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欲借市场规模优势遏制商品价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5:47
中国与全球最大采矿公司久拖不决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凸显了中国希望利用原材料大买家的优势来稳定价格,中国企业能否如愿以偿对全球经济而言意义重大。
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已成为近期推动石油、铜和多种大宗商品需求及价格飙升的主要动力。中国正试图以此作为谈判筹码,压低价格。如果中国胜出,则有望惠及面对暴涨的商品价格苦不堪言并将此归咎于中国的全球生产商和消费者。然而,中国的努力能否在短期内奏效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拒绝采购被其视为过于昂贵的大宗商品,这使市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需求来源;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中国却在加紧开发其他供应渠道或增加矿产品库存,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限制新矿开发数量而将矿产品价格维持高位的资源公司而言,中国此举可能削弱他们的定价能力。
但仍有众多商品专家怀疑中国能否在短期内推低商品价格。许多观察人士称,中国迄今为止所采取的各项策略有失高明且违反了自由竞争的原则。中国为开辟新的供应渠道而付出的许多努力至今都以失败告终。另外,中国大兴土木地发展基本建设意味著中国对于各类原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短期内讨价还价的本钱还很有限。
中国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的官员表示,政府不会插手大宗原材料商品的价格谈判,谈判由参与企业自行把握。但中国政府也曾表示,担心商品价格高企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许多经济学家相信,中国近期的表现表明各企业采取了更为协调一致的策略。由于中国许多大型资源消费类企业为政府控制,这一策略执行起来并不困难。
例如,国有油气公司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CNOOC Ltd., 简称:中海石油)去年就因认定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过高而拒绝签订新合约。反过来,中国正越来越多地依靠本国的煤炭资源为电厂提供动力,即使这会造成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中海石油的上述决定使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买家,长此以往将可能导致国际市场液化天然气价格出现回落。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再次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陷入了僵局。通常情况下,铁矿石价格每年由铁矿石开采公司和钢铁生产商秘密开会决定。巴西的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简称CVRD)、英澳合资企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 BHP)及Rio Tinto这三大矿业巨头合计控制了全球75%左右的铁矿石出口市场,并因此而享有相当大的定价优势。这三家公司去年联手将铁矿石价格提高了72%,并成功地迫使全球钢铁生产商接受了这一史无前例的提价。
今年,日本、韩国和欧洲钢铁生产商相继同意接受19%的铁矿石提价,但中国却一反常规,拒绝跟进。中国钢铁业表示,矿业公司在协商价格时应该考虑中国市场的规模,并对中国企业实行优惠。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2005年铁矿石进口量达2.75亿吨,较2004年飙升了32%。一些分析师预计中国今年的铁矿石进口量仍将大幅上升。
许多分析师都认为中国无法赢得本轮谈判,随时都有可能放弃自己的主张。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拒不让步的做法可能改变目前铁矿石的定价方式。比如,中国可能决定从印度等现货市场采购更多的铁矿石,尽管这可能导致中国企业的短期成本上升,但却有助于改变整个市场格局,从长远上削弱铁矿石生产商的定价能力。
瑞银(UBS)驻悉尼的资源分析师Glyn Lawcock表示,中国在谈判中可能会日益占据上风,尤其在目前中国国内钢铁行业进行整合、旨在打造出一家或多家有实力对抗大型矿业公司的世界级企业的情况下,他相信这一切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Lawcock预计铁矿石价格2007年将保持稳定,而随著供应增加,2008年价格将下跌15%。
中国企业的这一策略并非没有先例。日本钢铁生产商曾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曾采取类似做法,并几度获得成功。虽然日本在原油勘探方面浪费了数十亿美元资金,但在开发矿产方面却屡屡获得成功,这一策略最终帮助日本企业遏制了某些商品价格的涨幅。
另外,日本还通过强制钢铁企业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单一整体进行谈判而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铁矿石价格。中国企业今年开始仿效日本企业,采取同样的战略。
中国企业正面临著越来越大的压力,降低商品价格高企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冲击。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Baoshan Iron & Steel Co. Ltd., 简称:G宝钢)近期公布,受钢铁产品价格下滑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公司第一财政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骤降55%。G宝钢是中国产量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上海宝山钢铁集团(Baosteel Group Corp.)旗下上市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简称:中国石化)也面临类似的压力。中国石化是中国主要的炼油商,旗下炼油厂已因油价高涨而备受打击。
与此同时,全球各类资源公司也在进行整合。这一趋势令中国政府官员深感不安,因为这可能使矿业公司有能力进一步推高价格。
必和必拓去年出资70亿美元收购了WMC Resources Ltd.,后者控制著全球铀矿藏的约40%。目前,全球铀产量主要把握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手中。
最近,包括加拿大Inco Ltd.在内的数家公司正在谋求通过并购打造规模至少为17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镍生产企业。
虽然采矿业格局迄今为止仍较为分散,但大型矿业公司对于提高供应往往采取比规模较小的同业公司更为谨慎的态度。大型公司还竭力将小型竞争对手淘汰出局,而中国一度寄希望于后者能够向其供应更多的矿产品。
必和必拓和Rio Tinto此前曾积极游说政府,希望阻止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利用他们管辖区域的铁路线输送铁矿石。上周,澳大利亚政府宣布禁止Fortescue使用必和必拓控制的铁路线,这使Fortescue的铁矿石项目面临变数。
上述种种为中国采取强硬态度提供了更多动力。今年3月,在得知中国政府为打击供应商漫天要价而设置铁矿石进口价格上限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中国政府对这些报导一直予以否认。
而随后披露的中国政府文件似乎证实了市场这些传言。澳大利亚高级外交官为此接洽中国政府官员,并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中国总理温家宝为平息纷争也在后来表示,他认为应当由市场来决定价格。
中国企业现正尝试以其他较为温和的方式来提高话语权。例如,中国钢铁生产商表示,正在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使公司能够使用国内品位较低的铁矿石。某大型中国钢铁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士上周表示,中国与日本不同,中国本身就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国内企业其实有很多选择。
另外,中国企业还不断提高铁矿石库存,希望藉此使自己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有更大的优势。中国官员称,全国铁矿石库存现已超过6,000万吨。这一数据的真实度目前还难以查证。
更长期的策略是在其他地方开发新的矿产资源。今年早些时候,国有大型集团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Citic Pacific Ltd., 简称:中信泰富)表示,将斥资约30亿美元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发两个铁矿石项目。无独有偶的是,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rp.)也计划融资7.5亿美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发一个镍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