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二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22:00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二

默认分类 2009-09-26 14:46:31 阅读92 评论1 字号:大中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二(咸丰元年初刊 SHENRONGEN标点)

像图


 朝奉大夫三百八公像  
奉议大夫四六公像

处士千一公像:

迪功郎千二公像

处士荣一公像

处士荣二公像

处士荣三公像

儒学提举庆一公像

大理评事庆二公像

浦城斋谕庆三公像

义士胜二公像

徵士胜四公像

宣教郎芳五公像

礼部员外芳六公像

兴安主簿敏四公像

上元县令真五公像

伦一公像

伦二公像

伦三公像

伦四公像

伦五公像

徵士齐一公像

耆儒莹一公像

庠生迪功郎莹二公像

廪膳生莹四公像

庠生仁十六公像祔规律祀产于后

荣禄大夫义五一公像

郡佐义七六公像

别驾义八十公像

孝子义八一公像

县大夫鹏海公像

县少宰孝廿七公像

太仆卿视庵公像

大学士彤庵公像

芦槎逸士像

锦衣卫九华公像

刑部司李珠菴公像

始祖三百八公墓庄图

 

四明公墓图

 

右坟图明十房、仁十六公第九世孙,徵三百四,明山公、柴氏孺人合墓图。丙山壬向兼子午,共坟六穴。左手第一穴次媳王氏,第二穴春华寿域,右手两穴春扬同妻翁氏寿域,生四子春林、春南、春扬、春华。

细号开后,慈字一千五百九十号

北民田共四分,完银贰分贰厘七毫正。

粮米四合九勾,逢闰另科。

镇海县绪五二庄花户、沈明山户完纳。

咸丰元年正月   日   男春华谨识

 

沈师桥记*

桥名沈师,意固宏深矣。方太府卿在初,卜居于此,祇俗之长厚耳,其敦诗说礼之风尚未广也。迨太府卿致仕家居,慨然以师自任。为之建塾于河之南、北,择乡之子弟俊秀者,给廪饩以义教之。因驾桥以通南北书院。而一时英才济济,多所成就。故门人万琦遂以“沈师”名其桥,志不忘也。且使后人念沈氏之所由兴,实以义学开瓜瓞之祚(1),而咸思教育于乡党,俾秉耒之民尽化为横经。而由一乡以至一国,由一国以至天下,罔不亲师取友(2),以臻于郅隆(3)。则太府卿之私淑益广矣。“沈师”之意不诚宏深哉!若夫穹影高环类悬虹也,曲影横垂象卧龙也,脉络断岸亘古今也,锁注清流关气化也。杲杲日出金鱼戏水,瀼瀼露滴蒼苔炫珠。而且清风明月吟咏于斯,嘉言善行讲贯于斯。则此桥之胜概,美不殚述,而余第懼夫往来于斯桥者(4),仅埒诸(5)十一月之徒杠(6)、十二月之舆梁,为济人之一事,而岂知太府卿之以司徒教万民而宾兴之乎(7)。余家于此有年矣,海于秦汉,地于唐宋,而今则彬彬乎礼乐。时时扶杖环桥以听,深喜教泽之无穷也。于是著为说,以垂世云。

时大宋淳熙十五年戊申春二月,太常博士、邑人罗淳顿首拜撰。

 

注释:

(1).瓜瓞之祚:喻子孙蕃衍,相继不绝,传祚万世。朱熹集传:“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常小,其蔓不絶,至末而后大也。”

(2).取友:选取朋友;交友。《礼记·学记》:“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3).郅隆:昌盛,兴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 司马贞索隐:“郅,大也。隆,盛也……以言文王改制,及周而大盛也。”

(4).第:只,只是。

(5).埒诸:埒:相等、相比。比之于。

(6).徒杠:可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朱熹集注:“杠,方桥也。徒杠,可通徒行者。”

(7).宾兴:亦作“賔兴”。 1. 周代举贤之法。谓乡大夫自乡小学荐举贤能而宾礼之,以升入国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郑玄注:“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於王矣。”

2.科举时代,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亦指乡试。

 

沈师桥记*

师桥者,乡大夫沈公建而名之者也。沈公家世河南之沈邱,簪缨鹊起而公独慨然有志于伊洛传。实与龟山豫章往复研究正脉者(1)。无何金人入寇,靖康之后,乃扈驾之金陵,又之东瓯,之四明,而来家于此,时建炎三年也。公故饶于赀,好施与。复念穷乡僻壤,无人振兴绝学。因力行其所习于伊洛者,友教都人。士相质疑问难,终日谈道不辄,一时从游者众,因建塾于河之南北,且架桥以通行。而思所以名之,门人万琦作而言曰:“我师以义学创此桥,则桥乃师之桥也。名之曰‘沈师’可乎?”,众咸以为然。因请说于余,余曰:“不亦善哉其名也!”昔唐韩子谪潮,而潮人始知学;隋王子隐居河汾,而从游者称为河汾夫子。则尔师以伊洛传,淑尔诸弟子,真不愧乎师者矣。且古者太宰九两系邦国(2),三曰:师,大司徒六俗安万民,四曰:联师儒,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而跨于泮水、辟雍者即以泮桥名之(3)。则沈公作师以创桥,诚有如万子之所名者。异时海滨巨室,相与溯河而环桥,门亦孰不兴起于斯文。万子其可以余之说告沈公也夫,万子其亦可以余之说告诸弟子也夫。

大宋淳熙十五年戊申八月之吉(4)   大学士邑人罗炳谨记

 

注释:

(1)豫章:罗从彦 (1072--1135年),字仲素,先祖原居江西南昌,旧属豫章郡,放世称豫章先生,为罗姓迁沙始祖,唐元和十五年(820年)任沙县县尉,罗周文的第十二代后裔。幸有豫章罗先生,受业龟山之门,独得不传之秘。故自有先生之学,一传而为李延平,再传而为朱晦庵,由是海滨邹鲁,于斯盛哉!

(2)九两系邦国:《周礼·天官太宰》中曾记载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九两其一曰牧,以地得民;其二曰长,以贵得民;其三曰师,以贤得民;其四曰儒,以道得民;其五曰宗,以族得民;其六曰主,以利得民;其七曰吏,以治得民;其八曰友,以任得民;其九曰薮,以富得民。这九事谓之九两。

(3)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郑玄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后多以指代学宫。一说, 泮水为鲁境内的河流名,“泮宫”为建造在泮水边的鲁侯之宫,非学宫。参见“ 泮宫 ”。

辟雍:辟,通“璧”。本为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汉 班固 《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4)淳熙十五年:1188年。

 

沈维时先生义学记*

今上岁庚午(1),余典试两浙,彀沈子阵师讳文雄为门下士(2)。更七祀丁丑(3),余分试南宫,彀沈子其旋讳履祥为同房生。更三祀庚辰,沈子友荪讳宸荃彀春闱。执经及门,就函丈列(4),三子者,阵师潛谧,其旋彝怿,友荪爽塏,咸其畏友(5)。孚乃世缔(6)。往余雁班词苑、洧盘(7),李先生讳一鹏,獬踞台端,异服同僚(8)。尝丐余家乘序言(9),知李派沈系,若凡茅、邢、祭,同出周公,向中、荡、乐、华,俱本宋子,洵大江南望族也。既余累释(10),还庐闭阁。友荪以使命临闽造庐,竟谈累日,夜手持半札,颧濡视下,向余丐《义学记》(11)。余披颠末,知义学由沈氏始祖讳恒者,号维时先生,家居河南沈邱,为伊川先生私淑弟子。靖康末,扈高宗南跸诸郡邑。建炎二年拜太常博士,乾道初,历官朝奉大夫兼督明州市舶、管内劝农、赐金鱼袋。时历边郡,履慈鸣鹤乡,环山带海,土宇恢厚,遂乞身契筑(12),念境土荒略,未洽文教,因建塾于河之南,扁曰:“海隅书屋”,义教士类,授伊洛传,力赡薪蔬,博貯典籍。敷锡广大(13),紬绎精微(14)。犹念水道萦迴,学者往来纡阻,复捐资架梁以便南北。门人万琦等尊其名曰“师桥”,宋学士邑人罗炳著桥说刻于石。余凝席瞪思,浙闽数千里,翳师桥目诸则未新,宋明数百年,翳师桥耳诸则未熟(15)。讫读沈李家乘选举攷,两家子弟,借孔氏赞定删修,遗言缤纷,姓氏错综。甲乙榜者数十余人。嗣起焜煌,更艰枚列(16),然后知义学教泽,前者渊邃庞懋,后者激薄砰訇(17)。绷中者彪外,积久者流长。履信思顺,恒符也,奚竢目新耳熟哉。余旧隶史籍,不敢漫污简牘,核其根枝如旐斯斾,表其徵应如鼓斯桴。宁曰谀沈氏先贤,宁曰酬沈氏世缔来,许之,昆裔绍续,其硎淬也橐合之(18)。士林祭酒,其劘切也(19)。

                                 明漳州石斋黄道周撰

 

注释:

(1)     崇祯三年,1630年。

(2)     典试:主持考试。《明史·选举志二》:“ 天启 二年壬戌会试,命大学士 何宗彦 、 朱国祚 为主考。故事,阁臣典试,翰、詹一人副之。”  彀:考中。门下士:门生、弟子。

(3)     祀:年。又七年即崇祯十年,1637年。

(4)     执经:手持经书。谓从师受业。《汉书·于定国传》:“ 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函丈:亦作“ 函杖 ”。 1.谓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以指:讲学的坐席。2.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宋陆游《江西到任谢史丞相启》:“早亲函丈,偶窃绪餘,曾未免於乡人,乃见待以国士。”

(5)     潛谧:性格深沉、安宁。彝怿:平和、快乐。爽塏:高昂、豪爽。畏友:可敬、可畏的朋友。

(6)     孚乃世缔:而且还真是世交。

(7)     与我同列翰林院。洧盘:《楚辞·离骚》:“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髮乎洧盘 。”

(8)     台端:《新唐书·百官志三》:“侍御史六人……久次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掌、进名、迁改及令史考第,臺内事顓决,亦号臺端。”

(9)     丐:给予。交给我看的意思。

(10)  累释:遭连累而被免职。

(11)  丐:请求。请求作记。

(12)  乞身契筑:请求退休,建屋居住。

(13)  敷锡:施赐。《书·洪范》:“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南朝宋颜延之《宋南郊登歌·夕牲》:“奄受敷锡,宅中拓宇。”

(14)  紬绎:理出头绪。也作“抽绎”

(15)  翳:遮蔽;隐藏;隐没。不很清楚的意思。

(16)  焜煌:明亮;辉煌。 南朝梁沈约《弥陀佛铭》:“琪路异色,林沼焜煌。”枚列:列举。

(17)  渊邃庞懋:深远庞大。激薄砰訇:激薄:接触,撞击。 汉王充《论衡·龙虚》:“太阳火也,云雨水也,水火激薄则鸣而为雷。”名声很大的意思。

(18)  硎淬:继续淬磨。合:核。

(19)  劘切:切责、指正的意思。

 

 

 

 

沈氏师桥记*

国家治乱系人才,人才得失系师学,甚矣!师道之重也。余蒞慈邑,首遵科试令典,搜拔人才。独师桥沈子构五经业,应制科选。是时腊日寒促,沈子合四书五经,凡七艺,古奥奇暢,风簷寸晷立就数千言。余心异之,特置高等以式多士。居无何,余在越邸,给事琐闼,虽干戈扰攘,而余得优游礼省中。沈子携《御览五经大义》,《救时四务书》谒余,趣余奏上。余即日疏请,特授沈子贡举,且须时,官以博士。沈子坚不肯就。一日,别余去余蔬饯署中,语倾,笑问曰:“子业五经,师于何贤乎?”沈子曰:“渊源自家学耳。”。余又心异之,沈子出谱略指言,自南宋迄国朝,以沈合李,数百年间,由《周易》登乡书者七人,由《尚书》登乡书者六人,由《毛诗》登乡书十五人、登甲第者十人,由《春秋》登甲第者五人,由《礼记》登乡书者五人。余由郡邑明经入太学者且比比矣。余又笑问曰:“子族徧举五经,师授于何贤乎?”,沈子又曰:“渊源自家学耳。”。余益心异之,沈子遂言始祖维时先生讳恒者,为程门私淑弟子,扈宋高宗南渡,由太常博士,历官朝奉大夫,致仕家居,建塾储书,讲学于河之南,其北厓学者阻水萦纡,来往遐渺(1)。先生赀造舆梁,以便屐齿(2)。诸门人罔不爱先生、德先生、尊先生者,相与聚谋,指名“师桥”以致忠敬之思。“师桥”之说由此昉也。沈子遂跪进曰:“先生盍(3)为我记之,庶几表扬祖德,而家学渊源不泯于后世乎。”余揽手肃起之曰:“唯、唯。”

夫师有经师、有人师,博我以文,经师也;约我以礼,人师也。然二者不得偏举。圣人往矣,而圣人之心不往,圣人之经留之也。故浮视之经学为糟粕之言也,细绎之经学为性命之液也(4)。伊川先生亦曰:“惟缀缉圣人遗经,庶不浪度岁月,为天地间一蠹耳。”余思维时先生,当创兴义学时,群贤匡坐,授伊洛传,其指点要略、大较(5),必易象、春秋、礼乐、诗书之教也,其阐抉微词奥旨,必易象、春秋、礼乐、诗书之教也。约礼即在博文之中(6),人师不出经师之外,乌容歧视哉。即观沈氏诸先达,分授一经,标姓名、通仕籍,云蒸霞蔚(7),舒展经纶,是则显诸仁,而使天下之人无不蒙其泽者,先生之师道也。先生之师道,用则行之之道也。即今沈子博习群书,坚卧不肯出,隐居讲学,遂以五经分授乡里,是则藏诸用,而使后世之士无不蒙其泽者,先生之师道也。先生之师道,舍则藏之之道也。由此观之,先生之学,见诸行事,则行事之师。托诸空言,则空言之师也。显诸一时,则一时之师。传诸百世,则百世之师也。公明仪(8)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余于沈氏之师桥亦云。

沈子讳潛,字乾初,操行卓荦、著述甚富,已有成钞者二十六册,共计一百七十余卷。草藁未定者数十卷。皆全体大用之书也,惜无资付剞劂。令藏其家,谨护之以俟后之购遗书者。将家学渊源益不朽于霄壤矣。

赐进士出身,礼科给事中、前提督浙江学政,维扬王玉藻撰。

 

注释:

(1) 萦纡 yíngyū: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遐渺:水面辽远。

(2)以便屐齿:以便通行。屐底的齿。亦指足迹;游踪。又指履声,脚步声。

(3)盍hé:何不(盍是“何不”的合音),盍,何不也。——《玉篇》

(4)浮视:轻视。细绎:精密地阐述。

(5)大较:大概,大略。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序》

(6)约礼,约之以礼。博文:《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清恽敬《读孟子二》:“孔子之教,曰博文、曰约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7)云蒸霞蔚:像云霞涌聚。形容绚丽灿烂。又作“云兴霞蔚”。

(8)公明:复姓。 春秋时鲁国有公明仪 。

 

重建沈师桥记*

夫鸣皋之师桥沈氏,世居吾慈之西北,自宋建炎间始也。建炎初,沈君讳恒者,以太府卿扈高宗南渡,越金陵、瓯郡、四明,来家河北。时创义学,驾桥以便从游者,因名之曰:“师桥”,事详大学士罗炳记中。迄今国朝,盖三百余年于兹矣。乙丑春(1),信国公以禦倭寇故,奉上命至沿海筑观海等卫所数十城,又筑塘捍海。沈氏真五君、讳允明者,与领是役。因以桥请于汤,汤为之移置之,曰:“吾俾尔后多子孙、多财、亦多仕乎”。汤固精于天文地理之学者,然岂奇中如射复之术哉。人多则庶矣,财多则富矣,仕多则又教矣。庶而富、富而教,王道其有助乎。夫汤公以开国元老,筑城海上,盖建国亲侯比之象也。而下比真五君,为定此桥。《易》之师曰:“君子以容民畜众”。异日者,君之子孙与此邑、此卫,大邦维屏,大宗维翰(2),盖相表里哉。抑沈之先以义学,故建此桥,洋洋表东海。当胡元时,沈在中叶不绝如线。今为大明矣,圣天子方履二帝三王之旧矣(3)。沈之子若孙,其学而仕乎。予维真五君一布衣耳,力能致信国,必其人物、言论,良足重者。其后必兴,吾信信国之言不诬矣。是年冬,桥成,来征余言,余是以书。桥故址西北、今前东南数百步,坐子向午、兼癸丁三分云。

洪武十九年丙寅春王正月(4)  晋国太傅、前太子正字,邑人桂彦良顿首拜撰。

 

注释:

(1)乙丑:1385年。

(2)翰,通“幹”(gàn)。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小雅·桑扈》。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大雅·文王有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诗·大雅·板》

(3)二帝三王:指唐尧 、虞舜 、夏禹 、商汤 、周文王(或周武王 )。胡适《费氏父子的学说》:“二帝三王皆以事业为道德,典謨训誥记録彰明。”

(4)洪武十九年:1386年。

 

重修海隅书屋记*

夫和璞,天下之宝也,必待琢磨以成器;毛嬙天下之至姣也,必待脂粉以成容;人类天下之至灵也,必待学术以成功。废文学而欲肩巨任,必不济矣。学问之道其可废乎?

昔太府公首尚礼乐,义教士类,授伊洛传,建塾于河之南,额曰:“海隅书屋”。至今及门英贤,济济永昌。先生隐斋夫子咸继述之。此诚沈氏元运之所由兴也。即杭之龟山书院、永嘉之五峰书院(1),无以逾此。然而日月如流,漂摇剥蚀,屋亏其桷、栋失其楣者不胜指计焉。绍定四年,吾师隐斋夫子,退居目击,忾然系怀曰:“此乃传邹鲁之学、讲修齐之道者也。入斯堂、升斯座,而栋宇垣墙多勿饬(2),可乎?”。于是刻石鸠材(3),按册程工,匠者司斤、陶者司埴(4),奔走者司锸畚。柱之圮者,礎之;甍之腐者,栋之(5)。除鸟之糞、鼠之迹。而垣壁之门,庑之而墨雕粉绘之。而瓦缝钉豆之屋,自櫺星(6)以内,皆重葺之。岧峣也(7),堂自讲究!外皆重开之丹垩也(8)。阶无蔓草,廊无颓墉。故武新模,焕然彰美。翼翼乎!舞飞燕而宿流云;蹌嗆乎!鸛卧于巢、而鸟语于窗。所以安棲士类,俾得春诵、夏弦以成学术者,端系此矣。他日由庠序以登廊庙,本学问以肩巨任。扬芳迈烈,媲美前人,何可忘此发迹之地也哉!是役也,拮据孔劳,濯磨(9)更大,弦歌之声将徧海滨。卿虽不敏,敢书石以俟后之君子。

大宋绍定五年三月望前一日10,门人杨宗卿百拜敬撰。

 

注释:

(1)龟山书院:据清乾隆《将乐县志》记载:“道南祠”,即今龟山先生祠,原名“龟山书院”。在县北城外,封山之麓。宋咸淳二年(1266年),礼部尚书、将乐籍人冯梦得以杨时载道而南,是儒学的宗师为由,向朝廷奏请建立的书院。

五峰书院:位于浙江永康方岩寿山之麓。因方岩寿山有固厚、瀑布、桃花、覆釜、鸡鸣五峰而得名。宋淳熙间朱熹、吕祖谦、陈亮、吕子阳等曾在固厚峰下石洞中读书讲学,现在人们习惯把五峰内的重楼、丽泽祠、学易斋、五峰书院等岩洞建筑统称为“五峰书院”。庆元四年(1198)朱熹在此完成《大学章句集注》。

(2)饬:修整、整治。

(3)鸠材:筹集材料。

(4)陶埴:烧制砖瓦。

(5)圮:毁环。甍:屋脊;屋栋。

(6)欞:棂、櫺líng:窗户或栏杆上雕有花纹的格。櫺,楯间子也。——《说文》。如:棂角(窗格的拐角)。

(7)岧嶤:亦作“ 岧嶢 ”。亦作“岹嶢”。高峻;高耸。 三国魏曹植《九愁赋》:“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嶤之高岑。”

(8)丹垩 dān è:泛指油漆粉刷。

(9)濯磨:亦作“ 濯摩 ”。洗涤磨炼。比喻加强修养,以期有为。

(10)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年公元1232年。

三寿堂记*

天下难得者,曰富贵、曰允祚(1),尤难得,曰寿考。是知富厚荣康、蕃祉老寿之福(2),此人情之所欲,而今昔之所同也。吾邑北乡有古聚落焉,烟火逶迤,辙迹杂遝(3)。中有右姓曰师桥沈氏者,阀阅甲里,中麐经学,世为赤帜(4)。其族有三君,曰:光先、继先、绎先者,朴躬茂行,敦伦息交(6),狎主耆英(7),社长终日,更酌说偈,饲鱼灌花,问午庄桥(8),芳草无恙?欣然策杖,不复知户外呵殿(9)。颐养天和(10),优游林下,咸跻眉寿,共乐一堂。遂书其额曰:“三寿”。

余因猛记数年前,遇形家跃马从海上归,扑掌喜诧曰:“师桥固小福地也!”,“银山来其脉,骑山奠其后。远近湖山面其阳,左鹏山、龙山,右凤山、虎山阴托之为外藩。师桥之左臂更有淹浦,海潮日夜自东注,蜿蜒西来,复洄南处,屈折争奇,呑吐孕秀,是方丈蓬莱一小版图也。自唐宋迄今千有余年,而三、四十里内,德星照师桥。倘亦圣人在上,久道化成,应运并出。抑亦山海之奇气,堆壘已厚,包裹不尽,不得不逗漏于绝近区处耳。子尚识之”。余初不知其为何语也,以今观于三君之遐寿、与其遐迩之令闻。而形家言且二、三验矣。然则书孝友勤俭者,家瑞也;训忠义廉节者,国瑞也;德星聚于一堂者,尤千秋瑞也。唐人云:“棣花晴日好,綵服暮春宜”谓之三寿,谁曰不然!

大宋景定三年壬戍桐月中浣吉旦(11),内阁学士罗必先顿首拜撰。

 

注释:

(1)祚:福、福运。

(2)蕃祉:多福。《左传·昭公二十年》:“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

(3)杂遝 zátà:众多杂乱的样子: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亦作“杂沓”:骈罗列布,鳞从杂沓兮。——《汉书·扬雄传》

(4)阀阅:袓先有功业的世家、巨室。泛指门第、家世。麐,同麟:显贵,古人用来比喻贵族的子孙。赤帜:比喻榜样,典范。清李玉《清忠谱·谱概》:“一传词坛标赤帜,千秋大节歌《白雪》。”

(5)茂行:盛德之行。《战国策·东周策》:“公独修虚信为茂行。” 鲍彪 注:“茂,盛美也。”

(6)敦伦:谓敦睦人伦。 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好恶敦伦,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故其心舒。”《明史·职官志二》:“务各期以敦伦善行,敬业乐羣,以修举古乐正,成均之师道。”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况皇上至圣至仁,以 尧 舜 之道治天下,敦伦厚俗,远迈前朝。”

息交:谓谢绝交游,不问世事。 晋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絶游,世与我而相遗,復驾言兮焉求?”

(7)狎主:交替主持。《左传·昭公元年》:“自无令王,诸侯逐进,狎主齐盟,其又可壹乎?” 杜预注:“强弱无常,故更主盟。”耆英:高年硕德者之称。

(8)午庄桥,洛阳有午庄桥,风景秀丽。

(9)呵殿: 谓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逡巡风定雨霽,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又指此类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10) 颐养 yíyǎng:保养;保护调养消闲静摄,颐养天和。——《镜花缘》。

天和: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又指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11)大宋景定三年:1262年。桐月: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新建白洋墓庄记*

始祖三百八府君,墓在白洋迤西之茅竹园。明季鼎革,阙墓祭者垂三十年。康熙中年,始举而复之。迄今春明景和,宗老主鬯(1),率族姓衣冠若而人(2),绕茔罗拜。乡里齿芬(3),洵旧家盛事也。而墓地故隶余邑,去家二十里而遥,设守塚乏人,则族人省瞭为艰。崇封拱木,渐就彫零,坟庄之建,乌可已也。据家乘,始祖丁靖康之难(4),儒服荷戈,履屯历险,扈高宗南渡,定鼎杭州,是其忠也;戎马再经,中原蹂躏,卒能全身远害,俾沈邱之宗,琐于北而盛于南,是其孝也;致仕家居,开义塾以友教四方,沿海人士咸知向学,是其义也;先流寓永嘉,既以鹤郊之北,土厚水深,卜居于此,俾子孙蕃庶,农桑渔牧有为善之资,是其慈也。忠义孝慈如此,固宜祭社祀乡,与南迁王、吕诸宗,长歆江表(5),岂直先茔抔土,酹献于子孙已哉(6)。族之人有见于此,为积钱权息、相土搆基,日以肇建坟庄为事。惟是垣墉周亘、逾湖越山而致材木,费且不赀。又宗祠东西水道就湮,祠后旧有隙地,并祠东新助基地共若干步,或甃石(7)、或筑墙、或竖屋,事须兼举,积算前赀,益不敷用。爰择宗人之饶于赀者,属其出财勷事,一日而得。告输数金以上者,七十余家。其自一金以下、并居外郡出资者,簿书犹未及焉。于是忾然叹曰:“先人之遗泽感人最深。而敬祖、敬宗之心如是,其人人皆有也。”祠之修、庄之建不俟告成,而可操券于今日矣。夫醮宫梵宇,何与吾辈事。方外踵门,则倾囊给之,利于福也。人有急难,非有里党朋串之亲也,有激于心,则千金诺之,勇于善也。以祖宗之遗泽,在人所谓锡纯嘏而介景福者(8),当什伯于神道之教。而因祖宗以有其身,即使财殚力痡,以庇神明之居(9),亦祖宗之泽之所自为。初不待有所激而行其德,挹诸彼而慷其慨也。吾族人之尽心于斯,而输金恐后,固无庸赘词已。是庄也成,谨选谨厚勤事者,置墓田守之。则封土日以增,松楸日以茂(10)。阅千百年保有先茔,长如一日,为子孙独无快乎!是则首先创捐之人不可不书,而踵成卒业以为善后之计,其终望之族之老成贤达者已。

乾隆三十年岁次乙酉正月(11),十九世孙士潮谨记。

 

注释:

(1)主鬯:指主持宗庙祭祀。荐鬯之夕。——《汉书·宣帝纪》又如:鬯圭(古代礼器,玉制,酌鬯酒);鬯酒(用于祭祀的香酒)。

(2)若而人:若干人。

(3)齿芬:形容谈吐风雅。 清 曹寅 《秋饮》诗:“故人粲齿芬,房櫳閟幽蕙。”此指乡人称颂。

(4)丁Dīng:当;遭逢。丁,当也。——《尔雅》。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5)歆xīn:飨,嗅闻。古指祭祀时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气。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诗·大雅》。

(6)酹献(酹獻):犹祭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偶》:“女命塑工肖夫像,每日酹献如生时。”

(7)甃石:砌石;垒石为壁。明宋濂《桐江大师行业碑铭》:“至於有所建造,甃石运甓,躬任其劳,以为众倡。”

(8)嘏gǔ:福。锡尔纯嘏,子孙甚湛。——《诗·小雅·宾之初筵》。

介景:祝福。语出《诗·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9)力痡:过度疲劳。

(10)楸qiū:落叶乔木,干高叶大,夏天开黄绿色细花,木材质地致密,可做器具。揪,梓也。——《说文》。

望长楸而太息兮。——《楚辞·哀郢》

(11)乾隆三十年:1765年。

 

白洋墓庄及各工告成记*

墓庄何昉乎?粤稽上古,人之亡也,委形于地,不封不树,无守墓之人,亦无祭墓之礼。洎周而卿士以上固有冢人(1)以辨兆域。下逮万民,族葬之地亦设墓,大夫以掌之。不第严其禁令(2),率属巡厉已也(3),且令之居官寺以守其丘垄(4),俾无伐木盗尸之事。由是观之,墓有守,守有室,所从来远矣。后世,人自求地,家自置守,富者建庄墓侧,而令人代为侦伺。春仲则仿汉世上陵之典,岁一拜扫,展孝思也。

我始祖朝奉公,官宋建炎之朝,流离扈跸,胥宇于此,殁而营兆于白洋湖之茅竹园。数百年来,每榆火将改(5),族之齿上者合群子孙,偕赴墓所,剪荆刈棘,具牲牢、奉笾豆,峨峨楚楚,莫不斋遫恭敬(6),尽五献之仪。当斯之时,虽有椎鲁(7),咸穆然有水源木本之思焉,制綦隆矣(8)。惟是墓庄未建,守者乏人,殊为缺典。岁丙子,轮杲房当祭,其房内作霖,谋以各房:“每年办祭之费,折银若干两,交柱孳息,以为底本。即以本年为始,祭则敛分公办,仍诣墓祭谒如故。”合族俞允,不啻口出。行之数年,积银若干两。不敷,又选户捐赀,共得银若干两,国之俊秀,又每位捐折祭祀银若干两。不敷,又破例议后裔有能荣及其先、本身有能预为其主、查无遗行者,许捐银若干两,准其一主入祠事,工竣报罢,不为成式。当时乐输者五人,又得银若干两。至于乙酉年,约费可支(9)。遂相阴阳,揆远近,贾基于董家山之麓。鸠工饬材,爰创斯庄,门庭阶戺与家庙略等(10)。乃奉始祖于堂之中,而二世、三世祖祔列焉,以墓与墓相近故也。至四世、五世祖葬于余邑上林者,缘胜朝板荡之际(11),兵燹相寻,其时展拜之礼旷废日久,堂斧不复能识(12),今即渴意访求而碑铭磨灭,无可寻者。此固我子若孙千载之恨也。因亦祔祭于始祖之处,聊以申望祭之意尔。

其建庄之外,所有余羡,于祠之东偏,筑厨房数楹,祠后匝以垣墙,墙之外周遭砌筑阴沟。今年祠前石墈,新者新,易者易。在北岸者,十易其八九,在南岸者,则亘古未有也。且夫人情难于图始,而乐于观成。凡此诸役,皆昔贤有志未逮之事。一旦一唱百和,次第举行,无有阻抑。若此,亦可见报本返始之心,尽人同具。使后之人因是以推,而更能权其轻重。事之可已者,毅然革之,而勿以作法于凉之事(13),诬前人以不韪之名,事之不可已者,毅然创之,而勿以有美未尽之规,贻后来缺略之憾。则夫自墓庄而外,有待赓续而成者不又多乎哉。是举也固赖在天之灵、众擎之力,而始终经理不辞怨瘁者,则作霖推首庸焉(14)。其协谋赞襄若宗华、士琮、荣亲均称难得云。

时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庚寅一阳月吉日(15),    世孙文锺沐手敬撰。

 

注释:

(1)洎,jì:等到。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宋·苏洵《六国论》。又如:自古洎今

(2)不第:不但。

(3)率属巡厉:率厉,率领督促。

(4)官寺: 指官署;衙门;.官家建的寺庙。借指墓庄。

(5)榆火:清明时节。‘春取榆柳之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为典,表示春景。

(6)斋遬:疑即齐遬:窘迫不安的样子:“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

(7)椎chuí:朴实。椎鲁:迟钝,愚昧落后;愚钝

(8)綦:通“极”:顶点、终了。或作副词:非常、很,也通。

(9)约费:估算费用。

(10)戺shi:堂前阶石的两端。

(11)胜朝:指已被现王朝取代的前王朝。板荡:《诗·大雅》有《板》、《荡》两篇,都是写的当时政治黑暗,政局动乱。后用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12)堂斧:指坟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宽上狭长形者。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

(13)涼:薄。《左传.昭四年》:“君子作法于涼,其敝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作法于涼,谓赋税从轻。

(14)首庸:功居第一。

(15)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重建白洋墓庄记*

白洋始祖墓,旧无庄屋也。倡议筑室者,为士鳌之父廷声,及沛如、荣亲诸人,时在乾隆乙酉之岁,历今五十余年,栋宇屹如也,而其柱往往为白蚁所蚀。

众议葺治,而士鳌特不可。谋于启遥而更新之,启遥任其成,而士鳌董其役。相度地形,买屋后、屋侧山丈许,屋前田亩许,皆厚其值以购之,以拓址基。址基既定,乃纠工庀材(1),逾年而屋告成。其制则前为台门,门有题额,中为正堂,堂以奉主。皆崭然新也。其后寝则旧厅事材也,而缭以垣墙。墙之东别为数楹,以处守冢人,则旧门庑材也。屋负山而去山者数十武,左右控溪山而去溪山者亦各数十武,奥如、旷如也(2)。土刚燥而规模宏壮也,厨灶、器用、溷厕无不备。而观者皆叹美,以为非望族不及此也。

落成告祖,士鳌乃谂于众曰:“事固难于图始也,向吾族人以费用之不赀而难之,及来胥宇(3),而吾亦难之。盖逼介之山,犹一家产或可货取(4),而庄前之田,为董氏公田,田之上又为董氏公路,其西侧又董氏公沟,华丽间错,万难措置。幸而得成,固祖宗之灵,而亦启遥之力也。通计钱壹千四百余贯,敛不及半,而余皆出自启遥。谁非子孙,其忍令启遥之多所费而不之偿乎?”是在有志者既言而告之予,乞为文以记之,予不获辞也(5)。

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中浣6,二十二世孙、燕喜堂启宇沐手敬撰。

 

注释:

(1)庀pǐ:具备;备办。庀材:备齐材料。

(2)奥如:深厚貌。旷如:开阔貌。清朱仕琇《髻亭记》:“登斯峰者,入之奥如,出之旷如。”

(3)胥宇: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犹相宅。《诗·大雅·緜》:“爰及 姜 女,聿来胥宇。”毛传:“胥,相;宇,居也。”孔颖疏:“自来相土地之可居者。”

(4)逼介:迫近;靠近。《左传·昭公二十年》:“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杨伯峻注:“此谓迫近国都之关卡。”

(5)不获:不得,不能。

(6)嘉庆二十年:1815年。

 

永春堂记*

吾家自师桥西九思堂之西,迁宅黄山之东,旧有崇堂,颜曰(1):“永春”嘉靖十九年秋八月建成,以萃子姓(2)。嘉靖三十二年癸丑,不幸烬于岛夷倭寇也。数载间鲸波不静、人情凛凛,谛睨赤墟(3),罔敢谈及肯堂者(4)。越岁壬戍,始因故址,饬材、鸠工营之。明年癸亥孟春上浣而堂适成,故仍名之曰“永春”。

夫春之为时也,青阳司令(5),木德宏仁。萋萋者卉木,喈喈者禽鸣。推而至于含灵储质、跂动喙息之属(6),莫不咸若。自是而夏,则齐纨苦热矣;自是而秋,则铁马鸣风矣(7);自是而冬,则阖庐辟冻矣。维四时之序,惟春为令也。余堂之成适与之会,固知春意之盈堂矣。然五行分职,寒燠互迁(8),天地之春且弗克永,而兹以“永春”名吾堂者何居(9)?思昔先祖,世以慈和植厥基,仁和诒其范(10)。阳春一脉其来旧矣。为之后者倘趾培之,则不必宣凤诏、催羯鼓,而物华竞媚(11);不必援勾芒、祠东陆,而青帝长留(12)。以收旺气于四陬,则无冬无夏,朝朝此春日也;以蔼太和于一门(13),则何古何今,日日此春风也。经年千橘茂,奕世三槐荣,则卉木之萋萋而永发春葩者乎;频听关睢声,时闻麟趾咏,其禽鸟之喈喈而永鸣春籁者乎。无札瘥、无瘨寡、而齐眉介寿(14),世跻乔松。其品物之咸若,而熙春不老者乎。庶祯遐锡,小大具庆。登斯堂也,则有满目春光,四景芳菲,而山香之舞不必虑矣(15),名之以“永春”奚疑?彼夫梓泽、凤城,华则华矣;偃月、清暑,邃则邃矣(16),而祗皆饰丽当前,过眼韶光,其能与此堂俱永哉。家老闻而善之曰:“旨哉斯言!虽古之张老之祝,谅不是过(17)。”遂命书以记之。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孟春上澣吉旦(18),嗣孙东鲁午峰氏拜撰。

 

注释:

(1)崇:高大。颜:额头。此指挂在门、墙上部的题有字的横牌,即匾额。

(2)以萃子姓:以聚集子孙、后辈。

(3)谛睨赤墟:眼睁睁地看着一片空荡荡的废墟。

(4)肯堂:喻子承父业。《醉醒石》第七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肯构肯堂,流誉后世。”亦省作“肯堂”。

(5)青阳: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

(6)含灵储质:指具有灵性的人类。《晋书·桓玄传论》:“夫帝王者,功高宇内,道济含灵。”跂动喙息:谓虫豸爬行呼吸。借指用脚爬行用嘴呼吸的虫豸。泛指一切生灵。

(7)铁马鸣风:挂在宫殿、庙宇等屋檐下的铜片或铁片,风吹过时能互相撞击发出声音。指季节寒冷。

(8)燠:热。若乃炎风之燠,夏日之长,寻头扑面,入袖穿裳。——《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9)何居:何故。居,助词。《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郑玄注:“居读为姬姓之姬, 齐鲁之间语助也。”

(10)诒yí:传给:诒训。赠与,给与:“诒尔多福。”

(11)凤诏:即诏书。 晋陆翽《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羯鼓jiégǔ:我国古代一种鼓,腰部较细。

(12)勾芒:古代传说中主管树木的神。《尚书大传》卷三:“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榑木之野,帝太皞神勾芒司之。”东陆:古代指太阳运行于东方七宿的区域。《后汉书·律历志下》:“冬夏之间,则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秋,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春。”泛指东方:明刘基《春日行》诗:“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

(13)太和: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

(14)札瘥:因疫疠、疾病而死。瘨同癫:精神错乱,言行失常的病。

(15)山香之舞:古代曲名。即《舞山香》。唐南卓《羯鼓录》:“﹝汝阳王璡﹞常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朶,置於帽上笪处。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堕落。上大喜,笑赐璡金器一厨,因夸曰真花奴。”

(16)梓泽:泛指名园。明朱鼎 《玉镜台记·庆赏》:“且共看花梓泽,何须去访桃源。”

凤城:京都的美称。

偃月:指唐李林甫的偃月堂。宋林景熙《杂咏十首酬汪镇卿》之十:“权臣坐偃月,弃官如飘蓬。”

清暑:晋宫殿名。《晋书·孝武帝纪》:“﹝太元﹞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 。《景定建康志》:“清暑殿在 台城内,晋孝武帝建。殿前重楼复道通华林园 ,爽塏奇丽,天下无比,虽暑月常有清风,故以为名。”

(17)张老之祝:春秋晋大夫张孟之别称。 献文子筑室成, 张老因其华侈,歌以讽之。《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於斯,哭於斯,聚族於斯!’”

(18)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上澣:唐宋官员行旬休,即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多行浣洗。因以“上澣”指夏历每月上旬的休息日或泛指上旬。明杨慎《丹铅总录·时序》:“俗以上澣、中澣、下澣为上旬、中旬、下旬,盖本唐制十日一休沐。”

 

得明锦衣卫兑八八九华公墓碑*

曩谒大宗祠,见科第、忠节、事功、义行题额。徧癅杗中,有三捷京闱者(1),旁署为崇祯三科武举、丁丑进士、锦衣卫沈廷夔,立询其颠末及房派,举族莫知也。

已酉重九,余偶游黄狗山,由凤凰阁登雷祖殿,逢僧话片时。出而四顾徘徊,聊作东皋舒啸(2)。流眄丛棘杂草间,有荒塜,土石,高才尺许,横镌:“大明进士沈九华公墓”。

时胞弟春华,方与族叔伴云,汇修宗谱。余滥竽校字,稔知我族明进士视庵、彤庵两公耳。九华为谁乎?返以告二人。越翼日(3),偕往观之,咸为踌蹰而莫释。复瞻眺远近,见隔榛莽数十武,有欲倾未倾之碑焉。遂搴蒙茸(4)、履巉岩,共就睇之。则文字杳漶难辨(5),以半没荆棘,半封苔藓也。因丐僧人戽斗一、竹箒一,挹水淋漓之,手去其荆棘,刷苔剔藓者逾时,稍稍堪识认。相与目揣手摹而读之,虽剥蚀摧残、断续难串,然已得其大略矣。言,公行兑八八,讳廷夔,九华其字也。由三科武举,于崇祯丁丑会试,成武进士,授锦衣卫镇抚指挥使,诰授荣禄大夫,封赠三代。又言,历职三载,于顺治元年七月廿八日遇难。又言,自思利可捐,义不可弃;颈可断,发不可薙。又言,缢于京邸之西山。门生周中翰哭尸殓之,殡白家庄(6),后归葬焉。综其大略,盖亦殉节于鼎革时者也。

归而亟稽宗谱(7),知兑八八公,为明六房派,义五一公之孙、乾五三公之子也。三代一门忠孝节义全备。而公之死节,则与视庵、彤庵之殉国,异地而同时。嗟乎!视、彤两公者,编事于明史、志乘,从祀于郡县、贤良,行世有二忠传,表闾有双忠额在,子孙则有奉祀生在,祠宇则有春秋祭,固昭昭焉不朽千秋矣。公特武臣耳,其为节烈则一也。顾前未褒卹于朝廷,后不传称于乡族。即其房谱所载,第纪世系,而事实略焉弗详。赖得此碑,始克粗知其颠末。倘此碑更经多载,势必圯坏磨灭,而公之忠烈将终于湮没无闻,则此碑不綦重哉(8)。然非余偶焉游山,不得也;非余厕于谱事(9),即遇而未必留意也,亦未必奔告二人共探寻而考核也。且也,于前数年谱事未兴,于后数年谱事已撤,即偶然得遇,亦未必书之、刊之、传之也。则此碑之出于此时,盖天数然也。盖潛德必有发之理,然也。盖公之英灵所默使,然也。是乌可不志之。爰请于叔伴云,为撰义五一公三代合传,补入宗谱列传中,而更记余游山得碑之由焉。

时大清道光庚戍岁十月既望(10),族孙仁十六房廷钧春南氏谨记。

 

注释:

(1)癅,同瘤。其意不明,疑指“浏览”。杗máng:房屋的大梁:“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杗中:屋中。

(2)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3)翼日:明日,次日。翼,通“ 翌 ”。

(4)搴蒙葺:搴:撩,举,拨开。蒙葺:复盖。拨开覆盖物。《左传·哀公三年》:“蒙葺公屋。”

(5)杳漶:模糊不清。

(6)白家庄:未知确址,北京朝阳区有白家庄。

(7)亟:急忙。

(8)綦:非常,极。

(9)厕:参与。

(10)大清道光庚戍:1850年。

 

沈师桥志*

沈师桥者,为师儒沈公建而名之也。粤溯兹土,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地也,宋则民居也。虽烟火渐稠,而其名未彰。建炎初,太府卿沈姓讳恒者,家世河南之沈邱,扈驾南迁自温州,之四明,来家于此河北。首尚礼义,富而好施。悯乡邻之贫乏,欲学弗克,乃建塾于河之南而义教之,从游者四方云集,驾桥便行,名之累日,俱未允当。门人万琦作而言曰(1):“吾师以义学,故创此桥,名之曰‘沈师桥’可乎?”众皆翕然从之(2),桥名遂定。瀛不能文,第以述其缘起如此(3)。

皇宋淳熙十三年岁在丙午一阳生月吉日(4),同里陆一瀛谨志。

 

注释:

(1)作:站了起来。

(2)翕然 xīrán:形容一致。

(3)第:仅仅。

(4)淳熙十三年;1186年。

一阳生: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唐孔颖达:“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復於静也。”

 

宗祠志*

   《礼》:“大夫不得祭高祖,支子不得祭其先”。所以尊世官、防配嫡也。嗣后士多崛起,非功臣家不得世禄,故士庶皆得祭四亲及其始祖。程子家祭高祖,朱子谓今之士庶家亦祭三代是也。然自四世而上曰祧、曰坛、曰墠(1)、曰鬼,以次而加疏矣。今起自始祖,或三四世,或八九世,尽列其主,是弃宗庙而坛墠之也;或辱其人贱行,生不与齿,死藏宗祐,是夷大夫而舆隶之也,不敬孰甚焉!是宜僉同众议(2),自始祖外,其孝友忠节功烈、才能卓犖著闻者,始得入祠,嘉有道也。次则科第宦籍者祀之,尊贵近也。次则受封诰者祀之,申孝子之心,广克允也。次则升学校者祀之,右文教也。次则一命之士亦祭之(3),存天宠也。次则耆颐有高行者祀之,尚有年也。非是族也,不在祀典。因推其宜祀之主,具座于左,俾后之子孙,咏歌先泽,其亦可兴俎豆之思矣。

 

注释:

(1)墠shàn:祀祖庙地。《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礼记》

(2)僉,佥:皆也。

(3)一命:周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的官阶。《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你生於富家,长在名门,难道没几个好亲眷,何不去借贷,为求官之资,倘得一命,偿之有日。”

 

祭祀志*

越祭,非古也,而庶人之家祀及高曾者有之矣;墓祭,非古也,而卿大夫之家雩及邱垅者有之矣(1)。《记》曰:凡祭,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故四礼之中,冠、昏、丧三者皆宜从古,而祭祀宜从今予,存厚也。余观别族,三世以上不能祀其远祖。我族自始祖以来,春秋合食庙与野,岁不废俎豆,追养继孝,于是乎尽矣。所可议者,每岁于长至日,行干袷礼(2),滥祀而莫之止,懼夏父弗綦之多訾诟也(3)。其向有祀田者,特具亩锺(4),祭例如左以垂永久。至于升祔有常仪,祀先循旧典。宗祠之志,辨之详矣,兹不更赘。

 

注释:

(1)雩: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这里指墓祭,祭祀祖坟。

邱垅:亦作“ 邱垄 ”。:坟墓。清侯承恩 《丁酉三月葬亲吴郡贞山之麓泪馀赋此》诗:“祖先邱陇遥相望,累叶忠魂揔不灰。”

(2)干祫:谓无庙祫祭。祫祭,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庙合祭,原于天子诸侯丧事完毕时举行。干祫是祫祭的一种特例。《礼记·大传》:“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郑玄 注:“干,犹空也。空祫,谓无庙祫祭之於坛墠。” 孙希旦集解:“干者,自下而进取乎上之意,祫本诸侯以上之礼,而大夫士用之,故曰干祫。”

(3)夏父弗綦:人名:“夏父弗綦逆祀而不止”。冉求曰:“昔文仲知鲁国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亡,可谓知礼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不止,燔柴于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妇之所祭,谓祭灶报其功老妇主祭也盛于瓮,尊于瓶,非所柴也.故曰礼也者,由体也,体不备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訾诟:指摘,责骂。明高攀龙《职方刘静之先生墓志铭》:“世固不乏修身洁行士也,然往往飭治象貌,不为世訾詬而已。”

(4)亩钟:谓每亩有一锺的收获。锺,古容量单位,受六斛四斗。

诰敕志*

诰敕何以书?尊王言也。《微子之命》、《文侯之命》(1),《伯冏》、《君牙》诸篇(2),其初亦如后世制翰耳,载在尚书,尊为经学。自汉以来,间有纪录,不可概见,盖其文之传不传,亦有幸不幸焉。故后之君子,于隔代丝纶(3),珍为世宝。若天球、大训之列于东西序,而不可废也(4)。我族自建炎后,代有显、庸,王言亦宜荐叠。顾融风、蠧蛀,湮没者不可胜纪。其仅存于家世者,弗克表彰之,亦子孙之羞也。余汇诰敕为一编,集之谱乘。即使家藏叵测,而族牒分留,庶蝌迹犹存,而秦焰不灭也。

 

注释:

(1)微子之命:微子,名启,纣王的同母兄长,帝乙的长子。命,诰命。周成王杀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是命令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之后裔,封他于宋国,以奉行成汤的祭祀。史官记录成王封微子的诰命,叫做《微子之命》。

文侯,指晋文侯,名仇,字义和。文侯之命,是指周平王表彰晋文侯功绩的册命。

(2)伯冏、君牙: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周书·冏命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

(3)丝伦:《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

(4)天球、大训:国之重器。如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

 

总图志*

文字之迹,肇自河图。文不能传者,图传之。释文有所未解者,见图而意已尽矣。故古者左图右史。汉司马纪、表、世家皆有图,宋司马有历年图,盖其义也。余谱家乘,列图于左。自宋高宗南渡迄监国主南狩,上下五百数十年间,传世者二十、计口者十千。俾嫡冢源流、分支别派悉聚于几案之前。所谓张茂先之记千门万户,武平一之对三桓七穆(1),聚米成形,而建瓴罔滞矣(2)。

 

注释:

(1)张茂先:晋武帝问张茂先,汉宫千门万户。张茂先画地成图,应对如流,左右属目。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

袁枚曾以“武平一之七穆三桓”对“张茂先之千门万户”。人以为巧。

(2)建瓴: 1).语本《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瓴,即“建瓴水”之省,谓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

2).形容速度极快。唐杜牧《分司东都上刘侍郎四十韵》:“寒暑逾电流,光阴甚建瓴。”

 

分叙志*

温国文正公修通鉴(1),先之以目录,次之以编年,前纲而后目也。余祖其法以谱家史:图总于前,叙分于后。记名字知其声,施后世也;记行号知所以辨昭穆也;记婚配知其能备内官,以奉宗祧也;记男女知其允嗣不匮也;记生年知寿夭也;记卒日使孝子忌日不乐、过墟墓而生哀也;记房号以列行缀(2),知族姓繁滋(3),俾亲疏各有源流,以便观览也。

 

注释:

(1)温国文正公:宋,司马光。

(2)行缀:本指舞队行列。此指各房之源流、排列。

(3)繁滋:繁殖滋生。晋张华《鹪鹩赋》:“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名翰志*

盛德之儒,其言可信;能文之士,其书必传。故古之君子志存不朽,必思获有道仁人,假其片言以垂后。昔温公、蜀公少即相期:“生则为传,殁则为铭(1)。”盖九原未作(2),亦即流连于身后事矣。况先世之远、一族之大,其间德善、功劳、庆赏、声名,忍使湮磨不道哉!《记》曰:“其先祖无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传,不仁也”。余凛兹三耻(3),特纂《名翰》以对,扬前休以兴起后嗣(4)。

 

注释:

(1)蜀公:范镇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范蜀公曾作温公墓志,而后面所作铭,多记当时奸党事。

(2) 九原 Jiǔyuán: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3)凛:恐怕、畏惧。

(4)休:美,美名。

 

第宅志*

环师桥而处者,东西各数里。或比甍接栋,或逾河越亩。登高而望,烟火弥漫、瓦鳞纷簇一都会也。然闻诸长老云,宋元间异姓杂处,此土独九思堂者,我先人聚族之所由始也。九思堂正对师桥、东去祠堂数百武,今其堂已毁、榱桷错居(1)。夫古之琼宫瑶室已鞠为茂草颓垣(2),况士大夫之家,数椽鏻鏻者乎(3),则轮奂之多历年所(4),远者数百载,近者一、二世,俱未可知也。是用辑一族之旧第,悉记录其堂名,使后人流连而慨慕曰:“某里某宅,某先子之所嬉游也。某里某宅,某贤人之所庐处也”。其亦将感于斯文。

 

注释:

(1)榱桷:屋椽。《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

错居:杂处。

(2)鞠:《小雅》:“鞠为茂草”注:鞠:穷也,《战国策》事败而好鞠之。

(3)鏻鏻:义不详。字或通鳞,鳞鳞:这里形容房屋多得像鱼鳞。

(4)轮奂:形容屋宇高大众多。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郑玄注:“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

形胜志*

由县治逶迤北走五十里而遥,山川之胜,别开形面。前则五磊诸峰拱峙离位(1),其峭竖锐立者,指为火曜。西则湖山屏列,而(上艹下秝)峰悬秀于金方(2)。东则达蓬诸岛绵亘联岚。独龙山卧枕海澨(3),为伏地木星(4)。碁盘山在酉未之间,端居坤位,则土星之躔次也(5)。银山帷幛于亥子(6),其曲若水、其势迂迴,而北阑海崕(7)。故形家曰:“五星归垣”,(8)言五行相得而有合也。西南多山,象阳刚之大壮;东北多海,象阴柔之下沉。形家言曰:太极图像也,其两仪定位与然(9)。使越师桥里许,则五曜东西易面(10),两仪南北攲斜。而锐方曲直之势、高卑动静之理,变现异形,故五都胜概(11),星术诸士独啧啧师桥不置也。地脉起自银山,蜿蜒磅礴,越观海而东,凡三绝水峡、度祠堂,川流若带环。跨两桥,虹起于东西。由两桥至祠堂,履度之各数百步,道里甚均。其东北护沙,起自东山至淹浦,有捍海塘,坟衍数十里(12),隔以洪泻。若惧其势之左袵猖狂,而挽向右袂,以归诸襟带间也。每盛夏决瀦水灌溉(13),杜、白二湖出自东西闸者,方漫衍数十里,必汇合于祠堂之庑下,若两手之拱揖而效容于胸臆之间(14)。诸水东北入海,自淹浦至忌山,数里地耳。而斗折蛇行、溶漾纡余者(15),若有数十里之势。忌山两峙,横压水口,或曰金水星也,或曰旗鼓星也,或曰禽兽星也。虽诸川奔放,而两山砥柱,控扼东海,若率然以首顾尾而遥相应也(16)。滨海诸山,大忌山,势中规。长忌山,倨以曲。龟山中矩,筊山锐而森立。王山仆视之则中绳墨。皆居寅位(17),岂非所谓万水朝东,而五星聚艮者乎(18)。山川灵淑之气于是焉穷,选胜之士必有徘徊不能去者。是为志以告后人。

 

注释:

(1)离位:指南方。语出《易·说卦》:“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离为火”。

(2)金方:五行学说谓西方。又秋天为金。

(3)海澨:海滨。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且泛桂水潮,映月游海澨。”

(4)木星:古称“岁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5)坤位:古以八卦定方位,西南方为坤。

土星: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六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29.5年,自转周期约10小时2分,表面温度为150°C。体积比木星略小,比地球约大七百五十倍,是九大行星中第二个大行星。有一个光环和十个卫星。中国古代叫做“镇星”。躔次:日月星辰在运行轨道上的位次。

(6)亥子:亥,亥地西北偏北方向。子,子地:北方。

(7)阑:尽,止。北到海边。

(8)垣:星空区域名。古分太微、紫微、天市三垣。

(9)太极图像:宋周敦颐据《易·繫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诸语,取道家象数之说而画。

(10)五曜:指金、木、水、火、土五星。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外除五曜,内守九精。”

(11)五都: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

(12)坟衍:指水边和低下平坦的土地。《周礼·夏官·邍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邍隰之名。” 贾公彦疏:“水涯曰坟,下平曰衍。”

(13)瀦:同潴,蓄水。

(14)效容:呈现显示自己的景像。

(15)溶漾:水波荡漾貌。 唐 杜牧 《汉江》诗:“溶溶漾漾白鸥飞,緑浄春深好染衣。”

迂余:迂回曲折。

(16)率然:轻捷的样子。

(17)寅:五行属木。寅,木也。——《论衡》。

(18)艮:八卦之一,代表山。

 

人物志*

每春山滟潋,辄思偕二三同志,携屐持枰,登高吟和,雅歌笑醵,听坐谈剥啄声(1),乃若秋涛壮阔,辄欲鼓翼天池,摶扶摇、摩穹窿。盖物序移人,亦地势凌躐也(2)。吾族枕山带海,起自达蓬,右转五磊,西讫白洋诸山。巃嵸崺峛(3),延袤数十里。沧波自百粤东来(4),左转银山,西入姚江地界。澎湃者万里,至此特纡迴而包络之。山川胜概、奇产名材,不能独当也,必有魁奇岸异之士,挺毓于中。顾僻在海隅,采风者不能及,文人亦倦于执简,不能留照汗青。余处明室存亡之际,目击孝友忠义、文章气节、才略英颖、膂力绝人,诸贤、辈望济济一时,因纪其卓犖著闻者录于篇。恚先世遼邈(5),落落于烟霞者(6),不能悉传其行事也。

注释:

(1)滟潋:水光耀貌。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指山色艳丽。

坐谈:空谈。剥啄:亦作“剥琢”。 1.象声词。敲门或下棋声。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

(2)凌躐:地势高底超越不平。

(3)巃嵷:1)峻拔高耸,如“崇山矗矗,巃巃崔巍。”2)云气蒸腾的样子,如“山气巃巃,触石兴云。”3)聚集的样子,如“车骑并狎,巃巃通迫。”

崺峛:峛崺:同“逦迤”,曲折连绵,如“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峛也。”峛lǐ:山低而长。下山道。

(4)百粤:百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百粤,也叫百越。南取百越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恚huì :本义:怨恨,愤怒。因年代久远不能为传而遗憾。

(6)落落:堆积,众多。

 

选举志*

自有书契以来,文字名家者以万计,而经籍独尊。故秦焰鸱张(1),而汉兴武帝表章绝学(2)。紫阳先生纲目大书立五经博士(3),嘉尊经也。自此以后,朝廷稍重经术士。孝宣时始设明经科,历汉唐不能废。至宋时理学蔚起,其法愈详。虽胡元间有沿革,迨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用夏变夷,庚戍三年,暂行科举之制。甲子十七年后,遂以专经取士,为子孙世世不易之法。至今凡二百数十年,三岁一宾兴(4),未尝以他事罢科。故将相大臣,忠孝、才学、经济之士尽由制科。我勾章以经术起家者,比屋相望。独刘氏在明兴五经,悉登科甲,第吾沈氏以三百五篇,世为家学,弗遑兼举他经。顾考自南迁以来,及西迁以去者,间亦以全经著录名字。如宋元间奉议公、贡士公以《春秋》显。员外公以《周易》显。国朝宣正间,宗贞公、尚高公以《尚书》显。宗器公及今绮生公以《礼记》显。其余自左城公、鹏海公、诸先达数十人皆以《毛诗》显。迄今文声蜚振。通兼经者,比肩接踵。要知祖宗义学之泽,宏远矣。录选举志期亘先业于不衰也(5)。

 

注释:

(1)鸱张:亦作“鵄张”。像鸱鸟张翼一样。比喻嚣张,凶暴。

(2)绝学:失传的学问,这里指儒学。

(3)紫阳先生:宋代理学家朱熹。著有《通鉴纲目》

五经博士:教授五经的学官。汉武帝始置。汉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建元五年春正月﹞初置五经博士。博士,本秦官,掌通古今,员至数十人, 汉置五经而已。”

(4)宾兴:1) 周代举贤之法。谓乡大夫自乡小学荐举贤能而宾礼之,以升入国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郑玄注:“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於王矣。”

2).科举时代,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亦指乡试。元许谦《送尉彦明赴开化教谕序》:“诵《诗》《书》六艺之文,以广见闻;孝弟忠信之实,以敦德行。故賔兴以示劝,简絀以致罚。”

(5)亘:联绵不断,延续下去。

 

文学志*

吾族在成、宏前,俱以吏为师。世庙后雅好典文(1),于是一科之中,补弟子员者常数人(2)。自是弦歌之声,竟昼夜不止,恒冠冕于两序之间。熹朝初(3),文声丕振,族子弟身通六艺者六、七十人。每督学使者,按郡邑冠多士补文学高第,辄推沈氏。高帝约上舍生大学二十人,吾族于十年中几分其半。奋袂于两闱者,科或二、三。诸长老皆叹为绝盛,先时不能及,即阖邑里閈亦俛首推让(4),齿芬不置。先帝末年,闱选大典,屡通贿嘱,余因疑其必夷落也。其在申、酉之交,乎(5)及监国主南巡,乐意邱园者,不干仕进,经术士果稍稍凌替矣(6)。余望族之贤子弟励切若曩时焉(7)。因道其盛事、以悲其衰。

 

注释:

(1)世庙:指明世宗朱厚熜时。1522年至1566年。

(2)弟子员:汉对太学生、明清对县学生员的称谓。

(3)熹朝初:明熹宗朱由校,1621年登基。

(4)阖邑里閈句:全乡里巷中人都俯首推崇、赞不绝口。

(5)乎:相当于介词:于。至、到。约指1644年至1645年之际。

(6)凌替:衰落;衰败。三国魏阮籍《通易论》:“阴皆乘阳,阳刚凌替。君臣易位,乱而不已。”。

(7)励切:在学术上勉力切磋。

 

武职志*

地滨海隅,山高水阔,育才于武健者,代不乏人。东瓯王巡海上(1),我真五公即能负矢前驱,从建城堡、设烽堠。世庙丙辰,倭犯淹浦(2),我族祖纠集遒悍子弟,树藩自卫(3),死斗不顾,夺级献功,朝议赠恤有加。神庙时,博士弟子能引弓奏捷武闱。先帝改元,海舶鼓帆夜掠,雄杰者先至淹浦夺其船,断贼归路,生摛十余人。监国时,败军逐县大夫,肆掠石埠,我族整旅徂遏,从马上摧其渠帅(4),俘斩之。岁在丁亥,群盗聚海,剽杀族众,捕鱼为业者以小艇获其艅艎(5)。时有司不用华令,索取未副望,捕捕盗者置诸法,而海寇横溢不可禁矣。使明王有道,选丁民备边,固可从六郡良家子,鼓簧击缶,赋无衣之三章(6)。

 

注释:

(1)东瓯王指汤和,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元末随朱起义,屡建战功,官至信国公,公元1395年,开国将领汤和病逝于安徽凤阳。汤和病逝后,皇帝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襄武,敕葬安徽蚌埠龙湖南岸的曹山。

(2)世庙丙辰:1556年。

(3)树藩:设立藩篱屏障。

(4)徂:往。遏:阻击、抵御。渠帅:首领。

(5)艅艎 yúhuáng:吴王大舰名。后泛指大船、大型战舰。如:艅艎(船名。也作“余皇”)

(6)六郡:原指汉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借指当地各族子弟。

鼓簧: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诗·秦风·车邻》:“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击缶: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

无衣三章: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掾吏志*

士之执经、课举子业者,非聪明颖异、博学多闻,不能徧知天下利害。吏烦于簿书,一切钱谷、刑名、边屯、水利、茶马、盐漕诸大政,号称谙练。使得摄尺寸柄(1),登车射御(2),贯则能获禽矣。当事者不能破资格之说,尽用其所长,为可悼也。我族先辈起家藩臬掾者(3),皆有卓犖之材,特达异闻之绩(4),稍展骥足,蔚能况锺挹水于河(5),而取火于燧也。呜呼!秦时刀笔吏(6),不依日月之光,乌能取丞相封侯,施声于后世哉。

 

注释:

(1)尺寸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

(2)射御:1).射箭御马之术。古代六艺中的两种,都属尚武的技艺。《书·秦誓》:“仡仡勇夫,射御不违。”

2).泛指战术技能等武事。清孙枝蔚《少狂喜文章》诗:“问以射御事,逡巡谢不能。”

(3)藩臬: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

(4)材,绩:互文。材、质。

(5)骥足:比喻高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驥足耳。”蔚:荟萃,聚集。

(6)秦时刀笔吏:指秦相李斯。李斯曾为上蔡东门粮库小吏,又曾是替吕不韦抄写《吕氏春秋》的刀笔吏。

 

节妇志*

妇人不幸,早丧仪特(1)、抚幼孤。大约困阨者难于坚贞,而富厚者易延岁月,其势然也。虽然,困阨者劳而淬志(2),富厚者逸而多思,此又其势之反为难易者也。世浇道丧,长司狥利,末俗狥名(3)。千金之家势能驱台使者奏闻阙下(4),用其赢资,伐石树旌。持厚币走四方公卿,文学之士皆有诗、碑、记、颂粉饰。愈烦其事,愈伪不可信也。余取其贫乏不能自见者,录于篇,著志也其烂焉(5)。载籍者存而弗略,彰信也。

 

注释:

(1)仪特:仪,配偶。特,男性。男性配偶,丈夫。

(2)淬:灭,熄灭嫁人的想法。

(3)狥同徇:谋求。谋取名利。

(4)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5)烂:明亮、光明;色彩绚丽。明星有烂。——《诗·郑风·女曰鸡鸣》。

冠婚志*

元公制礼(1),冠居十七篇之首,奕世藐焉。三加之不醮(2),曷贽乡先生而绍傧之(3)?嗟乎,后人行礼,举太上第一事(4),已弁髦置之(5),宜古今人不相若也。凡我宗人,初行冠礼,宜筮日、筮宾,主人届祖庙升拜成仪,遂告达尊长者,以成人见也。既冠而行礼,亦宜于三月后,妇执榛栗、修脯(6),告见祖庙。今或娶妇有终身不识祠堂东西面者,安望其盥漱、笄縂、佩纷帨、施縏袠、羞、饘、酏、梁、秫、奉饴、密(7),修瀡修行妇道哉(8)。用录家礼冠婚仪注如左,以俟后之反本复古者。

 

注释:

(1)元公:周敦颐(1017~1073)中国宋代(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元公是他的谥号。

(2)三加:士冠三加,有缁布冠、皮弁、爵弁,既冠,又著玄冠见於君。

醮: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

(3)绍傧:《礼·聘义》卿为上傧,大夫为承傧,士为绍傧。又接宾以礼曰傧,接鬼神亦然。

(4)太上:最上、最高。也就是第一。

(5)已弁髦:装束打扮,加冠。

(6)榛栗:女贽不过榛栗枣。——《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修脯: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通“ 脩 ”。干肉。

(7)《礼记·内则》: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縏哀袠.大觿.木燧.衿缨.綦屦.以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梁.秫.唯所欲.枣.栗.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

饘、酏:稠粥与稀粥。密:通蜜。

(8)修瀡修行:修润德行,柔色以温之。

 

丧礼志*

余读《士丧礼》,及戴氏《丧服四制》等书,其义详矣。然简切著要者,孔子之宁戚、曾子之自尽、子游之致哀,三言而止耳。顾俗尚多禁忌阴阳,食之斋供,多异教黄缁(1)。移之棘棘栾栾(2)、鸡斯徒跣(3)。而堪舆、纳衣、羽士三家奔走邀事。至有薄父母之棺含、衾襚以佞佛子(4),朽父母之骨节肢体以购佳城,余甚惑之。因述其体之宜于古者著于篇。

 

注释:

(1)黄缁:指道士和僧人。道士戴黄冠,僧人穿缁衣。 宋 秦观 《自作挽词》:“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緇。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

(2)棘棘栾栾:《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劳心慱慱兮。” 郑玄笺:“急於哀慼之人”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栾栾:身体瘦弱的样子。

(3)鸡斯:笄纚。《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 郑玄注:“鸡斯,当为笄纚,声之误也。亲始死,去冠,二日,乃去笄纚括髮也。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纚之存象也。”徒跣:赤足步行。

(4)衾襚:覆尸的衣被。

 

艺文志*

上者挟箧麾矛,诛暴乱、平定海内。次亦从兰台秘苑,掌典故、丝纶,黼黻太平事业(1)。最下则百里六、七十课农田,访高年石隐,鼓箧乡校(2);苦阻艰约,剌经余晷;繙阅群籍,操翰丹铅(3)。又或披吟纪绩,综核古今事当否,论前王所以成败。皆精神是寄,感托是逃者也(4)。藏之蠹腹,用滋殿屎(5)。况尔来俗尚奇文异简,张乘酉岩(6),靡不搜剔。韻学琳琅、册府殷纷(7),六艺之士皆有著撰,八股之外书写雠翻(8)。余因網罗其辑略,纪述其篇章,以俟右文之世(9),悬金购市。

 

注释:

(1)丝纶:指帝王诏书。黼黻: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2)石隐:终南山隐士。意指访隐士。鼓箧:1).谓击鼓开箧,古时入学的一种仪式。《礼记·学记》:“入学鼓篋,孙其业也。” 郑玄 注:“鼓篋,击鼓警众,乃发篋出所治经业也。”

2).借指负箧求学。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此间如学堂学生,鼓篋不过月餘耳。”

3).借指经业、学术等。 唐张说《赠郎将葛君墓志》:“不承过庭之训,不渐鼓篋之术。”

(3)翰:毛笔。丹铅:指点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亦借指校订之事。 唐韩愈《秋怀诗》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铅事点勘。”

(4)感托:感慨,感伤。

(5)殿屎:愁苦呻吟。《诗·大雅·板》:“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 毛传:“殿屎,呻吟也。”

(6)乘,家乘。酉岩:酉穴,指小酉山石穴。相传其中有秦人藏书千卷。

(7)册府:古时帝王藏书的地方。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窥上帝之兵鈐,入先王之册府。”

殷纷:众多貌。

(8)雠翻:校对文字和翻印。

(9)右文:崇尚文治。

 

风俗志*

祥兴以后(1),竄处戎狄之间,家世凋凌。洪、永时齿发稍繁(2)。然俗尚敦慤(3),专务孝弟力田(4)、科宣正末(5),诸祖颖异者喜为律博士(6)。于是中明法科(7),岁数人。遂起家、长子孙、广田宅,凡疆亩殷宣(8),止基遡夹(9),皆自此始也。明兴,涵濡二百年(10),族益滋大。更喜毛诗博士学(11),遂起家为郡县大夫(12),或蜚声庠序、友教士类。数十年间,旄节列侍(13),皆毛诗一家言也。是时知学问咿唔之声,不彻昼夜,博士家皆藏千卷诗书。其余淳茂之士(14),不事文学,植邮表、操污邪者(15),千亩稻梁;籍占斥卤,官给牢盆,伐薪熬波者,千锺盐筴;俗勚蚕绩(16),伐雚荑于原野者(17),千树桑麻。妇女专纺?,一旦夜千寻布缕。其负贩化居,懋迁有无者(18),千串铜楮(19),一都会也。神庙岁稔户殷(20),俗始华侈,好鲜衣、罗珍羞,欢呼剧饮,稍变庞初矣(21)。然儒风揖让、衣冠伦次,皆彬雅可观。幼者见父兄,辄退处拱立。杖者偶见族子骀宕(22),辄肆詈责,复呵其家长。以故敦齿让,饬廉耻。南巡后,疆以戎索23,悍子弟辄凌轹其长老,单寒者(24)侮其贵达,市井横目嫚骂儒生。摴蒱之声徧于郊野。稚子皆欲多上人(25),争利如骛,不顾颜面。诡迹伍籍,私挟岛奸、为中行说(26),以蔑我宗族,網掠赀物。睠兹流风(27),不知其所底矣。用录祖训传示后人。

 

注释:

(1)祥兴:祥兴以后: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16年。即1279年以后。

(2)洪、永时:明洪武、永乐间。1368年为明洪武元年、1403年为永乐元年。

(3)敦慤:慤同悫,厚道朴实。

(4)孝弟力田:亦作“ 孝悌力田 ”。 1.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

2. 唐代科举选士的科目之一。《旧唐书·代宗纪》:“癸卯,上御 紫宸殿 ,策试茂才异行、安贫乐道、孝悌力田、高蹈不仕等四科举人。”

(5)科宣正末:正:以读书、科举为业。末:末业,指工商业。

(6)律博士:官名。古代教授法律和保管法律典籍的官员。唐宋改属国子监。

(7)明法科:汉 、唐 、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宋史·选举志一》:“初,礼部贡士,设进士……学究、明经、明法等科。”

(8)殷宣:大,众多。

(9)遡夹:溯夹,求取、持有。

(10)涵濡:滋润;沉浸。《墨竹赋》:“今夫受命於天,赋形於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

(11)博士:教授官。

(12)郡县大夫:郡太守和县令的别称。

(13):旄节列侍:指为官的很多。旄节: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唐张守节正义:“旄节者,编毛为之,以象竹节,《汉书云‘苏武执节在匈奴牧羊,节毛尽落’是也。”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唐李嘉祐 《送从弟归河朔》诗:“诸将矜旄节,何人重布衣。”

(14)淳茂:犹淳厚。《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伏见兼侍讲 陆佃 、 蔡卞 ,皆新进少年,欲望於两制以上别选通经术、有行义、忠信孝悌、淳茂老成之人,以充其任。”

(15)植邮表:树立路标。邮表:古代交通要道及其交叉处树立的路标。借指田界。

操污邪:从事农业。污邪:地势低下的田。《再生诗为汪长玉赋》:“为长贵身劳,何时耕污邪?”

(16)俗勚蚕绩:从事劳苦的养蚕织丝业。

(17)伐雚荑:为种植桑麻砍伐原有的芦苇、茅草。

(18)化居:谓居货为贾。化,古“货”字。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故公之化居也,贸迁有无,和其众寡。”懋迁有无:贸易。

(19)铜楮:铜钱和纸币。楮:纸钱。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如:楮帛(纸钱锡箔等焚化物);楮券(纸币,钞票)。

(20)神庙:明神宗时,1573-1619年间。

(21)稍变庞初:生活变得稍为富厚而舒暢。

(22)骀宕:即骀荡。放荡。

(23)疆以戎索:戎索:戎人之法。《左传·定公四年》:“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杜预注:“大原近戎而寒,不与中国同,故自以戎法。”后又以泛指法令。

(24)凌轹:欺凌毁损。单寒:旧指出身寒微,家世贫穷者。

(25)上人:凌驾于他人之上。

(26)复姓。 汉有中行说 。史上第一个汉奸。见《史记·匈奴列传》。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公主。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27)睠:同眷,看,回顾。

 

灾异志*

神庙时,天步熙和、物第蕃阜(1)。粟红腐不可食,贯朽索,不用众庶(2)。街巷有马,居官者长子孙。虽汉之文、景,唐之贞观,宋之庆历皆所不及(3)。

自此之后,人情玩媟(4),俗尚奢侈。昇平之极,必罹乱瘼(5),势有固然,无足怪也。卒之干戈四起,饥馑洊臻(6)。虽先帝之勤劳恭俭,不能为善后之计。数十年间,日食慧变、海溢山崩、河决地坼、桃杏冬花、王瓜生李树。外夷内寇交讧(7),中原烟焰连村。室庐荒落,行李不往来。身首异处者,填牣沟渠(8)。残兵悍卒,掠卖子女、斧锧老弱(9)。井邑星奔、囊箧路委。山海群盗,剽刧乡聚。官或命兵勦擒,贼已远遁,遂屠居民以当讯醜(10)。兵氛扰攘,蜰?崇虐,道殣山胔(12),野望樹白,壮者仳离(13),羸者沟壑。

尝怪少时读史,身处全盛之时,未见兵岁杀人,以为史家摭饰惨瘁、感人忉怛(14)。不意数年间,举古今分见之灾异聚处而目觏之。春秋谨天戒,卹民者,隐王者之后(15)、斯民之下犹尚哀之,而况宗人之属毛离者乎(16)?故水旱兵燹(17),滋害吾族者,余悉志之。外则有国史在,不敢赘也。

 

注释:

(1)天步熙和:天步:天之行步。指时运、国运等。熙和:和睦欢乐。

蕃阜:丰盛。《宋史·乐志十二》:“百物蕃阜,四方顺成。”

(2)贯朽索:贯朽:穿钱的绳子朽断,形容积钱多而经久不用。《史记·平準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众庶:众民;百姓。《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3)汉之文、景: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前157年,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前141年间。

唐之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649年间。

宋之庆历: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

(4)玩媟:玩弄,戏弄,轻侮,不恭敬。

(5)瘼mò,莫声。本义:病,疾病。瘼,病也。——《说文》。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毛传:“瘼,病。”疾苦,苦难。如:关心民瘼。乱瘼:乱离、疾苦。

(6)洊臻:再次来到,接连来到。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天数云否,朝祸洊臻,东夏崩腾,西京荡覆。”

(7)交讧:交相骚扰作乱。《明史·刘同升传》:“日者策试诸臣,简用嗣昌,良以中外交訌,冀得一效,拯我苍生。”

(8)填牣:犹充塞。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里巷之间,舆马填牣。”

(9)斧锧:亦作“ 斧质 ”。斧子与铁鍖,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鍖上,以斧砍之。《吕氏春秋·贵直》:“王曰:‘行法。’吏陈斧质於东閭。”《汉书·项籍传》:“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颜师古注:“质谓鑕也。古者斩人,加於鍖上而斫之也。”

(10)讯丑:坏人、恶人。指山海众盗。

(11)蜰féi:臭虫。亦称蜰虫。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竟夜不能寝。——《聊斋志异》。

(12)道殣:饿死于道路者。

山胔:山间都是腐烂的尸体。胔:腐烂的肉。掩胳埋胔。——《礼记》。郑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

(13)仳离 pǐlí∶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有女仳离。——《诗·王风·中谷有蓷》。郑玄注:“有女遇凶年而见弃,与其君子别离。”

(14)摭:拾取,收集一些惨痛的景况,以使人产生悲情。忉怛:忧伤;悲痛。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父繫三年,中心忉怛,食不甘味,尝苦飢渴,昼夜感思,忧父不活。”

(15)天戒:谓上天给予的儆戒。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隐王:刘邦当皇帝后,追谥七年前死去的陈胜为“隐王”。隐王者,名满天下,身却隐而不显也。

(16)毛离里者:亲情难割,如毛与里之难离。

(17)兵燹: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宋史·神宗纪二》:“丁酉,詔: 岷州界经鬼章 兵燹者赐钱。”

 

田赋志*

鸣鹤五都(1),纵横可数十里,山畦海荡外,为田万余顷。《诗》所谓“甫田”(2),《周礼》所谓“两成之数也”,吾族约占十一,合用一井为贡法(3)。隆万初(4),天下无事,夏税秋粮,一夫之田,不过一锺。神宗末年,辽左陷没(5),议者为复辽计,稍登亩税,锺加二鬴(6)。私恚当时用事者,度兵力微弱,不决弃海岛,专意守关(7)。假恢复之名,飞芻輓粟三十锺至一石(8)。复盖诸州不获尺寸,而海内骚然烦费矣。祸流至今,可胜于邑(9)!呜呼!当时辽绝而议饷,今日辽通而饷愈倍。即吾族履亩,悉如旧籍,而赋用二百锺,较先帝甲申以前,又增十分之三。奸吏、健儿与盗盜甚无谓也(10)。因著田粮里役若干于后,使得观盛衰、核虚实云。

 

注释:

(1)五都: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

(2)甫田:大田。《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孔传:“甫,大也。”

(3)一井: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

贡法:贡赋之法。《书·禹贡》孔传:“ 禹制九州贡法。”孔颖达疏:“禹制贡法,故以《禹贡》名篇。贡赋之法,其来久矣,治水之后,更復改新,言此篇贡法,是禹所制,非禹始为贡也。”

(4)隆万初: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至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

(5)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侵辽东。1618年满州陷抚顺,命杨镐经略辽东。

(6)锺、鬴:古量器名。鬴同釜。锺加二鬴:十鬴为锺,增加十分之二。

(7)不决:决不定要不要放弃海岛,而专意守关。

(8)刍、粟:草、粮,挽:牵引车子,像拉车飞跑一样地增加赋税。

(9)于邑:亦作“於悒 ”。 忧郁烦闷。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若令思挫於弱毫,教屈於陋墨,言之使人於邑。”

(10)盗盗:前一盗为名词,后为动词。谓官吏、差役收取赋用与强盗抢刧说不出有什么差别。

 

水利志*

立国之本,资于农田,农田之本,资于水利。舜命九官(1),特以司空宅百揆(2),思深哉。吾五都田滨山海,前不股引江源(3),后壅泻卤(4)。每溽暑旱干(5)、霖潦滮流(6),不过十日而原湿告困。秋潮吼浪,风必东北起,呼雄涛,向田庐漂没。故春宜养湖,秋宜禦海。其法筑塘修碶,随时启闭,其大要也。前近湖豪恶,倚奸挟贿,据其高深以佃、以渔。吾族长老、先达,不惜赀躯,为万家争蓄泄之利害,讼及大廷,永杜侵患。特沿塘一带,畚挶不以时兴(7)。戊辰、乙酉、丙戍海涨连及内地,弥漫数十里,饥溺荐祸已见于前事矣。吏不恤民、隐无桑土之思,增痹捍塞(8),猝肆鲸波(9),殃之变,未知其所移也(10)。

 

注释:

(1)九官:古传舜设置的九个大臣。《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 颜师古 注:“《尚书》: 禹作司空, 弃 后稷, 契 司徒, 咎繇 作士, 垂 共工, 益 朕虞, 伯夷 秩宗, 夔 典乐, 龙 纳言,凡九官也。”

(2)宅:包容、囊括。任用。

司空 sīkōng∶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

百揆:总理国政之官。宋王安石 《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禹以宅百揆也。”

(3)股引江源:股,分支、事物的一部分。前面不能从从江河的支流引水。

(4)泻卤:冒盐碱,亦指盐碱地。《史记·货殖列传》:“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泻卤,人民寡。” 裴駰集解引徐广曰:“泻卤,咸地也。”

(5)溽暑 rùshǔ:潮湿闷热。

(6)霖潦:淫雨。亦指雨后的积水。大雨积水成涝。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上》:“隄防完全,虽遭雨水霖潦,不能为变。”

滮流:流水。语本《诗·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毛传:“滮,流貌。” 景耀月《古诗》之三:“ 黄河 缘高山,滮流布雷首 。”

(7)畚挶:盛土和抬土的工具。泛指土建工具。《左传·襄公九年》:“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綆缶,备水器。”杨伯峻注:“挶即梮,与輂同,音菊,舁土之器。畚音本,以草索为之,可以盛粮,亦可以盛土。其器较大,甚至 晋灵公 用以盛死尸。梮或是以二木为之,贯穿畚之两耳,二人抬之以运土。”

(8)隐:怜也。民失桑土,而不怜悯、同情之。痺:蔽,阻塞。

(9)鲸波 jīngbō:巨浪。以小舟涉鲸波。——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0)殃之变,未知其所移也:灾祸多变,不知到什么时候它才可以过去。

 

盐法志*

閒思鹹鹾善政(1),煮汲者予民(20,负运者予商。官特搉引(3),税牢盆计取什一(4),则法简而民不怨、吏省而利归朝廷。每怪转运、垦边、开中与常收(5),存积、清丁、丈荡诸事纷纷,而商灶爚乱极矣(6)。盖事烦设局,局烦置官,官烦置吏。譬大家出入,经数人转移,各营耗息,必尽饱中央乃已。即今商灶滋害者,御史台查勘,外运大使按季行场,主场吏按月行团催科(7)。吏人又日促户丁,坐起征输。民往来迎送,舁舆驾马,具供帐饮馔则醵金(8);需取行部礼议则醵金(9);圉卒诛求则醵金(10);流膳催殮冀缓须臾则醵金(11);收头办纳束装则醵金;上课惧纳吏迟掯则又醵金(12)。丁所给草荡不过七、八亩,而灶之输税县官者(13),正税十一,杂税十九。单丁弱户或质男鬻女,或抛业携妇,轻去其乡。揆厥祸始,皆多官之累也。国初给荡,初意,大者怜灶丁疲羸,次亦便伐薪以办煎熬。前负盐觔上(14)场仓,有司勒索万端,赖彭惠安公洞烛楚痛,建议以荡抵课,灶稍甦。是时计荡税,丁不过数铢。而今已增倍无艺(15),较腴田且益丰半额,计莫若并荡地、编图入粮籍。差三则以平价听鬻。上或一金、中十之五、下九之三。粮亦以三壤定赋,用其赋抵课,输于郡县吏,革除场运诸司。盖国初给灶以荡而输其盐,惠安用荡取税而抵其课。今则鬻荡于民而征其粮,其法皆惟正供亿(16),而立制权宜,则有八利:官得鬻价,一也;荡有赋而盐课不亏,二也;省官吏之烦扰,三也;灶户樵苏俱取之山麓,草荡悉用水溽,今日垦为世业,民得专意农田,四也;禾利十倍刍荛,每丁积谷数十锺,国以富饶,五也;即种秔稻(17),民得尽力沟洫,官吏以时修其塘闸,海即扬波,不能漂溺庐舍,六也;阡陌纵横,错以河渠,岛酋迷失行道,不便野掠,七也;穷灶荡地以征敛,督扰大半,债质豪家,逾年荡亡而课在,再完税额,窘苦莫措,今听民鬻业,穷灶无赔偿之害,八也。余僻处海隅,占籍斥卤盐,筴纤悉能知一二(18),苟行吾说,八害可除而八利可致。当事者何惮而不为此!

 

注释:

(1)閒思:间思,我私底下有时在想。鹹鹾:鹹:盐味,鹾:盐的别名。这里均指盐,好的盐政。

(2)煮汲:制盐。

(3)搉:较量,计算。引:取用、抽取。

(4)牢盆:煮盐器具。《史记·平準书》:“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

(5)开中:明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 洪武三年,初行于山西大同 ,后普及全国, 弘治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 有明 盐法,莫善於开中。洪武三年, 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 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

(6)爚乱:炫惑扰乱。《庄子·胠箧》:“彼曾、史 、杨 、墨 、师旷 、工倕 、离朱 ,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锺泰发微:“爚犹炫也。炫者乱之本,乱者炫之果也。”

(7)行:巡视。

(8)醵金:集资,凑钱。

(9)行部:巡行所视察的地方。鄢懋卿行部过。—— 清· 张廷玉《明史》

(10)圉卒:泛指一般差役。诛求:诛杀敲诈。例:不许诛求无辜。

(11)流膳催殮:流膳:留住了用膳。殮疑敛之误,催敛:索取赋税。

(12)迟掯:逗留、刁难、压制。

(13)竈:指灶户,煮盐户。

(14)觔:同筋。筋力疲羸。

(15)无艺:没有极限或限度。《国语·晋语八》:“ 桓子骄泰奢侈,贪慾无艺。” 韦昭 注:“艺,极也。”

(16)供亿:按需要而供给。 唐刘禹锡《谢贷钱物表》:“经费所资,数盈鉅万;餽餉时久,供亿力殫。”(17)秔稻:粳稻。《文选·扬雄<长杨赋>》:“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棃栗之林。” 李善注:“《説文》曰:‘秔,稻属也。《声类》以为秔,不黏稻也。’。

(18)对一些细小的事情,也能知道一二。筴:筷子。夹取东西的工具,箝制。

 

海防志*

大约守险之法,先扼远隘,然后可以围近圉。故海上备御,宜择外洋诸岛,可藏身数百者,分哨接应。贼即欲深入,恐吾兵之议其后也,恫疑虚喝而不敢进。今城堡、烽堠在岸上,贼已登岸,发兵御之,是战于堂奥之前,而非守于藩篱之外。计之左者,无踰于此矣!顾预筹上策,必欲痛断根株,宜选贤明长吏,恤民疾苦,伸民冤抑。庶众不逞之徒皆念桑梓、保妻子,不至望洋啸聚、扬帆出没也。议者又以中国耗弊,欲开贡互市,与岛夷往来贸易,亦可稍济军需。不知利之所在,害必乘之。海舶通番,必市井无赖,见利辄思,扰攘攫取,能持平不贾夷怨乎(1)?轻万一之虞,牟什百之利,能使禁物不外流乎?即或漂溺资本,能制构夷岸掠乎?能保其御备完缮、村落无恙乎?不如申高皇帝旧约,严禁贡市,绝弗与通!衅端既杜,滋蔓无由。贤于十万师远矣!然则穷氓之渔薪者奈何?曰,使以竹筏、苇艇,按候往还,无大桅多桨,私通重载,犯者开无赦。两利俱存之术也。若其建卫、所,严瞭望,习水战,制火炮,选将帅,练士卒,明赏罚,储糇粮。虽兵家所以形格势禁,而非根本之通论也。

注释:

(1)贾:招引,招惹。吾焉用此以贾害也。——《左传·桓公十年》

别族志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唐虞三代皆黄帝之后。天下之大,一人之身也。绍续昆裔、世代辽阔,一人分而至途人,势,吾无如之何矣(1)。顾吾所以用势者,敘列同宗,遂足笃亲亲之义乎。曲阜之派或系在衢州;陈留之后或望出会稽;姓虽同而地殊。邢、茅、凡、蒋皆出于周公;向、华、荡、乐尽本于宋子;源虽一而支分。要晰其远近,类其本末,则廿五国总一姓、十六族悉同原。即不能缀饮食、序昭穆(2),庶上古无空桑(3),而百世鲜婚媾,人道绝矣!

右宗谱二十四志,岁在屠维赤奋若律中(4),夹锺之月。

十七世孙亮七房晋汝昭氏拜

(注:公元1649年,顺治6年,夏历己丑年。确否?待查。)

 

注释:

(1)势:因为子孙多而且世代久远,其势必分,此物之常理也。

(2)缀饮食:延续祭祀,供祖上享受祭献。

序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

古代祭祀时,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清昭槤《啸亭杂录·国初尚右》:“祭神仪神位,东嚮者为尊,其餘昭穆分列,至今犹沿其制。”

(4)空桑:指非父母所生,来历不明者。明宋濂《金华张氏先祀记》:“人非空桑而生,孰不本之于祖者。”

(5)屠维:岁名,在己曰屠维。天干中己的别称,用以纪年。一作“徒维”。《尔雅·释天》:“﹝太岁﹞在己曰屠维。”赤奋若:岁名,太阴在丑,岁名曰赤奋若,岁星舍尾、箕,以十月与之晨出东方,觜巂、参为对。夹钟之月:钟春二月。《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夹钟。”

                                   

 

 

沟渠志*

陶唐氏帝尧六十有一载,咨四岳(1)。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2),浩浩滔天,下民昏垫(3)。举鲧俾乂(4),帝曰:“往,钦哉”。六十有九载,鲧绩用弗成(5)。七十有二载,举舜而敷治之(6)。舜纳于大麓(7),受终于文祖(8),命禹嗣兴,而以治水之责畀焉(9)。

禹于是膺司空之托,以为洪水汜滥,草木繁兴,禽兽逼人,种艺无地,使益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乃敷土而堙决焉,随山刊木,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陆行载车,水行驾舟,泥行乘撬,山行用梮(10),以别九州。故导山治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泰嶽,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泰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山,汉水至此入江为沔口。泯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导河自积石,历龙门南至华阴,东至底柱,又东至孟津,过洛汭至于大坏。北过绛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各顺其性,而于海为朝宗也。又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凿通河渠、支流、派潢,安地中之行,循两厓之故,遂至于会稽,东入于海。九州攸同,四隩既宅(11),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12),六府孔修(13),庶土交正(14),底慎财赋(15),咸则三壤,成赋中邦(16),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八十载禹锡元圭(17),告厥成功。八十有一载甲子,肇十有二州,诸夏乂安,万世永赖,大矣哉,禹之绩也!先民有言曰:“微禹,吾其鱼乎!”诚哉是言也!

粤自会稽之东二百余里,至宁波新府,自府治二十余里,至属邑慈溪县,县西北越岭四十余里,鸣鹤乡新浦管地,名沈师桥,于穆令族(18),乐是安居,士敦操尚(19),乡耻浮薄,烟灯接映,辙迹杂遝(20)。人居密比而甲于九州,鸡犬相闻而达乎四境。水利霑濡(21),岂容缓诸?瞻彼沟渠,光启图书(22),分导千派,旁润百里。按诸古以为据,考其绪而可知东方之渠。一通于淹浦闸,一通于古窑牐(23),俱可出海口,取鱼射利(24)。市舟而往,可通于南海普陀名山,或抵于台温、闽广、吴越、淮楚之间。其内河可达柴、裘、杨、范、潘岙等处。南方之沟,一可通姚家桥,并苦竹墩港,以达杜白二湖、鸣鹤场等处;一可通双庙、新桥并白沙地方、东埠头登陆路以达县治等处。其西则通凰山(古名凤凰山今名黄狗山)赖桥、洪桥(亦作虹桥)、孙、毛、王埭、石人山,埋马、匡堰、彭桥、石堰场以达余姚县治,直抵三江,所以达省城、两京、各省等处。其北则通伏山(亦作福山)以达观海,或至东门以抵向头,或由南门循环北门以至它山、银山等处。于杜、白二湖也,则筑塘制闸、蓄水灌田,以备旱岁之虞。于淹浦、古窑二闸也,则因塘制闸,随时启闭,以备沬水之患(25)。凡此河渠皆可行舟以便往来,有余则用灌溉,万民享其利泽。至于他沟,往往引其水溉田。沟渠甚多,然莫能数也。摭辑为篇,以志一方沟渠之略云。

懒散道人逢期应生甫志

注释:

(1)帝尧六十有一载:公元前2297年。四岳 sìyuè:相传为唐尧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汉孔安国,宋孔平仲,明杨慎均以四岳为一人。

四岳:相传为 共工 的后裔,因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姜,封于吕 ,并使为诸侯之长。《国语。周语下》:“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韦昭 注:“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师诸侯,助禹治水也。”一说:四岳为尧臣羲 、和四子,分掌四方之诸侯。《书·尧典》:“帝曰:‘咨,四岳。’” 孔传:“四岳,即上羲 、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2)怀山:包围山陵。晋葛洪 《抱朴子·广譬》:“开源不忆仞,则无怀山之流。”

(3)昏垫:陷溺。指困于水灾。亦指水患,灾害。《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孔颖达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无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灾也。郑云:‘昏,没也;垫,陷也。禹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

(4)乂,治也。——《尔雅》。有能俾乂。——《书·尧典》。举荐鲧任治水之职。

(5)绩用:犹功用。《书·尧典》:“九载,绩用弗成。” 孔传:“三考九年,功用不成,则放退之。”

(6)敷治:治理。《孟子·滕文公上》:“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赵岐注:“敷,治也。《书》曰:‘禹敷土。’是言治其土也。”

(7)大麓:犹总领,谓领录天子之事。《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孔传:“麓,録也。纳 舜使大録万机之政,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

(8)文祖:帝尧始祖之庙。《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9)嗣兴:继承并振兴。《书·洪范》:“鯀则殛死,禹乃嗣兴。”畀:给与,交给。

(10)挶:有锥的屐,山行时安在鞋上防滑。一说为登山的轿。泥行乘毳,山行则梮。——《汉书》

(11)四奥:四方的边远地区。《书·禹贡》:“九州攸同,四隩既宅。”

(12)刊旅:谓斫木通道而作旅祭。《书·禹贡》:“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孔传:“九州名山与槎木通道而旅祭矣。”

(13)六府: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孔颖达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

孔修:治理得很好。《书·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

(14)庶土交正:庶土:众土;各地。《书·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孔传:“众土俱得其正。”

(15)底慎财赋:底慎:对……保持谨慎。《书·禹贡》:“庶土交正,底慎财赋。” 孔传:“致所慎者财货贡赋,言取之有节不过度。”

(16)三壤:古时按土质的肥瘠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壤。《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孔颖达疏:“土壤各有肥瘠,贡赋从地而出,故分土壤为上中下。计其肥瘠,等级甚多,但齐其大较,定为三品。”

(17)元奎:玄圭,亦作“ 玄珪 ”。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孔传:“玄,天色,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18)于穆(於穆):对美好的赞叹。《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颜师古注:“於,叹辞也;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政化清也。”

(19)操尚:德操志尚。

(20)杂遝 zátà: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1)霑濡:1).沾湿。《楚辞·贾谊<惜誓>》:“观江河之紆曲兮,离四海之霑濡。” 王逸注:“遇四海之风波,衣为濡溼。”

2).浸渍;湿润。清方文《喜雨》诗:“一夕遂霑濡,百顷皆浩漫。”

3).谓蒙受恩泽、教化。汉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文》:“ 汉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纷云,湛恩汪濊,羣生霑濡,洋溢乎方外。”

(22)光启:犹言扩大。《左传·襄公十年》:“君若犹辱镇抚 宋国 ,而以偪阳光启寡君,羣臣安矣,其何貺如之。”杨伯峻注:“光启寡君即使寡君扩大土宇。”北齐朱瑒《与徐陵请王琳首书》:“王业光啟,鼎祚有归。”

(23)牐zhá同“闸”。旧时城门的悬门。泛指以门控制通道的设施。每百里置木牐一,以限水势。——《宋史》

(24)射利:谋取财利。 晋左思 《吴都赋》:“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

(25)沬水:水涝。

 

 

新浦庙志*

《记》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居室次之。”。观夫新浦祠地,其向朝丁坐癸,女四度。银山为之命理,东海出其背,坎德洊臻(1),水源博深,总百川而为主,纳众流而称王,何奇不有,何怪不储。正是多少鱼龙施变化,专待春雷第一声。海中有黄山(亦作王山),筊杯山、圣山、龟山并峙焉。近则有两忌山(大忌山在东,长忌山在西。以昔在海中时,海中舶往来所忌也,故县府志皆作忌山。又兵汛志作旗山,以山形似旗也。今多作岐山或骑山)。绿嶂数重,清波万转,籐结如幄(2),碛起成基(3)。草自然而千华,树无情而百色,其秀莫状也。上涯三、四里至长新塘,又上行数里至旧长塘。东通定海县(即今镇海县),北通观海卫。狗肘还勾,羊角互戾(4)。截断岸以虹桥,绕安居而龙蜿,用以捍潮患,实则殿于祠后也。言其面向之稍远十里许,群山拱立东西南三面,有类儿曹。而曰五磊峰、曰鸣鹤山、(艹下秝)尖峰,超然独出,舒奇献秀,千态万状,佳丽可爱。祠之前,大河如带,千流并合,清波隐映,舟楫往来。乃折而东,经以入于海也。祠之右,曲折稍西,经师桥以由官道,百里通达,一路镜平。陈图南游市,免致墜骥;张京兆醉归,不妨走马(5)。又廓然惟浅垅(6)、平阜,地脉连续,依依环列,可田者数千余亩。麦翩翠浪,稼吐黄金。普润太平之色,预奉天保之符(7)。宋人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8)举目瞻瞭,心旷神怡,乐哉!其左右前后,远近错立,诸峰起者如人,伏者如兽,锐者毫攒,斜者葵倾,如抱如翼、如揖如顾。逡巡于二三十里外,更有伏龙山、蛟门山、鸡鸣山、金宕山、虎山、洋山、地闢山、石人山阴托之为外藩。盖天成地造,以启元运之会(9),亦以待夫创业之人也。

沈氏三百八朝奉,来自南渡,应祥而作,兴斯土,首崇礼教以开义学。甄陶周、召(10),孕育伊、颜(11),于穆厥祖(12),令闻不已。更阅大明,真五公继作,藉已成之令绪(13),修德业以重光。遇知信国汤公,为迁桥、为定宅。因新浦旧祠,牓其额曰:“沈氏家庙”。一体所遗,幸成国族之聚,百岁以后,宁无继述之思?逮今上之八年,岁在庚辰,克瑞六人,乃尊宗老之命(14),乃集昆季之谋,合族党而为欢,偕卜筮而袭吉(15),撤其旧而维新是从。仍厥址而比美哉,奂前三楹(16),中一楹榜曰:“义学传芳”,通家祠之出入。左一楹,中居土谷神祠,左肖卫生圣母像,右实子孙娘娘宫(17)。右一楹,中像妙庄严海(18),东列云台圣相,西作关圣行宫。后曰宗祠,凡四楹,通为一大堂,牓曰:“敘伦”,又曰:“永思”。其曰忠、曰孝、曰节、曰义、曰科甲、曰旌奖,未暇悉计。家庙之左二楹,一曰文昌祠,所以焕文明也,额曰:“聚奎锡允”。(19)一曰龙王祠,所以祈甘雨也,额曰:“泽沛鸣郊”。其西道院之类,凡五楹,皆非苟完者也(20)。诸神皆有诞会、奉祀以报神功、以祈神庥(21)。各有敘文、祭文,详见庙祀典录中。诞外祭祀则岁朔、元夕、春秋(22),各循时尚以从事,庶几神祇陟降庭止,维尔子孙夙夜敬止,先灵妥侑(23),庆与善而俱延,后允繁昌。本及支而济美,奔走在庙,对越在天(24)。礼乐诗书,无忘先世之训;箕裘弓治(25),永为积善之家。清白相传,彝伦常正,其于祖德,永有光辉。斯皆庙之长发其祥。姑摭辑之,以志不朽之迹云。

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岁在癸卯三月谷旦(26)

懒散道人逢期应生甫谨志

 

注释:

(1)坎德:《易·说卦》:“坎为水。”又《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坎德,指水就下的性质。因以喻君子谦卑的美德。

洊臻:再次来到,接连来到。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天数云否,朝祸洊臻,东夏崩腾,西京荡覆。”

(2)幄wò:形如房屋的大帐幕。

(3)碛qì: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

(4)戾lì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5)陈图南:宋之初,隐居于华山。汉代张敞,曾为京兆尹,人称张京兆。

(6)廓然∶形容空旷寂静的样子。

(7)天保:谓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符:征兆。天保之符:上天保佑的征兆。

(8)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一溪清水。排闼:推开门户。

(9)元运:犹天运,天命。清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阙里群臣谢表》:“风生泗水,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尼丘,永式遐心之金玉。”

(10)甄陶:化育;培养造就。 汉扬雄 《法言·先知》:“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

周召:亦作“ 周邵 ”。 周成王 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并称。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

(11)伊颜(伊顔):商伊尹和春秋颜回的合称。

(12)于穆(於穆):对美好的赞叹。《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13)令绪(令緒):伟大的事业或业绩。《书·太甲下》:“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 孔传:“令,善也。继祖善业,当夙夜庶几视祖,此配天之德而法之。”

(14)今上八年:当今皇上,万历8年,夏历庚辰年,公历1580年。

(15)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袭吉:重得吉兆。谓吉事相因。偕:同。

(16)奂:更换。更换以前的三楹,使文彩鲜明。

(17)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称为子孙娘娘。“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也俗称“子孙娘娘”。

(18)妙庄严海:指观世音菩萨。

(19)奎:奎宿。《初学记》卷二一引《孝经援神契》:“奎主文章。”宋圴注:“奎星屈曲相鈎,似文字之畫。”后多用“奎”字美称帝王文章书画或珍藏图书的处所。如称帝王手迹为“奎章”、“奎畫”,秘书监为“奎府”等。

(20)苟:随随便便。

(21)神庥:神灵护佑。 前蜀 杜光庭 《王虔常侍北斗醮词》:“答往愿於当年,期降恩於此日,永当修奉,以荷神庥。”

(22)岁朔:正月初一。元夕:旧称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23)妥侑:诗·小雅·楚茨》:“以妥以侑。” 毛传:“妥,安坐也;侑,劝也。”后以“妥侑”谓劝酒。

(24)对越:犹对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25)箕裘:《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弓治”比喻祖上的事业。

(26)大明万历31年:公元1603年。

谷旦(穀旦):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二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一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 - 1-5卷批注有误将逐篇重校的决心SHENRONGEN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中的状元杨守勤、探花袁炜诗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師橋沈氏宗譜.卷四之二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被拆卖的慈溪师桥叙斯桥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重刻杜白二湖全书序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民国年间师桥高台阁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考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沈氏历世传派行字(引自SHENRONGEN的博客) - 百世风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卜筮全书卷之二[2] - 周易侠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1913年版(1) - 百世风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慈溪师桥沈氏宗谱行传(2) - 梦思飞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慈溪师桥沈氏宗谱行传(1) - 梦思飞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師橋沈氏宗譜.卷二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民国三年续修师桥沈氏宗谱的广告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宗谱中的“行字” ——由“朱八八”说起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慈溪师桥沈氏宗谱第七卷之(1) 中国通史【一、二卷】 - 温柔细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全唐诗900卷(二)【301--600】 - dongming07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通史【一、二卷】 - 温柔细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有声读物:《水浒全传》卷二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二)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传世人物画:清代卷(二)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