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2:45

        这是关于蒙恬和笔娘娘制笔的传说,至今在 善琏一带仍广为流传。 

        秦初年间,湖州的善琏镇叫西堡村,村东南有一座远 近闻名的“永欣寺”,庙中住持和尚法名善真。为人和他的 法名一样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因此,远近的人都来此庙 烧香拜佛,香火不绝。

        一天,从村东北匆匆来了一位中年汉子,此人生得身 材高大,满面黑须、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的气概。

        他进入 庙中,就向善真作揖道:“法师,我能否在庙中住宿几天?” 法师见此人生得气宇不凡,就欣然回答:“壮士想借宿庙中,哪有不肯之理,只恐小庙寒酸,怠慢壮士。”那人连连 拜谢。法师见此人不象本地人,就问道:“请问壮士尊姓大名,为何来到此地?”那人一声长叹后说:“我叫蒙恬,原在朝中率军,皇上命我到江南收买古玩,我从京都出发,沿途看到许多地方遭受灾害,因此将皇上给我收买古玩的银两分给受灾百姓,现银两都已分光,古玩一件没有买龙去脉到,无法再回咸阳去见秦始皇,因此只得来此投宿几天再作计较”。

        法师听罢,暗暗思忖,这位大将为了百姓,情愿不惜高官厚禄,庙宇虽然清雅,也应容得这样的人投宿。 便道:“将军是当今有名大将,却处处为民着想,今日能一睹将军丰采,实是我三生有幸,小庙能蒙将军光临,也沾光不少。但现在将军成了罪人,是否请将军暂时改姓换名,住在庙中,以避风险。”蒙恬一一依允。

        就这样,蒙恬就 改换姓名往在永欣寺中。

       永欣夺环境幽静,风光秀雨,旁边有一条小河悠悠流过。

       蒙恬终日和法师练武吟诗,操琴下棋,日子倒也过得清雅。
 
       一天,蒙恬来到村西。突然,看见河埠一位姑娘因洗衣摔入河中,他立即跳下水去将姑娘救起。

       姑娘本是村西一个姓卜的漆匠的独生女儿,叫卜香莲。生得容颜美丽,聪明伶俐,父母视为掌上明珠。香莲父母见女儿落水被救,对蒙恬感激不至,为了报答蒙恬的救命之恩,卜家时常做些酒菜,捧来送给蒙恬,蒙恬总是婉言谢绝。

       倒是香莲心灵手巧,经常来庙中将蒙恬的衣服取回家中浆洗缝补,就这样,二人渐生爱慕之情。 一次,蒙恬去卜香莲家取衣,路上看见一撮山兔毛挂在一根树枝上随风飘起,便顺手折下,心想;我在朝中查阅兵书,记载军情,没有称心如意的笔,何不将山兔毛用来制笔,平时亦可写诗作文。

       想到这里,便把扎有兔毛的 枝条理直;来到香琏家,向香琏要了一根丝线:把山兔毛扎在枝条上,然后来到法师这里,要来了一点锅灰和白帛,右手拿起扎有山兔毛的枝条,用左手将兔毛捋捋顺,用水蘸调了些锅灰,在白帛上写了几个字。感到比用刀刻轻松,但写起来力不从心,兔毛上沾有油质,很难落墨。蒙括写后顺手将它搁在窗台上,不料由于用力过大,此笔却滚落到窗外去了。

       香莲忙赶出去拾,笔已落在石灰缸内。香琏拾起后,见笔兔毛卷在一起,上面沾满了石灰水,她赶忙拿到清水内,漂洗干净,拿进屋内蘸了锅灰水来写黑白分朝,香莲感到十分顺手:为什么同一支笔,我怎么在白布上会写不上,善真法师却哈哈大笑说:“刚才这支笔落在石灰缸内,兔毛中的油质被石灰水腐蚀光了,所以好写得多了。”蒙括一听,将信将疑,他从香莲手中接过毛笔,唰唰地写了几笔,果然十分顺手流畅,蒙括这才捂出了兔毛经过石灰水浸过能蚀去油质的道理。

       此后,蒙恬和卜香莲将枝条改成竹杆,并从山兔身上取来兔毛,放在石灰水中浸泡,然后用梳子将毛梳理得直直的,经过他俩冬去春来的反复实践,总结了一整套选料和制作技艺。蒙恬早有为民造福的夙愿,便和香莲—起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

       制笔的消息—传十,十传百,读书人都来西堡买笔。 消息也传到泰始皇的耳朵里,他立即派人查访。发现了蒙恬并捉拿归京问罪。由于蒙恬造笔有功,秦始皇宽赦了他,而且还赏了很多银两,蒙括将皇上给他的银两办起了制笔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