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大萧条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02:20

第三次大萧条离我们有多远?

时间:2010-07-05 10:19:14  来源:光明网  

在经历了金融海啸后,全球经济是否二次探底?全球经济到底会走向何处?这些问题,一直就是经济学家和各国领袖谈论的焦点话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则坚持其悲观的论点。在6月27日发表专栏文章中,他表达了对于一些国家过早展开财政紧缩政策的担忧,称决策失误可能会触发经济史上的第三次大萧条,并指出数百万失业人员将会为决策失误付出代价。(7月2日《南方日报》)

第三次大萧条将会降临,这是否是被称为大嘴的克鲁格曼又在大放厥词,人们将信将疑。不过,放眼全世界,尤其是上周末令人沮丧的多伦多G20峰会,就会明白克鲁格曼的一番苦心。现在,各国政府都沉迷于抗击通货膨胀,而通货紧缩才是真正威胁;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都号召财政紧缩,而真正问题却是开支不足。

也许看到这些,有的人可能会幸灾乐祸——“看,西方不行了,中国要腾飞了”。这种看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所有的主要经济体都处在二次探底,甚至处于所谓第三次大萧条边缘的时候,如果中国经济在不断恶化的外部环境下与之起舞,最后对谁都没有好处。

实际上,西方国家的糟糕的经济形势也波及甚至影响到中国。例如今年4月、5月中国的政策和金融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决策层出台了一系列楼市新政,其目的是要控制楼价暴涨,引发通货膨胀。然而,市场对此已有明显反应:股市近来一直萎靡不振,其表现在全球市场叨陪末座。6月29日至7月1日,中国股市更是累计下跌6%,与此同时全球股市也出现大跌。这在一定程度上已说明了世界经济的关联度。

更令人不安的是,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上周表示,修正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并将其两周前公布的中国4月领先经济指数从此前公布的增长1.7%大幅修改至增长0.3%。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每月针对中国经济前景发布“先行经济增长指标”。该机构称,经过四年的测试,该指标已证明可以预先反映中国经济周期的转折状况。

观察家指出,从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就不断的听到即将进入“经济大萧条”的警告。一开始是针对美国,许多经济学家都预测美国即将出现规模超过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很快这样的警告声就传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一旦美国真的出现经济衰退恐怕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中国尤其如此。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上是外向型经济,对于外贸出口的严重依赖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形式。由于中美彼此均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更是尤其紧密。因此,一旦真的美国经济出现萧条,那么我们感受到的将绝不仅仅是蝴蝶效应,而必然是多米诺骨牌的坍塌。

其次,当今的世界还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经济的复苏才能把世界带出泥潭。例如2008年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总量为6%,而美国为25%,相差19个百分点。世界的经济都靠美国人那占GDP高达90%的消费来拉动,而消费只占中国GDP的35%,甚至低于世界水平,正是由于美国消费的下降导致国内35%的产能过剩。

其三,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已增持将近9000亿美元的国债,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美国搞经济刺激计划就必须大量发债,因为美国政府没钱,甚至从技术上说是一个破产的政府,大量发债必然会导致美元贬值,那中国购买的国债实际上价值在缩水。只有美国经济复苏,美元继续坚挺,中国的外汇投资才不会受损失。

克鲁格曼第三次大萧条观点,不管是“苛刻”,还是别的什么,不管正确,或者是误判,其实我们都应该认真听取。那么,第三次大萧条离我们有多远?这显然是一个未知数,但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并非世外桃源。特别是经济第二次探底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把握好当前的经济变局中的关键环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一个道理:经济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违背规律者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就是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重要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