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0:19:13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中学  黄   艳
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发动并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策略分析,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新情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重现学生经历过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材的知识是冷冰冰的死的东西,它只是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学生获得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对知识如何产生和形成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还不能理解和掌握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景、对现场、实地加以利用并稍加气氛渲染,变成贴近实际生活,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情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入手揭示课题。例如,在学习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场景。预先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始上课,由各小组成员组成的商铺、市人民医院、市消费者协会、市工商局、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市晚报报社等机构纷纷入场,此时商铺里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因为买卖问题正在发生纠纷并有扭打行为......。分析课题----假设:(1)你是当中的消费者或经营者,你该怎样做?(2)你是以上一个机构之一,你该怎样做?(3)反思本次活动并提出几点建议。面对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场景和课题,纯洁热情的同学们都希望展示自己的表演才智,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创设悬念,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情感,使学生人人想参加,个个都参与,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课。
二、自觉“失误”,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来,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纠正的建议,而教师“坚持错误”,学生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师生争论的过程既是学生纠正和论证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比如,学习如何正确对待货币时,我故意说“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一个人手里有了货币就可以买到一切东—西—。”坐在前排的一位男同学马上举手请求发言,我意示他站起来,他指出了老师的错误,而我很认真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经过几番“较量”,我终于心悦诚服地“认输并道歉”,同学们为我的勇气报予热烈的掌声。在以后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货币时,同学们很少在此出错,对政治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大大增强了,经常主动与老师探讨疑难问题。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好:“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法:不是把知识‘注入’学生的头脑,而是要让他们向我‘夺取’知识,经过跟我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才能掌握知识。”
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学生有“同感理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
创新是发现、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就失去生命和活力。事实上教师和学校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上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与知识,所以教师知道的不一定比学生多。比如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会有“种瓜得豆,种豆得瓜”等等奇思妙想,面对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同时以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热情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遇到确实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不能摆师道尊严,而应该事实求实地承认,自己还要在这方面继续进修与探究。这样做,让学生明白教师也是人而不是神,学海无涯,教师也有许多不明白的知识,学生也会因此感受到作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增强对教师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的理解和尊重。同样,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有缺点,有思考和改进的机会。平时对于学生因上课精力不集中而不能理解的教学内容并来问老师问题的(有时尽管很简单),也先回答他的问题,然后反问他上课时有没有认真听课,有没有听到老师讲过这个内容及问题,这样学生往往会感到内疚,不好意思,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一次更加认真听课。对于主观努力,但成绩仍然很差的学生,则不断鼓励,并尽量想办法帮助他找原因及对策,使教学充满人情味。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四、创造“上台”机会,让学生当“老师”,改变教学的组织和控制方式完全由教师调控转向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控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表现得兴趣浓厚。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说明,老师对他们的参与很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才智,使他们在学习的体验中乐而不倦。(1)课前上台演讲。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利用5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而演讲的形式、内容可多种多样:可以是他们在课余搜集到的时事知识、新闻,或与学习章节有关的小故事、趣闻;也可以让学生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也可以是用所学知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等等。虽然只有5分钟,  但一方面能使学生在课外刻苦钻研、搜集信息,培养他们收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积极为课前上台演讲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2)课中角色扮演。利用角色扮演有许多长处: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二是角色扮演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学习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唤起学生在学习上对知识技能的独立思考的向往。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建议并试行演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己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而不用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不受拘束地探索,他们才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分层次布置作业,轻易不打“不及格”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对基础薄弱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能给学习好的学生有一个发挥的空间,能吃饱吃好;作业的面批面改可以脱离大班教学的束缚,避免大班教学的弊病,让学生真正搞懂每个问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给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激发学生的潜智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精神。通过师生的经常接触有效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的感情,发挥了情感对学习的增力作用,学生由“爱老师”,“爱学科”到“爱科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刻苦学习的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使“人人要事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在做事,人人有成功。”
作业实行面批面改,考试试卷及时批改,给学生确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等。学生的作业、试卷难免出现多种错误,但是教师应当首先承担责任,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我们可以准备红、蓝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红笔画出教师喜欢的和认为成功的地方,批语:“这儿很好,应该这样,为你高兴”。而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教师看成是自己教学工作的失误,并把这些错误用蓝水笔记入自己的一个专用本子里,以便考虑怎样在今后的课上纠正这些错误。这一作法一改过去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完全归咎于学生,由学生负责,教师批作业就是为了“挑剔”学生的错误的传统做法,就连学习差的学生也感受到了“胜利的快乐”,而不认为“低人一等”,其实就是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做到不因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手段来评价学生,激励学生进步。由此形成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此外,给学生的作业打分,宜运用激励策略,采用多次评分的方法,让学生不断修正错误,直到得到满分。学生谁也不愿轻易放过纠正作业错误的机会,他们努力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总之,教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光明前途。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能让他们因连续得60分而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学习才能,以至自暴自弃。
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反思,在自我评价中增强学习动因
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师生共同拟订的思维步骤和评价标准自行评分。具体做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拟订学习某一课题的计划,明确掌握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严密注意追踪学习——认识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对照事先设计好的计划校正这些步骤;如发现偏差,就让教学进程暂时终止,及时加以辅导,待学生纠正错误后再让他们继续学习新知识。这样的做法与等到学习结果出来以后再给评价的做法完全不同,有人称之为“形成性评价”。它是把评价成份渗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即边教学边评价。这样做是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参与评价,他们可以诚实地反映出自己在完成特定学习计划时的努力程度,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更加投入,这不仅发展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也是他们在自我评价中增强学习的动因,变间接的学习动机为直接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教育大辞典(第5卷)·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杜殿坤主编:《原苏联教学论流派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