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股市发展趋势微博研讨会”纪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9:25
“中国经济与股市发展趋势微博研讨会”纪要(2010-05-23 21:50:06)转载 标签:

低成本

高效率

广参与

深交流

最环保

    5月23日下午2—6时,“中国经济与股市发展趋势微博研讨会”在我的微博上召开。这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微博研讨会,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1.5万多名网民都亲身经历、亲自见证并直接参与了这个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再平、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参加了会议并与网友进行了交流,新浪财经给与了全程关注与大力支持。由于讨论热烈,会议比原定时间延长了一个多小时。网友们提交给会议的文章有600多篇,会议从中选择了150篇推荐给网友进行讨论,现场发言的网友有800多人。这是一次低成本、高效率、广参与、深交流、最环保的会议。网友们围绕中国经济与股市发展趋势这个重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值得深思也值得借鉴的观点和主张。

    “中国经济与股市发展趋势微博研讨会”是在十分重要也十分特殊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之所以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会议利用了微博这种最为便捷、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的现代交流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会议召开的时机也极为复杂、极为微妙与极为敏感。2008年年底以来,全世界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也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刚刚从这个危机中走出来,就又爆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到底会怎样演绎并且会给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冲击,都需要进行严肃的分析与认真的探讨。在去年年底,出于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普遍看好,国内主要金融机构都普遍对今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做出了比较乐观的估计,大部分机构都看好今年的一季度行情并普遍看高到4000点以上。然而,今年以来的市场走势却与大多数机构的预测相反,股市不但没有向上发展却反而向下突破,一路跌穿了去年以来股市运行的许多重要关口,最大跌幅达到825点和24.95%,已经达到了国际公认的熊市标准。5月21日,在欧美股市出现暴跌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却反而大幅低开下行然后高走,反弹幅度超过100多点,今年以来一直饱受政策打压的地产股再次成为整个市场的领涨板块,这又引发了市场与社会对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会不会有变的多重疑虑和忧虑。正是在这样的三重背景下,“中国经济与股市发展微博研讨会”的召开就得到了市场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大批忧国、忧民、忧市的网民和股民都十分踊跃地参加了会议,并且集中研究和深入探讨了与中国经济、中国股市发展趋势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样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是当前中国所有重大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会议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今明两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究竟会怎样走?在讨论中,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整体健康有序,中国经济今年保8的任务会顺利完成,深层次的矛盾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并已着手解决,因此中国经济并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特别明显的重大问题。另一种看法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阻碍,有些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但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如果处理得当,就能够化危机为转机,使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中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与改革“瓶颈”,恰恰是中国经济发展过快造成的。13亿人口的大市场就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把农村这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盘活了,中国经济就还会重新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还有一种看法是,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已经逐渐显露,产能过剩、结构扭曲、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都比08年更加严重并深度恶化,中国经济在未来两年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中国经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参加会议的专家和网友对中国经济的“病症”进行了诊断,并且开出了相应的药方。第一种诊断是,中国经济延续既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已经太久了,而在这其中,“政绩GDP”是问题主因。不改变用行政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既有模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走到头了。第二种诊断是,中国经济就像一个高速列车,已经在快车道上奔驰了30多年,这辆快车的许多零部件都已严重受损,需要停下来进行大修了。如果不及时进行修理,那么这列快车就会随时有颠覆的危险。第三种诊断是,中国经济的最主要问题,是国际竞争力正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势。作为世界工场的中国在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中国的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与主要产业都没有取得相应的突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能够称雄世界的品牌;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甚至没有萌芽,人才缺失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第四种诊断是,我们总是习惯于用浅层次手段(例如大规模释放流动性)来解决深层次矛盾(如产能过剩、结构扭曲、国际竞争力下降等进而导致经济增长能力与动力不足),并且把浅层次成就(例如保8成功)论证为深层次成功,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重大误判和误导。缺乏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失误的发现机制和错误的矫正机制,是中国经济弊端丛生的主因。第五种诊断是,中国经济中的最大问题是体制与机制的扭曲与变形。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国有垄断加行政控制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使得现代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体制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3.有效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中国政府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题,这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但对于这样的目标能不能完成,与会者存在着明显分歧。乐观的预期是,政府已经预见到了产能过剩与结构性矛盾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危害,并且正在着手用铁腕压缩过剩产能,这既是一个重大的政策信号,也是发展方式的重大转折,应当给予充分重视与肯定。悲观的预期是,经济结构从来都不是行政手段所能够调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只能解决总量问题而不能解决结构问题,结构问题只能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来解决。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展中调整,一种是危机中调整。中国经济是市场结构与市场机制都发育得很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因此不可能走发展型调整的道路;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调整结构的重大机遇并且已经出现了调整的苗头,但由于决策与判断失误,使中国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利用危机来调结构的机会,从而导致结构性矛盾更加深重。

    4.中国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发展模式、发展方式与发展机制的全面转型期,虽然这种转型会在一定程度上付出发展的代价,但不转型就很难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与有效的资源供给能力。在讨论中,与会各方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与道路。一种意见是从体制与机制的角度来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原有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弦易辙;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了,必须面对长期的中速甚至低速增长期;中国改革僵持与“滞后”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了,必须下决心在深层次与宽领域进行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全面而又深刻的重大变革。另一种意见是从战略与战术的角度来认识,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必须走下去,否则经济发展就很难有出路。首先应该制定大的战略规划,然后在战术上需要以资本为纽带整合相关的同类企业以做大做强。也就是说,在战略上要有规划,在战术上要靠市场。还有一种意见是从发展的动力上来把握,认为内需不足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困扰。在过去的长时期中,我们拉动经济主要靠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但现在这两驾马车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泥潭。没有科技进步与产业换代的投资拉动就必然是重复建设与结构扭曲,而出口增长又受到成本优势逐步丧失的阻隔,再加上美国与欧洲都先后发生了大的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中国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都必然以扩大出口为导向来拉动经济,这一方面会减少从中国的进口,另一方面又会千方百计增加对中国的出口,这就使得拉动中国经济的另一驾马车也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快马扬鞭,因此,建立内需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再有一种意见是从所有制歧视的角度来观察,认为国家大部分资源都由国有大企业垄断,既阻碍竞争又妨碍效率。垄断行业与企业不但垄断了资源的经营权,而且还垄断了产品的定价权;垄断行业的不断涨价,必然引发其他行业的成本增加,在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大家只能跟着涨价。因此,只有先打破垄断,才能再来谈市场。这些年来我们总是在货币政策的紧与松上做文章,其实中国货币政策的关键不仅是紧与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向谁紧向谁松的问题。无论是紧还是松,国有垄断企业都能获得充足的贷款,而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却都很难获得资金。特别是服务业,大多数都既是民营企业又是中小企业,因此都很难获得信贷支持,这也是中国产业结构难以调整的原因之一。从深层次来看中国经济中的问题,那就是:国有企业不仅垄断了稀缺资源与产品价格,而且也垄断了国家金融,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第二个问题,怎样看待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后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今年以来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变量与变数,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和演绎不仅会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进而会影响股市的运行方向与发展趋势。因此,无论是在会前还是会中,主权债务危机都是网友与股民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会议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深入的讨论。

    1.主权债务危机会不会发展成为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由于这个问题事关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全局,因此一直是网友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讨论中主要提出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欧元区不会解体,主权债务危机也不会引发第二次全球金融危机。如果欧元区解体了,那么欧盟就垮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就逆转了。现在这个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是因为还没有把欧元区国家逼上绝路,一旦逼上了绝路,办法就会随之产生,比如在三年内冻结欧元区国家间的所有主权债务。第二种观点是,欧元区很可能在这次主权债务危机中解体,全球经济也面临二次探底的可能性。16个国家组成的松散货币联盟本身就有重大弊端,而欧元的制度设计本身也存在着短期难以弥补的重大制度漏洞。过去欧元之所以走强,是因为这些漏洞没有暴露出来;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漏洞尽显无遗,并成为国际投机资金的主要攻击对象。从目前的情况看,欧元与欧元区甚至欧盟的前景都不容乐观。第三种观点是,主权债务危机的最大危险是久拖不决。或者崩盘,或者解决,两者必居其一。崩盘虽然对整个世界都不利,但重建过程能马上展开;解决了对全世界都有利,世界经济的最不稳定因素就会因此而消失。但如果久拖不决,将可能拖垮世界经济。危机解决得越慢,预期就越难改变,全球金融市场就将处于长期的动荡之中。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c228c0100j4f6.html) - “中国经济与股市发展趋势微博研讨会”纪要_韩志国_新浪博客

    2.欧元与欧元区如果解体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种看法是,欧元崩溃将使欧洲倒退10年。如果欧元在主权债务危机中崩溃进而导致欧元区解体,那么整个欧洲都将面临灾难。货币体系的重建、经济衰退的结束与国家关系的重整都将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即使像德国与法国这样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也会被其他国家拖累而在长时期中陷入困境。另一种看法是,欧元区如果解体,受损的将不仅是欧洲,整个世界都将面临灾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会有任何一方会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崩溃中获得好处。虽然欧盟的崩溃会改变全球的地缘政治,并使某些国家从政治上获得利益,但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与世界经济创伤的医治都将使世界经济版图重新划分,这将是一个漫长与痛苦的艰难过程。

    3.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会不会改变中国救市政策的退出进程?由于去年以来中国所实行的大规模救市政策的负面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在中国经济保8的任务完成并恢复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以后,市场与学界要求尽快退出救市政策以便着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呼声就日益提高,宏观经济政策也面临着举棋不定的两难选择。在讨论中,政府救市政策的何时退出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与焦点,并且形成了三种有着明显差别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救市政策应该尽快退出,否则将会使中国经济本身就严重存在的内在矛盾更加激化,产能过剩与结构扭曲问题都将更难解决,这就会在长时期中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更为严重的是,救市政策退出过慢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还极易引发明显的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长遇到严重挑战的情况下,“滞胀”就无可避免地会由可能转为现实。第二种意见是,救市政策的退出是必然的,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前景还看不清楚、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仍然很大、经济发展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就贸然退出,就会大大挤缩中国经济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空间,甚至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与保8目标难以实现。第三种意见是,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多重风险,货币政策与救市政策也变数陡增。救市政策退出的步伐很可能放慢;货币政策由宽松向稳健甚至从紧转变的步伐也可能放缓;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都可能推迟,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也很可能会相应提高。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好处,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都会更加负面,其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长期负面作用也不能低估。

    4.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会不会改变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在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并不断深化以后,市场与社会关于政府能不能继续实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猜测很多也疑虑重重。由于去年保8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房地产市场,北京去年GDP增幅中的60%来自于房地产市场,而最近中国股市的两次大幅反弹也都由房地产板块领涨,这就使这些猜测和疑虑进一步加重。在讨论中,大家对高房价与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给与了格外关注,并且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必须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一种观点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绝不能半途而废,无论遇到何种情况,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都必须坚持,而且方向需要调整,力度需要加大。必须看到,高房价正在吞噬30年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成果,一对夫妻不吃不喝,30年的工资在北京也买不起50平米的住房;高房价已经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重大阻隔,仅仅是高房价一项就使得绝大多数农民都很难进城;高房价正在扼杀一代人的创造性、创新能力与创新取向,一个连住的问题都不能解决的社会就不可能让人们有创新的激情与动力;高房价正在极大地削弱中国社会的消费能力,储蓄买房已经成了大多数城市家庭的第一需要,需求拉动型经济就更难形成;高房价大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成本与运营成本,房租的价格也随着高房价而水涨船高;高房价正在成为社会两极分化的又一个重要诱因,使得缩小社会分配差距的目标更难实现。今年以来,我们开始大规模地推出区域振兴规划,但区域振兴规划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催生房地产泡沫,每一个区域振兴规划的推出都会带来该区域房价的一轮暴涨。如果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为了保经济增长而放弃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甚至再次把房地产市场作为保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那就会引发房屋价格的更进一步上涨甚至暴涨,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更深的矛盾与更大的危险之中。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在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之前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是完全可能的。放松的方式是不一定公开宣布,只要政府不出台进一步打压房价的政策和措施,或者在很长时间内不再公开宣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那实际上就是在悄悄放弃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新一轮的房价暴涨也就会随时到来。还有一种看法是,房地产调控政策需要坚持,但不能一步到位。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预期,市场预期的改变也一定会带来资产价格的变化。如果全社会都认为楼市会崩盘,那它就一定会崩盘;而如果房地产市场真的崩盘了,那么受损的就不仅是房地产商,整个社会也都将承受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个问题,怎样把握中国股市的运行状况及其发展前景?今年以来的股市走势,远远出乎市场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料。随着市场下行空间的不断打开,市场与投资者也都陷入了空前的迷惘之中。在讨论中,网友、股民与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股市的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且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对中国股市运行现状的基本判断。在今年年初,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今年的中国股市仍然处于牛市之中,股市再创新高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最乐观的机构甚至把今年的股市高点估计为6000点。但在经历了长达5个多月的大幅下跌以后,75%的投资者都发生亏损甚至亏损严重,大多数投资者的看法都陆续转为悲观,股市的低点也随着大盘重心的不断下移而越看越低。在讨论中,网友们从不同的侧面发表了对中国股市所处性质的看法,主要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是熊市论。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政策指向的不确定与成长空间的不确定,中国股市的上涨趋势已经正式终结,即使今年股指的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800多点,其下跌空间仍然可能大于上涨空间。股市不是牛市调整而是熊市中继,市场已经进入一轮长期大熊市。长期大熊市的主要标志有三个:一是,股市下跌周期长,可能会一直延续至明年;二是,股指下跌空间大,没有政策底就很难见到市场底,即使见到了政策底也不一定就能形成市场底;三是,下跌过程会出现板块轮动,强势股大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补跌过程。虽然在农行上市前市场还会有一番争夺与反复,但股市下行的总体趋势已经确立并且已经很难改变。由于外围市场依然偏弱,国内的政策面依然不明朗,货币紧缩的心理预期未能消除,因此大盘依然会延续前期的下降通道,反弹空间将非常有限。一旦外围市场继续走弱,或者国内出现新的利空压力,那么大盘就还会再创新低。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应该盲目抄底,或者盲目认为大盘已经见底,即使激进的投资者也要进一步观察国内外经济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第二种意见是牛市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中国经济全面向好的大背景下,把股市的暂时下跌归结为熊市是不客观的。虽然市场的下跌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下半年见到3000点甚至更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尤其是在市场已经跌到了这样的点位以后,就更不应该盲目看空。第三种意见是筑底论。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2500点就是今年股市的大底,市场在上周五跌破2500点后大幅反弹100多点,就是市场已经见底的信号。大盘股的估值已经接近历史低位,沪市的动态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接近历史最低水平;深市的市盈率虽然有48倍左右,但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与成长空间支持其股价维持较高的估值水平。沪市的市净率为2倍,深市为4.8倍,对于一个全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估值水平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对中国股市迭创新低的原因分析。由于中国股市的这一轮暴跌在时间点上与股指期货的推出正好吻合,因而在最近一个时期,把股市大跌的原因归结于股指期货的看法开始在市场中蔓延。在讨论中,网友们也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发表了看法。一种看法是,股指期货实行的是T+O制度,而股票市场实行的是T+1制度,T+O制度吸引了大量的场外游资与原来权证市场上的投机资金进场做空,而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个人在股指期货上做空、所在机构在股票市场上尤其是对蓝筹股砸盘的办法来为个人谋取私利,这样,两个市场间的默契配合就很可能是导致股市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种看法是,把股市下跌的原因归结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不客观的。无论是游资还是原来权证市场上的投机资金,都不可能完全步调一致地单向做空,在去年年底整个市场对今年的股市趋势普遍看好的大背景下就更是如此。股指期货的T+O制度,并不仅仅适用于空方,而且也适用于多方,多空双方是在同一的机制与同一的起点上来进行运作的。股票市场的融券成本要大大高于融资成本,而买股票可以不交印花税,卖股票则要交印花税,因此,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股指期货市场,制度设计都没有任何对空方有利之处,股市大跌还是经济与股市的内在趋势使然。由于股市在运行中迭创新低,股票市场上的多杀多与多翻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些杀跌盘反过来又成了股指期货中空方的最大帮手,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股票市场下跌的主要推动力量。

    3.中国股市走出困境的方式与途径。由于股市连续大跌,导致投资者伤痕累累,市场预期也随之在不断发生重大改变。虽然看多市场的还大有人在,虽然市场对股市的继续下跌空间也存在重大分歧,但要求政府救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围绕着这个问题,会议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在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要不要救市?有人认为,保证市场的稳定与顺畅是政府的责任,在重大危机爆发时,政府不但要救市,而且还要大力度地救市,就像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那样,从而在稳定虚拟经济的基础上稳定实体经济。有人认为,去年的政府救市导致市场运行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其后遗症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这些负面影响可能用五年的时间都难以消除,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是如此,今年的股市下跌实际上就是市场与投资者在为去年的决策失误买单。如果今年政府还继续救市,那么中国股市就将在政策市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股市本身所应该具有的资源配置功能就将彻底丧失,市场就会成为被利用的单纯的“圈钱”场所,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在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不断积累并日益爆发的大背景下,即使政府出手救市,也不过是救市于一时而不能救市于长远,这就会把更多的投资者套牢在市场上,其结果就必然是一错再错,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是,政府究竟应该怎样救市?在这方面,与会网友的普遍意见是把政策救市改为制度救市。而在制度救市上,最重要的举措有三条:一是把股票市场的T+1交易改为T+O交易,让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有一个公平投资的制度基础。二是降低股指期货的进入门坎,给中小投资者一个规避风险的制度环境,从而更好地体现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原则,把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一市场监管宗旨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并实施强制性的现金分红制度并限制送股与转增股行为,特别是要限制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利用送股与转赠配合庄家操纵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以逐步树立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有效遏制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鉴于微博研讨会有效利用了互联网这种现代交流方式,能够比较好地满足网民与股民的交流需求,因此根据大多数网友的建议,会议决定推出常态性的“法定交流日”活动,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晚上8—10点我都将到微博上与网友直接交流。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微博论坛”也正式宣告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微博论坛”以发现人才、发现观点、发现趋势为宗旨,每年定期举行4次,分别为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论坛,时间分别为1月、4月、7月、10月第一个星期日的下午2—5点。论坛将根据当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课题与难题组织研讨,从而使微博这种现代交流工具能够得到最充分和最有效的利用,并且使论坛步入常规化、正规化与制度化的轨道。

 

 

我的新浪微博已经开通。网址: http://t.sina.com.cn/1291592332  ,欢迎各位网友和股民朋友光临。微博开通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中国经济与股市发展趋势微博研讨会”已于5月23日下午2-6点召开,1.5万多名网友参加了会议,800多名网友在会上作了发言,由于讨论热烈,会议比原定时间延长了一个多小时,会议成果已于当晚在我的新浪博客上发表。从现在起,我的新浪博客将一周左右更新一次,微博将至少每天更新2-10次。我的微博还将举办“法定交流日”活动,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晚上8-10点我都将在微博上与网民直接交流。第一个“法定交流日”的时间定在今年6月。“中国资本市场微博论坛”也已经正式成立,论坛每年举办四次,分别为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论坛,并且于1月、4月、7月、10月第一个星期日的下午2-5点在我的微博上举行。论坛将根据当时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的重大主题、课题与难题确定讨论主题,并将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参与讨论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