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一种态度——几个与我们同辈的清华建筑系牛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7:34
(从论坛上看到一篇好贴,读完触动很大,拿来与大家分享)

我是一个国内二线建筑学校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是研究中国建筑师界的发展与未来,也就是关于年轻一辈的中国建筑师的状况,甚至更年轻的一辈——那些刚刚毕业的建筑学子现今的情况。
在导师的建议下,我近日到清华去打听寻访了他们那儿去年和今年毕业的一些不错的学生,另外在校内网等网络平台上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未来中国建筑界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其实这些人以后的发展走向未知但是作为研究方式我觉得还算新颖)。
经过一段时间了解,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据说清华02,03届是他数年来最强的两届,这两年有那么几个学生,无论从个人能力,人脉,还是职业生涯的规划上,都极其成熟。他们的“牛”,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两次竞赛获奖或申上一两所美国名校那么简单,而是有很多个事迹加在一起,我觉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颇多,故发来给大家一观。
我再次重申这些人以后也不一定特别牛,只不过现在比绝大多数学生牛。许多信息来自于他们个人网站,博客,校内网他们自己的日志整理,寄托天下他们自己发的心得贴,所以真实性可以保证,另外还有些非正式的八卦内容来自别人口述,读读就好,由于有些可能涉及牛人的隐私因此本ID为新注册马甲,呵呵。

1,Li Xu
84年生,清华大学2002级本科生及2006级研究生,去年起就读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lx的闻名天下最初在于他去年在水木bbs上发的一条热贴,报告了其申请美国学校的情况——他申请了12所美国名校结果被普林斯顿以外的11所录取,包括哈佛,耶鲁,宾大,哥大,mit等等……号称水木飞跃版上史无前例的“牛魔王”。
lx在出国前师从于清华建筑设计院院长庄维敏,参加过清华院的几项重要的工程,积攒了广泛的国内人脉,他之前还获得过几次竞赛的大奖,不但有建筑的,还有工业设计之类的(具体不清楚)。出国以后在哈佛中国学生里也算数一数二,据说有外国搭档偷懒不干活,其一夜画出22张高质量图从而震惊四座的历史,也许是这件事情对哈佛GSD对中国学生的印象太过深刻,今年哈佛光是在清华建筑系就录取了十多个人。
结束了在哈佛的第一年后,lx又作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他将休学一年远赴哥本哈根的big事务所实习一年。

2,Ruan Hao
85年生,清华大学2003级本科生及2007级研究生,刚被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全奖录取。
这一位名气实在太大,可能本版也有些人知道他。他是他们年级连续几年综合成绩第一名,申请美国学校时只申了三所(普林,哈佛,耶鲁)并全部录取。他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哈佛大学呆过半年(这个头衔连老师都很难拿到),实习于美国纽约的SHop事务所及哈佛GSD建筑系主任Scott Cohen的事务所,并帮Cohen全程负责了中国的太原博物馆和鄂尔多斯别墅,得到了Cohen大力赏识。
rh与下面讲到的xx一道获得过Velux国际设计竞赛二等奖,当时清华专门给他们办了一个经验介绍会,除了竞赛介绍外还有他们自己的其他作品介绍,请来许多学界名人甚至还有丹麦大使(velux是丹麦公司吧),我当时也去了,简直人满为患,除了他们清华自己的学生外,还有好多外校慕名混进去的就为了一睹牛人风采……
rh中学是杭州外国语的,我表弟也上那儿,低他好几级都认识他。他大学期间曾任清华建筑学院学生会主席和清华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曾在许多刊物上发表文章,还有去年CCTV一档《为中国而设计》的节目的策划……

3,Xiong xing
84年生,清华大学2003级本科生及2007级研究生,刚被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录取。
xx连续几年是他们年级的设计单科成绩第一名,许多作品成为低年级同学的学习对象。他和rh共同获得了velux的大奖,也参加了那个经验介绍会,我当时去看,他长的很逗,光头,据他自己说是很像郭德纲……
xx是一个竞赛狂人,他只参加国际竞赛,一共参加了10个,有5个拿了大奖。与下文的lqw一样,他是清华大学徐卫国的“非线性建筑”的第一批学生,参展过2006年北京国际双年展。他本科生阶段曾实习于都市实践事务所,研究生阶段就读于清华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门下,估计学术和实践方面的人脉都是非常宽广。
xx还因为鲜明的性格而在他们院著称,据说他经常敢于对老师直言不讳争辩自己的想法,但到最后往往以绝对的实力征服老师取得最高分(什么嘛我要这么干老师非给我挂不可!)。

4,Liang Qiwei
85年生,清华大学2003级本科生,去年起就读于耶鲁大学建筑系。
这位更加传奇,他本来跟上两位一道,并称他们届的“三剑客”,本来也跟上两位一样报送上本校研究生,后来不知道是挂科还是违纪,那个保研资格居然被取消了。临时决定出国只有半年时间给他准备(包括考g,t在内),结果他被9所美国名校录取,最后选择了耶鲁大学。
lqw也曾作为徐卫国的得意门生参展2006的双年展。他曾实践于徐卫国建筑工作室和MAD事务所(据说他跟小马的关系也是很好的,是耶鲁校友嘛),跟数字建筑的领头人物Greg Lynn也有联系,最近正要去荷兰的UNstudio实习,整一个走的全是这种数字化的路线(但是我很奇怪他怎么联系到这么多的机会,难道这些公司都是随他挑的么)。
lqw还很牛的是在动漫,游戏制作界有很高的名气,他有一部独立制作的RPG游戏叫做《雨血之死镇》是国内独立游戏圈中神一般的存在。据说他中学的时候就会用3d软件,一直在做cg动画和美术,还在耶鲁大学混迹于戏剧,美术等学院,有舞台设计,美术设计等多项作品。我觉得他也很可能真像校友小马那样,靠一些非建筑的东西红起来。

综合起来,这些牛的同辈们有以下几个很有潜力的特点:
1,设计理念和思想上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并且还不满足于此,他们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如国际竞赛,国外顶级院校的学习)中仍然保持在一个强势地位。这与我们许多人出国混个文凭的思想是很不同的。
2,注重学生时代的实践,挑选符合自己发展路线的事务所进行实习。这些人在校期间不但都进行了实习,实习单位往往多于一家(往往是国内+国外),有国内领先的设计院和事务所,甚至还有BIG,Shop,UNstudio这样的国际知名事务所实习的机会。打下了高起点的专业实践的基础。
3,参与多项活动,除了设计之外的其他能力也很强,比如社交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
4,注重人脉的积累。这是清华的一个优势,他们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与国内外著名的建筑师,媒体或策展人接触,如果是学生本身活动能力很强,还能与他们保持非常牢固的关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反观我们学校,我们有个老师只是听过扎哈的讲座,就一直挂在嘴边……另外还有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都是很好的朋友,能够互相激励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