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武当-------寻访仙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1:45
引言
公元1412年,一个叫孙碧云的道士,匆匆赶往武当山,他要给自己的师父送一封信,这封信是当今明永乐皇帝的亲笔信,在信中皇帝言辞恳切地写道:我仰慕仙人已经很久了,已经好几次派人给您送信,不知您收到没有?您道德崇高,神妙莫测,我虽然才智疏庸,但非常渴望能见您一面,不知是否能如愿?
送出这封信的同时,永乐皇帝令孙碧云在武当山为仙人修一处道场,并亲自为它赐名为“遇真宫”;这个仙人到底是谁,永乐皇帝为什么如此渴望相见呢?
第四集:寻访仙人
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名道士,但时人称之“活神仙”,他是一代武学宗师,传说练就不死之身,有人说他生于元朝中期卒于明初,有人说他活了四百多岁。这是一个不老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叫“全一”又名“君宝”,外号“邋遢”,但更多的人称他为“张三丰”。
关于他的传说太多了,有说他是宋朝人,有说他是金时候的人,明史上没说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就给他做一个传,传上说他是明朝人。他行踪莫测,但有关他的故事却从未间断。
说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说这个人长的个子很大,胡子很硬像戟一样刺出去;饭量很大一次可以吃数升,或者说几天就不吃了;行踪诡秘。关于他的外貌,传记的作者们兴致勃勃地描述道,龟形鹤骨大耳圆目,不论寒暑都只穿一身道袍,一件蓑衣,有时数月不食,人人皆以为他是神仙中人。
越演义张三丰这个人就越没有定形了,而且各地都说出现张三丰了。四川有记载,陕西有记载,湖北有记载,大概有七、八个省市的这些地区有记载过张三丰。但是呢,据考证,实际上这都是在明初大家寻找张三丰以后,因为这个影响非常大,所以大家都在觉得张三丰可能跟我这儿有关系。
扑朔迷离的各种传说中,只有《明史》严肃而肯定的记载张三丰曾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
当时,武当山五龙宫、南岩宫和紫霄宫都因战火焚毁,张三丰带领徒弟将各宫观修葺一新后悄然离去;书中也同时指出,明太祖朱元璋久仰其大名,遣人去找,不知所踪。
明太祖自己写过一个书叫《大诰》,这个《大诰》里面专门有一篇叫“士不为君用”,就是说你有本事的人你如果不被皇帝所用,那是个罪。所以有些隐逸之士,他不知道的那么他就要去找寻,所以这个(明)太祖的时候是曾有过找寻张三丰的这种做法。
帝王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张三丰,他到底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捕风捉影七百年,似乎关于这位神仙的秘密都深藏在武当群山之中,而对他的苦苦寻觅,也就一次次将这座充满仙人之气的神山推到了人们的视线内。
今天的武当习武者,大多奉“三丰派”衣钵,这位袁师父已经是“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了。他二十岁来到这里,十多年来从学徒成为师父,在他的眼中这座大山处处可见与张三丰祖师有关的传奇;如今的张三丰被供奉在紫霄宫朝拜殿内,经过无数追随者的粉饰雕刻,他从人成为了神。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位武学宗师的武功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在众多的版本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来源于神龛旁的这幅壁画,它讲述了一个蛇鹊相斗的故事。
蛇嘛,就是伏在地上,很静的,在以静来制动,那鹊嘛,它在树上,它是要不断地发起进攻。由此呢说,张三丰祖师发明的“内家拳”,所谓的内家拳最根本的一种就是动静跟刚柔的关系。
每天武当山逍遥谷内都有道人修习武功,在道教信徒的眼里,这座大山蕴涵着无穷生机,故修真学道之人于此山修炼能将太和之精气通贯天人,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在武当功夫中以动物命名的拳派和招式也最多,譬如,象形拳中,鹰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这大概也算是中国最早的仿生学了吧。
或许正是感慨“太极拳”融万物精华于一体,清代历史学家黄宗羲给了太极拳一个更为神秘的出处,他在《王征南墓志铭》中写道,张三丰本是武当道士,有一次,皇帝下旨召见他,这个张三丰去召见的过程呢,在路上呢,就说“道梗”,被堵,道不通,被堵住了,没说什么原因;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个梦,在黄宗羲的描述中正是这个梦让张三丰得到武当山主神的点化,从此扬名江湖。
梦到什么了呢?梦到这个玄帝,就是玄武,就是武当山的这个神教他的拳,他在梦里头学的拳;然后第二天,他就碰到了强盗了,遇到强盗了这时候他一个人杀了一百多个强盗,就说明这个拳很厉害了。
种种传说筑成神坛,一步步把张三丰推至神坛之上。
这些演绎实际上都不是在正史里记载的,都是在一些笔记小说里记载的,也就是,都是在任自垣的这个他记载之后才出现的;所以学者们考证就是说任自垣记载的张三丰应该是比较确切的,因为他见过,因为他也是明朝初期时候的人,应该说他见过孙碧云,就是说见过这几个说是张三丰徒弟的人。
任自垣在永乐十一年就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统领全山道教事宜,在武当山的近二十年中,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入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张三丰离开武当山不到三十年的功夫由(任自垣)道士编写的,那么他记载的张三丰这个人是真有其人。他在武当山待了二十多年,差不多是洪武初年到武当山来,然后到洪武二十三年离开武当山。
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先后收了七位弟子,号称“武当七侠”,他们都身怀绝技,得其太极拳与武当剑法之真传;文学作品多有虚构,不足为证,但事实与小说却有某些巧合。
历史上张松溪、张翠山两人曾投奔张三丰门下,而得其真传者仅张松溪一人;而他到底收过哪些弟子?民间传说最广泛的,首推曾资助朱元璋修南京城的大富豪沈万三。《三丰全书》里边讲,沈万山和张三丰属于那种莫逆之交,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就是沈万三致富的方式里边,其中有张三丰传授给他的点金之术,他有了这种点金之术,才能很快的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江浙一带的富豪。
实际上,张三丰故事的流传以及后来帝王们热烈的追捧,这一切都源于他弟子的传播,只是这个人并非传说中的“武当七侠”,也不是沈万三,而是武当山五龙宫的一个叫邱玄清的道长。
张三丰在武当山五龙宫修道的时候被道士们推举为五龙宫的主持,但是张三丰是一个非常喜欢超然洒脱这样一个神仙,他不愿意被这样一个官职所束缚,所以他大概当了很短一段时间五龙宫主持之后就选拔了一个人才,这个人是陕西富平人叫邱玄清,邱玄清当五龙宫主持时,他(张三丰)就隐居了,就退休了。
五龙宫是武当山的龙脉所在,直到今天已经破败的它仍然吸引着许多慕名而来的道人。自唐太宗李世民建祠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它不断扩建重修,明朝初年邱玄清来到五龙宫时,元末明初的战火让这座曾经辉煌的宫观残破不堪。在当主持的十多年间,邱玄清重修宫观赢得了官府和老百姓对五龙宫的重视,管辖武当山的官吏对他非常看好,推荐他到朝廷里边担任监察御司。
果然,不久后邱玄清被朱元璋所看重,升为“太常寺卿”,“太常寺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他主要是代表皇帝祭祀天地,是一个负责祭祀天地的一个专门的官职。
皇帝在祭祀天地的时候,像朱元璋他自己要斋戒三天,住在斋宫里边,由谁来陪同他呢?就是张三丰的徒弟邱玄清陪同他,所以邱玄清肯定给朱元璋讲了很多关于武当山的事,关于道教的事,关于他的师父张三丰的事。
本来就信奉道教的朱元璋开始关注起张三丰,二十多年来,大明王朝在他的统治下,一片祥瑞,百姓安居。然而,辛苦打造的这艘超级巨舰究竟能行驶多远,怎样才能惠及子孙万代,又有谁能住自己一臂之力呢?
帝王要主宰天下或者要得到天下,都要借助天下,借助一些人们所不可理解的外部的东西,神秘的东西,来加强自己的权威,这是中国政治上的一个传统。
帝王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武当山,然而,不知是巧合还是张三丰的先知先觉,他似乎预料到朱元璋会苦苦地寻找自己,洪武二十三年,张三丰离开了武当,史书记载,第二年,朱元璋派人前往武当,无功而返。
一次次没有结局的追寻,并没有削减皇室子孙对张三丰的热爱,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小儿子朱柏来到了武当山,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访仙人。然而,一番辛苦后却被告之张三丰已经离去;遗憾之下他留下了一首《赞张真仙诗》。
这似乎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谜题,永远也找不到的张三丰,究竟有没有来过武当?正当史学家们重新审视历史时,一个有力的证据让人们不再怀疑。
洪武三年、洪武四年一次人口普查当中,张三丰在武当山,是被记载在均州芝河里的道籍,他是作为一个道士。芝河是现在丹江口市的肖川,那么也就是说,张三丰历史上真有其人,在他的户籍册子里边,记载了他的年龄、相貌、籍贯,以及他入道的地点、修道的地点;这些信息悬疑往往更容易催生传说,如今的人们笃信这位内外兼修的张真人一定与武当有着不解之缘。
五年前袁师父在玉虚宫旁开办了一个武术学校,“三丰派”因此有了第十六代传人。“这个肩膀往这里摆,往腿的右侧,胯收回来,一二三四、五六七,以后就这样压,使点儿劲。”“你的脚怎么东倒西歪的,扒着……,那个手呢,身体往前,还是一样的,头往回勾,头往哪里,往后,往后看到地下,看到没有?”
史书史料中记载,六百多年前,张三丰也是在这里开设会馆教授徒弟,这是他千辛万苦寻来的一块宝地。当年他神游八百里武当,看见此处山势层叠起伏,如宝椅状,九渡涧环绕其间,武当山脉至此千峦收敛,正是修宫观的风水宝地,或许,武当的兴盛将从这里开始。
面对苍茫群山,他无比感慨的说了一句日后被载入史册的话,那个原话是“此山昇日必大兴”,就是说这个此山就是武当山;当时这个对张三丰的传说很多,尤其(明)成祖又在找寻,让胡漢在找寻张三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张三丰所说的这些东西,他应该是有一些反应的。
此时的明成祖朱棣刚刚继位不久,虽然顺利从侄儿手中夺得了皇位,但篡位者的称呼总让他隐隐有些不安,他迫切的希望有人能帮助他稳定民心,张三丰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更何况,这也是父皇未了的心愿。
永乐三年,一道圣旨从北京发出,这是朱棣第一次遣人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川;此后的十多年间,朱棣六次遣人四处寻访张真仙,他希望找到一个在民间传说很神的他又懂得天命的人,在他身边;那么这些人辅佐他,证明他有天下,因为这些人知道天相,知道天命,他们来了呢自己就会神话了。“所以我想为什么像张三丰这样的人被明朝的皇帝非常热衷,经常一次一次派人去寻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公元1417年武当山黄山城有了一座名为“遇真宫”的道观,听说张三丰曾经在此结庵授徒,永乐皇帝朱棣特意在原址上为张三丰兴建了一座道场;所以后来才有永乐皇帝在武当山这样供奉真(玄)武的,这样一个名山里边,从山下到山上都是供奉真(玄)武大帝的,才有了一个遇真宫来供奉张三丰。
在无数次追寻以失望告终后,朱棣用另一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心,对于武当来说,一个道人能受到的最高礼仪莫过于此了。如今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遇真宫”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文物部门正全力以赴测绘勘探,寻求一种对世界遗产更合适的保护方式。
坐北朝南的遇真宫地势平缓,这本是道家梦寐以求的宝地,辉煌时宫里共有二百余间殿宇道房。然而,1935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让百余间华屋被於土埋没,变成一片平地,只留下山门内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专为接待各方挂单道士和客人,道人们称它为“前宫”。至今,崇台遗址仍埋在一米多深的地下,唯有赭红色的宫墙依旧矗立,广场东西对称而立的石门分别为东华门、西华门,是东西两宫的大门;龙虎殿内空落落的,“真仙殿”等了六百多年始终没有等到仙人的造访。
张三丰是从来没有当过官的,他也不把官职看得非常重要;他有一首诗里边写“笑比黄冠趋富贵,更无一个是知音”,说笑那些道士都去朝着富贵去努力,没有一个跟我是知音,我是把富贵视如尘土的人;那么张三丰呢更接近于老子的这种视富贵如尘土的这种思想,他是一个真正的隐仙。
武当山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块《贻赐仙像》碑,它是公元1477年有河南南阳府邓州信士铸造,这块碑上详细记录了明英宗封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的原委,这是对武当道人的最高封号。
史料记载,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二百多年的明王朝皇室从未放弃寻访张三丰,但始终未见真人。大张旗鼓的寻找张三丰跟他大张旗鼓地修这个武当山一样,也是为了宣扬他这个政权是得到玄帝保佑的一个合法的政权,因为一直找不到所以就一直找着,一直找下去。
明初由朝廷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余人来到了武当山,于是,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它和少林武术一起奠定了中华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地位。
张三丰这个人呢,应该说是对武当道教的传播起了一个,尽管你看我们现在从正史看,没有看到他真正传播这个武当道教,但实际上他是从另外一个方面,通过他使武当的道教得到了一个更大的传播。
公元2005年底,武当武术被纳入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博物馆特意为这位武学宗师设计了一面太极墙;无论太极拳随着时光的流逝怎样演变,张三丰所创立的这些最基础的招式已成为太极拳的精髓所在,这座大山用另一种方式永远的记住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武当道人。
“好了,开始……胳膊像这样往回,是这样,别忘了这儿,脚要站稳,推,我们慢慢,往前推,压,往下压……胳膊别直着,继续……”。
庄子说,阴阳为之道,阴阳演化太极古老的中国文化,衍生出一门意蕴悠长的拳法,它的追随者从古至今超越国界,阴阳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中国文化具象的表现,在道家眼中太极圆是世间万物,最本质的运动轨迹也是自然周而复始的永恒主题。
这些圆的运动既表现出一种力的柔韧含蓄之美,又蕴含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无论内功心法还是姿态体式,武当“内家拳”法都给人以仙风道骨的飘逸之感和唯美享受。如今,全世界有将近五亿人练习太极拳,它被称为健身强体的最好武术门类。
“张三丰实际上就成为武当道教的一个偶像的人物,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我觉得也是这样,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历史人物他是一种文化现象,有的历史人物不是历史人物,他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比如诸葛亮,像刘伯温、关公都形成一种文化,张三丰虽然比不了他们这么高的这种民间的地位,但是他也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的这样一个代表人物。”
无论寒暑,紫霄宫内总有道人修习武功,心法沉寂在太极的玄妙之中。意由心生,神游天地,时空仿佛自由穿梭于千百年间;踏雪而来,无数的追随者寻求一种永恒的逍遥。
仙人的身影已经远去,但寻访的脚步仍在继续。   (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