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陈独秀的态度:区分人和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21:39
毛泽东对陈独秀的态度:区分人和事李克勤(jixuie)题记:毛泽东为人处事有他个人的风格,他的豁达、开朗,有目共睹。他对陈独秀的态度,可见一斑。 1945年4月21日在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报告,他指出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份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毛泽东的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中国共产党的合理性决定了其合法性。要讲中共的合理性,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要创始人陈独秀。

毛泽东对陈独秀的态度,有两点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区分人和事。我们无论指出某人是对,还是错,都要以事实为根据。尤其在批判时,主要是针对事情,针对一个人做的事情,以及这个人的观点,这个人的思想意识,而不要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

第二,要全面的看待一个人。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不要因为一个人犯了一点错误,甚至犯了严重的错误,就把这个人说的一无是处。

就拿陈独秀来说吧。

在早期中国革命史上,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都享有盛名。尽管由于家庭原因,父与子之间始终存在一些隔阂,但共同的信念却让他们成为革命的同志。在中共“五大”上,父子三人同时进入中共中央委员会,这是中共党史上独有的。上海,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当选党的最高领导人的地方;也是我党卓越的年轻领导干部陈延年和陈乔年成长、牺牲的地方。1915年秋,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同一年,他把与发妻所生的两个儿子:17岁的陈延年和13岁陈乔年接到上海求学。


陈独秀的教育方式是特殊的,他始终没让延年和乔年在自己家里吃住。据陈独秀的同乡好友潘赞化回忆,那时“两兄弟寄宿于《新青年》发行所店堂地板上,白天在外工作,谋生自给,……脸色憔枯,人多惜之,而怪独秀忍也。”但兄弟俩对清贫生活并不在意,还拒绝了祖母的接济,决心在艰苦中磨练自己。

  延年、乔年在1919———1922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延年和乔年回到国内。延年担任广州区委书记,乔年则到北京担任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陈延年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这次大罢工长达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陈延年的聪明才干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延年受命于危难之际,来到上海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滩,他与赵世炎一起,整顿和恢复被国民党破坏的党和工会组织,积极领导上海工人和江浙的民众进行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使党的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继续当选为总书记,陈延年因斗争需要未能出席会议,但仍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乔年也被选为中央委员。陈氏父子三人在同一次党代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历史上是罕见的。

  1927年6月26日,正在上海举行秘密会议的陈延年被捕;7月4日,与另外两位上海党的领导人赵世炎、郭伯和同时壮烈牺牲于龙华塔下。 
       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撤换了陈独秀在党中央的领导职务。陈乔年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与陈独秀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会上说:“陈独秀同志执行的错误路线,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大革命失败,党受挫折,而且也使我哥哥陈延年和李大钊、赵世炎等一批共产党人惨遭敌人的杀害,这是血的教训,切切不可忘记。”

      1927年冬,陈乔年被调到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做着同哥哥延年相同的工作。1928年2月16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在上海英租界召开秘密会议的乔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6月6日被杀于龙华塔下枫林畔刑场。

  离开领导岗位后,陈独秀的政治生涯一落千丈,两个儿子的先后被害,使他对蒋介石有切齿之恨。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在南京监狱里的陈独秀高兴得像孩童一样,托人打酒买菜,他说自己平生滴酒不沾,但今天为国仇家恨,为大革命以来的死难烈士要痛饮,他斟第二杯时就呜咽起来:“延年、乔年,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说着,老泪纵横,痛哭流涕。

      陈独秀在文化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这对毛泽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批孔问题。

     陈独秀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孔教问题》,发表在《每周评论》第20期上。他在文中指出:“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

     请大家注意,毛泽东后来批判陈独秀,还不是批判其错误思想,批判孔子还不是如此吗?

     批判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学习研究,我们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对待批判对象,更不能用人身攻击代替批判,那是软弱的表现。

     我们要学习研究毛泽东的处事待人的态度,学会摆事实讲道理。

     这就叫做对事不对人,这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叫做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