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太效应- 草根福布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52:41
“马太效应”之含义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它的原创者是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1968年,莫顿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术语。
“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他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他阐述这一观点时引用了《圣经》在“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是十几年来经济学界经常提及的,经济学界用它提醒决策者,要避免贫富差别过大。此术语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最初使用的领域:
①把过去的成绩累计起来,形成一种优势,并影响以后的评价。
②人们倾向于引证那些对所研究的问题或领域具有影响的工作,但同时也倾向于引证那些经常可见的科学家的工作。因此,容易引证的人被更多人引证,不容易引证得更不容易引证。
③当一个人的杰出成绩得到承认后,人们可能会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作。
④承认和奖励的分配有利于那些名牌机构的科学家,而那些在声望较低、处于边缘地区的机构里的科学家则很难得到适当的承认。
⑤新的科学家需要逐步进入权威和名流集团之中,然后被承认。
⑥科学界分层结构中流动是单向的,科学家只有升迁不可降格。
马太效应在很多情况下对科学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使得很多具有才华的科学家被压制、埋没。当科学家体会到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压抑,他们或者忍受痛苦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这种行为为社会所鼓励和赞扬;或者会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不再从事科学事业;或者失去通过合法途径达到成功目标的兴趣,转而产生用越轨的方法去获取成功的动机。如果科学组织对科学家的越轨冲动和诱惑未能加以充分的内在控制或外在控制,越轨行为就会产生。
马太效应之现象
○ 使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 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马太福音中的寓言
马太效应来自于《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新约·马太福音》里记载: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马太效应的故事。它的寓意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综合)
观点:
互联网中的“马太效应”
在网络经济领域,我们可以看到,QQ的用户数越多就越多;胡戈“馒头”打响后,以后搞出的每部短片都会吸引到无数眼球。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因为强者的积累优势,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在网络的投资领域,“疯投”并不疯,他们总是把资金投给那些行业内的强大者、领先者,使强者更强。这个很容易理解,风投总是希望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有希望获胜或者胜利成果最丰硕的战场。
马太效应似乎给我们以悲观的答案,仿佛后来者根本没有机会超越行业内的领先者。
其实不然,我个人认为,马太效应尚不能决定世界的格局。马太效应只是发展规律在事物发展初期的一个表面现象。
认真思考马太效应,反而能发现一个网络快速成功的捷径。
利用马太效应,弱者反而能用较小的投入进入强者之林。在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个好的战略策划。
思路决定出路,只要走对路,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照样可以后来者居上。
google是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后来者的百度仍然得到了发展壮大。因为百度专注于中文搜索,并实实在在的在中文搜索领域超越了google。
由于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所以在一个日趋成熟的网络竞争环境下,网络创业者务必要有一个好的策划,选择一个正确的定位。
在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最短的时间,集中最多的力量,在目标领域迅速做大,然后不断的保持这一优势。
如果没有实力在某个领域迅速领先,就要寻找新的领域。
有时候模仿也是一个捷径,模仿者少了一个市场开拓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一起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是要想超越,就必须在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QQ之于OICQ,百度之于google,搜狐之于雅虎……
对于没有强大实力的初创业者,应当选择深度细分的专业领域寻求突破。在网络经济时代,马太效应会更加凸现,随波逐流者最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网络创业,必须要重视马太效应,如果你没有实力在一个大的领域创造和应用马太效应,就要在一个小的领域创造和应用马太效应。如果你不能战胜马太效应,就要策划怎样利用马太效应。(作者:阿蛋)
“马太效应”的含义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它的原创者是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1968年,莫顿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术语。
“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他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他阐述这一观点时引用了《圣经》在“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是十几年来经济学界经常提及的,经济学界用它提醒决策者,要避免贫富差别过大。此术语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最初使用的领域:
①把过去的成绩累计起来,形成一种优势,并影响以后的评价。
②人们倾向于引证那些对所研究的问题或领域具有影响的工作,但同时也倾向于引证那些经常可见的科学家的工作。因此,容易引证的人被更多人引证,不容易引证得更不容易引证。
③当一个人的杰出成绩得到承认后,人们可能会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作。
④承认和奖励的分配有利于那些名牌机构的科学家,而那些在声望较低、处于边缘地区的机构里的科学家则很难得到适当的承认。
⑤新的科学家需要逐步进入权威和名流集团之中,然后被承认。
⑥科学界分层结构中流动是单向的,科学家只有升迁不可降格。
马太效应在很多情况下对科学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使得很多具有才华的科学家被压制、埋没。当科学家体会到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压抑,他们或者忍受痛苦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这种行为为社会所鼓励和赞扬;或者会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不再从事科学事业;或者失去通过合法途径达到成功目标的兴趣,转而产生用越轨的方法去获取成功的动机。如果科学组织对科学家的越轨冲动和诱惑未能加以充分的内在控制或外在控制,越轨行为就会产生。
马太效应之现象
○ 使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 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体总网评论:马太效应之“赢家通吃”
2004-07-14 04:27:00    体总网    李磊
--------------------------------------------------------------------------------
“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和地位,而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你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赢家。”
当笔者近日在书上看到这段文字后,感慨良多。其实,这个道理在《圣经》中早有所阐述,只不过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才首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结为“马太效应”。古语云:“多财善贾,长袖善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些“势能”大一些的媒体,把广告费“吃”了几亿、几十亿,而那些没有什么“势能”的媒体,连几十万也吃不着。而数不清的广告还在前者的门口排起了大队,甚至揣满了红包,削尖了脑袋想加个塞——充分体现了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残酷现实。
强强联手,强弱和并,也都是为了创造规模效应,整合资源,堆积“势能”。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谁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而且其高度也是妇孺皆知。然而,世界第二高峰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其实,位于印度境内的乔戈里峰仅比珠峰低237米,这个差距还不到珠峰高度的3%。但正是由于这个不大的差距,排名世界第二的乔戈里峰除了一些狂热的登山运动员外,再少有人问津。多少专家的实地勘测,多少队员的结队攀登,多少媒体的全程关注,甚至于多少生命的无言终结,目标更多地锁定在了珠峰,而不是乔戈里峰。237米,珠峰只高出了那么一点点,也就是凭着那么一点点的“势能”,就把世界第二的“乔峰”给吃了。
生活如此,残酷的竞技体育更是这般。但凡比赛,就终要分出胜负,排出座次。
多少场球赛,我们看到冠军获得者欢呼,跳跃,拥抱教练,亲吻奖杯;而第二名终究未能问鼎,只能躲在一旁以泪洗面,任凭沮丧与失落在内心痛苦煎熬。胜者随后可以要功请赏,接受采访,风光无限;而后者要想出人头地,必然回去卧薪尝胆,转会拜师,埋头苦练,一切只为下场比赛夺回第一。这不,刚在03-04赛季错失NBA总冠军戒指的湖人“F4”就宣布解散,世界第一超级中锋奥胖——这条重达360磅的大鲨鱼,为了下赛季的总冠军毅然离开洛杉矶而游向佛罗里达。
以江湖第一的身份独步天下,这想必是所有竞技体育人毕生的梦想罢。
个人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有人提问,谁是篮球世界的NO.1,恐怕多数人都会选择乔丹。然而很少有人深思过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比第十在能力上能强过几十倍吗?答案不言自明。可是,尽管乔丹的才华没有比其他优秀球员强几十倍,但是他们的收入却相差几十倍。这就是“赢家通吃”的残酷现实。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并不遵从公平原则。那么,一个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就不能停留在抱怨上,而是应该直面“赢家通吃”这一现实,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使自己成长,争取有朝一日成为某一领域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