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路:第五章(续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23:23
二、在西方国家中的科技地位
二战后,德日的科技大大落后于美国。但是,由于两国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非常重视技术引进,因此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与美国分庭抗礼。
(一)不断增加科研投入
德日科技后来居上,关键在于两国重视研究和开发,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德日重视科技和开发的特点是,科研投入增长迅速,民间企业投入为主,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
1、科技投入增长迅速
(1)西德
1950年,西德的科教经费(包括高等教育经费和“研究与开发”经费)仅为6.5亿马克,占GNP的0.7%,到50年代中期,科教经费有所增加,上升到占GNP的1%左右。50年代中期后,西德不断增加科教经费:1961年为47.26亿马克,占GNP的1.4%,1965年上升到2.3%,1070年又上升到2.9%;1977年增加到367.3亿马克,达到占GNP的3.1%的历史最高点。80年代,西德的科教经费一直保持在占GNP的2.7%-2.8%左右。
表5-32  1970-1988年西德、美国和日本科研投资占GNP的%
国家     西德       美国       日本
年份
1970        2.09       2.59       1.85
1975        2.31       2.29       2.01
1980        2.78       2.37       2.18
1985        2.83       2.71       2.81
1988        2.83       2.74       3.05
资料来源:《各国技术经济比较》,第832页。
从70年代起,西德科教经费占GNP的比重一度超过美国和日本,但从80年代末期起,日本则超过西德和美国了。
按人口平均的研究和开发费用,西德的增长也很快。例如,1967年,西德为34.8美元,低于美国的390美元,也低于法国的53美元和英国45美元。但到1980年,西德达到339.7美元,超过英法日3国,仅次于美国的390美元。
(2)日本
日本科研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据统计,1965-1975年,研究经费的年增长率,日本为20.1%,西德为11.1%,法国为10.2%,美国为5.6%。日本的年均增长率是美国的3.6倍,法国的1倍,西德的将近1倍。
由于日本教育经费增长速度快,因此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表5-33   1976-1988年度日本教育经费占GNP的%
1976年度 1977年度1978年度 1979年度 1980年度 1981年度1982年度 1983年度 1984年度 1988年度
1.94     1.92     1.94     2.03     2.14      2.30     2.40     2.53     2.60     3.05
资料来源:《战后日本的经济起飞》,第154页。
1979年之前,日本科研经费占GNP的比重不超过2%,但进入80年代后则超过2%,其中1988年是历史的最高点,突破了3%,居西方发达国家之首。
2、民间企业投入为主
西德的科教经费是由国家财政和民间企业共同筹措的。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高等院校和高校以外属于国家或国家资助的科研单位。企业提供的经费主要供自己研究和开发之用。
西德科教经费的这种结构以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时期:80年代前,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政府拨款高达50%,80年代后则逐渐转向民间企业投入为主,民间企业的投入不断增加,1981年占58%,1985年上升到60%,1988年又上升到66%。
表5-34  1970-1988年西德、美国和日本政府拨款
占科研投入的%
国家     西德     美国     日本
年份
1970        46.1     58.5     ——
1975        53.7     54.0     29.7
1980        46.0     46.9     26.9
1985        41.3     47.0     21.4
1988        34.8     49.3     19.4
资料来源:《各国技术经济比较》,第832页。
从上表可知,美国的科研投入是政府主导型的,因为政府拨款超过和接近50%左右;西德80年代前是政府主导型的,80年代后则转向民间企业主导型了,因为政府拨款不到50%;而日本始终是民间企业主导型,70%-80%的经费是因民间企业提供的。
另据统计,1960-1973年,政府拨款的科研投入占全部科研投入(包括军事研究经费),在西方5国中,日本政府的拨款是最少的:日本为27%,西德47%,英国50%,美国54%,法国63%,
3、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
研究和开发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基础研究,分为纯理论研究和有目的的理论研究;二
是应用研究,旨在探索和验证在基础研究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可能性;三是开发研究,旨在前两种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和创造新工艺。
在研究和开发经费的分配方面,70年代前,西德偏重于基础研究,其经费占全部经费的大约1/4以上,70年代后则下降到占1/5左右,逐渐增加了应用和开发研究的经费。
表5-35  1971年和1977年西德、美国和日本研究开发经费的分配比较(%)
项目       基础研究        应用和开发研究
年份     1971    1977       1971    1977
国家
西德         26.9    20.6       73.1    79.4
美国         12.9    12.7       87.1    87.3
日本         10.9    11.2       89.1    83.8
资料来源:同上,第833页。
日本与西德的发展趋势大致相仿。
表5-36   西方5国三项研究经费的分配比重(%)
项目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的研究
国家
日本(1978年)   17.6      24.9       57.5
西德(1977年)   22.3      77.7       ——
美国(1978年)   12.8      22.7       64.5
法国(1977年)   21.1      34.4       44.5
英国(1975年)   16.1      25.4       58.5
资料来源:《战后日本的经济起飞》,第157页。
从数字上看,日本研究经费的分配比例,与美国相差不大,甚至其基础研究的投入还大于美英两国。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仔细考察的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美国研究经费的绝对数额比日本大得多,60年代末期,日本的科研经费只相当于美国的1/10多一点,70年代中期增加到相当于美国的1/4,到80年代初也仅及美国的1/3。因此,虽然日本比美国基础研究的投入比重大一些,但由于投入基数不同,并不就说明日本投入的绝对金额比美国多。事实上,与美国相比,日本投入的绝对金额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日本的研究经费70%-80%是由民间企业提供的,而民间企业研究经费的分配历来是重开发研究,轻基础研究。据统计,60-70年代,日本民间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有65%左右用于开发研究,25%用于应用研究,只有10%左右用于基础研究;80年代则进一步向开发研究倾斜,比重上升到75%,应用研究下降到20%,基础研究仅为5%。
(二)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战后,德日为了改变技术落后的状况和迅速恢复经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办法。
德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形式多样,从进口国外的成套先进机器设备、与外国企业合办企业,到派遣技术人员出国考察、聘请外国专家和进行技术交流等,但最重要的是购买外国专利、设计图纸和许可证。这是两国最明显的共同点。
两国用于这方面的购买数额巨大,增长迅速。1950年,西德用于购买外国专利与许可证(包括引进商标和著作权)的费用不到1亿马克,1960年增加到5.1亿马克,1970年为12.61亿马克,1981年则高达26.66亿马克。
表5-37 西德专利与许可证贸易的发展(单位:百万马克)
项目  出口额  进口额    总额
年份
1950        10       22    -12
1960       158      510    -352
1970       466     1261    -795
1980      1101     2624   -1523
1981      1233     2666   -1433
资料来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第81页。
在这31年中,西德这种购买增长了120倍,年均增长率约4倍。这种增长速度,不仅大大超过了GNP和工业生产的增长,而且大大超过了商品贸易的增长。
从1950-1975年,日本从欧美各国有重点地引进了2.5万项先进技术和设备,其中购买专利和设计图纸占了80%以上,进口成套设备不到10%。从1965-1973年,日本购买技术专利的金额共计11575亿日元,超过任何其他欧美国家。
表5-38  1965-1973年西方5国购买技术专利支出比较(日本=100)
国家            日本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年份     金额(亿日元)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1965        600         100      81        79      100     129
1966        696         100      72        75       91     127
1967        866         100      69        73       80      96
1968       1132         100      59        62       70      90
1969       1319         100      60        61       69      90
1970       1551         100      52        58       71      82
1971       1703         100      49        55       77      96
1972       1762         100      51        54       76     103
1973       1946         100      54        49       75     104
1965-1973   11575         100      57        59       76      99
资料来源:《战后日本的经济起飞》,第149页。
在这9年中,除法国外,购买技术专利的支出,西德相当于日本的3/4,英美相当于日本的3/5。
德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重点突出。从1946-1955年,日本技术引进的重点是机械制造、钢铁、汽车、造船、化学工业和电力等重化工业产业部门;1956-1865年,日本技术引进的重点开始向新兴产业转移,重视“技术立国”。
在50年代,西德技术引进的重点是固定资本的更新和现代化;60年代的重点转向薄弱的产业部门和环节;70年代则主要集中于电气、化学、石油加工、汽车和机械制造等优势
产业部门。例如,1977年,西德技术进口额约19亿马克,其中电气机械和化工两个部门就进口了12多亿马克,约占进口总额的65%。
表5-39  1977年西德技术贸易的部门结构(单位:百万马克)
技术贸易   进口       出口         差额
部门分类
化工                11.19      300          119
炼油                 3           2            1
冶金                21.1       125           86
汽车、飞机等        27          52          -25
金属制品            43          3            40
电气机械           809         176          633
精密光学仪器        14           1           13
塑料橡胶加工        72           7           65
建材                37          10           27
皮革纺织服装         9          17           -8
食品               108           3          105
其他               143          82           69
总计              1895         778          1117
资料来源:《各国技术经济比较》,第837页。
(三)总体实力位居第二第三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德日科技地位明显提高,其标志是基本赶上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了美国。如以美国的技术水平指数为100来衡量,60年代末,西德为40,到70年代末则上升到56,超过日法英3国居第二位。
日本科技地位的提高比西德更明显。战后初期,日本与欧美国家的技术差距很大,工业技术落后20年。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产业方面,如钢铁、汽车和纤维等,战前日本就比欧美落后,再加上二战造成的破坏,则使差距进一步扩大;二是新兴产业方面,欧美国家在战前和战时已开发了一些新产品,如电子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等,而战后初期,日本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必须从头开始。
经过50年代的引进,60年代的消化吸收,70年代的自主开发3个发展阶段后,到80年代,从总体上看,日本科技已后来居上,在某些方面已超过欧美。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军事和太空开发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原子能利用、海洋开发和飞机制造等,美欧拥有有明显的优势,日本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2、在传统工业技术领域,其中包括钢铁、汽车、造船和机械制造业等,日本比欧美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
3、在应用电子电器领域,其中包括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日本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4、在高技术领域,其中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激光、光通讯、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生化工程等,美日各有所长度,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存储器方面,日本强于美国,而在微机方面则是美国强于日本;在电子计算机的硬件方面,日本优于美国,而在软件方面
则是美国大大领先于日本;此外,在生物遗传学方面,美国也遥遥领先于日本。
70年代初期以后,西德经济发展趋缓,技术进步势头也减弱,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日本在80年代已超过西德,西德退居第三位。
表5-40   1988年时西方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位次
国家和地区 美国  日本  西德  西欧  英国  法国
项目
计算技术         1     2     3    4-5    6    4-5
电子技术         1-2  1-2    3    4     6-7   6-7
电信             1     2     3    4     5-6   5-6
生物工程         1     2     3    4     5     ——
化学             1     2     3    4     5     6-7
金属/合金        2     1     3    4     5     6
工程             1    1-2    3    4     5     6
制造业           1    1-2    3    4     5     6
机器人           2     1     3    4     6     5
平均位次         1.3   1.7   3.9  4.2   5.4   5.8
资料来源:同上,第830页。
总之,在科技水平方面,日德已处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和第三位。德日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最终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在西方国家中的贸易地位
在西方国家中,德日贸易增长最迅速,是两个最大的顺差国。
(一)贸易增长迅速
1、西德
由于盟国管制,1947年,西德对外贸易仅9.71亿美元,只占西方国家总额的1%。50年代是西德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时期,以后则迅速下降:50年代,进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6%和15.4%;60年代分别为9.9%和8.8%;70年代则分别降到5.4%和5.5%。
但是,总的来说,西德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应该说还是很快的。这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与历史记录相比
1981年,西德的出口贸易额比1950年增长了16.5倍,年均增长率为9.7%;同期,进口贸易额增长了15.3倍,年均增长率为9.4%。这种速度比工业生产和实际GNP的增长速度要高得多。这种速度也彻底改变了德国历史上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长期赶不上工业生产和实际GNP的增长,甚至某个时期出现进出口贸易下降的局面。例如,1926-1938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3.8%,实际GNP年均增长4.0%,而进出口贸易却年均分别下降了1.2%和0.4%。
(2)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
在西方7国中,西德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仅次于日本和意大利,进口贸易额的增长仅次于日本。
表5-41  1951-1981年西方7国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比较(%)
年份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51-1981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国家
美国       4.2    5.0       8.6    5.9     4.5    7.0     5.6    5.7
日本      17.8   16.2      14.7   17.3     4.3    9.6    11.6   14.2
西德      14.6   15.4       9.9    8.8     5.4    5.5     9.4    9.7
法国       7.0    7.4      11.1    8.6     7.5    7.1     8.1    7.5
英国       4.7    1.7       4.7    4.8     4.0    5.1     4.2    3.9
意大利    12.4   11.9      11.0   12.9     4.1    6.0     8.5   10.0
加拿大     5.2    4.1       7.8    9.6     6.2    4.4     6.3    5.9
资料来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第219页。
由于西德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53-1962年,其外贸额先后超过法国、加拿大和英国,跃居西方国家第二位,其中1960年的商品出口额超过英国。到1970年,西德工业产品的出口额超过美国,位居第一。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980年,又被美国超过。
(2)日本
战后初期,日本出口贸易几乎陷于停顿。到1950年,日本对外贸易总额才达到1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8.2亿美元,仅占当年GNP109亿美元的7.5%,在西方国家中居于末位。1955年,日本出口总额为20.1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1.5倍多,基本恢复到了战前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后,日本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基本上是每5年翻一番,到1970年达到38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93.2亿美元,占当年GNP的9.5%。
7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对外贸易发展更加迅速,从1970年的382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2697.7亿美元,增长7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1.6%;其间,1975年的外贸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从1950-1980年的30年间,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从18亿美元,增加到2698亿美元,增长15倍,其中进口额增长了145倍,出口额增长了158倍,出口总额从占GNP的7.5%上升到12%。这种增长速度在日本和世界贸易史上也是空前的:同期,西德的外贸总额增长了81倍,其他国家则更少,法国40倍,美国24倍,英国18倍。
表5-42  1950-1985年日本外贸发展概况
年份   GNP    外贸总额    进口额   出口额     差额    出口额占GNP比重
(亿美元)(亿美元) (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
1950    109      17.9         9.7      8.2      -1.5       7.5
1955    239      44.8        24.7     20.1      -4.6       8.4
1960    431      85.5        44.9     40.6      +4.3       9.4
1965    910     106.2        81.7     84.6      +2.8       9.3
1970   2035     382.0       188.8    193.2      +4.4       9.5
1975   4988    1137.3       578.8    558.4     -20.4      11.2
1980  10362    2697.7      1405.2   1292.5    -112.7      12.5
1981  11418    1953.1      1432.9   1520.2     +87.3      13.5
1982  11473    2708.4      1319.3   1389.1     +69.8      12.1
1983  12069    2730.6      1263.9   1456.7    +202.8      12.2
1984  11871    3066.3      2369.2   1901.1    +335.9      14.3
1985  15799    3051.6      1294.8   1756.8    +462.0      11.1
资料来源:《各国技术经济比较》,第775页。
(二)最大顺差国
1、西德
1950年前,由于进口原料价格上涨,西德外贸出现逆差。1952年,西德外贸开始有了顺差。从此以后,西德外贸连年顺差,外贸顺差也随着外贸总额的增加而增加。
进入80年代初,西德外贸顺差大幅度上升,1981年和1982年分别为121亿和205亿美元,成为第一大顺差国。1987年,西德外贸的贸易顺差高达659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顺差国。
2、日本
直到70年代,日本有些年头还有贸易逆差。进入80年代,日本连年有贸易顺差,并且逐年增加,尤其是1982年后增幅更大。1981年1982年,日本贸易顺差还不到100亿美元,分别为67亿和70亿美元,1983年超过200亿,1985年增至462亿美元。1986年,日本贸易顺差高达827.4亿美元,超过西德的523.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
1987年,日本出口额为2292亿美元,进口额为1495亿美元,贸易顺差达797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同年,美国出口额为2529亿美元,进口额为4241亿美元,贸易逆差达1712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三)第二和第三贸易大国
随着日本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其外贸总额在世界外贸总额中的比重也逐渐上升:1950年占1.6%,1960年3.3%,1970年6%,1980年6.6%,1987年上升到7.7%,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西德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日本的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1965年占5.5%,1985年14.3%,成为仅次于美国的16.7%和西德的14.9%的世界第三大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