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传说:七仙女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7:03:19
2009年03月19日 16时46分 来源:福客民俗网
七仙女是人,不是神,是土生土长的怀县下凡村人。她爹名叫张老田,原是个身材0魁梧、膀大腰圆、武艺高强的庄稼汉。她娘叫王婉容,采桑养蚕,缫丝织绢,是把“神手”(即又快又好的本地语)。夫妻俩年过四旬,只生有七个女儿。七个女儿在母亲的教导下,个个也都是织绢能手,尤其是最小的七女儿,模样长得比姐姐们还鲜艳照人,爹娘给她起名叫七鲜。七鲜从小就心灵手巧,母亲稍微指点,织罗(粗绢)、缣(细绢)、绸(薄而软)、绢(簿)、缎(厚密)都很得手。尤其是织绫(一面光而薄),织得比母亲还出色。她能织成一面光滑如镜,另一面织成花鸟草虫,周围的妇女们见了,个个都惊叹不已。
张七鲜是家中最小的宝贝疙瘩,爹娘很娇惯她,使她从小就养成了任性的别脾气。六个姐姐都女儿态十足,唯有七鲜是女人身男儿心,好说好笑,性格开朗,大胆泼辣,敢作敢为。有时爹娘对她的“使小性”也哭笑不得,拿她没办法。
张七鲜十六岁那年,听说离她家二十来里的大董村里出了个大孝子名叫董永,自幼丧母,事父至孝,方圆百里,遍传美名,年龄也比自己不大多少,长得十分英俊,心里暗暗倾慕不已。
张老田一家拼死拼活,男耕女织,一年四季,难求温饱。遇上旱灾颗粒无收,官府照样横征暴敛,张老田一怒之下打伤了征粮的衙役。官逼民反,为逃锁拿,领着全家连夜上了太行山上云台山一带。后来联络附近走投无路的穷苦百姓,占山为王。他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行侠仗义,深得怀川一带穷苦百姓爱戴,被穷苦百姓尊称为“老田爷”。老田爷的老婆王婉容心肠可好啦,深知穷人家的苦难,只要一听说哪个穷人家过不去,就会亲自送些钱粮,时间长了,山下百姓都尊称她为“王母”。
张七鲜随父上云台山后,虽然看到云台山上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但她在平川住惯了,对山上的生活很不习惯,很怀念住在平川上的那些日子 。张七鲜心里装着董永,有时晚上一合眼,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年轻英俊的董永形象,样子虽有些模糊,但浑身却感到热乎乎的,久久不能入睡。她时时打听着有关董永的消息,真想能和董永在一起过上快乐的日子。在张七鲜刚刚十八岁的那年春天,她又听到了有关董永的传言,说是董父病重 ,耗尽家资,债台高筑,董父病故,董永卖身葬父,正在家守孝,准备到傅村傅财主家扛长工顶债。张七鲜听了很是心痛,禁不住泪流满面,急得浑身冒火,恨不得一步就到董永跟前,为董永分担苦难。依张七鲜的个性,她谁也没有告诉,就在下半夜悄悄下了云台山,她一边打听一边急走,经山阳(今焦作)到怀县(今武陟),从北往南,徒步走来,走到“下凡”村东大沙丘(后人称其为落仙台),七鲜走累了,就在此歇了歇。他向村里妇女打听,正好一个媳妇是小董村出嫁的闺女,刚从娘家回来。她对七鲜说:“你想找董永,恰好董永已守完了孝,今天准备到傅村去扛长工还债。你不必到小董去了,你朝南走不远就是大凡村,村南有棵大槐树,到那儿准能截住他。”
张七鲜急急赶路,到大凡村东大槐树下等了很久,才看到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背个包袱走了过来。她问明这个青年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心中偶像董永时,浑身的劳累一扫而光,当张七鲜看到董永如此英俊漂亮、忠厚老实时,心里高兴极了。于是就大起胆子主动挑逗他,要和董永成亲。董永说:“我穷得不能再穷了,无法葬父,借了傅财主一万钱,现在要去傅村扛长工顶债,咋能娶你?”七鲜说:“我不怕穷,自愿跟你结成夫妻,愿和你一道去傅村打工还债。”董永还是不愿意,生怕连累她,就说:“无媒无证的,咱咋能成亲。”七鲜说:“这还不好办,我一会儿就给你寻两个。”张七鲜立即跑到村里面,央求妇女们给她当媒人,妇女们看她没有老人跟着,闺女家自己央媒人,觉得不合当时规矩,生怕以后有麻烦,谁也不敢给她当媒人。这下可把七鲜急坏了,最后终于碰到了一个耳朵有点背的白胡子老爷爷,拄着拐杖一步一晃地 向她走来,七鲜赶紧求助,老爷爷好容易听懂了七鲜的意思,也说不敢当。七鲜说:“你若怕以后找你麻烦,不露面也行,只需要藏在大槐树树窟窿里,我高声说话,你就高喊一个‘中’”。说罢掏出一把铁钱交给了老爷爷。老爷爷盛情难却,也是个热心肠,答应按七鲜的话去做。他隐身在大槐树北面的树洞里,董永看不见。张七鲜回到大槐树南面和董永说:“媒人我找来了,就是这个大槐树。”董永说:“槐树不会开口讲话,咋能当媒人,净玩笑话。”七鲜说:“若不能开口讲话,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若能开口讲话,你就得和我拜天地成亲。”董永觉得根本不可能,就顺口答应说:“中。”张七鲜对着大槐树高喊:“你当媒人中不中?”老爷爷一听,赶紧喊:“中!”七鲜又喊:“俺俩拜天地中不中?”老爷爷使劲喊:“中!”这情景把董永惊呆了,弄懵了,没等脑子反应过来,就被七鲜拉着跪下,在树前拜了天地。
看着张七鲜拉着董永远去的背影,老爷爷从大槐树树窟窿里走了出来,捋了捋白花花的胡子,笑了。
张七鲜跟着董永到了傅村傅财主家。傅财主问董永:“说好是你一个人来,咋又带来一个?”董永说:“这是我的妻子,两个人给你干活,顶债更快些。”傅财主问:“她会干啥?”七鲜抢着回答:“我会织绫罗绸缎。”傅财主不相信地说:“正好官府要我交纳一百匹皇绫,你若是内行,就会知道织绫最难,要求一面光滑,一面得有各种花样,你若能完成,解了我大难,借的钱全免,立即让您夫妻回家。”张七鲜艺高人胆大,立即要求傅财主签下了合约。
当时,“神手织家儿”(即最快的织者)不包括打穗儿(装梭里用作纬丝),脚手不歇,一天一个儿,一个儿即指一匹,一匹长三丈。张七鲜自己理丝,自己打穗儿,一个人织绫,正好一百天织出了一百匹皇绫,傅财主和内行者一同验过,挑不出毛病,全部合格,那质量连验收者也感到佩服。傅财主无话可说,只好遵守承诺,放夫妻二人回家。
夫妻二人象飞出了笼子的鸟儿,心中非常高兴,感觉幸福生活在向他们招手。不料乐极生悲,当他们走到大槐树下歇息时,正好碰上了从云台山上下来寻找张七鲜的兵将,原来当张老田老俩口发觉七女儿突然失踪后,老俩口互相埋怨,老头子心头烦恼,老婆子经常啼哭,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张老田打发好几班人到处访查,访查三个多月了,也没个结果。有谁知踏破铁鞋无处寻,得来全不费功夫,想不到在此碰见了张七鲜。这几个人不顾董永苦苦哀求,也不管张七鲜如何反抗,不由分说把张七鲜强行押送到了云台山上。那些押送七鲜的兵将们哄她说:“您娘老忧你,整夜哭,你叫你娘见见面,还放你下山。”
谁知七鲜上了大当,一到山寨就被她爹关起来了,再也不准出来。张七鲜身怀有孕,一到五个月就捂不住了。她娘知道了,害怕让她爹知道了打死她,她娘就想方设法把她隔离了起来不让她爹见到。好不容易熬到了十个月,瓜熟蒂落,张七鲜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粉雕玉琢的儿子,张七鲜给儿子起名叫琢儿,她娘害怕走漏风声,刚过满月,就暗地差人把小孩送到大董让董永自己抚养。
张老田很想叫张七鲜就近在山寨招亲,就找了好几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向七鲜求婚,但七鲜却心里一直只有董永,丝毫不为所动。
张七鲜被关了三年,痴心不改。她爹娘啥招都用遍了,也不见效。张七鲜对她娘说:“每当我想起董永和娇儿,活着比死了还难受。干脆让我死了算了,也免得您二老生气。”从此不吃不喝,开始绝食,只求速死。这下子可真把她娘吓坏了,她娘哭着对七鲜说:“娘是为你好,生怕你过不好,你若真想跳坑,可别怨你娘不管你。”她娘感到了七女儿和董永棒打不开,又生了孩子,跟他就跟他吧,总比死了强。于是就说服张老田,放张七鲜下了山。张七鲜带着娘暗地陪嫁给她的银子和从云台山上采下的草药,回到了董永和儿子的身边,从此过上了合家团圆、儿女成行的幸福生活,被同龄人尊称为张七姐。后来,夫妻俩行医,为人行善,深得百姓爱戴。夫妻俩死后葬在大董村南(今小董村南),坟墓至今仍在。
董永被封为孝廉后,董永和张七鲜的爱情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流传的原因,一是统治者的需要,宣传只要安穷认命、守孝道,就会感动上天,得到好处,是个精神麻醉。二是百姓的需要,图个精神胜利,你看,我行动上反抗不成,我编个传说,精神上反抗你,我实际上得不到的东西,我在传说故事上能得到。两者结合起来,加速了这个极普通的爱情故事的神化和流传,越传越神化,越传离现实越远。在传说中,张七鲜逐渐演变成了七仙女,她爹老田爷也变成了“老天爷”,她娘王母也变成了王母娘娘,六个姐姐也跟着她变成了仙女,聋老头被美化成了土地公公,大槐树也会开口讲话了,傅财主被升格为傅员外(员外在汉代没有,到六朝才有此称呼)。只有董永一个人不被神化,因为他成了穷苦人的代表和化身。下封成了下凡,大樊成了大凡,大沙丘成了落仙台,云台山成了天宫,连地名也被神化了起来。据说云台山上留有老田爷的山寨遗址,一个山峰形同仙女被说成了七仙女的化身。从云台山——山阳——下凡——大凡——大槐树——傅村——小董,被后人称其为仙女路。
直到今天,武陟县的许多民俗还被说成是与董永和七仙女有关;一是“七”同“巧”,说七仙女最巧。男人门喝酒猜枚把“七”说成“巧”;武陟人盛行过“七巧节”,千百年来,每年七月七日晚上,所有的年轻女人带着平时自己用的针线、剪刀、绣花针、织布梭、菜刀、饭勺之类,齐聚一起祭拜七仙女,求七巧(即纺、织、铰、做、绣、饭、菜等七个方面技巧),年轻女人们一面缅怀七仙女,一面交流提高七个方面的技巧,把这个晚上过成了自己的盛大节日。二是过去女人们都能纺花成线,织布成衣,说是七仙女传下来的;三是妇女们惊呼或感叹言必称“老田爷哎”,把老田爷看成是庄稼人的化身,庄稼人的精神依靠;四是一说谁快,谁好,谁中,言必称神,例如神手、神眼、神童等;五是出嫁女儿怀孕后要住一段时间娘家,也与七仙女有关。六是对董永和七仙女四拜,大家把他俩当成自家的先人来敬奉;七是女儿出嫁上轿时带槐枝祈求婚姻美满……
还有很多民俗,在此不一一列表,都说与董永和七仙女有关。所有这些民俗都可以说是董永和七仙女在怀川大地上留下的“化石”,都能充分印证,董永和七仙女都是土生土长的武陟人,只有这里才真正是“董永和七仙女传说”的原生地。
(后记:小董西北三十余里有个村名“七方”,传说是七仙女成仙前在凡间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简称“七方”,读音“七凡”,本地流传古话有“许良竹竿上庄姜,七凡闺女不用相”,“七凡闺女进机房——能工巧匠”等等,意思是说此村姑娘有七仙女遗风,善于织纺,泼辣能干。历史上七方村就是四方闻名的纺织专业村,至今兴盛。究竟七方村和张七鲜有什么关联,有待进一步加以考证。)(孙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