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网-清华大学研究生门户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37:18
一个“坐得住”的科研牛人——访计算机系学术助理李国良学长来源:计算机系  作者:陈凤娟  浏览次数:351  发布时间:2009-04-08  编辑:研通社

近日,计研一班团支部和计研五班党支部联合组织了典型宣传访谈系列活动之采访计算机系的学术助理——李国良学长。李国良学长近两年来在SIGMOD等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多篇(约15篇)论文,是计算机系钻研学术的杰出青年代表。李国良学长曾获得“学术新秀”等多项荣誉,自去年8月起担任计算机系的学术助理,今年7月毕业,毕业后准备留在清华任教。

这次采访围绕李国良学长的科研经历,着重交流“科研之道”“科研之术”“科研之外”三个方面的内容。李学长的话语不多,但言简意赅。

 

科研之道

      李国良学长近两年里在SIGMOD等数据库顶级会议上发表了15篇论文。李学长谦逊地说,这只是科研的一个阶段——在长期的积累之上的爆发期。而科研初期论文被拒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想要迎来后期的爆发,秘诀只在于“不停地尝试”,而功到自然成。

      说起自己的科研经验,李国良学长用了“坎坷”二字。从完全不知道自己该从何着手,到随着自己的兴趣做做看看,了解这个研究领域的顶级会议都在做些什么,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积累,才能看出这个领域的前景多大,突破点在哪,难度多大,有什么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期间换过几次研究方向,原先是做“磁带库”,后来做“XML”,后来又转到数据挖掘方向,最后他的博士论文的方向才定在了“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检索”上。每次转变是因为他看到原来的研究领域的上升空间小,要有突破性的进展难度很大。学长目前的方向是一个具有很强产业应用背景的领域,他说,“我现在想要的不是发paper,而是做出真正有用的东西。”

在一路坎坷地走来、慢慢地摸索自己的路的过程中,李国良学长很庆幸自己能够拥有这种自主性学习方式和条件。导师对他没有太多的约束或强制性的要求,因而能够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探索的过程,充分挖掘自己的学术能力。“这是一种比较自然的成长过程”,他评价说。

科研之术

 对如何打造一篇高质量论文,李国良学长从自身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尤其是编程、英语、数学等基本功方面。一篇论文的诞生至少包含三个阶段——酝酿Idea,实验验证,撰写成文。Idea的酝酿要建立在前期的积累之上,最难的部分。记得多和人交流沟通,即使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也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实验和表述,在一开始时也是拦路虎;但不断的练习之后,做到后来,它们就不是主要问题了。

随后,李国良学长给我们提供了打造论文时间表:Idea的时间不定,有时候半个月就有个好想法,有时候几个月才有个成熟的想法;实验一般一个星期就差不多了,所以编程是基本技能,一定要扎实;写论文,一开始的时候花了一个月写成8页纸的论文,可能满篇Chinglish,现在一周就能完成12页蛮漂亮的论文了。英语是练出来的硬功夫,一篇好的英语论文需让审稿人乐读,正式词汇、语法、遣词造句都必须到达一定水平。论文中的数学只是基础性的工具,一篇论文的好坏和你用的数学公式有多复杂没什么必然联系。有时候,Idea越简单越实用,表述越简单越明了。Simple works。 

科研之外

一个科研牛人之外,李国良学长喜欢打打篮球,看NBA,而最喜欢的还是象棋、扑克等棋牌类的休闲活动。一旁的另一位学长提供佐证,“国良是一个很懂得生活的人啊。仅说一个,他对化妆品都深有研究,从他出差时带回的东西就知道了。”当问及“你会形容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李国良学长不假思索的用了三个字“坐得住”。确实不需要太多的解释,细想搞科研绝对需要沉下心,坐得住,需要克制自己。“坐得住”三字背后是坚强的意志品质。 

这次采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1个小时,我们谈了很多科研之道,也聊了不少实验室的趣事,还有关于就业和职业规划的话题。李国良学长的经验和看法让大家在这次的交流中获益匪浅。亲切、朴实、平和,一个坐得住的人——记清华计算机系的李国良学长。(编辑 孙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