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之祸有甚于灾害(2005-11-28 南方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1:18
恐慌之祸有甚于灾害
2005-11-28 09:08:35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滕朝阳
11月26日,江西瑞昌与九江之间发生了5.7级地震。地震波及到了湖北省,致湖北5县市受灾,造成1死81伤。值得深思的是,据湖北省民政厅统计,81名伤者中78名是学生(其中多名学生受重伤),主要是在避震时拥挤、踩踏造成的(详见昨日《楚天都市报》)。
78∶81!不是因地震本身,而是因地震恐慌造成的人身伤害,比例如此之高,着实使人震惊。不过,坦率地说,发生在湖北学生身上的悲剧,也完全可能在其他不少地方的学生和别的人群身上发生。所不同者,湖北不幸遭遇了地震袭击,而别的地方则比较“幸运”,因恐慌而致的类似悲剧也因此得以避免。
但所谓的避免,其实不过是一种侥幸。设若以侥幸来应对不测的灾害,则因恐慌而成的悲剧就很可能一再上演。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恐怕谁都难以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但面对同样的灾害,受过紧急避险与自救互助等方面教育的人,与对此一无所知的人,其恐慌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其造成的人祸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所有在校学生能够经常接触或接受相关安全文化教育,断不至于因恐慌而发生如此大面积的人身伤害。
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2004年,日本新澙县发生强烈地震,与1995年阪神大地震相比,其烈度相同,而其伤亡却较少。舆论普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1995年后日本在公众安全文化方面的成功教育。我们遭遇的传统公共安全事故(如地震、火灾)也不能算少,可我们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现状又如何呢?客观地说,一些地方特别是发生过灾害的地方,也在吸取教训,也在搞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但总体来看,我们的安全文化教育是事后的而非事前的,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是断裂的而非连贯的,是临时的而非制度的,是职业专业式的而非民众参与式的,是各自为政式的而非协同作战式的。
学生若因无知而恐慌,因恐慌互伤,过不在他们,而在他们所受教育的制度安排。人们常常把素质教育的内涵阐释为德、智、体、美、劳,这大体上是不错的。但在我看来,所谓素质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也应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安全文化教育就是不可或缺之一部分。一名学生,一个公民,若遇到火灾或地震,不是坐以待毙,便是互相践踏,这样的教育能算得上成功吗?
在灾害面前,恐慌得手足无措的难道仅仅是学生吗?手足无措,往往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去想、去做,而是有时间的时候不去想、不去做。以湖北学生踩踏事例为起点,建构科学高效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和防灾救灾体系,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