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context-based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1:55
摘要:通过分析学习动机的类型以及阐述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结合“六步三阶段”教学的理念,提出运用context-based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学习动机,外语学习动机,“六步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context-based教学模式
一、学习动机与外语学习
1. 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其类型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认知因素、人格与动力
因素,社会因素等。认知因素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大量的研究还表明非智力因素也对学习有重要影响,而动机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是最重要的,能否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学习。
对于学习动机的类型,心理学家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动机,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等等。其中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人的动机多种多样,对人的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是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要提高认知内驱力应该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的内驱力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中既有内部动机的成分,也有外部动机的成分。作为教师既要促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也要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使两者共同发生作用。
默里(H. A. Murray)等人提出的动机成就认为成就需要是一种“普遍的需要”麦克勒伦的研究发现,在解决问题时,成就动机高的人毅力强,而且总是倾向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与努力不够而不是归因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佳。当他们失败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
2. 外语学习动机与外语教学
最早研究语言学习动机的是兰伯特和加德纳(Lamber,W and Gardner)。他们把学习外语的
动机分为融入型和工具型两大类。加德纳和兰伯特用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前两个是融入性动机,后两个是工具性动机:
—     学法语使我在讲法语的群体中更容易获得好朋友
—     学语言让我开始像法国人一样思考和做事
—     每个人需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以获得社会的承认
—     我需要学外语为了完成学业
(Gardner and Lambert 1972:148)
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在目的语只与某一个语言社团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结合型学习者学习的更好,而在目的语已经成为国际语言的国家,则以工具型动机为优势。
加德纳还把学习动机分为目的、努力、愿望和态度。他认为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只是下工夫并不等于动机强烈。有强烈动机的人会朝着学习的目标而努力,但努力的不一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强制性的学习,如为取悦老师或父母而学习,强烈需要取得成就,来自外部的压力等,都可能促使一个人作出努力。但是这些压力并不能算是语言学习的强烈动机。一个人也许很想学习外语,有兴趣学,但是如果不把这些愿望、兴趣和动机付诸行动,力争达到学习的目的,他们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动机。只有当达到目的的愿望加上正确的态度与努力的行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算是有了真正的动机。外语教学中,学习成就既指语言结构知识,如词汇、语法、语音知识或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指交际能力和交际行为。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光有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懂得如何使用语言在显示生活中进行交际。加德纳把学生需要增进外语知识的愿望以及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英语水平的兴趣也包括在学习成就的范围内。
研究外语学习动机的还有赫奇(Tricia Hedge)和Ellis(1993)等。
赫奇(Tricia Hedge)认为, 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哪方面的动机可以被改变并着重于产生提高动机的经验(Perhaps the most useful perspective for the teacher to take is to consider what aspects of motivation can be changed and to focus on crea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which will enhance motivation)(Hedge, 2000)
Ellis(1993) 指出我们需要了解更多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更多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值得老师花时间的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动机。
到了九十年代,匈牙利学者Dörnyei, 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又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的三维构建模式,从语言层面、学习层面和学习情景层面三个维度来界定和测量外语学习动机。其中他对与学习情景相关的动机因素的界定,对于外语教学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他认为课程特定动机组件指的是与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及学习任务相关的动机因素。 包含了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内在兴趣、学生对学好该课程成功程度的期望值,以及学生对活动效果的满意程度。教师特定动机组件则与教师的行为、个性及教师风格相关,包括了学生取悦老师亲和动力(affiliative drive)、权威类型(独裁的还是民主的),及学生动机的社会化等;还有学习集体动机组件与学习者所在的学习小组的集体动力有关,也包括了目标定向、规范和奖励体系及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的、合作型的和个性型的)(武和平,2001)。
二、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及其成因
在一个普通初级中学的慢班,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只有4.6%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52%的学生希望学好英语的动机是希望通过初三升学考试,进入较高层次的学校读书。48% 的学生回答学英语的目的是现在英语吃香。在问到不喜欢学习英语的原因时,有高达65.1%的学生是因为学不会,学习上有困难。调查表明,本班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认知内驱力,造成初中学生英语水平低有以下原因:
1.在中国,英语是外语教学,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生活中基本上不需要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学生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可能促使一个人作出努力,但是这些压力并不能算是语言学习的强烈动机。
2.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以应试教育为主。为了保证学生通过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的考
试,很多常规教学还是以旧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我国长期流行的外语教学模式是:1. 组织上课。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对上课作好心理上的准备,集中注意,积极地进入学习情境;2. 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内容,为接受新知识作好准备;方式有听写单词或课前小测。3. 讲授新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一般细分为:warming-up, presentation,reading或listening等环节。4. 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新教材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一般是归纳语言现象,practice等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这种模式注重教师的对知识的教,把英语教学作为知识教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不够重视。
3. 另外,课堂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老师只顾赶进度,没有照顾到后进生。另一方面老师上课讲授的方法单一,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生身上,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学生一旦跟不上,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在外语学习中,动机是重要的情感因素。动机强烈是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外语学习一旦对所学语言或教这门语言的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对语言学习失去动力,导致学不好,而学不会又进一步削弱了学习动机,导致学习失败。这些失败的学生身陷“失败导致消极的态度,消极的态度又进一步导致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作为教师,摆脱不了升学考试的压力,把工作中心放在有希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身上,上课中忽略了后进生的实际水平,是使学生在恶性循环中不能脱身的“罪魁祸首”。
三、运用context-based教学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外语学习理论指出,语言学习更重要的是一种技能的习得。外语教学中,学习成就既指语言结构知识,如词汇、语法、语音知识或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指交际能力和交际行为。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光有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懂得如何使用语言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交际。加德纳把学生需要增进外语知识的愿望以及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英语水平的兴趣也包括在学习成就的范围内。
心理学家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和分类模型,提出了“六步三阶段教学”模式,六步指:1. 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 2. 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3. 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4.  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   5. 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  6. 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促进迁移。其中1---4步为第一阶段,为解决新知识的理解阶段;5 步是知识的巩固或转化阶段,6步是应用阶段。该模式指出,语言教学属于程序性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反应,提供应用情境,促进语言知识的迁移。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六步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原理,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在第一、二步中,教师通过设置真实的语言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当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Why not….”, “What about doing…”, 等表征询对方意见的用语时, 可以先设计下列情景:小明有一个外国朋友,他请小明给他介绍到广州旅游的景点,小明向他提出建议,应该用什么语言呢?学生以学过“Would you like to…”, 可以进行复习。同时,在把学生置身与真实语境、引出新的内容的同时,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任务,确定教学任务目标,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进行教学。教学应
该以学生原有的情况为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新的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的输入必须符合“i+1” 条件,即学生学习的新语言知识,要略高于已有语言水平,但必须以原有水平为基础,学生才能接受新的语言知识。如果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太难,学生学不懂,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即使在刚开始学习时动机并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成功学习后,学习动机会增强,更加自觉地进行学习。
3.  在语言知识的呈现、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揭示等教学阶段,始终要贯穿真实情境的设置,来进
行语言的输入。例如,很多学生在表达“开电视机”这样的意思时,会受母语影响,说成“open the TV”, 而不会用 “turn on”. 如果教师在教 “turn on” 时,设置这样的情境:当你回家时,你可以把什么东西“open”,   学生可以复习 “I can open the door”, “I can open the window”, “I can open the box”, 学生也许会说“open the TV”, 这是可以引入 “turn on”, 接着让学生思考,什么东西可以turn on, 例如 the lights, radio等,然后进行归纳,得出, “用开关、按纽打开的”是turn on.
4. 在知识巩固和运用阶段,一样可以用真实语境强化所学的语言知识。还以 “turn on” 为例, 教师在揭示了open 和turn on 的用法区别后,用这样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 “If you want to watch TV,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want to listen to some music/ cook some food, ….”  等,让学生用上所学会的英语句型和单词表达日常的需要。 当然,在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还可以引申到turn off, turn down /up 等相关词组。
运用语境进行教学,可以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会孤立地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 而不会开口讲英语,不会写文句通顺的文章。
5.  设置语境(context)要遵循的原则
在context-based模式教学当中,对于提高学生动机,教师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Julia M. Dobson(1974)说,教师的个性和期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假如教师能时刻记住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并关心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引起学生的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书目:
1.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    王初明编著:〈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    Alice Omaggio Hadley(美) 著: 〈在语境中教语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