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橋沈氏宗譜.卷三之一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41:57

師橋沈氏宗譜.卷三之一

默认分类 2010-06-02 17:47:49 阅读12 评论0 字号:大中

慈谿沈師橋宗譜之卷三

宋朝奉大夫三百八公傳

公諱恆字維時行三百八師橋始遷祖也世居河南沈邱縣之鳳林

里曾祖諱鍾字仲鳴登進士官著作郎祖諱業字顯之爲溫州永嘉

縣尉卒於官父諱遠字文通遂家於永嘉之貼水橋隱居不仕生公

學宗二程爲伊川先生私淑弟子宋建炎二年登進士第授太常寺

博士扈從高宗南渡累官太府卿孝宗乾道初轉拜朝奉大夫兼督

時公年六

十一歲

明州市舶司管內勸農賜金魚袋巡歷邊郡見慈邑北鄉鳴鶴海濱

土宇寬厚可創第宅因動考槃之思遂於乾道之六年      致仕

居焉

孝宗皇帝有

明漳州黃石齋先生有義學記

勅命進階一級允歸田里開闢草萊鳩材築室竟成佳壤首尚禮義敦洽

時公年七

十九歲

教化建塾於河之南匾曰海隅書屋義教士類          授伊洛

之傳又於淳熙十五年      捐貲架橋以通南北之從遊者門人

萬琦等題其橋曰沈師同門羅淳羅炳咸著師橋記刊於石故所居

之地名曰沈師橋誌於郡邑名震寰宇所自來也公壽躋九十歲德

配方恭人壽八十六歲其生卒年月營葬兆域倂後嗣行字俱詳載

世譜中

    宋奉議大夫四六公傳

公諱晟字永昌行四六師橋之第二世也天性好學幼少自知攻苦

日進之功垂老勿懈厥考朝奉公自維以中州名胄承累葉簪纓值

亂離之後隻身獨戶僻處海濱非藉書香繼業曷由振起家聲故當

懸車告老庭訓諄諄縱念數世單傳艾齡舉子曾不稍姑息焉而公

亦篤志箕裘不假課督下帷力學寒泐石暑流金晝夜不輟經史子

集靡不淹貫而精通於理宗寳慶之二年登進士第授河南許州襄

城縣主簿操守廉潔馭下寬仁興利除弊綽著能聲且在官署之中

仍弗庋書高閣案牘餘閒手不釋卷常逾夜半猶自倚燭吟哦左右

促之寢公歎曰書卷因緣總難釋耳所謂仕優則學殆公之謂歟紹

定五年以考績居循良最陞遷奉議郎轉授湖廣龍州別駕蒞任未

浹歲以疾卒於官舍壽七十四歲時仲子璧任山西壽陽縣丞聞訃

即棄官扶柩歸葬墓在白洋湖山之原

    宋處士千一公傳

公諱奎字天祥行千一四六奉議公之長子師橋第三世之大宗也

性情恬淡雅好文學不慕榮利隱居教授有織簾先生之高風與弟

璧友愛篤誠相率讀書談道學優行修遐邇著聞時奉議公歷仕襄

城湖廣鄉黨中以宦家目之而公惟儒素恂恂絕無貴介之習人尤

賢重之焉紹定四年辛卯因祖建海隅書屋漸次朽舊遂出貲購材

經營而一新之更捐膏腴之田半頃輸粟給蔬以膳門人之貧乏者

於是教育益宏從遊者日益衆門人楊宗卿登進士歸德於公爲譔

重修海隅書屋記倂欲起公大用之而公絕意宦途自號隱齋故人

咸稱隱齋先生公年六十時理宗皇帝用楊宗卿薦舉知公才學超

人徵授山東沂州州判公固不欲仕進力辭不赴以處士自終壽七

十四歲

    宋迪功郎千二公傳

公諱璧字天瑞行千二四六奉議公之次子也學問得之家傳復遊

鄭清之先生之門以廣其見聞清之先生者甬江之名儒也學極

淵博品極莊重其教授門徒爲文章經濟兩途分課而兼督之如胡

瑗經藝齋治事齋之例由是公之才猷愈卓越而品槪益俊偉矣紹

定二年己丑以薦舉賢良授迪功郎任山西太原府壽陽縣二尹見

事明决案無淹牘秉心公恕民皆悅服厥兄天祥公屢次致書辭意

拳拳勗守清白家風而尤勉以興教勸學爲急務故公於官事稍暇

即蒞泮宮召諸士子講學行禮作養人才士心競勸壽邑之儒風一

時丕振焉端平初丁外艱服闋將起嘉熙元年又丁內艱公乃哀歎

曰我今而後將爲誰捧檄而喜哉遂廬墓終身不復涉仕途焉

附錄寧波府志宋鄭清之字德源鄞人嘉定間進士初爲國子錄

因史彌遠除魏惠憲王府教授極力翼贊入即帝位是爲理宗寳

慶元年除給事中進翰林學士未幾拜簽書樞密院事不十年爲

丞相遂召眞德秀魏了翁等數十人爲侍從衆正盈廷號小元祐

前後兩登相位卒封魏郡王

宋處士榮一公傳

公諱克宏字光先行榮一千一公之長子師橋第四世之大宗也天

性端謹寡言慎行厚重不遷喜讀近思錄性理等書每獨處一室默

窺一編正襟危坐如與聖賢相晤對生平和靜自持從未見其疾言

遽色嘗遇強暴突至之事衆皆張皇喧攘公獨靜坐澄思審理度勢

泰然以處之彼強暴者皆斂戢一靜可以制百動公殆有焉其所坐

臥處或書慎獨二字或書程子視聽言動四箴或書古人豆觴銘誡

常以警於心蓋嚴於自守如此然其接人應務又多協恭和雅之氣

家庭之内肅然也亦雍然也事將有爲畢集長少咨謀咨度豫爲籌

畫以時措之咸中肯綮兄弟共三人和愛終身悉臻耄耋一生行誼

仁厚恭良精粹潔白遠近皆仰重之享壽八十一歲而卒

    宋處士榮二公傳

公諱克守字繼先行榮二千二迪功郎之子也爲人峻峭嚴厲志在

樹立常曰人生兩大事非爲國則爲家耳爲國而立朝廷當矢忠義

廉節維千古之綱常爲家而持門戶當思啓後承先裕百年之基業

兩事一不修者生則無益死亦無聞其人不足道也故與伯兄榮一

即今之

鎮海

公季弟榮三公同心幹濟竭力操作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謹身節用

增拓基產餘姚定海    二縣皆有附籍富甲鄉里焉匾其東之軒

曰孝友西之軒曰勤儉賦詩匾下使後人咸知所遵守年逾古稀子

姪輩俱顯揚雲路則與二昆季同享天家祿養優游杖履共娛暮年

矣壽至七十三歲而逝孝詩云父母劬勞有萬般不思報効豈心安

直須曲盡終身慕還與兒孫作樣看友詩云兄愛弟兮弟敬兄貨財

切莫起爭心諄諄誨汝無他意原是同胞共乳人勤詩云生理由來

養命源各宜勤苦莫求安若還懶惰荒時日饑則誰饑寒孰寒儉詩

云治家節儉最爲先三復豳風與葛覃內外但能長繼守何愁家業

不豐綿

    宋處士榮三公傳

公諱克成字繹先行榮三千一處士之次子也好究古典旁識陰陽

術數而尤加意於星歷之學時朝廷無習天文之禁國中多究心斯

道者公得博採諮諏集思廣益以臻於精邃故偶談雲物妖祥及風

晴雨雪之徵無不奇驗咸淳初年春東南有雲數丈如曲尺象先黃

後黑逾時而散公言此爲異氛但蒼黃倏變主遠近有無妄之禍福

其夏天雨鈔於鄞之姜山陳氏飛錢滿室及秋慈谿大饑餓殍相枕

宋季有星隕於海公望之慘然曰此帝星也宋其將亡果逾年而帝

昺沉海矣由是運值貞元天下多故子姪慶一提舉慶二評事慶三

教諭皆致仕歸里敦睦一堂雍容侍養公舆二昆咸躋眉壽友愛甚

篤日會於堂命子姓執爵上壽賡酢談笑頤養天和匾其堂曰三壽

內閣學士羅必先爲譔三壽堂記公享壽至八十五歲

    宋提舉慶一公傳

公諱忠卿字失紀行慶一榮一處士之子師橋五世之大宗也賦性

頴敏而果銳篤志經書務爲考據確實博聞強識而尤該通禮經之

學宋理宗末以經明行修貢入太學爲上舍生度宗咸淳二年授山

東沂州教授日蒞講堂集諸生考訂禮疏又擢任河南儒學提舉以

親老致仕歸侍家居二十餘年敦倫講禮爲鄉黨矜式景炎元年公

念族未有享堂迺卜擇於祖第之東北營建宗祠裝設神龕奉立木

主以始遷祖居中餘循昭穆爲次序分列左右座肅然秩然又造具

祭器籩豆房俎皆依按古制並配定祀品春羔秋黍登薦馨香躬率

長幼以時享祀不忒奉先思接下思恭敍拜既畢會燕而退其禮學

見諸行事者多類此也晚年創立家譜前爲支圖後爲列傳圖以敍

世系傳以紀行實侍御史方震龍爲譔序以記其事焉

    元評事慶二公傳

公諱信卿字失紀行慶二榮三處士之子也以智勇自負喜讀六韜

三略等書識達兵機素善圍碁與人對奕臨枰制勝無敵手者其妙

算出人意表一座皆驚人因目爲碁驚座公嘗自言曰使予得握兵

符戰守攻圍之法亦猶是奕耳元大德末海盜盤踞洋島東西出沒

殺擄鄉村官軍遠近巡緝拔疐莫制濱海居民甚患苦之公乃大奮

威武糾集鄉人之武健者授以進退之策晝夜督率相機行事遠則

誘於洋面近則伏於洲渚竟擒獲其賊酋李濤賊醜數十賊艘數隻

以送於官時縣主許翔以弭盜安民疏聞於朝及至大初以功授藍

溪縣令亦著能聲尋陞承事郎大理寺評事

武宗皇帝有

勅命公以年老遂上表納誥辭謝歸田享壽七十三歲而終

    元齋諭慶三公傳

公諱良卿字失紀行慶三榮二處士之次子也性極頴悟好學不輟

少壯博通羣書復以明經遊學江湖以宏其識略投縞贈紵率多賢

士故遐邇咸知其名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丞相劉忠齋聘爲館賓啓

迪有方待以儒禮因薦於朝授福建建寧府浦城儒學教諭浦城舊

習輕文教且向少名師儒學校漸於廢弛公蒞任爲之新齋堂定規

格常召諸生講學行禮督其曠課獎其優長揚師道之尊嚴振儒風

之委靡士業成就多顯名者鄰縣歐崇政和等學亦皆聞風而興起

故時論謂教職得人無踰公者後以侍養乞歸成宗元貞元年建廳

堂於橋南書屋之東北慶二評事公亦營宅於橋西惟慶一提舉公

仍居橋東之祖第先者五世同居今則始分爲三矣

    元朝奉大夫勝一公傳

公諱寶隆字失傳行勝一慶二評事公之長子也身材頎碩高顙美

髯雙目炯炯丰姿俊偉行止坐立皆有儀度可觀營心家政因不赴

仕嚴詩禮之教以課督子姪遇冠婚喪祭之事必按行古法凡內外

公私諸務皆井井條理秩然不紊時人有朝廷家廷之喻垔三芳五

宣教者慶一提舉之孫也於公爲四世之從子幼失怙恃孑身無依

寄養於祖母李氏家公不忍五代遺孤委棄於外姓遂迎以歸撫育

成人俾之獲延一綫授以儒業因得致身於通顯迄今累世繁昌皆

公之德澤也公賦性惻怛樂善好施遇貧乏親朋輒多方賑給之元

武宗至大間於宗祠之東偏捐地一方建立土穀神祠爲春秋祈賽

之所迄泰定初年火起宗祠延燎神祠皆爲焦土惜哉公有丈夫子

五人芳六其幼子也由鄉薦厯官至禮部員外郎拜光祿大夫

    元義士勝二公傳

公諱寶福字失傳行勝二慶三齋諭公之子也爲人慷慨好施與於

鄰里間恆推與不靳元大德至大之際連歲饑荒病疫餓殍載途哭

聲震野公心愀然痛悼之乃立匾於門書曰賑濟攜囊橐者聞風而

來繮絡不絕捐粟數百餘石紀名輸給有差賴以全活者甚衆事畢

撤其匾鄉之耆德羅公世華等欲以其事聞於官以表其篤施桑梓

之誼公力止之曰予非有所爲而然也直體孔子所謂與爾隣里鄉

黨之意耳何以聞爲於是鄉人皆感公之救荒而尤多公之不好名

以自耀也後郡縣薦於朝授之官累徵不起羅公義之贈以詩焉詩

曰卜式輸邊已受封桓靈宰相屬崔銅先生濟世輕名爵千古仁心

孰與同

  附錄慈谿縣誌羅世華字明達世英字明傑宏惠字明德天錫字

  明純世昌字明叔兄弟皆耆年生子二十人孫五十人共爨而食

  者五世至正二十四年有司表聞於朝旌其門曰同居耆德羅氏

  之門學士杲濂爲作五老圖記

    元徵士勝四公傳

公諱寶慶字餘庭行勝四慶一提舉公之子也貌魁梧而色黝力治

儒書尤精貫於春秋年逾冠遊邑庠爲博士弟子員以文學著名有

志經緯常曰南人北相移風易俗何有元大德間厥配鄭孺人病歿

子僅數齡公以銳志功名弗屑屑於家室妻子故不更續絃以子屬

撫於外堂李氏而力學如故延祐元年以明經貢於太學入都將謁

選次年以疾卒於京邸友人張起巖賦詩弔之云學貫儒林第一人

平生心事在經綸蒼天未欲澄元化特挫先生志莫伸蓋傷其實也

從兄勝一寶隆公爲之扶柩歸葬撫教遺孤以續先緒焉

元處士芳一公傳

公諱仲允字失傳行芳一勝一朝奉公之長子也富而好禮規模闊

大姿度風雅家多蓄書籍自題其庋閣曰書林家政之暇博採古今

事實人見其手常不釋卷以季弟芳六天資敏異令就儒業延師課

學琢磨成器爲邑庠名士於元至正間领鄉薦公以巨木爲門命弟

芳三仲貴揭以鵬程二大字故人指其居曰門頭裹家常畜馬親朋

往來者亦多乘馬公遂於河之南岸鑿池以浴馬今名曰洗馬漕以

家中食用繁盛自置碾磨碓坊於屋之西南待人多恩誼見鄉鄰之

貧乏者常常賙恤之又捐地一方以葬人之不能葬者名爲孤魂壇

其地去家之西北里許至今人頌其德壽至六十三歲無疾而逝

    元處士芳二公傳

公諱仲彬字失傳行芳二勝一朝奉公之次子也勝一公常云凡業

有本末士農本也工商末也人宜急於務本緩於逐末詩書稼穡各

視質之所近以爲之可矣居恆以此訓子弟及將屬纊也惟以耕讀

二字諄諄遺命故公以質魯業農力田恆獲逢年且以厥兄芳一宏

規大度督理家政公更得安身畎畞無復庸計慮他端人稱爲賢昆

賢弟相須相濟云公爲人勤慎周密操持有法内令事桑麻外令事

耕耨俾人無遺力地無遺利增廣前人之基業和輯一門之長幼皆

足爲植家之法焉其季弟芳六以天性聰頴篤志儒林且得騰驤雲

路田舍之家改爲閥閱論者謂沈氏克遵家訓務本士農果能相與

以有成也

    元處士芳三公傳

公諱仲貴字和貴行芳三勝一朝奉公之三子也爲人谿達大度處

事有膽量亦多謀略待人非好爲豪俠實由於敦信厚誼故鄉隣每

倚之爲輕重而公亦極愛護鄉鄰元順帝至元間國事頻仍政踈民

慢海澨山陬萑苻盜起吾鄉有賊首金乾保渾號金錢豹者黨強梁

不逞之徒散處五磊及大小岷諸山嶴中又多強賊勾結洋匪羣萃

海濱洲島相爲犄角聲援皆晝伏夜聚剽掠村落民不安堵公乃鳩

合鄉人之武勇者潛探其巢穴密陳於邑侯富德庸侯督民壯團練

公率鄉勇設計分路掩擊殱魁逐醜數日殆盡恐其餘燼潛燄又仿

古人守望相助之法令家置一鼓人具一武械一家鳴鼓則衆持械

即朱

文公

相應援由是盜賊屛息沿海村氓皆得安居樂業實公之大有造於

鄉黨也公又善書法蠶頭燕尾近紫陽先生  遺格

    元宣教郎芳五即垔三公傳

公諱仲賓字光國行芳五即垔三勝四徵士之子師橋第七世之大

宗也幼齡不幸生五歲而喪母鞠於祖妣李氏家既而厥考貢入太

學以謁選卒於京師公無所怙恃煢煢在疚幾至零落慶一提舉之

脉不絕如綫亦云危矣賴從伯勝一寶隆公不忍委遺孤於異姓遂

迎以歸誠心撫育授以儒業植其遺產使之理治而公亦自傷先人

之早世深感諸父之恩施攻苦書香勞勩家政夙夜兢兢惟恐失隕

而卒能起蹟亢宗由膠庠而達仕路於元順帝正統間以貢舉授宣

教郎且能奮揚有爲增榮先緒復振家聲可謂善於繼述者也

    元員外郎芳六公傳

公諱圭孫字失紀行芳六勝一朝奉公之五子也天性敏異好讀書

治周易屬文平簡而雋邃善於刊剔奇怪厥兄芳一仲允遣入邑庠

於元順帝至正十三年癸巳領鄉薦授陝西安西路長安縣令長安

固都會衝武之區也又爲五方雜處之地民性驕悍而狡獪復值兵

荒之後愈益澆漓公爲之重農桑興學校易告訐之俗成廉恥之風

考績第一陞遷禮部員外郎擢拜光祿大夫是時四方多事干戈擾

攘盜賊蠭起羣雄雲合逮大明兵起公知厯數有歸飄然引去至今

尚崇祀長安儒學名宦祠公隱居後以五世祖慶一提舉所述世系

圖存而列傳失矣乃錄圖作傳考集成譜以傳於家有宗譜紀事一

篇弁於簡首勸後人世世續修之其燕翼貽謀亦宏遠矣

    元處士敏一公傳

公諱世良字失紀行敏一慶三齋諭之長孫勝二義士之長子也公

家當乃祖時鄉黨咸稱巨室經乃父善庀家事積散有方是以基產

益闢田連阡陌貫朽粟紅幾於富甲都邑矣公擁兩代之雄貲頗好

華靡樂於營造舊遺第宅廳事悉改建爲走馬樓鳥革翬飛規模壯

麗攬環結佩輿馬盈門公日與賓友登覽四郊吟宴劇樂時人有詩

一本作鞍勒馬嘶花十

里管絃人醉月三更

云丹青光拂漢突兀勢凌空蓋言其屋宇之華又云十里馬嘶花滿

路三更人醉月當筵          蓋言其遊讌之盛皆羡之也亦諷

之也明高皇帝者由寒微而登大寳欲挽斯世侈奢驕溢之風一歸

於淳樸詔令天下有侈富干法者籍沒之一時百官有司順旨希風

搜端覓釁故海內之官家富室以豪華而獲戾籍官者比比也大江

故老傳言公家有金包槕椅一座紅緞繡

花褥一床皆係禁物竟以此得罪抄家

之南北尤甚而公亦於太祖洪武間以器用違制郡縣據以上聞家

產抄沒入官                慈餘鎮三邑魚鱗圖籍所編有世

良官田者悉皆公之田也然公於籍沒之後家業雖落猶能收合餘

貲復建屋於家之北樓下古井一所至今遺跡未冺

    元司丞敏四公傳

公諱元佐字失紀行敏四勝二義士之次子也秉性剛銳有幹濟材

鄉之人皆信任之濱海地皆灶籍民多熬波爲生朝廷於鶴臯設立

倉場司理竈課以充國用以贍民業唐宋以來享魚鹽之利久矣迄

元至正間以連歲荒歉薪滷騰貴弊竇潛生塲胥售奸於倉灶丁亦

作梗於團交相詬病鹽法幾壞上官採聽輿情知公正直剛方堪擔

鉅事且素爲人所帖服遂舉任鳴鶴司丞管理鹽政顧其所治者皆

鄉人也而公設法清釐情理交盡不以私撓公亦不以威傷恩徵督

有方國課無殿於是宿弊廓如商與民咸樂利之有司按績申聞陞

授靖江路興安縣主簿時以天下擾攘故公力辭不赴任息交屛務

養望田園享年五十六歲而卒

    元處士敏五公傳

公諱得民字道儒行敏五勝二義士之三子也性沉靜而溫如言簡

易而藹如伯兄豪舉廣交車馬遨遊絃歌酒讌任俠氣概傾鄉里有

杜季良之遺風仲兄幹練有爲應酬世務每藉以排難而解紛而公

獨閒靜自處和雅從容賓朋皆愛慕之然惜罕覯之好觀書嘗靜室

一編經旬日不厭又好鼓琴每當月夕花晨據枯桐獨撫音傳隔院

清越悠揚佳賓雅友皆爲之動詩情而添酒興也尤善於奕棋喜與

能者手談陶徵士云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公

亦倘其人乎析箸而後長子小一以吏材任禮建汀州武平縣尉次

子小四亦精明事理督治家政公優游自適不覊塵務忘懷得失以

此終其身

    元縣尉小一掾史小二處士小三合傳

小一公諱達善敏五處士之長子小二公諱舉善敏四司丞之長子

小三公諱擇善敏四司丞之次子皆慶三齋諭之裔也小一自幼岐

嶷比長而聰頴勤學業達事理卓有才猷於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

以儒吏才舉任福建汀州武平縣尉精於律法批判案牘筆汗如流

僚寀咸器重之二十七年因國勢窮蹙自維職小無權難於幹濟遂

致仕家居享年六十七而卒小二者亦精明英練才足有爲於至正

二十五年舉浙江中書省掾四年因順帝北狩公輒歸隱小三之爲

人稜角峭厲自負奇氣不少屈於人善制豪右不畏強禦閭里間有

噐服違制者每繩之以法故人咸畏之凡鄉人事將有爲自度稍未

公正皆忌之而停却不行過公之門登公之橋靡不斂容而駭顧人

是以多議公之過於嚴峻也

    明鄉賓眞一公傳

公諱允定字失紀行眞一芳二處士之長子也厚重本乎天生端方

出於性成五六歲時偶遊於里門羣兒皆嬉戲爲歡公獨端坐靜觀

一道士過而見之曰此兒弱不好弄神似山嶽目如點漆必慧而多

壽其殆今之管輅乎甫入塾先生爲長者講解公從旁聽之若有所

領會者稍長所讀儒書皆篤信之於諸父兄長無有不恭肅故里人

聚處燕談值公來雖長老必爲之起坐所謂有禮者人恆敬之也自

冠而壯益以禮律身動止語默俱足爲鄉人矜式家庭之間肅然也

交際之間恪然也或有竊議其古方者諷以破觚爲圜公哂之曰吾

率吾眞耳強諧世俗胡爲乎厥配方孺人德性動履亦與公相若眞

賢伉儷也一子順德早夭人咸歎天道無知伯道無兒公惟委命自

安不負喪明之愆也及老邑侯行鄉飲酒禮鄉邑重公年德皆推舉

之禮爲上賓壽至九十五歲方孺人壽八十六歲

    明義士眞二公傳

公諱允貴字失紀行眞二芳二處士之次子芳六員外之承祀子也

詳見杜白

二湖全書

誠慤幹練言行服人鄉有杜湖白洋湖共五千四百餘畝溉糧田十

萬八千餘畝水利攸關甚鉅民號第二重天    因主守不得其人

漸至利不爲利洪武間鄉邑之人共推公主之公慷慨助貲竭力措

辦修陂塘固門閘嚴約束時啓閉旱澇有防一鄉均感其惠焉時朝

廷停罷科舉而廣開辟薦之途用人不專一格有明經有賢良方正

有茂才有秀才有孝廉有文學有人材有稅戶有特薦老人及儒士

出身者鄉邑以公有幹作共籲郡縣上聞以人材科薦舉公因年已

詳見科

第考

逾艾力謝却之享壽七十有七而逝其三子大三文德幼撫於姑住

邑之十九都李家閘子孫繁盛簪纓科甲赫奕聯綿    世謂有功

德者身不貴顯其後必昌洵然

    明處士眞三公傳

公諱允中字失紀行眞三芳一處士之長子也爲人峭繄嚴而有威

語不妄發家雖巨富自視欿然取與間無德色逋欠者不責償故人

咸服其量厥配陸孺人恭寬淑慎德亦相嫓齊眉皓首終身無間言

眞佳耦也生子四人長子宏一德初超豁豪邁性好侈華洪武間舉

萬石長以事編入戎伍兼厄於鬱攸家事漸薄遂偕弟宏二性初宏

三復初宏四有初盡易遺產挈家居北京之國子監前後致殷富子

姓蕃庶有諱經者任欽天監官其嗣續卒葬之詳姑闕以俟會譜

    明徵君眞五公傳

公諱允明字失紀行眞五芳五宣教郎之子師橋第八世中興祖也

狀貌英武力能舉重善於屬文尤多才幹明太祖洪武間以倭寇未

靖信國公湯和奉上命巡閱海疆建築觀海諸衞所城郭來道左一

謁見湯公重其才貌輒舉賢才俾與督工役役成有功薦授江南江

寧府上元縣令公慮不自保辭職不受詔上書極言邊海潮患乞發

邑里

俱失

帑整植捍海塘太祖高皇帝可其奏命築邊海堤塘疏濬水道自觀

奉化名儒洪武

二十九年舉人

姓名爵里

俱失紀

 

海衞至龍山所夙夜底績召募力役有方咸克靖緝耆德范英等

  乞王守約先生      文以贈之又有前賢      贈以詩云湯

觀海衛南

門外人

公承命向東來築塘城衛捍潮災眞君與役功勞大一世甘棠百世

懷至成祖永樂初爲仇家韓子湯    誣公移插舊塘界址致刑部

獄論死公之四子倫四入京撾登聞鼓上疏代父鳴寃帝交部覆讞

按公績偉坐誣者罪頒赦釋公且加恩賜金馬錦帛公具表上謝乘

即大宗祠後

太極圖地

傳以歸未至家病卒於道三子倫三奔喪奉柩而歸葬於祖第東北

虞家園      公有吟餘集一帙宣德初燬於融風惟四時祭文一

篇傳存於後前督役城郭時承湯公嘉愛爲之相土定宅遷建師橋

同邑大儒桂彥良爲譔重建沈師橋記刻於石

  附錄寧波府誌明桂德倩字彦良慈谿人元鄉貢進士爲儒學教

  授罷歸張士誠方國珍交聘之不就洪武初徵授太子正字彦良

  荷帝知遇悉心啓沃所言皆合帝心書其語揭便殿且親爲文賜

  之彥良入謝帝曰江南儒者惟卿一人耳復上太平治要十二策

  帝曰彦良所陳通達事理有裨治道世謂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彦

  良者可謂通儒矣

    明處士眞六公傳

公諱允泉字失紀行眞六芳三處士之子也自慶二評事分居橋西

鼎建宅第經勝一朝奉善繼善述芳行五桂齊榮公考尤奮揚幹作

保鄕保家拓增基業歷數世之濟美以故宏規大起門宇日新煥若

閥閱氣象矣暨公昆季英英亦稱競爽乃洪武廿五年夏有江湖丐

翁褦襶而過其門拾路旁炭燼題二語於墻云魏六嘻嘻笑只怕西

風到而橋上兒童因即以此二語作歌謠數日然人皆不爲意也是

年秋火起書屋延燎南北兩房及眞二眞八住室盡成焦土占之者

曰魏六者回祿也西風者秋時也褦襶翁殆非凡人乎數之所定固

不可逃也公與諸昆季分建居室改立門墻惜咸不逮古先矣

    明處士眞七公傳

公諱允善字失紀行眞七芳一處士之三子也容貌英挺而情性和

平於諸昆弟間友于甚篤待人亦寬於取與每當秋穫斂租雖按額

而收然不錙銖計較任佃家自操權量佃家亦不忍欺也偶有黠者

負之公輒指其弊無不中於是人服其量之宏而慮之密公又精於

算學凡九章三率開方勾股及均輸借根等法用籌用珠皆能通曉

有司以稅戶人材薦舉公辭不就洪武廿五年家燬於火將自橋西

復徙橋東近從兄眞五之宅即祖第之北也因基址稠窄迺相於河

東面流營屋而居之厥子五人皆授以本業計口而佃度身而蠶遺

安之計得焉矣

    明處士壬一公傳

公諱德寬字失紀行壬一敏一世良之長子慶三齋諭之後裔稱富

室者三世矣厥考於洪武間以豪侈抄籍於官暨公昆季輩家業漸

益銷落遂偕弟壬二德裕壬三德溫壬四德柔遷徙南京南京沈氏

萬二萬三萬五兄弟皆巨富也曩與公考聲氣相通洪武間萬二萬

五以有感於時事皆散其家財而萬三擁雄貲如故卒亦以豪華籍

沒公等以一綫宗誼往相依而適值其會不遇乃轉徙他方勢難聚

處各散異土惟公攜子丙一辣眞輩卜居於杭州江干龍舌嘴近查

得其世系約略十數代亦頗不寥落但其行字配氏及生卒葬所未

詳悉耳姑闕俟會譜其餘流播遠方者至今無稽焉

    明處士倫一公傳

公諱嗣生字繼盛行倫一慶一提舉之裔眞五徵君之長子師橋第

九世之大宗也秉性嚴毅氣象巖巖力學好古不干仕進御家以禮

長幼肅睦待親戚鄉黨惟歸忠厚一言一行皆可式焉明洪武間父

徵君具疏建植捍海塘奉詔領帑督築並濬合鄉水道至永樂初被

仇人韓子湯誣訐越塘造墓致陷刑部獄公偕弟倫三倫四到京歸

命投誠日夜侍奉倫三職納橐饘倫四扣閽上疏皆公所籌畫也厥

後奇寃得釋赦罪加恩而歸不幸厥考病卒於途公與其弟哀籲經

營奉柩歸葬可謂孝思不匱矣德配黃孺人恭勤淑慎四德兼賅生

子瑩行三人皆起家賢嗣卒葬於祖第西南章家漕爲堪輿名師目

講僧所定地名金鈎釣月子孫繩蟄科第聯綿本支百世皆此穴之

遺蔭實由公之積德厚而流澤遠也

    明處士倫二公傳

公諱嗣昌字恢圖行倫二眞五徵君之次子也素性恬靜善處昆季

怡怡終身眞得古人友于之風者永樂間父爲督築海塘遭仇誣訟

陷獄旋而厥妣童孺人罹病身歿際此家庭之大變憂禍疊臻親朋

落落伯兄叔弟方以痛切父罪侍養於狴豻奔馳於州郡京都數年

之内哀瘁流離遑及家事乎惟公勤勞拮据以處守經紀喪葬管理

田園內外長幼皆公是賴焉夫不有行者誰拯患難不有居者誰保

室廬其後冤釋禍寧家人完聚公之勣亦非尠矣宣德二年又厄於

鬱攸公分居祖第之東祠堂故址之西克自振拔基產拓增未及服

政天促其年惜哉

    明處士倫三公傳

公諱嗣蕃字衍亭行倫三眞五徵君之三子也天性孝友爲父遭仇

誣陷獄具狀憲府願以身代不許乃求隨侍獄中吏持禁嚴捍弗與

通公偕兄倫一弟倫四多方賂守者貨得進饘橐繼逮刑部獄公匍

匐相從寒暑晨昏殫力奉養甘旨無缺忽於獄間聞母喪之訃因思

父攣黑索母殞黃泉躃踊大慟氣絕復甦者屢次常念鞠育恩深欲

奔喪而不得惟日夜號泣籲天旁囚每爲之拭涕幸遇事白釋回而

厥考又病卒於道痛哭幾絕偕兄弟奉柩歸葬鄉黨咸稱其純孝云

    明處士倫四公傳

公諱嗣立字建亭行倫四眞五徵君之四子也天性英敏處事精慎

而果烈昆弟咸愛其才又善事二親洪武時厥考奉詔建築海塘疏

濬水道公亦共與其勞後厥考被仇誣搆陷於憲府獄中公偕兩兄

奔唁獄門吏禁嚴肅拒之不容遽入公先婉約其詞以懇之復援囚

親探監之例以詰之氣和而語剛且許之以賄獄吏因利其貲亦憚

於理直詞壯不能阻其入也乃遵伯兄命倫三常侍獄間公則歸勷

家務出省衙獄跋涉山川疲於奔命不恤也繼而厥考陷刑部獄公

抵死入京擊登聞鼓上疏鳴寃時已永樂朝矣帝憫其誠勅部核案

確訊有功無罪乃坐誣者以重典賜厥考錦帛乘傳以歸洵如天之

福也第無祿而中途病卒此則公等終身彌抱痛心之疚耳迨宣德

間又遭祝融之禍公分居伯兄之東仲兄之西安業守成惟以孝友

勤儉傳家云

    明處士倫五公傳

公諱嗣衍字爾盈行倫五眞五徵君之五子也爲人持重寵辱不驚

父被仇誣繫獄舉家震悼不寧公獨忍性拊慰諭以定計圖救爲急

既而兄輩奔馳父事靡室靡家公佐仲兄倫二居守操勞綢繆內外

倫二常念父悲號公隨時勸慰之己亦感於家禍不時隕涕然不使

兄輩見也母氏童太孺人者因徵君之被逮憂憤成疾公悉心奉養

日侍湯藥夜叩星斗以禱之母竟捐寢公抑哀視事佐兄治喪甚周

及獄清父歿喪葬諸務咸畢始躃踊大慟者數日一洩其憂離鬱結

悲痛無已之懷宣德二年遭宋衛陳鄭之災衆皆驚怖失措公神色

不變惟竭力拯運而已唁者皆以患難頻仍爲之戚戚公曰此天數

也泰然處之遂分居營宅於家廟之東名其堂曰繼善教子孫躬稼

穡操勤儉故基業日隆淳風之遺守而弗失眞得啓後之道者也

    明處士大一公傳

公諱明德字式昭行大一眞二義士之長子也幼少聰頴髫年入里

塾讀書朗朗有聲兼天性和藹同堂師若弟皆欣喜之及長通識時

務處事隨機應變允愜人情其在家庭也長幼內外亦肅亦和故不

必家人嗃嗃自不至婦子嘻嘻其於鄉里也紛雜應酬情理兼洽故

事無巨細而經公之手無不當其意以去者洪武二十五年厄於祝

融之災乃率諸弟建屋宅於祖第之南枕橋而居焉特其門祚則視

昔有間矣

    明大三公傳

公諱文德未有字行大三眞二義士之三子也豐頤廣額隆準挺然

天生福器也故老傳聞云昔公有姑適邑十九都之李自立中年舉

子值攜以歸寧也罹病而殤悲慟不已公母慰之曰壽殀數也兒可

復有倘終類鄧攸余固多男子任擇而撫之可耳夜姑夢龍蟠於外

楹晨興出易盥水見公繞庭柱而嬉姑欣符所夢遂攜之而歸竟以

承李氏之嗣改行安一名之曰磑時元至正十九年公生至正八年

詳見科

第考

公年十二歲矣其後子姓蕃衍簪纓相繼統計前明及本朝科第則

登進士者六人領鄉薦者十人    其終老黌門及援例入國學者

詳見科

第考

不數焉官爵則尚書一人道御史二人主事一人參政一人知府四

人通判一人知縣一人儒學教授一人教諭五人       其隱處不仕

及入貲授職者不數焉近者甲第漸衰而烟火將盈千家矣何莫非

公之福廕所遺乎今其地總名沈李而於其祖脉所居爲老宅公之

後裔所居爲新宅

    明徵士齊一公傳

公諱有倫字敍五行齊一眞六處士之子也心性曠達容貌堂堂語

言凛凛若有豸使風槩少學儒書能領略大意盱衡世宙常曰大丈

夫志在四方鬱鬱久居鄉里終爲醯雞耳好遊覽題咏凡名區勝境

古蹟所在足跡殆遍嘗涉江湖間時朝廷以英明御宇每遣京員四

出潛察吏治民風公所經歷處見者輒驚疑爲廉訪使也畏禮殊甚

永樂間有司重其才貌薦之於朝公赴都就選卒於中途識者靡不

痛惜之厥配張孺人謚妙蓮賢德婦也能教子成業子二人長曰孟

塤遊邑庠爲飽學名士

    明文學冬二公傳

公諱繼賢字失紀行冬二小三處士之長子也殫心儒業弱冠遊庠

文宗許以遠到郡邑皆知名焉厥後教授江湖聲蜚遐邇蓋由天姿

銳敏而更採輯羣書勤學不輟廣搜博詢好問無厭經史子集皆能

窺其底蘊當生徒執經問難口講手畫意味瀾翻不竭且循循善誘

鈍根者亦漸有領悟其良於啓迪如斯故齎書幣聘館賓者踵門沓

至公多却之及年逾曰艾未博一第公亦淡意科名家居教學而自

遠方來者猶環堵莫能容焉比晚齒長一族尊居異席整立規範振

肅宗綱俾合族尊卑長幼皆秩如藹如享壽六十有三而卒

    明處士昱一昱二公合傳

昱一公諱榮祖昱二公諱起祖小一縣尉之子也氵屰勝二義士之後

裔長房巨富以籍沒而蕩析離居司丞遺冑亦漸式微惟敏五之嗣

縣尉奮跡宦途增輝門第而二公亦善於守成橋西之走馬樓即其

居也洪武二十五年厄於鬱攸門祚寥落卜者云宜遷居避地堪獲

中興所謂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永樂之初詢謀僉同遂徙於本鄉

之宓家橋剙居立業崇尚禮義鄉隣咸重之其後嗣行字存順謙遜

輩俱未悉其詳容俟會譜續訂之

    明耆儒瑩一公傳

公諱日清字賡和行瑩一倫一府君之長子師橋第十世之大宗也

性和而介有柳下惠之遺風持身處事大約以敬慎爲宗年未成童

聽塾師講解仲弓問仁章欣然曰此眞爲人之道也幼少如斯則其

終身志趣可想矣自憾讀書質魯未能顯親揚名因仲弟瑩二天姿

頴秀慫恿就儒業果獲遊庠以成二親志接人應事無可無不可而

於禮義之防則有矯然不苟者其於鄉黨也敬而無失恭而有禮嘗

曰人生世上不能使人譽豈可使人毀然及其既歿但聞人之譽不

聞人之毀

    明迪功郎瑩二公傳

公諱日潤字曰慎行瑩二倫一府君之次子也本純粹之性葆淳樸

之眞語言簡默動履安閒其處事也舉措端詳從容合度即在急遽

時亦令人躁釋矜平其與人也溫柔敦厚善氣迎人即有悍戾者亦

爲怡聲愉色自少至老和慎篤誠無一尖險語無一深刻事故人皆

以忠厚稱之聞其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晚年齒德兼優望隆鄉里天

順之末朝廷給以冠帶授迪功郎爲壽官恩賜粟帛榮養終身享年

八十四歲而卒斯之謂仁者壽

    明廩膳瑩四公傳

公諱日潮字青來行瑩四倫一府君之三子也持重寡言循規蹈矩

善遇宗族善處昆季與胞兄瑩一從弟瑩九瑩十三共業儒晨昏講

習氣誼更深讀書以明理爲務不汲汲於科名中年遊庠旋得食廩

膳每遇頒給餼銀必市酒殽邀諸父兄弟同食曰此天祿也當與宗

親共享之孔子之先嘗而頒賜熟薦而頒賜即此意耳終身抱道懷

仁不慕榮利人咸目爲君子儒晚年爲後輩析炊因祖第稠窄分長

子明四次子明八創懷德堂名東新屋三子明十四四子明二十仍

居祖宅云

    明文學瑩九瑩十三公合傳

瑩九公諱日敬倫四府君之長子瑩十三公諱日廣倫五府君之三

子同堂昆弟也厥長兄瑩一儒士訓蒙閭里二公同受業於門初授

經書誦讀即遠勝儕輩甫學爲文章瑩九之意義沉實瑩十三之詞

諱士奇號石

臺江西人

筆雋秀皆有造材也及長同遊學於四方負笈擔囊青燈黃卷與偕

十有餘年明宣德間同受知於楊提學      瑩九入邑庠瑩十三

入郡庠於是賓朋交慶謂二公同生一家同就一傅又同遊泮水同

爲門庭之瑞云然二公之爲人竟大有不同者瑩九讀書窮理敦修

儒行其品格厚重端方恆令人肅然敬瑩十三丰姿瀟洒吟花詠月

詼諧而翕雅常令人歡然喜故鄉里月旦之評一號道學先生一號

風流學士

    明掾史瑩十一公傳

公諱日譽字聲隆倫五府君之次子也重厚簡默風範端凝舉止安

泰步履如有循言必忠信行必篤誠或對賓客或宴族屬端坐終日

未嘗疲倚欠伸肅然禮貌起人尊仰誠縉紳之模楷宗黨之綱維也

公之同堂昆弟多援例就職瑩三爲臬憲掾史瑩七爲鳳陽巡宰瑩

八爲河南驛丞瑩十爲宜陽主簿瑩十六爲福建縣丞未有登上壽

者獨公年躋九十動履康寧懸弧之旦子婦孫曾共四十餘人舞綵

斑衣奉觴拜祝姻戚士夫皆謂公以德致壽相約登堂慶賀履舃盈

庭觥壽交錯倂徵文人學士譔詩章嘉贈焉後公壽至九十三歲德

配裘孺人亦壽至八十六歲

    明掾史處四公傳

公諱惟鑑字明遠號水亭慶三齋諭之裔冬三處士之次子也稟性

柔克動止安詳其應事接物也和平遜順摠無拂乎人情故咸號公

平先生鄉曲之間事有難於理處涉旬月多人不得允當者而一經

公之手爲之揣情達勢於彼於此調停排解渙然冰釋矣念家譜年

久未修乃查確合族人數長幼次序聯絡大宗小宗就前代所傳舊

譜而繼續之又樂爲公事以師橋南北爲往來之要衢年久傾圯難

通人馬公偕堂弟惟鎮宗姪源珪等掄工聚石培築修整至今利之

此亦一事也

    明一公傳

公諱仲陽字失紀瑩一府君之長子師橋十一世之大宗也天性孝

友精慎誠篤古道照人值父寢疾病湯藥奉侍惟謹衣不解帶者數

旬及瘳乃已季弟仲璜者天姿聰慧公竭力獎勸於父母俾之業儒

菓蔬膏火贍給有加焉及壯而名未遂父因身爲耆儒畢生抱疚更

慮子業無成悒鬱中懷其容有蹙公常朝夕慰之云季弟學問可嘉

即無愧於讀書窮達命耳何介意乎公持身涉世一於肫摯而於巨

細事務謀之甚周行之甚决人謂其精明有祖風敦慤有父風

    鄉耆明二明七明九明十五公合傳

明二公諱仲貴明七公諱仲和明九公諱仲柔明十五公諱仲常皆

瑩三掾史之子也孟仲叔季四人聯胞同氣皓首同居爲人皆忠信

樸茂不尚機巧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守勤儉之素安日用之常生子

貞行共十有二人內外雍和同心植家漸致遺產拓增貲財饒裕遂

迺聯姻巨室通誼高軒允筮富家大吉矣惠宗成化之丁酉歲兄弟

皆爲鄉耆老孟公年臻古稀季公齡週花甲仲叔二公亦皆六秩有

餘蕃祉壽考萃於一門尤難得者喜值母氏張太孺人百歲期頤康

寧無恙當五月設帨之辰華筵介壽子婦繞膝以奉觴孫曾斑衣而

舞綵賓朋稱慶者冠帶焜燿乎堂階耆英聚於一室寳婺煥於中天

人羡爲三星合照五福兼全其姻晚輩文學虞賓有七律詩祝壽云

孫曾慶集捧仙漿母子開筵共綵觴宜弟宜兄躋上壽杖鄉杖國拜

高堂瑤天璀燦光騰婺綺席笙歌韻繞梁多少親朋都一笑霜髭雪

鬢是兒郎後張太孺人壽至一百有一歲明二公壽至八十有六歲

明七公壽至七十有四歲明九公壽至六十有四歲明十五公壽至

七十有二歲

    廩膳明四公傳

公諱仲英字濟才瑩四廩膳之長子也淵懿純懋闇然日章讀書無

曠時日循序漸進作文樸實說理不尚浮詞藻采明正統間爲郡博

士弟子員逾年食廪餼人謂公父子同入膠庠同沾天祿士林皆以

爲榮族人有歎宗支廢弛者迺出芳六公所遺圖傳繼述纂修承先

啓後誠宗族之要事也公居恆儀容修整才不炫露言不妄發立身

制行率由古道以儒術爲本業以積善爲庭訓長子杲一敦誠淳裕

克紹家風次子杲四力學遊庠鳳毛濟美三子杲六亦英幹有爲皆

公德之所致云享年八十有七歲以壽考終

    明五公傳

公諱仲忠字孝全瑩一儒士之次子也仁厚慈祥友于兄弟終身無

鬩墻聲性好施惠絀於家貧無力也里間修理橋梁或稍捐貲或助

工力恆樂此不疲每值農事餘閒即率子姪輩持鋤荷鍤捄築道路

之崎嶇難行者人咸利便之焉鄉有唐某者以刻剝致富鄰人貸其

五金多年而未償唐重權子母苛索之隣窘乏無措謀鬻其妻其妻

悲恥不勝勢將自盡公聞之而慘然時值麥秋乃摒擋所穫以代償

之其心存慈惠類如此故鄉黨之人多頌公之德不衰

    壽官明六公傳

公諱仲信字誠齋瑩二迪功之次子也狀貌瑰奇而魁偉心性恬適

天眞爛漫讀書不拘拘解義但領略趣味而已家本饒富席豐履厚

若固有之作事聽其自然不以巧鑿爲智與人純乎眞率不以機變

存心築室橋右爲頤養地晨夕登橋鼓腹吟嘯樂爲太平之民冢子

昭二逾冠而夭闔家悼痛不已公獨委之數命詩酒流連自若也原

壤之登木莊周之鼓盆其曠達殆相似晚沐朝恩賜冠帶爲壽官享

年七十有九而卒

    耆儒明十一公傳

公諱仲璜字渭玉瑩一儒士之三子也讀書蘄效前賢學問得之庭

訓識達古今目穿世務少時承先人志習制舉業中年即淡然名利

居教授嚴課生徒先行而後文時人欽其學之正而品之端故從

遊者甚衆長子亮五性情急直言無隱忌行不屈撓人目爲猛獞公

涵養甄陶諄諄誡諭或書繕性篇或書金人銘粘於座壁使之朝夕

省覽後果薰其德而善良仲子亮九業儒遊泮從例舉爲桐廬邑椽

公以廉勤二字戒其銘心子亦克遵厥訓吏治有聲逮秩滿歸里公

捐館矣人咸重公能成子

    儒士明二十公傳

公諱仲璋字半珪瑩四廩膳之四子也品格端姸天姿聰秀所學儒

書皆能貫串大義常曰讀書貴得用逐章逐句咀文嚼字無益耳情

性和惠慈祥尤極敦親睦族從堂兄明十三者目瞽而性善人皆哀

矜之惟公尤加憐卹遇諸塗則高下顛危必扶持之踵其門則及階

及席必詔告之其忠厚待人類如此平居言不妄發遇談正事則引

古証今衡時度勢亹亹不休至比其言論爲金霏玉屑人咸以大成

望之而天嗇其壽賷志以終惜哉

    藝士明廿九公傳

公諱仲韜字六亭瑩十二處士之次子也身材矮小姿容秀麗目灼

灼有光足跛而善走性好圍棋少時見人對奕必旁立靜觀小兒輩

誘之嬉戲不顧也一日父兄等入山採藥攜之偕往忽不見覓之遍

山弗獲翼日得之於深山巖洞間公云有二老人對局貪看忘歸聞

爹喚予聲廻首而二老遽隱予今曉棋法矣歸而臨枰竟無其敵及

長以奕遊厯江湖有彭某者杭之國手也與公遇連敗二局而去彭

曰人謂沈六亭有仙人傳授殆信然乎由是公之奕名噪兩浙遂以

此業終其身公又有小技以石子擊飛禽多中有鴟梟集里人屋上

曉夜惡聲可憎邀公擊之一發而斃

    耆德明四五公傳

公諱仲芳字懷芬瑩十六縣丞之次子也秉性靜默和厚勤慎諳識

古典潛揣人情言欲發而且訥事熟思而審處凡公私庶務愜情合

理妥適周詳皆莫如公之所爲者故鄉人將有爲也咨謀咨度咸必

推公邑侯崔公諱暠者廉明而愷澤賢父母也下車採詢風俗知慈

北踰山濱海喬魯之民較他鄉爲難治乃按訪各都得紳耆之端謹

公直者紛爭辯訟委之判理而公亦與其選體悉民情揣摩事故或

則調和之或則斷决之排難解紛無不允當時人號爲鄉下清官公

嘗嘅古窰淹浦川閘崩有妨水利乃約鄉黨而明之於官籌畫章程

督工役而修濬之俾桑田稼土舉無旱潦之憂有司重其能焉鄉民

感其德焉

    儒士亮一公傳

公諱諝字訒齋明五府君之長子師橋第十二世祖也奮志讀書抗

懷經濟年甫逾壯爲家政所羈廢儒者業敦倫淑身善處宗族鄉黨

不以科名遂志而以信義著聞亦人中之迥出者也常謂家之有譜

如國之有史師橋宗譜年久未修勢將廢弛無以聯宗支而重一本

也爰會約文儒清釐合族就所傳舊譜而續纂之又念宗祠自火災

而後權宜草創聊以棲神因多厯年所榱桷漸於欹傾堦砌蝕於苔

蘚尚未能重建鼎新永圖完固豈子孫所以尊祖宗乎乃任勞任力

遍告長老徵諸賢達諄諄焉屢勸以搆材歛費諏日興工奈以人事

不齊有志未伸而卒識者憐之

    逸士亮二公傳

公諱說字失傳明一府君之長子師橋第十二世之大宗也氣度從

容襟期灑落置世事於不問聽家政於自然待人寬和與物無忤或

有歎世路之艱難者公曰世路之夷險在心心平則步履盡康莊心

側斯道途多荆棘自我觀之到處桃花源裏耳性嗜酒多置佳醞於

陶甕爲甲乙欵識樂與相得世交者劇飲沉醉故人有爛齏之謔然

其超遠塵俗固有不可及者足不履市廛身不入訟庭優游自適以

終天年人號曰曠仙

    亮三公傳

公諱詒字有穀明五府君之次子也爲人謹飭遵父祖之訓守忠厚

之風接人處事恪持中道鄉里咸誦其公平長子福二潼膚敏能爲

舉常山邑掾弘治十年丁巳以考績將至京都奄疾而卒越數日德

配余孺人以罹病之身因喪子悲哀增劇而逝時公年已老矣遽痛

喪明復夢炊臼變故沓至乃以命自慰撫幼子童孫長養之冠婚之

朝夕訓誡嚴篤務就規矩克紹箕裘以舊居命曰太和堂欲子孫顧

名而思義有太和銘記存焉

    壽官亮四公傳

公諱謹字慎齋號常坡明一府君之次子也讀書循理安分守業爲

人敦厚樸素不喜繁華雖粟紅貫朽不以自滿其於鄉黨也恂恂彬

彬有儒雅之風無驕矜之氣應事接物近情愜理權量出入之微亦

無不慎而於親朋之艱苦者則常加賙恤焉厥配鄭孺人淑慎慈良

德亦相稱公年至八旬郡守邑侯皆重公耆德奉詔授官帶爲壽官

以榮其身壽至八十二歲而終鄭孺人壽至八十三歲而終

    逸士亮六公傳

公諱記字失傳明五府君之三子也品格端姸丰神翛遠衣冠言動

文質彬彬以讀書爲樂博覽詞章尤工於詩宗王孟風派當花天月

下每與士夫賡詠流連暇則焚香鼓琴怡養性情匾其軒曰琴清其

所著詩集亦名琴清軒詩草一時詞人騷客葩章藻句贈者成帙皆

因未付剞劂漸至遺散惜哉綜公一生不羈塵宂不趨榮祿寄懷吟

咏恬淡自如清高士也

    壽官亮十三公傳

公諱謚字立誠明五府君之五子也孩幼聰明唯兪從順苦於生不

逢辰甫及髫而喪父時長兄亮一等早成人有室且已各爨分居又

因公母虞太孺人係簉室也故自厥考逝世不特佽比顧憐未能周

至且視公母子若有鄙夷不屑者當其時母早寡子早孤煢煢在疚

狼狽相依凡家務之巨細皆公母躬自榰梧可謂辛苦艱難備嘗之

矣幸公雖年少即能知此情節比長而克岐克嶷循分操勞以孝事

母以悌事兄勤儉持家耕讀教子及母氏捐寢喪葬盡禮鄉里咸稱

願然且基業漸豐較之厥長兄等亦未遑多讓人皆謂其克自樹立

焉嘉靖丙午歲公年踰八旬恭逢萬壽恩典受冠帶爲壽官至九十

二歲以壽考終

    邑庠昭一公傳

公諱諒字美卿號孚齋明十公之長子也明十以飽學茂才教授多

術生徒每百里賷糧而至而公力學好問爲塾中領袖故同筆硯者

咸相勸勉多成就入庠每提學試榜不虛發人稱其書塾爲小黌門

公年甫舞象而藝學勝於成材逾冠即遊泮宮爲邑庠名士逾壯而

屢夢炊臼竟以室家之累阻其鵬程士林惜之共生四子雖異母而

友愛之篤一如同胞亦可見公之義方有教矣少子仁十六鍾和質

敏冠於諸兄公督課獨嚴亦以弱冠遊庠一家祖孫父子雖未登甲

第然三代爲諸生鄉黨咸羡之

昭六公傳

公諱諶字信中號草庵明三府君之次子也容貌俊美天資雋逸讀

書交友爾雅溫文其性極介直拘迂私曲之士疾之若仇而襟度又

極坦夷德怨屛之不聞豐約付之倘來工詩嗜酒廣訂金蘭一時縉

紳士夫皆樂與之遊常見其車馬填門賓朋滿座有酒則醑無酒則

沽賡和迭爵不醉無歸又旁精音律無故不廢絲竹值東作西成之

候鄉村男婦操作不遑獨公家絃管之聲徹於街巷故人或以逍遙

客目之

    昭七公傳

公諱詮字得元明三府君之三子也天性剛果耿直自持甫逾齠齔

遭厥考喪即以失怙自傷留心事務朝夕艱苦習練爲人勤慎而惕

厲比及中年昆季咸逝公獨任家政操幹有方最善養母始終盡禮

居朱隘之西搆堂宇闢田疇教子姓以詩禮以兄子鍾仁天姿英敏

授以儒業早遊邑庠宗門子弟有志功名者靡不奮揚尤善處公事

一鄉之利病洞悉於寸衷郡縣嘗詣以商確焉邑侯和公鵬尤優禮

待之然公惟風月襟懷和平氣度故胸無宿怨人無宿仇享壽七十

歲而卒

    昭八公傳

公諱證字占魁號梅峯明十府君之三子也敦樸淳茂孝友肫誠因

厥考厥兄皆著名庠序公亦有心濟美努力詩書奈限於天資將冠

即廢制舉業以勤厲自矢深耕易耨之暇漁於新浦樵於岐山皆躬

爲之長子仁六鍾傑姿材靈敏公已令就儒以圖遠繼祖業因人事

不齊舉爲掾史餘悉因其材而篤焉公善於持家俾內外無曠廢男

事農商婦操織絍生之者衆貨財殖焉以舊居人地稠窄遂卜宅於

舊橋之西建立堂宇廣拓基業子孫蟄蟄矣

    職方昭九公傳

公諱詠字失紀號吟庵明六府君之三子也天姿英邁博覽羣書尤

精明於律令常變經權卓有才幹初舉爲都閫掾秩滿入京考績撥

隸兵部職方司時朝廷方修軍旅惟車駕職方兩司機務疲繁更劇

寮寀治事者皆苦於紛紜旁午獨公勞勩數年無曠脞也故部内郎

中主事等悉器重之大臣西厓李東陽木齋謝遷亦知其名皆擬俟

効滿擢用之惜乎歷事未官遘病而歿人咸痛其賢而不壽無子以

昭五公次子仁七承祀焉

    掾史昭十一公傳

公諱諆字亦謀明三府君之四子也資稟敏異自幼勉力攻書旦暮

不輟初習舉業即能遠勝同人治禮記侍坐姚江諸養忠先生之席

大得其傳旋遊黌序以學行聞於一時赴試秋闈躑躅至再遂應有

司舉爲嘉興府掾史復以丁艱服闋改遷爲本府掾史理煩治劇咸

著能名公云孔子嘗爲委吏矣嘗爲乘田矣安在小試者不可由之

大用哉吾姑托此以進身位匹蕭曹功儔伊傅時至自可爲耳及秩

滿言旋將入京考績謁選適罹暴病而終時人皆爲之惋惜

    儒士昭十二公傳

公諱諹字失紀明三十一府君之長子也天姿明敏丰標俊秀恆以

遠大自期讀書能揭大義作文不尚巧麗英詞偉議暢達通明喜閱

史鑑於古名人大事著有論斷數十篇皆發前人所未發者儒林謂

才學如公其程途正未可限量乃以數奇不偶屢躓於試塲且天嗇

其年逾壯而歿爲學未成名剙業未如意惜哉厥配柳孺人者祝家

渡人也淑慎幽嫻宜家賢婦及公既逝世上奉皤髮之翁下撫髫齡

之子以養以教俾至於成人且得親見曾孫焉人咸稱閨壼令範壽

至八十三歲而終

    昭十三公傳

公諱誴字失傳明廿五府君之子也純粹端謹質有其文生九齡喪

父母教婉順聽從遣入里塾無頑惰習師云訓蒙多載不用夏楚者

惟此一兒及長常自念身係單丁幼年失怙孤苦堪憐故惟謙恭勤

慎仁厚周詳竟終身如一焉德配童孺人理學杜洲先生之女也恭

良淑惠生子六人長子鍾敏業儒爲邑庠生四子鍾明由掾史任揚

州寳慶縣尉餘皆耕讀貽謀家風克紹及再傳而後子姓繁衍簪纓

鵲起皆公與孺人忠厚之報也爲善必昌亶其然乎

    昭十四公傳

公諱誧字德言明六壽官之四子也人品清雅好閱儒書善鼓琴築

室橋邊座間多懸書畫墻陰徧栽花木雖屬農圃之家而門庭整潔

朝出耕夜歸讀或歌南薰舒暢情懷或呼子姪考稽功課優游自適

不求聞達塵中隱者也其治生傳家以農業爲重勤東作之功享西

成之利匾其堂曰耕樂一時名人姚津王景輩皆有贈詩以彰其美

師橋沈氏宗譜.卷三之一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師橋沈氏宗譜.卷二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師橋沈氏宗譜.卷四之二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考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明四六房沈高生自传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一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民国三年续修师桥沈氏宗谱的广告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宗谱中的“行字” ——由“朱八八”说起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全唐诗900卷(三)【601--900】 - dongming07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春秋左传全译》(卷三 庄公)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有声读物:《水浒全传》卷三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三)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有声读物:《封神演义》卷三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三)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之子---刘同苏牧师简历 - 三事关心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二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全唐诗900卷【601--900】 - dongming07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全唐诗库总汇(900卷) - 理睬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小黎飞刀之一 - long0742@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IN 语之一 - 清水林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三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五官的健康表情 - 三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抽象类和接口三 - Amote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黄金三镖客 - jb9618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