的“肌肤接触”的需求,为婴幼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阅读心理环境。
(三) 早期阅读的材料选择
2—3岁的婴幼儿表象与符号的认识刚刚建立,处在认识事物的阶段,过度夸张的变形的图像不利于婴幼儿的认知。在实践中我们和家长及看护人按以下标准选择早期阅读的材料:
·图像大,一页最好一个清晰的图像
·画面美,线条柔和,避免无关刺激干扰
·形象真,以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为主
·语句,重复、有规律、一页一短句
·读物,一本一故事
三、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2——3岁的婴幼儿最初是随自己的意愿去“看书”的,这种“看”是婴幼儿初期的阅读方式,他们甚至会表现出许多奇特的特征:拍书、咬书、把书当作是他们的玩具;有时他们还会出现假装性的阅读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关注一些随意翻阅到的阅读疑惑,所以我们应该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帮助婴幼儿家庭开展好早期阅读。
(一) 从兴趣入手,激发婴幼儿阅读的内部动机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婴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喜欢看书,而且部分幼儿对图书的好奇心最初也只是受潜在的动机力量驱使,需要通过实践获得成功和乐趣才能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因此婴幼儿的内部动机是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前提,在实践中,我们除了向家长及看护人提供推荐有趣、适宜婴幼儿发展的读物以外,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1.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激发婴幼儿的主动性
我们不可能期望2—3岁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来阅读,但只要家长及看护人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兴趣,并为幼儿创设早期阅读情境,就能够引起婴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我们引导家长潜心观察婴幼儿生长过程中的兴趣点,并在家庭的阅读区域中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早期阅读读物,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早期阅读活动。如:韬韬(2岁3个月):是个车迷,无论是马路上、电视上,还是图书上,只要有汽车的出现,韬韬就不会放弃……于是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将韬韬对汽车的兴趣作为阅读情境创设的内容。老师和家长开始收集一些与汽车有关的读物:《小老鼠的蛋壳车》、《鼹鼠的皮鞋汽车》、以及“一些介绍汽车类图书”等,这样韬韬就特别衷情于阅读活动。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
2—3岁的婴幼儿进入阅读情境需要教师、家长及看护人特意创设一些问题,即在阅读的读物内容和婴幼儿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婴幼儿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如:多多(3岁)教师现场指导:有一只小松鼠在大石头上盖了一间新房子,可是每天早晨起来,它发现自己的家会搬到一个新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这本书会告诉你这个秘密。
由于2—3岁的婴幼儿的思维非常具体,且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在提供问题的情境时应该尽量将问题提得小、具体,且带有一定的启发性,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幼儿产生想阅读读物的欲望。
(二) 设计游戏方式,引导婴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
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早期阅读应该是2——3岁婴幼儿与教师、家长和看护人或同伴一起玩耍的一个游戏。
1.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读物的娱乐功能
角色扮演是2—3岁婴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指导家长及看护人阅读时,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婴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婴幼儿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促进婴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阅读游戏中,教师应该指导家长:家长在角色游戏中必须十分投入,不能敷衍了事,以免影响婴幼儿的阅读情绪。如:在《小老鼠的泡泡糖》中教师帮助家长选择合适的音乐,引导家长和婴幼儿一起模仿小老鼠这个角色,让婴幼儿体验阅读物本身的愉悦特性,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他在活动中特别投入。
2.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提高婴幼儿阅读的参与性
有许多的读物本身带有游戏性,教师指导家长及看护人仔细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读物本身的游戏性,设计有助于婴幼儿阅读效果的游戏。如:在亲子阅读《袋鼠蒙蒙》一书时,教师帮助家长准备适宜的小口袋,指导家长带着孩子用肢体动作感受袋鼠蒙蒙的蹦蹦跳跳,婴幼儿很满足,仿佛就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婴幼儿很快在游戏的情景中把读物的内容表达出来。
3.设计游戏的环节,增强婴幼儿阅读的兴趣
在2—3岁婴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指导家长在阅读中设计一些游戏参与的环节,一方面减轻婴幼儿阅读过程中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增强婴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指导中,教师引导家长设计“投股子”的游戏,将兔妈妈和小兔子的故事情节的故事片段图片贴在“股子”上,让家长和孩子通过抛“股子”增强婴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另外,拼图、说相反的、改错法、猜谜法等方式,都是婴幼儿阅读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三)运用表象原则,提高婴幼儿阅读的能力
所谓的表象原则是指引导幼儿依据读物所提供的文字内容,通过绘画、图解在婴幼儿头脑中将阅读材料形象化,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有力的搭配(内容与表象),从而提高婴幼儿的阅读能力。
1.用绘画、图表的方式表达或迁移婴幼儿对阅读作品的理解
尝试用绘画或图表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符合婴幼儿的阅读特点的。
婴幼儿没有文字的基础,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过阅读材料所提供的图形符号进行语义链接的,因此,绘画和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婴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如:毛毛(2岁8个月)特别爱漂亮,但却不能好好的吃饭,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故事与婴幼儿分享,在阅读毛毛虫努力吃好每一顿饭的基础上,鼓励婴幼儿用“贴粘纸”的方式和妈妈共同制作自己的就餐计划。如此,引导婴幼儿愉快地投入阅读,充分地体验阅读表达的快乐。
2.用迁移、延伸想象的方式为婴幼儿提供学习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途径。
2—3岁的婴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进入阅读的情节,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指导家长用迁移法,引导婴幼儿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提出表达的要求。如:在指导家长开展《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时,教师为家长和幼儿准备了兔子发夹,吸引幼儿迁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妈妈,你们会怎么变呢?”引导家长和幼儿根据角色所处的情景,设身处地地体验从故事中迁移出来的母子亲情。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婴幼儿喜欢反复的阅读曾经读过的图书,并喜欢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图书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有新的收获与感受?教师指导家长或看护人运用延伸想象的方式,让婴幼儿在熟悉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想象,以满足婴幼儿反复阅读的新鲜感和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如:在《风娃娃》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家长在阅读的最后想象“风娃娃”还会做些什么好事?(鉴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点,在引导婴幼儿延伸想象的时候,提供用图片进行引导)
▲婴幼儿述说:
——外婆刚洗的衣服很湿,风把它吹吹干(教师整理:风把外婆洗的衣服吹干)
——小船开不动了,风推它(教师整理:风吹着小船向前开)
——太阳大,小朋友很热,风吹过来小朋友很凉快(教师整理:风给小朋友吹吹凉)…………
3.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为婴幼儿改编或仿编提供路径
为了帮助没有文字基础的婴幼儿开展丰富的模仿、改编,在实践中教师运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并尝试根据教师或家长提供的图文相符的符号材料,运用理解作品的格式,简单地模仿改编。如:《颜色宝贝做游戏》
红、黄、蓝、绿
色彩宝贝做游戏
红色跳进小花里(红色标记和无色小花),小花变得红红的;(红色小花)
绿色跳进小树里(绿色标记和无色小树),小树变得绿绿的;(绿色小树)
黄色跳进房子里(黄色标记和无色房子),房子变得黄黄的;(黄色房子)
蓝色跳进云朵里(兰色标记和无色云朵),云朵变得蓝蓝的;(蓝色云朵)
教师利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为婴幼儿理解作品扫清障碍。然后,教师指导家长为孩子提供一系列可供婴幼儿模仿改编的材料,如:红色标记与辣椒、绿色标记与小草、黄色标记与香蕉、蓝色标记与海豚让幼儿模仿改编与表述。
(四)紧贴生活资源,丰富婴幼儿阅读的内容
对于2—3岁的婴幼儿而言,并不一定要求特别讲究阅读物阅读,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索取任何婴幼儿感兴趣的资源进行阅读。在生活中,孩子们会对许多的事物发生好奇、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准确地把握婴幼儿阅读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在实践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这里记录一个“读广告册”的阅读现场指导案例。
▲案例过程:
2006年3月16日,老师如约来到宁宁家中,按照上次的安排,老师今天的任务是给家长做个童谣《小花伞》的阅读现场指导。可到了宁宁家,发现宁宁正在十分认真地翻阅爸爸妈妈从超市拿回来的广告册,宁宁平时最喜欢老师到家里来,今天却像没看见似的。妈妈责怪宁宁没有礼貌,老师用手放在嘴边,让妈妈不要打扰宁宁的阅读。然后,老师进入宁宁的阅读中,和宁宁共同阅读起超市的广告册。老师:“好漂亮的广告册,老师可以和宁宁一起看吗?”宁宁大方地接受一起阅读的建议。老师:“广告册上有些什么,宁宁能介绍一下吗?”宁宁开始就翻到字这一页说:“毛巾、盆、衣服、纸……”老师:“它们有什么用?”“毛巾洗脸、盆是放水的,洗脸水!纸是擦鼻涕、擦屁股……”宁宁说。老师:“说的真好!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前面吗?”宁宁把广告册前面,和老师一起阅读,并一边看一边把自己认识的东西介绍给老师听……老师:“宁宁最喜欢那一页的东西?”宁宁开始翻阅查找,它翻到了玩具的那一页说:“宁宁喜欢汽车、喜欢皮球、喜欢这个(指着轮滑鞋)……”老师:“宁宁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玩的吗?”宁宁说:“汽车开开的……”,老师:“皮球宁宁有没有?”“有,宁宁和爸爸玩!”宁宁指着轮滑鞋说:“宁宁轮子鞋子……!”老师纠正:“这个叫轮滑鞋,穿上这个鞋子,宁宁可以像小汽车那样走路了!”老师:“这本‘书’是谁发现的,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宁宁把它放到那里(图书篮),下次还可以看!”宁宁和老师一起阅读广告册,宁宁很开兴。
▲教师反思:
·善于把握生活中婴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来自于阅读物;更应该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阅读活动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这种积极主动的阅读可以是教师、家长引发的,更应该是幼儿自发的,因为当孩子自发地产生阅读的要求时,才可谓真正的主动阅读。
·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配合孩子们的阅读精神,保护好孩子阅读的兴趣,不以成人的安排打断或干扰孩子们的阅读活动。
·对于孩子自发阅读的材料,教师、家长引导时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教师、家长的引导要恰到好处,既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培养孩子阅读的敏感性与洞察力。
▲给家长的建议:
·保护孩子积极的阅读状态,不以放弃孩子的主动阅读,换取孩子的被动阅读。
·理解、支持、配合孩子阅读感兴趣的生活资源,适时地给予表达、交流和指导。
·阅读指导要及时,又要适时,要聆听孩子的阅读愿望,不随意地否定孩子主动阅读的材料或精神。
(五)依据认知特点,设计婴幼儿阅读的合理结构
2—3岁婴幼儿的早期阅读应该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渐次进行,因此教师或家长是否能够设计符合婴幼儿认知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活动结构将直接影响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效果。
1.根据婴幼儿的年龄,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
对于年龄小的婴幼儿,阅读设计应该尽量直接、形象、具体,结构不易复杂,实践中我们采取:朗诵欣赏(教师、图文对应)——适度提问(理解情节、把握关系)——讨论归纳(形成结论,获得经验)活动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断的丰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随之增强,所以孩子们产生自发阅读的机会会出现并增加,此时采取:自由阅读(婴幼儿先阅读)——共同阅读(教师与婴幼儿、家长与婴幼儿)——适度提问(可以阅读以后提问、也可以边阅读边提问)——多元参与(绘画或游戏)——延伸想象(形成新经验)活动结构。
2.根据阅读作品不同的阅读重难点,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
在作品阅读中,教师、家长会根据作品分析作品的重点、难点。所以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作品的重点、难点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如:在作品《颜色宝贝做游戏》阅读设计中,教师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红、黄、蓝、绿的颜色和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各种图案的白色卡纸,采取:欣赏诗歌(朗读欣赏、操作欣赏)——色彩操作(幼儿自主操作)——模仿改编(根据自己的操作理解原作品,并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仿编)。
婴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一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不可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教师、家长可以根据婴幼儿认知特点,充分发挥作品特点进行阅读活动的结构设计。
2—3岁是早期阅读的关键期,此时由于特殊的阅读特点,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学习历程,所以教师、家长应该采用综合的手段寻找合适的阅读指导策略,激发婴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的经验,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2到3岁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2009-12-17
婴幼儿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和技能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两岁以前,幼儿就可以经过感觉—运动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因果关系的观念。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不管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发展一种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这是婴幼儿早期阅读重要的身心基础。
在现实的生活中,孩子们早期阅读活动并没有引起家庭的重视,一部分家长认为对2——3岁婴幼儿开展阅读还来说太早了,那是上学以后的事;另一部分家长把早期阅读归结为认识几个汉字,因此家长们把对孩子实施的阅读当作是一种追求纯记忆的汉字学习,如何指导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孩子们科学合理的早期阅读的指导,就成为了我们的研究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婴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它提出要培养婴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导婴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婴幼儿的前阅读能力。2—2岁半是婴幼儿词语表达的“爆发期”,这是对语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能够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合适的读物、游戏的形式,特别有助于婴幼儿语言潜能的开发。
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2——3岁的孩子正处在婴儿期与幼儿期的衔接期,孩子们此时的阅读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阅读,它是孩子们运用特殊的阅读技能对特殊的阅读材料进行理解的过程。
(一) 读者的特殊性
2—3岁的婴幼儿最为突出的阅读特点是没有识字的基础,他们完全不识字或只能识个别的字,这就决定他们的阅读不能针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同时,因为此时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关于生活、自然、社会的知识经验极少,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推理水平比较低,表现在:自觉性差,孩子们往往答非所问,思考问题不以当前的目的任务;概括性差,孩子们一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从前后连贯的阅读信息中进行总结,这就限制了婴幼儿阅读理解的水平。
(二) 读物的特殊性
虑婴幼儿的身高、光线问题,利用阅读指导帮助家长建立定期消毒的习惯,确保婴幼儿阅读活动的安全。
亲子氛围本身就是保证婴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婴幼儿产生阅读兴趣的首要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引导家长在亲子阅读的时候采用“接触”方式,一般要求家长将婴幼儿抱在怀中,尽可能满足婴幼儿在阅读中的“肌肤接触”的需求,为婴幼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阅读心理环境。
(三) 早期阅读的材料选择
2—3岁的婴幼儿表象与符号的认识刚刚建立,处在认识事物的阶段,过度夸张的变形的图像不利于婴幼儿的认知。在实践中我们和家长及看护人按以下标准选择早期阅读的材料:
·图像大,一页最好一个清晰的图像
·画面美,线条柔和,避免无关刺激干扰
·形象真,以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为主
·语句,重复、有规律、一页一短句
·读物,一本一故事
三、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2——3岁的婴幼儿最初是随自己的意愿去“看书”的,这种“看”是婴幼儿初期的阅读方式,他们甚至会表现出许多奇特的特征:拍书、咬书、把书当作是他们的玩具;有时他们还会出现假装性的阅读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关注一些随意翻阅到的阅读疑惑,所以我们应该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帮助婴幼儿家庭开展好早期阅读。
(一) 从兴趣入手,激发婴幼儿阅读的内部动机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婴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喜欢看书,而且部分幼儿对图书的好奇心最初也只是受潜在的动机力量驱使,需要通过实践获得成功和乐趣才能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因此婴幼儿的内部动机是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前提,在实践中,我们除了向家长及看护人提供推荐有趣、适宜婴幼儿发展的读物以外,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1.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激发婴幼儿的主动性
我们不可能期望2—3岁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来阅读,但只要家长及看护人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兴趣,并为幼儿创设早期阅读情境,就能够引起婴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我们引导家长潜心观察婴幼儿生长过程中的兴趣点,并在家庭的阅读区域中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早期阅读读物,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早期阅读活动。如:韬韬(2岁3个月):是个车迷,无论是马路上、电视上,还是图书上,只要有汽车的出现,韬韬就不会放弃……于是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将韬韬对汽车的兴趣作为阅读情境创设的内容。老师和家长开始收集一些与汽车有关的读物:《小老鼠的蛋壳车》、《鼹鼠的皮鞋汽车》、以及“一些介绍汽车类图书”等,这样韬韬就特别衷情于阅读活动。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
2—3岁的婴幼儿进入阅读情境需要教师、家长及看护人特意创设一些问题,即在阅读的读物内容和婴幼儿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婴幼儿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如:多多(3岁)教师现场指导:有一只小松鼠在大石头上盖了一间新房子,可是每天早晨起来,它发现自己的家会搬到一个新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这本书会告诉你这个秘密。
由于2—3岁的婴幼儿的思维非常具体,且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在提供问题的情境时应该尽量将问题提得小、具体,且带有一定的启发性,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幼儿产生想阅读读物的欲望。
(二) 设计游戏方式,引导婴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
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早期阅读应该是2——3岁婴幼儿与教师、家长和看护人或同伴一起玩耍的一个游戏。
1.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读物的娱乐功能
角色扮演是2—3岁婴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指导家长及看护人阅读时,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婴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婴幼儿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促进婴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阅读游戏中,教师应该指导家长:家长在角色游戏中必须十分投入,不能敷衍了事,以免影响婴幼儿的阅读情绪。如:在《小老鼠的泡泡糖》中教师帮助家长选择合适的音乐,引导家长和婴幼儿一起模仿小老鼠这个角色,让婴幼儿体验阅读物本身的愉悦特性,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他在活动中特别投入。
2.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提高婴幼儿阅读的参与性
有许多的读物本身带有游戏性,教师指导家长及看护人仔细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读物本身的游戏性,设计有助于婴幼儿阅读效果的游戏。如:在亲子阅读《袋鼠蒙蒙》一书时,教师帮助家长准备适宜的小口袋,指导家长带着孩子用肢体动作感受袋鼠蒙蒙的蹦蹦跳跳,婴幼儿很满足,仿佛就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婴幼儿很快在游戏的情景中把读物的内容表达出来。
3.设计游戏的环节,增强婴幼儿阅读的兴趣
在2—3岁婴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指导家长在阅读中设计一些游戏参与的环节,一方面减轻婴幼儿阅读过程中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增强婴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指导中,教师引导家长设计“投股子”的游戏,将兔妈妈和小兔子的故事情节的故事片段图片贴在“股子”上,让家长和孩子通过抛“股子”增强婴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另外,拼图、说相反的、改错法、猜谜法等方式,都是婴幼儿阅读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三)运用表象原则,提高婴幼儿阅读的能力
所谓的表象原则是指引导幼儿依据读物所提供的文字内容,通过绘画、图解在婴幼儿头脑中将阅读材料形象化,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有力的搭配(内容与表象),从而提高婴幼儿的阅读能力。
1.用绘画、图表的方式表达或迁移婴幼儿对阅读作品的理解
尝试用绘画或图表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符合婴幼儿的阅读特点的。
婴幼儿没有文字的基础,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过阅读材料所提供的图形符号进行语义链接的,因此,绘画和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婴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如:毛毛(2岁8个月)特别爱漂亮,但却不能好好的吃饭,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故事与婴幼儿分享,在阅读毛毛虫努力吃好每一顿饭的基础上,鼓励婴幼儿用“贴粘纸”的方式和妈妈共同制作自己的就餐计划。如此,引导婴幼儿愉快地投入阅读,充分地体验阅读表达的快乐。
2.用迁移、延伸想象的方式为婴幼儿提供学习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途径。
2—3岁的婴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进入阅读的情节,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指导家长用迁移法,引导婴幼儿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提出表达的要求。如:在指导家长开展《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时,教师为家长和幼儿准备了兔子发夹,吸引幼儿迁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妈妈,你们会怎么变呢?”引导家长和幼儿根据角色所处的情景,设身处地地体验从故事中迁移出来的母子亲情。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婴幼儿喜欢反复的阅读曾经读过的图书,并喜欢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图书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有新的收获与感受?教师指导家长或看护人运用延伸想象的方式,让婴幼儿在熟悉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想象,以满足婴幼儿反复阅读的新鲜感和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如:在《风娃娃》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家长在阅读的最后想象“风娃娃”还会做些什么好事?(鉴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点,在引导婴幼儿延伸想象的时候,提供用图片进行引导)
▲婴幼儿述说:
——外婆刚洗的衣服很湿,风把它吹吹干(教师整理:风把外婆洗的衣服吹干)
——小船开不动了,风推它(教师整理:风吹着小船向前开)
——太阳大,小朋友很热,风吹过来小朋友很凉快(教师整理:风给小朋友吹吹凉)…………
3.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为婴幼儿改编或仿编提供路径
为了帮助没有文字基础的婴幼儿开展丰富的模仿、改编,在实践中教师运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并尝试根据教师或家长提供的图文相符的符号材料,运用理解作品的格式,简单地模仿改编。如:《颜色宝贝做游戏》
红、黄、蓝、绿
色彩宝贝做游戏
红色跳进小花里(红色标记和无色小花),小花变得红红的;(红色小花)
绿色跳进小树里(绿色标记和无色小树),小树变得绿绿的;(绿色小树)
黄色跳进房子里(黄色标记和无色房子),房子变得黄黄的;(黄色房子)
蓝色跳进云朵里(兰色标记和无色云朵),云朵变得蓝蓝的;(蓝色云朵)
教师利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为婴幼儿理解作品扫清障碍。然后,教师指导家长为孩子提供一系列可供婴幼儿模仿改编的材料,如:红色标记与辣椒、绿色标记与小草、黄色标记与香蕉、蓝色标记与海豚让幼儿模仿改编与表述。
(四)紧贴生活资源,丰富婴幼儿阅读的内容
对于2—3岁的婴幼儿而言,并不一定要求特别讲究阅读物阅读,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索取任何婴幼儿感兴趣的资源进行阅读。在生活中,孩子们会对许多的事物发生好奇、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准确地把握婴幼儿阅读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在实践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这里记录一个“读广告册”的阅读现场指导案例。
▲案例过程:
2006年3月16日,老师如约来到宁宁家中,按照上次的安排,老师今天的任务是给家长做个童谣《小花伞》的阅读现场指导。可到了宁宁家,发现宁宁正在十分认真地翻阅爸爸妈妈从超市拿回来的广告册,宁宁平时最喜欢老师到家里来,今天却像没看见似的。妈妈责怪宁宁没有礼貌,老师用手放在嘴边,让妈妈不要打扰宁宁的阅读。然后,老师进入宁宁的阅读中,和宁宁共同阅读起超市的广告册。老师:“好漂亮的广告册,老师可以和宁宁一起看吗?”宁宁大方地接受一起阅读的建议。老师:“广告册上有些什么,宁宁能介绍一下吗?”宁宁开始就翻到字这一页说:“毛巾、盆、衣服、纸……”老师:“它们有什么用?”“毛巾洗脸、盆是放水的,洗脸水!纸是擦鼻涕、擦屁股……”宁宁说。老师:“说的真好!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前面吗?”宁宁把广告册前面,和老师一起阅读,并一边看一边把自己认识的东西介绍给老师听……老师:“宁宁最喜欢那一页的东西?”宁宁开始翻阅查找,它翻到了玩具的那一页说:“宁宁喜欢汽车、喜欢皮球、喜欢这个(指着轮滑鞋)……”老师:“宁宁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玩的吗?”宁宁说:“汽车开开的……”,老师:“皮球宁宁有没有?”“有,宁宁和爸爸玩!”宁宁指着轮滑鞋说:“宁宁轮子鞋子……!”老师纠正:“这个叫轮滑鞋,穿上这个鞋子,宁宁可以像小汽车那样走路了!”老师:“这本‘书’是谁发现的,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宁宁把它放到那里(图书篮),下次还可以看!”宁宁和老师一起阅读广告册,宁宁很开兴。
▲教师反思:
·善于把握生活中婴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来自于阅读物;更应该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阅读活动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这种积极主动的阅读可以是教师、家长引发的,更应该是幼儿自发的,因为当孩子自发地产生阅读的要求时,才可谓真正的主动阅读。
·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配合孩子们的阅读精神,保护好孩子阅读的兴趣,不以成人的安排打断或干扰孩子们的阅读活动。
·对于孩子自发阅读的材料,教师、家长引导时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教师、家长的引导要恰到好处,既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培养孩子阅读的敏感性与洞察力。
▲给家长的建议:
·保护孩子积极的阅读状态,不以放弃孩子的主动阅读,换取孩子的被动阅读。
·理解、支持、配合孩子阅读感兴趣的生活资源,适时地给予表达、交流和指导。
·阅读指导要及时,又要适时,要聆听孩子的阅读愿望,不随意地否定孩子主动阅读的材料或精神。
(五)依据认知特点,设计婴幼儿阅读的合理结构
2—3岁婴幼儿的早期阅读应该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渐次进行,因此教师或家长是否能够设计符合婴幼儿认知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活动结构将直接影响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效果。
1.根据婴幼儿的年龄,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
对于年龄小的婴幼儿,阅读设计应该尽量直接、形象、具体,结构不易复杂,实践中我们采取:朗诵欣赏(教师、图文对应)——适度提问(理解情节、把握关系)——讨论归纳(形成结论,获得经验)活动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断的丰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随之增强,所以孩子们产生自发阅读的机会会出现并增加,此时采取:自由阅读(婴幼儿先阅读)——共同阅读(教师与婴幼儿、家长与婴幼儿)——适度提问(可以阅读以后提问、也可以边阅读边提问)——多元参与(绘画或游戏)——延伸想象(形成新经验)活动结构。
2.根据阅读作品不同的阅读重难点,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
在作品阅读中,教师、家长会根据作品分析作品的重点、难点。所以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作品的重点、难点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如:在作品《颜色宝贝做游戏》阅读设计中,教师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红、黄、蓝、绿的颜色和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各种图案的白色卡纸,采取:欣赏诗歌(朗读欣赏、操作欣赏)——色彩操作(幼儿自主操作)——模仿改编(根据自己的操作理解原作品,并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仿编)。
婴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一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不可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教师、家长可以根据婴幼儿认知特点,充分发挥作品特点进行阅读活动的结构设计。
2—3岁是早期阅读的关键期,此时由于特殊的阅读特点,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学习历程,所以教师、家长应该采用综合的手段寻找合适的阅读指导策略,激发婴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的经验,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2到3岁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2009-12-17
婴幼儿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和技能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两岁以前,幼儿就可以经过感觉—运动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因果关系的观念。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不管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发展一种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这是婴幼儿早期阅读重要的身心基础。
在现实的生活中,孩子们早期阅读活动并没有引起家庭的重视,一部分家长认为对2——3岁婴幼儿开展阅读还来说太早了,那是上学以后的事;另一部分家长把早期阅读归结为认识几个汉字,因此家长们把对孩子实施的阅读当作是一种追求纯记忆的汉字学习,如何指导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孩子们科学合理的早期阅读的指导,就成为了我们的研究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婴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它提出要培养婴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导婴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婴幼儿的前阅读能力。2—2岁半是婴幼儿词语表达的“爆发期”,这是对语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能够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合适的读物、游戏的形式,特别有助于婴幼儿语言潜能的开发。
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2——3岁的孩子正处在婴儿期与幼儿期的衔接期,孩子们此时的阅读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阅读,它是孩子们运用特殊的阅读技能对特殊的阅读材料进行理解的过程。
(一) 读者的特殊性
2—3岁的婴幼儿最为突出的阅读特点是没有识字的基础,他们完全不识字或只能识个别的字,这就决定他们的阅读不能针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同时,因为此时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关于生活、自然、社会的知识经验极少,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推理水平比较低,表现在:自觉性差,孩子们往往答非所问,思考问题不以当前的目的任务;概括性差,孩子们一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从前后连贯的阅读信息中进行总结,这就限制了婴幼儿阅读理解的水平。
(二) 读物的特殊性
虑婴幼儿的身高、光线问题,利用阅读指导帮助家长建立定期消毒的习惯,确保婴幼儿阅读活动的安全。
亲子氛围本身就是保证婴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婴幼儿产生阅读兴趣的首要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引导家长在亲子阅读的时候采用“接触”方式,一般要求家长将婴幼儿抱在怀中,尽可能满足婴幼儿在阅读中的“肌肤接触”的需求,为婴幼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阅读心理环境。
(三) 早期阅读的材料选择
2—3岁的婴幼儿表象与符号的认识刚刚建立,处在认识事物的阶段,过度夸张的变形的图像不利于婴幼儿的认知。在实践中我们和家长及看护人按以下标准选择早期阅读的材料:
·图像大,一页最好一个清晰的图像
·画面美,线条柔和,避免无关刺激干扰
·形象真,以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为主
·语句,重复、有规律、一页一短句
·读物,一本一故事
三、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2——3岁的婴幼儿最初是随自己的意愿去“看书”的,这种“看”是婴幼儿初期的阅读方式,他们甚至会表现出许多奇特的特征:拍书、咬书、把书当作是他们的玩具;有时他们还会出现假装性的阅读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关注一些随意翻阅到的阅读疑惑,所以我们应该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帮助婴幼儿家庭开展好早期阅读。
(一) 从兴趣入手,激发婴幼儿阅读的内部动机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婴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喜欢看书,而且部分幼儿对图书的好奇心最初也只是受潜在的动机力量驱使,需要通过实践获得成功和乐趣才能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因此婴幼儿的内部动机是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前提,在实践中,我们除了向家长及看护人提供推荐有趣、适宜婴幼儿发展的读物以外,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1.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激发婴幼儿的主动性
我们不可能期望2—3岁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来阅读,但只要家长及看护人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兴趣,并为幼儿创设早期阅读情境,就能够引起婴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我们引导家长潜心观察婴幼儿生长过程中的兴趣点,并在家庭的阅读区域中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早期阅读读物,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早期阅读活动。如:韬韬(2岁3个月):是个车迷,无论是马路上、电视上,还是图书上,只要有汽车的出现,韬韬就不会放弃……于是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将韬韬对汽车的兴趣作为阅读情境创设的内容。老师和家长开始收集一些与汽车有关的读物:《小老鼠的蛋壳车》、《鼹鼠的皮鞋汽车》、以及“一些介绍汽车类图书”等,这样韬韬就特别衷情于阅读活动。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
2—3岁的婴幼儿进入阅读情境需要教师、家长及看护人特意创设一些问题,即在阅读的读物内容和婴幼儿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婴幼儿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如:多多(3岁)教师现场指导:有一只小松鼠在大石头上盖了一间新房子,可是每天早晨起来,它发现自己的家会搬到一个新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这本书会告诉你这个秘密。
由于2—3岁的婴幼儿的思维非常具体,且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在提供问题的情境时应该尽量将问题提得小、具体,且带有一定的启发性,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幼儿产生想阅读读物的欲望。
(二) 设计游戏方式,引导婴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
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早期阅读应该是2——3岁婴幼儿与教师、家长和看护人或同伴一起玩耍的一个游戏。
1.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读物的娱乐功能
角色扮演是2—3岁婴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指导家长及看护人阅读时,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婴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婴幼儿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促进婴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阅读游戏中,教师应该指导家长:家长在角色游戏中必须十分投入,不能敷衍了事,以免影响婴幼儿的阅读情绪。如:在《小老鼠的泡泡糖》中教师帮助家长选择合适的音乐,引导家长和婴幼儿一起模仿小老鼠这个角色,让婴幼儿体验阅读物本身的愉悦特性,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他在活动中特别投入。
2.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提高婴幼儿阅读的参与性
有许多的读物本身带有游戏性,教师指导家长及看护人仔细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读物本身的游戏性,设计有助于婴幼儿阅读效果的游戏。如:在亲子阅读《袋鼠蒙蒙》一书时,教师帮助家长准备适宜的小口袋,指导家长带着孩子用肢体动作感受袋鼠蒙蒙的蹦蹦跳跳,婴幼儿很满足,仿佛就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婴幼儿很快在游戏的情景中把读物的内容表达出来。
3.设计游戏的环节,增强婴幼儿阅读的兴趣
在2—3岁婴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指导家长在阅读中设计一些游戏参与的环节,一方面减轻婴幼儿阅读过程中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增强婴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指导中,教师引导家长设计“投股子”的游戏,将兔妈妈和小兔子的故事情节的故事片段图片贴在“股子”上,让家长和孩子通过抛“股子”增强婴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另外,拼图、说相反的、改错法、猜谜法等方式,都是婴幼儿阅读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三)运用表象原则,提高婴幼儿阅读的能力
所谓的表象原则是指引导幼儿依据读物所提供的文字内容,通过绘画、图解在婴幼儿头脑中将阅读材料形象化,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有力的搭配(内容与表象),从而提高婴幼儿的阅读能力。
1.用绘画、图表的方式表达或迁移婴幼儿对阅读作品的理解
尝试用绘画或图表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符合婴幼儿的阅读特点的。
婴幼儿没有文字的基础,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过阅读材料所提供的图形符号进行语义链接的,因此,绘画和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婴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如:毛毛(2岁8个月)特别爱漂亮,但却不能好好的吃饭,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故事与婴幼儿分享,在阅读毛毛虫努力吃好每一顿饭的基础上,鼓励婴幼儿用“贴粘纸”的方式和妈妈共同制作自己的就餐计划。如此,引导婴幼儿愉快地投入阅读,充分地体验阅读表达的快乐。
2.用迁移、延伸想象的方式为婴幼儿提供学习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途径。
2—3岁的婴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进入阅读的情节,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指导家长用迁移法,引导婴幼儿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提出表达的要求。如:在指导家长开展《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时,教师为家长和幼儿准备了兔子发夹,吸引幼儿迁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妈妈,你们会怎么变呢?”引导家长和幼儿根据角色所处的情景,设身处地地体验从故事中迁移出来的母子亲情。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婴幼儿喜欢反复的阅读曾经读过的图书,并喜欢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图书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有新的收获与感受?教师指导家长或看护人运用延伸想象的方式,让婴幼儿在熟悉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想象,以满足婴幼儿反复阅读的新鲜感和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如:在《风娃娃》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家长在阅读的最后想象“风娃娃”还会做些什么好事?(鉴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点,在引导婴幼儿延伸想象的时候,提供用图片进行引导)
▲婴幼儿述说:
——外婆刚洗的衣服很湿,风把它吹吹干(教师整理:风把外婆洗的衣服吹干)
——小船开不动了,风推它(教师整理:风吹着小船向前开)
——太阳大,小朋友很热,风吹过来小朋友很凉快(教师整理:风给小朋友吹吹凉)…………
3.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为婴幼儿改编或仿编提供路径
为了帮助没有文字基础的婴幼儿开展丰富的模仿、改编,在实践中教师运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并尝试根据教师或家长提供的图文相符的符号材料,运用理解作品的格式,简单地模仿改编。如:《颜色宝贝做游戏》
红、黄、蓝、绿
色彩宝贝做游戏
红色跳进小花里(红色标记和无色小花),小花变得红红的;(红色小花)
绿色跳进小树里(绿色标记和无色小树),小树变得绿绿的;(绿色小树)
黄色跳进房子里(黄色标记和无色房子),房子变得黄黄的;(黄色房子)
蓝色跳进云朵里(兰色标记和无色云朵),云朵变得蓝蓝的;(蓝色云朵)
教师利用图文相符的符号方式,为婴幼儿理解作品扫清障碍。然后,教师指导家长为孩子提供一系列可供婴幼儿模仿改编的材料,如:红色标记与辣椒、绿色标记与小草、黄色标记与香蕉、蓝色标记与海豚让幼儿模仿改编与表述。
(四)紧贴生活资源,丰富婴幼儿阅读的内容
对于2—3岁的婴幼儿而言,并不一定要求特别讲究阅读物阅读,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索取任何婴幼儿感兴趣的资源进行阅读。在生活中,孩子们会对许多的事物发生好奇、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准确地把握婴幼儿阅读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在实践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这里记录一个“读广告册”的阅读现场指导案例。
▲案例过程:
2006年3月16日,老师如约来到宁宁家中,按照上次的安排,老师今天的任务是给家长做个童谣《小花伞》的阅读现场指导。可到了宁宁家,发现宁宁正在十分认真地翻阅爸爸妈妈从超市拿回来的广告册,宁宁平时最喜欢老师到家里来,今天却像没看见似的。妈妈责怪宁宁没有礼貌,老师用手放在嘴边,让妈妈不要打扰宁宁的阅读。然后,老师进入宁宁的阅读中,和宁宁共同阅读起超市的广告册。老师:“好漂亮的广告册,老师可以和宁宁一起看吗?”宁宁大方地接受一起阅读的建议。老师:“广告册上有些什么,宁宁能介绍一下吗?”宁宁开始就翻到字这一页说:“毛巾、盆、衣服、纸……”老师:“它们有什么用?”“毛巾洗脸、盆是放水的,洗脸水!纸是擦鼻涕、擦屁股……”宁宁说。老师:“说的真好!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前面吗?”宁宁把广告册前面,和老师一起阅读,并一边看一边把自己认识的东西介绍给老师听……老师:“宁宁最喜欢那一页的东西?”宁宁开始翻阅查找,它翻到了玩具的那一页说:“宁宁喜欢汽车、喜欢皮球、喜欢这个(指着轮滑鞋)……”老师:“宁宁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玩的吗?”宁宁说:“汽车开开的……”,老师:“皮球宁宁有没有?”“有,宁宁和爸爸玩!”宁宁指着轮滑鞋说:“宁宁轮子鞋子……!”老师纠正:“这个叫轮滑鞋,穿上这个鞋子,宁宁可以像小汽车那样走路了!”老师:“这本‘书’是谁发现的,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宁宁把它放到那里(图书篮),下次还可以看!”宁宁和老师一起阅读广告册,宁宁很开兴。
▲教师反思:
·善于把握生活中婴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来自于阅读物;更应该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阅读活动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这种积极主动的阅读可以是教师、家长引发的,更应该是幼儿自发的,因为当孩子自发地产生阅读的要求时,才可谓真正的主动阅读。
·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配合孩子们的阅读精神,保护好孩子阅读的兴趣,不以成人的安排打断或干扰孩子们的阅读活动。
·对于孩子自发阅读的材料,教师、家长引导时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教师、家长的引导要恰到好处,既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培养孩子阅读的敏感性与洞察力。
▲给家长的建议:
·保护孩子积极的阅读状态,不以放弃孩子的主动阅读,换取孩子的被动阅读。
·理解、支持、配合孩子阅读感兴趣的生活资源,适时地给予表达、交流和指导。
·阅读指导要及时,又要适时,要聆听孩子的阅读愿望,不随意地否定孩子主动阅读的材料或精神。
(五)依据认知特点,设计婴幼儿阅读的合理结构
2—3岁婴幼儿的早期阅读应该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渐次进行,因此教师或家长是否能够设计符合婴幼儿认知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活动结构将直接影响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效果。
1.根据婴幼儿的年龄,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
对于年龄小的婴幼儿,阅读设计应该尽量直接、形象、具体,结构不易复杂,实践中我们采取:朗诵欣赏(教师、图文对应)——适度提问(理解情节、把握关系)——讨论归纳(形成结论,获得经验)活动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断的丰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随之增强,所以孩子们产生自发阅读的机会会出现并增加,此时采取:自由阅读(婴幼儿先阅读)——共同阅读(教师与婴幼儿、家长与婴幼儿)——适度提问(可以阅读以后提问、也可以边阅读边提问)——多元参与(绘画或游戏)——延伸想象(形成新经验)活动结构。
2.根据阅读作品不同的阅读重难点,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
在作品阅读中,教师、家长会根据作品分析作品的重点、难点。所以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作品的重点、难点设计阅读活动的结构。如:在作品《颜色宝贝做游戏》阅读设计中,教师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红、黄、蓝、绿的颜色和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各种图案的白色卡纸,采取:欣赏诗歌(朗读欣赏、操作欣赏)——色彩操作(幼儿自主操作)——模仿改编(根据自己的操作理解原作品,并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仿编)。
婴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一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不可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教师、家长可以根据婴幼儿认知特点,充分发挥作品特点进行阅读活动的结构设计。
2—3岁是早期阅读的关键期,此时由于特殊的阅读特点,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学习历程,所以教师、家长应该采用综合的手段寻找合适的阅读指导策略,激发婴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的经验,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