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人类的迷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0:06


  宗教究竟是什么,似乎我们都对它很迷茫,是神话?是传说?宗教本身是无罪的,只是我们在用自身缺陷与方式来曲解它,而并不明白宗教对哲学甚至与自然科学及认知的作用,我们对宗教的理解如果能更深一层,你会发现,它原来是一种认知体系,而东方宗教就试图在建立这样一个"认知体系"。

  对一切宗教来说,主旨是向善的,不过因为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信仰部分占了大部分,对人来说信仰是对人有利的,包含了深广的内容,但是这种信仰随着世界文化的推移逐渐出现分歧,而这种分歧往往造成了历史上不断的宗教战争,甚至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境地。

  如果将宗教与哲学两者加以考虑,你也许才会发现宗教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点,从人体神秘体验,到道德的规范,这些也许是历代哲学家要做的事情,但没有一个宗教可以象佛教或者道教那样,对科学如此眷顾,它们不是科学,不是哲学,而是凝固两者精华的智慧。

  现代科学已经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宗教”。宗教忽视科学往往是因为神,而科学忽视宗教也是因为"神",当科学家民冥王星剔出九大行星,事实上就在提醒我们不要把教科书当做"神",可是科学主义者宁愿不断号召破除迷信也不愿意与宗教握手,各自狂妄自大,科学主义的狂妄自大又让我们重新审视宗教,宗教间的各自分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法统一宗教的共性,让科学主义者有一种玉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感觉。这样就不能将宗教推向科学的高度,或者宗教本身是超越科学的,它让我们如何把握道德,把神秘的宗教体验结合统一起来就会发现科学主义在其中的渺小地位。

  "佛"只是一个泛指的词汇,佛不是神,和神是有区别的,不具有创造万物的属性,但他们具有觉悟神通,经典中的却记载了佛,罗汉,菩萨的存在,他们是修行成得了果。但是,有些经典说一切事物都是幻化,包括人类,人人皆佛性似乎鲜明的说明了这个道理,佛教体现的是一种共知,但佛教中的深奥内容还是让世界上多数人难以理解,释迦牟尼是代言人,是他将佛教的深奥元素公开给大众,作为宗教它的一部分也许很难被大众认可,研究佛教的人也许也并不明白,但佛教却没有象其他西方宗教一样,具有领导意识,因为佛主张众生平等,并且在世界科学的不断发展的今天,佛教也不断被现代科学所融合证实其合理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赐的巧合,佛教不再以所谓的宗教自居。正因为如此,道教也沾了佛教一点光,道教为什么如此类似与佛教?是因为在人类史前文化时代对其产生的影响,几乎所有宗教的建立都是史前文化的遗留而产生,神话传说才会诞生,它们覆盖了整个人类的史前历史,人类的文化曾经面临巨大的断层,而中国文化却因为大陆架的原因,中国的史前文化并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当古印度,古玛雅,古印地安,波斯,印加,古埃及等(失落的文明)纷纷灭亡的情况下中国文化仍然保留的下来,中国人在古代时期的聪明才智并不是偶然的,中国的神秘文化一直困饶着全世界,世界各地纷纷形成了各自的宗教体系,印度原始佛教与道教的相似性也就不难解释,它们曾经是一种体系的分化,佛教曾公开人类特异现象,并不是取悦人们,因为佛教也并不主推这种现象,只是在告诉我们这是一种体验,在修身中会体现现象,可以说佛教与道教并不是将特异现象作为主要内容来看待的,他们的共同观点都是证悟。这是种高度思想辨证的认知体系,也是人类修身练心的重要过程。

  经文就是经文,没有任何修饰,它是将那些深层修炼者的话记录下来,我们是否可以把经文看作研究佛学的依据。或者将佛学中的事例与我们的认知作一个对比。当这样的对比出现时,我们可能又会进入迷茫,不过我们还是要去结合其他宗教体验,来发现这些共性。一些经文经过了几千年的洗礼,其中有不少内容已经被现实验证,但其中还有一部分还没有被现实验证,原因是我们认为荒诞或还没有理解其内容,我们用直觉来判断一下,一本书如果前半段是真的,那么为何后半段要说假呢?对经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少的是口授的历史,包括史前文化,或自己的体验,或总结了的经验,或体悟道的内容,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记录了史前时代的地理风貌,与神话传奇,并被现代考古学所重视,《道德经》记录了老子对宇宙的体悟,并口授给人们,在西方世界已经成为仅次于《圣经》印刷第二大经书,《黄帝内经》融通的中医学的所有内容,几乎所有中医学理论都要参考这本书,只是更多时候我们还没有办法接受其中玄学内容。 易经的产生是根据河图,洛书的产生的,八卦模拟的宇宙万物的巧妙演变,它曾经被人称为预测书,也有人认为周易的预测术是巫术的一种类别,但无论怎样,易经的智慧却曾帮助过许许多多科学家,其中哲学方面的内容尤其突出,并不次于佛经中的哲学原理,如果说易学是变化哲学,那么佛学就是意识哲学,而这两者成为了现代哲学的重要核心,没有一类现代哲学著作可以脱离这两大类主旨。

  八卦是二进制的早期系统,古人通过观察象来确立卦象,周易的“八卦”作为一组“既表时间又表空间”的符号,在古今中外的各种符号中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符号能“同时具备”这两种功能。伏羲通过观其天,观其地,观其鸟兽,观动静,近观其身,远观其物,就开始作八卦,找到共通点与分类后而画出卦象,八卦来源于灵长类动物的一种通天灵性,这种灵性逐渐被带到了人类身上,而并非外星人之手,这种“通天”的品质是一种“能力”,它有强有弱,有大有小。而八卦发明者,在当时就是具有一种强大的通天的灵性的能力的人,八卦发明出来必然用于实际生活,以观吉凶祸福。请注意:如何来“判断”,从而作出“选择”,从而作出“选择”,是关键所在。这种选择通过阴阳五行之气来决定,什么是气,并不是指空气,而是事物之间互相制约,相互产生,相互克灭的规律,而最主要的思想来源就是五行,到文王时演成八八六十四卦,卦象似乎简单的告诉你将来可能发生的概率型事件,以便取吉避凶,正确的选择可以让你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两者相互矛盾的观点,一.是否有"宿命"的存在,二."正确的选择是否可以改变"宿命",有一种顺天知命的方法让君子的行为得到天的认可,逐渐将人的品行提升到一个善德状态,这本质上与佛教中的行善改命是茶不多的,但是后来八卦被作为一种所谓的"法术"来运用,成为了一种占卜,而不是去立命,生物向来有的本能就是趋吉避凶,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生物本能上都知道,但正确却受到这种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制约出现偏差,什么叫正确,自然的科学发展的也是这一概念,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排除错误的,一种正确的东西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只不过自然科学与周易的不同在于裂变或分化,虽然科学的主旨也是将我们带往正确方向,或者说“轴心期”后,逐渐形成的“分析性的”和“实证性的”“单元文化”的堆积物,而不是古代文化思想的整体性思辩,换句话说,现代的科学预测也不是周易的预测,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对自然科学来说,宗教似乎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但是中国宗教哲学内涵却改变了我们以往对宗教的看法,它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科学,甚至超越了自然科学。

  现在谈谈西方分形与混沌学与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关系,自组织行为的产生是因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形成的,在进化道路上淘汰不好的,保留住好的,那么生物机制就从混沌中建立了,那么什么是好的,应该留下来的呢?达尔文主张的是一种战略文化,是事物之间的种类斗争,所谓的优胜者就是可以得以延续的那部分,可是自然科学者没有注重整体性原则,就好象个体是整体的反映,分形学认为人体单细胞可以成为胚胎就是共性的演化体系,个体必定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只不过这种个体存在太多偏差而无法回到整体状态中,而这种回归却需要时间过程,而这种时间过程就是趋吉避凶的过程,事物从简单发展到复杂中的发展,实质上一直在做“是”与“否”的选择,它是趋向真理的过程,个体永远保留的整体的共性,但因个体无法反馈全息信息就必须在进程中摸索,其中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分解整体与回归整体,自然科学的预测将分类与统计进行论证,也许可以找到易学的影子,但这绝不是易学,因为它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几乎忽略不计了,我们知道了明天下雨的概率,发生犯罪人群的概率,发生沙尘暴的概率,但却把握不住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八卦就是把握了两种关系,将一只鸟在树枝上的某种运动延续成另一个事物发生的可能,无数种可能的叠加,推演了个体意义上的占卜与预测,计算机是人脑逻辑推算的延续,因此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实现许多人脑无法实现的功能,比如存储,人脑的存储功能有限,但计算机拥有惊人的存储能力,虽然没有将事物归纳的本领,但却具有二进制推演能力,也许我们可以得到的不是卦象,而是一连串的是与否的信息数据,它也许可以在某一个具体事物中起作用。易经看似一种占卜,但它在一定意义上是去建立一种宗教,趋吉避凶的过程在时间上就是弃恶扬善的过程。善在易学中不断被放大,它的思想影响到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到的包含道家,墨家,与儒家,并出现了一群德品兼具的代表人物。

  在东方哲学中,佛家与道家对善似乎有各自两套不同的理解体系,佛家是从心出发,通过心识哲学的悟证来调整自己行为,而在易学却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创造易变之数,从而来达到顺天命而立善来提高自己的德行,虽然两者的认识方式不同,但却向一个终点前进。这种方向本质上达到了对整体的互动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