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是非常安全的保护罩--NLP与领导第244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44:05
作者:张修哲 |  文章出处:总裁学苑
  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称之)谈过“企业想营造永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也需要功效深广长远的‘戒律’。”之后,又继续追问我另一位笃信佛教多年的顾问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称之):“你能多谈谈‘戒律’吗?”

  林兄说:“不管是佛教的哪一个宗派,都是‘戒’、‘定’、‘慧’兼修,都将‘持戒’列为‘修行’的要项之一。不过,谈‘戒律’,还是必须介绍一下‘律宗’。”

  李兄问:“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宗派?”

  林兄说:“‘律宗’是唐朝道宣大师所创,他们着重于研习戒律、持戒和传戒。他们将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归纳为‘止持’和‘作持’两大类。”

  李兄说:“你怎么又提出新名词,什么‘止持’、‘作持’,我听不懂。”

  林兄说:“我马上就解释。所谓的‘止持’,就是不要做、不能做的,也就是相当于我们常听说的‘诸恶莫作’;所谓的‘作持’,就是要做的,也就是相当于‘众善奉行’。”

  我恍然大悟地说:“哦,佛教的修行,本来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难怪你会说‘持戒就是修行’。”

  林兄说:“如果,更深入一点来说,‘律宗’的教理还可分为‘戒法’、‘戒体’、‘戒行’和‘戒相’四个科目。我知道李兄又要说这些又是一堆专有名词,先不急,我会一一解释。”

  不等李兄答腔,林兄已接着说:“我先解释‘戒法’,所谓‘戒法’,就是佛陀制定的一条条‘戒律’,它可以让‘持戒’的人增进禅定、增长智慧,严持‘戒法’的话,还可以脱离生死轮回,得到解脱。”

  我问:“所谓的‘戒法’,和常听到的在家五戒、在家菩萨戒、八关斋戒,或者,比丘戒、比丘尼戒,是什么关系?”

  林兄说:“‘戒法’就是这些戒的内容,比如说,‘在家五戒’就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八关斋戒’的话,除了这五条之外,再加上不化妆插花、不唱歌跳舞、不坐卧高广大床这三条戒,总共八条;像比丘尼戒,就有三百四十八条。”

  李兄说:“听来,就是所谓的教条嘛,‘戒法’和一般的伦理道德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说:“我也有这个疑惑,有人说,五戒和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很相符,不杀生就是仁、不偷盗就是义、不邪淫就是礼、不妄语就是信、不饮酒就是智。还有人这么说,不杀生就是‘不侵犯’其它生命,不偷盗就是‘不侵犯’他人财产,不邪淫就是‘不侵犯’他人身体,不妄语就是‘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不饮酒就是‘不侵犯’自己的灵智,以免伤害别人,所以,五戒的精神就是‘不侵犯’,这样的精神很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伦理。”

  林兄说:“要了解佛教的‘戒律’,不能光看‘戒法’,还要兼顾‘戒体’、‘戒行’和‘戒相’。”

  李兄略露出不耐烦地说:“那你就快说嘛。”

  林兄说:“那我就介绍‘戒行’。‘戒行’就是‘戒法’的实践,也就是透过‘身(行为)、口(语言)、意(意念)’来实践‘戒法’。”

  林兄停了停之后,接着又说:“至于‘戒相’嘛,就是‘戒行’的展现,最具体的就是各种仪轨。”

  我和李兄都是外行,所以都答不上腔,林兄就继续说:“再来就是‘律宗’视为核心的‘戒体’,也是‘戒律’的根本精神。”

  我说:“我曾经听一位法师提到‘戒体’,他这么说,如果,我们犯戒,虽然心知肚明,但是却不肯悔改,一错再错,那就是失了‘戒体’,丧失了‘善根’。”

  林兄说:“‘戒体’,实在不是很容易说明,如果讲得通俗一点的话,就是当佛弟子‘受戒’时,由于对‘戒法’的充分了解,自心充分相信、接纳,进而融会贯通,因而产生由衷、自发性地信守‘戒法’,这就是‘戒体’。”

  我和李兄听得似懂非懂,都没能答上腔,最后,林兄提出这么一问:“虽然,有人认为‘戒律’是一种拘束,但是,对修行者而言,‘持戒’,不但是‘修行’,还是一个非常安全的保护罩,这一点,企业的‘律法’做得到吗?”

  我和李兄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摘自:总裁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