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动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2:11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动心”

——记上海交大附中劳动技术高级教师朱乔荣

2010年6月12日   08:科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爱铭

  本报记者  李爱铭

    上海交大附中代表队刚刚在国际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上夺得一枚金牌,担任教练的是学校劳技老师朱乔荣。

    高中劳技课堪称“冷门”,而在交大附中,这一“冷门”课却成为含金量颇高、风靡全校的人气课,朱老师的名气也仅次于校长。个中原因,除了学校的大力扶持,还在于朱乔荣对劳技课与众不同的理解:劳技课是综合了动手、动脑,最终让学生动心的科技课程,目标直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动手,半年做一把小锤子

    “我本来以为,会有好心的同学把小锤子送给我做纪念,但最后一个也没有,他们都把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小锤子视若珍宝,甚至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

    作为一名劳技老师,朱乔荣提起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得意。更让他得意的,是学生们对劳技课的认同和投入。

    用不锈钢块加工一把光亮的小锤子,是他为交大附中高一年级布置的劳技作业。对此不少家长和学生曾提出异议:“现代社会已是信息时代,做锤子这种车床加工的体力活,还有必要学吗?”

    面对质疑,朱老师不声不响,自己一个人跑建材市场,买机械零件、游标卡尺、图纸。材料准备齐全,学生人手一份,第一学期先从画机械图学起,下学期再开始动手。

    设计制图、手工锯块、加工圆弧、打磨抛光……这些连家务都很少动手的孩子,从当初“被逼”动手,到最后欲罢不能,跟一把小锤子较上了劲。有的女生边锯边哭、边哭还不肯停手:“谁说我完不成!”

    连续劳作数月,这把承载着汗水、辛劳、创造和成就感的小锤子,成为不少学生高中时代的最好纪念品。学生们都说“收获很大”:过去只会纸上谈兵,而现在已经能动手初步操作,机械图会看、会画,以后大学的建筑工程、机械原理等课程,就不再那么难了;做小锤子的过程,在坚硬的不锈钢上不断地锉、磨,磨出了耐心和毅力。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不少学生用从劳技课学到的手工技术,将花样百出的创意一一落实,大显身手。

    一把小锤子做完,再问:劳技课还有必要吗?学生们笑答:“劳技教室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动脑,机器人如何爬陡坡

    组装一个乐高机器人,并让它自主爬坡。

    朱乔荣的劳技课上,学生要综合运用课本上学来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这些更擅长“纸上谈兵”的孩子来说,难度不小。

    “据说,当今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能爬上60度的陡坡,你的机器人能爬多高?”朱老师的任务,激起了不少学生研究的“斗志”。高二(8)班的劳技课安排在午饭前最后一节,有几次,中午11点55分,朱老师宣布下课,所有的人仍在埋头苦干,没人睬他;等他吃好饭回来,学生们还在做,浑然未觉。要让机器人爬得上更陡的坡度,学生们忙着从信息技术课上吸收编程知识;从物理课的斜坡原理中寻找依据,了解齿轮组合原理,调整上坡角度和速度……

    课内外知识贯通,多学科交叉综合,创新火花频现。朱老师带教的机器人和头脑奥林匹克社团,在各种比赛上屡屡夺冠。不少人也凭借历练出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晋级”国内外名校。

    动手动脑,朱乔荣“身先士卒”。“要感谢大学时代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背景。”朱乔荣交大附中毕业后考进南航,四年的工科学习,让他“文”有知识储备,“武”有动手技能,还有一股钻研的激情,这些都凝结成了劳技教学的“含金量”。

动心,让学生一生受益

    每年,在学校的体育馆内,都会上演一场科技嘉年华:鸡蛋从二楼高空扔下,如何飞得最远,而且不摔碎?

    解决方案各有千秋:做一个飞行器,把鸡蛋绑在上面缓缓降落;模仿胎儿安全的羊水环境,将鸡蛋固定后放入带水的塑料袋中扔下;牵一根绳子做成滑道将鸡蛋放下;把鸡蛋放进巨大的长毛绒玩具中扔下……五花八门,各显其能。

    鸡蛋问题是交大附中科技拓展课程中的入门级活动。其他活动也妙趣横生:“如何找一种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学生自带西红柿、草莓、芒果,塞满了实验室的冰箱。“用物理分离方法还是化学反应来验证?”学生有说有笑,边吃边做。社会调查的话题也紧贴实际,男孩危机、自主招生等,学生们都做得有滋有味。

    这些都是朱乔荣的策划,而他的底气,来自于校长徐向东的支持和学校一贯倡导的创新教育方向。“学校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可以让我放手策划、规划课程、整合师资。”作为全校“科技总辅导员”,朱老师把科技类拓展课程设计成了学生人人能“玩”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中“动心”。

    为了让学生玩出名堂,朱老师设计了 “晋阶”:高一学生参加小论文、小实验和小调查,高二再自主选定小课题“多半就靠谱了”。

    玩,让学生逐渐投入。创新拓展课每周只有一课时,不过为了把课题做好,很多学生还额外搭上大量的课外时间。“这正是我希望的,用创新活动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投入,印象也就越深刻、影响也越大。”

    “现在中学的学习绝大多数是机械操练、填写标准答案,而毕业后,学生要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学会动手、学会思考、享受乐趣,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朱老师的劳技课,谋划的是孩子们充满创造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