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破除政府“公司化”赚钱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49:01

曹林:破除政府“公司化”赚钱观

发布时间:2010-06-04 来源:黄河新闻网 类型:时事评论-

以免费医疗为特色的神木医改模式,虽赢得了极高的舆论口碑和公众力挺,但在政府层面,一直被视为一个孤军突进的个案,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乌托邦——可近来该县县委书记郭宝成试图向围观的舆论证明:神木不仅赚得了吆喝,也赚到了钱。他接受采访时说: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即使是算“经济账”,推行免费医疗的政府也“赚了一大笔钱”。(6月4日《扬子晚报》)

免费医疗竟然也能让政府大赚,郭宝成似乎打破常识的话像一颗炸弹扔进舆论,引发了巨大反响。多数公众当然力挺,认为这“太令人鼓舞”了,神木打破了那种“投资民生肯定亏本”的政府偏见。不过也有人充满怀疑地认为神木的官员是“打着肿脸充胖子”,是在吹牛皮和放政治卫星。这些人抓破脑袋也想不通:免费医疗,医疗去产业化了,无法掏患者的腰包了,政府怎么可能赚钱呢?

如果以医疗产业化的思维和惟GDP的逻辑来看“免费医疗”,将“政府赚了一大笔钱”理解成“政府通过这一政策立马增加了许多财政收入”,当然抓破脑袋也想不通。显然,神木县委书记的“赚钱观”突破了这一逻辑。有没有赚钱,很多时候并不是看“手上有没有拿到真金白银”,而是看你怎么去看待赚钱。

郭宝成说:我们算一算账,花了1.5个亿,把老百姓看病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爆发出来生产的热情,这种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巨大的社会合力推动了神木的发展,说实话要算经济账的话,我们政府赚了一大笔钱——这种超越眼前利益和财政收入的“赚钱观”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从这个角度看,说“免费医疗让政府赚钱”当然不是放政治卫星,而是一句实话。

西哲有一句名言,多建学校,就会少建监狱——意思是说,如果政府在教育上多投一点儿钱,国民受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素质大为提升,社会的犯罪率就会大为减少,那么政府就没必要再花那么多钱去建监狱,这就是“学校”和“监狱”互为消长的关系。同样,医疗投入有同样的社会学功能和经济效应。小病不治,大病会花更多的钱,免费医疗让人小病时就敢去医院;有病不敢去医院,身体不健康,生产力和创造力就大受影响,而健康的身体则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医疗免费,保障到位,人们在投资和消费上就更无后顾之忧,无须把钱存起来应对“让家庭一夜间返贫”的大病,经济因此受到的刺激。

如此算账的话就能明白,免费医疗真是一个“高回报的投资”。

不识庐山真面目,看不到免费医疗的赚钱,只因为政府陷于那种功利化的赚钱观中不能自拔。这种传统的赚钱观认为,政府立竿见影地看到了钱,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财政收入,那才叫赚钱。这样的政府,实际上不是把自己当政府,而是当公司。如今不少地方政府已经日益公司化,把政府当成了办公司,什么能赚钱就搞什么,谁有钱就围着谁转,把利润最大化置于一切之上,以经济人思维进行公共管理。

如果政府像公司那样去经营,以公司化思维来看待“赚钱”,那么政府就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公司,甚至公司泛滥成灾,因为许多问题是市场所无法解决的,许多产品是公司无法提供的。人们需要一个政府,就是为了弥补公司的缺陷和市场的失灵,超越只知道追逐个人私利的公司化思维。如果政府与公司一样,那公众为什么还要花钱纳税供养一个政府?所以,政府必须突破公司化的“赚钱观”,而以服务者和社会化的视角去看待赚钱。

政府怎么看待赚钱,神木还启示我们,别狭窄地以为“政府赚了钱”就是“钱在政府手中”——投资民生藏富于民,钱转移支付到百姓手中,创造了更高的效益,同样是一种赚钱。免费医疗,政府承担了医疗的成本,公众就不必承担那么高的药费,公众省下来的钱存到银行和转化为其他消费,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赚钱”?

当然了,在当下的体制中,让地方官改变传统的赚钱观和接受神木思维是很难的。我倒是希望神木能细细地算这一笔财,而不仅是这么抽象地说“赚钱”了。通过一个长时段的关注和分析,密切跟踪神木的各项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细细地计算免费医疗对GDP的贡献率到底是多少,到底以怎样一种方式支撑了GDP的增长?如果有这样的数据,让他们看到这不是一个政治卫星,而实实在在推动了经济发展,那才能说服那些正在观望神木模式的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