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帝王》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段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09:13

《应帝王》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段解

原文: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简解:此段接前继续言如何治身。

天根,在易为阳生之处,阳生于阴,阴生于阳,故天根位在阴之极,地户位在阳之极。殷为阴谐音,阳即阴阳之阳,亦为方位,其阳如殷为山则为山南,如殷为水则为水北。此天根即阴之极立为人名,此殷阳即阴阳立为地名,均为作者虚构之名目。

蓼水者,阴固属水,蓼为寥,少义,水少者,因其阴极已过,其阳将生,所以水已渐少而谓之蓼水了。

无名人,即是无名之道,亦以之为人名。《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见无名是最高级之道。而天根是刚要生出的较低级万物之道,与无名之道比较相差很远,所以无名人斥责天根为“鄙人”。

本段大意:天根闲游于阴阳的寥水,恰遇无名人,便开口请教:“如何才能治理天下呢?”

无名人叱之说:“滚一边去!你这个贱货,一张口就让我心里不快!我正要去与造物者相好结伴,厌烦了就转乘莽眇之鸟,飞出六极之外,游荡在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之境,那是个极其圹埌苍茫之野。而你为何却在此时突然拿治理天下来搅乱我的心呢?”

天根多次请教,无名人才说:“你经常使心境处于恬淡,让声息消没如同死寂之荒漠,顺乎自然而无丝毫主张意念,这样天下就能大治了。”

无名人有两段说话,第一段言治身达到无名之道地位者的功能效验,第二段言如何才是正确治身。

无名之道地位者,可以参与万物的生灭万化中去(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即前谓“无不将也,无不迎也”;可以聚则成形散则为气,神通变化,随心所欲;能超脱于万物、三界五行之外,不在大道运化过程中,故无生死;可以游荡于处处,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后三点均可自下面四句出,“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

造物者,即乾坤,只有乾坤能生化万物,余者不能。

为人,人为万物代,为人即为物,因为乾坤只在万物中,不能游离于万物外,所以无名人即无名之道进入万物里必须与乾坤造物者结伴,这也与二者关系最近有关。无名太极分即乾坤,乾坤合即无名太极,二者一而二,二而一,关系最密切。有训人为偶,似乎不确,人即宜为人,不可改,人是万物之代。

莽眇(miǎo)之鸟,状如飞鸟,莽眇即渺冥虚无境况。

六极,即六合,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万物有形质,凡有形质者其形体皆在六面之内,故以六极泛指万物,六极之外即是万物之外。前言进入万物,此则言出于万物外。

帠,旧注读yì,有疑为臬字之误。臬是寱的借字,义为说梦话。依句义似为动词,故暂解为“突然拿来”。解为说梦话实在不着边际,怎么可以对治身的请教谓为说梦话呢?

关于治身,无名人提出的标准和要求是:“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意义同译文。天下即人身,天下治即人身治,如以为此说非是,非要说是治国御民不可,不妨你就将此三条拿去试试,看看能行得通否?

此三条真的做到了,身必可治。如果身没有得治,必是此三条没有真正做到,那时不说己过,反过来倒说是庄子骗人,就未免不公平了。

圣人不欺,真心用功不辍者,必可有得,天之佑也!