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智者(2005-11-17 南方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03:00
谣言止于智者
2005-11-17 09:16:44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段华明
1959年6月18日,新华通讯社《内部参考》登载了《广东水灾继续发展,全省工作中心转入抗洪救灾》和《广州市人民极度关心汛情的发展》两篇报道,毛主席看后于20日特地写信:“广东大雨,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政府救济,人民生产自救,要大力报道提倡。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也要报道,讲究对策。”这明确的指示,道出了政府处理灾害信息应有的理念和原则。
在灾害信息披露上,如果政府没有发挥主流作用,如果不能保障公民知情权,如果不能让媒体全面了解情况,就会有片面的传言,片面会引起曲解,曲解会引起猜测,猜测会产生谣言,而谣言的泛滥,会令人心惶惶,使灾害雪上加霜。
谣言,是人们在情况不明时,又急于弄清原因,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联系起来,更多地掺杂进想象构造出来的对局势描述的一种失真信息。谣言可以在任何时候产生,但在社会出现某种危机时更为流行。灾害危机打破了常态,旧的消息渠道不畅或不能取信于人,这个时候谣言便充当新的信息渠道,起判断形势的作用。同时,也有极少数人唯恐天下不乱,别有用心,恶意造谣。谣言极易使人盲目从众,如不及时消除,迅速扩散带来的负面影响甚于病毒。
谣言不仅是凭空捏造,也可以通过信息加工而成。谣言对信息加工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磨尖,对原有正确信息打折扣,断章取义,不讲信息的背景,突出或夸大其中一点;另一种是削平,把原有正确信息内容次序颠倒,重新安排之后再传下去;还有一种是同化,把所得到的信息加以个人想象和补充,使之显得可信,再传下去。
谣言传于市,止于智。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曾经提出著名的危机沟通“三T”原则:以我为主提供情况;提供全部情况;尽快提供情况。为什么?没有你的声音,就会有别人的声音。以你为主提供情况,你就成为了信息主渠道,公众也就会把你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这时别人的声音就无足轻重了;你提供了全部情况,即使有人想造谣也找不到素材;你在第一时间很快提供了情况,你就能先声夺人,先入为主,而不至于出现不良信息满天飞时再被动辟谣的窘况。
谣言止于公开。政府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公众比较容易认可。对于灾害的真实情况,政府通过大众传媒尽可能快地向社会通报,对于制止不良传闻,以正视听,缓解公众的恐慌心理最为有效。封锁信息,隐瞒事实,使公众不能从正常渠道获取真实信息,谣言和小道消息必然乘虚而入。到时候再来澄清,既显得被动而且会引起公众对政府的怀疑和猜测。
一旦灾害降临,明智的政府首先要争取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一方面,要提高信息的密度。在第一时间内以充足的主流消息取代非主流的传言乃至谣言,用强大的舆论稳住人心。信息应该及早让管理人员获得,并取得相应的对策。信息畅通还可以起到警示、教育、监督等多种作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频频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情况,人们及时地感受到我国公开透明的灾情通报制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的可信度和针对性。政府的信息不仅要先下手为强,更要真实。在灾情面前,真实信息的披露是最好的阻击手段。公众从来不会因真实信息而恐慌,只会因信息虚假而恐慌。2003年闹SARS,在政府的正式消息与公众见面之前,广州一时间小道消息满天飞,人们异乎寻常地恐惧,为了抢购一瓶醋甚至可以打起来。而当公布了SARS疫情,以及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后,一天之内,所谓米荒、盐荒的抢购风,连同诸多谣言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还要注意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来辟谣。在事实面前,谣言不攻自破。
谣言止于准讯。准确信息得靠灾害预警系统。先进的仪器设备,专家的分析判断,规范的制度程序综合起来,所产生的信息及时、全面、准确。我国灾害预警、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并在完善之中。这既能使更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得到有效保障,也能使谣言没有生存余地。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