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植物史3(五谷、蔬菜、水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9:51
  餐桌上的植物史3(五谷、蔬菜、水果)

  
  【蔬菜系列:茼蒿、芹菜、菠菜、冬瓜、苦瓜、豇豆、菰……】
  ----------------------------------------------------------------
  茼蒿:“三月三,茼蒿下米汤。”这是一句民间的谚语。它缘由茼蒿耐寒性强,上市早。在过去是一种早令蔬菜。可惜茼蒿有一些药味(特殊的香气)和香菜(芫荽)结局一样受到有些人的反感。但也有喜欢这种气味,因人而异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去喜欢。茼蒿最早还是用于药材。唐代孙思邈(中国医圣)在《千金•食治》最早记述了茼蒿的名字(不过唐官修《本草》作同蒿)。它的叶子象菊花,且有菊之清香。所以又有个叫法“菊花菜”(它和菊花有近亲关系)。说道茼蒿我想到一个故事,宋徽宗的时候有四个有名的奸臣分别是——
  童贯:大宦官,曾经是中央司令员二十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军职最高的宦官。他的当政大大损害北宋的军事能力,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蔡京:大奸臣,宋徽宗的宰相。极其能巴结皇上,是一条绝对的好狗。皇上爱奇山异水。他就大兴花石纲,花石纲顾名思义指的奇花怪石,花石纲害的多少人家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不过蔡京颇有艺术修养,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不俗的表现,他的书法是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高俅:这个大家熟悉,因为大家看过水浒,开篇人物就是他。他原来叫高毬,后来那个“毬”改成“俅”。大概他觉得加毛了和野人差不多,改成单立人,也就成了人了。他靠踢球赢得未来皇上青昧,后来被入选国家队主力。平步青云当了高级军事将领。可惜把军队当成自己奴仆,为自己修房,盖花园。使得京城里兵士训练荒废。后来几十万禁军见到金兵如鸟笼散,一溃千里。这和高俅的作为有很大关系。
  何执中:宋徽宗的宰相之一,也是一条好狗。
  当时东京汴梁(开封)民间流传着一个童谣是“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穜蒿就是现在茼蒿,杀茼蒿就是杀童贯这条阉狗。割菜就是割了蔡京的脑袋。吃了羔儿就是吃了高俅这家伙。荷叶就是指的何执中。人们对这四个痛恨之情在这篇童谣里得到尽情的表现。这里提到茼蒿,说明北宋时期已经把茼蒿当作了蔬菜之一。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回到故乡山阴(浙江绍兴)时候写了一首诗《初归杂咏》,诗中这样写到“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意思是只有在收割茼蒿的时候,,自己才感到逃离人世的烦恼。这是极端愤怒产生的遁世思绪。空有一番爱国抱负,却得不到施展。临死前他写到:”此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进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充分体现他的爱国之心。陆游也提到了茼蒿,而且种的很多五亩。
  茼蒿作菜,古往今来对它的评价都挺高。元代王祯的《农书》指出茼蒿:“可为常食”。清代恭宝辰说茼蒿用水焯过。凉拌放香油、醋、盐味道十分好。(见《素食说略》)。
  茼蒿叶柔而嫩,清爽可口。吃法多样,可炒、可凉拌,可做汤,也可作火锅的配菜,还可作饺子馅,在吃火锅的时候,茼蒿是一种不错的下锅菜。茼蒿的根、茎、叶、花都可入药。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长吃茼蒿对身体很有利。而且茼蒿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病虫见它避尔远之,因此它很少施用农药,是理想的绿色蔬菜。我们那里茼蒿价格就十分昂贵。
  茼蒿和同好谐音,愿天下有情人和多吃茼蒿,同好一辈子。^-^:)
 ----------------------------------------------------------------
  芹菜:江南,春雨如丝,云拢雾罩。湖水绿波荡漾。池塘蛙声初起。万物复苏,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原野苁绿,点缀着细碎白花。芹香四溢,使人如梦如幻。这时何地?云梦泽。《吕氏春秋.本味》中记载着,商代开国之主汤问他的宰相伊尹什么吃的好吃,宰相回答说:“云梦泽的芹菜(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云梦泽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云遮盖天空中的一切,也遮住人间纷杂。梦无拘无束,就如庄子那样化蝶而飞,飞过那千山万水。云梦泽一个充满梦幻名字,让芹菜诞生此地足见古人之厚重。这也同时表明中国种植芹菜历史很悠久。
  芹菜一个很普通蔬菜,散发着清香。就因为香味,也有人排斥它。(有的人不吃芹菜、茼蒿、香菜这样有特殊香味的蔬菜)。芹菜分细柄和宽柄两种,细柄杆细,香气浓重。宽柄杆粗宽,香气较淡。细柄芹菜是中国古老品种种植特别悠久,《诗经•小雅•采菽》中就有“言采其芹”之句,孔子说不定就是爱吃芹菜的主。宽柄芹菜就是我们长说的西芹,它是引进品种传入时间不到一百年。现在市场销售的大多都是西芹。原由吗,一、西芹气味淡,大多数人容易接受。二、西芹产量比细柄芹菜高的多。其实我更喜欢细芹,爱它那浓郁的香味。烹调之,其味许久不散,令人回味。
  西方吃芹菜历史也悠久,芹菜在西方种植始于地中海沿岸。古希腊人就喜欢吃芹菜,有时拿它装饰房间(要的就是那个气味)。有时竞赛时候,人们会把用芹菜花扎成的花冠戴在优胜者头上。(呵呵,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戴芹菜花,可是现代不是)。美国人往西芹做凉菜(色拉)。
  苏东坡在湖州坐官时候,作诗讽刺王安石的新法,被以用“文字诽谤丞相”的罪名关进了大牢,经过了103天后痛苦折磨后。放了出来,让他在黄州(在湖北,古名蕲州)当个民兵副队长(团练副使),闲暇之余,用吃解闷。在此地他对食物研究更加深刻,跨入美食大家的行列(不知道长胖没有)。他发现当地芹菜不错。就按他家乡春鸠脍(四川眉山)做法,创造出“蕲芹春鸠脍斑鸠”菜肴来,也就是胸脯肉配以芹菜。吃了这道菜后,他写下“霁容天在水,春色柳藏桥”,说明吃后心情特别好。雨过天晴,水天连成一片。春日柳条把桥儿遮掩。(霁指雨停)。苏东坡烦恼了,用美食和旅行看景色来打发。亏得他不去狎妓。(北宋好多文人有这一口)。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做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在困苦潦倒中写下红楼梦中的诗句。他那时饭吃不饱,写作笔墨字张也都要购置不起。酒精也许摆脱烦恼也种办法,酒也加速了他的早亡。除了喝酒(经常是赊的)外,雪芹也好美食物。他的名字就有“芹”字,也许如此,他和芹菜有不解之缘。他最爱吃雪底芹菜(太巧合),他很崇拜苏轼的“春鸠脍斑鸠”,但是他晚年他吃不上,他只能喝粥,有时喝粥都喝不起。雪儿飘飞,大地苍茫。一代文学大师逝去于潦倒中,他留下了除了伴随他酒壶外,还有那“满纸荒唐言“红楼之梦:。如有找到雪芹之墓,我愿挟一壶美酒,一盘”雪底芹菜脍斑鸠“,一部手抄红楼之梦。撒酒,焚书,献芹。祭奠这位爱吃芹菜的雪芹。芹菜清雅翠绿,香味袭人。可炒、可拌,生熟亦可。芹菜和它菜相炒,香味容入其中,别有一番风味。
  芹菜有降压安神功效,孔祥熙旅居美国的时候,每天就喝西芹汁保养身体。
  明人陈继儒写到“春水渐宽,青青者芹,君且留此,弹余素琴“,悠悠春水慢慢变宽,青青的芹菜散发着清新气味。独座碧水旁。一把古琴,抚琴把歌。忘却一切忧愁烦恼。这就是云梦泽。人的心儿也随之飘荡……飘荡。
 -----------------------------------------------------------------
  菠菜:菠菜,我要吃菠菜。菠菜给予我力量。大力水手Popeye以迅雷不见掩耳的速度吞下一罐菠菜。随着标志性的音乐的奏起,他的肱二头肌开始急剧的膨胀,膨胀到与他体型极其不对称。在摆几个健美造型后。然后把反动人物布鲁诺打的落花流水。
  这是动画片大力水手每集必有的情节。小时候不太喜欢吃菠菜,不由哀叹可怜大力水手怎么天天吞菠菜(大力水手动画片天天都有,播了老长时间)。那时候一见到菠菜,就想起大力水手,心里也想到菠菜给予我力量把。可惜,再吃我的肱二头肌还是没有变化。
  菠菜原产在波斯(伊朗),菠菜流传到中国是唐朝的事情了(也有说是汉代,但无证据),《唐会要》就记载着,尼波罗(也作泥婆罗,现在尼泊尔、印度一带)进贡菠菜给唐太宗,说其根为红色,做熟后味道不错。《新唐书-西域传》也记载了贞观二十年(公元647年)进贡菠菜的事情。当时称其为菠棱菜。不过炼丹的道士称其为波斯草,并特别喜欢吃菠菜。原因据说是吃菠菜可以化解丹药后带来的不适感。可惜菠菜传入晚了,要不晋朝那些服用五石散狂士们犯不着去裸体奔跑。他们吃药后心中燃起熊熊烈火也许能压制一下(五石散可以大大提高性能力)。
  唐太宗也许喜欢吃菠菜,因为他喜欢炼丹吃药。他子女众多也许和他吃丹药后性欲旺盛有关(他活了五十岁,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这还算不算夭折的)。可惜唐太宗菠菜刚吃三年,就由吃丹药呜呼哀哉了。(吃菠菜是否能解丹毒我没能找到依据,但菠菜补血之功效,确实能减少汞中毒带来不利影响)。菠菜有很多别名,其中有一个别名就是红根菜(见《滇南本草》)就取的其根的颜色。还有个别名叫鹦鹉菜,也是由此(更形象些,菠菜翠绿,根紫根,就如一个巧舌鹦鹉)。
  说到鹦鹉菜,想起来一个有趣传说。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微服私访。饥渴难耐,于是和随从在一农家用饭。农家主妇从自家的菜园里挖了些菠菜。给皇上做了个菠菜熬豆腐。乾隆食后颇觉鲜美,极是赞赏。饿了吃什么都香,否则传说中朱元璋吃的翡翠白玉汤(臭豆渣,剩汤)都当成无比的美味。但也说明农家主妇手艺的确不错。乾隆问其菜名,农妇说:“金镶白玉版,红嘴绿鹦哥”。乾隆大喜,封农妇为皇姑,从此菠菜多个别名叫鹦鹉菜。
  菠菜生命力顽强,在寒冬之日依然不凋(零下十五度才枯萎,其根零下三十五度依然存活,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菠菜)。于是苏轼在一首诗写到“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见《苏轼全集》卷九诗六十九春菜)。就表明菠菜的耐寒,菠菜如同披了铁甲一样不怕冻(可惜穿铁衣服更冷,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菠菜富含纤维,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通肠导便。便秘者可多加食用。菠菜炖豆腐虽然是好菜,但菠菜富含草酸,与豆腐钙质结合,影响钙质流失。因此烹调前最好过水焯一下,以减少草酸含量。另外菠菜不易多吃,尤其结石更注意。草酸沉淀易结晶,会诱发结石(我说的是不能吃太多,一般不会有事情)。
  看古天乐演的河东狮吼有一首菠菜之歌,歌中唱到“来来我是一个菠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让我们随着富有节奏感菠菜之歌舞动起来把。
  --------------------------------------------------------------
  南瓜:夜,万籁俱寂。这应该是人们进入睡眠的时候。大街上却是“鬼火”游荡,那是穿着各种各样鬼装小孩提着挖空南瓜做的南瓜灯。街上有好多骑着“扫帚巫师”翩翩起舞。(西方人用扫帚飞行、阿拉伯则是飞毯、中国人最厉害,腾云驾雾的飞行)。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西方万圣节(西方鬼节)。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夜晚,这个盛大化妆舞会游行都要进行,“南瓜灯"、"巫婆的扫帚"、"黑猫"和各式妖怪鬼魔的服装都已成为万圣节的标志。它已经成为西方三大节日之一(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
  在这个节日里到处可以看到化妆成妖怪鬼魔孩子,他们提着南瓜灯跑到邻居家门口。问,要款待,还是要恶作剧。邻居们马上会把好吃好喝给孩子们,如果没有给,那么男性也许会抹上口红,女性也会被沾上胡子。万圣节也是孩子天堂。圣诞节是划雪橇老爷爷送给孩子们礼物,而万圣节确是孩子们尽情的索要。
  南瓜灯的样子十分憨态可掬,它是一个整个南瓜挖空,南瓜外面绘刻上笑眯眯的大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用线穿好,用竿子挑着。那可爱大脸四处游荡,换取孩子们美食。(现在中国大城市万圣节也有南瓜灯卖,但是大多是塑料的失去其本质意义)。由南瓜灯想起这个大大的南瓜。南瓜有好多种,大体上分为中国南瓜、西葫芦、笋瓜这三大类。由于这三种有时杂交的厉害,不太区分。一般来说,体积较大,表皮呈橘红色,果肉较粗,味道较浓,含糖量高,作熟有绵感的为中国南瓜。笋瓜体型较大成圆柱形,含糖量少。西葫芦又称南美南瓜,体型较小些,含糖量也比较低。
  中国南瓜原产在亚洲南部(印度尼西亚、缅甸),当然也有说是产之美洲。但是在元代贾铭的烹饪著作《饮食须知》就有南瓜的记录。元代时候美洲还没有发现,所以此说法可取性不大。元代的王祯所著的《农书》中说:“浙江种植一种南瓜,适宜在避光的环境下种植。秋天成熟,外皮色泽金黄。可以储藏到春天。也证明了元代中国已经种植了南瓜。西葫芦和笋瓜传到中国时间比较短,大概100多年(它的原产地公认在美洲)。
  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在元代宫廷里,有一次宦官们演戏给皇上看。一个宦官扮演卖瓜的,另一人则扮演买瓜的。瓜有好多种有冬瓜,南瓜、西瓜等。买瓜问:“西瓜多少钱一个?”卖瓜的回答到:“一两银子一个瓜。买主马上摇一摇头,叹了一口气说:“我是穷苦人,买不起这瓜。”说完,又指着旁边的南瓜说:“买黄的吧”。卖瓜说道:“黄的也不便宜,黄的二两。”话还没说完。只见一个装着开水的茶壶飞了上去,正砸在卖瓜的人脸上。扔茶壶的是皇上,皇上怎能不龙颜大怒那,黄的不便宜,黄的二两。也可听成皇帝不便宜,皇帝二两。那不是骂皇上吗。宦官也是找死,让开水一浇,再加上两颗门牙。不过也算幸运,没有掉脑袋。
  有人提过,东(冬),南、西都有瓜,怎么没有北瓜。其实南瓜的别名就是北瓜。南瓜把两个方位都占了。南瓜(中国南瓜)吃法很多,但由于含糖量高,口感绵软。不适于做炒菜。可以炖着吃或蒸着吃,可以充分感受到它的细棉可口。南瓜(中国南瓜)除了作菜,也可做糕点馅料。
  笋瓜和西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做菜,一般用来炒菜。如火候到位,其口感十分清脆。
  红军在江西根据地时候,经常以南瓜为主食。吃南瓜照样打胜仗,南瓜贡献可不小啊。南瓜可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南瓜还富含锌,是补锌的好食物。南瓜子是平常常见炒货。它含脂肪较高,口感清香,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南瓜子并可驱虫,消肿。
 -----------------------------------------------------------------
  冬瓜: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阿尔多普已经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他想睡也睡不着,城外郑成功军队的炮声如同爆豆子一样接连不息。那一声一声炮声在摧残他的心灵。他把他那毛茸茸黄发揪来揪去。可是就算拔光他的黄发,变成秃子又有何用,人家照样发炮。他看到桌子上的火枪,也许火枪对着自己太阳穴一响,那时长着翅膀光屁股天使会接他去天堂过好日子。可惜他实在下不了那个决心。这是1661年5月2日夜晚,郑成功率领三万大军在金门誓师的第十一天。郑成功从4月29日登陆台湾以来,荷兰的部队就无法与之抗衡。30日,高喊“圣明的主与我们同在”250名士兵企图偷袭郑军,叫郑军啃的骨头渣都不剩。他们的主很圣明,荷兰鬼子想他了,就带他们上了天堂。从热兰遮城(现在台湾台南)派来阿尔多普增援部队不敢应战,直得逃回赤坎城。阿尔多普就迎来了我们开始提过的那个夜晚,那是赤坎城被围的第三个夜晚。郑军已经切断水源,赤坎城里荷兰兵已经两天没有水喝了。不过现在他们还没有喝尿的勇气。快天明时候有人挑了一桶下了泻药的冬瓜茶送到赤坎城内给荷兰人喝,冬瓜熬制的冬瓜茶的颜色很象咖啡。于是他们误以为是咖啡,喝得特别高兴。结果一个个差点把直肠拉出来。拉的他们人仰马翻,本身就没水喝还再拉出水来。我的天啊,这太痛苦了。第二天,阿尔多普就率领军队投降了(再不投降他们就要变成肉干了)。呵呵,这个冬瓜熬制的冬瓜茶功劳不小啊。
  说道冬瓜茶我们想到了冬瓜,它成熟时候,表皮有层薄薄的白霜,就如冬天下的霜雪似的。所以谓之冬瓜。也有的地方叫其东瓜。还有别名叫枕瓜(它长得大且长,象枕头)。冬瓜原产中国,在中国栽培时间至少有两千多年。公元三世纪初,汉人张揖撰《广雅释草》中就有冬瓜的记载,当时称其为地芝。冬瓜生长期很长可达一百多天。又因它多在夏天播种,因此往往在初冬收获它。(刚好也应了冬瓜二字)。杜甫写了一首叫《孟冬》诗:上面就有“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语句,这表明冬瓜的特征,在落霜时候收获它。
  宋代诗人郑安晓《咏冬瓜》诗中写到“剪剪黄花秋夏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莫笑,腹里能容数百人。时间流逝,年复一年,冬瓜开着黄色的小花。它那浑身白霜皮令人喜爱。它憨态的样子大家不要笑,因为它肚量很大能“容百人”(夸张手法)。冬瓜写到这份上,也挺有意思。
  冬瓜可炒、可汤、可炖。但冬瓜口味淡(也有人喜欢这种清淡味),需要别的东西去给它喂味。湖北名菜冬瓜鳖裙羹,就是把鳖裙鲜味融入冬瓜,那羹里冬瓜味道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冬瓜可以做蜜饯,冬瓜条是常见的甜食。
  这里我提一下,冬瓜历来是养颜美容的极品。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说,用冬瓜瓤熬汤洗脸、洗澡,可以让人皮肤白皙光滑。《食疗本草》中说:“冬瓜仁可以可以让人面白如玉,可以放在脂粉里使用。唐代医药学家孟诜说得更厉害:“要想减肥让身体轻盈,则要常吃冬瓜。要想增肥就不要吃了。(这一点是否有效,我不得而知,但好多书都说冬瓜是健美食品,再加上冬瓜含热量低,应该是不错减肥食品)。因此mm们可以多吃冬瓜,用冬瓜瓤搽皮肤。
  冬瓜小时候浑身张满了毛且比较长,这个毛还比较硬,人碰到会感到疼。冬瓜长大后毛就不是那么长了,毛变的比较软,但依旧比较浓密。过去有学理发徒弟就用给冬瓜剃毛当练手艺的。有一个笑话就讲到,一个人拿冬瓜练剃头。不过有个毛病就是每次刮完,把剃刀给冬瓜上一插。师傅告诉他这样子不好,但是不听。后来他开始给人剃头了,有一次他正剃头,别人叫他有急事。他一着急,把人家脑袋当冬瓜了,把刀子给人家脑袋一插。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给人警示就是坏的习惯不要养成。呵呵,冬瓜我说完了。
 -----------------------------------------------------------------
  萝卜:沈括的《补梦溪笔谈》曾经记载一个这样事情,张尚书曾经当过鄂州崇阳县令,崇阳县这个县土地很广阔,但是老百姓不耕田不织布,靠种茶叶为生。这个张县令一看,这不行,就鼓励人们把茶树砍掉,改种桑麻。于是当地茶园渐渐变少,桑麻种植变得盛行起来。张县令此举是鼓励多种经济发展,就是放在现在也有一定道理。
  嘉祐年间政府改变征收茶税的方法。其他地方人们被茶租搞的焦头烂额,痛苦不堪的时候。唯独崇阳张县令不怕抹官帽压力,把茶租努力控制最小(税收和国家利益是个很奇怪结合体,减少税收会减少政府收入,但又会促进经济发展。政府收入减少又导致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这又影响经济发展。所以这个平衡点掌握是很重要的)。当地老百姓为了报答他,为他修庙烧香,像神仙一样把他供奉起来。(人没死那,就修成泥塑,我认为不是那么舒坦)。
  有一次一个老百姓进城买了几个萝卜,被张县令发现了。抓进衙门,张县令眼睛一瞪,惊堂木一拍。衙役们威武一喊。张县令竹签子一扔,说到打他的屁股。二话不说,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把裤买萝卜人子一扒,于是竹板子与买萝卜人屁股发生物理作用,物理作用结果是屁股变红且局部青紫类似于猿猴臀部(打的少,否则就由屁股就会由一个口,变成多个口来)。为什么要打买萝卜人屁股那,张县令抓他时候告诉他,城里人买菜是正常,因为他们没有地种。而你这个乡下人光顾了种茶种桑树,不种菜。白白费钱,所以该打。(公召谕之曰:“邑居之民,无地种植,且有他业,买菜可也。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笞而遣之。)后来当地老百姓,每家都开菜园子。谁不敢不种,进城买菜要打屁股啊。老百姓给萝卜起一个新名词叫“张县令菜”)。张县令此法有些不妥,因为经济发展就要促进商品的流通,有的人种茶,有的人种菜。各自通过经济手段交换自己产品,这种流通能大大促进生产。中国资本经济在明朝后停滞,关键原因是自足的小农生活阻碍资本经济发展。
  上面故事提到的萝卜,说明萝卜在当时占有很大地位。(就是在十几年前萝卜和白菜也是北方人冬季最主要蔬菜)。萝卜是中国最古老蔬菜之一,《诗经》里就提过它,它名字叫菲。萝卜又可称莱菔(中药里就有莱菔籽,指的就是萝卜种子)。西游记中唐僧回到东土大唐的时候,唐太宗款待四徒四人盛宴中就有花椒煮莱菔这道菜(谁说萝卜上不了宴席,不过当时中国人没有开始吃花椒)。
  萝卜品种很多,按季节分春夏秋冬都有萝卜(比如说春萝卜),颜色也有很多种(粉红、紫红、白,青绿,我们那把紫红萝卜叫热萝卜)。
  北方人除了把萝卜熟吃外,习惯把萝卜凉拌生吃。由于萝卜中含有芥辣油,有一股辣味。且吃后,喉咙和胃部有烧灼感。这让人很不习惯。现在有些新品种的萝卜辣味比较淡,可以让更多人容易接受些。但是有些人不喜欢,他们喜欢就是那种辣味。
  萝卜除了根部以外,萝卜缨子也可作菜。萝卜缨子生吃熟吃均可,它也有一点淡淡辣味。元代诗人许有壬写的诗就有“故园长尺许,青叶更堪齑”,他说萝卜缨子更适合做腌菜。六十年代初毛主席招待朝鲜客人。宴席中就有一道很特殊的菜肴,用萝卜苗和叶柄烧制的一道热菜。可见萝卜缨子可以提到很高的地位啊。
  萝卜可祛痰,气管炎患者适宜使用。它并可以止泻对腹泻者有利。萝卜种子有杀菌作用,中药中多用。
  在六十年代初的时候,粮食困难。萝卜救了老家不少人命。我父亲用棉被衣服等物走上百公里到山里,去换萝卜换玉米。他饿的不行了,吃了人家门口盆里放着的给猪吃糠萝卜,叫人家发现了。人家可怜父亲,换萝卜的时候就多给了一些。一手推车萝卜,解决了多日家里人吃的问题,他们把萝卜和糠皮混在一起蒸着吃。萝卜给那个年代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
  胡萝卜:黑烟滚滚,大锅里沥青不停沸腾。与之伴随的是一股刺鼻的味道。周围已经早已没有什么鸟雀,连老鼠都纷纷逃窜。因为它们没有佩带防毒面具。一个青年妇女用棍子搅动着锅里的沥青。这种日复继夜劳作她已经持续了三年。她是玛丽居里,她是我们熟悉的居里夫人。她如此劳作是为了提炼一种神秘的元素。沥青锅不远处是一个简易窝棚,这个窝棚甚至比不上富人家的狗窝。那是上级恩赐给他们夫妇的研究场所。三年前夫妇向巴黎大学申请资金和实验室,坐在转椅的头头白眼一看这位年轻夫妇,不屑一顾,大笔一挥,给你们一个窝棚。这个窝棚绝对不错,冬凉夏暖的,我们给你一个窝棚都已经不容易了。提炼新元素的沥青铀矿价格很昂贵,夫妇用把微薄的生活费挤出来一点点的购买,前后买了七八吨。天已经黑了,居里夫妇早已疲惫不堪。回到窝棚,点上一盏小灯。皮埃尔居里对妻子说,该开饭了。饭端了上来了,是一小盆胡萝卜。粉红颜色给这个昏暗小棚带来些许生气。夫妇俩相对而食,虽不是牛排,烧鹅。但夫妇两个照样吃的香甜。盆里剩三个胡萝卜了,居里夫人抹抹肚子说自己吃饱了,皮埃尔居里不答应,让分食之。夫人再没有回绝,笑而与夫君分食之。一年后他们终于提炼出那种微量元素,他们起名叫镭。有人建议他们用它换钱,他们回绝了。最后把它捐献给了研究癌症的实验室。
  提炼出镭四年后的一天(1906年),皮埃尔居里想给自己妻子买一点礼物,这么多年了,他几乎没给自己的买过东西。在过完庆祝晚会后,他匆匆赶去商店买了一对耳环。虽然不是那么值钱,但精致造型,他想妻子一定会喜欢的。他想赶快赶回家,于是他加快了脚步。他心里想着耳环妻子一定会喜欢的,他不由笑着。街上嘈杂与他毫无关系。突然一个飞驰马车疾驰而过,他感到自己飞了起来,意识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自己妻子带着那耳环对着他笑。——半夜居里夫人接到一个噩耗,与她相濡以沫的夫君去世了。
  居里夫妇品行我很赞佩,在那个时候胡萝卜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饲料使用。穷苦人才经常食用胡萝卜,他们夫妇经常拿胡萝卜当主食,日子困苦可想而知。
  胡萝卜是荷兰人“国菜”之一。这里面有一个故事。在1794年5月26日气势汹汹的西班牙军队包围了荷兰莱顿城。西班牙军队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投降,要么屠杀。可是荷兰人就是不投降。由于荷兰军民拼命抵抗,西班牙人一时也打不下城池,于是西班牙人开始长期困城。后来城中断粮。城里荷兰人靠胡萝卜、马铃薯、葱头为食物。一直到10月3日援军赶到,并掘开水坝。赶跑了西班牙军队。于是荷兰政府宣布这三种菜为国菜。并规定每年10月3日,全国人民都要吃胡萝卜,以示不忘那个艰难岁月。
  胡萝卜被予为国菜这个地位可很高啊,胡萝卜原产在阿富汗,在十世纪的时候传入欧洲。中国是元代初引入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写到“:元代时候它从西域传来,因为味道有些象萝卜”。故此命名。
  胡萝卜营养丰富,特别是里面的胡萝卜素可以在身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在印度素食者往往有夜盲症,就是因为维生素A多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是肝脏)。而印度民族英雄却没有这样症状,就是他喜欢吃胡萝卜。因为胡萝卜还被予为小人参。胡萝卜生吃熟吃都可,也可以做腌菜。现在超市上有卖糖渍处理胡萝卜片,味道不错,有的mm就喜欢这东西。
  人们常说兔子爱吃胡萝卜,可能它喜欢那种清脆。小时候把煮熟胡萝卜给兔子吃,它连看都不看。不过它吃煮熟的白萝卜(要脆一些的),生的不好好吃。原来它也怕辣啊!
  -----------------------------------------------------------------豇豆:刘姥姥这个人虽然在红楼梦里出场次数不是很多,但是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她好歹也算乡下土财主,但自从进了大观园。见得吃得用得都让这位刘姥姥飘飘然如上九天。说实话这人很实在很朴实,开饭的时候人家给她用的是象牙镶金的筷子,她一拿就开口说“这叉爬子比铁锹还沉,我怎么拗过它啊”(象牙密度比普通筷子大将近三倍,亏得她没用金筷子,过去书上有用金筷子的,筷子将近斤把重,用此筷者要有一定臂力和腕力才行,估计可能拿此锻炼身体)。一句话就点出富贵人家讲阔气不讲实用。贾母吃饭的时候对刘姥姥说道:“请”。刘姥姥站气来言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就这一句话,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喊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刘姥姥到来确实给大观园添了不少生气。
  刘姥姥在呆一段时间,要走了除了给她送她衣物、银子外。还特地嘱咐下回再来的时候让她带些乡下干菜。其中就有豇豆干。贾府上下都喜欢吃豇豆干,特别是它与猪肉红烧后,味道十分鲜美。(见《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平儿对刘姥姥说:“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
  说到豇豆干我们老家就经常晒着吃,一晒就是就好几大袋。拿它与腊肉相烹是我的最爱。豇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又可叫饭豆、长豆角、腰豆。原产在印度和非洲东北部。在汉代开通西域道路后传入中国。
  清代吴伟业写到豇豆诗,诗中写到“绿畦过骤雨,细束小虹鲵。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五色南山豆,几成桃李溪。”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场急来春雨过后,彩云一条条布在天空。豇豆如同千条锦带一样飘荡园子里。贫家用豇豆做好糕点款待好客人(成熟豇豆的粒可以做豆沙,入糕点做馅),客人吃的很高兴,心情很舒畅(有景有美食岂不美哉)。
  【注】:吴伟业: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下在江苏)人。他留下著名的诗句就是那《圆圆曲》,诗句中最有名的就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把战争责任推倒女子身上有些太过,吴三桂狼子野心就算没有陈圆圆他也会带清人入关,圆圆只是他借口而已)。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到:“此豆可菜、可果、可谷,乃豆中上品”。他给予了豇豆很高的赞誉。豇豆含有优质植物蛋白质,容易被消化吸收的。因此有人称豇豆是“蔬菜中的肉食品”。对于素食者、不爱吃肉的人很适用(适合做减肥者的食谱)。
  四川的凉拌豇豆我就喜欢吃,我在外面吃饭经常点这个菜。酸辣适口十分过瘾。东北人爱用豇豆粒做的豆沙做粘豆包,粘豆包是其特色食品(也有用红小豆做豆沙馅包粘豆包的)。
  豇豆虽然很普通很大众,但就是这些普通菜构成了我们菜肴。有些所谓山珍海味营养价值其实并比不上这些普通菜。我就喜欢这些普通菜肴,不喜欢山珍海味。我觉得,平淡、不争,这才是安心立命之本。
  -----------------------------------------------------------------
  扁豆:夜沉了,虫儿齐鸣,群蛙欢唱。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它是那么的皎洁,那么的明亮。今日是中秋佳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忽然突来几声欢笑把蛙们吓的不敢歌唱。可以看到花园里空地上摆放一张长桌,上面有供香和各种供果。几个年轻少妇闭着眼睛在篱笆架下摸索。篱笆架下放着几个南瓜,和几个扁豆。在中秋之夜,盼望生儿育女的少妇,会摆下香案,一起携手拜月。然后闭着眼睛在篱笆下摸索。如摸到南瓜,就预兆会有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如摸到扁豆,则是女孩(扁豆又称峨嵋豆,峨嵋通峨眉,自古是美女的代称)。
  “你摸着什么了?”一个少妇问到。月光照在她脸上,她十分秀丽。“我摸到一个南瓜”。另一个少妇回答到,她口气带着十分的喜悦。她手抓住问话的少妇的手,说道:”我看看你摸到什么了。呵呵,峨嵋豆(扁豆)。小颖将来要的是千金啊。”小颖笑道:“千金又怎么了,你没听过花木兰、穆桂英啊。”又一个少妇言道:“小颖再摸有什么用那,她那位一年半载不见人影。没有种孩子能从她肚子里蹦出来?”。小颖听后,脸上露出伤感来。那个快嘴少妇知道说错了,赶紧安慰小颖。然后几位姐妹,对着明月吃着月饼,打打闹闹过完了中秋之夜。秋去冬来,新春佳节时小颖的夫君依旧没有回来。她十分思念夫君,开春的时候她给房前屋后撒上扁豆种子。不久扁豆长了出来,很快房前屋后开满了扁豆花。她给自己夫君写信,家里扁豆花开了。
  她的夫君叫方南塘(清代著名藏书家)在外面游宦多年,接到妻子来信后。他心里十分感慨,他写到一首诗其中写到“编茅已盖床头漏,扁豆初开屋角花。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留滯在天涯”。外边再好,怎么能比得上家那。他迫不得已在外面,谁愿意流落到天涯那。
  扁豆,又名茶豆、南豆。由于它其形如眉,也称眉豆、蛾眉豆。扁豆原产亚洲。主要分布在印度及热带国家。汉、晋之间引进我国,最早纪录是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
  扁豆阔而肥厚,像月牙一样。用其炒菜有一股清香,惹得许多人的喜欢。郑板桥写过一幅对联“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春雨过后用葫芦作菜,满架开满了扁豆花。这是一幅朴实的农家画面。文人多爱写农家,就是农家脱离官场世俗使人心静。扁豆味好但吃的时候要注意,扁豆一定要熟透再吃,扁豆含有毒素(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在高温下才能破坏。沸水焯扁豆、急火炒扁豆等方法不能完全破坏扁豆毒素,使人中毒。因此不能取。“白扁豆与扁豆花均可入药,可消暑解毒、健脾胃、止泻痢。
  清诗人黄树谷写一首诗名《咏扁豆羹》,其中写到:“带雨繁花重,垂条翠荚增。烹调滋味美,惭似在家僧。谷雨方携子,梅天已发秧。枝枝盘作盖,叶叶暗遮旁。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扁豆可做美食,又可遮阳。普通却能带来不少益处。美就是在普通的生活中诞生的,扭曲造作的美那不叫美,那只是强加于人感受而已。

  -----------------------------------------------------------------
  萱草(黄花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大家都应该听过,这首《游子吟》感人至深,充分体现对母亲的情感。真挚深沉的诗句包含一番深情。作者孟郊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是中唐著名诗人。他一生坎坷不安,早年在贫困中挣扎。参加科举屡试不第,中年逢丧子之痛。晚年又十分的潦倒。可以对他来说命运是非常悲苦的。
  人在困境往往创造出好的作品,白居易的巅峰之作是在贬官浔阳之后,那时他心情的苦闷,一番抱负无法施展,于是写诗句来把自己情感融入其中,出现了不少佳作。不过后来他当丞相以后,其作多写饮酒,玩乐。白老先生养个家姬叫樊素,她擅长跳舞,白居易曾经写诗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所以后世多以蛮腰比喻女子细腰。这时的他的一些诗,仍然也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但在花天酒地之下,他的颠峰之期早过。
  孟郊除了写《游子吟》外,还写一首《游子诗》,诗中言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萱草被予为中国的母亲花(国外为康乃馨)。古时游子出游的时候,要在北堂种一些萱草,希望母亲因为照顾萱草而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后世以萱堂称母亲。“北堂植萱”指代母子之情。
  萱草又名金针菜,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等,它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是我们长吃一种蔬菜。它在中国种植历史最早有两千年以上,在《诗经-卫风》中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是忘却的意思,谖草就是忘忧草即萱草。在什么地方得到萱草哪,在母亲的所住的北堂(可见在北堂种植萱草的历史悠久)。萱草称忘忧草,是由于它可镇静安眠。睡着了那什么烦恼都不想起了。李九华《延寿考》就说其“令人昏然而醉,故名忘”。白居易写诗说:“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借酒消愁愁更愁,喝酒多了有时反倒人睡不着觉,还是忘忧草实在些)。萱草又称宜男草,在晋朝《风土记》中说:“怀妊妇人佩其花,則生男,故名宜男”意思就是说,怀孕的妇女胸前佩带它,会生男孩,所以叫它宜男草。唐玄宗就命令在兴庆宫中栽种许多萱草,就是为了得男儿。
  三国时的曹植称赞萱草花妩媚娇俏,花香馥郁,如同少女一般清丽可人。人们常把闺秀之女称为“黄花女”就是因此。
  萱草花开放时间短,往往只有一天时间,英文中就称其为“daylily”意思就是一日百合。人们常常说的昨日黄花,就因为黄花开放时间短,是短时间辉煌。采摘萱草花,要在其花含苞欲放之际。把它摘下洗过之后,蒸熟晒干就是我们常见的黄花菜。它可做佐料也可做主料。我们家乡做面,经常用其做烩菜。
  鲜黄花含秋水仙碱(本身无毒),在胃肠内氧化生成二秋水仙碱,二秋水仙碱有较大的毒性。吃鲜黄花前,把它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倒掉水就去掉秋水仙碱。
  黄花是温热性食品,胃肠不好人不易多吃。平时痰多,尤其是哮喘、气管炎者不宜食用。
  -----------------------------------------------------------------
  苦瓜:一****五年八月的桂林显的是那么不平静,五月清军占领南京,弘光帝被俘虏。靖江王朱亨嘉认为机会到来了,于是在八月初就自称监国,想在这乱世成就一番事业,他给自己定的年号是洪武二百八十七年,他把朱元璋年号搬了出来,创造出中国时间最长年号。但是他祖宗仅仅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在宗室诸王当中谱系最远,所以大伙都不肯承认他。他只能自己巴掌大地方耀武扬威一阵罢了。朱亨嘉才过两个月监国的瘾。就被丁魁楚攻破桂林。不久就被南明隆武帝秘密处死。在丁魁楚攻破桂林的时候,桂林城一片混乱。兵士们借平叛之名烧杀掠夺,这些人和匪人无异。在朱亨嘉所谓“宫殿”内更是满地尸横。在混乱中一个太监携带一个小孩逃离这恶魔之地,这个小孩是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朱若极,虽然他没参与叛乱。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逃离是上上之策。
  逃离之后,太监把他送进寺院当了和尚,他为避嫌,改名为石涛。在寺院清修之余。他喜好画画。他的画笔意纵恣,功力很深。他擅长山水画。在篇幅不大画卷中,有其真切的情感。也许这种情感是由压抑不住的亡国痛苦转化而来的。石涛爱吃苦瓜(据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吃苦瓜),并自号苦瓜和尚。苦瓜虽性寒味苦,但如咖啡,茶叶一样。苦的有滋有味。苦也许代表着亡国之痛,有滋有味的苦又代表着不甘于寂寞。他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是却无任何结果。他自号苦瓜和尚充分了体现他自己这种复杂心情。
  石涛所在时代,在中国南方已经普遍食用苦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苦瓜苦、寒、无毒,可解渴消乏。清热去火,清心明目”,说明了当时人们苦瓜了解的非常多。
  明代以前没有记载苦瓜纪录,一般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过来。与郑和同行的费信写的《星槎胜览》中就记载了苦瓜。在其同时代《救荒本草》中就把苦瓜列为救荒作物之一。但是当时吃苦瓜并不普及。直到明代中叶之后在南方才开始普及起来。
  苦瓜与其它菜烹饪,它不会把自己苦味带给对方。所以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所以称苦瓜为君子菜。
  苦瓜别名锦荔枝,清代叶申芗写《锦荔枝》词:“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当他妃子笑。藤蔓瓜瓤,岂是闽南十八娘”苦瓜他眼睛里可是美丽的。苦瓜结果发出清香引来蝴蝶飞舞。小字去摘苦瓜只为它外表俏丽。它虽然不是妃子在笑,但藤蔓婉转,那不是美丽闽南十八娘吗。
  苦瓜在炎炎夏日食用清凉败火又可明目。是夏天绝好的蔬菜,北方人不习惯苦味可比把苦瓜用开水焯一下,可以减少不少苦味。苦瓜的苦是一种奇妙滋味,入口后,它盘踞在人的味蕾之中,久久不肯离去。这种苦让人头脑得以清醒,使人难以忘怀。苦也是人生一种滋味,有甜有苦才能对照,光有甜是不能真真体会甜滋味。有苦才能使得去珍惜。就如爱情一样,往往失去的时候,有的人才体味到它的真真甜美。所以吃点苦还是有点好处的,因为它教会人如何去珍惜。
  -----------------------------------------------------------------
  菰(茭白、茭米):秋。风起、叶飘。枫叶正红。张翰坐在庭院里不由开始发呆。从吴地来中原已经好几年了,他还是不能习惯这里生活。南人好食大米,但这里只有小米和麦面。洛阳最近还流行吃胡食,每次去宴会都要吃那羊肉馅的胡饼,为了主人面子他不得不吃一些。他回家后好几天那羊肉膻气还盘踞在口中,害的他好几天吃不下饭。
  张翰是江南名士,晋政府为自己撑面子,网络江南俊才。于是陆机、陆云、张翰等被召入洛阳。他被授予齐王大司马东曹椽职位(相当于七品小官),每年有四百石小米的俸禄,可是他看见那小米就头疼。
  饮食上习惯倒可以忍一忍,但官场上的黑暗,让他这样清高人无法忍受。他没有吃五石散裸奔的习惯,所以思念家乡情绪越来越浓。
  在瑟瑟秋风中,张翰想起家乡茭白、鲈鱼。心中感慨完分。一曲《思吴江歌》由然而生。他唱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歌罢,弃官回到家乡。(他弃官是正确,不久齐王被杀,他的下属多受到株连,陆机和陆云就相继被杀)。
  张翰所思念的茭白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莼菜、鲈鱼),茭白就是菰。菰在中国食用历史很悠久,菰米在中国古代南方有些地方曾被当过主要粮食。后来人们发现有的菰不开花结果,但茎干肥大白嫩味道十分鲜美。于是人们特地就培育这种菰,这种菰就是我们长吃的茭白(茭白是菰花茎的基底部份受病菌刺激变膨大形成的。
  陆游曾经乘船从长江入川。多年后他回忆起当时在船上赏月的场景,就写下了《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诗中写道:“散花洲上青山横,野鱼可脍菰可烹。脱冠散发风露冷,卧看江月金盆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场景。船在江上行,青山横在散花洲上。钓上野鱼可以和茭白烹饪,脱去帽子感受江中寒风。卧在船中看那水中的明月。舟上不太可能带着茭白。很有可能,沙洲长着野生的茭白。顺手摘来和野鱼做菜。陆游以此做诗可见他很喜欢吃茭白。
  中国早期的粽子是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也许纪念屈原粽子就是撒这种粽子。
  菰的果实称为菰米、茭米、雕胡米。菰米煮出的饭又香又滑,不粘牙,也不腻口。
  茭白青翠修长,婷婷玉立。剥去外壳,色白如玉。被人誉为“美人腿”。不过这个名字有点情色,想想餐桌上这个玉体横陈名字,是否真的秀色可餐?
  现在有些菜肴名字太过暧昧,比如蜜汁荸荠莲子,被命名为“和尚尼姑接吻”(想不太通,难道削了皮荸荠是和尚,莲子是尼姑,一浇蜜汁就接吻了)。削皮的黄瓜叫“少女脱衣”。难道正应了孔夫子说的:“食色性也”?《礼记-礼运》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吃饭的人们,对性的欲望是天生存在。但也要看场合地点啊,成年人罢了,懵懂中青少年看到此名字,该如何想?古人都这样批判这样做法,南宋吕本中一针见血写诗道:“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西施舌,蛤蜊类一种,肉白而形似舌)。虽然儿童不会想像到西施美舌是什么样子,更不会联想到法国式的深吻。但诱惑名字,对少年心灵是一种伤害啊。所以求各位高人,还是要高抬贵手一下,不要再糟蹋美女拉。
  原来久居北方没吃过茭白。后来在南粤之地住过两年,多食之。特别喜欢茭白清脆,滑甜中有一股清香。茭白生在水乡,喜欢茭白也喜欢上水乡。水乡的婉约、宁静、悠然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爱茭白更爱水乡。
  -----------------------------------------------------------------
  芋头:嗨呦、嗨呦、嗨呦,随着富有节奏的号子声。一群人正在奋力扒一条土筑的大坝。这条大坝名字叫鸿隙陂(在现在河南汝南县),是汉武帝提倡兴修水利时候修筑,它利用地形把河水拦腰斩断,形成一个方圆四百里的人造湖(古代有此工程的确不易)。丰盛的湖水浇灌了周围土地,使人们再不用看天吃饭。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为什么又要扒它那。因为水库修建时间长了,泥沙淤积严重,实际库容量大大减少,抵御洪水能力不足。一发洪水,水就向下游乱溢,淹没了不少农田,也死了不少人。丞相翟方进(字子威)和御史大夫孔光下乡做一次考察,翟丞相认为:“这条大坝是水患根源,扒了它那水路就不通畅了吗?而且扒了还能得到不少亩良田那。而且还省了堤防费”。(水库没水了,能空出不少地)。他向皇上打报告:“我要扒大坝,不但要扒,还要趁枯水期早点扒”,皇上(汉成帝)大笔一挥,签上同意。于是出现开始那一幕。
  大坝修起来慢,扒起来快,于是一条费劲力气修建大坝被破坏掉。后来这里水患确实少了不少。可是新的问题出来,老百姓浇不上地了。老百姓因此改水田为旱田。到了旱情严重的时候,这里甚至颗粒无收。
  老百姓于是编了一个童谣。童谣这样说:“是谁毁坏我们的鸿隙陂?是当朝丞相翟子威。现在我们只能吃豆子做的饭,芋头熬的汤。鸿隙陂应该保持原来样子啊,稻香鱼肥多好啊。这谁说的啊,是两只会说话的黄鹄。”(原文为“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见《汉书-翟方进传》)
  老百姓借黄鹄之口道出自己不满。翟方进的本意不坏,但是他没考虑一下,既然非要扒大坝,当初为什么又要费那么多人工修建它。兴修水利是人民造福,,而废除它肯定是一种倒退。他做法就好像是,耕牛不听话,顶伤了人。怎么办那,算了一刀砍死。它再不会伤人。没有牛,自然不会出现牛顶人事情,但是老百姓拿什么去耕田那?翟方进合理做法应该是:在枯水期清理淤泥,增加库容,对大坝进行整修。”翟方进虽刚正不阿,是一代名臣。但他做法的确不妥。
  上边所说童谣中提到芋头(汉书称芋头为芋魁)应是旱芋,芋头分两种,一为旱芋,二为水芋。旱芋生长在山地、旱田里。水芋则长在水田之中。
  芋头的名称很多,有香芋、芋艿、芋魁等别称。芋头在中国种植历史很悠久。
  西汉刘向编纂的《管子》中就有芋的记载,史记把芋称为蹲鸱(芋头象树上蹲着的鸱,鸱为猫头鹰一类的鸟,人们常常把它比喻成邪恶的人)。开始的时候人们把芋头主要还是当粮食来食用。
  在广州时候我喝过几次芋头粥,粥里芋头不甜不腻,香中带绵,绵中有香。确实是一种享受。芋头吃法很多可以蒸后蘸糖吃,也可切成块当菜炒着吃。可炸,可烧等变着花样来吃。
  十多年前电视剧让《宰相刘罗锅》广西的荔浦芋头走进人们视线。芋头已再不是穷家人解饥之物,吃芋头而是一种享受。
  韩国在2005年时候热播一部电视剧叫《薯童谣》,写三韩时期百济王章和新罗善花公主爱情故事,里面自然少不了俊男俊女。薯童章本是百济王之子,但非嫡出,是王与舞女相通而生。后来舞女被赶出宫廷,章小时候靠挖芋头卖来为生,所以大家叫他薯童。他喜欢上美丽的善花公主,就用芋头哄小孩让他们成天为公主唱歌。后来经过种种磨难章终于当上了百济国王,并与善花公主成婚。小小芋头能与爱情相连。可见韩国人浪漫。不过中国电视剧介绍把芋头称为红薯,真是差之千里啊。
  南粤之地在中秋之夜要吃芋头,源于元末之时,蒙古人残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因为芋头与“胡头”谐音,且有些象人头。于是人们借吃芋头泄心中之愤怒。现在南粤之地把吃芋头,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常吃芋头很有益处,它可软化血管,降血糖、血脂,是理想的健康食品。
  -----------------------------------------------------------------
  菱角:芦花飞舞,船摇,水荡。一池碧水就如凝结的翡翠。荷花荡里传来玲珑婉转歌声,那曲声柔美动听。让人的心儿也跟着曲声荡扬。一舟缓缓划过,舟上坐了几个妙龄女子。她们口里吟唱的是采菱曲,江南流行唱这个曲子。她们卷起衣袖,露出白皙丰润的手臂。她们裤腿也挽起,腿上肌肤也如同凝脂般润滑。她们唱着歌儿,同时把手伸进水里,富有节奏的采摘着菱角。斜阳照耀在水面上,把水面也染个通红。相映而下,更显得她们动作的婀娜。女子唱的《采菱曲》是乐府曲调,其曲柔美动听,写的人很多。在南朝时候特别的盛行,它和《采莲曲》一道构成了当时的流行曲调。直到唐朝仍有不少人写《采菱曲》。
  南朝梁江淹写《采菱曲》,曲中言道:“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他说采菱可以缓解忧愁,其实应该是优美的曲调让人淡忘心中忧愁。我心中烦恼的时候,听一些轻柔的曲调心情会舒缓许多,而且百听不厌。就如唐朝张九龄说:“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张九龄《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刘禹锡也写《采菱曲》,而且他写的很长。他写到:“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菱角如锦缎一样飘荡在水中,采菱女子连心上人都来不及顾及,争着去采菱角,她们争着划向那菱角多地方。兰桨一道道划过掀起一层轻浪。菱角吸引力确实很大啊。他又写采菱曲声:“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美丽曲声连三千里外长安都能听到,可见其魅力巨大。
  唐朝的温庭筠在长安看到有人坐船东归(唐朝的大运河可以从长安坐船直下江南)。想起故乡菱角。他写到:“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小小菱角勾起人的思乡的愁绪。可见菱角的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南朝的《采菱曲》轻柔婉转,而北朝诗作多豪迈之气,象北朝的《木兰辞》中木兰豪迈之气就很浓。我想木兰不会多温柔的,否则怎么会做一个刚强的军人。
  南有采菱女子,北有花木兰。前者我会很喜欢,后者我只能赞叹而已。(个人观点)
  中国食用菱角时间很悠久,已经有将近三千年历史了。汉时的《尔雅》,《礼记》就记载菱角,不过那时把菱角的菱写为“蓤”。菱角在水中生,是水中长见的植物。春天长出叶子,叶子是卵形的,叶边成锯齿状。夏天开黄色或白色小花。菱角是坚果,壳比较硬。颜色有青色、红色、紫色。它角数不等,有四角,三角,两角,一角。果肉白嫩。嫩的时候可以生吃,脆中带一丝甜味。老了可以煮的吃,味道香绵。菱角可以晒干,磨成粉用来熬粥
  菱角壳不太好去,用手剥太费劲。牙咬,又要考验牙的能力。不过现在有的菱角用机器在壳上打出一道缝,两头一挤就可以把整粒菱角挤出来。这样吃菱角就方便了许多。
  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所以是理想健身食品。菱粉粥有益胃肠,肠胃不适者可以多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