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招写好读后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9:46
我经常在学生的日记或周记中,看到他们把“读后感”写成“检讨书”。他们往往上半部分把书的内容介绍一番,下半部分则“联系实际”,“对照自己”,来一个“自我检讨”,什么“上课不专心听讲”啦,什么“对集体不关心”啦,等等。末了再装一个尾巴,来几句“决心”、“保证”:“今后一定……,做一个……。”这样的读后感,机械、呆板,公式化。小学四五年级都有写读后感的训练,如果这一毛病不纠正,学生是很难写出像样的读后感的。因此在这方面我专门作了一次训练,从拟题到成段成篇,步步“下水”,为学生作出示范,指导他们写好读后感。
  这一次训练,我确定以五年制小学课文第九册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作为重点读物。作文课一开始,我首先讲了这次习作的内容、要求:写一篇《我的战友邱少云》的读后感,真实、具体地把自己的“感”写出来,题目自拟。
  一、拟题“下水”。
  让学生拟题,他们一二分钟就拟好了。可绝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格式,不是“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就是“《我的战友邱少云》读后”,有极少数同学干脆就拟题《一篇读后感》。这些题目笼统,缺乏个性。我规定,任何同学都不得拟这一类题目,要根据各人的感受,拟一个正标题,再拟一个类似“读《我的战友邱少云》”这样的副标题。怎么拟呢?大多数同学目瞪口呆。这时我及时出示了先行“下水”拟好的四条题目:
  1.一个严守纪律的模范——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2.像邱少云那样严守纪律——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3.邱少云的精神教育了我——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4.做一个严守纪律的好少年——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之后,我告诉学生:你写的读后感如果是以赞颂邱少云严守纪律的英勇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可拟像第一个那样的题目;如果是以“赞颂之后再联系实际,或批评我们同学中不守纪律的行为,或赞扬我们同学中严格遵守纪律的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可拟像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那样的题目。当然,在拟题前,我们必须对自己所写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拟出一个好题目。这实际上是告诉了他们拟题的方法。学生在基本掌握了这一方法后,很快就拟出了一些比较合乎要求的题目。
  二、逐段“下水”。
  我选择了《像邱少云那样严守纪律》这个题目,让学生分四段写,这四段的简要提纲是这样的:1.开头;2.简介课文内容;3.联系实际对照;4.结尾。
  1.开头。开头写什么,我只是向学生作了简单的揭示,而后就让他们动笔。等他们写完后,我浏览了一下,90%的学生所写的开头大同小异:
  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的心像大海里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热泪夺眶而出,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严守革命纪律的教育。
  这样开头不错,可千篇一律。除了“心像大海的波涛”、“热泪夺眶而出”这些描述自己感受的话,就没有别的语句、别的开头方式了吗?我将学生的开头略作分析以后,当即出示自己写的“下水”文片断。
  (1)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的心深深地被这位具有钢铁意志的勇士的感人事迹打动了。
  (2)《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读了这篇课文,没有谁不被邱少云英勇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3)《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好课文。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仍舍不得放下手。全文1000个字,字字映照出邱少云严守纪律的崇高品质;全文38句话,句句表现出邱少云顾全大局的崇高境界;全文九个自然段,段段反映出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我出示的这三个开头,有的是从写自己的感受入手的,有的是从简介课文内容入手的,有的是从热情赞美邱少云的高尚品质入手的,角度各异。学生看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在修改他们所写的开头时,不再是千篇一律,而都想在“新”字上下点功夫了。
  2.简介课文内容。学生在写这部分的时候,往往是对全篇课文的复述,这是没有必要的重复。“简介”,是简单介绍,只要对你所读过的文章内容作必要的交代,选择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断或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写,并能与第三大段“联系实际对照”的内容相应就行,无需面面俱到。我出示的“下水”文突出介绍了邱少云被烈火烧了半个多钟头都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个片断。为节省篇幅,这里略去这部分的“下水”文。
  3.联系实际对照。未出所料,学生写这部分内容时不是检讨做操不守纪律,就是检讨上课不专心听讲,很有点检讨书的味道儿。在他们看来,联系实际对照,就得检讨说自己“不好”。这种认识很片面,针对这类情况,我出示了这样的“下水”文: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透过自己模糊的视线,我看见一个人和邱少云一样,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他,就是我的同桌,班级纪律委员金浩同学。
  那一天,雨哗哗地下个不停。邻校的几十位老师正坐在教室后听王老师上语文课。大约上了半节课的光景,突然我座位的左上方漏雨了,一滴滴的水点不偏不倚地滴在我的同桌金浩的肩膀上。我用手轻轻地捅了捅他,要他将桌子往后拖一拖,可他竟无动于衷;我又用脚微微地踢了踢他,并小声地说:“金浩,不要装傻!”可他竟还是一动不动!我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同桌被雨淋,准备自己将桌子向后移动,可他说什么也不肯。他暗示我:“严守纪律!不要影响老师讲课!”金浩左肩上的衣裳越湿越厉害,可他仍坐在那儿认真思考,踊跃发言。这件事虽不像邱少云当年战斗在悲壮的战场上,但和邱少云那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却是同样的高尚。
  学生看了这一“下水”文片断,开拓了思路,懂得了“联系实际对照”不单是批评、检讨,也可以联系好人好事加以赞颂。
  即使是“批评”、“检讨”,大部分学生也都是写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上课不听讲”啦,“课后打架”啦,等等,三言两语,很不深刻。为了纠正这一毛病,我又出示了类似“批评”、“检讨”的“下水”文片断:
  ……比比邱少云,想想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事,真是太惭愧了。
  那是七月初的一天下午,碧空万里,太阳炙烤着大地。上完第一课,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四个班去新落成的纺织厂参观。到了厂门口,厂长要求我们按班级顺序轮流参观。我一听,满肚子的不高兴。我们是五(四)班,那不要到最后才轮到我们班吗?让我们在这烈日之下站着,我才不干呢!于是我随便离开了队伍,来到约60米以外的树荫下乘凉。中队长看到了,劝我归队,我虽然跟着他向队伍走去,但心里很不服气,嘴里还不停地说:“你经得起烤,我还经不起烤呢!”
  邱少云在烈火中活活烧了半个多钟头都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可我在烈日之下晒了几分钟就坚持不住,破坏集体纪律,这显得多么渺小呵!
  学生看了这段“下水”文,纷纷说:“这样写,联得紧,写得深,读后的‘感想’真正是表现了出来,虽然是自我批评,但不像检讨书。”由于这两段“下水”文所叙述的事情,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他们看起来感到特别亲切,收效也很大。
  4.结尾。并非“决心式”不好,而是要因文而异,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三、全篇“下水”。
  在逐段“下水”后,再宣读一篇完整的“下水”文,以给学生留下完整的印象。
  从拟题到成篇,步步“下水”,只是在学生初学一种类型的作文时可这样做,当学生在这方面具备了一定能力时,这样的“拐棍”便可丢掉,让学生自行“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