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3:11
1
真理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真实。真理的不凡之处,在于它的卑微。真理的神秘之处,在于世人的愚蠢。
生活就象一座迷宫,而真理却是简单的。可是久居在迷宫中度着满足的日子,使我们在喧嚣的幸福中迷失了方向,我们看不清最简单的事物,我们辨不清了最简单的真假是非。
2
真理在社会的边缘中游走。
如果认为真理在手就能成功,那就错了。成功离不开对真理的了解与把握,但成功的规则却不是对真理规则的践行,而是相反。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在于它真理的反利用。
真理的世俗价值就在于对真理的反用,真理不能以真理的面目出现。真理若以真理的面目出现,就会受到人们的反对。获得了真理,是获得了思想的自由而不是行动的自由。
真理的诀窍在于思想,左思右想;行动的诀窍在于打破它,要毫无章法。无章法,又有章法——无,是因为不要遵循什么规则;有,是因为它规则的颠倒。如此方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3
每一种真理都含着荒谬。每一种真理都含着盲目的悲剧。实事求的原则足以否定一切理论,但是,即使正确的理论是否又能改变匡扶现实?
如果我们认识了真理与荒谬的相通,那么就可以说任何言语、文字的组合都是客观的。然而,这却更加剧了人们的思维的混乱。
在我生活的世界,有时我不知道什么是错误的观念与错误的表达。我觉得世人的每句蠢话都是真理,每一步行动都是饱含着真理。因为总是愚蠢的因素决定了我们的现实。怎能说愚蠢不是现实中真理的化身?所以每当有蠢货发言,我就格外注意倾听。
满眼都是愚蠢的人,满眼又都是伟大的人。凡自认为伟大或被认为伟大的人,我就觉得他们都是伟大的,所以说满眼都是伟大的人。
无知也是一种伟大,一种不自觉的伟大。而思想则成为了一种自觉的愚味。自觉的愚味是一种伟大的无知。
4
如果我们不能一步到达天堂,那就别让真理成为世界的主宰。
思想不应成为我们生存的负担。思想的最高境界当是思维自由,不受任何理论规则的约束——至少在我们的意识上,在我们的生存中。
关于对真理的认识,这其实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思考,而不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当真理包含了社会关怀,思想可能就有了悲剧意味。然而悲剧意识是在我们的生存之外的,它不是思想。
为什么需要思想,思想的价值何在?我认为一切源于错误观念的存在,而这错误的观念往往却是我们社会的主导。所以我们需要痛苦的思考,需要时间的消耗去寻找真理。有时我想,如果没有思考,也不需要思考,这是多么美好!如果社会没有荒谬的存在,我宁可不要思想,不理睬什么理论。真理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真理并不能改变一切。
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阐释世界,而问题在于如何改造世界。”这句话说到了现实的点子上。思想家过的是形而上的生活,并不适应社会的现实。而庸俗唯物主义的生存哲学往往在现实世界大行其道,不论你是怎样鄙视它。当人们徜徉于精神世界的遨游时,有时会冷不防地跌到地上,不由感叹:“生活是现实的。”
遥远的真理永远是批判的,而批判则就会受到愚昧的迫害,如同拯救者总常常受到被拯救者的迫害。真理没有错误,但它总是不合时宜。真理永远属于未来。
5
我已经够浅薄的了。但我还想再浅薄些。让我有那活生生的浅薄,那忘乎所以的浅薄,那其乐融融的浅薄,那趾高气扬的浅薄,那真假不分的浅薄……
我不是不浅薄,我只是还想再浅薄些。我崇尚过深刻,可我现在要向浅薄学习。我曾轻视过浅薄者,但现在他们的一行一动我都觉得大有学问。什么是最浅薄的,什么就是我最值得学习的。
不过,时代在进步,生活在揭示:学习浅薄已经落伍,而荒谬才是至高的境界。如果说浅薄的人生是快乐的,而荒谬的人生则是完美的。
肖伯纳说,一个人羞愧的事情越多,他的名声就越大。肖翁的发现越来越在生活中得到实现。幸福也在与时俱进。
真理最脆弱,一切世俗的力量都可将它击碎;真理最渺小,一切浮华的假象都会让它黯淡无光;真理最无知,它总是坚持自己而不够通达。
6
如果某个思想家的鼻子或耳朵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话,那么他就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思想家被认为是个思想家,实是我们社会的不幸。
我一直就保持沉默。学者们已为我说过了太多的废话。然而这些废话人们还没能够完全消化。
我们对思想家的褒扬,实际否定了我们生存的世界。因为,假如我们人类足够智慧,那么,或许,一切理论思想甚至语言都将消失。然而,世人并不足够智慧,所以思想家自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这种社会的不幸还要继续存在。
日子或许激荡或许平淡,我们胡乱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并非拒绝真理,相反受到人们的吹捧、抬举和热烈追求,甚至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追得真理无处躲藏。
然而往往只是在我们最为孤寂的空间里,方能够与真理相对。在这个个人空间里,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真理的光辉照亮我们的头脑,使我们获得了一种神性的孤独和世俗的充实。
可是真理与思绪的流光溢彩并不能荣耀我们的生活。如若希望荣耀的生活,就要把这真理的一小部分加以改造,把它变成一种五彩缤纷的烟幕弹放射出来,就会得到人们的举目观望和社会的景仰。
7
老实地说,真理未必合理。
合理与否是基于人的立场的价值判断,而真理则是一种认识。
从这种价值判断角度来讲,假如社会的某一现象是合理的,那么概括这一个现象的真理就是合理的。否则,当真理是对一种不合理现象的概括时,这种概括的真理性不能改变客观现实的不合理性。
比如弱肉强食是对我们社会现实的概括,这种概括我想没有谁会反对,但不能说这种现实就是值得赞美的。
我们追求真理,不是因为它是美的,是善的,而就是因为它是真的。所以真理未必合理,未必有价值,未必是善,未必有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一个真字便弥足珍贵。
8
真理未必有用,但有用的就是真理。有用的就是真理,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事实。
这一真理是在纷繁多变的世界里,在无量真理的体系中较为明智的选择。思想家不一定认可它,但这是一个务实精明政治家的选择。这一真理能够使人们取得看得见的成就。
因为实用主义就在此岸,而理想中的真理是在彼岸,是在未来——太遥远的未来。所以此岸的实用主义才具有可操作性、可把握性。
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成功靠得就是这一理,没有别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虽唱了反调,而客观事实总是以成败来论短长的。
我们在思想上反对实用主义,而事实上每一个进步无不是实用主义的胜利,而按着理论理想行事的时候却是失败的。历史其实是在实用主义中行走的,无论你是多么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无论多么不想承认这种现状。
实用主义并无错误,关键是我们总要以一种人为的高贵的理想主义将其粉饰。
9
真理的大众性。
所谓客观现实,社会现实,历史潮流,等等,大多情况下就是指庸众心理、意识、认知和趋向。他们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以假为真,混淆是非,趋炎附势,一哄而起;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他们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历史的方向就是真理的方向,因而永久性的理想真理只能是永远的失败者。历史的复杂性就是源于人们的盲目性,历史的智慧在于历史的教训,然而我们总在不停地接受着教训,我们所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几乎没有任何的效用,它不能阻止我们一个又一个即将到来的愚蠢。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归向可能就是最荒谬的,可是我们往往把这最荒谬的叫作真理。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又有一句古话“民心可用”,民心又是可以被人所操纵的,可见,“民心”并不等同于“天心”,顺乎天和应乎人并不具有必然的统一性。
然而接近劳动人民的理论会首先赢得人们的拥护,人们拥护的就往往会胜利,根据有用的就是真理这一原则,这也是一种真理。看来成功者属于顺应潮流者,“现实主义”无论何时都是第一主义。
10
真理的层次性。
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视角观看,都具有不同的内涵与表现,具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从而含义上就具有了多重性,多层次性。
真理也是。然而我们谈真理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用一个“真理”二概括了一切我们想要追求的东西。真理成为只有一个单一的含义。
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所阐释的真理常常会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所指,不同的性质。不过,我们也习惯了对这些不加分别了,所以对真理内在的逻辑的矛盾时常存在着。
真理自身有多重性,有不同的性质,不有同的价值判断。真理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可以是表面的,可以是本质的,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丑的。
探索真理的层次性与多重性。比如:1.真理就是真实。真实的东西最难得的。2.真理就是本质。这是我们最常指的含义了。3.真理的荒谬性。世界荒谬的地方,也就是真理荒谬的地方。4.真理的实用性,实用主义就是真理。5.真理的理想性与现实性。遥远的真理是真理的理想性,目前的策略就是真理的现实性。6.真理的最高状态。这是一个显示真理主观性概念,是人的理想与追求,事物趋势与现实,以及真善美的统一,然而最高的状态充满了矛盾,以至难以存在。至善,则至死,和实生物,处在混乱的发展中或许是最幸福的。
11
真理高低不平。
少年时毛泽东在接受孔孟之道教育的同时,而尤爱偷偷地阅读旧小说。《毛泽东传》道:“他(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作为农民的儿子,毛泽东对这一点纳闷了很久。他开始分析小说的内容,发现这些小说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他觉得这样是不平等的。”
然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农民是社会的主体,他们辛苦的劳作养活了社会,可是没有他们的故事;而贵族们却占据着文明,活得高尚而又精彩?真理到底是在高处还是低处?庄子言“道”“每况愈下”,见解不凡,但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真理常常是在低处,可是高处也有真理,不过身在高处难以发现真理,也难以发现高处的真理。
我觉得,真理高低不平,变化莫测。高低不平讨论的是真理的静态,变化莫测(辩证法)讨论是真理的动态。这其中有个真理的存在,真理的占有,与真理的追求的问题。
真理的存在在低处,真理的占有在高处,真理的追求在中间,是变动的上升着的。
真理无处不在,但更多是在低处因为低处最接近现实和真实,低处里生存着大多数。低处本身就是真理,也会聚真理,然而它们本身没有故事的,真理的拥有的在高层,智慧于此,故事于此,精彩于此。
让我们分析一下实际的高与低。在地形中,有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谷地,还有代表水平度量的标尺即大海。
平静,是大海的常态。波澜壮阔,潮起潮落,高潮低潮,那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风起云涌,天体运行,让大海变得不宁。平静之中有波澜,然而大海仍然代表了公平的定义和象征。水是生命之源,大陆也是海之子。海水是水平的,而海床则是低的,所以居低位而召致百川入海。水,在某种方面象征了真理,老子深刻论述了水的至刚与至柔。
在各种地形中,平原好象不多,那么,低地呢,能占多少,好象比平原多,但高原和高山却占据了陆地大部分,可是高山、高原与大海的面积相比也微不足道,高,并不是真理的主体。高山、平地与低谷,也说明了为了一个高峰,得需要多少的基础的支持。而且,高原的峻起,峰顶是有限的,而坡度却是大面积的,尤如生活,大家都在往上爬,生命不息,爬坡不止,没有人愿意平静的生活,希望生活波澜壮阔,以至不惜各种手段。
在高山与低谷的两个极端,真理和它们的是怎样的关系。真理具有相对性,地形也是相对的。上下相形,沧海桑田,高低转换,一如真理变化。失势,就是在往下滑,失势的人,可以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其地位的风险性和可能性使其远不如下人,因为其的态势是向下滑,这一滑就是要滑到最低处,所以又不如底层众生。
就社会层次来探讨真理,上面说过真理常常在社会的低层而不在高层,如同水一样。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主要的,低层的事物为了向上生长,为了向上爬,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它代表了事物生长着的力量和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方向凝聚了真理的方向,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低层民众上进、奋斗、磨砺、痛苦,因此他们也和现实最贴近着,他们属于生长的力量,是神性的力量,他们也顺应着自然的规律,自然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属于真理的也接触着真理。此所谓方死方生,困境使他们成长奋进,这一切让真理归至。
社会的高层如同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已经无从发展了。高处已没有发展的轨迹和发展的方向了。开国君主的圣明来自于他们的低层经历,然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因为真理往往就在高层静止了。
12
印度有句国家格言“唯真理得胜”,感觉印度是个不俗的国度!
然而这句话可以有两种意义上的倾向性,一种是哲学理性上的意义,一种是神学宗教上的意义。我倾向于前一种意义上的理解。
唯真理得胜似乎有一种悲壮感。这只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向,或者说是一种美好的意愿。真理在不断地获胜,但也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以及太久时间的代价。
但是,与此同时,一方面相伴而生的问题多多,一方面又产生了相同的更大的“谬误”来。况且,真理并不总是胜者,它只代表了一种正义的方向。
唯真理得胜,如同太阳一定会升起一样给人以希望和追求。可是,给我认识却是更现实的一面,太阳一定会升起,给了人们以很大的安慰,然而,当你冷静的时候,说太阳一定会升起,如同说黑夜一定会到来一样具有铁定的规律。
真理熠熠生辉,但你未必能够接受;真理遍地都是,但你未必发现;真理就在你的对面,可人类习惯于固执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