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光健康养生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00:32

作者简介

洪昭光教授。男,1939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1至1983年在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任访问学者。
  洪昭光教授现任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国康民健教育咨询中心主任、总顾问。
  洪昭光教授作为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曾任第二、三、四届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委员,第三、四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并长期担任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及老年心内科主任。
  作品有:主编《实用高血压学》、《燕麦降脂研究》、《高血压防治》等学术专著数百万字、论文70余篇。洪昭光教授多年来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发表医学科普著作、演讲专辑几十种,健康教育系列片、光盘、在众多媒体发表的科普文章以及群众手抄本有百余种。在全国做健康新观念演讲报告数百场,深受群众的欢迎。 曾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全国科普先进工作个人,中国控烟贡献奖。“北京降压0号”、“心血管病莫尼卡方案”、“人群心血管病社区干预”等科研项目先后获卫生部、北京市各科研项目奖共10余项。 现为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药物与人》杂志社首席健康顾问以及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曾任第二、三、四届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委员、第三、四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

 

洪昭光教授的这本《洪昭光健康养生精华集》(最新版),全面分析大众群体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供了丰富、精彩而切实可行的健康图文解析方案。洪昭光教授告诉我们:要想健康快乐100岁以前没有大病,核心是把握好人生健康的“黄金阶段和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只要把握好这健康快乐的时光,就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健康保证,更为无限美好的人生风景打开了一扇窗口。   
一书在手,就像手持一张健康快车的乘票。   
登上健康快车和洪教授一起漫话健康,你就能健康快乐100岁! 文摘一、健康知识必读篇
  健康与健康悸论
  由于生命的复杂和个体的差异使医学和健康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奥的科学。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一直难有统一的固定答案,最关键的是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走路是向前走好还是倒退走好?是早晨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睡觉是南北向好还是东西向好?鸡蛋是多吃好还是少吃好?水果是带皮吃好还是削皮吃好?菠菜炒豆角是理想的膳食搭配还是不好的搭配?有人说多吃鱼补脑子又预防心脏病,有人说鱼肉含有重金属,越少吃越好。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有关健康的论点大体分三类:一是有循证医学论据的,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如:吸烟导致肺癌、冠心病,有害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造成心脑血管病,必须及早控制;肥胖引发代谢综合征;健康的四大基石等,这些都是可信的。二是没有任何科学论据的,如鸡血疗法、喝凉水疗法、红茶菌疗法、甩手疗法、喝尿疗法等,不但无效,还伤害身体。三是有一些理论根据或临床实践,或由相关理论延伸的推测,但又没有循证医学论据或严格的临床实践证实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比如一天应吃15种食物,还是20种食物,还是30种食物?牛奶是早上喝好还是晚上喝好?空腹喝好还是迸餐时喝好?是喝热的好还是凉的好?一天吃一个鸡蛋好还是两个鸡蛋好,还是两天吃一个鸡蛋好?食物是生吃营养好还是炖补营养好?这些问题是大量的、复杂的,也是最需要用辩证的观点。用科学的知识,结合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健康状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动态的。还要看看作者的学术水平及经历,是否从事本专业科研教学或临床实践。
总的说来,健康分文化、医术、技术三个方面。在技术层面上,最重要的是没有固定的答案。人与人差异很大,不能“一刀切”,最高准则是“对千金难买健康身
“健康是金子”,这是195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口号,旨在号召人们关爱健康,珍爱生命,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如今,50多年过去了,健康变得更重要了。据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社会蓝皮书,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排名第一位,而以往广受关注的教育收费则排到第六位。健康不仅仅是金子,健康还是节约、是和谐、是责任。
  “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零。”
现在社会上还流行一句话:“40岁以前毁,40岁以后养。”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身体棒,能吃能玩能睡,累了睡一觉,身体不舒服,挺一挺就对去了。每天烟不离手,喝啤酒论箱,白酒论斤,KTV一唱就是半宿,打麻将一坐就是一天等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像一条大船上的小虫子一样,一占一点就把大船掏空了,等到有一天出海扬帆的时候,发现它已经无法拯救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沉人海底。
还有一些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债,每天脑子中只想着“赚钱、赚钱”,早出晚归,周末、节假日用来加班,一心想着住大房子、开进口好车,在人前光鲜体面,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摇钱树。银行存折的零越来越多了,身体也差不多千疮百孔了。等到身体负荷过重,各个零件开始报警,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晚了。存折上的零都挪到医院的账房去了。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一个观点,我们生命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为什么说健康是金子,健康最宝贵?那是因为虽然人生的财富、地位、名誉、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都是“0”,健康是“1”,有了健康就有了未来和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是金子这样一个说法。
  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一个人本事再大,地位再高,荣誉再多,也是领导的。没有领导的爱护、关心和栽培,怎么有你的现在呢?成绩也是大家的,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怎么能够得到这些成绩呢?金钱是谁的?金钱是子女的,金山银山,你死了一分钱都带不走,你空空手来也还得空空手走。老婆是谁的?老婆是人家的,你死了,老婆跟着人家走了。荣誉是领导的,成绩是大家的,金钱是子女的,老婆是人家的,只剩下身体是自己的了。
西方人很重视健康,他们提倡“储蓄健康、旅游保健”,中国很多人正好掉过来了,“储蓄金钱,透支健康”,健康是什么?是命啊!人的命有几条?就一条啊!透支健康,就意味着主动向死神靠拢。不用死神来拉走你,自己就把自己送上门了。
 健康的生活规律是铁,谁碰谁流血
  有一个病人36岁就患了脑血栓,花了十几万治病,住院几个月后出院,然后又回来住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他13岁开始抽烟,36岁时已经有23年的烟龄、18年的酒龄,还有十几年的麻龄,他与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处处对着干,受伤害的只能是他自己。
还有一个同志半年花了50万,每天花费3000多,钱对他来说是小事。每天有6个护士照顾他,家里觉得不放心,又雇了3个保姆,还有自己两个女儿,加上老伴、住院医生、科主任,一天一共有14个人伺候着他,结果还是死了。14个人照顾、50万花着,也没能留住他一条命。
一个大款病人,亿万富翁,是8个公司的董事长,38岁。心肌梗死,经过医生抢救他的命是救活了。但他的心脏很薄,正常人10毫米,他才两个多毫米,跟牛皮纸一样。他的心脏很脆弱也很危险,平时还不能咳嗽,一咳嗽血管就会破,大便一使劲血管也会破。所以他不敢咳嗽,大便不能使劲,整天拄着拐棍,如履薄冰。有一天他来找我:“洪教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百思不解。”我问:“你有什么问题百思不解呢?”他说:“为什么上帝对我这么不公平。我是老总,在单位很风光。人家38岁不得病,78岁都没得病,怎么我38岁轮到这么个要命的病,怎么我这么倒霉!”我说:“据我所知,上帝是最公平的,我讲的上帝是指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一样的,人世间很多事不公平,但上帝是公平的。你为什么得病,很简单,你违背了健康规律,规律是铁,谁碰谁流血。”
他的血被抽出来后立即就凝固了,因为他的血液太黏稠了;血放了8小时后,上面厚厚一层油,严重的高血脂病;他体重188斤,腰围3尺3寸半。 我对他说:“合理膳食,就是饮食要合理,你有钱,有条件,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天天大吃大喝,所以体重188斤,这是因为你膳食不合理。适量运动,但你出门就‘奥迪’、‘奔驰’,你上二层楼都得坐电梯,你不运动。戒烟限酒,可你一天两包烟,顿顿都喝酒,烟酒无度。第四,心理平衡,你是8个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多,事情多,天天电话、手机响声不断,挣了钱你就激动,赔了钱你就着急,你天天没有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你条条对着干,你不得病,谁得病啊,健康一定远离你。”
  要想做到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否则,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讲座都没有用。生活中的许多点滴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自己心里没把健康当回事,那只可能导致一种结果,健康躲你远远的。
  靡价的预防,无价的生命
我国的卫生开销非常大,2001年,中国因为健康问题损失140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多少钱?对比一下大家就有概念了。长江三峡建设15年总投资才2000个亿。1块钱的预防投入可以减少8.59块钱的医疗费用支出。临床实践表明,又可以相应减少近百元的终末期抢救费,更重要的是病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看看,这个意义有多么重大!对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治疗冠心病,可以在堵塞的心血管处插一根导管,再放个支架就可以了,很简单。可你们知道吗,这个支架内径3毫米,重量不到0.5克,2.5万!一次就两三个。再搭一根导管,1.5万一根,用一次就得扔,做一回5万、7万、10万,代价太高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手段并不能让病人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
有个同志患高血压12年,他的血压很奇怪,高压到200也不难受,吃降压药倒难受了。他看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说,你必须吃药;一个医生说,既然吃药难受,那就别吃了。于是,他就不吃了。12年下来,动脉硬化、尿毒症,还要透析,1年花9万块钱,结果透析了10年,花了90万,他爱人为他请了10年的假。他整天坐在轮椅上,什么事都做不了,尽管他非常想活,但一身疾病到后期谁也挽救不了他。
其实呢,一天一片药,不到1块钱就能控制住高血压,有病没有按照科学的办法来治疗,结果花了90万。预防其实很简单,也很廉价,可以让很多人不得病,但是,却能够换来无价的生命的延续。
美国的亚特兰大在1999年11月,召开第72届美国心脏学会年会。大会主席在开幕式上致词说:“等病人得病后找医生,医生能给予病人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复到和病前完全一样。”会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不是坐着等病人发病后进行治疗和二级预防,而是要主动找出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病人,认真进行一级预防,使他们不发病。
其实,这个观点,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过阐述了。这就是名医扁鹊的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日:“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日:“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日:“可得闻邪?”
扁鹊日:“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镜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王日:“善。”
  这段话的意思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最好,其次是我二哥,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预防胜于治疗,生命重于泰山。
  有病不能自己看
为什么说“自己是最好的医生”呢?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健康是由四大元素组成:父母遗传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如果这四大元素都比较完满,则健康状况也就比较完满。这里所说的健康不是指没有病或者不虚弱,而是指躯体的、心理的、社会人际适应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满状态。实际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少数人。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项元素的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流行病学上的一种统计平均数,仅供参照,具体到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个体,其比例是不同的。
仔细分析上面的四大元素可以看出,父母基因是先天固定的,无法改变,环境因素包括社会与自然两方面,也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就能任意改变的。剩下的68%中,医疗条件占8%,每年要消耗成千上万亿的卫生资源,而主动权也不在自己手里,幸好60%的决定因素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活方式,上天把人类的命运交给了人类自己,这是造化对人类的眷顾。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不是说医生没用了,也不是自己就可以给自己看病。特别是当自己采取了一些措施仍不见效时,必须立即去医院诊治。但即使在名医的指导下,也需要靠自己细心理解病情和医嘱,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当前,医疗与健康已成为政府与公众日益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医疗与健康是医学科学的两个侧面,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医学分健康促进、预防疾病、医学救治和功能康复四个阶段。
  健康属于前两个阶段,覆盖全人类,比较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侧重理念和人文科学。医疗属于后两个阶段,包含患病人群和一部分亚健康人群,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侧重科技和自然科学。
医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救治病人,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而最根本的则是健康促进,就是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使发病减少,使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健康寿命延长,使大多数人达到自然生理寿命,做到自然凋亡。自然凋亡犹如花开花谢,日出日落,是一种自然界美丽的循环,在人类就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
目前的情况是医疗资源消耗增长迅猛,患病人数不断上升,医患关系比较紧张,要根本改变目前的状况需要四方面工作同时进行:政府主导,观念前移,结构调整,机制理顺,四者缺一不可,而且四个方面要综合平衡,同步协调,随时整合,寻找最佳平衡点,才能从根本上走出目前困境。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了。
 健康促进有许多内涵,健康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
  健康教育对于人们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和作用极大。上海市对一组250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了两年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使心脑血管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下降了20%和18%。
  北京曾实施了一个健康促进项目,对7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对居民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逐月监测和教育,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久坐、缺乏体育锻炼和身体超重等,范围达2284个居委会、330万人口。仅对其中9700多名高血压患者的教育管理,一年就节约医药费100多万元,使其治疗率提高到90%,血压控制良好率达58%。如果全市200万高血压患者都能接受这种教育指导,预计每年可减少医疗费支出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