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佛教的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1 00:11:41
2009年04月01日 星期三 16:39
《金刚经》很值得一看,我也想研究一下佛学。
我们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国、把世界搞好,佛教教义就是这个思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主张普度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的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教的人和我们共 产 党人合作,在为众生既人民群众解除压迫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我赞成有些共 产 主 义 者研究各种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不懂宗教,只红不专。
宗教信仰自由,可以先信后不信,也可以先不信后信。在中国信仰宗教的人不少,信耶稣教的有八十万人;信天主教的有三百万人;信伊斯兰教的有一千多万人;信佛教的更多,有几千万人;还有信道教的,数目也大,约有一千多万人。人的宗教感情是不能伤害的,稍微伤害一点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别人强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险的。这件事不可随便对待,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会有信仰宗教的。
共 产 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信教和不信教,信这种教的或信别种教的,一律加以保护,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将来也自然采取保护政策……文化包括学校、报纸、电影等等,宗教也在内。
毛主席在陕北,一次同警卫员外出散步,见有一庙,毛主席说:“我们去庙里看看好么?”但那个警卫员却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好看的,尽是些封建迷信!”毛主席批评他说:“错了!错了!那是文化,你懂么?!”
这可是个问题,他们(指某佛寺里的出家人)年岁老大了,如果不收些年轻的徒弟,再过几十年,这个地方就没人管了,这不好!你们开会时也提一提,只要有人愿意出家,我看还是要收些徒弟。……这些东西(指寺庙、佛殿、牌匾),都是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保存,不要把它毁坏了……县里要拨点经费,把庙修一修。
毛泽东是菩萨的乾儿子
毛泽东-独掌中国政权数十年的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相信有很多关于他的书本问世,中国人对于他多是不甚了解,有的立传说书,和太多的传说,还是满足不了大家的好奇心。他是何等人物,如何在政治斗争中翻滚数十年,虽然已盖棺十四年,有关他的传说,还是能博得大家的注意。在这裡,我们不谈他的种种政治恩怨,就笔者所蒐寻的资料,来谈谈他和佛教的些许关系,或许大家会惊讶,他竟然是观音菩萨的乾儿子,对于无神论的共产主义,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物-毛泽东,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我们从文献资料中可以寻脉,这是事实的;且传说他晚年拜佛至诚(心中礼佛),虽然无史料记载,则有待以后来考证了。
拜观音为乾娘取名--石三
毛泽东的家乡在湖南省韶山,地形宏伟,他的故居南边是龙头山,北方是牛形山,两山的交接处,向阳的山坡下,拔地而起,在绿色的山坡上竖著一座巨石,有十来丈高,并不粗大,却像一尊佛像--观音菩萨(石观音),祂微低著头,空气中灰白的色彩,有如素衣飘带穿在观音菩萨的身上,好像在祈求上苍保佑天下苍生。毛泽东的外婆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和村人一样,常常至此膜拜石观音,以保佑家宅平安。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住在隔乡的湘乡,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结婚,一连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后来生了毛泽东,外婆怕他同前两胎一样,便抱著毛泽东和文七妹,走向石观音前顶礼膜拜,并将毛泽东拜石观音为乾娘,取名-「石三」,希望菩萨保佑他能顺利长大成人。所以,毛泽东小时候在放牛之馀,就常常去石观音前礼佛,并转往外婆家探望,以感谢外婆的关怀和菩萨的保佑。
父亲不信神佛大起争执
他的父亲毛顺生是个精明能干、性格倔强的农民,不信鬼神,不敬菩萨,在家裡常常跟毛母和少年的毛泽东发生争执。九岁时,曾经同母亲很认真讨论著父亲不信神佛的问题,并和母亲试用过许多办法来劝说父亲相信神佛,但都没有效果,他们为此而非常焦急和伤心。在故居附近山裡常有老虎出没;有一次,他的父亲到湘乡办事路过大石鼓(东北边的一座山,因常有老虎出没故又名虎歇坪),碰上一隻斑纹华南虎,毛顺生一时吓得天昏地转,葡伏在地上向老虎作揖,心想:一定是过去不信神佛,老虎来惩罚了,于是口中许诺著:小民再也不敢冒犯神佛,请虎大爷饶命,说也奇怪,那隻虎便走向山林的茅草丛中离去。从此,毛顺生开始相信神佛,但并不虔诚,总是在碰上困难时才临时「抱佛脚」。倒是在毛泽东渐渐长大后,却越不信神佛,还常常和母亲争论不休。
为了母亲病癒朝山还愿
十五岁时,毛母生病,毛泽东向菩萨许了愿,希望母亲早日病癒,于是和两个弟弟用竹杆加上躺椅製成一副轿子,抬著母亲,走了两百多华里,登上海拔一二八九?九公尺高的南岳衡山祝融峰,去朝山进香还愿,可见当时毛泽东是如此的虔诚。
一九一九年,毛母病故,当年毛泽东二十六岁,在长沙任教职,并写了副輓联追悼母亲,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学新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可见当时的毛泽东还有与佛接近的想法,这和以后不信佛,大异其趣。
羡慕僧人想成佛?
毛泽东在晚年时,权力高涨,住在北京中南海的官邸,有一批随从人员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由于在文革时被神化了,更使他感到孤独寥寂;因此,常和服侍人员聊天,来打发孤寂的岁月,并常和服侍人员说故事,且要人猜一猜故事中的意思;有一次,他说:
「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裡,迎面是一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大臣,弥勒佛为什麽对著我笑啊。那大臣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当他往佛的侧面走几步之后,又回头一看,见弥勒佛正对著那大臣笑呢,于是便又问那大臣:『弥勒佛为什麽也对你笑呢?』,那大臣赶紧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毛泽东说这个故事,心裡是否想著「成佛」,或是只隐譬大臣拍马屁呢,看来是「天机」了。
他也喜欢吟诗、作词,在晚年孤独的岁月裡,也常和服侍人员在花园散步,吟诗作对,是否想如出家人般的「闲情」呢?有一次,他在花园中观赏花草、山石,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于是吟了一首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过院逢僧闲话语,又得浮生半日闲。」是否僧人的戒、定、慧使他嚮往呢?或是羡慕僧人的亲近佛法呢?那也是「天机」了。
传说晚年又回头拜佛
毛泽东的一生在「革命」、「斗争」中度过,功过是非,虽然盖棺,这裡且不予评论;但是在经历数十年的无情岁月,也是有日落黄昏的时侯,在他晚年的思路中,到底在思考什麽,我们不得而知。但笔者从曾是他的服侍人员口中,得知他晚年「拜佛」的「传说」(有待考证)。「传说」在他中南海的住处,设置一个佛堂,供奉观世音菩萨,到底是想得到心灵的「解脱」呢?还是想回到曾是名为「石三」的童年呢?只有他自已知道了。
虽然他的外婆和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打从他一出生就拜观音菩萨为乾娘,到和他父亲起争执相信神佛问题,后来又走向不信神佛而成为共产主义的信徒,最后又在晚年开始拜佛;是否应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彦语呢?那只有等待读者去思考了。
 
 
曾琦云
拜石头为干娘
毛泽东的外祖母与母亲都笃信佛教。在毛泽东出生前,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已生过两胎,均夭亡。1893年12月26日,文氏生下第三个儿子毛泽东,格外疼爱。她唯恐这个儿子再夭折,多方烧香拜佛,并念佛吃斋,她坚持吃“观音斋”的历史从这个时候开始。
文氏还不放心,为了使儿子“根基稳固”,她将毛泽东寄居娘家,拜后山龙潭口一块巨石为干娘。文氏娘家有个龙潭,内有清泉流出,四季不竭,且挺着一块石头,高二丈八,宽二丈,石下传说镇有一妖怪,石上建有小庙,人们称为“石观音庙”,远近闻名,经常有人前来祷告。毛泽东出生不久,外婆就和文氏把他抱到“石观音庙”烧香叩拜,拜石头为干娘。因毛泽东排行第三,小时候大家便叫他“石三伢子”。
随母亲信佛
文氏虽未读书,但佛教思想对她影响极深。毛泽东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从小也跟随母亲信仰佛教。1909年,因为母亲生病许过愿,毛泽东曾到南岳朝山进香。毛泽东还经常和母亲一起到附近的凤凰山的佛寺里去拜佛。他自家的堂屋供有佛菩萨像,也是依时按节烧香叩拜,从未间断。同时,也拜天地,祭祖宗。1959年6月,毛泽东重返故居时,还指着堂屋正中摆过神龛的地方风趣地说:“这是我初一、十五工作过的地方!”
佛教讲慈悲、布施、平等、博爱,这些思想在毛泽东母亲身上有完整的反映。她心地善良,对贫苦人富有同情心,经常瞒着丈夫给贫苦乡亲接济粮食。在饥荒时,穷人乞讨,她更是多加布施。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有《祭母文》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并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于人的人。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
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使毛泽东从小就对弱者极具有同情心,并与母亲一样经常帮助别人。一直到他成为伟人之后,他仍旧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解放后,毛泽东经常给父老乡亲和师友,尤其是生活困难者多次寄钱。还邀请他们到北京叙旧,设宴款待,送给许多礼物。而他自己则节衣缩食,吃、穿很普通,生活相当俭朴。这些无疑是幼年受母亲影响的缘故。
两“党”之间的斗争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不信佛教,他一心想的就是发家致富,对妻子和儿子的施舍行为非常不满,甚至体罚和责骂毛泽东。因此在家庭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正如毛泽东同斯诺所说:“我们家分成了两个‘党派’。一个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包括雇工。但反对派组成的‘联合阵线’内部也存在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不直接进攻的政策。她批评任何明显情绪表露和对执政的公开反抗,她说这不是中国人的传统。”
家庭出现了矛盾,反对党认为其根源是父亲不信佛,导致思想分歧。因此,大家千方百计引导毛顺生信佛。毛泽东同斯诺说过:“因为我母亲虔诚地信奉佛教,她向孩子们灌输宗教信仰,我们都因自己的父亲不信佛而难过。我九岁时,就同我母亲认真地议论过我父亲缺少对佛菩萨虔敬的诚心。从那以后,我们曾多次试图改变他,但却没有成功。他只是骂我们,我们被他的进攻所制服,只好败下阵来另想办法。而他就是对佛教不买账。”(以上均引自《西行漫记》)
尽管父亲反对信佛,但毛泽东和母亲仍旧我行我素,并在生活中搞慈悲布施活动。在穷人们“吃大户”那年,父亲囤积谷子不肯平粜。父亲要毛泽东收一笔账,毛泽东就在收回的路上将钱分给了几个衣衫褴褛的穷人。毛泽东有个堂叔生活非常困难,毛顺生想“乘人之危”买下他的水田,这遭到了毛泽东和母亲的坚决反对,并且又偷偷去接济这位穷本家。
“佛教是文化”
毛泽东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是,他一直认为佛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观点他是始终没有改变的。
据他的卫士李银桥回忆,毛泽东在延安时,有一天和李银桥出去散步。毛泽东说:“我们去看看寺庙,好吗?”李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些迷信。”毛泽东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所以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革命不仅不能一下子否定传统,在某种程度上还要借助传统。1942年11月2日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讲过这样一番话:要把最高原则同群众当前的日常要求联合起来。像破除迷信、婚姻自由、社会主义、扩大城市都不要忘记,可是有一条一定要按照群众的要求,才算联系群众。接着他又以彭湃同志的活动为例说:彭湃同志是农民运动大王,他是留学生,是中共中央委员呢!他自己去拜观音菩萨,老百姓二月十九日去拜,那天他也去,如果不去人们就会认为他这个人不大正派,连菩萨都不信。
“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
据毛泽东的图书管理员逢先知回忆,毛泽东重视宗教问题,特别重视佛教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代表中国几个佛教宗派的经典如《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他都读过一些。对于禅宗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更注意一些。禅宗不立文字,通俗明快,使佛教在中国广为传播。《六祖坛经》一书,毛泽东要过多次,有时外出还带着,这是一部慧能圆寂后由其弟子编纂的语录。哲学刊物上发表的讲禅宗哲学思想的文章,毛泽东几乎都看。
毛泽东阅读经书,既作为哲学问题来研究,也当作群众工作问题来看待。他在1961年1月23日同班禅说:“我赞同有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有那样多人信教(据近年公布世界上有基督徒16亿,穆斯林10亿, 佛教徒3亿多,大部分在亚洲和中国。笔者注),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1963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一个文件上写了一个批语:“对世界三大宗教(耶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可见毛泽东对宗教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可惜人们没有理解和执行。
毛泽东一生跟书形影不离,他身边的书也常有佛教经典。据逢先知提供的书目单,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外出前指名要带走的书籍,除马、恩、列、斯、黑格尔、费尔巴哈、诸子百家、朱熹、王夫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外,指名要带的佛经有《六祖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大涅槃经》。可见,正因为毛泽东博学多闻,才使他成为一代伟人。
摘自《佛教文化》199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