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将所谓经济优势转化为战略强势 太天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59:42
最近《环球时报》国际论坛连续刊登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二,但中国的经济优势并未化为战略强势,如何将中国的“经济优势”转换为“战略强势”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5月31日)。为此,作为“经济巨人,战略新手”,“制定大战略,中国不能再犹豫”(6月2日)。从总体上看,笔者感到,文章中渗透出的浮躁情绪值得注意。
对中国的所谓“经济优势”,似乎还是冷静看待为好。确实,从GDP总量看,中国已高居世界第三,可能很快就会是世界第二。但是,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从反映一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更全面的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看,中国都只位居世界90多位,谈不上有什么太多的“优势”。如果再从中国经济的科技化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机制、劳动力素质以及地区发展和经济人文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看,中国的差距恐怕更大。因为中国经济“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二”,就匆匆琢磨要化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经济优势”为“战略强势”,如果不是过于天真,至少也是不成熟的表现。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中的风险不断加大。某些因低廉的人力成本而形成的所谓“经济优势”, 只要稍有不慎,顷刻之间就可能会化为劣势。片面追求所谓“战略强势”,也并不符合全球化时代国与国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在经济一体化高度发达而政治格局日益呈现多极制衡态势的后危机时代, 全力追求所谓“战略强势”,必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当前的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作为本轮国际格局大调整、大变革中重要的内生变量,中国应着眼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长远战略目标,积极运筹,趋利避害,努力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同时努力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外交当前难以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为此,对“制定中国的大战略”一说,笔者深以为然。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大战略”?如“制定大战略”一文作者所说,以追求将“经济优势”转化成“战略优势”为目标,在“做美国领导下世界秩序的参与者,还是要做世界新秩序的改革者”问题上选边站、搞“战略清晰”那样的“大战略”吗?这样的“大战略”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创新”吗?
毋庸讳言,随着中国日益进入国际舞台中心,中国外交面临越来越多的棘手问题,中国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外交没有自己的“大战略”。事实上,中国所提出的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理念以及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永远不称霸等思想都是具有极其深远战略意义、远比所谓的“战略清晰”、选边站高明得多的“大战略”。
一些国内外学者如果只是将这些重要思想理解成出于减少自身发展过程中阻力目的的权宜之计就过于肤浅了。事实上,这些思想反映出了中国把握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敏锐目光和从国家根本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出发作出抉择的战略思路,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长期坚持这些基本战略,从根本上最符合中国的实际,最有利于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也最有利于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
中国从来就不缺“大战略”。但从古至今,中国真正的“大战略”从来都是以善谋长远,富于沉稳、冷静、耐心的品质而著称于世的,布热津斯基、基辛格等曾多次对此予以赞叹。在人类历史进入互利共赢、合作共生的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中国需要有什么样的“大战略”?这样的“大战略”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思维范式基础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也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环球网-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