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山阳情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04:19

独具特色的山阳情歌


山阳天竺山

      商洛山的情歌无处不在,但山阳情歌既不同于洛南、商州情歌,也有别于镇安、柞水情歌。山阳情歌比前者柔和婉转,却又比后者粗犷豪放。山阳人既唱不了地道的商洛花鼓,也听不惯代表着秦风秦韵的秦腔。这是因为,地处秦尾楚头的山阳县,经明、清两朝多次流徙移民,以山西移民为代表的“大槐树人”带来的黄河文化和以荆襄、江淮流民为主的“下湖人”带来的长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重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和地方文化艺术。

      山阳方言大体分南北两派,以鹘岭为界,鹘岭以北的城郊、高坝、户垣等多是土著居民,操秦音,说话吐字较快,咬音较轻,韵尾较婉转,对字的读音基本相似关中话,但又不像关中话那么生硬;而鹘岭以南的漫川、宽坪等地,多为江淮移民后裔,他们的“下湖话”吐字轻快,声调委婉,语言柔和,乍听如歌,可以说是江淮方言的变异。语言的不同也体现了文化观念的差异,“这山望见那山高,望见乖姐砍柴烧”,“这山望见那山低,望见乖姐逮画眉”,北派情歌中无论女方年龄大小一律称“姐”,流露出浓郁的恋母情结,从侧面反映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女性不可或缺的地位;“正月探妹正月正,一探妹来二观灯”,“妹妹洗衣衫,哥哥打水玩”,南派情歌正好相反,凸显着男子的强势地位,怜香惜玉的柔情蜜意尽含其中,氤氲着浓浓的江南水乡韵味。

      文化求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山阳的岭南岭北人相互交流,语言之间的界线也日渐模糊,情歌互渗互补,南派北派的特色也渐渐淡化。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对于民间文化来说,却也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