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资从哪里来00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0:39
第1节:你的工资从公司的利润中来
第1章你的工资从公司的利润中来
1为公司创造利润是我们的使命
大部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目标,但描述这些目标的辞藻大多是华丽的、矫情的,甚至是非常空洞的,实际上企业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利润。
一个企业,生存的唯一理由就是创造利润,有利可图是一个企业运营的意义和目的。对于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赢利,员工才能获取报酬,才能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老板在成立一家公司的时候,必须投入一定的资本。资本的本性就是攫取利益,或者是使公司利益最大化。所以,作为公司里的一名员工,就要为公司创造利润,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公司创造利润,那么他也就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待着的必要了,就会被替换掉。
无论竞争多么激烈,公司总有一个岗位永远缺人,缺真正能为公司和员工赢利的人。
千寻万觅,李莉好不容易被聘到一家销售厨房用具的公司工作,试用期一个月。在试用期内没有底薪,工资按销售额的20%提成。
一套厨房用具的定价是2
800元,这在收入较高的大都市中并不是一个大数目,但因为市民对推销的反感及对推销员的不信任,连续一个星期的奔波下来,李莉竟没有签到一份订单。与李莉同时进公司的19位同事中,有两个顶不住,主动辞职了。另外两个同事则搞起了降价销售,最低时一套用具卖到了2
300元,一套只能拿60元的提成。价格毕竟是最具竞争优势的,更何况厨具质量确实不错,同事的订单果然陆续而至。于是,其他同事争相仿效,一时间厨房用具价格一片混乱。好几次李莉说服了客户,最终却因为价格原因而不能成交。
试用期满后,大家再一次聚在会议厅里,李莉是最心虚的,因为她只有两份订单;而其他同事,少则10份,多则30份。
总经理对他们说:“经过公司研究,决定在你们当中录取一人,被录取者底薪800元,住房补贴200元,奖金按销售额的20%提成。”李莉十分沮丧,因为她知道自己肯定没希望了。
第2节: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神圣的天职(1)
但当总经理说出李莉的名字,宣布李莉被录取时,不仅同事,连李莉自己都深感意外。几位同事愤愤不平,总经理却微笑着说:“她只有两份订单,但是她的两份订单都是按公司定价签下的。公司早有规定,不得抬价、降价,我希望我的员工能忠于本公司。还有,公司的定价已经全面考虑了员工和公司的利益,为了争取订单而不惜丧失自己该得的那部分利益,这也许并没有什么大错,但你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为了什么?我希望我的员工能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不仅有为公司赢利的观念,更要有为自己赢利的观念。”
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员工在为公司努力创造利润的时候,也能够为自己创造利润。作为一名员工,要时时以提高公司经营绩效为己任,努力为公司创造利润,伴随公司的成长而成长。
美国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强调:只有在员工为公司创造出丰厚利润的条件下,他们的奖金和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公司只有实现了赢利,才能把赢利拿出来与员工分享。
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神圣的天职
赢利是任何一家想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公司的根本目的。创造最大的财富,是公司老板和所有员工最为一致的目标。作为员工,一定要为公司创造财富,而且要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
尤其是那些业务部门的员工,要时刻思考怎样抓住商机、怎样开拓市场、怎样扩大产品宣传;要时刻思考自己的工作行为到底与公司赢利这个大目标有多少距离;还要时刻思考自己为公司创造财富的确切数量。将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自己的天职,以此为目的,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三个仆人召集起来,根据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去创造财富。
后来,这个贵族回来了,他把仆人们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5 000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5
000两。”主人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3节: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神圣的天职(2)
第二个仆人接着说:“主人,你交给我的2 000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2 000两。”主人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1
000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挖出来了。”主人的脸色沉了下来。“你这个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于是夺回他这1
000两银子,给了那个有10 000两银子的仆人,并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个有1 000两银子的仆人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有丢失主人给他的1
000两银子。在他看来,虽然他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有使金银丢失,就算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主人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表现得更杰出一些。他想让他们超越平庸,其中两个仆人做到了——他们使赋予自己的东西增值了,而只有那个愚蠢的仆人得过且过。
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这个故事再明确不过地说明了:使财富增值是每名员工的天职。如果老板出于信任,拨一笔资金让你经营一个项目,你首先不能使公司亏本,进而必须要让自己创造出高于启动资金几十倍的财富来,如此,你才算尽到了自己的天职;相反,如果你没有使资金增值,亏了本或者只是保持了原样,就会跟最后那个仆人一样,是一名“又懒又恶”的、没有尽职的员工。
今天的商业社会还处于一个“利润至上”的阶段,每一家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秉承这一原则。在这样的阶段里,千万不要以为只做一名“听话”的员工就够了,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的要求,想方设法为公司创造财富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公司请你来,就是希望你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把创造利润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公司利润大小关系着个人收入的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需要经济的支撑和保障。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命运都和公司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拥有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源于自己对公司真诚的付出。
第4节: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今天的商业社会还处于一个“利润至上”的阶段,每一家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秉承这一原则。在这样的阶段里,千万不要以为只做一名“听话”的员工就够了,想方设法为公司创造财富才是最重要的。〖〗〖〗阅读思考:1“企业只有赢利,才能生存和发展,员工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对此观点,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2你打算通过何种途径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3“马太效应”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2为公司赚钱是第一位的
比尔·盖茨说:“能为公司赚钱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
在当今社会上,大多数公司、企业都是老板出资办起来的。公司是老板的,他必须获得效益才能把公司开下去。所以,过去那种在体制内唯命是从、毕恭毕敬,就能讨得领导欢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些能力平庸、没有业绩的员工再怎么曲意逢迎也很难换取老板的赏识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考虑的是自己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即使你再乖乖听话、俯首听命,但如果你不能为老板赚钱,他照样炒你的鱿鱼。他的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他不会允许那些不能为公司赚钱的人待在公司里。
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迁就员工的老板了,如果你不能为老板赚钱,那么你在公司里就等同于没有价值一般。谁为公司赚得多,谁的工资就领得多。如果你为公司赚得少,对不起,你被裁员、减薪的时候到了。
全力以赴为公司赚钱
如何为公司创造利润呢?
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果断、迅速、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简单而重要的观念——全力以赴为公司赚钱,这是每名员工的职责和使命。只要我们有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习惯基于这种理念行事,那么一定会成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之一,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之而来,就会得到相应的报酬。
第5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1)
杰克是一家纺织公司的销售代表,他对自己的销售纪录引以为豪。曾有几次,他向他的老板解释说,他是如何地卖力工作,卖力地劝说一位服装制造商向公司订货。可是,他的老板只是点点头,淡淡地表示赞同。
最后,杰克鼓起勇气问道:“我们的业务是销售纺织品,不是吗?难道你不喜欢我的客户吗?”
他的老板直视着他说:“杰克,你把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可他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请把注意力盯在一次可订3 000码货物的大客户身上吧!”
杰克明白了老板的意图,老板要的是能为公司赚大钱的客户,于是他把手中较小的客户交给一位经纪人,自己努力去找大客户——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的客户。最后,他做到了,为公司赚回了比原来多几十倍的利润。
要知道公司首要的目标是赚钱,无论你从事哪一行,你必须能够证明你是公司珍贵的资产,证明你可以帮助公司赚钱。要具备这样的意识:你在帮老板赚钱的同时也在帮自己赚钱。
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如果没有企业的快速增长和高额利润,我们也不可能获取丰厚的薪水。只有公司赚了钱,我们才有可能挣回更多的工资。
作为一名员工,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所发展,并拥有一份可观的薪水,那么就必须牢记,为公司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人才是自己想办法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哪怕你在技术上、在能力上是最强的,但在一家公司里不代表你是最值钱的。只有那些有长远目标的、有想法有创意的员工、才能为公司赚到钱的员工才是最棒的。
文婕在深圳一家大型电器厂做促销督导、市场调研的工作。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电风扇、电暖器等季节性很强的家用小电器。
2006年8月初,部门经理打电话通知正在云南出差的文婕,公司打算于9月中旬在昆明召开西南片区的冬季产品供销订货会,希望她搜集西南五省区几个省会城市近10年的冬季气象变化资料。
第6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2)
文婕从当地气象局那儿买来了气象变化曲线图,好奇地研究起来,最后她得出结论:西南片区几个省会城市这一年的冬季是个冷冬,寒流相比往年会提前10天左右来到。于是,她连夜赶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公司加大电暖器的生产量,并比往年提早半个月投放市场。就这样,公司赚了近100万元。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之后,文婕开始学习气象专业知识,又陆续为公司在气象部门“量身定做”了几次气象信息资料,结果都因为抢得“天时”,大获成功。
可见,积极的行动和赚钱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是多么的重要!
只要有了替公司赚钱的责任感,你自然会付诸行动。水涨船高,公司赚钱了,你的薪水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迁就员工的老板了,如果你不能为老板赚钱,那么你在公司里就等同于没有价值一般。谁为公司赚得多,谁的工资就领得多。如果你为公司赚得少,对不起,你被裁员、减薪的时候到了。为公司赚钱是每一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思考:1为什么说“为公司赚钱是第一位的”?
2比尔·盖茨说:“能为公司赚钱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你认为自己是公司最需要的人吗?
3你是怎样理解“为公司赚钱就是为自己赚钱”这句话?
4“为公司赚钱是一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是否具有为公司赚钱的责任感?
3节能降耗,降低经营成本
千万不要认为一家公司只有生产人员和营销人员才能争取客户、增加产出,为公司赚钱。一家公司要产生利润,还必须依仗“节流”。不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员工也能通过节俭为公司赚钱。
因此,每一名员工,都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成本意识,养成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的习惯。节俭实际上也是为公司赚钱。
节俭从节约成本开始
无论公司是大是小、是富是穷,使用公物都要节俭,员工出差办事,也绝对不能铺张浪费。节约一分钱,等于为公司赚了一分钱。就像富兰克林说的:“注意小笔开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没。”所以不该浪费的钱,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第7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3)
曾涛和夏雨两个人到一家公司应聘,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进入了复试阶段。
公司总经理交给曾涛一项任务,要他去指定的那家商场买一打儿铅笔。公司距离要去的那家商场只有一站路,总经理建议他乘公交车去,自己买车票,回来报账。过了一会儿,总经理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又吩咐夏雨去那家商场买一瓶墨水。
他们两个先后都回来了。
在总经理面前报账的时候,曾涛除了买铅笔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2元;而夏雨除了买墨水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4元。
原来,时值正夏,天气酷热,曾涛坐的是普通公交车,所以票价只要1元;而夏雨因天气热坐的是空调公交车,上车就要2元。所以,夏雨的车票钱和曾涛的车票钱不一样。
很自然,曾涛被公司录取了。总经理是这样对他们说的:“具有成本意识,懂得为公司节约的员工,将来也才能为公司赚钱。”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节约的故事:
福海油脂公司修配车间主任郑述平,是公司的一名老员工。近几年来,他负责修配车间的维修工作,凭自己熟练的维修技术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员工的好评。
他出色的另一面,是他变着法子为公司节约材料,变废为宝。
在福海油脂公司办公室的后面西侧,有一大堆拆卸的废旧设备和废旧配件,更确切地说,那是一个废铁堆。这一堆铁被大部分员工看成是只能卖废品的废料。可是,郑述平好像对它们特别感兴趣,他不顾烈日暴晒,不怕蚊虫叮咬,经常光临这个废铁堆。只见他手中拿着钢卷尺,量量这儿,看看那儿,在废铁堆上挑挑拣拣,当他发现有用的钢轴、皮带轮、铁板、三角铁、铁管等的时候,能拆的就拆下来,不能拆的就用气割把它们割下来,拉回修配车间留做备用。当车间急用时,经车床一加工就能用上,既节约了时间又省下采购费用,真可谓两全其美。就此一项,估计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数万元资金。
第8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4)
不积点滴,难成江河。当今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的生产经营,从原料的购进费用,到加工费用,再到产品销售费用,每个环节都是一分一厘的核算,也可以说,公司的利润来之不易。像郑述平这样勤俭节约,废旧利用,自然有益于公司的兴旺与发展。
让节俭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既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公司作为一家现代企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文化。
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精辟地说道:“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节俭是世上所有大小财富的真正起始点。”
众所周知,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的首富,他的个人净资产已经超过美国40%最穷人口的所有房产、退休金及投资的财富总值。简单地说,他在6个月内资产就可以增加160亿美元,相当于每秒有2
500美元的进账。然而,比尔·盖茨的节俭意识和节俭精神比他的财富更令人惊诧。
从微软创业时起,比尔·盖茨就非常注重节俭。有一次,兼任微软总裁的魏兰德将自己的办公室装饰得非常气派,比尔·盖茨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魏兰德把钱花在这上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对魏兰德说:“微软还处在创业阶段,如果形成这种浪费的作风,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在微软开始成为业界营业额最高的公司的时候,比尔·盖茨的这种作风也没有改变过。1987年,还是在比尔·盖茨与温布莱德相好的时候,有一次,他们在一家饭店约会,助理为他在该饭店订了一间非常豪华的房间。比尔·盖茨一进门便呆了,一间大卧室、两间休息室、一间厨房,还有一间特大的、用于接见客人的会客厅。比尔·盖茨简直气蒙了,禁不住骂道:“是哪个混账东西干的好事?”
有一次,比尔·盖茨到台湾去演讲,他下飞机后就让随从去下榻的宾馆订了一个价格便宜的标准间。很多人得知此事后,大惑不解。在比尔·盖茨的演讲会上,有人当面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您已经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了,为什么要订标准间呢?为什么不住总统套房呢?”
第9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5)
比尔·盖茨回答说:“虽然我明天才离开台湾,今天要在宾馆里过夜,但我的约会已经排满了,真正能在宾馆的这间房间里所待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又何必浪费钱去订总统套房呢?”
比尔·盖茨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时一个星期内要到四五个国家召开十几次会议。每次坐飞机,他通常都坐经济舱,没有特殊情况,他是绝不会坐头等舱的。
有一次,在美国凤凰城举办电脑展示会,比尔·盖茨应邀出席。主办方事先给比尔·盖茨订了一张头等舱的机票,比尔·盖茨知道后,没有同意他们的做法,硬是换成了经济舱。还有一次,比尔·盖茨要到欧洲召开展示会,他又一次让主办方将头等舱机票换成了经济舱机票。
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于找不到停车位。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到饭店的贵宾车位上,但是,身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却不同意。他说:“这可是要花12美元呢,不是个好价钱。”
“我来付”,他的朋友说。
“那可不是个好主意,这样太浪费了”,比尔·盖茨坚持不将汽车停放在贵宾车位上。是比尔·盖茨小气,吝啬到已成为守财奴的地步了吗?当然不是,作为天才商人的比尔·盖茨深深地懂得花钱应该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哪怕是很少的几元钱也要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正是有了这种节俭的精神,微软公司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在勤俭中创造出最大的利润。
如果说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而利润指标又是定量的,那么如果降低了成本,就等于提高了利润。
杜绝浪费从小处做起
1998年5月,已经名扬华夏的海尔集团,却正在为一些内部“琐事”而“小题大做”,以下是《海尔人》报上刊登的批评文章:
一张白纸写几个字就扔掉;拿宣传单页铺在浴室的橱内;大小会议、开业志庆,即便是对集团内部部门,动辄也以精美的请柬相邀,尽管打个电话也完全可以达到请人的目的。更不论那精美的请柬每个至少2元,而每张请柬拿在手里不超过2分钟就看完了弃之一边。还可以推想,得派人买请柬,填写请柬,再派人派车花上时间送请柬,成本谁算过?
第10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6)
再说发传真,问一位驻外营销人员每天收发多少张传真,答曰:不论张,“张”太小儿科了,要论“米”。可有谁研究过没有:这几米的传真,有几张是有用的?
还有广告单页,印时脑子就没有预算,一印就是几十万张,一旦过时或不符合市场思路,便都成了废纸;可面对废了的印刷品,有几个上级对此追究过谁有责任呢?责任人应该承担百分之几的经济赔偿呢?至今没有因印刷品作废而受到经济处罚的事。
你也许认为这过于大惊小怪了——偌大一个海尔,浪费一张纸怕什么?多打一会儿电话算什么?
让我们来算算账吧!假如每一个海尔人一天浪费一张A4纸(按007元/张计),18万名员工一年就会浪费4599万元呢!
各级管理者应该把狠刹败家子行为与每个人的利益挂起钩来,否则又不花他家的钱,他才不心疼!
不尽精微,无以致广大。杜绝浪费、控制成本,就是在为企业创造效益。而那些触目惊心的成本,其实就体现在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细枝末节之中。
现实中,我们一些员工没有成本意识,他们对于公司财物的损坏、浪费熟视无睹,让公司白白遭受损失,自然也使公司的开支增大,成本提高。
如今的一些大公司提倡这样的节约精神: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分钟、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块煤、每一克料。
在一家效益不错的金融机构中,有一天,老板让秘书公告全公司,所有的纸都要两面用完才能扔掉。表面看来老板极其吝啬,在一张纸上都要做文章,其实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老板说:“让文员和秘书这样做,可以使公司减少支出,相对来说,为公司增加了利润,还可以培养员工的节俭和成本意识。”
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老板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希望员工头脑中有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家公司的员工都有责任尽力帮助公司赚钱。一旦员工的头脑中形成节约这个概念并习惯于这样做时,一定会见效果。
第11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7)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每做一项工作,都要想一想,怎样才能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甚至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只有把这种节俭的意识深入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上,我们的最低成本目标才会实现,这也就是“为企业节约一分钱,就相当于为企业赚取了一分钱利润”的道理。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千万不要认为一家公司只有生产人员和营销人员才能争取客户、增加产出为公司赚钱,一家公司要产生利润,还必须依仗“节流”。不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员工也能通过节俭为公司赚钱。〖〗〖〗阅读思考:1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刻理解“节俭实际上也是为公司赚钱”这句话的含义。
2“节约一分钱,等于为公司赚了一分钱”,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
3看了郑述平的故事,你会不会把“节约材料,变废为宝”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呢?
4比尔·盖茨现在是世界首富,他有那么多的钱,为什么还这么“小气”呢?你是怎样看待比尔·盖茨这种“小气”的?
5你觉得你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也有浪费行为?你打算如何在工作中为公司精打细算、勤俭节约?
4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
作为一名员工,应该认识到,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都必须把维护公司的利益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无论做任何的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该事情对公司来讲有无好处,有无坏处。
公司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矛盾,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公司利益最关键,公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能否实现,只有公司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个人利益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只有公司赢利了,我们个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才能随之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维护公司利益就是维护员工自身的利益。
维护公司利益包括许多方面,比如顾全大局、维护部门利益、坚决抵制破坏公司利益或公司形象的行为、正确处理个人与公司利益的关系等。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但应该是公司物质利益的维护者,更应该是公司形象的宣传者与保护者。
第12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8)
维护公司利益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维护公司利益是一名员工必须恪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名优秀的员工也应该如此,把维护公司利益作为自己基本的职业道德,使其成为修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员工,不要忘了自己的角色,你需要为公司争取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公司的利益。
一家外资企业要招聘一名技术人员,月工资5 000元,应聘者蜂拥而至。
魏诚是一家企业的技术人员,单位效益不好,厂里连职工的生活费也发放不出了,与下岗没什么区别,他正准备辞职另谋职业,得到这个消息,便也参加了应聘。面对考题魏诚并不怵,外文、专业技术类考题答得十分圆满,笔试顺利通过。面试时,面试官出了两道令他难以回答的题:“您所在的企业或者曾任过职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技术秘密是什么?”
这类题对魏诚来说,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魏诚在企业搞过技术,本单位的技术秘密当然是知道的,不用思索,就能顺利回答;可是,话在魏诚的肚子里一直在打转转,就是吐不出来,多年的职业道德在约束着他:不管怎样,我现在还没有离职,厂里的数百名职工还在惨淡经营,我怎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利益呢?就算我以后要离开这个单位,我也不能出卖它的利益。
想着想着,最后,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竟然只有4个字:“无可奉告!”便自动地退出了面试。他心想,“打着招聘的幌子,去窥测别人的机密,这样的企业,不进也罢。”
正当魏诚四处奔波、另谋职业之际,出乎意料的是,外资企业给他发来了录用通知书。
录用通知书上清楚地写着:你被录用了,因你的能力与才干,还有我们最需要的——维护公司利益。
由此可见,维护公司利益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判断和衡量员工的基本准则。一名员工固然需要精明能干,但如果不以公司利益为重,那么他仍然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员工。
第13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9)
“维护公司利益”从细处讲就是:要求员工尽职尽责,热爱本职工作,对客户负责,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充分承担本职工作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不做任何与履行职责相悖的事,不做那些有损于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的事,更不做出违背公司利益的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能维护公司利益的员工是相当可怕的,特别是那些身居要职而又居心不良的“精明能干者”。这种人参与公司的决策,了解公司的秘密,他们的某些行为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一家公司所器重、所信赖的员工,往往都是那些维护公司利益的人。
努力维护公司形象
维护公司利益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公司形象。公司形象不仅靠公司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因为,员工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公司的外在形象,员工的综合素质就是公司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员工的形象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员工应该随时随地维护公司形象。
公司的良好形象和声誉,是一家公司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日积月累才逐渐赢得的。作为公司的一员,精心维护公司来之不易的形象是员工责无旁贷的义务。
公司就像自己的名片一样,与个人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和社会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名员工都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家庭、珍惜自己的名誉一样维护公司的声誉,公司有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如果公司的声誉受到损害,个人的价值也同样会受到损害。
“Fedex,使命必达”的广告口号,许多人朗朗上口。在联邦快递的电视广告中,救护车司机看到前方车阵壅塞,为了救人,赶忙直接将人抱起送医院,深怕耽误病人送医的宝贵时间。联邦快递因为大力吸收对工作充满使命感的人才,因此可以标榜能够提供及时可靠的快递服务。
第14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10)
联邦快递有一个很特别的“紫色承诺”,意思是不论付出任何代价,也要确保客户对公司的服务称心满意。为了做到“紫色承诺”、“使命必达”,不管碰到什么麻烦,联邦快递的员工都愿意多做一些努力去克服困难,以如期达成客户交付的责任。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快递公司要送一个非常重要的包裹给客户。送包裹的员工快到客户家时才发现,这位客户住在山顶上,大雪已经封死了上山的必经之路,而约定包裹送达的最后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于是这名员工当机立断,在没有请示公司的情况下自己做主,雇了一架直升飞机,并且自己用信用卡支付了所有费用,把包裹送了上去。客户感动万分,马上向当地媒体通报了这件事。
这名员工在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还能帮公司挽回信誉,也就是给公司挽回了巨大的损失。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不利的甚至是负面的事情的影响,比如客户投诉或者法律诉讼,在这种情况下,每名员工都应该从维护公司利益的大局出发,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认真细致地解决问题,正确化解各种矛盾,积极消除不利影响;而不是无谓地传播甚至夸大这些不利影响,散布不利于企业的言论。只有全体员工都一心向上,劲往一处使,企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企业成功了,员工的自身价值也会随之而提高。所以,每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做对维护企业声誉有利的事,而不做有损企业利益和名誉的事。
一家企业被媒体错误报道,蒙受了不白之冤,而当时企业老总正在国外考察。当天中午公司员工在听到了媒体的错误报道之后,下午四点就有员工主动出面召开记者招待会澄清谣言,并成为当天晚上许多电视新闻的头条。因此这家企业不但没有因为错误报道受到影响,反而成为媒体聚光的焦点,从而提升了公司形象。这家企业在谣言出现后的4小时内立即召开记者会,并吸引电视台及各大媒体参会,半天之内澄清谣言,公司的形象能不加强吗?
第15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11)
如果说企业的硬件是肢体,那么员工则是企业的血液和灵魂。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始终记得自己是哪家公司的,记得维护公司的形象。
员工走出公司后的一举一动,无不在外人的眼中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员工的形象也就是企业的形象。特别是在客户的眼里,员工给客户自信的感觉犹如企业给客户公司实力的感觉,员工的谈吐影响着企业的信誉。
美国新奥尔良市的考克斯有线电视公司中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名叫布莱恩·克莱门斯,他的工作地点是在郊区。
有一天早上,布莱恩到一家器材行去购买木料。正当他等待切割木料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有人抱怨考克斯公司的服务差劲极了。那个人越说越起劲儿,结果有八九个店员都围过来听他讲。
布莱恩当时有好几种选择。其实他正在休假,他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老婆又在等他回家。他大可以置若罔闻,只管做自己的事。可是布莱恩却走上前去说道:“先生,很抱歉,我听到了你对这些人说的话。我在考克斯公司工作。你愿不愿意给我一次机会改善这个状况呢?我向你保证,我们公司一定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那些人脸上的表情都非常惊讶。布莱恩当时并没有穿公司的制服,他走到公用电话旁,打了个电话回公司,公司立即派出修理人员到那位客户家中去等他,帮他把问题解决,直到他心满意足。后来布莱恩还多做了一步,他回去上班后,还打了个电话给那位客户,确保他对一切都心满意足。事后公司负责人高度赞扬了布莱恩,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布莱恩学习。
不管是在工作时间之内,还是在工作时间之外;也不管是身在公司,还是出门在外,员工对损害公司形象的言语和行为都应予以制止,设法维护公司形象。
时刻想着为公司做宣传
一名处处为公司着想的员工,不管他身在何处何时,也不管他在做什么,他都会时刻想着为公司做宣传。
第16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12)
在市场经济时代,很多人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时间之外,很少有人考虑公司的利益,更别说为公司做宣传了。这种人根本就没意识到,“其实,为公司着想,为公司赢得利益,也是为自己着想,也会为自己带来利益。”
在2006年第10期《特别关注》杂志上看到张丽钧的一篇《抓住良机》的文章:
杨先生在一家保健品公司担任推销员。一次,他乘飞机出差,却遇到了劫机事件。在各界的积极努力下,10个小时之后,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就在要走出机舱的一瞬间,杨先生突然想到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情景:当被劫持的人从机舱中走出来的时候,总会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为什么不利用这次机会,宣传一下自己公司的形象呢?
想到这儿,他立即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了一行大字:“我是某某公司的推销员,我和公司的某某牌保健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营救我们的人!”
他打着这样的牌子一出机舱,立即被记者们的镜头捕捉到了,成为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多家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
待他回到公司的时候,董事长和总经理带着所有的中层主管,在公司门口夹道欢迎他。原来,他在机场别出心裁的举动,使得公司和产品的名字在一瞬间家喻户晓。公司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客户的订单更是一个接一个到来。董事长动情地说:“没想到,你在那样紧张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公司和产品。毫无疑问,你是最优秀的推销主管!”董事长当场宣读了对他的任命书:任命他为主管营销和公关的副总经理。之后,公司还奖励了他一笔丰厚的奖金。
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一名员工经历危机之后,还没来得及安神定心,首先想着的却是公司。一点儿也没错,时刻想着公司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也能得到最大的满足。
由洛克菲勒创办并经营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经销商,那时每桶石油的售价是4美元,公司的宣传口号就是: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第17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13)
作为众多销售员之一的阿基勃特,仅是公司里的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身份低微。但他无论外出、购物、吃饭、付账,还是给朋友写信的时候,只要有签名的机会,他都不忘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句话。有时,阿基勃特甚至不写自己的名字,而只写这句话代替自己的签名。时间久了,同事们都开玩笑地叫他“每桶4美元”。
尽管受到各种嘲笑,但阿基勃特从不为之所动。
在4年后的一天,担任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董事长的洛克菲勒,听别人说起此事,他为公司有这样一名忠心耿耿的职员感到十分高兴,兴致勃勃地与阿基勃特见面和交谈,并且共进晚餐。饭间,洛克菲勒问阿基勃特为什么这么做,阿基勃特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每多写一次就可能多一个人知道公司的产品。”
5年后洛克菲勒卸职,阿基勃特继任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长。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雄踞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无论才华还是能力,在阿基勃特之上的人不在少数,但只有阿基勃特成了公司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也许不算什么,但阿基勃特却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用真心去宣传自己的企业,最后不但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取了利益。
树立对公司的荣誉感
荣誉感(包括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是使人积极向上、建立功勋的强大动力。荣誉感和自豪感是一个团队战斗力的真正源泉,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名没有荣誉感的员工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荣誉感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对企业的意义非同小可。每一家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荣誉感教育,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树立对自己的岗位和公司的荣誉感,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荣,对自己的公司引以为荣。
IBM公司是一个追求伟大与卓越的公司。由于其深厚的企业文化传承,使在IBM公司工作的人都有一种涌自深处的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也是推动IBM公司这列高速火车朝向企业目标前进的动力。
第18节: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14)
IBM公司员工都会很骄傲地告诉人家,“我在IBM公司工作!”
IBM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郑妙勤女士表示:“作为一名在IBM公司从事数据库研究的工作者,我为自己的工作和IBM数据库感到自豪。”
“神六”飞天靠的就是航天英雄的巨大荣誉感和使命感的支撑。
“神六”座舱只有9立方米空间,在这种极其有限的狭小空间内生活5天,对于正常人来讲,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经过严格训练的两位飞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却在封闭式的座舱内度过了5个日夜。他们在挑战神州大地宇航载人记录的同时,也经历了一场自我心理考验战。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何裕民教授认为:若非宇航员的太空舱,一般情况下人在进入局限空间前必须加以确认,其心理应先产生“动机效应”,即有一个信念支撑,否则长时间处于封闭空间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倘若不是宇航员“飞天”巨大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使费俊龙和聂海胜心理上有这么一个“动机”的话,普通人是很难健康地在这9立方米的空间内生活5天的,或多或少地都会引起心理或生理上的不适。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依靠一种精神力量和内在动力去推动。
一名没有荣誉感的员工,能成为一名积极进取、自动自发的员工吗?如果不能认识到荣誉感的重要性,不能认识到荣誉感对你自己、对你的工作、对你的公司意味着什么,又怎么能为公司争取荣誉感、创造荣誉感呢?
能够维护公司利益的员工都具有强烈的荣誉感。有荣誉感的员工,会顾全大局,以公司利益为重,绝不会因个人的私利而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公司强大了,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公司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只有公司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个人利益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只有公司赢利了,我们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才能随之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维护公司利益就是维护自身利益。〖〗〖〗阅读思考:1为什么说“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呢?你会时时刻刻维护公司的利益吗?
第19节:你的工资从你的工作绩效中来(1)
2魏诚的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3你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挺身而出维护公司的形象、维护公司的信誉吗?为什么?
4你为自己的工作和所服务的公司感到自豪吗?你想过为公司争取荣誉、创造荣誉吗?
第2章你的工资从你的工作绩效中来
1干出你的工作绩效
什么是绩效?
绩效是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结果和过程来综合考察一个人的能力,这个能力又可被划分为业绩和效率。如何体现一名员工的工作绩效呢?它集中体现为员工所拥有的工作效率和所创造的工作业绩。
利润是决定一家企业命运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企业的利润正是由员工所创造出来的。客观地说,员工所创造利润的多少将直接取决于工作绩效的高低,这也是员工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资历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员工进入公司的年限,阅历也只是反映出员工的从业经历,而真正体现员工价值的是实力,直接体现在其所拥有的工作绩效上。
业绩是一家企业的生命,每一家企业都把注重业绩当作自己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把业绩观当作员工的重要素质标准之一。
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以下简称为GE),业绩在其核心价值观中就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GE特别重视对员工的业绩观的培训。
新员工进入GE后,公司会在员工的入厂教育中告诉他们:业绩在GE的文化中非常重要。在GE,所有员工无论是来自哈佛大学等名牌大学,还是来自一所不知名的学校,也无论以往在其他公司有着多么出色的工作经历,一旦进入GE,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名员工都必须重新开始。从进入GE开始,衡量员工能力的是他在GE的业绩,是为GE所作的贡献,员工现在及今后的表现比他过去的经历更重要。
GE向来都重视业绩,GE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提出的“数一数二”的口号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对于员工来说,业绩当然重要——业绩好、有明显成绩的员工很容易得到提升;业绩若不尽如人意,则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第20节:你的工资从你的工作绩效中来(2)
GE严格评估员工的业绩和发展潜力,公司对每名职员的考核是经常性、制度性的。GE有一个称之为“活力曲线”的有效绩效评价方法,根据业绩评估结果,GE绘制出一条活力曲线,这一条“活力曲线”在GE内部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强有力的绩效文化。
所谓的“活力曲线”,就是运用“强制正态分布法”将员工的考核结果按从好到差的次序进行排序,然后分成三类:排名在前20%的A类员工,是GE公认表现最优秀的“明星员工”,GE为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给他们优厚的物质奖励,如增加工资、股票期权等;排名在中间占总数70%的B类员工是GE业务成败的关键,GE同样给这部分员工提供培训与提升的机会;排名在最后10%的C类员工,GE用3~6个月的时间安排他们培训或是转岗,要求他们快速调整状态,找出原因并迅速赶上,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话,便面临被辞退的风险。所有的员工都在争当前20%,而且时时提醒自己努力工作,不能松懈,千万不能掉入后10%。
GE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GE的工资增长计划也是根据员工的业绩确定为A、B、C三级,员工的工资增长都是根据员工的业绩制定的,员工上一年的业绩好坏,直接决定着工资增长的周期和工资的涨幅。
A级部分的人,工资增长的幅度高、周期短。表现非常优秀的员工,根本无须一年时间,有的人10~11个月就可以获得加薪。
在GE,员工的升迁不是论资排辈,而是根据业绩和才能来决定的。才华突出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一夜之间连升三级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韦尔奇本人当上首席执行官时也是年仅44岁。
现任通用CEO杰夫·伊梅尔特在负责GE医疗系统时,曾经有一年业绩不太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韦尔奇告诉他说:“我们都很喜欢你,也相信你的能力,但如果明年你的业绩还不好,我们就必须采取行动了。”
当时杰夫·伊梅尔特回答道:“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您不需要亲自来辞退我,因为我自己会离开的。”结果,第二年,杰夫·伊梅尔特的业绩又重新提高了上去,并且之后的业绩越来越突出。GE也给了他相应的回报,他的职位在逐级晋升。在GE,这种例子不计其数。
第21节:你的工资从你的工作绩效中来(3)
在GE,合适的员工有两个条件:一是业绩良好;二是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相同。
在这个以业绩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没有能力改善公司业绩,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是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予他回馈的,因为这种人恰好是公司打算“去掉”的人选。
1993年,郭士纳就任IBM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是IBM公司第一次从本公司员工外挑选一名领导人。而郭士纳出任之际正是IBM公司亏损惨重、即将分崩离析之时。
郭士纳上任后,他扭亏为盈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员。他在一份备忘录中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们中有些人多年效忠公司,到头来反被宣布为‘冗员’,报刊上也登载了一些业绩评分的报道,当然会让你们伤心、愤怒。我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员的痛苦之时上任的,我知道这对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必要的。”
不解雇政策是IBM公司企业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认为,这样可以让每名员工觉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纳却是动了大手术,辞退了至少35
000名员工。
裁员行动结束后,郭士纳对留下来的雇员说:“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职位升迁太慢。但是你必须拿出点成绩让我看看,得给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现在,你是否能继续留任,就看你的表现了。”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措施,郭士纳在短短6年时间里重塑了IBM公司这个曾是传奇式偶像企业的美好形象,使之走上了重新增长的复兴之路。
职场中辞退员工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些人已经是处之不惊了。但有一个道理我们必须清楚: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去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名员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公司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证明自己的唯一标准就是业绩。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做出业绩,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
第22节:用业绩说话(1)
通常来说,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老板心中分数很高的员工,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他们也将获得丰厚的奖赏;而业绩差的员工,则随时会有被老板解雇的可能。
高绩效是好员工的显著标志,没有绩效,再聪明的员工也会被淘汰出企业。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出色的业绩是靠埋头苦干干出来的,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要吃樱桃先栽树,要想收获先付出。出色的业绩需要人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方法;在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找到提升自己工作业绩的有效途径。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员工所创造利润的多少将直接取决于工作效绩的高低。老板心中分数很高的员工,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他们也将获得丰厚的奖赏。对员工来说,出色的业绩是靠埋头苦干干出来的,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阅读思考:1正确理解GE的“活力曲线”绩效评价方法。在这类员工中,你是A类员工、B类员工还是C类员工?
2在公司里,你是不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如果是,你打算怎样去改变自己呢?
2用业绩说话
我们必须勇于接受并且尊重这个现实——在企业和老板的心目中,其实最看重的是两个字——业绩。
业绩对员工和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要蒸蒸日上,需要好业绩,员工实现卓越也需要好业绩,没有业绩,一切都免谈。一名员工每天努力地工作,但如果没有业绩,公司不赚钱,公司又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呢?
现在大部分公司都实行岗位薪酬制,除一定数额的基本工资,其余诸如奖金、福利等完全根据个人工作业绩来决定,业绩高则收入高,否则就只能拿低薪。在销售、保险等行业,其收入更是取决于工作业绩,可以说完全视乎个人能力而定。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无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出了多大努力,也不管你学历有多高、工作年限有多长、人品是如何的高尚,但如果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就会觉得他付给你薪水是在浪费金钱,你的结局也就不言自明。
第23节:用业绩说话(2)
现实就是如此。千万不要因此而责怪老板和企业薄情寡义。一名员工,必须要把努力创造业绩、为老板和企业谋利当作自己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如果不这样,即便你有千般好、万般优,归根结底还是等于零。因为,业绩才是硬道理。
在《与公司一起成长》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这已经是杰西卡的第三份工作了,她不明白为什么无论在哪家公司、从事哪一份工作,每到年底考核之后自己都会成为被炒鱿鱼的那个倒霉蛋儿呢。而凯茜、南希和自己学历相当,并且都是同一批进入公司的,她们现在却都有了丰厚的业绩,而且在新的一年里都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回首这一年,自己的成果确实有些恼人,整整一年,杰西卡都没接到什么大单,也许这是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的缘故吧。可是凯茜的客户资源却依然丰富,她似乎整天都忙着和客户谈判。南希虽然没有像凯茜一样丰富的客户资源,但是她也没让自己闲着,她的业务能力一直令杰西卡羡慕不已,即使是最糟糕的去年也有好几笔大单进账。
杰西卡找到了业务主管,希望主管能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觉得主管并不是一个苛刻的人。主管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杰西卡敲门之后进去了。刚刚坐下,主管就接听了一个电话,是公司总部打来的,杰西卡听到电话的另一端正在向主管下达解聘自己的命令,而主管则竭力向对方证明杰西卡是名不错的员工,对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我们也相信她不错,但是她可能并不适合在我们公司待下去,因为她一直没有像其他员工一样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我也没有办法,她必须离开,因为公司要发展,不能让任何人拖后腿。”
还能说什么呢?杰西卡只有黯然离开公司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要想获得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造价值,而公司价值的获得靠的就是员工的业绩。一名为公司着想的员工,应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拿业绩说话。
第24节:不重苦劳重功劳(1)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一名员工每天努力地工作,但如果没有业绩,公司不赚钱,公司又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呢?一名为公司着想的员工,应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拿业绩说话。〖〗〖〗阅读思考:1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用业绩说话”这句话的?
2你所在的公司里有杰西卡这类人吗?他们在公司里的处境如何?
3你为公司创造了哪些业绩?请举例说明。
3不重苦劳重功劳
让我们先厘清“功劳”与“苦劳”这两个观念。
功劳是针对企业目标或产出而定的,只有当员工的所作所为有助于达到企业目标时,我们才可以说这名员工立下了功劳。
苦劳则是针对员工所出的力量而言的,与企业的目标并不相关,因此,才有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现象。
在企业中最受重视的员工,并不是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员工,而是那些出成果、重成效的员工,只有他们才最有发展前途。著名的IT企业联想集团有这样一个理念:“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企业里最重视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的“苦”。作为一名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
完成任务≠结果
在工作中,有一句话常常被提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那些能力不够的、对待工作没有尽力的人,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安慰自己,也常常成为抱怨的借口。他们认为,一项工作,只要做了,不管有没有结果,就应该算他们做出了成绩。
在当今企业中,有不少员工存在这样的想法。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觉得管理者会谅解自己的难处,会考虑自己的努力因素。
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在《请给我结果》一书中,强调了“完成任务≠结果”这样一个理念,转录如下:
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则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完成任务≠结果!
第25节:不重苦劳重功劳(2)
无巧不成书,小张、小李、小王不仅是中学同班同学,而且也是大学同班同学,更是同一天进入了同一家公司。
但是他们的薪水却大不相同:小张的月薪是5 000元、小李的月薪是3 500元、小王的月薪是1 500元。
有一天,他们的中学老师来看望他们,得知他们薪水的差距之后,老师就去问总经理:“在学校,他们的成绩都差不多啊,为什么在毕业一年后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总经理听完老师的话,笑着对老师说:“在学校他们是学习书本知识,但在公司里,却是要行动、要结果。公司与学校的要求不同,员工表现也与学校的考试成绩不同,薪水作为衡量的标准,就自然不同呀!”
看到老师疑惑不解地皱着眉头,总经理对老师说:“这样吧,我现在叫他们3个人做相同的事情,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总经理把这3个人同时找来,然后对他们说:“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口边的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一个小时后,他们3个人都回来了。
小王先做了汇报:“那个港口有一个我的旧识,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愿意帮我们的忙,明天给我结果。我为了保证明天他给我结果,我准备今晚请他吃饭,请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结果。”
接着,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数量、品质等详细情况给了总经理。
轮到小张的时候,他首先重复报告了毛皮数量、品质等情况,并且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了下来。然后表明,他已向总经理助理了解到总经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货物的情况后与货主谈判。于是,他在回程中,又打电话向另外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相关货物的品质、价格等。
此时,总经理会心一笑,老师恍然大悟。
相信看到这种情况后,任何一个人都会像那位老师一样,一下子就会明白,为什么他们的薪水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了。
第26节:不重苦劳重功劳(3)
在任何一家企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三种人,我们应当问问自己:哪一种人中有自己的影子?我们是否真正清楚——我们周围那些收入高的人,为什么他们的薪水与我们的不一样?
姜汝祥在书中,还提到了没能为公司提供结果的行为,实际上是“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
领导让小王去买书,小王先到了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王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
快到中午了,小王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王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王,欲言又止……
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结果?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王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因为他没有为公司提供结果。要知道公司是靠结果生存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于苦劳,满足于“我尽力了,结果做不到我也没办法”,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客户会因为公司员工很辛苦,但没有提供优质产品就付钱给你?
小王买书,去买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王的确跑了三家书店都没有书,这就意味着小王已经付出了劳动,却没有结果,如何让自己的劳动不白费呢?只要小王执著地要结果,就会有很多办法:
方法一:打电话问其他书店是否有这本书,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跑书店的时间。
方法二:向书店打听,或者上网查这本书是哪家出版社出的,直接向出版社订购。
方法三:到图书馆查看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但小王这么做了吗?没有!为什么他不这么做呢?是因为他脑子中有一个观念,“你安排我做这件事(任务),我就做这件事(任务),我只对事(任务)负责,我不对结果负责。”但公司真正想要的是做事(任务)吗?不是,公司要的是这件事的结果!
老板看做事,一般只看结果,不关注过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是一些把事情没做成还想让别人记功的人喜欢强调的理由。如果目标没有达到,所有的过程和客观原因都不能成其为原因。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就是以功劳论英雄的含义。
第27节:一切以业绩为导向(1)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强调的不应该是过程,而是结果,事情没有成功不应该为自己找任何理由。因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一切以业绩为导向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
“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其实工作也一样,人在工作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中,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
企业要永远保持创业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让“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作为一家发展多年的企业,海尔集团怎么能保证创业元老不失去创业的激情呢?元老怎么样才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呢?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回答说:“我认为对待元老还是要看其是否对企业做出了贡献,如果你因为照顾他,导致企业没有饭吃了,那么这种照顾就是对所有员工的不照顾。无论是元老还是年轻人,你到底怎么样做才算真正的照顾呢?我认为不是表现在小恩小惠上,而是让他自己具有竞争力。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本管理一反学历主义、裙带关系和情面观念的老路,坚持“三不”:
第28节:一切以业绩为导向(2)
不讲过去,不论过去为海尔发展做出过多大贡献,包括“海尔功臣”(海尔集团最高奖励),只要不胜任今天的工作,绝无客观原因和情面可讲,“昨天的奖状,今天的废纸”,海尔人不欣赏昨天的荣誉和脚印,永远只能从零开始。
不讲关系,个人收入和升迁只与效益相联系,与个人出身和社会关系无关,一律用一把尺子——效益衡量。
不讲学历和资历,只看业绩,以绩效论英雄,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每年年终,总有一部分中层干部因完不成市场任务而落马,又总有一批超额完成市场任务的新秀走上领导岗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海尔集团司空见惯,习以为常。2002年年度干部综合考核结果:升迁27名、轮岗9名、整改4名、警示2名、降职3名、免职1名,整改、警示、降职、免职的干部占总数的11%,本年度干部调整的总数占干部总人数的51%。
一位教授曾问张瑞敏:“对那些多年跟随你打天下的人,你怎么下得去手?是不是太残酷了?”
张瑞敏回答:“第一,我是等距离原则,与所有的干部都是等距离的,没有亲疏之分,谁上谁下完全由制度说了算。在海尔集团,一名管理干部如果连续四五次排在末位,他不下台反而成了怪事。通常他自己就会要求下来,完全由制度说了算;第二,这样的用人机制看似严酷,实际上是最大的仁慈,否则,迁就了一个人,毁了整个海尔集团,你说哪个更残酷?”
张瑞敏常说海尔集团像一辆在发展和改革的大道上疾驶的汽车,每到一个急转弯,总会有人掉下来。
创业有创业英雄,守成有守成好汉。无论是“英雄”,还是“好汉”,都应该是那种会运用智慧工作的人,绝不是整天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人。
身为员工,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资历不是能力,不能靠资历吃饭,否则,职场之路将会越走越窄。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不断提升自己,就有可能被委以重任,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
第29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1)
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传统观念认为“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这是涉及价值观的问题,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认同。当员工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而不被肯定时,这句话就会变成员工潜意识的怨言,从传统观念上来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只认效率,客户只认功劳,消费者有选择你的权利,但没有选择你的义务。假如你的产品质量不好,不可能说你的产品虽然质量不好,但因为是你们员工千辛万苦制造出来的,客户就会将就去买。
海尔集团OEC管理法总结起来可以用五句话概括: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有事、管事凭效率、管人凭考核。管事凭效率体现了海尔集团只认功劳,不认苦劳,更不能认疲劳的理念。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的观点是错误的。
承认苦劳将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承认苦劳就是承认低效率,迁就懒汉。海尔集团要求全体员工每天必须进步一点点。在行业竞争策略上要求一定要比对方快一步,如不能快一步,快半步也行,员工每天必须有进步。只有承认功劳才会有进步,承认苦劳的后果只能是退步。
在海尔集团,没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无功便是过”。海尔集团有一个定额淘汰制度,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较残酷,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如果追求效果,这句话就应演变成“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没有苦劳更没有疲劳!”企业的各项工作必须追逐效果,没有效果的工作至少是对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当然还可能有资金和其他的浪费。没有效果的苦劳,对于企业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在没有功劳的时候,强调苦劳也是毫无意义的。苦劳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功劳才是业绩的具体表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看结果,以结果论成败,以结果论英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文凭再高,工作再努力,如果没有业绩,一切都将是空谈。试想,一家公司的全体员工都非常勤奋,非常敬业,但最终企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无从赢利,企业将如何生存?所以说,再吃苦,再勤奋,苦劳再多,如果员工创造不了价值,业绩都等于零,更不用谈功劳之所在。
第30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2)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类绘图软件开始被应用于建筑、家私、五金等企业。年轻人很快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并且运用到工作中,特别是在绘图计算方面,这类软件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
有一位老工程师,因循守旧,手工绘图计算特别在行,并且他也习惯了手工绘制图样,结果他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绘制出来的某建筑大厦的内部构造设计图,年轻人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利用绘图软件把它给绘制出来了。同样一份工作,同样一个结果,一个人用了一个星期,一个人才用了半天,相比之下,我们更看重哪一个呢?由此可见,苦劳固然重要,但功劳才是业绩与能力的最佳体现。
在当今社会上,很多企业都是以绩论功,以功论酬,不关注过程,只在乎结果,谁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谁就是英雄。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企业最重视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的“苦”。
作为一名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现在讲究以功劳论英雄。〖〗〖〗阅读思考:1你厘清“功劳”与“苦劳”这两个概念了吗?你追求的是“苦劳”,还是“功劳”?
2为什么说“完成任务≠结果”呢?
3在任何一家公司,我们都可以看到小张、小李和小王这三种人的影子,问问你自己:哪一种人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4你所在的公司里,有没有整天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的人?
5为什么说“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没有苦劳更没有疲劳”呢?请举例说明。
4向效率要业绩
两个同年龄、同学历的女子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小陈青云直上,而小黄总是低小陈一级。小黄很不满意老板对自己不公平的待遇。
终于有一天,小黄到老板那儿发牢骚:“老板,你交代我做的事,我都努力去完成。几乎每天,我都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去完成,即使牺牲睡眠时间,我也在所不惜。我为公司那么卖力,为什么你总是先升小陈不升我?”
第31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3)
“小黄,恕我直言。”老板开口说话了,“同样是朝九晚五,同样性质的工作,小陈能在下班以前就把工作完成。她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你却只能做到‘今日事,今夜毕’。我感激你的苦劳,但我更欣赏她的功劳!”
小黄哑口无言。她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是输在效率上了。
现在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那些光知道苦干、穷忙的人,越来越得不到认可。社会正越来越认可一个新的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效率和效益。
某公司的财务部总监可以说是工作狂,据她在例会上称,曾连续加班三昼夜。大家都在纳闷,如此黑白颠倒,白天上班能有多少效率可言?事情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在该总监任职不到一年离职时,居然有半年的账未作。
有些人认为,工作时间越长,越能显示自己的勤奋。其实,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是最重要的,整天忙忙碌碌但不出成果,并不是一个有效率的工作者。
在讲究效率和效果的现代社会中,苦劳是不等于功劳的,认真工作不等于业绩,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有一位企业家在致公司全体干部的一篇文章中说:多少干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身心疲惫,部门工作只是流于应付日常事务或以“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自我安慰。但是当今社会,“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同样市场经济只认功劳,不认苦劳和疲劳。没有效率和效益的苦劳和疲劳只是消耗了公司资源,影响了公司发展。
商业时代以效率为先,凭业绩说话;企业中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拿业绩来说话”不仅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是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市场不关心你是否忙碌。如果员工取得的业绩微乎其微,给企业创造的利润少之又少,或者不时地再给公司造成损失,那么即使整天在公司里忙得团团转,又有何实在意义可言?
第32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4)
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多的是“忙人”。他们每天急急忙忙地上班、急急忙忙地说话、急急忙忙地做事,可到月底一盘算,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成几件像样的事情。他们往往以一个“忙”字作为自己努力的漂亮外衣。却没有想到,这种忙,只能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多少效益。
如果你已身心疲惫,但是一无所获,那么你可能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没有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正确方法,在无意中浪费了你的生命。
下面的建议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但可以给你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凡事分清轻重缓急。如果你想有效地管理时间和利用时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创造辉煌,那么一个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己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来组织和行事的习惯。
许多人都知道,确定一项工作是否立即去做的两个要素是紧急和重要。紧急的工作通常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给你造成压力,非要你立即采取行动不可。它们通常就在你面前,而且往往是容易完成的、工作起来令人愉快的,但是,它们又经常是不重要的。
有效地运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精髓即在于: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施瓦伯向效率专家艾维·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的方法。
艾维·利声称可以在10分钟内就给施瓦伯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公司的业绩提高50%,然后他递给施瓦伯一张空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施瓦伯用了5分钟写完。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
施瓦伯又花了5分钟。艾维·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纸上第一项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33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5)
艾维·利最后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一个月后,施瓦伯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之后,这家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人们普遍认为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
人们有个不按重要性顺序办事的倾向。多数人只愿意做令人愉快的或是方便的事。但是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顺序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和提升效率了。
如果你养成了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来组织和行事的习惯,那么你就能把工作逐一归类,合理地支配时间,做最该做的工作。按这个方法去做,你就将不再为繁忙的工作所累,还能少花时间把重要的事迅速做好。
(2)预先规划,制订工作进度表。相信笔记,不相信记忆。养成“凡事预则立”的习惯。如果你能制订一个高明的工作进度表,那么你一定能在限期之内拥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交付的工作,并且在尽到职责的同时,兼顾效率、经济与和谐。有期限才有紧迫感,也才能珍惜时间。设定期限,是时间管理的重要标志。
(3)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时间不可能集中,常常会出现许多零碎时间。你在每天的工作时间中就有许多零碎的时间,如一位重要客户还没来,于是你只能等待;去取一份重要的报表,因对方不能按约定时间交付,你只能等待;上司要约见你,因时间未到而等待……不要把这些短暂的时间白白浪费掉,你要养成一种习惯。
有一名保险公司的员工,他每天都开车外出拉保险业务,他非常善用零碎时间,即使在等红绿灯或塞车时,他也会拿出客人的有关资料看一看,以加深印象。
一位叫安妮的总裁助理也是如此,她在车里放了一把拆信刀,每次开车时都带着一叠信件,利用红绿灯时看信。安妮说,反正15%都是垃圾信件,而且在她到达办公室之前,信件已经被节选完毕,所以一到办公室她就把垃圾信件全丢掉。
第34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6)
林玉是一家顾问公司的业务经理,一年能接下约130个案子,她的很多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林玉相信和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所以她常常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写信笺给他们。一次,一位同机的旅客在等候提领行李时和她攀谈时说:“我在飞机上注意到你,在2小时48分钟里,你一直在写信笺,我敢说你的老板一定以你为荣。”林玉笑着说:“我只不过是在有效利用时间而已,不想让时间白白浪费而已。”
(4)遇事不拖延。拖是人的通病,也是大病,因为它会拖掉你成功的机会。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有时候一个企业家会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定,错过了最佳时机而惨遭失败;一个病人延误了看病的时间,会给生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拖延”这个坏习惯看似无碍大局,实则是个能够让你的抱负落空的“恶棍”。
在现代职场中,抱着“今天实在太苦太累太疲倦了,明天再来做吧!”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殊不知,明天还有明天的新工作,如果这样,那么积累下来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多了。
一些在职场中的人有一个很不好的工作拖延作风,本来可以随手处理的事,却拖得几天几周办不了;几天内可以办的事,却几个月不见踪影。还有的人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踢皮球”,你踢向我,我踢向你,导致工作效率极低。
做事拖延的员工绝不是称职的员工。假如你应该打一个电话给客户,但由于拖延的习惯,你没有打这个电话,你的工作就可能会因为没打这个电话而延误,你的公司也可能会因这个电话而蒙受损失。
拖延是一种恶习,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拖延,现在就去做!
优秀的员工,追求的是高质量的效率。做一个凡事讲方法的“忙人”吧,这样的“忙”,才会有效率、有价值!做一个凡事讲究结果和功劳的人吧,这样,你才会赢得最快速度的发展,并得到最大的认可与回报。
第35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7)
现在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那些光知道苦干、穷忙的人,越来越得不到认可。社会正越来越认可一个新的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效率和效益。〖〗〖〗阅读思考:1你是一个“忙人”吗?你的“忙”是“穷忙”、“瞎忙”还是“忙”到了点子上呢?
2看了施瓦伯总裁向效率专家艾维·利请教的故事,你是不是觉得艾维·利也给你上了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呢?
3你会不会善于利用零碎时间,使自己的工作很有效率呢?
4拖延是一种恶习,你身边有这种爱拖延的人吗?思考一下,解决拖延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5多给公司创造价值
一家企业要想赢利,唯一的途径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企业如此,企业的员工也同样如此。无论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工人,还是活跃在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或者是一名总经理,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价值来获得报酬的,而提供报酬的是他们的老板。因此,员工们必须把目光多放在如何为老板创造价值、增加收益上。
当向老板提供价值并使其受益时,员工们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创造财富。如果员工们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对老板不负责,那么最终只会使自己一无所获。
价格由老板决定,价值请自己创造
员工在公司工作,几乎都脱离不了薪水问题,尤其是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虽然嘴上总是以遵照公司规定来回避,但是在心理上,鲜少有人不在乎薪水的高低,何况我们处在一个以收入衡量能力的社会。
《工商时报》经营知识版上有一篇“价格由老板决定,价值请自己创造”的文章:
一家公司招聘业务人员,其中有一个应征的人资历显赫,对于公司来说,有点小庙容不了大和尚的感觉,因此公司与他面谈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面谈的时候,公司老总很诚实地跟他说,依据公司规定,公司并不能给予他太高的薪水。老总原本想就此打住,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没想到他竟然接受这家公司提供的不到他原来工作薪水一半的条件,让公司喜出望外。
第36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8)
开始上班之后,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出身大企业的不好的习惯,准时上班、报表填写清楚、勤跑客户。过了不久,他的业绩远远超乎原本的预期,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他首度被破格晋升,而且大幅度地加薪。自此,他也更加卖力,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业绩。
原来他在前一个公司已经做到一级主管的职位,工作相当顺手,薪水十分满意,原以为可以就此衣食无忧地过一生,没想到公司的一次海外投资失败,使老板避走国外,让他们也连带受累,哭诉无门。
其间,他也曾经应聘过多家公司,也曾经因为薪水无法与自己所要求的相符而怨天尤人,总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别的老板都不识货,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挫折与沉淀之后,他选择了重新出发,重新认识到价值与价格的差异点。
他说:“价格是别人给的,随时可以拿走;价值却是自己创造的,任谁也无法带走。”
这些话让人受益匪浅,并且他也用实际行动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虽然公司只能付出部分的价格来雇用他,不过这已是公司能给的最高限度,但他所带给公司的价值,绝对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一个人的价值是靠自己创造的。一名员工能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老板心中其实是有数的。一名员工不要动不动就要求老板给你加薪水,而是应该在工作中让老板看到你的价值,让老板主动给你加薪。
多给老板创造价值
有一名员工,每当老总分配给他任务的时候,他经常会半开玩笑地说: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如果你是老板,听了这话可能也会感到挺不舒服。没人会赞同这种很怕多付出一点点的思想,多付出一点点就吃亏了吗?老板既然雇用你,自然会付你报酬,不用说,他付给你的价格肯定要比你创造的价值少些,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也需要一部分价值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公司其他方面的开支,不然大家都别开公司了!
在21世纪,仅有“物有所值”是不够的,你一定要做到“物超所值”。什么叫“物超所值”?那就是你所做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超过老板付给你的钱。
第37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9)
松下幸之助曾问他公司的一名员工:“如果公司付给你1 000元钱的话,你应该做多少事情才对?”
这名员工回答说:“你给我1 000元,我就给你做1 000元的事。”
松下幸之助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公司是要开除你的,因为公司给你1 000元钱,你就做1
000元的事,公司就会没有利润,就是在赔钱,所以公司不会要你的,你自然一分薪水也领不到了。”
所以,你要经常问自己:“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价值提高10倍?”如果你经常这么想,加薪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如果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300元钱,你要先问你自己有没有做3
000元钱的事?只要你做到了3
000元的事,老板给你加300元是非常容易的事。假如你只做200元钱的事,你有什么理由要求老板为你加薪?假如你不愿意多做一点,老板感觉不到你有3
000元的价值,那为什么还要用你?假如你现在只赚500元,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到1 000元,而你不先做10 000元钱的事,他为什么给你加薪?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就一定要想办法多给公司创造价值或者提高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要相信,只要你有能力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老板也就会相应地付给你更多的报酬!
在1901年,美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年薪百万美元的高级打工仔——查理斯·施瓦伯。
施瓦伯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短期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3年后,他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施瓦伯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因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施瓦伯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在某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施瓦伯又像往常一样躲在角落里看书。正好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公司经理发现,经理看了看施瓦伯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施瓦伯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普通员工,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
第38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10)
在施瓦伯的同事中,一些人还不时讽刺挖苦施瓦伯。对此,施瓦伯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是单纯地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不久之后,施瓦伯就被升任为技师。后来,施瓦伯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时,施瓦伯成为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39岁时,施瓦伯成为美国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年薪100万美元。而在当时,一个人如果一周能挣到50美元,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查尔斯·施瓦伯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成为年薪百万美元的成功者,是因为他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轻松且报酬优厚的工作,已经不复存在。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人,得到的报酬往往也最多。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无论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工人,还是活跃在市场第一线上的销售人员,或者是一名总经理,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价值来获得报酬的。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人,得到的报酬往往也最多。〖〗〖〗阅读思考:1“一名员工不要动不动就要求老板给你加薪水,而是应该在工作中让老板看到你的价值,让老板主动给你加薪。”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 你是那种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的人吗?你所在的公司里有没有这种人?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人的呢?
3公司付给你2 000元工资,你给公司做了价值多少钱的事呢?
4查尔斯·施瓦伯的成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为什么说一名员工要懂得在业绩中提升自己的价值?
6靠本事、凭能力获取高额薪水
随着用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也日趋理性,即更注重于个人的实际能力。人们认识到,文凭充其量只不过是说明一个人曾经受过的教育程度而已,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第39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11)
有关人士指出,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后,个人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才是企业最看重的,这也是决定其收入高低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应届大学生还是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只有能力才是决定薪水的唯一标准。
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高度统一。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讲,知识、能力、业绩是构成人才的三要素。三要素之中,能力是本质的要素;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发挥效能;业绩,则是能力发挥作用的结果。
尽管我们的员工都已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却有许多人没有学会学习,没有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某企业竞聘工人技师,一名员工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工作后,成竹在胸,1
000多道理论题背得滚瓜烂熟。在理论考试中,他以98分的成绩高居榜首。然而,在现场操作考核中,由于他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操作考核只得了60多分。最终,他与技师职位擦肩而过。事后,他沮丧地说:“我理论考试分数最高,现场排除‘故障’题操作要领也背得很熟,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故障’就是排除不了。看来我是没有学到点子上啊。”
负责考核的负责人在解释他最终落选的原因时说:“因为我们选的是能工巧匠,因此,要看综合能力,有无绝技、绝活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大侦探福尔摩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知识就像我酒柜里的酒,虽然不多,也不名贵,但我知道它在哪,用时就能拿出来。而不像有的人,虽然酒柜很大,酒很多,但杂乱无章,用时不知拿什么。”
这实际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能力。福尔摩斯虽然知识不那么渊博,学问也没多么高深,但他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善于动脑子,善于推理、联想,因此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案子。而有的人学富五车,但他掌握的永远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却不知如何运用。这样,知识再多又有何用?
第40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12)
对企业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利润的“能人”。对员工而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智力,把自己塑造成“有能力的人”,应该是一种职业追求。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重文凭轻能力的倾向导致了企业里出现了一些员工不管岗位是否允许都一味追求文凭的现象。结果是文凭到手、成长却未兑现,其问题症结就是没有摆正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能力作用于知识才有力量。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把能力转化为业绩最重要
“发达国家及著名跨国公司,对人才标准的界定早已走出了‘唯学历’、‘唯学位’的误区,而主要强调‘两个导向’。”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问题专家沈荣华分析说,“一是能力导向。虽然要考虑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但更要突出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真正做到唯才是用。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难用学历体现出来的。如果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5年内做不出成绩,就很难讲他是一个有用之才。二是业绩导向。在竞争环境中,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业绩才能把一个人同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能仅看文凭和其毕业的大学,还要看他给社会做了哪些贡献,有何业绩。”
聂灵是一所普通大学的在校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三那一年,他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了一个大城市的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刚去的时候他干坐着,领导看他有点可怜,就扔给他一个东西,说:“3天内完成就行了,到时给你个实习鉴定。”
3天里,他几乎住在单位,最后——完成了它。
在当天上午,领导吓了一跳,对他刮目相看了。又给了他几个任务,并且规定很少的时间,而他居然都提前完成了。
第41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13)
实习结束了,领导没多说什么。但不久,机构领导到他的学校要人,点名要他。
在这之前,机构的上级部门很奇怪:我这有好几个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你都不要,要一个普通的大专生,不是开玩笑吧。
“不是开玩笑,他有能力,能做成事。”那个领导说。
后来,有一次上级部门临时借调他去帮忙,结果是:这个部门以前的报表都是最后交的,并且还让返工,但这一次,这个部门的报表是第一个送上去的,成为少数几个一次通过的部门之一。后来上面点名要他,下面不愿意放,但硬是调走了。
明基逐鹿是明基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从事IT应用解决方案以及咨询服务的软件公司,倡导能力导向。为把能力转化为业绩,明基逐鹿提出了两个口号:“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再提升对组织的贡献,从而财富自然到来”。在薪酬结构上,明基逐鹿全员推行年薪制,以透明公开的原则让每个人都充分了解自己怎样发挥能力才能做好业绩。
现在,很多岗位看重的是结果,业绩决定一切。因此,把能力转化为业绩最重要。
能力决定薪水
所谓“实力”,是指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能够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早期有一台大功率电机发生了故障,请来许多工程师和专家会诊,仍然没有找出电机故障的原因。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请来了德国的电机专家斯坦因门茨。他到现场看了看,听了听电机运行的声音,就在机器上用粉笔画了一条线说:“把画线地方里面的线圈减去16圈。”就这样,这台大功率电机很快便恢复了正常运转。
公司经理问道:“修理费需要多少?”
斯坦因门茨答道:“1万美元。”
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经理特意叫人拿来修理费用登记表说:“请把修理的材料费用详细填在表上。”
斯坦因门茨随即提笔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 999美元。”
第42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14)
公司照付了,并且重金聘用了他。
为什么画线,在哪里画线,这就是知识;凭运行声音就能判定故障原因,这就是技术。掌握这个知识技术与计算技能是要付出许多艰苦的脑力劳动的,这9
999美元便是斯坦因门茨运用其掌握的知识技能所创造的价值回报。
职场是唯能力者为英雄的战场,必须靠本事、凭能力来立足。
菁菁所在的公关部原定只有7个人,注定有1个人迟早被裁,加上部门经理位置一直空缺,因此便导致了内部斗争日益升级,发展到有人挖空心思抢夺别人的客户的地步。
菁菁不喜欢这样的氛围,她只知道老老实实地做事,甘当人人背后称道的无名英雄。她始终默默无闻,只管付出不问收获,出了名的逆来顺受,当然是被裁掉的最佳选择。尽管论学历,论工作态度,论能力和口碑,她都不错,但她一直没有好好地在老总面前表现自己,老总也一直以为她没有什么能耐。
当接到人事部提前一个月下达的辞退通知之后,菁菁好像被当头挨了一记闷棍,她半天也没回过神来。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两年多的努力不仅没有得到承认与尊重,得到的竟然是被裁的结局,她实在有点不甘心。
有一天,一家和公司即将签约的大客户提出要到公司来看看后再签约,一旦和这家大客户签下长期供货合同,至少半年内全公司衣食无忧。这家客户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同来参观的人中有几个是日本人,并且还是这次签约的决策人物,这是公司没有想到的。见面时,因双方语言沟通困难,场面显得有些尴尬,就在公司老总感到为难之际,菁菁不失时机地用熟练的日语同日本客人交谈起来,给老总救了场。菁菁陪同客人参观,相谈甚欢,她凭借自己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丰富的谈判技巧和对业务的深入了解,终于帮公司顺利地签下了大单。
菁菁随机应变的表现能力,以及熟练的日语会话能力,让老总对她大加赞赏。她在老总心目中的分量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一个月后,菁菁不仅没有被辞退,还暂时代任公关部经理一职。
第43节:只有功劳,没有苦劳(15)
一家企业的发展是靠员工的工作来支撑的,因此,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表现是在一家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做销售的销售能力强,就能卖出更多的产品;做人力资源的能慧眼识千里马,并能协调公司员工之间的关系,就能招聘与维系优质的人才;做技术开发的头脑聪明,肯钻研,就能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等,说到底工作还是要凭本事、靠实力的,靠人缘、关系也许能风光一时,但却是脆弱的、经不起考验的。
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中,比拼的资本除了能力还是能力。每个人都得靠能力来说话,靠能力来证明自己。能力,把人的差异越拉越大。同班的大学生,刚一出校门,就分出了差异:有的只找到每月500~600元的工作,有的每月拿到1
200~1 500元,有的则被人用每月3 000~4 000元的高薪聘用,这些都仅仅是开始。
能力体现价值,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是高能者与低能者的差别。一方面,不少人四处碰壁也难找到一个饭碗,顶多只能拿每月七八百元的工资;另一方面,职业经理等高级人才,被盼得望眼欲穿,虚位以待。“猎头公司”、“能人银行”等行当也因为社会对能人的渴求而悄然兴起,日趋走红。一个人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年薪,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个是月薪几百元,一个是月薪几万元,差距就有如此之大。而这种差距,正是人的能力所决定的!
能力已经成为商品。人们挣的不再是资历薪、学历薪,而是能力薪!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不管是应届大学生还是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只有能力才是决定薪水的唯一标准。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中,比拼的资本除了能力还是能力。能力已经成为商品。人们挣的不再是资历薪、学历薪,而是能力薪!〖〗〖〗阅读思考:1知识、能力、业绩是构成人才的三要素。你是不是已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业绩了呢?请举例说明。
2斯坦因门茨在机器上用粉笔画了一条线就值1万美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因此受到了哪些启发?
3在能力决定薪水的年代中,你挣的是资历薪、学历薪,还是能力薪?请举例说明。
第44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1)
第3章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
1工作态度决定你的收入
一个村里出来打工的3个人,同时在一个建筑工地干活。小李每天按部就班地和着灰沙,回到工棚,倒头便睡;小王每天干完手里的活儿,一有空就去看师傅们砌砖,慢慢地也拿起了瓦刀,当上了二手师傅;小张注视着每一道工序,经常在干活之余,到各个工序打听、了解各种工序的情况,了解管理的方法、材料的价格。
3年后,小李还是在建筑工地和灰拉沙,一脸疲惫;小王当上了工地师傅,而且成了包工头;小张坐着汽车,在各个工地忙碌,他成了建筑开发商。同样一个村子出来的,同样在一个工地打工的3个人的命运却差距巨大。这不是谁的条件好,也不是谁比谁聪明多少,关键是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一样。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这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其关键在于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上的差异。我们每个人工作的目的和成果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态度。良好的工作态度,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个前提。决定一个人工资收入的最重要因素,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本身,还有生活与工作的态度。
端正工作态度
前国足主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就是竞争力,在单位里,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更在竞争态度。一个人能否脱颖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但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不能说具有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那些被解雇或者始终得不到提升的人,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在风云变化的职场上,思维活跃、能力超强的新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业内资深人士不断地涌进我们所在的单位或行业,我们每天都在与几百万人竞争,如果懒散地对待工作,那么只会导致我们自身竞争力减弱,最终被市场淘汰。
第45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2)
看看我们的周围,会发现我们中间的很多同事都是这样: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去工作,对于自己身上的潜力无动于衷,遇到事情总是敷衍塞责,宁愿待在原地也不肯花点儿心思向上攀登。他们满足于混日子,敷衍了事,浑水摸鱼,过一天算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不知道这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生命、大好前程。
这种负面消极的工作态度会让我们的心情越来越糟糕、工作越来越被动、收入越来越微薄,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是健康。我们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而且还会将消极情绪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周围更多的人。
端正工作态度,要求我们合理定位,把心沉下来,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论工作水平高低,都要以爱岗敬业为前提,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才能安于工作,有所作为。但在现代职场中,还有许多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他们通常是采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去应付工作,结果成了公司中最失败、最没有成就的人。
小陈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著名公司,他以为公司将会把他安排在管理岗位上,却没想到被安排到车间做维修工。维修工作很脏、很累、很不体面,干了几天,小李就开始抱怨:“让我干这种工作,真是大材小用!”“维修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
每天,小陈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做这样一份低下的工作简直就像下了地狱,因此,他在工作中总是磨磨蹭蹭,能偷懒时就偷懒,能耍滑的就耍滑,随随便便地应付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与小陈一同进厂的两名员工中,一位成了车间主管,一位成了公司的部门经理,唯有小陈,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的修理工。
一个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他的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也难怪老板看不见他了。在职场上,这样的人不被炒掉,已算是走运的了,还有哪个老板愿意来提升他呢?
第46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3)
一位伟人曾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你的态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已决定你是否能成功了。要改变现状、克服困难,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态度,没有正确的态度,一切都无从谈起。
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败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到韩国考察,在一家面粉加工厂里他听到了这样一个数字:这家工厂每天加工小麦1
500吨,只需要66个工人。而在国内,同样规模的面粉厂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刘永行自己的日处理能力250吨的工厂,其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却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1/6。
后来,刘永行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这家企业曾经在内蒙古投资办过工厂,当时的日生产能力是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而且当时的设备比现在的韩国工厂的设备要先进。同样的投资人,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工厂的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中国人对待工作的态度。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比如说某个人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一些其他事情。而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员工,还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就够了的想法。
为什么生产效率会有10倍之差?刘永行由此还想到,这不是简单相加的问题。不是说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一个中国人的12倍,10个韩国人的效率就相当于12个中国人的效率;而应该是乘积关系。10个韩国人的工作效率,就等于12的10次方倍中国人的效率。刘永行认为,韩国人比中国人收入高好几倍,值!
态度是无形的,却比什么都重要。企业的态度决定企业的成败,员工的态度决定员工个人生涯的成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轨迹。有人成为单位的骨干,受到领导的器重;有人一直碌碌无为,不被人知晓;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是处……凡此种种,除了少数有某些天赋的人之外,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呢?是态度,是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是求精、求专、求博、用心去工作的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
第47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4)
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它决定了一个人对待工作是尽力尽心,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就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更为理想。尤其在一些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职位上,大多数人都可以胜任,那么能为自己的工作表现增加砝码的因素也就只有态度了。这时,态度就是你区别于其他人,使自己变得重要的一种能力。不管你所工作的机构有多庞大,也不管它有多复杂,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每个人在这个机构中都能有作所为。卓越的工作表现,需要积极的工作态度。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它决定了一个人对待工作是尽力尽心,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就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更为理想。〖〗〖〗阅读思考:1谈谈你对“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2米勒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3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败,谈谈自己对工作态度的认识。
2善于捕捉对自己工作有用的信息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
3只不同的动物被一个人关进了3个不同的笼子里。人对动物说:“我可以满足你们每个动物的一个愿望,请说吧。”
浪漫的熊猫说:“我要一只美丽的雌熊猫。”
贪吃的猴子说:“我要很多很多的核桃。”
勤奋的鸽子说:“给我一大叠信纸和一支笔吧。”
3年以后,人决定放它们出来。
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猴子,它抱着一大堆核桃,大喊道:“给我砸开!给我砸开!”原来干硬的核桃壳使它无法享受到美味。
接着出来的是熊猫,只见它怀里抱着一只小熊猫,雌熊猫拉着一只小熊猫,还有一只小熊猫跟在身后。
最后出来的是鸽子,它紧紧握住人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联系,获得了我需要的信息,由于我有效地运用了信息,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4倍。”
第48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5)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把握信息,善于运用信息,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将来。
生存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信息时代中,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往往取决于他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工作,很多都是需要信息来辅助的,没有信息就很难完成工作。比如,在订立计划或说服上司的时候,你需要有市场现实状况、市场趋势分析、公司内部的需求等多种信息来源,才能够使你了解全盘情况,作深入的探讨。而这些都必须靠不断地获取信息来实现。
在现代职场上,能否准确地把握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否有效地运用信息,是决定一名员工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会捕捉有用的信息
在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两个基本角色,即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信息就像人们讲“吃过了吗?吃过了”的寒暄话一样自然而平常。但在这自然而平常之中,却有着许多的道理和学问,关键是看你能否捕捉和善用。
在职场中总有些人不去自动自发地搜集信息,而只是坐在那里等着信息传达到他们手上,持这种守株待兔的态度,当然不可能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要学会捕捉有用的信息,就应该注意收集、发现和开发信息。
(1)留心观察,挖掘到自己要寻找的信息。信息就跟空气一样,无处不有又无处不在。在实际中,不是缺少信息,而是缺少发现信息的眼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利用自己敏感的神经,不放过每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哪怕是一次交谈,只要留心观察,都有可能挖掘到自己要寻找的信息。
在圣诞节前夕,美国曼尔登公司的一位业务员从芝加哥去旧金山进行市场调查。在火车上,一位身穿圣诞礼服的女郎格外惹人注目,同车的少女甚至中年妇女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那件礼服,有的妇女还特地走过去打听这件礼服是从哪里买到的。
这位业务员看在眼里,灵机一动,觉得有一笔生意可做了。当时已是12月18日,离圣诞节仅有一周时间,圣诞礼服在这段时间一定是热门货,于是他非常礼貌地向那位女郎提出拍照片作留念的请求,那位女郎欣然应允。拍完照片后,那位业务员便中途下车,向公司发出传真电报,要求公司务必在12月23日前向市场推出1万套这种服装。
第49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6)
12月22日下午2点,1万套“圣诞节金装女郎”礼服同时出现在曼尔登公司的几个铺面,立即引起妇女们的兴趣,她们争先恐后地购买,到12月25日下午4点,1万套“金装女郎礼服”除留下2套作为公司保存的样品,1套送给火车上那位女郎外,全部销售一空,公司纯赚100万美元。
敏捷的人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利用的信息。哪怕这个信息只是一个影子,他也会牢牢地抓住不放。“金装女郎礼服”成功的经验说明,善于观察日常生活,捕捉市场信息,就能把握好赚钱的机会。
(2)培养对事物的敏感度。成功的人,对任何事都抱有好奇心,在搜集信息时,能对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这样就能捕捉到对自己相当有用的信息。
在1875年的一天,美国一家肉类加工公司的执行经理默夫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翻阅当天的各种报纸,突然,一条不足百字的短消息吸引了他——墨西哥最近发现了可能是瘟疫的病例。
精明的默夫认为,这是一条对自己公司非常有用的信息。他想,墨西哥如果真的发生了瘟疫,那么一定会从边境蔓延到美国的加州或德州来,而这两州正是美国肉类供应基地,一旦发生瘟疫,整个美国的肉类供应将会货源紧缺,势必引起肉价飞涨。
想到这一切后,默夫当即决定派人立马奔赴墨西哥实地调查和了解有关情况。几天后,他的考察组从墨西哥发回电报,证实了疫情蔓延得广而快,已经无法控制了。
默夫根据这个情况,立即给董事会写了一封紧急建议,并着手制订了一份计划:立即集中和筹措大量资金收购加州及德州的肉牛和生猪,并迅速运到远离这两州的东部地区。
董事长同意了默夫的建议,并按照他的计划开始行动。两星期后,瘟疫便从墨西哥蔓延到美国西部,美国政府紧急命令,严禁从墨西哥进购一切食用品,当然也包括肉类品。
于是,美国国内市场肉类品奇缺,肉价暴涨。默夫所在的公司抓住机会,及时将事先囤积在东部的肉牛和生猪高价出售。结果,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公司净赚了900万美元(当时的900万美元比现在的1亿美元还多),一条信息换来了巨大的财富。而默夫也因为及时捕捉到了这一信息,被公司奖励了50万美元。
第50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7)
(3)主动向别人探询信息。信息是通过交流得来的。主动探询、主动交流,就能够不费多少精力得到珍贵的信息。
日本一家公司计划研制一种供应美国市场的重型机车。于是公司派出一批设计师到美国调查搜集信息,他们与司机交朋友,一起开车、聊天、喝酒,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等情况,掌握了他们种种特殊的消费需求信息,并了解此类车的环境信息。然后,公司根据搜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设计研究,终于生产出一种完全符合美国人“口味”的重型机车,机车被投放到美国市场后,成为供不应求的产品。
(4)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你必须知道从谁那里,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得到信息,对于得到的信息要找谁证实。你要善用信息渠道,与同行业中有经验的前辈交流、参加社团活动、利用媒体都可以扩展自己的信息网络。
凡是同学、朋友、同事以及他们认识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信息来源。只要你平时注意与他们交往,能把这些人融入到你的信息网络中去,就能形成一笔可观的无形信息资产。
要想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就不能把范畴局限于本公司内部,其他团体也会举办各种讲习会或研讨会,你最好争取参加。吸收一些自己欠缺的信息,这些信息说不定对你很有帮助。或许你还会认识一些同行,从而扩大自己的信息网络。因为在公司里与同事交往久了,收获可能有限,如果能和外面的同行结识,这不但可以接触到和自己工作完全不同的事物,更能扩展自己的信息量,充实自己。
有效运用信息
不论是什么信息,也不管它有多大的价值,如果你不能被消化吸收,不能被加以有效运用,那永远只能算是一堆废物,对于你的成功将毫无帮助。
管理学家柯维指出:“如果我们不注重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增强获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我们就会淹没在信息的汪洋之中,这样一来,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财富,而是灾难。”
第51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8)
所以,要使信息发挥效力,你就得充分地整合信息,正确地分析模糊的信息,然后加以有效运用,订立计划,切实行动,这样才不会出现“吃撑了胀气”或者“吃坏了拉肚子”的情况。
W君是香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有一天,他从公司业务员那里获悉了一条引人注目而又模糊不清的信息:有一批二手汽车等待出售。公司业务员立即对这一信息跟踪追击,顺藤摸瓜。几天之后,W君收到这一信息的新报告:“在南美智利,一家铜矿最近倒闭。矿主现有‘道奇’、‘奔驰’等各种品牌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共计1
500辆,全部是新车,为了偿还债务,矿主决定将这批车折价拍卖。”1 500辆折价拍卖的名牌新车是一笔富有诱惑力的财产,谁的速度快、力量强,谁就能得到它。
W君立即决定发动一场闪电战,大胆赋予执行这一任务的业务员拥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临时处置权力,即把拍卖成交的大权交给赴现场验货的采购小组。W君对采购小组的唯一指示是:“只要质量好、价钱便宜,你们就说了算!”经过一番紧张的议价磋商,谈判协议顺利达成:1
500辆7吨以上、30吨以下的载重汽车,由智利铜矿主以原价38%的低价全部卖给W君公司。仅此一项,W君的公司就赚取2 500万美元。
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是否清晰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则是及时抓住信息的人。在商业活动中,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直接被使用,要想体现信息的真正的价值,往往依靠信息持有者不懈地挖掘和追踪。
在世界上,成功的人都在注意猎取各种信息和准确应用这些信息。
李嘉诚通过看报掌握信息的手段更高明,他手下的信息情报部门有许多文化水平高、经营学问深的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每天把香港的几十份报纸和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各国的几十份主要报纸看完,然后,将每份报纸的重要情报浓缩,再进行分类,对于新奇的消息和有潜力的信息做出评价,最后集中送到李嘉诚办公室来。李嘉诚每天首先看阅的就是这些报刊摘选。当他对哪方面情况感兴趣时,即让有关选摘人员把原篇报道送来细看,或与他们共同研究这些信息。通过这种方法,使他在业务经营中决策准确,财源广进。
第52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9)
职场成功的关键,就是你是否能够比别人先知道一些别人还不知道的信息,然后,做出一些别人还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你能知道、能做到,那么你就可以为老板提供第一手资料,也就能更容易引起老板的重视。
美国前总统卡特说:“对于我们,信息就像阳光和氧气,它点燃创造智慧的火花,它照亮了通向未来的道路。”
在现代职场上,一个人不善于利用信息,光靠拍脑袋、拍胸脯、干了再说,是不行的。没有树立起信息观念,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各类有用的信息,并准确判断、正确分析,有效地利用取得的信息。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驾驭信息的高手,才能让信息成为自己成功的法宝。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生存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信息时代中,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往往取决于他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信息能力。因为现在的工作,很多都是需要信息来辅助的,没有信息就很难完成工作。〖〗〖〗阅读思考:1信息就是金钱,你会捕捉和善用信息吗?请逐一举例说明。
2你有自己的网络信息吗?你是如何捕捉有用的信息的?你通过有效运用信息为公司创造了哪些财富?
3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经验:“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比别人多做一点点”,这几乎是事业成功者高于平庸者的秘诀。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重要的规律——“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一盎司只相当于1/16镑,但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区别,却会让你的工作结果大不一样。
有时候,成功只是因为你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那么简单。同是做一项工作,你稍微比别人多用了点心,多出了点力,多费心搜集了几个市场数据,或者认真多思考了一会儿,从而得到了一个新的创意,或者多加了点班搞出了内容翔实的计划书……天长日久,上司和老板知道了、看到了,他们会欣赏你、肯定你,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提拔你。
第53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10)
每天多做一点点,初衷也许并非是为了获得报酬,但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多做一点点与少做一点点之间的差距
多做一点点,少做一点点,日积月累,不同的选择会显示出巨大的不同结果。
在小学数学中,101和099之间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以1作为人生处事的及格标准,那么这两者的差距便是巨大的。
假如用1作为标准,也就是说,你的工作达到了1,就是合格的。每天的工作都达到1,你永远都是合格的,不管多少个1连乘,结果永远都是1。
有一组算式:
101×101=10201
101×101×101=1030301
101×101×101×101=104060401
101×101×101×101×…=
如此乘下去,结果是越乘越大,无数个101相乘,就会接近于无限大。101连乘69次,结果就大于2,也就是说,增大了一倍多。
假如你每天的工作都是101,也就是说,比合格稍微好出一点点,似乎看不出来有什么收益,也许还会抱怨自己比别人多做了事情,吃亏了。其实不然,69天以后,你就不是你了!你就比以前的你成长了一倍,变成了2!
另有一组算式:
099×099=09801
099×099×099=0970299
099×099×099×099=096059601
099×099×099×099×…=
如此乘下去,结果是越乘越小,无数个099的乘积会接近于无限小。099连乘68次,结果就小于05。也就是说,减少了一半。
假如你每天的工作都是099,也就是说,比合格稍微欠缺一点点,似乎看不出来有什么害处,也许还会庆幸自己比别人少做了事情,占便宜了。其实不然,68天以后,你就不是你了!你只是以前的你的一半,变成了05!
现在,摆在老板、朋友、同事、家人面前,有三个人:一个2,一个1,一个05。谁会得到尊敬?谁会得到赞美?谁会得到重视? 谁的薪水会更高?
第54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11)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101与099之间的差是002。但如果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做工作时,多做一点点、多想一点点、对细节多关注一点点、比标准多出一点点,努力做到101,那么我们的企业就会在每个人的努力中越做越大。
永远多做002,成功来自002!
多做一点不吃亏
为公司多做一点,对个人来讲是吃亏吗?或许有的人觉得当然是,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到不止一天,或者更远,那么便会发现,多做一点点永远不吃亏。
一个脚踏车店的小学徒,每次在为车主修好车后,都要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每到这时,其他学徒都笑他多此一举:“前来修车的人只付给了你修车钱,你擦车子又没有报酬,何苦呢?”小学徒并不理会,他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做法,他养成的这一好习惯使他一次次为车主提供了优质满意的服务,他的劳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一次在他又为车主修好车并擦拭干净以后,他被一家公司挖走了,车主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从此,他有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工资也比以前高多了。
小学徒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能够有钱挣、增加收入并被赏识其实很简单,只要比别人多付出劳动、多做一点点就可以了。
多做一点点工作,表面看好像吃亏了,其实并没有吃亏。因为这样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工作能力,也容易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有天早晨,史瓦布来到他所经营的一家钢铁工厂,看到有一位公司的储备速记员也在那里。当史瓦布问他为什么这么早来公司时,这位储备速记员说他是来看看史瓦布先生是否有什么急的信件或电报要处理。他比其他员工早到了好几个小时来上班。
史瓦布向这位员工说了声“谢谢”,并告诉他晚一点会需要他的帮忙。当天晚上史瓦布回到办公室时,身边多了一位私人助理,而他就是在早上令史瓦布印象深刻的那位储备速记员。
第55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12)
这位储备速记员吸引史瓦布的地方,并非他的速记能力,而是他愿意多做一点点的进取心。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多做一点点都可使你成为公司里不可缺少的人物。
多付出一点点是你必须好好培养的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良好的习惯,它是你成就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不论是工作时间、工作品质,还是工作量,你都必须期许自己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多做一点点不会让你吃亏,相反,你的回报会更多。
每天多付出一点点
在宇宙中有一种伟大的定律,叫付出定律。它告诉我们,只要你有付出,就一定有获得,获得不够,表示付出不够,想要获得更多,你就必须付出更多。
一名好员工,光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为公司工作是不够的,你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可不可以为公司、为客户多付出一点点呢?”其实,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并不会把你累垮,相反,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将会使你更加敏捷主动。
每天多付出一点点,能让你在公司里脱颖而出,这个道理对于普通职员和管理阶层就是一样的。每天都能多付出一点点,上司和客户就会更加信任你,从而赋予你更多的机遇。
对我们来说,每天多付出一点点, 天天多付出一点点,而不是哪天心血来潮了,就多做一点点,做好一点点,第二天,热情一过,则又回归原样。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员工,这些人都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财富。他们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使他们显得与别人不同的原因仅仅是,他们愿意每天都多付出一点点,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有一位女会计,因为公司人员的结构调整,她迫不得已将要离开,但直到离职的最后一天,她仍然埋头工作到深夜,并手把手地把工作交代给继任者,从头至尾耐心细致,没有怨言。其实她原本可以推给旁人了事,但就是多做了这一点点,也就做出了自己的口碑。如今她在一家著名外企的财会部门工作,并且成了这个部门的主管。
第56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13)
在公司的日常运营中,每一个和客户打交道的人都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和价值。大到履约是否按质按量,小到接听电话是否礼貌周到,乃至接待客户时那一杯水的凉热温度……奉献不过是多替客户想一点点,多替企业想一点点。
多付出一点点,虽然要求你应不计报酬,不怕牺牲,但是,这种“多付出”的努力绝不会白白流失,它最终必然会结成丰硕的果实,并给你以加倍的回报。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为公司多做一点点,对个人来讲是吃亏吗?或许有的人觉得当然是,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到不只一天,或者更远,便会发现,多做一点点永远不吃亏。每天多做一点点,初衷也许并非为了获得报酬,但往往能获得更多。〖〗〖〗阅读思考: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多做一点点与少做一点点之间有哪些差距?
2你认为为公司多做一点点吃亏吗?
3你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多做了些什么?用事实来证明,每天多付出一点点是不是收获了更多?
4做事做到位
在现代职场中,有些公司工作效益不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该公司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作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做什么东西都要讲究到位,半吊子不到位是最让人伤脑筋的。工作做到位,就是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要做的工作不能敷衍,要认真去办,并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在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都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准则,那就是做事做到位。
第57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14)
只有“做到位”,才能创造价值
在很多公司中,令老板最头疼的就是员工对布置的工作不积极努力地去做,不按质按量地去完成,而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这些员工不重视日常事务,基础工作不踏实、不完善,审核前实行突击战略,只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带头这种工作作风工作,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许多人在外出时,总要带上一只旅行杯。旅行杯的盖子一定要盖好、拧到位,否则,杯里的水就会洒出来。旅行杯的盖子如果拧不到位,就等于没盖盖子。由此想到,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到位,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等于没做。
美国肯德基公司为何能顺利打入中国市场,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它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充分的预测。通过预测,广泛收集了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决策。
起初,肯德基公司派了一位执行董事来北京考察中国市场,他来到北京街头,看到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非常兴奋地向总部汇报说: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当总部向他询问具体数据资料时,他却张口结舌,说不上来了,结果被总公司以不称职为名降职了。
紧接着公司又派出了一位执行董事来考察。这位董事做事很到位,他没有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几件事,精心地进行调查和实测。
首先,这位董事在北京的几个街道上,用秒表测出人流量,大致估算出每日每条不同街道上的客流量。他利用暑期,临时招聘了一些经济类的大学生做职员,派出这些临时职员,在北京设置品尝点,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免费品尝肯德基炸鸡,尤其是在北海公园这座皇家园林,利用风景秀丽,游人众多的特点,来广泛征求各种意见。他们详细询问品尝者对炸鸡味道、价格、店堂设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如此,这位董事还对北京鸡源、油、盐、茶及北京鸡饲料进行了调查,并将样品数据带回美国,逐一进行化学分析,经电脑汇总得出肯德基公司打入北京市场会有巨大的竞争力的结论。
第58节:你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15)
做事做到位与做不到位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做事做到位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将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到位
越来越多的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应付差事,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也会擦六遍,慢慢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张瑞敏认为:“这种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张瑞敏就是因为熟知某些人做事不到位,才发明了“日清日毕,日清日高”OEC管理办法,以此来严格要求每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张瑞敏常常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不等于做到位了,今天做到位了不等于永远做到位了。”
在中国有许多企业曾提出了很多的管理概念和口号,但没有几个企业能像海尔集团那样把概念和口号落实得那么“到位”。海尔集团可以把这样的概念落实到厕所里:几点几分谁来洗厕所,几点几分谁来检查,几点几分谁来检查检查者是否来检查了。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内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也从来不缺乏能够做大事的人,而是缺乏那种能够将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到位的人。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作为职场人,我们应当“办事办到位”;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应当“管理管到位”;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将这“两个到位”做到位的话,我们的工作又何愁不能实现突破与飞跃呢?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许多人在外出时,总要带上旅行杯。旅行杯的盖子一定要盖好、拧到位,否则,杯里的水就会洒出来。旅行杯的盖子如果拧不到位,就等于没盖盖子。由此想到,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到位,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等于没做工作。〖〗〖〗阅读思考:1你认为自己做事做到位了吗?
2为什么说“做事只有做到位,才能创造价值”呢?
3对待工作,你是应付差事,把事情就做得“差不多”就行了,还是将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到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