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教育部门哪点弱势了(2005-11-04 南方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4:47:35
教育部门哪点弱势了
2005-11-04 09:16:00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大唐 (某社区人文杂志编委会成员)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访谈中,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教育太软了,教育没有什么强迫的手段,只能苦口婆心对大家说,请大家报道报道,大家不报道我也没办法。”无独有偶,前些天《中国青年报》采访了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局长王炎斌,他同样谈到缺钱是农村教育的症结,教育公平、教师待遇、办学条件等问题长期存在,却不是教育部门能解决的。从这些深切投入教育事业、并做了许多实事的主管官员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即使身为国家教育部长,对于许多教育问题居然也是无能为力。
从客观上来说,所谓“弱势”一说,当是指在所有的政府部门中,教育部门是最无力的部门,无法与强势部门争夺财政预算。其结果就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多年来严重不足,一直没有达到占GDP6%的国际标准,导致老百姓不得不付出沉重代价为教育埋单。有媒体统计,中国父母在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养老和住房,在居民消费中排名第一。相信这是许多普遍性的社会不满的直接来源,也是教育部门自认“弱势”的主要原因。
不过,即使教育部门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遇到多方掣肘,但教育部门是不是就真的很弱势、是不是就完全没有选择的权利呢?这里我想指出两个事实:一是虽然我们可以把问题归结为体制的原因,但人就是这个体制的组成部分,现实中的每个人都为教育问题的出现和恶化出了力;二是既然教育部门这么弱势,如果让它的成员都辞职的话他们会不会答应?我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加入这个“弱势群体”的。
即便国家投入不足,教育部门财力不够,但从主观上来说,作为“弱势”群体的教育部门本身的体制改革也是没有到位的,更没有发挥出教育主管机构应有的作用。教育领域目前成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动作最迟缓的领域。即使有所改革的动作,也往往走向变形。多年来,所谓的教育改革,只有技术层面的改革、没有实质的办学方式的改革;只有针对老师学生的改革、没有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收钱越来越多的改革,没有减轻学生负担的改革。结果是越改革,社会和学校越是叫苦不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如果说,教育投入不足是许多教育问题的客观原因的话,那么教育体制上的混乱和不公就是另外一些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前者是属于国家的责任,后者就是教育部门无法推卸的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倾向是:一谈到什么问题,就习惯于把责任推到体制上去。我们原本知道,下岗工人、农民工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群体叫做弱势群体,但现在就连警察、政府机关也宣称自己是弱势。一个体制下每个群体都宣称自己是“弱势”群体,实际上意味着每个群体都在试图逃避自己要担负的社会责任。这样推演下去是很荒唐的——每个人都强调自己是“鱼肉”,那么到底谁是“刀俎”呢?真实的情况是:在这个权力结构中,每个人、每个所谓“弱势”的部门对于更弱势的群体和部门都是“刀俎”,我们每个人都既是许多问题的受害者,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制造者。
拿教育部门来说,对其他政府部门是弱势,但对学生、家长、学校来说,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不折不扣的强势。教育产业化、教育乱收费,不当规章的制定,都对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命运产生着实实在在的巨大影响。如果教育部门是弱势群体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弱势的平方、学生就是弱势的立方了。所以,所谓“教育部门弱势、无奈”的说法,并不是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许多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教育部门本身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到位的情况下,即使教育部门“强势”了,教育问题依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