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一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3:54:54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一

默认分类 2009-11-20 09:17:28 阅读41 评论0 字号:大中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一(咸丰元年初刊 SHENRONGEN标点)

 师桥沈氏宗谱 民国二年             中华图书馆代印 

翻印宗谱刍言*

阴历九月初五日,高生在大宗词开会,提议讨论谱事。谓,今因明十房杞六一公之后裔,于前明清之际移居镇海清水浦,迄今户口繁盛。曾于去年四月,由二十六世孙一鋆君,先遣子俊卿来此,至修本学校查明支派。今者复遣子俊卿并侄佐卿来祠祭祖。饮水思源不忘其本者也。当时若无宗谱留传,则亲疏远近何从稽考。

此纂修宗谱之不容缓矣。

追思吾族宗谱,年久失修。于前清咸丰年间,明十房春华公出资纂修,因彙集不齐,至第十四世止,共印三十二册。嗣因粤匪扰乱,或遗失,或焚毁,现存无几。若一经再失,则木本水源尽弃,而昭穆支派、异姓乱宗不能稽查矣。今拟照旧式,先翻印若干部,广分阖族,使众咸知。待宗祠积有公款,再行续修。时抑有支派难按,亦祇得变通办理。如注某某房、某某公后裔,倘不知何公之子,待查明再当补入等字样。至于世代或无可查,则照近今通俗称呼,而定之伦序,亦未尽失所有。续修谱事,极宜预先绸缪,毋待临时调查而有挂漏之虞。原各房各派,细查明确,另立世系一本,行传一本。然后由宗祠会齐,合成全册,方可续印。如是谓之完全新谱矣。今以印老谱为母,而后印新谱,接续有效,报本无憾。伦序、昭穆永世不紊。嗣后族内凡有生卒,须于元旦会拜时报名、记其年月日时,婚配亦须注册。每年一小修,三十年登明各报纸一大修。此为最要紧之事,则吾族世系永不紊淆矣。请诸君解决,众皆赞成。复虑财政困难,不定印谱部数,则以六百元为限额。议决后即托俊卿、佐卿二君,向上海各印书馆探明缩小印价问题。旋据排版工程费钜,印刷纸料较省、部数多则价廉,部数少则价虽减亦微。于是十月二十日,又在大宗祠复议,决以印刷壹千部,限价洋壹千壹佰伍拾元。其费由宗祠新草畈地租花抵付,而不取各房分文。此启。

中华民国二年癸丑岁阴历十一月

提议人明四六房二十三世孙沈嘉瑲高生甫谨识

 

[咸丰元年(1851年)初刊本]

我族宗谱,向无刊本,致多残缺,恐更久而尽湮也。因略辑若干卷,刻印叁拾贰册。自维独力难为,故仅从一世至十四世止,惟吾明十之昭一、昭四两房已查至近世,然无考者仍阙之。盖此事必合族举行,各房派任,庶可共成全谱。今将印就者,分藏各房,俟统族兴议,彙修大谱时,各缴出备用焉。登数如左。

                          春华谨白

计开

亮东:  经房,振隆一册;  岁贡房,东平一册。

亮西:  塘南,凌帆(颿)一册;  大稻地,正大一册。

明三:  河口,嗣昌一册。

明六:  唐家桥,丹忠一册; 周家团,景文一册; 乾八房,煦一册,

     石孔潭,晙一册。

明十:  双港头,春华一册; 诸暨县,开庆一册; 子振房,昌鹤一册; 石板头路,有珏一册;三分头,烜一册;西楼屋,我箎一册;漏底门头,锡珪一册。

明廿五: 唐家桥,启安一册; 照十三房,崑源一册。

杲东:  燕喜堂,启宏一册; 埂田桥,绍学一册。

杲西:  劳曹埠头,在观一册; 元昌门头,载锡一册。

伦二:  牌楼门头,建中一册。

伦四:  惠房,嘉宇一册; 高店跟,谦安一册; 井头衖,松发一册; 唐家兜,孚尹一册;双店跟,培龄一册。

伦五:  塘下铁房,怀琪一册; 东楼屋,永琦一册; 永丰门头,时一册。 

恭房:  泰山石跟,章廷一册。

                   统共叁拾贰册

 

慈溪师桥地境图

 自南宋高孝间,始祖朝奉公胥于兹土(1),迄今历世三十,历年七百,支派繁衍,丁口充数万,烟灶将十千。屋舍稠密林林焉,聚族于太极图中,而房分户析,散处太极图之外者,延袤更益广远。故时人有:“十里不问姓”之语,又有“十里村居”之号,皆甚言其大也。

夫师桥为巨族,遐迩咸称。顾远方之人,身不能至者,每心向往之。间有舟舆一再经,亦惟略见疆域而已。且皆我族之人,悉熟本境者,无论而或出游外土,家居之日少;或移寓他姓,而于本族转疏;或幽居自好,足迹鲜涉邻闾。其于房族第宅之分,合村邑地界之远近,以及沟渠门巷、桥梁、道里,皆未必遍经而尽识也。惟获图而閒览焉,庶坐游之际,可瞭然心目间乎。《周礼》职方氏掌疆域之图,以周知地域广轮之数,后世《寰区》等书,及各州县志,皆有地图此物此志也。余因不避好事之目,徧履四境,东西南北定以罗经,修短纵横度以步数。絜倨勾(2),较分寸,摹成斯图,附登家乘,以见师桥地境之概云。 

                       伴云氏志

注释

(1)胥:看,观察。于胥斯原,既庶既繁。——《诗·大雅·公刘》。

(2)絜:xié,用绳度量围长: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庄子》。

沈师桥,始祖初建在唐家兜西、昭八房漕口,坐西向东。至明洪武间,真五公移建今处,坐癸向丁兼子午。系汤信国公所定。

东桥,古名东塾桥,坐甲向庚兼寅申,桥上有文昌阁。

聚奎桥,古名戎监桥,坐乾(奎一度)向巽(轸九度),桥上古时有文昌阁。

锡允桥,土名埂田桥,坐坤向艮。

西泽桥,土名唐家桥,坐坤向艮兼寅甲。

白棠桥,或作拔塘桥,坐癸向丁。

永丰桥,土名庙桥,坐癸向丁兼丑未。

永兴桥,在善亭西北,坐乾向巽。

长?桥,土名姚家桥。

黄狗山,俗以形名,古名凤凰山。福山一作伏山。泽山土名石山。岐山古名忌山。下门头漕古名虞家漕。昭八房漕古名朱家漕。昭十三房漕古名叶监漕。

新浦庙大宗祠,坐丑向未兼癸丁。太极图路南,古名虞家园,有胜四公、芳五公、真五公三代墓,为太极图之阴眼。与路北阳眼池相对。亦汤信国公所定。又真七公、伦二公、明十四公、昭二、昭十五、昭十六、昭十七公、杲七、杲十一、杲十二公,又莹二公之元配叶孺人、杲四公之元配解孺人,俱营葬其地。其余路南、路北各房祖墓多不详述。

洗马漕北有芳六公、真二公墓,其子孙在沈李,岁岁届时拜扫。

 

附师桥地境图:

 

目录

卷之一

初刊师桥沈氏族谱序  (义邑拔贡)王廷华   

彙辑统宗族谱序  凌帆

初刊统宗世谱序  春华   

师桥地境图

凡例

录旧例二十七则 

增新例七则

谱序

师桥沈氏族谱序  侍御史方震龙

初修宗谱序  圭孙

沈氏族谱序    状元杨守勤

重修统宗世谱序  锺正

诰敕(1)

宋高宗皇帝钦赐沈氏恩诏

宋孝宗皇帝恩准始祖朝奉公致仕敕命

注释:

(1)诰敕:旧时官吏受封文书。诰:告上曰告,发下曰诰。——《列子·杨朱》注。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

元武宗皇帝恩授庆二公大理评事诰命

明成祖皇帝恩赦真五公罪加赐金马敕命

明穆宗皇帝恩旨旌表康九公安十二公忠义敕命

明宏光皇帝敕命封授彤庵公夫妻

明宏光皇帝(敕命)封赠彤庵公父母 

吏部执照附录

表疏文呈

庆二公谢恩辞官表

伦四公代父呜冤疏

真五公谢赦罪加恩表

智十七公恳旨旌表(一门三节)奏章

黾斋公进呈师桥沈氏宗谱表

众绅衿请立视庵公祀生公呈

众绅衿请准沈秉谦充视庵公祀生公呈

众绅衿请奉彤庵公从祀郡庠公呈

师桥地理繁简考

师桥一览总图考

师桥沈氏科第考

卷之二

像图

朝奉大夫三百八公像

奉议大夫四六公像

处士千一公像

迪功郎千二公像

处士荣一公像

处士荣二公像

处士荣三公像

儒学提举庆一公像

大理评事庆二公像

浦城斋谕庆三公像

义士胜二公像

徵士胜四公像

宣教郎芳五公像

礼部员外芳六公像

兴安主簿敏四公像

上元县令真五公像

伦一公像

伦二公像

伦三公像

伦四公像

伦五公像

徵士齐一公像

耆儒莹一公像

庠生迪功郎莹二公像

廪膳生莹四公像

庠生仁十六公像  祔规律(祀产)于后

荣禄大夫义五一公像

郡佐义七六公像

别驾义八十公像

孝子义八一公像

县大夫鹏海公像

县少宰孝廿七公像

太仆卿视庵公像

大学士彤庵公像

芦槎逸士像

锦衣卫九华公像

刑部司李珠菴公像

坟图

白洋祖墓山图

白洋墓庄图

明山公坟图

沈师桥记  太常博士罗淳

沈师桥记  大学士罗炳

沈维时先生(义学)记  大学士黄道周

沈氏师桥记  给事中王玉藻

重建沈师桥记  晋国太傅桂彦良

重修海隅书屋记  进士杨宗卿

三寿堂记  内阁学士罗必先

新建白洋墓庄记  士潮

白洋墓庄及各工告成记  文锺

重建白洋墓庄记  启宇

永春堂记  东鲁

得明锦衣卫兑八八九华公墓碑记  春南

沈师桥志  陆一瀛

宗祠志  晋

祭祀志  晋

诰敕志  晋

总图志  晋

分敍志  晋

名翰志  晋

第宅志  晋

形胜志  晋

人物志  晋

选举志  晋

文学志  晋

武职志  晋

掾吏志  晋

节妇志  晋

冠婚志  晋

丧礼志  晋

艺文志  晋

风俗志  晋

灾异志  晋

田赋志  晋

水利志  晋

盐法志  晋

海防志  晋

别族志  晋

沟渠志  逢期

新浦庙志  逢期

卷之三

列传

宋朝奉大夫三百八公传

宋奉议大夫四六公传

宋处士千一公传

宋迪功郎千二公传

宋处士荣一公传

宋处士荣二公传

宋处士荣三公传

宋提举庆一公传

元评事庆二公传

元斋谕庆三公传

元朝奉大夫胜一公传

元义士胜二公传

元徵士胜四公传

元处士芳一公传

元处士芳二公传

元处士芳三公传

元宣教郎芳五即垔三公传

元员外郎芳六公传

元处士敏一公传

元司丞敏四公传

元处士敏五公传

元县尉小一掾史小二处士小三合传

明乡宾真一公传

明义士真二公传

明处士真三公传

明徵君真五公传

明处士真六公传

明处士真七公传

明处士壬一公传

明处士伦一公传

明处士伦二公传

明处士伦三公传

明处士伦四公传

明处士伦五公传

明处士大一公传

明大三公传

明徵士齐一公传

明文学冬二公传

明处士昱一昱二公合传

明耆儒莹一公传

明迪功郎莹二公传

明廪膳莹四公传

明文学莹九莹十三公合传

明掾史莹十一公传

明掾史处四公传

明一公传

乡耆明二明七明九明十五公合传

廪膳明四公传

明五公传

寿官明六公传

耆儒明十一公传

儒士二十公传

艺士明二十九公传

耆德明四五公传

儒士亮一公传

逸士亮二公传

亮三公传

寿官亮四公传

逸士亮六公传

寿官亮十三公传

邑庠昭一公传

昭六公传

昭七公传

昭八公传

职方九昭公传 

掾史昭十一公传

儒士昭十二公传

昭十三公传

昭十四公传

杲一公传

邑庠杲四公传

杲六公传

杲九公传

邑庠贞一公传

勇士槐八公传

术士德六公传

寿官福二十四公传

寿官福三十一公传

耆儒仁九公传

荣禄大夫义五一公传

郡佐义七六公传

少郡别驾义八十公传

孝子义八一公传

署丞安十二公传

县大夫安百四十公传

宗老宁四十公传

乡进士敬行丹如公传

县尉孝廿七公传

郡博士泰四公传

太仆卿视庵公传原一  潛

赠太仆寺卿节愍公传

兵部左侍郎彤庵公传原本  崧

赠大学士忠节公传

慈溪沈氏二忠传  大学士王顼龄

明史列传稿  户部尚书王鸿绪

宁波府志忠节传

义士礼九公即诚一公传  会侯

师桥原题杜白二湖死事传  启宇

义士永十一公传  凌帆

芦槎逸士传  凌帆

翰林院待诏祖臣公传

刑部司李珠庵公传

倭难六节传

一门三节传

双节传

卷之四

说、族约、族禁

族约总说

务农约说

设教约说

孝弟约说

忠义约说

敬信约说

廉节约说

勤俭约说

和忍约说

名分约说

交际约说

睦邻约说

安业约说

族禁总说

禁邪淫说

禁赌博说

禁斗狠说

禁兴讼说

禁为恶说

禁朋党说

颂太府卿沈夫子七绝一首  门人万琦

训孝友勤俭七绝四首  克守

赠义士沈胜二七绝一首  耆德罗世华

弔沈徵士胜四七绝一首  张起岩

赠上元县令沈真五七绝一首

祝沈太君张太孺人百岁期颐寿诞七律一首  虞宾

家庙追思七古一首

神祠报赛七古一首

河北草堂七律一首  信国公汤和 次韻

海隅书屋七律一首  汤和 次韻

师桥虹跨七律一首  汤和 次韻

文阁翚飞七律一首  汤和 次韻

河北草堂七古一首  大学士袁炜 

次韻  状元杨守勤

海隅书屋七古一首  袁炜 

次韻  杨守勤

师桥虹跨七古一首  袁炜 

次韻  杨守勤

文阁翚飞七古一首  袁炜 

次韻  杨守勤

山阿行赠大行人沈彤庵七长古一首  漳浦大学士 黄道周

握手行赠沈彤庵兼赠珠庵七长古一首  黄道周

临危六诗  履祥

殉难七律一首

殉节七绝一首

伤寓七绝一首

寄父七绝一首

寄兄弟七绝一首

寄妻子七绝一首

次视庵侄临危诗原韻七绝五首  昌图

其一念父原韻

其二念兄弟原韻

其三念兄弟原韻

其四念妻及子原韻

其五念妻及子原韻

次视庵兄殉难原韻七律十首  潜

祝彤庵大侄三十初度七律一首  昌禄

彤庵弟随鲁藩整师江干寄以勉之七长律一首  潜

闻彤庵公舟山之变痛赋之七律一首  潜

题午峰公像五律一首

题景欧公像五律一首

是彤庵公像五律一首

京城狱中除夕寄弟七律一首  起文

又七绝一首  起文

题沈母韩孺人节孝五古一首  吴县相国 潘世恩

又诗余一首调酹江月  周良劭

师桥十景诗不全,故不录

银峰樵唱

淹浦渔歌

崇寿晨钟

观海更漏

岐山采药

杜湖观澜

东溟钓月

西陇耕云

磊峰夕照

古窑春涨

增补十景诗不全,故不录

官壤晓行

西河夜泊

长塘捍海

楼井湧泉

龙山细雨

鹤峰积雪

岐峽藏鱼

泽谷闻莺

凰山春红

凤林晚翠

师桥二十景

桥南书院

河北草堂

东溟钓月

西陇耕云

浪峰樵唱

淹浦渔歌

杜湖观澜

岐山采药

崇寿神钟

观海更漏

王山蜃楼

鸣皋鹤坡

虞黄隐居

银山宝矿

后水龙潭

资西梵音

它山香信

泽山松篁

洋山显迹

五磊晴岚

东溟钓月七绝一首

杜湖观澜七绝一首

永春堂十景詠五律

师桥讲艺

两漕迴澜

双池漾月

公田护绿

假山闲步

黄山枕秀

银山揽胜

三浦春潮

二湖巨浸

五磊插汉

奇山十景五绝

仙人洞

佛头石

石风帆

石莲花

古梅壁

古松岩

飞来石

大观峰

挂壁灯

上山梯

白洋墓庄及各工告成颂  文锺

大司马伯兄彤庵公赞  宸荩

永春堂铭  东鲁

太和堂铭  此篇文失  诒

节孝沈母孙孺人徵诗文启

沈氏统宗世谱引 共三十七则

沈氏统宗世系考略

沈氏世系源流考略

休文公自敍节录

沈诸梁非姬姓辨  启宇

各房祀产

谱跋  春华

 

卷之五

世系第一世至廿三世止

卷之六

世系十一世至廿七世止

卷之七

行传第一世天字至十二世昃字行

卷之八

行传十三世辰字行

卷之九

行传十四世宿字行

卷之十

行传十五世列字行至十八世来字行

卷十一

行传十九世暑字行至二十世往字行

卷十二

行传廿一世秋字行

卷十三

行传廿二世收字行

卷十四

行传廿三世冬字行至廿四世藏字行

卷十五

行传廿五世闰字行至廿七世成字行

 

 

师桥沈氏族谱序*

谱之设何为也?盖以追尊一本而联属万心也。譬如山本于崑崙,千峰万岫皆其枝也;水本于天一,寰海百川皆其派也;人本于始生之祖,云仍奕叶者(1)皆其裔也。今阅沈氏庆一提举所辑宗谱,凡先人名字、行列、爵里、行述、婚配允嗣、生卒墓葬以及迁徙之所自,离合之所由,图像之所遗,事实之所载,仿欧阳氏家法,一一皆笔之于谱。亦曾子所谓:“慎终追远”之意也。此不惟起先灵百代于九原,实所以开今递后于无穷也。非特自今世守而不遗,以大作述之原,更有所以生物而不休,以新缵绪之光也。然则续谱之志,不与先王制礼之心比隆也哉。谚有云:“德盛者昌,守坚者长”,余似不必为记传,然不可不为沈氏记传者,何也?谱者普也。凡族有萃而聚者,涣而散者,合而复离者,幼而失怙恃者,长而无家室者,老而失所依者,必推作谱之深心:善相劝,恶相惩,仁相风,义相习。使老有所依,长有所聚,幼有所恃,庶几无挂一漏万之讥焉,是谱之所以设也。我故曰:“追尊一本而联属万心”也,凡为沈氏之裔,读是谱而无兴起景仰之思者,此大谓失其本心。 

时,大宋景炎二年丁丑八月  待御史通家眷弟方震龙顿首拜撰

注释:

(1)云仍:泛指玄孙。奕叶:累世,代代。谓子孙代代相传。

 

初修宗谱序*

沈氏自周文王封第十子姬耼食采于沈邱,遂以为氏。此始封之祖也。厥后子姓蕃庶,散居河南及浙之山阴、慈溪、永嘉,具载谱略。追原其初,本同一气。历世长久,相去遼邈,变故相仍,流传阔远,不能悉聚一方,未免各族其族,而有同姓不宗之说矣。昔郭崇韬拜子仪之墓,狄青不认远祖狄梁公,人贤否之。孔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其所不知,而语其所知,斯可矣”。我祖庆一提举公尝修世系,存其图,纪其事。其先人讳约字休文,梁武帝时为尚书左仆射,其十一世孙易直,易直之孙曰彬、曰彩,同登进士,官列部台。彬知河南府事。其后有名成、字道章者,居河南之凤林。唐昇元间进士,官金紫光禄大夫,后裔世显,不可胜纪。其六世孙、侍御史讳钦、字仲敬,与著作郎讳锺、字仲鸣者,亲昆季也。钦生荣,字宠之;荣生遘,字文遇;遘生晦,字明之,宋宣和间状元及第,官翰林学士,谥:“端简”(一作文肃)。建炎间随驾南渡,历定海,至越之山阴,遂家焉。锺生业,字显之,永嘉县尉,卒于官。业生远,字文通,遂居永嘉。远生恒,字维时,行三百八,官至太府卿朝奉大夫。建炎间扈宋高宗南渡,过金陵,如温州,又徙居明州慈溪之海滨,河北家焉。乃吾宗迁居之始祖也。图存而列传有失矣。如图亦失,则后将何以为据乎?故我深忧之,而作谱以图录于前,使知来之所自。若夫列传之已失者,姑阙之以俟参考。今特自始迁祖而下,为图立传,并行、述之有稽者具载,以备观览。开列谱例,以遗后裔,为续修之基本。虽然传述者在我,而继续者在后人。富贵者毋曰:“我富贵矣,无谱何损”,贫贱者毋曰:“我贫贱矣,有谱何益”。富贵、贫贱者皆当重谱以为欣、戚。有谱而知世系,有谱而知支派。虽富贵、贫贱之有殊,而念一本之同,斯重九族之义。贫相周,难相救,死丧相助,庆弔相交,皆相亲而相敬,毋相贼而相戕。见善则劝,见恶则惩。守诗礼之教,存廉耻之风。俾家声、族望之绵长,永称乡党之右族,不亦美乎!否则宗族疏繁,浇漓鄙薄(1),弊有不可拯救者,此吾这所为深忧而重叮咛也,冀后之人与吾同志,世世续而修之,广梓珍藏,以永其传云。

大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岁仲秋之月

七世孙礼部员外郎圭孙拜序于敍伦堂

注释:

   (1)浇漓:风气刻薄,不朴实淳厚。鄙薄:浅薄。

 

沈氏族谱序*

古昔最重谱牒之学,今世士大夫多忽焉不讲,而师桥沈君行庆一讳忠卿者,率数世族众,独加意于是,抑可谓有志者矣。谱于先后凡数修,第未板行耳。及载之以副墨,而又为兵燹所侵。沈氏族谱之心不亦苦乎!

沈姓缘自周文之后,为姬耼之裔。而沈氏亦不为之远引者,岂非屹然自卓者歟!岁在丙辰三月之吉,适沈君(字某某)者,持所修族谱示余,余阅谱中,本始正统世系,遐迩、疏戚,生殁、墓葬,举凡欵紧宜载者,无不详明较著。因按谱叹曰:“睦族莫媺于宗法(1)”。秦汉以来,世无世卿,而大宗之法废。所以合亲尊祖,尤幸有小宗之法也。至小宗之法不行,则族不可复合,而先王之意荡然矣。有志者始汲汲于谱法以继之(2)。盖汉魏尚官,晋尚姓,南北朝尚诈,谱之敝又复如此。君子所以重叹于复古之难也。余谓修谱之难,而能修真者之为难,何哉?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德同姓同,德异姓异,彼其族以德贵耳。后世九品之法立,权归右姓,尊世胄、卑寒士,故也以阀阅相高,托古名人之裔以为重,又何其敝也!沈氏诸君,雅以敦宗睦族,而断以所知者为始,其见甚卓,而且慷慨古雅,足令薄者愧,鄙者宽,其过人也不亦远乎。虽诸君之亢宗者(3),固自有在,第非以阀阅相矜诩而已。况是谱也,水木本源,燦然在目。孝子慈孙,友兄悌弟之行有不勃然而兴者乎!然则师齐婴之推禄(4),广范氏之义亩(5),尊晦翁之家修(6),敦袁氏之世范(7)。族之人必有继诸君之志者。余因阅是谱而跋之以俚词,亦属望之意云。

时,大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季春吉旦

赐进士及第,詹事府左春坊庶子左谕德,前翰林院儒林郎直经筵讲官日直,东宫讲读兼理诰敕起居注修、

国朝正史年家眷侍教生杨守勤顿首拜序

注释:

(1)媺:měi古同“美”。

(2)汲汲jíjí∶形容急切的样子,急于得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3)亢,高。

(4)齐婴:齐大夫晏婴,善交友,尝推贤让禄。

(5)宋代范仲淹义田法,捐出所置田产为瞻族费。

(6)晦翁:朱熹 (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庵、紫阳。

(7)袁氏:袁采。[宋] 淳熙五年(1178)乐清知县。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和《袁氏世范》三书,今只有《袁氏世范》传世。

 

重修统宗世谱序*

家谱者,敍世系、著行实,欲后人鉴观而兴木本水源之思。尊祖敬宗,敦伦睦族,相戒相勉,有守有为。德行事功之世显,家声族望之增光。此古人设谱之本意,而后世所当用心者也。故我先世庆一提举公、芳六员外公相继作谱,惓惓续之(1)。逮世变时移,支流蕃衍,经数前贤纂修未就,为其后者能不留心焉?余因白于尊长,谕诸卑幼与从弟辈,稽所见所闻而续订之。仰观祖宗创业垂统,义教士类以兴文化,建修家庙以崇祀事,燕集族属而谕以礼义,联合宗支而教以孝弟。勤王事、立武功、执讯获丑,殄边寇以卫一方;筑海堤、浚水道、禦潮捍患,备旱涝以惠一乡。茕独骸骨,则捐地营塚以瘗埋之(2);流离饿殍,则发粟施财以赈给之。善者劝而恶者惩,穷有义而达有道,德行崇高,事功懋著。忠孝节义志于群邑,朝廷敕命之褒荣,缙绅文词之遗赠,历可指数,悉堪目睹。使非有谱以祀(或系‘记’之误)录之,则皆沦没而无传,何由观感而兴起。洵乎(3),谱牒之不可以不修也。鉴谱牒而思义,用光前烈,俾声望永久,斯称善继善述,而不徒托之空言耳。后之贤者,宜相勉旃(4)!

时,大明宏治十四年辛酉岁仲冬中浣之吉(5)

十三世孙仁九锺正拜敍于九思堂

注释:

(1)惓quán恳切。惓惓,谨也,又恳至也。——《集韵》,犹不忘君惓惓之义也。——《汉书·刘向传》。

(2)瘗:埋葬。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晋·潘岳《西征赋》

(3)洵,xún假借为“恂”。诚然,确实。洵有情兮。——《诗·陈风·宛丘》。

(2)旃,zhān,之、焉二字的合读。上慎旃哉,犹来无止。——《诗·魏风·陟岵》。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声,故旃训‘之’,又训‘焉’。”勉旃:希望奋发有为。

(5)浣,huàn,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初刊师桥沈氏族谱序*

沈氏本姬姓,周武王封耼季于沈国,其后因以为氏。历秦汉显宦不绝,逮休文公,仕梁为仆射,以文学著名于时。厥后若唐若宋,簪缨相接踵。徽宗大观间,有三百八公,讳恒者,为伊川先生私淑弟子,世居河南沈邱。金人变起,以太府卿扈高宗驾过金陵,如东瓯,后家于明州慈水,创兴义学,从游者纷然来。因南北阔绝,筑桥以通其行。门人万琦命之曰“沈师”,此师桥之名所由昉也(1)。师桥之族至今将及八百年,其户口不下数千家,凡夫世系之绵延,著作之流示,以及爵秩里居、字名、卒葬之辉映而参差,靡不赖有族谱以纪之。沈氏之谱,自庆一公创之,芳六公继之,而修续者不一其人,然或我置一编,人置一册,手录成书,尚未付诸剞劂。于是沈生春华者,惧其久且就湮,乃采辑成帙若干卷,而舍己赀以梓之,属余为之序。序曰,古有大宗、小宗之法,圣人所以序天伦、系人心、明教原、敦政本者也。汉魏以降,宗法废而门第盛。谱牒之学于以兴焉。族之有谱,其犹宗法之遗意欤!宋言族谱者二家,曰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而二家之法不同,欧阳氏则世经人纬,取法于史氏之年表;苏氏则系联派属,如礼家所为宗图者。及论其所为同,则皆使人均重其本之所自出,有尊尊之义焉,各详其支之所由分,有亲亲之道焉。尊尊、亲亲,意尽而法备矣。是故宗法既废之后,圣人敍天伦、系人心、明教原、敦政本之遗意犹粲然于族谱见之,有志者其忍置而弗讲乎!沈氏之族远矣,其所为逾远而可考者以有谱存焉耳。今春华既因其旧,悉加编次,复为之增葺、订正,而谋付梨棗以永之奕祀。盖合欧阳氏、苏氏之法而兼有之。后之览斯谱者,见夫干支疏畅,纲纲联络,昭穆次序秩然而不紊,亲疏远近釐然而可征。有不稽家世之源流,思祖宗之功德,即春华修谱之盛意,而赞成之,且继行而推广之,以垂于靡既耶?春华名廷鋐,善医,多活人,习韩康(2),业贸易,一出至公。予邑之人,无远近皆器重之,为人性慷慨,闻义举,辄勇为义。邑之官路版石,多其所铺设,行道者传称勿置云。

时,咸丰元年岁次辛亥重阳月之吉。

              义邑已酉科拔贡生王廷华拜撰

注释:

(1)昉,fǎng,起始。呼黑为青,莫究所昉。——清·谭嗣同《学篇》

(2)韩康:东汉时民间医生,兼售草药。这里指从事中医药这一职业。

 

 

汇辑统族谱序*

著书贵慎重,而于谱为尤。谱者,上溯祖宗,下传子孙之书也。溯之不真,冒祖宗、诬祖宗也;传之不真,欺子孙、误子孙也。二者相较,厥罪维均。吾族之有谱,创于庆一提举公,修于芳六员外公。其序源流也,则但云文王子耼季,沈国之裔即略举:梁:休文公,及唐、宋:彬、成、钦、锺,而不尽详悉。其图世系也,则以始祖三百八公为第一世,而绝不远引高攀,务其真也,昭慎重也。盖年湮代远,文献莫证,稍或未真,即不免远诬先而误后。庆、芳二祖有见于此,碓然(1)以所知者为始。宜殿撰杨公讳守勤叹为屹然自卓而过人甚远也。嗣后凡数续修者,皆谨守之弗易。乃今百余年来,有好事者,谬为世系源流之图,自耼季至三百八公,逐代无遗,自诩详备。其于沈子嘉国灭之后,继以楚司马沈尹戍子叶公、沈诸梁及沈犹行、沈同诸人。夫沈尹戍为楚庄王曾孙,见于《左传》杜注,沈犹行,氏“沈犹”,而非氏“沈”,见于《孟子》朱注。此古今不易之书,胡可背耶!故沈文公自叙于国灭以后日,自兹以降,谱牒罔存,而继以秦丞相郢,其慎重无何如者。不然休文为一代大儒,岂未读《左传》、《孟子》书乎!且伪图由秦汉至唐宋,或混旁支别派以自附,或援达人显宦以为荣。影响附会,屡有可疑。呜呼,何其不务真欤!顾彼既好事而谬为之,而族人或无稽辄信,转相传抄,不更蹈诬先误后之弊乎。余谓妄逞臆见,不若恪守旧章。庆、芳二祖之谱俱在,世世修续之可耳。丙午之春,族侄字春华者,族谱未续修而板行也,将出资以付剞劂,而谬商于余。余曰:“大哉,美哉!子之有是举也。夫谱以尊祖、敬宗、收族,诚子孙所宜亟亟者(2)。而师桥自支繁谊涣,有心者无力而不能为,有力者无心而不肯为。子特身服贾,且非丰于财,竟慨然倾囊以为此,不亦所谓:‘屹然自卓,而过人甚远乎!’。”顾我族自始祖以来,世将三十,户将十千。而谱则百余年未修矣。今欲合统族而全为之,万万不能,惟修刊其前半,余以俟后贤可乎。于是出家藏新、旧谱,又广搜各房写存多谱,并力经营,悉心校覈(3),缺者补之,赘者删之,伪者正之,断者续之,异同交见者,参考互订之,是非各执者,穷稽繁证之,而其或失纪,或外出无可确查者,姑阙之。盖惟恐诬先而误后。故必求极惬而止耳(4)。是役也,研朱洒墨、惜晷添膏,四阅年而克竣,非敢言慎重也,亦欲务其真而恐未能焉。

时,大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季夏吉日

             二十一世孙亮十三房凌帆伴云氏拜序

 

注释:

   (1)碓duì,用于去掉稻壳的脚踏驱动的倾斜的锤子,落下时砸在石臼中,去掉稻谷的皮。此指突出如碓貌。

(2)亟亟:趕快,急速。《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3)檄:同核,检验核对。

(4)惬:惬当,恰当;适当。

 

初刊统宗世谱序*

华少闻庭训云:“宗族之道,莫重于敦睦,敦睦之源,莫急于谱牒”。师桥久未修谱,此一大缺事也。余苦有志未逮,日蕲(1)族人举行之,而果畴属乎(2)?华心志之弗敢忘。至壮而游贾,往来剡川、姑蔑间(3)。见夫甲乙姓氏皆有板行宗谱以叙彝伦(4)、以溯支派,秩如也。因思我师桥,素称巨族,当亦有是。及归询故老,知我族固旧有传谱,第以先辈未定成规,宗祠未立书记,无专司谱事之人。即数百年来有续修者,亦祇房各为编,人各为册,私自钞存,非大会族众而为之。故多参差异同,不归齐一。且以乏资,未授锓工耳(5)。华窃谓缮谱难底于齐,刊谱宜定于一。以我族贤达多人,殷实多家,当必汇合族属,联贯始终,详明支干,举以付梓,华得快睹其成乎!乃俟之而寂然,迟之又久而漠然。而华则鬓将斑矣。夫谱为祖宗所传,固望子孙世修而广梓,特事难于始而易为继。自我始之,庶有继之者(6)。爰是征获钞谱数本,恳族士校勘查核,而每虞其艰。因更谋于族叔伴云,叔曰:“修谱难,修师桥之谱尤难,修师桥今日之谱则更难。”“盖师桥族大支繁,以大房称者八十有余,以小房称者百七十有余。蕃富、儒雅之房尚有,即本支续谱之者,否或祀事之簿书堪查,寝堂之神主堪验。丁稀、俭朴之房,并此而皆无之。今欲修统族之谱,既考稽之莫据,亦分校之乏人。弇陋如予(7),爝火岂能照大地乎?”华始知我族久无统谱,亦久未修谱。寻墜绪之茫茫,洵戛戛其难哉(8)。乃遂共相筹酌,请自一世至十四世考订确实,标其历代行字,绘之为图。其讳字爵号、生卒及配氏子女、葬所,俱载于行传。未详者阙以俟续订。更略附所存诰敕表疏、序记传志、图像诗章之类以见梗概,俱叔伴云一身任之。其奔走各房征求钞本、远近搜寻者,侄孙锡珪之力也。至若编行列次、校对缮写,昼夜不辞劳瘁者,皆胞兄春南之力也。如是七载而稿成。倾华贾囊,购镌棃棗,刷佈族人,以劝始之。盖以成先人之志也,抑亦自抒初心耳。若乃汇合族属,联贯始终,梓成全谱,俾我族百世千秋,得以叙彝伦而溯支派也。是有望于继之者夫。

时,大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孟秋吉旦

              二十二世孙仁十六房廷鋐春华氏拜序

注释:

(1)蕲,通“祈”。祈求。

(2)畴属:畴,助词,无义。属:足,满足。

(3)姑蔑:在越国的西境(约当旧衢州府)。《国语 越语上》说“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这说明姑蔑是越国西边一地,其地理位置约当今浙江龙游县境,龙游地处浙西金衢盆地,建县始于秦,今隶浙江省衢州市。

(4)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彝伦”者,天地人之常道,如下所谓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徵、五福、六极皆在其中,不止《孟子》之言人伦而已。能尽其性,以至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而彝伦叙矣。

(5)锓:刻。特指雕刻书板,俾臣序之,将重锓而传于世。——明·方孝孺《蜀鉴》序。

(6)庶:但愿,希冀。(伍举)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7)弇陋:见识浅陋。

(8)戛戛jiájiá∶形容困难;费力。戛戛乎其难哉!——唐·韩愈《答李翊书》

 

 

凡例

窃念吾宗,自始祖以来,卜居于此,累世劝学业农,遵循礼法,著有贤声非一日矣。历传已久,门多析箸,居处离散,日远日疏,易于间隔。念及一气,中夜徬徨。乃亟修谱以纪宗法而谨守之,继先人之志事,而僭为纂述,溯奕世之源流,而显为昭揭。叙而不乱,质而无文,揆可与之,知能成将来之坊表。所有定例若干条,敬列于左,告我人共慎守之:

一 家有图谱,则本支辨。本支辨则宗族亲,宗族亲则礼义立,礼义立则孝享。诚是谱之不可不修也明矣。后之人若有以谱牒为末务,视宗族如路人者,不足以语于斯也,良可叹哉!

一 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乃元会运世之常(1)。岂能久于丘坟、第宅,决无变迁,而永一始祖哉。按礼,以始迁之祖为始祖可也。吾族授氏乃承姬耼之封,世居河南沈邱,后迁浙之湖州,又移居温州。逮宋建炎间,扈从高宗南渡,相择明州慈邑之北,鸣鹤乡新浦居焉。业尔天孙之蔚起,何暇鼻祖之远稽。故庆一提举公创谱、芳六员外公修谱,惟取初迁祖讳恒,行三百八朝奉公为始祖。逮后处四、明四、亮一、杲及仁行:锺正、富行:汝昭诸公,续纂重修,皆承先志弗易,兹亦谨承其旧云。

一 宗族支派不可疏紊,在乎世系明白。始祖而下则系嫡长,嫡长讫,则系支庶。分流别派,次第相承,有秩有序,统括在谱,一览可知。虽诜诜振振若螽斯之繁衍(2),岂有紊乱之理哉。

一 宗族人众在今日似有远近彼此之分,然溯本初,原从一脉生来,如同一体,无甚分别。孟子云:“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此在同乡且然,况在同族乎。既系同族,使疏远离散,言乎一气,良切隐痛。故吾族先辈,遇宗族之丧,无不知会赴弔,或有丧而无以殡殓,年长而不能婚嫁者,为之酌议捐赀,或买棺具,或助财礼。甚有伶仃孤苦,流落他属,无所倚赖者,必收回本族,以义养之。其敦睦宗族、委曲周全如此,岂于谱牒而或有疏忽弃置乎?故兹者修续世系支图,弗论远近、贫富,搜罗查考,遍尽无遗。倘非真支的派,虽极富贵,必不敢冒认同族,滥收入谱,以贻紊乱宗族之讥也(3)。

一 婚姻者,男女生而愿有室家。礼之大礼,万化之原,非微文疏节也。必咨访门户相当、年齿相若,男观其能洒扫应对,女察其有德言工容,斯可耳。切不可挟己之富贵而强人,亦不可希人之富贵而屈己。故曰:“媒者谋也,妁者酌也”。必谋虑斟酌,合二姓之好,上以承宗祧,下以启子孙,其所系甚重也。故君子重之,而六礼所由设焉。若非六礼,既行之娶,不得入谱,亦不得入庙。

一 书配氏、或元配、或继配、或副室,宜直书无隐,使名分不致混淆也。皆宜注明某处某人之第几女,使知内德之助,渊源有自也。娶处女,则书某氏孺人;夫有官爵者,则或夫人、或淑人、恭人、宜人、安人,随官爵书之;若娶再醮,则无论元配、继配、副室,惟书某氏妇人;若夫死改嫁,去者则不书其生卒,犯七出而去者,亦然。皆所以讽妇节、砺风俗也。

一  夫死不能从容就义,而他适者,是夫妇之情已绝,而惜子之心尽无也。谱:于无子者,姑存其氏。恐后人疑其夫之未娶也,而必书夫死改嫁,不登生卒,盖轻其失节也;若有子者,则书夫死改嫁,而登其生卒,盖轻其失节,亦以示子不得绝母之义也。按礼有杖期之服,子思则不使白丧出母,两述其事,以为吾族人行之。若后夫又死、无人供养,前子接回养之,乃义也。不得与夫同葬、同祀,所以然者:以夫死而傍卧他人,自然无面目见夫于地下耳。

一 无妻者直书未娶,或有妻而离异者,直书某氏出去。夫死而改嫁者,直书某氏改嫁。

一 生子弥月,则以乳讳及行次,或嫡、或庶、或继,某氏所出,生于某年月日时,先登小谱。待冠而字,方登大谱。何则?恐寿殤之不齐也。

一 生子取名字,须避前人之讳,犯者速改之。或两名同者,后取者改之。不得因循以犯上也。

一 书生几子,某行第几,某讳某字,必须一一依次臚列注明,不可总写,亦不可错落。使历代支派联接,且易于查核也。书生几女,必须一一注明:适某处某姓某人之第几子某人,所以述女子之有归也,且使知姻眷流裔,不致亲戚之淆也。初嫁则书。再醮则不书,所以砺女贞、维世风也。

一 无后嗣者,直书无子。有承继子者,直书某公之几子某人继。其有子而承继他人者,于其子之名下,书:出继某公为子。而其子之行传中,必宜书某公之几子、某公之继子。如此则支派清晰,易于查检矣。

一 人道莫大乎继绝。不幸无子,而以兄弟之子或同宗之子为后者,此天理人情之至顺,万世之通志,天下之公行耳。圣人许之。著之《礼经》而不韪也。韪则不胜其欺与伪也。若长房无子,可以二房长子继之,以二房不得承统故耳。今人皆曰,长子不可过继,盖不知宗法者也。假如公侯伯子男、指挥千百户等,俱长房世袭,长房若绝,不以二房长子继之,而以次子承继,则以幼者为官,长者为舍人,有是理乎!观此则知二房长子必可继也,在第三房则不可矣。长房长子不可出继,不待言矣。若亲房不继,则以再从、三从之子继之。外此,则以各房之子继之。至于外甥、表侄及螟蛉子、义养子,止许靠老,不得承继,载在律例,彰彰可考。切莫冒他姓之子,紊乱宗支,以欺九族,而乱人鬼亲疏之序焉。谚曰:“认他财为己物,呼异姓为亲儿,恥也”。故谱中于非本宗族而抚育之者,必直书不讳。

一 嫡妻无子,先有抚育之子,后娶妾生子,则书妾出之子。其抚子不得与焉。盖妻妾分大小,而子无嫡庶。论抚论脉,岂以大小长幼较之哉。

一 本姓或有过继与他人为子者,或随母去,即从他人之姓者,皆不书,罪其无父也。若过继于舅氏、姑氏及虽从他姓,而仍于本族通谊合祀者,则书之,所以联宗支也。

一 子赘他姓为婿,或随母去而不改姓者,书之,冀其后归立业也。脱或有希他姓之贵显富豪,而拜为父母者,即百世之后,虽有孝子慈孙,不能免其恥也。谱不必载,庙不许入。

一 立压子(4),宜告祖宗,通知合户并亲戚等。立遗拨产比继不同。如此恩情难割,当附之于谱后。其祖遗、里递、差役等项与压者无干。

一 义养子孙,合户当差者,不书,恐伪以乱真也。如怜其数世服役之劳,不忍不载,以存其绩,当附之谱余,盖所以示义也。

一 他姓之子随母来者,不书。有女赘婿为养子者,不书。盖惧宗支之紊乱也。

一 年寿修短不同,书法亦异。死于七岁以内,曰:“幼亡”;七岁至二十曰:“殤”;二十至三十曰:“夭”;三十以外皆曰:“卒”;未至六十者书“年”几岁;六十以外者,书“寿”几岁。

一 茔墓久之恐迷所在,宜设置拦土碑石志之,使后世子孙不忘弃祖宗之墟墓也。谱中必宜详书,葬某处、某山向,特塜曰:“葬”。从葬曰:“祔”。必严昭穆,毋僭紊也。妇从夫葬曰:“合葬”,未入土穴曰:“浮殡”,亦曰:“藁葬”。葬于外土曰:“寓葬”,返葬乡里曰:“归葬”,迁移别地曰:“改葬”。若乎贫贱奸盗、干犯、悖逆等辈,虽至富贵、虽有葬所,止书“掩于某地”而已。所以警将来也。书法之严密如此。

一 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烈女,不但族人乡党推重之,即朝廷遥于九重,亦加旌奖。或致式闾之敬,或施表墓之恩(5)。虽异域、千秋咸知仰慕,况在宗族乎。故凡有善行者,必细传其实,所以劝善也。

一 贪残、奸盗、干犯、悖逆之辈,宗族乡党皆恶之,故朝廷置设三尺,以示不容(6))。或有不遵家法,妄作非为者,初犯则力相训谕,令其改过自亲;再犯则告知尊长,听受警戒;三犯而怙恶不悛,则鸣官以正法。必不书其名,所以惩恶也。

一 为僧、为道而还俗归宗者,书之。为其能反邪归正,知根本、重君父也。

一 先人或有遗子孙教戒之言,谓之:“墨训”,有诗文歌赋,谓之:“墨泽”。有他人赠嘉诗赞、序记及碑传、状志,谓之:“墨宝”。皆当详录之明示后世。以征文献,其有遗轶者,或因回禄,或因兵盗,皆直书于列传中。

一 家之有谱,如国之有史,著为列传者,所以纪其生平、传其行实,令后人读之想见其为人也。第称美而不称恶,则家谱与国史异耳。故于先人之德业事功、庆赏声名,必详记而备言之。俾世世子孙景仰,兴起效其所为。即一善一长亦必曲绘流传,使后人有程有式,特不可用过实之言,徒弔诡以耸虚誉耳。孟子曰:“声闻过情,君子恥之”,《礼经》曰:“其先人无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故谱中列传所载,皆细考其实,愿后贤续修增补者,必务传其真。

一 行传与支图相为表里,必详书某公之第几子、某行某讳、某字某号,有官爵者,书某官爵,生于某年月日时,卒于某年某日时,配某氏,生卒亦如之。生几子、生几女,葬于某地、某山向,务须确覈周至(7),切莫潦草疏忽,以致或有错误,启后人疑惑、争辨之端。

一 前人所遗传记、诗文等,旧谱多不载作者姓名,今亦无从考稽,惟仍其旧。

一 旧谱中序文传志之类,有泛从湖州、绍兴等族抄入,与师桥无涉者,俱从删,以省简牍。

一 庆一提举公创立宗谱支图,以及元、明诸公续修之,皆奉始迁祖为第一世。盖始迁以前之世系稽考,未确难信也,今亦谨遵守之。然迩来百余年间,伪传沈氏世系、源流两图,族内既抄存之,未便迳删,姑附录之。又,节录沈氏统宗源流考、略两篇,及休文自叙一篇,并博采经史诸书为沈氏族谱引,俱以备参考云。

一 吾族之移居外土者,近则本乡、本邑,远则他省、他府,前代、今朝,多多难尽理。宜各处查确,合统入谱。今因吾族人事不齐,未能遍往稽查,故姑阙以俟会谱。僅于行传中书:“移居某地”而已。

一 吾族支繁、人众,各房各编行字,各不相知。同族会晤,每因不识行字,故不识辈分,至有混乱称呼之过。今用千字文,另编新行,合全族而统串之,此人人共晓者,庶无蹈前失矣。

一 吾族统宗世谱,前人屡修未成。迩来几二百年,更无事斯者矣。即偶有抄存者,不过各自貯藏,从未会集校对。异同、遗漏、舛误殊多。否则或仅本支,或仅本房,或并本房、本支而置之。今谋汇辑付梓,遍征各房所藏旧本。竭访寻、搜采之劳,乃有再四恳求,未肯付出者,实所不解也。遂勉就所征获多本,参互考订、芟芜正伪、续断补遗,从事数年,聊且完竣。恨未尽见合族藏本,差误必不能免。敬告族人统祈曲谅。

一 吾族宗谱向无刻板,因兴此以劝始,非敢言修谱也。况所刻仅自一世至十四世,尚未续成全谱。倘贤才奋起,协同阖族,开局兴工,分人派任,尽搜各房藏本,将是编重加釐订。自十四世至目前,穷源竟委,修续完全。更派人远近四出,访查移播外土者,一一与本宗会合,联贯始终,刊成大谱。俾祖宗欣喜于九京(8),子孙流传于百世,尤为幸甚幸甚。

右例三十四则,计旧录二十七则,新增七则。

 

注释:

(1)元会运世:宇宙演化与历史演变循环无穷。

(2)螽斯:蝗类。诜诜振振:众多的样子。

(3)贻:遗留。

(4)压子:因病或无子,领养他人子女以求改善家运的迷信作法。双方情感日深,于是也有立压子为子的。

(5)式闾:车过里门,人立车中,俯凭车轼,表示敬意。式,通“ 軾 ”。表墓: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谓之表墓。汉蔡邕《郭有道碑文》:“於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

(6)三尺sānchǐ∶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这里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7)覈:通核,核实。

(8)九京:即九原。《礼·檀弓·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注》:“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为原。”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宋高宗皇帝钦赐沈氏恩绍*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1):

受天之命,正理人伦。国彰令典,维宠斯文。

朕闻浙沈,历代功臣。始从耼季,姓族初分。师传千业,篇韻四文。国仰其灵,封德贶神(2)。蠲赋(3)赠爵,著尔贤能。

特赐谱牒,锡尔子孙:年臻六十,冠带荣身。齿高七十,敬礼乡宾。

天恩弗谖(4),千古常遵。年幼子弟,习读古今。重农敦本,修业谨身。贤门风化,可敬可钦!

制诰  绍兴十九年十月初三日下(5) 之宝

 

注释:

(1)制曰:帝王的命令;制敕:皇帝的诏令。

(2)封德:高德。封,高。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汉书》。

(3)蠲赋:免去劳役赋税等项。

(4)谖:忘记,忘却,遗忘。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卫风·淇奥》。

(5)绍兴:宋高宗年号。1149年,夏历已巳年。

 

宋孝宗皇帝恩准始祖朝奉公致仕敕命*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朕以涼德(1),嗣登大宝。虽承中兴之运,尚切外虞之忧,惟赖老成以匡不逮(2)。兹尔太府卿、朝奉大夫兼督明州市舶司、管内劝农沈恒,始事先帝,继事朕躬,历仕忠勤,得倾心膂之寄(3)。陈情疲病,恳为骸骨之求。莫副眷留之怀,特赐允俞之旨:合敕中书门下,拟议常格,进阶一级,听归田里以终余年。

於戏!孝子不忘其亲,忠臣不忘其君:尚进忠言,毋孤朕望!钦哉。

敕命 乾道六年十月初八日下(4) 之宝     参知政事梁克家 行

 

注释:

(1)凉:薄;轻微;刻薄。虢多凉德。——《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凉德:薄德。

(2)逮:及、到。下句及、逮互文:“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世说新语·排调》。不逮:不到之处。

(3)膂lǚ:脊梁骨。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书·君牙》。

(4)乾道六年:庚寅年,公元1170年。

 

元武宗皇帝恩授庆二公大理评事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诰曰:

朕承世德,迓续天休(1),谨隆太平之基,永保山河之固。

岂虞海贼骚扰边方,深为宵旰之忧(2),日切安攘之望。兹尔慈溪县令许翔,奏请邑民沈信卿,擒海贼李涛等。渠魁既执,余党悉平。福有及于生灵,功实在乎社稷。除按行而得实,合议赏而覃恩(3),召授宣教郎、兰溪县令,再陞承事郎、大理寺评事。着令食俸署事,勿致违乖,谨身无怠。钦哉。

诰命 至大二年九月十五日下(4) 之宝    中书左丞相塔不花 行

 

注释:

(1)天休:顺天休命。休,美也。

(2)宵旰xiāo-gàn∶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

(3)覃恩:深厚广大的恩惠。

(4)至大二年:夏历已酉年,公元1309年。

 

明成祖皇帝恩赦真五公罪加赐金马敕命(1)*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朕哀矜五刑(2),期协中道(3)。具官沈允明,子嗣立,代父鸣冤,阅章可矜,反复参详,乃有功而无罪,再三按察,已得实而知诬。哀无辜之遭罹降,特旨以赦宥。仍加宠锡(4),责汝来效(5)。其韩子汤等:挟穿窬之心(6),报睚眦之雠(7),假捏文词,陷人于死,阴藏巧计,济己之凶。是为乱法之奸民,宜置司刑之国典!庶几恩威并著,刑赏得中。体朕至怀,以慰公议。钦哉,诰命。  

永乐九年十月初二日下(8)  之宝

 

注释:

(1)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

(2)哀矜:怜悯;同情。矜,惜也。——《小尔雅》。见人之厄则矜之。五刑:笞、杖、徒、流、死。

(3)期协中道:严守道德。

(4)宠锡:宠赐,恩赐。

(5)责,求也。

(6)穿窬:钻洞和爬墙。穿窬之心:贼心。

(7)睚眦:瞪眼,比喻极小的仇恨。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公孙瓒传》。

(8)永乐九年:夏历辛卯年,公元1411年。

 

明穆宗皇帝恩旨旌表康九公、安十二公忠义敕命*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捐躯为国,固义士之素心;锡命报功(1),均国家之令典。顾兹勇烈,岂恡优恩尔(2)?故义士沈惟明(行康九),同胞叔宏(行安十二)倡义募兵,生前之功可录;奋勇禦贼,捐躯之惨宜怜。兹降特旨:赠尔府经历,锡之敕命。於戏!生无不死,惟得死于忠义足矣。九泉不昧,祇服命词(3)。钦哉,敕命。

隆庆六年三月十八日下(4) 之宝       丙字肆佰陆拾伍号

注释:

(1)锡命:天子赐与诸侯爵位、服饰等诰命。报功:报答功德。孔传:“有德尊以爵,有功报以禄。”

(2)恡lìn:同“吝”。

(3)九泉:地下。祇:地神。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地下神祇也不会埋没你们的功劳,而听从皇上的旨意。

(4)隆庆六年:岁次壬申,1572年。

 

明宏光皇帝敕命*(封授彤庵公夫妻)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朕读往史,国势急则言路开,卒亦无补于国家,未尝不恻然伤之。今会逢多难,采听懃懃(1)。而吾簪笔之臣,得无掇拾泛论(2),取塞月课者乎(3)?若知无不言,言罔不尽,朕甚嘉焉。

尔山西道监察御史沈宸荃,神姿英断,气谊激扬。扬历使垣(4),擢监台宪,日月未几,敷奏宏多劘切(5)。朕躬引绳(6),百职动色。天诫进洪范之五行(7),极论疆圉(8),算河淮之万里,言之痛矣。汝宏开朕听亦俞哉。朕尤念汝期诞(9)收夫实益,庶无负于谠言(10)。盖已名著朝班,章留御座矣。兹以覃恩授尔阶儒林郎,锡之敕命。夫臣子为国家持大义、匡大业,亦在乎胜之以气而已,尔抱忧时之诚,壮敢言之气。朕嘉赖汝,岂特埋轮避马间哉(11)。勉效荩忱,竚膺简任(12)。

敕曰:妇之在壸也,犹玉之在璞也(13)。非因夫弗显,然非有令德亦弗克因夫显。尔山西道监察御史沈宸荃妻叶氏,稟温和之性,函淑慎之仪。用能修瀡告虔,唾洟必慎(14),翼尔夫于承欢(15);药物亲尝,澣(浣)濯先意(16),翼尔夫于侍疾;簪珥无私,宿火有继,翼尔夫于进业。尔夫今已柱后、惠文,人中屈轶矣(17)。尔仍茹粝服蒯(18),节性抑情。有樛木逮下之德(19),无举觞叹息之声。以此女士,俪我清臣,顾不休欤(20)。兹以覃恩封尔为安人,益懋有终,以服无斁(21)。敕命。

宏光元年(22) 月 日下  之宝            仁字肆拾伍号

注释:

(1)懃同勤。懃懃:勤勉的样子。

(2)簪zān:插戴在头上。簪笔之臣:言官。

(3)掇:拾取也。——《说文》。泛论:不切实际的,浮浅的言论。月课:每月应完成的工作,或指定的工作。

(4)扬历:谓显扬贤者居官的治绩。后多指仕宦的经历。 唐薛用弱《集异记·高元裕》:“是后出入中外,扬歷贵位”。垣:官署的代称。

(5)劘切:直谏;切责。

(6)引绳:引为准则。

(7)洪范之五行:《洪范》的作者说到五行的时候,指的是实际的物,如水、火等等,而不是以五者为名的抽象的力,如后人所讲的五行那样。

(8)圉:边境。孔棘我圉。——《诗·大雅·桑柔》。

(9)期诞:希望更有所建言。

(10)谠言:正直美善的言论。

(11)埋轮:比喻敢于弹劾当权者。避马:不畏权贵,不下马回避。

(12)简任:官阶名称。文官的第二等,在特任以下,荐任以上。 茅盾《锻炼》二:“简任官成么?要是不成,找个把特任官也很便当。”

(13)璞:本义:蕴藏有玉的石头。

(14)瀡:使柔滑。修瀡或即滫瀡:一种烹调方法。虔:诚敬;诚心。以告虔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唾洟:擤鼻涕。升降出入…,不敢唾洟。——《礼记》。全句:讲究卫生,认真地做餐。

(15)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

(16)浣濯:清洗衣物等。

(17)柱后,惠文: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又借指执法官、御史等。《文选·左思<魏都赋>》:“詰朝陪幄,纳言有章。亚以柱后,执法内侍。” 李周翰 注:“柱后,御史官。”

屈轶: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旧唐书·袁高薛存诚等传赞》:“唯袁与薛,人中屈軼。”

(18)蒯kuǎi:蒯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花褐色。指衣食节俭。

(19)樛木下逮:枝向下弯曲的树。《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郑玄笺:“木下曲曰樛。”

(20)休:美。

(21)懋:勉励,使人努力上进。斁yì:厌弃;厌倦。“魂魄累王,作配神主,与王英灵,永远无斁”之语。——《西湖二集》

(22)宏光元年:或作弘光元年:岁次乙酉,1645年。

 

 

明宏光皇帝敕命封赠彤庵公之父母*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矧锺美厥后(1),有不蔚为国珍者乎!神之锡之,祉斯笃矣(2)。

尔生员沈茂修,乃山西道监察御史宸荃之父。笥经三世,传癖书淫(3),下目十行,方袍矩步,刲股告天而愈其母,束修养志以肥其兄(4)。是以慕义辄造德门(5),谈经则为祭酒(6)。迨龄既尊而德愈茂(7)。以子之贵而礼益恭。忠移于君,孝锡其类。凡尔子所献中兴致治之论,悉出名山自藏之书。是用覃恩:封尔为儒林郎(8),如尔子官,锡之敕命。敦礼授经,河汾高王、魏之业(9);怀仁蹈义,桐江齐寇、鄧之功。我有元纁(11),询兹黄发(12)。

敕曰:松柏之干,不产培嵝(13)。苟其子之风采凝峻,表仪朝宁。而振贤育德,母师之功弗可诬也。尔阮氏,乃山西道监察御史沈宸荃之母,四行允全,七章恪守(14)。徵其为女,詠《南陔》,戒洁白(15)。尔子是以克束躬峻行,专对不辱;徵其为妇,悼风木(16),恭祀事,尔子是以克霜稜矫肃(17),励志亢宗;徵其为母,悯时艰,勉臣节,尔子是以克嘉谋入告,归美后德。至于恭俭惟一,贵不殊贱,尔子能无默怅夫,将母不遑,而忾然于版舆周览之未备乎(18)。兹用覃恩:封尔为太安人,俾承珈副之荣,益懋珩璜之范(19)。

敕命 宏光元年 月 日下 之宝       仁字第肆拾陆号

注释:

(1)钟美:集美。矧锺美厥后:他们也有那么多的美德。方命厥后。——《诗·商颂·玄鸟》

(2)祉斯笃矣:福禄丰厚。

(3)笥sì:装;藏。今夫考居室必以闳门丰屋为美,笥衣裳必以文章遒泽为甲。——唐·刘禹锡《论书》。传癖书淫:传癖:《左传》之癖。晋杜预喜爱《左传》,著有《春秋左传集解》等。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 预对曰:“臣有《左传》癖。”事见《晋书·杜预传》。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 士安号於书淫, 元凯称於传癖。”

(4)束修:借指薪俸。又约束修养。也谓敛容肃敬。

(5)德门:有德之家。

(6)祭酒: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7)迨:等到。

(8)覃恩:广施恩泽。旧时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

(9)河汾、王、魏: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后以“河汾”指称王通及其学术流派。一说唐王珪与魏徵的并称。《新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帝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而房、杜让其直。” 宋 陈傅良《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诗:“生平慕河汾 ,未许王魏俱。”

(10)桐江:富春江上游。寇邓:东汉寇恂、邓禹的并称。二人皆光武中兴名将。 汉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寇、邓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 唐杜甫《述古》诗之三:“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11)元纁:即玄纁。指黑色的币帛。古代帝王常以玄纁为征聘贤士的贽礼。

(12)询事:请教。黄发:指老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

(13)培嵝:小阜,小土堆。

(14)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行这里指: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七章:《女诫》是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

(15)《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

(16)风木: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养。典出《韩诗外传》。 宋刘宰《分韵送王去非之官山阴得再字》:“桃李春正华,风木养不待。”

(17)霜:冷酷、严峻。稜同棱léng:威势。刚稜疾恶。——《后汉书·王允传》。注:“威稜也。”矫肃:刚直严肃。

(18)版舆:指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李善:版舆,车名……一名步舆。

(19)珈: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珩璜:指杂佩。《诗·郑风·女曰鸡鸣》“杂佩以赠之” 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 陆德明释文:“珩音衡,佩上玉也;璜音黄,半璧曰璜。”此处借指妇女,意为妇女的模范。

 

 

吏部执照*

(彤庵公三代之诰命,毁于回禄,仅存吏部执照一通,附录于此。)

吏部验封清吏司,为请给诰命事。据协理督师太仆寺少卿加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沈宸荃,请给钦颁诰命。该本部题,奉旨钦此钦遵在案,合行给照,本官赴翰林院撰文,尚宝司用宝,中书科挂号、书写关轴施行须至执照者。

计撰述正四品

诰命三轴

协理督师太仆寺少卿加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沈宸荃,该授中宪大夫。系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进士出身,初任行人司行人。二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授翰林郎。三任今职。妻叶氏已封安人,今该封恭人。  以上共一轴。

父沈茂修系慈溪县学庠生,已封儒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今该封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加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母阮氏已封太安人,今该封太恭人。 以上共一轴。

祖沈东鲁,系慈溪县学增广生,今该封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加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祖母冯氏该赠太恭人。 以上共一轴。

监国鲁元年三月初一日给(1)。

注释:

  (1)监国鲁元年:1646年。隆武政权是以当年七月改元,鲁监国则是次年(1646)改元,在1645年下半年仍沿用弘光元年。

 

庆二公谢恩辞官表*

大理事评事、臣沈信卿,奏为谢恩辞官事。伏蒙圣恩,以臣获叛安民,授兰溪县令,寻陞承事郎、大理寺评事。出于睿旨,形诸纶音,震神祇飞扬肝胆。伏念:事如丝发,勚劳何补于九重(1);恩并乾坤,化育不遗于一物。荐登韦布(2),荣列缙绅(3)。窃自揣量,是何叨忝,正宜夙夜匪懈,允答圣明。顾非膂力方刚,曷胜宠任。仰明良之胥庆(4),喜上下之协心,辅世长民,莫非耆德,明刑弼政,无待微臣。告纳金符,乞为东海之闲老,安居玉烛(5),常依中国之圣人。敢以陈情于兹,引领渊惕冰兢(6),念负迟违之罪;海涵春育,祈颁曲赦之仁(7)。臣诚惶诚恐稽首谨奉表辞谢以闻。

至大二年九月 日具表(8)

注释:

(1)九重:指宫禁、朝廷。

(2)韦布:韦带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装。

(3)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4)明良: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

(5)玉烛: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6)引领:伸直脖子 [向远处眺望],形容殷切期待的样子。

(7)海涵春育:包容万物,胸怀宽大。曲赦:犹特赦。不普赦天下,而独赦之,故曰曲赦。

(8)至大二年:1309年。

 

伦四公代父鸣冤疏*

草莽微臣沈嗣立,疏为恳乞天恩,辩明枉陷,保全父命事,狂愚冒犯。国有常刑,仁圣矜怜,特从轻典。窃虑一点血,诚未能遽回天意,须至尽露本心,庶得重干圣听,惶恐惶恐,死罪死罪。

伏念臣父沈允明,才短数奇,性疎虑少,半生服役,垂老遭谗。昔与韩子汤同领塘工,见其护前自用,所为迂阔,万一从行,恐劳民力。相与议论不合,遂致积成小怨。其党切齿,志在必报,构造飞诬,以为谤讪。本无疑似,强加诬执,必欲致臣父于死地。陛下初亦不信,而党恶攻讦不已(1),故臣父得罪下狱。家人为之骇视,亲友至于绝交。臣读《蓼莪》篇,知亲恩之难报,击登闻鼓,恳圣德之垂慈。又恐获恶至重,未可听从曲宥(2),聊叙微劳,庶蒙恩贷:臣父先年曾以海潮涨泛,几至土田沦没,创意建筑海隄,浚决水道,幸获安全,民得粒食,蒙先帝降敕奖激。又尝同信国公汤和,建观海卫城郭至龙山所城郭。夙夜靖缉(3),不辞风雨,召募力役,皆克底绩(4)。皆臣子之常分,无涓埃之可言(5),冒昧敷陈,出于穷迫。庶能侥倖功过相除,稍出覊囚,恩同再造。伏惟皇帝陛下(6),内行曾闵之孝(7),外发汤武之仁。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之疑似。略有可赦,无不从宽。哀念臣父,奉事有年,少加怜悯;悲思臣父,老死无日,不足诛锄。明降德音,释驚魂于缧絏(8),得全首领,誓报効于邱山(9)。俯伏流涕,不知所云。臣无任瞻仰激切哀恳之至(10)。谨上疏以闻。

永乐九年(11)九月二十七日具疏

注释:

(1)攻讦:揭发他人的过失或隐私而加以攻击。

(2)曲宥:曲意宽容。《明史·焦源溥传》:“今即为选侍乞怜,第可求曲宥前辜,量从优典,而移宫始末不可得而抹摋也,盗宝诸奄不可得而宽宥也。”

(3)靖:治理。靖,治也。俾予靖之。——《诗·小雅·菀柳》。缉:继续。日夜相继地治理。

(4)绩,本意把麻搓成线。此指完工。

(5)涓埃 juānāi: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6)伏惟 :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曾闵:曾参与闵损 ( 闵子骞 )的并称。皆孔子弟子,以有孝行著称。

(8)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论语·公冶长》

(9)邱山:山,恩重如山,誓报效如山之恩。唐张九龄《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遽蒙圣恩,反迁华省,邱山施重,报效何阶。”

(10)无任:很,非常,不胜。

(11)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

真五公谢赦罪加恩表*

具臣沈允明,诚惶诚恐(1)、稽首顿首、上言皇帝陛下:伏以父子殊遇,亲奉德音,捧日月之光;赦传阊阖(2),沐乾坤之泽;春透囹圄,得白奇冤。荷蒙恩贷,昔悲死别,今幸生还。厚赐仍加,“目眩重金之耀,长辔以御,神驚四牡之良(3)。”死灰枯荑,重殷复焰。昊天罔极(4),思上报而无阶。余日几何,奉湛恩而不朽(5)。臣无任惶感激切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永乐九年十月 日具表

注释:

(1)具臣:泛称为人臣者。明清之际,官员的公文、表章圴不详书其职务,仅以“具臣”一词以代之。

(2)阊阖:传说中的天门。后指宫门的正门。皇宫中传出的赦文。

(3)厚赐仍加,目眩重金之耀,长辔以御,神驚四牡之良:写金马之状,言一再加恩。

(4)昊天罔极:谓父母尊长养育恩德深广,欲报而无可报答。《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昊天:这里指皇上。

(5)湛恩:深恩。

 

 

智十七公恳旨旌表一门三节表章*

武骧右卫经历臣沈承恩,奏为比例、陈情恳乞天恩旌表三节,以励风化、以光圣治事。臣原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由吏员叨授前职。伏睹大明会典内一款:“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钦此。”伏念臣祖沈思信,生臣父沈纯、臣仲叔沈缙、臣季叔沈绅。臣母方氏系定海县(即今镇海县)民人方寿室女,母年二十九岁,臣父病故。生臣兄承祖,年止三岁,即染疯疾,不便举动。臣甫生七月。臣仲婶杨氏,系定海县民人杨渊室女,婶年二十八岁,臣叔病故,子女无出。季婶范氏,系定海县民人范玉室女,婶年二十六岁,臣叔病故,止生一子。当时臣祖苦痛三子早亡,致令一门幼寡,且兼家道消乏、衣食不敷,伶仃孤苦,号泣不胜。更虑鬒发孀居,难保皓首不移;三室孤灯,岂能一节无异?因令他适,免贻后悔。臣母婶三人,指日作誓,堕地恸哭:“一醮终身,原许百岁之相殉,生前半世,惟念死后之无违,倘生再适之议,宁甘一刎之图”。是用妯娌异姓,而苦守必无异心。配合同胞而競节,犹如同气。昼则协力齐心,惟倚机杼以为命;夜则同房共卧,祇见形影之相怜。亲操井臼,奉甘旨以终天年;躬勤织袵,抚襁褓而求成立。念念不忘先人于地下,时时惟恤遗子于目前。况值旱涝荐灾,而连年之禾麦不稔;倭奴猖獗,而沿海之师旅相因。母婶同爨,糟糠几致,绝食而无怨。携手走难,百尔提孤以克全。因使舅姑寿终,而葬祭之礼无失;孩提长就,而诗书之课无荒。盖经百千万苦,而数十年坚守无瑕者也。前于万历四、五、六、七等年,本县邻里通学、生员呈请表扬同胞三寡。随蒙本县知县陈勗、支应瑞廉察详悉通,申浙江提学副使刘东星、苏浚,复查明妥。布政司布政游季勲、分守道右参政唐本尧、分巡道副使冯时雨,各给匾额、粟布以示激劝。第以旌奖虽行于风宪,而题请未达于天庭。幸今母年七十八岁,仲婶七十七岁,季婶七十五岁,残喘俱得生全,乃人生不胜之幸。苦节弗克奏闻,实人子莫大之罪。近维岁暮日西,余晖无几。臣兄承祖病故,有子祖述叨荐乡科,皆母婶之教也;臣原名沈德,今改承恩,备员京卫,皆母婶之劳也。亲睹皇上孝养两宫、锡类四海,鸿遍恩逮 (1),乌乌毕鸣 (2)。查得万历二十年七月内,鹰扬卫经历欧阳宗绪;万历十九年五月内,光禄寺掌醢署监事赵如循,俱陈伊母节行,俱蒙恩准旌扬。臣母婶守节与二臣事体相同。伏望皇上推广鸿慈、矝怜蚁悃 (3)。敕下礼部,转行抚按衙门,移文该县勘实旌表。庶圣泽覃敷寒谷,有嘘生之黍 (4);仁恩普被穷枝,无泣血之鹃 (5)。臣愚幸甚,风化幸甚。无任战慄哀恳之至。为此具本,亲赍奏闻(6)。

万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三日具衔。

本月初五日奉礼部知道,钦此。

 

注释:

(1)逮:及。鸿恩遍及。

(2)乌乌:歌呼声。

(3)蚁悃:犹蚁忱。《镜花缘》第六七回:“臣早殷服事之心,徒怀蚁悃;僻处裨瀛之角,未仰龙颜。”

(4)寒谷:山谷名。一名黍谷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 。汉刘向《七略别录·诸子略》:“ 邹衍在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居之,吹律而温至黍生,至今名黍谷 。”

(5)泣血之鹃: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清徐吴念《石门蔡贞女辞》:“三月鹃血带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

(6)赍:送交。

(7)万历二十二年:甲午年,公元1594年。

 

黾斋公进呈师桥沈氏家谱表*

沐恩特授贡举臣沈勉率领通族绅矜,臣等为呈修家谱以扬祖德、以光圣治事。伏以因生赐姓,天王阐统一之文,以族得民,地宰设九两之系 (1),皇灵 (2)播蛮方遐迩,图书垂内府之珍藏。民数所陈,国威攸系。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切以羲皇肇古,前民用以结绳。逮自炎帝,宅师因官名而锡氏,非立图、谱,曷识遗亡。传及姬公,载考质文 (3)于虞夏,监兹昭代用稽,辨别于异同,制作之度日繁,系世之文垂重。曹、滕、鲁、卫赫赫文昭,邗、晋、应、韩桓桓武穆。岂天潢之末派 (4),惟资谱牒以明宗。虽江汉微民,亦负版图而奠姓。故神胄曩兴,焕乎坟典;而华宗往茂,蔚其简书。

沈氏开宗以国,承聃季之初封,继代维贤。绍休文之遗脉,轩盖列于吴郡,冠冕播乎凤林。自梁以后,代不乏人;由宋而来,世咸复古。岂料徽、钦有北辕之釁,致令高、孝为南跸之谋。敌骑扰于中原,谁复顾先人之邱陇;金兵炽于河北,尚何怀宗谱之世传。是诚家运之将衰,抑亦天地之大变。臣祖三百八,扈高宗以南渡,爰弃旧邦如传邮,抱祭器而东行,遂止新浦为安宅。首开义学而设教,因揭“沈师”以名桥。何意垔三宣教,值元纲之天蹶,几乎湮我门闾。笃生 (5)真五世祖,际明运鼎亨,方能育兹灵秀。复兴义塾,崇文德于缉熙 (6);献策筑城,济武功而保定。应天鉴之昭赫,荷帝祐之休徵 (7),师桥载新,人文丕振。庆一提举、芳六礼员,念数世衣冠,几沦于腥膻,既污之后,维历传图谱,曾分于夷夏因革之间。仰皇图大造于域中,而生齿蜉蝣于江左,姓氏复紊,世第何稽,爰是编就宗图,纪先人之事业,用以开示来哲,体君子之自强,顾时势之相沿。虞册书之有失,鉴、英继出,复续正传;谞、谦并兴,雅称同志(处四公惟鉴、明四公仲英、亮一公谞、杲一公谦皆先后续修家谱)。因家祠叙伦之会,集统宗世谱之书。本支昭穆之繁,悉从纂录,迁聚亲疏之异,尤极提详。昭夫诚重、孝敬之心,寓彼劝惩、则效之义,信美举也,真嘉谋也。

臣何人斯?乃敢修辑。幼而就学,欲敦一本之亲情;壮而原行,稍毕半生之心志。贞珉示篆、簿籍传声。揣己非荣于时,自庆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抚运亨嘉 (8),凝图丕绩 (9)。圣隆学,殖睿知 (10),足以有临,孝笃天经,敦睦可以作则。绍累朝之景化,焕奕世之懿章 (11)。臣等列在编户,谊属云礽 (12)。幸逢圣世之隆,遂修师桥之谱。氏成一姓,户广千家。会萃成编,敢略陈乎疏节;负版知式,亦当识其本源。本太乙之青藜 (13),识前言往行以大畜祀,司民于日至,慎类族辨物。而同人曾鄙唐室遗篇,倚名臣而托重。岂效江南制谱,羡门第以相高。行字定编于各房,世系不紊,宗支承仍夫旧谱,殷鉴俱存。林林所聚若邱,指掌如见;总总相比犹栉,开卷可陈。地王土、民王臣,仰叩玺书之赐。师协名、商协姓,永佐带砺之盟 (14)。使若子若孙,世世沐天朝之宠渥 (15);则同姓同氏,人人仰圣德之光华。斯称大化之雍熙 (16),咸识同宗之脉络。臣等敢不恪守家传之学,冀异数之洊嘉 (17),克供庙祀之虔,藉余光之丕荫。伏原君道与师道而并重,日升川至,难以名言。国运与家运以俱隆,地久天长,为之无斁 (18)。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战慄陨越 (19)之至。所修家谱一部,谨随表上进以闻。

宏光元年 (20)   月 日具表

 

注释:

 (1)九两:指《周礼》中诸侯联缀万民,不使其离散的九项政治措施。《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繫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藪,以富得民。” 郑玄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 贾公彦疏:“使诸侯与民相合耦而联缀,不使离散,有九事,故云以九两繫邦国之民也。”

(2)皇灵:1.指祖先。 汉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秉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

2.指天帝。三国魏曹植 《怨歌行》:“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3.指皇帝。《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上宰奉皇灵,侯伯咸宗长。” 刘良 注:“皇灵,谓献帝 。”

 (3)谓其资质具有文德。《国语·周语下》:“ 文王质文,故天祚之以天下。”

 (4)天潢末派:天潢:皇族,帝王后裔。 北周 庾信 《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凭天潢之派水,附若木之分枝。”

(5)笃生:谓生而得天独厚。《诗·大雅·大明》:“篤生武王 ,保右命尔。”

 (6)缉熙:《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 ,於缉熙敬止。” 毛传:“缉熙,光明也。”

 (7)休:美好,美善。顺天休命。——《易·大有》。郑注:“美也。”休徵:休徵叙美行之验。——《后汉书·班固传》注。

(8)抚运亨嘉:抚运:顺应时运。《元典章新集·诏令·今上皇帝登宝位诏》:“ 太祖皇帝 ,膺期抚运,肇开帝业。” 亨嘉:犹亨会,众美之会。宋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适际亨嘉之会,误膺浚哲之知。”

 (9)丕绩:伟大的功业。

 (10)殖睿智 :殖:增加,增加远见卓识。

 (11)景化:犹敬仰,指历代仰慕的人物。《后汉书·刘恺传》:“景化前修。” 李贤 注:“景,慕也。”

 (12)云礽 : 云仍。远孙。遥远的孙辈。

 (13)太乙之青藜:《三辅黄图·阁》:“ 刘向於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14)带礪 :衣带和砥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 泰山若厉。国以永寧,爰及苗裔。’” 裴駰集解引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 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絶耳。”后因以“带厉”为受皇家恩宠,与国同休之典。

 (15)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周书·儒林传·沉重》:“祗承宠渥,不忘恋本,深足嘉尚。”

 (16)雍熙:谓和乐昇平。《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同於饶衍,上下共其雍熙。” 薛综注:“言富饶是同,上下咸悦,故能雍和而广也。”

 (17)洊jiàn古同“荐”:再;屡次,接连。

 (18)无斁:犹无终,无尽。 唐李翱 《泗州开元寺钟铭》:“非雷非霆,鏗号其声……弗震弗坠,大音无斁。”

 (19)陨越:摔跤,跌倒。

 (20)宏光元年:即弘光元年:岁次乙酉,1645年。

 

众绅衿请立视庵公祀生公呈*

呈为孤忠堪旌、潜德 (1)宜表,恳恩详达:给顶立后 (2)奉祀,以光俎豆(3)、以宏圣治事。伏维教敷东序 (4),爰重引年 (5)养老之文;泽及后昆,式著尊德报功 (6)之款。宁忍贤士之终湮,务令忠臣之有后。切有沈(某某)之高祖沈履祥,乃崇祯丁丑科进士,鲁藩太仆寺少卿也。髫年 (7)景仰文氏(天祥文山),劲节森然;弱冠 (8)见知于黄公(道周石斋)。高才卓尔。始授侯官县令,继任欧宁邑侯 (9)。才略政绩,每使奸胥 (10)消魂;冰蘖节操 (11),实令雄藩戢翼 (12)。父母之歌,舆传如一日;神明之颂,尸祝 (13)已百年。且也治内有《齐家要录》,语语阐经书之蕴;行世有《朱程心钵》,言言探性理之精。(二书皆毁于回禄)。此其文章气节,早刊落 (14)夫时流,而德行功施,辉煌足于彝鼎 (15)者也。至于李贼为殃,甲申兴变,椎胸泣血,哀吁天而粉骨自甘;矢志卧薪,叹勤王而孤掌无济。厥后奉藩命以督饷,遇王师而被擒。胁以刀斧,坚同金石;诱以爵禄,淡若浮云。赋诗受戮,可同日月争光;守义捐躯,直与颜林并烈。尤足异者,杀身在六月廿四日,屍逾月而面如生;实可钦者,殉难当三十有九龄,事垂史而名不朽。允矣 (16)!今之志士;卓哉!古之仁人。前者幸逢圣旨卹忠,俾得入主乡贤,春秋已沾夫恩泽。今者又值天台莅境 (17),倘得立后奉祀俎豆,益播其馨香,某等生同乡邑,熟悉芳徽,伏乞太宗师大人博采舆情,俯察士议,赏准申详部宪,据实题达帝阍。褒其祖,不没其孙,阐幽之道斯隆荣其孙,更光其祖。锡类之仁益广,不惟履祥之后裔,世世顶焚无既 (18),抑亦阖邑士绅,人人荣藉靡涯矣 (19)。上呈。

注释:

(1)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

(2)顶:顶替、补缺。亦立后之意。

(3)俎豆 zǔdòu: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2. 指奉祀。

(4)东序:国学的统称。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 夏后氏养国老於东序。” 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5)引年: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

(6)报功: 1).酬报有功者;报答功德。《书·武成》:“崇德报功。” 孔传:“有德尊以爵,有功报以禄。” 汉王充《论衡·祭意》:“凡祭祀之义有二:一曰报功,二曰修先。” 汉班固 《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2).陈述功绩。

(7)髫年:童年、幼年。

(8)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9)邑侯:县令。

(10)奸胥:旧指官府中巧于舞弊的小吏、衙役。

(11)冰蘖:喻寒苦而有操守。唐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素坚冰蘖心,洁持保贤贞。”

(12)雄藩:地位重要、实力雄厚的藩镇。《旧唐书·严绶传》:“前后统临三镇,皆号雄藩。”戢翼:收敛。

(13)尸祝:祭祀。明宋濂《题傅氏诰敕后》:“﹝金昌年﹞尝浚慈湖,溉田千顷,民至今尸祝之。”又,崇拜。清钱谦益《赵叙州六十序》:“﹝赵君﹞中蜚语,掛冠以归,蜀人迄今尸祝之。”

(14)刊落:删去冗赘多余的文字,早已成不刊之典。

(15)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礼器。《礼记·祭统》:“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 郑玄注:“彝,尊也。” 宋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荣也。”

(16)允,信也;允,诚也;果真也。

(17)天台:天臺,谓尚书省。

(18)无既:无穷;不尽。唐李迪《锻破骊龙珠赋》:“酌斯事之为言,繄可以用之而无既。”

(19)靡涯:无涯,没有边际。

 

众绅矜请准沈秉谦充视庵公祀生公呈*

具呈人:慈溪县学廪增附生员沈儒淳、沈思仁、沈士等,呈为恳恩准批守祀以延忠裔事。切本邑前朝原任文林郎、推陞太仆寺少卿沈履祥,天上石麟、人间威凤。溯其诞生,乃父有文山之梦;暨其就塾,同人致北海之称(1)。志抱澄清,宁曰一官如寄;心存报国,方谓九死何辞。爰以贤书(2),继成进士。不负所学,黄石斋交励于先;致身于君,沈彤庵并效于后。琴堂(3)两任侯官与欧宁,孔迩交歌,政略一篇,悦安与强教,婆心具见。时值闯寇之警,戮力者奋不顾身;旋当鼎革(4)之交,殉节者丧元勿卹,未死而惨刑备受,既死而酷暑不腐。报伊父与伊兄,惟是从容就义;抛若妻与若子,祇勉世笃忠贞。緬兹血沥之诗,早入圣朝之史。康熙二十四年间,前任王大宗师,阐幽表节,已与伊弟名宸荃者具题,同祀乡贤。又于雍正四年,钦奉恩旨,入祀忠义祠,春秋二祭。今有后裔沈秉谦,克绍志行,堪膺忠义祠奉祀,以慰忠魂。为此伏叩师台:恩准守祀。则殁、存含感于无既矣。上呈。

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 日具

批准充仍取具里邻、亲族,切给详宪示遵。

 

注释:

(1)北海:孔北海 ,即孔融。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因其曾为北海相,故称。

(2)贤书:语本《周礼·地官·乡大夫》:“乡老及乡大夫羣吏献贤能之书于王。”贤能之书,谓举荐贤能的名录,后因以“贤书”指考试中式的名榜。

(3)琴堂:县衙。

(4)鼎革:建立新的,革除旧的。旧时多指改朝换代。

 

众绅矜请奉彤庵公从祀郡庠公呈*

具呈人:慈溪县儒学廪增附生员沈昌锡、柴德馨、王之瀚,呈为公吁具奏,恳恩批准从祀郡庠,以表幽忠、以励风教事。切维本邑原任兵部左侍郎沈宸荃,夙挺英姿,蚤标令誉。黄中等身之书,流睇可尽;长吉呕肝之语,叉手能成 (1)。崇祯己卯登贤书,庚辰联捷成进士。文坛领袖,户弦而诵;艺苑宗工,洛纸为贵。筮仕行人,耑思靡盬 (2)。奉差闽省,兼事采风。一尘不染,四壁空悬。壬午同考燕闱,丙夜研精搜阅。轧茁必黜 (3),品题无非佳士;闳肆乃登 (4),盻睐俱属名流 (5)。即如楚中刘敷仁、云间徐孚远、嘉禾谭贞良,以宿儒而悉隶门墙。再若少宰梁清远、庶常姜图南、侍御史艾元复,又名贤而尽属桃李。及擢西台御史,益振东林气节。晶襟师鉴,药口羞瓶。虎争殿陛,浩血俱泻。豸触阶墀,义鬚悉张。首参奸辅马士英,揽权纳贿。次劾佞枢张缙彦,误国失机。狐鼠侧目,鹰犬寒心。驱鳄无灵,履虎几蛭,以科道群僚交章救免,例谪苏松兵备。随即挂冠养亲。江干堵截,晋秩枢宪,兵溃势散,扈主航海,飓风为厉,覆舟殒命。锡等窃念本宦守正不阿、捐躯殉国,虽不能如文文山柴市从容,亦庶几与陆秀夫厓山并烈。业蒙圣朝编入国史,又荷前任王大宗师,按临宁郡,彩批本宦清风亮节、纯孝贞忠。素履已登国乘,事迹无待核详。仰宁波府行县奉主崇祀,乡贤取遵依报,昭然在案。第念本宦一腔热血,半世赤诚。忠孝发为文章,山河壮其气节。允宜合郡咸报以宪香,岂止一邑独私其俎豆。伏叩太宗师宪台,培植纲常,维持名教,申达礼部,具奏九重,获蒙圣恩批准从祀郡庠,敕府进主,庶几大阐幽光,永垂祀典。非第本宦一人千年不朽,抑且本郡七学、百世常钦矣。戴德上呈。

 

注释:

 (1)黄中等身之书:《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玭为贾黄中父。“等身书”本谓与身高相等的一段卷子,后人遂指迭起来与身高相等的书籍,形容读书之多。后以“著作等身”形容著书之多,亦本此。长吉: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福昌(现在河南省宜阳西)人。

 (2)筮仕:古人将出做官,卜问吉凶。也指初出做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长子甲,筮仕南服,三年无耗。” 何垠注:“初官曰筮仕。”

行人:采风官。初为使者兼采风官。

耑思靡盬:专心于王事。1.谓无止息。指辛勤于王事。《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盬者,息也……《尔雅》曰:‘栖、迟、憩、休、苦,息也。’苦读与靡盬之‘盬’同。”2.借指王事,公事。《后汉书·刘陶传》:“窃见比年以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柚空于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之事。”

 (3)轧茁:曲曲折折地出生。喻诘屈聱牙,晦涩难通。

 (4)宏肆:宏大舒展。 明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各文之始》:“箴、铭、颂、赞,体皆韵语,而义各不同……文则欲其赡丽宏肆,而有雍容起伏之态。”

(5)盻睐:这里指眼前。

 

师桥地里繁简考*

谨按师桥重地,如周之岐、豳,汉之丰、沛,沈氏根本系焉。地僻海滨,时防倭寇,房屋庄田,星罗棋布。旱涝俱病,灾丰不常,俗淳事简,持廉敦俭。礼疏五服,义协一家,既庶而教,不墜家声。则祖宗贻燕翼之谋,子孙享永安之业。猗欤(1)盛哉!颂先德者,故赘及之。

宋绍兴间,始祖三百八公,卜居慈北鸣鹤乡之海滨,筑室于新浦西岸,名曰“河北草堂”。面南倚北,得山朝水曲之灵秀。至四世荣祖昆弟三老同臻寿考,乡之耆德颂称三寿,因颜曰“三寿堂”。

沈师桥,宋孝宗时建,旧在唐家河兜之西、朱家河隘之东。以南北为岸、东西为向。明洪武间,信国汤公为移建于今处。东西为岸、南北为向。去旧址数百步。

海隅书屋,宋乾道间建,在旧桥之南,去桥四百余步,面东南坐西北。走马楼在其左侧,右界章家路,直达新浦河。自鼻祖营宅河北,人儗裴晋公之绿埜堂、司马温公之安乐窝(2)。敦睦孝友,五世同居,至庆祖时始析为三宅。庆一公仍居河北旧祖第,庆二公建宅于桥之西北,庆三公于海隅书屋之东北,筑室家焉。至明永乐间,庆一公之裔改名“九思堂”。

新浦发源于姚江,蜿蜒东注,由东横河来,分支于洋浦、龙舌浦。干又蜿蜒东注,入虹桥为慈邑境。别派分祝家浦,干流经凤凰山左,稍斜南又迤北,合沿海诸港水,入聚奎桥为本族境。少迤北至唐家兜,折南过沈师桥,圆转向东南至新浦庙汇。环围太极图之左分支,圆转向东北,过塾桥(土名东桥),摩捍海塘壩,又迤至西北,环围太极图之右,距唐家兜百步许,其干折东南至檀树汇,又折南合杜湖沿山诸港之水,又折东过锡允桥(土名埂田桥)出本族境。逦迤纡徐经崇寿宫前,至唐荔桥,折东北入淹川归海。

太极图地居吾族之中,为信国汤公所定,径半里许、围二里许,圆稳如画,成河水周流环抱。于乾亥方数十步,未合如钳,为开天门以通神。于巽巳方河水出口,为闢地户以疏气。图中神气团结聚会,其线路由东达西,湾曲自然,盖天生局也。线路之南为阴眼,以造胜、芳、真三代祖茔为阳中之阴。线路之北为阳眼,以凿池为阴中之阳。阴阳交搆,生生不休,洵万年福地也。师桥巨族,锺毓于兹,第昔在泻壤华离之界、村聚错沓之区。非巨眼觑破举出,安能成此大局,汤公真堪舆之名家哉!

沈氏之庶富蕃衍,簪缨奕叶(3),其储精育秀,全在太极图。太极图河水环流,除巽方出水口外,无点滴渗漏。惟捍海塘边,密迩盐课溜浦,易于徇便凿通(4),故真五公督筑塘工,于此特加高阔,且间填巨石以实之,复砌石壩以距之。盖预恐后人穿凿以洩气也。气洩族必败。沈氏子孙慎之、戒之!西北之聚奎桥,星居奎度,奎为文昌,沈氏甲第所由兴也。东南之锡允桥,星居轸度,轸为坤母,沈氏之子丁所由盛也。且二桥实为吾族之门户,故规模皆高大壮丽,以宏观瞻。

始祖来相宅之初,新浦之东西南北,固他姓杂处之地也。太极图内有倪姓、袁姓,有俞姓、有杜姓、有虞姓。故祖茔址,旧为虞家园。近东漕有戈姓,有郭姓,又东有罗姓,有郑姓、有姚姓。今其裔胄俱存。又东为张姓,故有张家桥、张家地。南则有陆姓、黄姓、范姓,故有陆家漕、黄家漕、范家漕之名。西南为田姓、章姓、姚姓,故有章家漕、田家漕、姚家桥。西则有叶监漕、童家漕、戎家桥(即今之聚奎桥),昔之叶姓、童姓、戎姓也。有朱姓,即朱家河隘地也。西北有乐姓,其祖墓尚在。有高姓,即高店街也。有唐姓,即唐家桥也。又北则有冯姓、夏姓、翁姓。若其为三家五室、庶姓微氓更难枚举。此皆故老之传语犹存,地土之遗名未泯也。盖自吾沈氏渐炽渐昌,而彼俱非死则徙矣。物莫能两大,洵然!

注释:

(1)猗欤:猗与:叹词。表示赞美。《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郑玄笺:“猗与,叹美之言也。”

(2)裴晋公:<擬张籍上裴晋公>

午桥庄上千竿竹,绿野堂中白日春。

富贵极来唯叹老,功名高后转轻身。

严更未报皇城里,胜赏时游洛水滨。

昨日庭趋三节度,淮西曾是执戈人。

埜同野,绿野堂。

司马温公: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司马光逝世时,太皇太后和哲宗前去吊唁,追赠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赐碑“忠清粹德”。

(3)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不将萝薜易簪缨。——张悦《浥湖山寺》

奕叶:累世,代代。世代为官。

(4)密迩(密邇):贴近;靠近。宋苏辙《西掖告词·萧士元石州》:“河东诸郡,犬牙相错,皆密邇邻国,有兵有民。”

盐课:1.旧时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宋史·食货志下三》:“世宗北伐,父老遮道泣诉,愿以盐课均之两税,而弛其禁,许之,今两税盐钱是也。”

2.指办理盐课事务。宋秦观《代蕲守谢上表》:“昨以出按荆车,兼程盐课,猥虞旷废,妄致勤劳。”

 

师桥一览总图考*

粤自赵宋高庙南渡以来,逮至国朝定鼎,浙东文献,四明首称,四明所属慈水为最,师桥又为慈之右姓也。广袤延海数十里,周迴流行百余里。城市之华富、山海之明媚,举步可至。合依时式,为一览总图,以备后之参考云。

师桥地舆,适当慈北之中。东南十里至松浦为定海县界(今改名镇海县)。西北十里至虹桥,为余姚县界。西南十里,踰杜湖岭则为邑之西南乡矣。东北十里,踰浰济塘,则为大海塗矣。此四方之疆域,一览可知也。

近境之山,则伏龙山、凤岙山、豹洞诸山峙其东南。五磊山、雄鹅峰、双顶诸山峙其正南。大、小岷山、狮象山、鹤皋诸山峙其西南。银山峙其正西。驼山、西陇山、宝山诸峰峙其西北。长岐山、大岐山峙其东北。此其内垣也,亦一览可知也。远应之山,东南则有达蓬山、雁门岭、长溪岭。西北则有圣公山、石人山、浒山。山南则有(艹下秝)尖峰、鹏山、牛胛诸山。东北近则有海王山,筊杯山,远则有七姐妹、金塘诸山以塞海口。此其外卫也,又一览可知也。

其周围内外星罗棋布者,则有若矅护山、屏风山、竹山、寺山、青山、福山、黄狗山、乌龟山,上、下泽山、东山、鼓楼山、迥龙山、地鳌山,或填补空缺,或掩映远近,皆一览可知也。

形胜则群山拥护于前,大海渟蓄于后,龙山所城,观海卫城应援于左右。又有两湖以备旱涝,九浦以浚水道。三横河、三直河以通地脉。无不一览可知也。

 

 

师桥沈氏科第考

(在本族者查考详晰,其移居外籍、出从外姓,实系师桥后裔者统载之,不遗本支之贤也。非的派弗登,不希他人之荣也。)

宋朝

沈恒,字维时,行三百八,师桥第一世祖。

建炎二年、戊申科进士,授太常寺博士。扈高宗南渡,累官太府卿。孝宗乾道初,转拜朝奉大夫兼督明州市舶司、管内劝农,赐金鱼袋,巡历边郡。于乾道六年进阶一级致仕。

 

沈晟,字永昌,行四六,师桥第二世祖。

治《春秋》三传,理宗宝庆二年丙戊科登进士第。仕河南许州府襄城县主簿,绍定五年迁奉议郎,陞任湖广龙州州判。

 

沈忠卿,字  ,行庆一,永昌之曾孙。

治《周礼》仪礼,度宗咸淳二年丙寅贡入太学,初授山东沂州府儒学教授,擢迁河南儒学提举致仕。

 

元朝

 

沈宝庆,字  ,行胜四,忠卿之子

治《春秋》三传,仁宗延祐元年甲寅贡入太学,入京谒选,未赴任而卒。

 

沈仲宾,字光国,行芳五,宝卿之子。

治《春秋》三传,顺帝正统年间贡举,授宣教郎。

 

沈圭孙,字  ,行芳六,仲宾之堂弟。

治《周易》,顺帝至正十三年癸已科举人,授陕西安西路长安县令,以考绩第一,擢授礼部员外郎,晋拜光禄大夫致仕。

 

明朝

 

沈玨  去十九都李

治《春秋》。永乐十二年丙午科乡试举人,联捷十三年丁未科会试进士,官至参政。

 

沈筠,字宗贞,去十九都李。

治《尚书》,宣德元年丙午科乡试第二十八名举人,授邵德府儒学教授,兄弟联芳。

 

沈笐,字宗器,去十九都李。

治《礼记》,宣德元年丙午科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官授儒学教谕。兄弟联芳。

 

沈棠,字行信,去十九都李。

治《毛诗》,宣德十年乙卯科乡试第十名举人,官授儒学教谕。

 

沈尚,字尚文,去十九都李,行仪七,棠之子。

治《毛诗》,正统十二年丁卯科乡试第十五名举人,联捷十三年戊辰科会试第十二名进士,官授知府。

 

沈高,字尚高,去十九都李。

治《尚书》,天顺六年壬午科乡试中式第三十三名举人,官授儒学教谕。

 

沈筑,去十九都李。

治《毛诗》, 年 科乡试举人,成化二年丙戍科会试第十三名进士,授刑部主事。

 

沈文,字宪章,去十九都李。

治《毛诗》,成化十六年庚子科乡试第二十四名举人,官授通判。

 

沈均,字子源,去十九都李。

治《尚书》,宏治    年    科乡试第二名举人,历仕至福建省兵备道。

 

沈浑,字子源,去十九都李。

治《毛诗》,正德五年庚午科乡试第八十六名举人,正德九年甲戍科会试第三十五名进士,官授运使,转任知府。

 

沈士元,字会宗,去十九都李。

治《毛诗》,嘉靖十六年丁酉科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官任知县。

 

沈宗鲁,字希周,去十九都李。

治《毛诗》,嘉靖十九年庚子科乡试第四十五名举人,官至知府。

 

沈应辰,字维星,一鹏之父,去十九都李。

治《诗经》,隆庆元年丁卯科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隆庆五年辛未科会试进士,授刑部湖广清吏司郎中官,任云南曲靖府知府,诰授中顺大夫。

 

沈天民,字汝先,行乾,明六房义八十公之子。

治《毛诗》,万历四年丙子岁贡举,授儒学训导,以病未赴任。

 

沈文焕,字左城,行泰四,伦四房宁十四公之子。

治《毛诗》,万历五年丁丑浙江贡举,任台州府儒学训导。教道尊严,弟子员多所成就,藩宪嘉之,题“赤城师表”匾额旌其闾。

 

沈道全,字凝之,号鹏海,行安百四十,亮七房培峨(注)之父。

治《毛诗》,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乡试第七名亚魁举人。二十九年台州府天台县儒学教谕。三十五年陞授江西赣州府会昌县知县,进价文林郎。四十七年陞补湖广武昌府通城知县,又调任山东济阳县知县。族侄孙祖述同榜中式。

注:峨字又作莪。

 

沈祖述,字宗道,号际寰,行信三十五,昭一房人。

治《毛诗》,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乡试第六十名举人,时年十五岁,人称少举人。己丑会试副榜进士,初授绍兴府余姚县儒学教谕,时年十八岁。陞任广东潮州府推官,历任江南苏州府海防同知,陛任松江府知府。年老致仕。族叔祖道全同榜中式。

 

沈瑄,字志完,号崑石,行 ,亮 房人。

治《毛诗》,万历十九年辛卯贡举,授镇江府丹徒县儒学训导,转任湖广荆州府松滋县教谕,以年老不赴。

 

沈光岳,字元华,行安,亮房人。

治《毛诗》,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科乡试第五名经魁举人,授湖口县知县。

 

沈一鹏,字鹏冲,号洧盘,应辰之子,去十九都李。

治《毛诗》,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天启五年乙丑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八名进士,授大名府推官。陞兵科给事,擢拜四川道御史,累官至大理寺正卿、刑部尚书。入经济名臣传。

 

沈万全,万历四十六年戊午科乡试举人。

 

沈履祥,字其旋,号视庵,行富百三十八,亮四房镜元之子。

治《毛诗》,天启七年丁卯科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崇祯十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六十六名进士,授福建侯官县知县。丁内艰,起授瓯宁县知县。鲁藩监国初,晋太仆寺卿,以运饷殉难。事载《明史·本传》及王相国顼龄所撰《沈氏二忠传》中。

 

沈廷兰,字元馨,号岳门,行兑五五,明六房人,廷夔之胞兄。

治《毛诗》,天启七年丁卯贡举,授湖州府儒学训导。迁补江南广德州学正,陞授池州府教授。以年老未赴任。

 

沈文雄,字阵师,行兑百廿三,明六房人,光玨之父,李楷之祖。

治《毛诗》,崇祯三年庚午科乡试第三十名举人,未仕。

 

沈凤仪,字栖麓。

治《春秋》三传,崇祯九年丙子贡举,未仕。

 

沈行远,字绮生,居杭州,号, 行  ,昭十三房人。

治《礼记》,崇祯九年丙子科乡试第九十四名举人,未仕。

 

沈宸荃,字友荪,一字葵衷,号彤庵,行敬百七二,昭十三房人。

治《毛诗》,崇祯十二年已卯科乡试第六十五名举人,联捷十三年庚辰科会试进士,授行人司。壬午乡试,癸未会试俱为同考官。钦命差福建,未报事,金台告变。金陵劝进,拜御史。因劾阮大铖、马士英、袁宏勲,外转苏松兵备道。鲁藩监国初,兴义旅,晋僉都御史、兵部尚书。治兵越江口,及越州告变,随监国航海。

 

沈崇埨,字宇昆。

治《周易》。崇祯三年庚午科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癸未科会试进士。授江苏镇江府金坛县知县。其父手书:“忠君爱民,弗玷清白家声”十字付之。后感于时事,致仕。

 

沈灿,榜姓董,字炯先,行富,亮四房人。

治《毛诗》,崇祯十二年已卯科乡试副榜举人,特授贡举。鲁王监国初,任台州府黄岩县儒学教谕。

 

沈崧,改名礎 (左石右盈),字日观,行本,杲九房人,

治《毛诗》,崇祯十五年壬午科乡试第五十五名举人,授陕西西安府三原县知县。士民皆颂其德。

 

沈培峨,字尔瞻,一字南生,号冠云,行康二百十四,道全之子,韩李之父。

治《毛诗》,崇祯十七年甲申恩选贡选第三十名。大清初,特授江南江宁府司李推官,以母老未赴任。改授国子监教官,故礼科给事中王玉藻给“虎闱师表”匾。

 

沈宸葵,字丹如,行敬,昭十三房人。

治《毛诗》。崇祯十七年甲申宏光初恩选副榜特授贡举。未仕。

 

沈硕卿,字爵仙,号 ,行震百三十,明六房人。

治《毛诗》。崇祯十七年甲申宏光初恩选副榜特授贡举。未仕。

 

沈潛,字乾初,号芦槎,行富,亮  房人。

治《五经》。崇祯十七年甲申以奏《救时四务书》,特拔贡举,即授博士,辞不赴任。

 

沈宸荩,字祖臣,号  ,行敬二百十七,昭十三房宸荃之胞弟。

治《五经》。鲁藩监国初,选拔贡举,授翰林院待诏,赠儒林郎,历兵部武选司。

 

沈宸萱,字持夏,号又琨,行敬二百三十,宸荃之胞弟。

治《毛诗》。崇祯十七年甲申宏光初恩选贡举。

 

沈勉,字黾斋。

治《尚书》。宏光元年甲申明经副榜,特授贡举。

 

本朝

 

沈元旭,改名曙昌,字曦轮,号蹲虎,行参三,杲东房人。

治《毛诗》。顺治三年丙戍补行乙酉科乡试第十二名举人。历任兴齐东二县知县,卒于任所。

 

沈日章,字蔚九,号珠庵,行敬百七八,昭十三房人。

治《毛诗》。崇祯十五年壬午科乡试第六名经魁举人,顺治十八年辛丑科会试进士。刑部观政授司李推官。丁内艰,服阕入京,将掣签赴任,暴疾而卒。

 

沈光玨,字瑜亮,号霏圃,行震百八九,文雄之子,李楷之父,居嘉兴府。

治《春秋》三传。康熙十一年壬子科乡试第四十八名举人,例授儒学教谕,以子贵。浩赠中宪大夫。

 

沈崇堈。

康熙二十年辛酉岁贡生,例授儒学训导。

 

沈梦本,字安公,行  ,一鹏之侄,去十九都李。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科乡试第二十四名举人,授杭州钱唐县儒学教谕。

 

沈世浚,字商有,行  ,亮三房人。

治《毛诗》。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贡元,授儒学训导,未赴任。

 

沈凤翔,字德臣,行  ,一鹏之子。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乡试第十七名举人,未仕。族李楷同榜。

 

沈李楷,字元礼,行巽,光玨之子,述曾之曾祖,居嘉兴府。

治《春秋》三传。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乡试第十三名举人,族凤翔同榜。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会试第五名经魁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改授四川广元县知县,行取升工部主事。历任员外吏部郎中。甲午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乙未科会试同考官。授江西饶州府知府,署分巡广饶九南兵备道。诰授中宪大夫。

 

沈韩李,字奕门,行富,亮七房人,道全之孙,培峨之子。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授儒学教谕。

 

沈敬止,榜姓袁,字缉文,一字徹文,号赤文,行常,亮四房人。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乡试第二十六名举人,内廷纂修。

 

沈文豪,字再欧,号澄江,行瀚十六,伦四房人,丙之祖,居钱唐县。

治《礼记》。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乡试举人,雍正元年癸卯皇上登极、恩科会试进士。授庶吉士,官翰林院检讨。雍正七年已酉科乡试云南正主考,敕授文林郎,晋封朝仪大夫。

 

沈起文,字斗山,号春亭,行常,亮七房人,长庆胞叔,居武康县。

雍正四年丙午科乡试第四十名举人,时年十八岁。

 

沈文锺,字石虹,号兰台,行谋七,昭十三房人。

治《尚书》。乾隆九年甲子科乡试第六十名举人,例选缙云县儒学教谕,未赴。

 

沈扆棠,字萼先,号 ,行位十九,杲四房人

治《诗经》。乾隆十二年丁卯岁贡生,例选儒学训导。

 

沈洪畴,字  ,号  ,行修八,昭十三房人。

治《书经》乾隆十五年庚午恩科岁贡生,候选儒学教谕。

 

沈士潮,字敬涛,号厚山,行儒,伦四房人。

治《易经》。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乡试第九十名举人。初授景山官学教习。历任山西武乡县、曲沃县、山东费县知县。陞广西南宁府同知,署思恩府知府,陞庆远府知府。

 

沈重光,字夏尊,行艮百二十,乾八房人。

治《诗经》。乾隆十九年甲戍岁贡生,例授儒学训导,未赴。

 

沈鹿鸣,杭州籍,字  ,号  ,行溥,昭十三房人。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乡试举人。三十一年丙戍科会试进士,官知州。

 

沈丙,字吉堂,行浪五,伦四房人,文豪之孙,培元之父。居杭州。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乡试第四名经魁举人。  年科会试进士,钦点农部主事。贵州铜仁府知府,石阡府知府。诰授朝议大夫。

 

沈可培,字向斋,居嘉兴府城东门外四十里竹林里。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会试进士,授直隶安肃县知县。

 

沈培元,字  ,号  ,行濯,丙之子,居杭州。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北籍乡试第一百五十九名举人。授清镇县知县。

 

沈长庆,字旦云,号缦阶,行长,亮七房人,起文胞侄,居武康县。

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科选拔贡举,朝考取授吏部考功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

 

沈述曾,字  ,行坤,明六房人,濂洛之父,居嘉兴府。

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乡试副榜举人。

 

沈寅亮,字  ,号  ,行祖,亮七房人。长庆胞侄,居武康县。

嘉庆三年戊午科顺天乡试第一百四十七名举人。例授儒学教谕,未仕。

 

沈长发,字  ,号紫麓,行长,起文之子,居武康县。

嘉庆五年庚申岁贡元。候选儒学训导。

 

沈寅初,字  ,号  ,行祖,寅亮之弟,居武康县。

嘉庆六年辛酉科选拔贡举。

 

沈文涛,字宗锦,号  ,行  ,昭十三房人。

嘉庆九年甲子科顺天乡试,钦赐副榜。

 

沈洛,字  ,号  ,行黄,述曾之子、濂之弟,居嘉兴府。

嘉庆廿一年丙子科乡试中式举人,任县儒学教谕。

 

 

沈濂,字景周,号莲溪,行黄,述曾之子、洛之兄,居嘉兴府。

道光二年壬午科乡试第十七名举人,联捷道光三年癸未科会试第三十九名进士,殿试第二甲,朝考入选,钦点刑部主事。历任江苏镇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陞任淮徐海河务兵备道。

 

沈凌帆,字翔风,号泮云,行长,亮十三房人。

道光二十年庚子岁贡元,例选儒学训导。

 

沈谦安,字声三,号雨樵,行颛,伦四房人,士潮之侄曾孙。

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乡试第四十三名举人。任处州丽水县儒学教谕。

 

师桥沈氏武科第考

明朝

沈嶅,一作(上敖下黾),字  ,行兑,明六房人。

万历四十七年已未科会试武进士,任游击。

 

沈廷夔,字九华,行兑八八,明六房人,廷兰胞弟。

由三捷京闱武举人,于崇祯十年丁丑科会试成武进士。任锦衣卫镇抚指挥,诰授荣禄大夫。国朝顺治元年七月廿八日殉难于京邸之西山。

 

本朝

沈邦泰,乾隆五十五年庚戍科会试武进士。

 

沈鹏,去十九都李。

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乡试第二十九名武举人。

 

 

 

2010-6-16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一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卷之二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 - 1-5卷批注有误将逐篇重校的决心SHENRONGEN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中的状元杨守勤、探花袁炜诗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被拆卖的慈溪师桥叙斯桥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重刻杜白二湖全书序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民国年间师桥高台阁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考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師橋沈氏宗譜.卷三之一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沈氏历世传派行字(引自SHENRONGEN的博客) - 百世风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师桥沈氏宗谱》1913年版(1) - 百世风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慈溪师桥沈氏宗谱行传(2) - 梦思飞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慈溪师桥沈氏宗谱行传(1) - 梦思飞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民国三年续修师桥沈氏宗谱的广告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宗谱中的“行字” ——由“朱八八”说起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師橋沈氏宗譜.卷二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師橋沈氏宗譜.卷四之二 - shenms6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全唐诗900卷【601--900】 - dongming07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全唐诗库总汇(900卷) - 理睬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小黎飞刀之一 - long0742@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IN 语之一 - 清水林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浙江省慈溪市师桥沈氏宗谱(明六房)名人之一 慈溪师桥沈氏宗谱第七卷之(1) 中国人必读的大型史书《中国通史》十卷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