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湖南省总工会“无可奉告”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5:15
为湖南省总工会“无可奉告”辩
新华网湖南频道长沙4月29日电(记者黄兴华、苏海萍)“五一”劳动节前夕,新华社记者就劳动者和历届劳动模范当前生存状况问题两次联系采访湖南省总工会。没想到,本属于总工会正常工作范畴的采访内容,却被个别工作人员回绝。
28日,记者来到湖南省总工会宣教部部长黄新民办公室。“近年湖南省劳动者和劳动模范生存状况如何?”记者提问。“近几年我们没作这方面的调查。”这位宣教部长直截了当地回答。他说,“这不属于我们调查范围,我们也没有调查任务。要了解你们自己到下面采访” 。
因此,新华网以《湖南省总工会:劳动者生存状况“无可奉告”?!》为题做了报道,并被人民网等权威的官方网站转载。这样的消息是很令人气愤的。
但是,本文却觉得湖南省总工会有些“冤枉”。别说是湖南省总工会,记者就是去采访全国总工会,全总的工作人员说得清楚吗?我相信,各级工会都不是吃干饭的,对于劳动者的生存状况,他们绝对不会一无所知。问题是,时值“五一”劳动节,这些“生存状况”的细节,能够由媒体披露吗?出了问题谁负责?
新闻是要讲时效性的。有时候,要配合当前的形势,这是规矩。“五一”到了,《只有1%的人愿当工人是假消息》,【特别策划】《中国劳动节走过87年 咱们工人更有力量了》,等等,都是对景的消息,与劳动节的气氛是吻合的。如果要讲别的,那可得慎着点。
比如在湖南,记者就了解到自4月16日起,湖南省总工会等部门就启动了“工人阶级宣传月”活动,要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悬挂拟定的标语横幅,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爱护劳模的舆论氛围。记者采访的当天,正值湖南省总工会召开表彰劳动模范等内容的会议。这都是惯例。
可是几位新华社记者偏要采访“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有些哪壶不开偏要提哪壶的味道。人家说“无可奉告”已经算客气的了。你还想怎的?
也许,记者想的是,时值“五一”前夕,能够采访到“劳动者生活幸福,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团圆美满,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也不受欺负,想当工人、想当农民的人,比想当政府公务员的人还要多,都挤破头了,…… ” 这样的“生活状态”,回去也能写篇大文章,好好驳一驳“只有1%的人想当工人”这类假新闻。可惜,让记者失望了。
如果记者是抱着这种想法和任务去采访,说明他们天真,不切实际。如果,记者是想为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呼吁,为劳动模范的生存状态呼吁,那是他们糊涂。因为愿望虽然良好,时机却选择错了。“五一”期间,不宜做这类事情。这种报道是不受欢迎的。
在此之前,也有媒体报道过部分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比如上钢十厂的退休老工人周兰花说:“上世纪80年代我们凭会员证进工人文化宫,全部免费!工业展览、文艺演出……里面样样有,现在可今非昔比了。”她还说:“以前,说自己是上钢十厂的,很吃香。现在,工人是‘穷’的代名词,谁还愿意做呢?许多老厂都停产了,市区内的工厂也不多了。”
这算是“温柔”的了。正是劳动节期间,不想说得过于悲痛。点到为止吧。
接下来再为湖南省总工会以及所有的工会辩两句:对于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工会有发言权吗?好象有。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就提出:作为工会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各级工会担负维护、建设等四大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一个省级工会难道不需要了解劳动者和劳动模范的生存状况吗?
可是,在决定企业产权转让,决定企业职工下岗失业时,地方工会有一票吗?如果没有这一票,所谓的发言权又有什么意义?即使省级工会对企业职工的生存状态有所了解,又有多大作为?
本来,企业职工对各级工会是充满希望的。现在看来,指望不上他们了。工会已经担当不起劳动者“娘家”的重任了。可是,劳动者又到哪里去再找一个“娘家”?只能从长计议,等黄金周过完了再说吧。现在人家都忙着呢。
参考新闻链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5690575.html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206/68346/568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