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纪检监察网---中国古代信访举报简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7:27
中国古代信访举报简略
2010-6-10    发布方:广东纪检监察网
张裕臣
阅读古代监察史,发现信访举报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雏形。
据《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尧设“诽谤之木”和“进善之旌”,舜设置“敢谏之鼓”。这大概是最早的信访形式。诽谤之木、进善之旌和敢谏之鼓,就是有批评意见可去指定的木桩下提出,有表彰意见去旌牌处进言,有好的治国建议可击鼓而谏。舜还专门建立了“纳言”机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让纳言之官坐堂听取上访民众的反映,二是要求纳言官员深入民众中了解社政和官员的意见,然后将情况汇总,随时如实地向舜进行禀报。
夏、商、周时,信访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夏时,在衙门口放着钟、鼓、磬、铎、鞀,以待“四方之士”:“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以义者撞钟,语以优者击磬,告以事者振铎,有狱讼者抖鞀。”《周礼夏官•太仆》记载,周时曾悬鼓于大寝(路)门之外,置御仆接待击鼓的百姓,将百姓之言报告给太仆,再由太仆逐一向周天子报告。此外,周还设有大司寇一职,在朝外设置“肺石”(红色的石头),“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肺石三日,仕听其词,以告于王而罪其长。”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为增强富国强兵称雄称霸的实力,实行广泛的舆论监督和信访举报。《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威王对监督和举报者实行丰厚的奖励制度:对当面批评过失的,给予上等奖赏;写信批评的,给予中等奖赏;在大街小巷批评朝政得失的,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这项制度实行后,得到齐国士大夫和民众的热烈欢迎,纷纷当面或书面向朝廷反映富国强兵的意见,举报一些官吏欺压百姓的行为。短短数年,齐国就处于春秋霸王地位。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一套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的完备的官制和机构设置,以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机要。其中的御史大夫负责管理监察、执法,也负责掌管吏民的奏章上书,同时还设有“公车司马令”一职,负责“受理吏民上章,接纳四方贡献”,有类似今天的来访接待室的职责。汉朝基本上沿袭了秦制,两汉时均设御史大夫,其职责是监督百官,掌管百官臣民的建议和上奏等事务。汉代还赋予民众更大地揭发贪官污吏的权利,授权民众进京告发地方官吏横行不法行为,专门设立了“言变事”制度。规定普通民众可以要求官府提供食宿、车辆直接进京到朝廷反映官吏们的贪污行为,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发表见解或直接给予批评。汉宣帝时更加制度化,而且有了创新,我国最早的举报箱就产生于这个时期。这是颖川太守赵广汉创立的。赵广汉到颖川上任时,发现当地的土豪劣绅结党营私成风,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腐败的整体,称王称霸,无人能治,民众敢怒不敢言,更没有敢直接到官府进行举报的。为打击犯罪,为民除害,赵广汉受存钱罐的启发,令人制成形状像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举报箱设立以后,官吏和群众纷纷写信反映土豪劣绅的不法行为,赵广汉根据举报的线索,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掌握真凭实据后进行了严厉打击,使奸党散落,盗窃不敢发,稳定了社会。赵广汉因此名声大振,升迁为京兆尹。
唐朝建国后,君臣非常重视总结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公元618年,万年县法曹孙伏伽给唐高宗李渊写信,指明了隋后主失掉天下的主要原因是“不闻其过”。当时非无直言之士,而由于“君不受谏”,“穷侈极欲,以姿其心,天下之士,肝脑涂地,户口减耗,盗窃日滋,而不觉知者,皆由朝臣不敢告之”。李渊读了这封信后,认为“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戒”,从此“开直言之路”,鼓励官吏民众信访举报,而且受理臣民信访的有关机构比较健全和完备。唐初在朝堂的东西两侧分别设置肺石和登闻鼓,有冤屈不能自申者,或者欲进谏议事者,如果立于肺石之下,由左监门卫奏闻,如果击闻登鼓,则由右监门卫奏报,而且要求左右监门及时接待、及时禀报,否则,将对左右监门进行处罚。《唐律疏议 斗讼》记载:“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由于这项规定的出台,唐代申冤进谏的平民百姓明显的多于以前的朝代。
武则天当朝时更加重视信访举报。公元686年,她命“置匦四区,共为一室,列于朝堂。东方春色青,有能告以养人及劝农,可投书于青匦,铭之曰延恩。南方夏色赤,有能谏论时政之得失,可投书于丹匦,铭之曰招谏。西方秋色白,有能自陈抑屈,可投书素匦,铭之曰申冤。北方冬色元,有能智谋者,可投书于元匦,铭之曰通元。宜令正谏大夫、补阙、拾遗等一人充使知匦事。每日所有投书,至暮即进”。对此,史称匦院制,标志着我国封建王朝受理信访问题的机构的完备和向专门化发展。从实践的层面上来年,武则天重视信访举报虽然有她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利用信访举报来打击反对她当皇帝的人,但她毕竟进一步深化了信访举报事宜,经验确实值得借鉴,当然教训也必须认真汲取。
宋朝是以黄袍加身而得天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很强的廉政意识,对待信访举报也十分注重,而且对重要的举报亲自处理。一次,有人举报他的姐姐魏国大长公主穿衣豪华、生活靡费,赵匡胤接报后便到公主那里,看到公主果然生活很铺张,穿得很豪华,特别是见了公主那件“贴绣铺翠”的上衣后,赵匡胤对她说:“这件衣服不能穿了,今后也不要用翠羽作衣饰了。”公主问道为何,赵匡胤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后,皇亲国戚就会跟着学,就会形成奢靡之风。”公主听后接受了批评,将衣服放入柜中再也没有穿过。北宋的仁宗、南宋的宁宗,虽不像赵匡胤那样重视信访举报,但对信访举报的内容也很关注,还专门下诏书要求天下吏官民众进谏和举报不法,可惜的对待信访的态度却是前重后弃,导致后来朝廷在重大问题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出现了对国家形势判断上的错误和军事指挥的失误,以致于国破家亡。
明朝朱元璋对腐败现象十分痛恶,在对待信访举报问题更是开历史先河。朱元璋特别规定,百姓受到豪强欺负,若县州省不受理,允许到京都向他本人申诉,并谕示中书省官员,凡天下臣民上书言事者,都要密封直送他本人。朱元璋还授给通政使司一张红牌,上书“奏事使”,持此牌可直入内府,守卫等官不得阻拦。最为明显是,朱元璋赋予民众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的权利。明朝《大诰》、《大诰续编》中要求,各地民众如发现贪官污吏,城乡居中民可将其绑缚赴京,“虽无文引”,关津也要“即时放行,不得阻挡”,“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在此诏示下,常熟县陈寿六等人把贪财害民的官吏顾英绑缚至京面奏,朱元璋当时就给他们进行了封赏,还免除了他们三年的杂泛差役,并警告当地的官员,谁有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的,一律族诛。在朱元璋大力倡导信访举报和对贪官严厉惩治下,明朝官场保持了开国百年的清正风气。
清从明制,对待信访举报虽没有朱元璋那么严厉,但也鼓励民众对官吏实行监督。顺治帝十年,专门下诏要求科道官“风闻言事”,揭发不法官吏特别是高官的贪污行为,明确提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实”,要求直言无隐,言必有据。康熙掌握朝政后,多次下令要广开言路,鼓励官吏民众特别是言官以风闻之事入告参劾。可惜从雍正后,举报的内容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实”的并不多见,这项制度成了官员们“互为告讦”的手段。尤其是到了清末,无论是官场还是民众无不谈“风闻言事”色变,这是异化信访举报的结果。
从上述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的每个封建王朝,都是很重视信访举报的,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的方面:一是都把信访举报当成维护皇权的手段,没有把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二是每个朝代开始及多数皇帝初掌朝政时都利用信访举报打击腐败,待政权稳固皇帝追求享受时,信访举报则成了绊脚石,虽没有取消信访举报,但也给信访举报设置了许多门槛和障碍;三是信访举报缺乏严格的制度保证,成了用时为我所用、碍事则弃之一边;四是常常被不法官吏所利用,造成了许多冤案。 ■
2010-6-10    发布方:广东纪检监察网
张裕臣
阅读古代监察史,发现信访举报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雏形。
据《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尧设“诽谤之木”和“进善之旌”,舜设置“敢谏之鼓”。这大概是最早的信访形式。诽谤之木、进善之旌和敢谏之鼓,就是有批评意见可去指定的木桩下提出,有表彰意见去旌牌处进言,有好的治国建议可击鼓而谏。舜还专门建立了“纳言”机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让纳言之官坐堂听取上访民众的反映,二是要求纳言官员深入民众中了解社政和官员的意见,然后将情况汇总,随时如实地向舜进行禀报。
夏、商、周时,信访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夏时,在衙门口放着钟、鼓、磬、铎、鞀,以待“四方之士”:“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以义者撞钟,语以优者击磬,告以事者振铎,有狱讼者抖鞀。”《周礼夏官•太仆》记载,周时曾悬鼓于大寝(路)门之外,置御仆接待击鼓的百姓,将百姓之言报告给太仆,再由太仆逐一向周天子报告。此外,周还设有大司寇一职,在朝外设置“肺石”(红色的石头),“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肺石三日,仕听其词,以告于王而罪其长。”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为增强富国强兵称雄称霸的实力,实行广泛的舆论监督和信访举报。《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威王对监督和举报者实行丰厚的奖励制度:对当面批评过失的,给予上等奖赏;写信批评的,给予中等奖赏;在大街小巷批评朝政得失的,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这项制度实行后,得到齐国士大夫和民众的热烈欢迎,纷纷当面或书面向朝廷反映富国强兵的意见,举报一些官吏欺压百姓的行为。短短数年,齐国就处于春秋霸王地位。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一套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的完备的官制和机构设置,以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机要。其中的御史大夫负责管理监察、执法,也负责掌管吏民的奏章上书,同时还设有“公车司马令”一职,负责“受理吏民上章,接纳四方贡献”,有类似今天的来访接待室的职责。汉朝基本上沿袭了秦制,两汉时均设御史大夫,其职责是监督百官,掌管百官臣民的建议和上奏等事务。汉代还赋予民众更大地揭发贪官污吏的权利,授权民众进京告发地方官吏横行不法行为,专门设立了“言变事”制度。规定普通民众可以要求官府提供食宿、车辆直接进京到朝廷反映官吏们的贪污行为,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发表见解或直接给予批评。汉宣帝时更加制度化,而且有了创新,我国最早的举报箱就产生于这个时期。这是颖川太守赵广汉创立的。赵广汉到颖川上任时,发现当地的土豪劣绅结党营私成风,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腐败的整体,称王称霸,无人能治,民众敢怒不敢言,更没有敢直接到官府进行举报的。为打击犯罪,为民除害,赵广汉受存钱罐的启发,令人制成形状像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举报箱设立以后,官吏和群众纷纷写信反映土豪劣绅的不法行为,赵广汉根据举报的线索,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掌握真凭实据后进行了严厉打击,使奸党散落,盗窃不敢发,稳定了社会。赵广汉因此名声大振,升迁为京兆尹。
唐朝建国后,君臣非常重视总结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公元618年,万年县法曹孙伏伽给唐高宗李渊写信,指明了隋后主失掉天下的主要原因是“不闻其过”。当时非无直言之士,而由于“君不受谏”,“穷侈极欲,以姿其心,天下之士,肝脑涂地,户口减耗,盗窃日滋,而不觉知者,皆由朝臣不敢告之”。李渊读了这封信后,认为“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戒”,从此“开直言之路”,鼓励官吏民众信访举报,而且受理臣民信访的有关机构比较健全和完备。唐初在朝堂的东西两侧分别设置肺石和登闻鼓,有冤屈不能自申者,或者欲进谏议事者,如果立于肺石之下,由左监门卫奏闻,如果击闻登鼓,则由右监门卫奏报,而且要求左右监门及时接待、及时禀报,否则,将对左右监门进行处罚。《唐律疏议 斗讼》记载:“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由于这项规定的出台,唐代申冤进谏的平民百姓明显的多于以前的朝代。
武则天当朝时更加重视信访举报。公元686年,她命“置匦四区,共为一室,列于朝堂。东方春色青,有能告以养人及劝农,可投书于青匦,铭之曰延恩。南方夏色赤,有能谏论时政之得失,可投书于丹匦,铭之曰招谏。西方秋色白,有能自陈抑屈,可投书素匦,铭之曰申冤。北方冬色元,有能智谋者,可投书于元匦,铭之曰通元。宜令正谏大夫、补阙、拾遗等一人充使知匦事。每日所有投书,至暮即进”。对此,史称匦院制,标志着我国封建王朝受理信访问题的机构的完备和向专门化发展。从实践的层面上来年,武则天重视信访举报虽然有她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利用信访举报来打击反对她当皇帝的人,但她毕竟进一步深化了信访举报事宜,经验确实值得借鉴,当然教训也必须认真汲取。
宋朝是以黄袍加身而得天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很强的廉政意识,对待信访举报也十分注重,而且对重要的举报亲自处理。一次,有人举报他的姐姐魏国大长公主穿衣豪华、生活靡费,赵匡胤接报后便到公主那里,看到公主果然生活很铺张,穿得很豪华,特别是见了公主那件“贴绣铺翠”的上衣后,赵匡胤对她说:“这件衣服不能穿了,今后也不要用翠羽作衣饰了。”公主问道为何,赵匡胤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后,皇亲国戚就会跟着学,就会形成奢靡之风。”公主听后接受了批评,将衣服放入柜中再也没有穿过。北宋的仁宗、南宋的宁宗,虽不像赵匡胤那样重视信访举报,但对信访举报的内容也很关注,还专门下诏书要求天下吏官民众进谏和举报不法,可惜的对待信访的态度却是前重后弃,导致后来朝廷在重大问题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出现了对国家形势判断上的错误和军事指挥的失误,以致于国破家亡。
明朝朱元璋对腐败现象十分痛恶,在对待信访举报问题更是开历史先河。朱元璋特别规定,百姓受到豪强欺负,若县州省不受理,允许到京都向他本人申诉,并谕示中书省官员,凡天下臣民上书言事者,都要密封直送他本人。朱元璋还授给通政使司一张红牌,上书“奏事使”,持此牌可直入内府,守卫等官不得阻拦。最为明显是,朱元璋赋予民众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的权利。明朝《大诰》、《大诰续编》中要求,各地民众如发现贪官污吏,城乡居中民可将其绑缚赴京,“虽无文引”,关津也要“即时放行,不得阻挡”,“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在此诏示下,常熟县陈寿六等人把贪财害民的官吏顾英绑缚至京面奏,朱元璋当时就给他们进行了封赏,还免除了他们三年的杂泛差役,并警告当地的官员,谁有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的,一律族诛。在朱元璋大力倡导信访举报和对贪官严厉惩治下,明朝官场保持了开国百年的清正风气。
清从明制,对待信访举报虽没有朱元璋那么严厉,但也鼓励民众对官吏实行监督。顺治帝十年,专门下诏要求科道官“风闻言事”,揭发不法官吏特别是高官的贪污行为,明确提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实”,要求直言无隐,言必有据。康熙掌握朝政后,多次下令要广开言路,鼓励官吏民众特别是言官以风闻之事入告参劾。可惜从雍正后,举报的内容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实”的并不多见,这项制度成了官员们“互为告讦”的手段。尤其是到了清末,无论是官场还是民众无不谈“风闻言事”色变,这是异化信访举报的结果。
从上述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的每个封建王朝,都是很重视信访举报的,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的方面:一是都把信访举报当成维护皇权的手段,没有把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二是每个朝代开始及多数皇帝初掌朝政时都利用信访举报打击腐败,待政权稳固皇帝追求享受时,信访举报则成了绊脚石,虽没有取消信访举报,但也给信访举报设置了许多门槛和障碍;三是信访举报缺乏严格的制度保证,成了用时为我所用、碍事则弃之一边;四是常常被不法官吏所利用,造成了许多冤案。 ■
广东纪检监察网---中国古代信访举报简略 做好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绿色邮政”通道的公告 广东纪检监察网 广东纪检监察网---吉林扎实推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建设 广东纪检监察网---警惕官员“影子腐败” 广东纪检监察网---中共广东省纪委选调公务员启事 广东纪检监察网---中共广东省纪委《党风》杂志招聘启事 广东纪检监察网---加强国企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广东纪检监察网---查办买官卖官案件的实践与思考 广东纪检监察网——学习王瑛心得体会选登 广东纪检监察网---关于进一步加强回访教育工作的思考 广东纪检监察网---南雄市以孝促廉激发领导干部自律意识 广东纪检监察网---以信息技术促进信访工作的发展 广东纪检监察网---朱明国在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会议上强调 广东纪检监察网---把“六个一”紧紧抓在手上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广东纪检监察网---琢玉成器——广东省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大培训纪实 广东简略煲汤食谱大全(摘录) 广东简略煲汤食谱大全(摘录)2 广东纪检监察网---广东实施一年一巡视一年一评议一年一谈话制度 广东纪检监察网---广东对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提出“八要八反对”要求 中纪委监察部开通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 中纪委监察部开通纪检监察举报网站 查处的腐败案件46.2%来源于信访举报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