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肯锡报告看大学教育如何与社会实践结合-搜狐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09:49
教育这么重大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有发言权。教育不能被教育学家们、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所垄断。因为教育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我是学经济的,教育对经济也有重大的影响。人们常说旁观者清,旁观者也不一定就清,但是旁观者往往有与当局者不同的角度。从这一点角度出发,我们才斗胆、才觉得有责任来经常对教育发表一些观点。

  ——汤敏

  从“麦肯锡报告”看大学教育如何与社会实践结合

  □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

  作为世界顶尖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大量人力物力,以公益性的政策研究内容,提供某一领域的分析判断。 其中,在近日所了解到的一份麦肯锡报告说,中国缺少人才,中国教育体制不能提供足够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的培养模式不适应全球化发展

  中国自1998年大学扩招之后,已经变成了全世界大学生最多的国家。扩招后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我们提出三年扩招一倍,结果是6、7年的时间内,大学入校生增加了5倍。与此同时,伴随扩招的巨大成绩之外,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有目共睹。但是麦肯锡报告认为,中国人才还不够,这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我们有这么多的学校、硕士生、博士生,为什么说我们人才不够?

  报告中举了一个例子,中国大学里面,大概有33%都是在学理、学工,国外一般只有10%至12%左右,印度仅为3%至5%左右。然而,按照他们的评估,我们学校毕业出来的合格工程师很少。我们的大学中,工科学生比较偏重理论,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每年100多万工科毕业的,真正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工程师,大概只能够跟英国差不多。而英国大学生人数大概只是中国十分之一。

  我们需要大量的国际性人才。按照麦肯锡报告的估计,在未来几年里面,中国好的大学中有50%至60%大学生未来有机会在跨国公司里面工作。但是通过对60多个跨国公司人事部门的了解,报告认为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能力不强,特别是英语沟通能力和一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麦肯锡报告在经过详细分析后认为,按照目前的培养方式,中国的教育机构恐怕不能适应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发展。我们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从数量来说,应该是世界第一。

  但现在,我们应把工作重点和更多注意力要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光有数量,没有质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现在有些国内高校对教育质量的衡量是以教师在国外发表多少篇文章等为基础。麦肯锡报告认为,更应该看它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中国大学一直采取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而国外大学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

  中国大学要改,要提高我们的质量。不能仅去把象牙塔做得更高、更尖。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有能力的人才。

  改革开放把我们置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需要我们建立一个适应全球化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能只注重它的数量,不谈质量。应该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要进行一系列管理体制、教育结构、教学理念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