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3:47

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

前文提及教学评价问题,在那里我叙述的不甚明白,现叙述完整。我不反对用分数评价学生和老师,尽管它有缺陷,但在现实条件下,这毕竟还是最靠得住的手段和方法。但,任何一种工具,只有真正懂得它的功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就不会发挥该工具的作用或者畸形的发挥了它的作用,也就造成了事物的畸形。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是异化的教育,现实中确实有这种反映,至于这种现象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权重,就不是我所能枉论的了。

如果没有对自己所采取手段方法的展望和预期,去评说一种手段方法的优劣就带有显然的胡说八道的意味,虽然说实践中已经证明或准确的说是某钟手段方法的效果已经说明了问题,但,教学中该种方法发生作用的域限我们不能不考虑。有些方法是有作用的,但这种方法的作用可能很有限(任何方法都有发挥作用的场域,这个问题后面再谈),这和当前经济的调整有很大的相似性。古人说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现在的提法叫可持续发展,都是表达相同的意思。教学评价也与此类似,就拿我们这儿来说,虽然从初一就抓,但多半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补课或督促(强制)学生完成作业,这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件好事,因为如果大家没有努力的表现那岂不是工作不负责任吗?!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即从教育教学的规律来看(如果说有规律的话),如果在不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努力的结果可以造成更大的不幸。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问题是时说,越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打开眼界,他说用扩大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到某一知识时已经就这一方面的知识获得了广泛的背景智力支持,我读其他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书时也读到这样的论述,说越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就越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这样才能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其智力品质,从而取得真正的成绩(有强劲发展势头)。如果我只是读读说说也就罢了,偏偏我就相信这些,而我当认识到正确的时就不愿再抱着原来的东西不放了,可是我忽视了环境的限制。正如普西金所说“在世俗的社会里,习惯就是律。”;我们这儿虽然从整体说从初一开始(其实,就某一学科来说也是这样)学生的分数越来越低,但大家普遍认可,“不这样,你有什么办法?”是其潜台词,而且,这种做法是社会上的人们认可的;其结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了。这种现象反反复复在我们身边重演,不能够追问教学的问题,我是教物理的,我们通常对不学习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记住概念、公式、单位、意义等可以记背的东西,这样也确实取得了效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成绩比较中处于优势,这样至少对评职称是有好处的。其实,这样正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教学上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这样的问题时说,越是抽象的东西,就越需要大量具体是东西来说明,越是把精力放在记忆结论上,学生就越是觉得学习了无兴趣.可是现实是,我们不知道把时间放在什么地方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把学生的时间挤得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也没有了,这是恶性循环的开始,也是它的结束

对事物加以判断、评价,需要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教学评价,如果我们撇开对教学的认识,单从浅层的操作来看,上海闸北八中的李京海对这一事物的处理就颇耐人寻味,他把情感、意志等品质和学生各科学习的成绩分别用纵横纬线编织成六十四个坐标点,让学生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中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基于当前也就是在这个坐标中自己现在在哪个位置,自己近期目标努力达到哪一个位置,让学生自己决定和判断;老师的作用,不用说就是辅助、和指导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的越精确,他对学生学习的预见性就越准确,我觉得他说的对。这可以成为指导我们对教学评价的一种操作性的提示。

现代课程理论和现在的课程改革文件强调将评价的功能转移到促进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发展的轨道上来,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操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观念上。

教学管理

我常常不自觉的犯一个错误,总在行动总表示出我自己明白的事情投射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潜意识的把别人也当成明白了我所明白的,其实,这大谬不然;当然我说这话时,也是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久。人总是有这样一种倾向,“每个人都喜欢闻自己大便的气味”也是说的这样一个意思吧,我认为是这样。在教学管理上,我就犯这样的毛病,总认为一些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但现实让我摔了一个大跟头,这一跟头让我摔明白了,我所明白的许多人是远远没有明白。如果说别人不明白就让不明白好了,你办你明白的事办成功了,别人看见了,不就明白了。确实是这样;但,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打一个不大恰当的比方:一个孩子被父母领着出去,父亲拉他往东走而母亲拉他往西走,那还子往哪走呢?谁的劲大就往谁哪儿走,这样另一个方向的就是一个在失败者。我就是这样一个失败者,但偏偏劲的那一方走的是不正确的方向。我向来不在还没有弄清行动的目的就胡乱判断手段优劣的,同样,我也不在还没有弄清去干什么就以谁的劲大判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的。教学管理上的问题,如果说难,难就难在明白这样一些问题、这样一些道理,具体的干活,大半是体力上的消耗,含金量不大。我就是想啃这样难啃的骨头,所以就有了下面的叙述。

其实,就在我前面的随笔中我已经表述了我的基本的观点,我活了半辈子,才明白了这样一点:一个人他驾轻就熟的就那么一点,就象一个人在宇宙中就占那么一点空间体积一样,这一点用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足以表达了。之所以还用大量的时间和篇幅唠叨,是因为弄明白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就象压缩食品一样需要把它膨胀,而其内涵依然是那么一点。我们读书有一种提法,叫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这样的道理不用我罗嗦了。然而,即使如此,要表明我的教学管理的想法还是不清楚;如果说“你的压缩的方法或者理念”是什么?我想,不管在哪个学校,抬头看看那亮闪闪的牌子上的镏金大字,它就是,就那么一点;再或者说是课程理念的那六条。一所好学校或一个名师,究其内核,不外这些。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就如此令人羡慕,其内核就是“全面和谐发展”,我读了他的三本书,后来明白了他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的,或者说他的教育叙事最后成就了他这一主题。我深为他的精辟见解和敏锐的感知力所打动。他那儿那全面发展不是零碎的碎片拼成的马赛克,他的德、智、体等诸方面没有说是这个方面是哪个方面的预备或谁轻谁重等偏颇的见解和行动,他们完美的统一在一个 有机整体中,他不把人大卸八块进行研究,那是解刨死人的,不是教育活人的。

教学管理,我曾经看过一些教育大家的课堂光盘,觉得也没有什么希奇之处,朴实的象家常的交谈;它甚至不如我们这些不大懂教育的人讲的精彩,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只是讲的精彩,而这种精彩是不是教学必须的要素却不能不推敲。我觉得,不管教学还是教学管理都是很朴实的,用不着虚张声势,一惊一咋的。这使我想起了苏格拉底和孔子,他们两人虽没有联络过却那么有相似之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和孔子的“开而弗达”的启发式多么相通啊。虽然现在事易时移,但基本精神是不会改变的,就如同 现在人的一些基本需求和那时并没有本质的差异一样。有人说教学管理的重点在课堂之外,我觉得此话有理。这使我想起黑格尔的一句话,他说小孩和老人可以说出同样的话,但,它们的内涵却不可能是一样的。教育大家的风范确实和我们不一样,由此我们可以品味出管理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 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教学的管理也与此相通,事物总是向着它本来的轨道趋势发展的,最终成就该事物。

看看那些在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孩子们自主、自觉、充满活力的自足活动吧,管理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